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方法和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8月13日-18日):各部门对照《关于印发<在全省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开展集中查处工程建设违纪违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的紧急通知》和《关于从严处罚工程建设项目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通知》,组织全面自查。2014年5月报送的违纪违法及投诉材料未结案的案件及未办理的完成的投诉,要尽快予以办理,不能尽快办理的要说明理由;对5月以来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插手工程项目建设的线索、行为、案件加快办理速度,事实核准的要及时移交纪律监察部门,将相应的防止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插手工程项目建设政策法规、意见办法、规章制度汇总后形成《自查情况报告》,经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并盖章后汇总,统一报县城乡规划建设系统落实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负责对所管辖部门及人员召开专题督查会议,将所属部门《自查情况报告》汇总后一并报市局落实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检查阶段(8月19日-25日):县局组织局相关职能股室、单位依据各单位上报的《自查情况报告》,对各部门违纪违法及投诉的处理情况、政策法规、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查单位。
(三)整改阶段(8月26日-9月15日):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县城乡规划建设系统落实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局相关职能股室、单位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复核;9月15日前,各部门形成专项书面报告,经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并盖章后汇总至县城乡规划建设系统落实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检查内容
(一)查工作台账。主要检查前期报送及新增的违法违纪及投诉情况是否处理到位,是否建立台账。
(二)查制度原件。主要检查各部门汇报材料中涉及的各类政策法规、意见办法、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三)查整改成效。主要检查现有的机制制度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已见成效。
三、检查对象
局属各职能股室(站)、房管局、城管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县城乡规划建设系统落实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建管股、城建股、村建股、规划股、质(安)监站、燃气办、招标办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招标办),招标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回头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切实承担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履行整改任务“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自查阶段,深入一线,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在检查阶段,积极配合,提供第一手资料,推动整改任务落实。
(二)确定牵头单位。县城建局负责对房管、城管等部门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进行牵头,并做到“三同步”,即整改方案同步、整改时限同步、工作要求同步。
一、总体做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扎实做好问题整改清零,问题全面清零、整改见底见效,根据督查反馈问题,镇上高度重视,真抓真改、立行立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台账,逐一整改落实,对账销号,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到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镇上成立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进度安排和督查落实;科级领导负责指导分管部门和所包村的整改工作;各村各单位是落实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建立整改报告机制,定期上报整改情况。建立巡视整改督查机制,镇纪委、镇党建办要把督促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
(二)突出目标导向,深化问题整改。镇上对存在的问题要全面认领,主动对号入座,认真分析研究,逐项整改落实,把严字当头、实字托底贯穿整改工作全过程。
(三)靠实工作责任,从严督查问责。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查落实,镇级责任领导负责组织指导分管中心站所和单位开展整改工作,各村是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镇上不定时督促检查各村整改情况,对问题整改不力、敷衍应付和虚假整改的村和个人进行从严追责问责,务求整改工作实效。
二、问题整改情况
问题:部分群众存在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仍然认为“合作医疗”的问题,部分群众对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不了解。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学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在弄懂学通的基础上结合入户帮扶和大走访的有利时机,通过与贫困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详细解读医保政策,逐步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二是巩固宣讲成效。组织镇医保专干、包村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卫生院医保专干、村医等人员,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医保政策入户宣讲,让群众搞清楚“参保如何办、得病找谁看,病重怎么转、费用如何报”等关键问题,进而将医保政策精准宣传到每个家庭。经镇医保专干、包村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卫生院医保专干、村医等人员对我镇6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宣讲医保政策,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熟知了最新医保政策,清楚了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流程。
摘要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提高职代会工作质量对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提高职代会工作质量与活力,成为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职代会职工培训机制创新民族管理
一、提高职代会工作质量,必须把握好“六个方面”
把握好代表培训。职工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代会的质量,因此,工会应加强职工代表培训。因此,培训工作要常抓不懈。一方面,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采取专家授课和问答互动的方式;另一方面,根据职代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情况,聘请工运专家对企业职工代表进行专题培训。这样,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职工代表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
把握好会前审议。会前审议是开好职代会的前提,企业应坚持重大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并充实向职代会报告的内容。如年度计划、重大改革方案、财务状况、审计情况、企务公开情况和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业决策均应提交职代会审议,听取职代会意见和建议。每次职代会至少提前一周将会议材料送达代表审阅,组织职工代表充分酝酿讨论会议材料,提交职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议进行预审,为职代会的顺利召开打好基础。
把握好会议审议表决。在正式会议上,应规范民主管理程序,保证职工代表充分发表意见、表达真实意愿的权利。职工代表通过分组讨论与大会发言相结合,会内与会外相结合,会前与会中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等方式,参政议政,达成共识,形成职代会决议。
把握好会后落实。职代会闭会期间,每个职工代表要向各自所在基层职工传达会议精神和决议。职代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应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巡视检查、监督质询活动,促进职代会决议落实。例如,对职工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职工切身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做到“不因闭会而使职工失权”。
把握好提案落实。做好提案落实,一是要认真做好提案的初审、整理、解答、输送、落实、反馈等工作。职代会召开前,工会要广泛征集提案,提案委员会要对提案逐件审核。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均应登记立案,并分类签署意见,送交有关行政部门研究处理,并通过主管领导同意、批示,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职工代表。对反馈意见不满意的,职工代表可以提出质询,以此保证提案件件有落实。二是要建立提案处理结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每次职代会由行政领导向职工代表汇报提案处理情况,接受职工代表审议。
把握好代表述职。职工代表述职制度,是提升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职工代表通过对各自选区的职工进行述职,向职工汇报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受职工的评议和监督,有利于提升职工民主意识,提高职工代表履职能力。这一制度的坚持和落实,是强化职工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促进企业民主素养的提升的有效途径。对促使职代会精神有效落实、提高职代会的质量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二、提高职代会活力,关键要坚持三项创新
职工代表管理创新。职工代表的素质是决定职代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职工代表履行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开展优秀职工代表评选活动,优秀职工代表的奖励可参照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执行,并享受劳模疗休养待遇。公司对职工代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要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激发职工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推向更高台阶。
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民主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紧紧抓住维权重点,以“听、看、查、询、议”为主要方法,开展职工代表巡视调研活动,才能使工作有的放矢。“听”即听取有关单位的汇报或职工的意见;“看”即现场考察,组织讨论;“查”即查看实物、查阅基础档案资料及原始记录;“询”即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向有关人员询问或提出质询;“议”即职工代表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督促整改。
民主管理机制创新。企业要把民主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综合考核内容之一;把职代会的组织程序、提案管理等民主管理相关内容,以及涉及职工成长发展的内容等,作为民主测评的考核条件,与企业的创先争优评比工作有机结合。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职代会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要以职代会质量评估为核心,结合创建“星级模范职工之家”和建立“首席职工代表”制度试点工作,不断营造企业民主管理氛围和条件,保证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落到实处。
总之,通过紧抓“六个方面工作”,坚持“三个方面创新”,有效提高提高职代会工作质量和活力,为职代会更好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作用、贡献其力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素芳.利用职代会提案促进医院民主管理可持续发展.2012.10.15.
[2]李钊.加强职代会建设的若干思考.2002.05.25.
[3]吴国贤.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2008.10.21.
一、公车配备使用问题
经检查,我单位无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不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不存在违反规定将公车登记在下属单位、企业或者个人名下;不存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或者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使用公车;不存在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车辆,擅自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车辆;不存在挪用或者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车;不存在虚列车辆维修费名目报销其他费用;违规处置公务用车等问题。
二、津补贴发放问题
经检查,我单位不存在滥发津补贴问题。不存在违规自行新设项目或者继续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不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贴;不存在实施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后继续开支相关职务消费和福利费用;不存在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值班费和未休年休假补贴;不存在违反规定擅自提高标准发放改革性补贴;不存在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存在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实物等形式发放津贴补贴;不存在将执收执罚工作与津贴补贴挂钩,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发放津贴补贴;不存在违规以各种名义普发各类奖金;不存在违规使用工会会费、福利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发放津贴补贴;不存在借重大活动筹备或者节日庆祝之机,变相普遍发放现金、有价证券或者与活动无关的实物等问题。
三、公款吃喝问题
经检查,我单位不存在违规公款吃喝问题。不存在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不存在接受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存在通过虚列会议费、培训费、维修费等方式报销吃喝费用,或者以项目资金等专项经费支付吃喝费用;不存在公款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特别是在单位内部食堂、培训中心以及农家乐、“一桌餐”隐蔽场所公款吃喝等问题。
四、收受礼品礼金问题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37-03
作为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受到了社会上各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如何构建良好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于负责培养工程硕士的高校以及联合培养的单位来说,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如何保障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目前虽然有不少针对现状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但从宏观角度成体系地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保障方面的探索还较少见。本文从我校培养工作实践出发,结合工程硕士自身特点,针对工程硕士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成立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巡视专家组
为提高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我校聘任具有丰富研究生培养和工程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组成了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巡视专家组(以下简称巡视专家),负责协助学校管理部门进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监督。巡视专家的主要职责及作用为:
1.巡视校内外课程教学情况,保证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大多数工程硕士对学校以及对硕士培养方案的认识都是从课程教学环节开始的,因此,在课程教学阶段给予工程硕士更多关注以及更严格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大量的工程硕士教学工作需要由大量的授课教师来承担,但由于不同的教师所在学院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对工程硕士的应用型课程教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很容易造成对同一工程领域学生授课内容的偏重及学术深度不一致。因此,聘请对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巡视专家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巡视,非常有必要。课程巡视工作主要包括试讲环节巡视和课堂教学环节巡视两部分。专家作为质量监督人员,对新开课教师试讲的全过程进行巡视,主要检查各学院试讲组织过程中是否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试讲专家组对申请试讲教师的评价是否能保证试讲质量。巡视专家不参与试讲专家组对试讲结果的评定,但相关信息将直接反映到学校,如存在质量问题,责成相关学院整改。在课堂教学环节,专家随机抽取工程硕士课程进行听课,一般听课时间不少于1个学时。在听课过程中,巡视专家对授课教师是否按学校要求组织教学,课件、教案等是否规范,重点是否突出、信息量是否饱满、图文是否表达清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否紧密,讲解是否清晰以及工作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材料提交学校。根据巡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向学院和授课教师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和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教学质量;听课1个学时结束后,利用课间,巡视专家与授课教师就如何保证工程硕士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交流,以保证授课教师第一时间获得反馈信息。
2.定期对课程考试试卷进行抽查,保证课程考试的严谨与规范。课程阶段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完成必修的课程学分是课程阶段完成的标志,而课程考试试卷则是对学分的最直接证明。我校对工程硕士的课程考试环节尤为重视,除了制定相关规定、以各方面措施保证规定的实施外,学校还组织巡视专家在每个学期初对上一学期的课程考试试卷进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原则为:在涉及到所有类别所有学院的基础上随机抽查,并且对往届抽查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教师进行重点抽查。对抽查到的试卷,巡视专家主要对试卷存档材料是否齐全、试卷出题质量、教师阅卷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将评价内容由巡视专家组长总结形成《试卷抽查分析报告》提交学校。学校根据《试卷抽查分析报告》《试卷抽查情况通报》,向各学院告知试卷抽查结果,并要求学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经过长期对考试过程的严格管理以及试卷抽查工作,我校课程考试试卷在命题质量、阅卷质量以及归档规范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准。
3.跨领域、跨学院对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巡视,保证论文质量。论文阶段是工程硕士培养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本阶段需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方可授予学位。对于工程硕士而言,仅仅从论文成形之后的答辩申请环节控制论文质量显然是不够的,我校从论文选题指导、开题、中期检查等各个环节均设置了相应过程管理措施。而巡视专家则直接参与到这些环节中,以保证相关政策能得以有效执行,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得以保证。巡视工作安排过程中,在同一个专家对同一学院进行质量跟踪巡视的基础上,又不只局限于同一领域或同一学院,这样专家在巡视过程中既可以站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可以将较好的培养经验在不同的学院进行传播。
4.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及论文指导,提升培养质量。我校定期举行工程硕士的公开示范教学、教学研讨会、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等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针对新开课教师和工程硕士指导教师开展座谈会,巡视专家也直接参与到这类活动中来,提供相关指导、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校培养质量。
二、严格考勤制度,保证考勤制度的有力执行
出勤率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而工程硕士因其多为在职学生,工学矛盾较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始终严格对学生上课情况的考勤,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勤制度。凡学生不能到堂上课者,应在上课前向任课教师或管理人员提交书面申请,否则以旷课处理,旷课一次或缺课1/3学时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同时,巡视专家在听课的同时,也随时对学生出勤情况及任课教师的考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学校。通过严格执行,学生的出勤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三、通过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工程硕士培养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点的管理情况,了解工程硕士授课教师、导师、学校管理人员职责履行等情况,以及对学校的建议、意见和学习等情况,我校每学期按在读学生人数10%左右的比例对工程硕士进行电话访问调查。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新生、进入课程阶段的学生和进入论文阶段的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设计随访调查项目。例如,对课程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查,并非单纯地问上课效果如何、教师是否认真负责等,而是根据课程表,对近期上课的一门课程进行调查,增加调查的可信度,同时也让被调查的学生言之有物,更能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情况。
四、建立培养情况每月通报制度
我校长期实行培养情况按月通报制度,每个月定期将上一月培养情况向各学院通报。通报内容包括常规培养工作进展情况、巡视专家意见反馈、学校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上月中重大事件通报以及对各学院在培养工作中的要求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教师,对已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能给各学院以提醒,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将培养情况每月通报制度与巡视专家巡视情况、考勤情况、电话随访调查情况的反馈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该体系内,可以将同一月份不同学院、同一学院不同月份等情况进行对比,更加有利于掌握各学院培养动态,提高各学院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培养质量。
五、建设适应工程硕士教育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达到物流、信息流有效管控目的的一个过程。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具有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高效率及具有可追溯性等优点,我校结合工程硕士特点,自行开发了一套适于工程硕士培养的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各个阶段,我校开发了包含排课子系统、课程教学及成绩管理子系统、论文工作管理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成体系地对工程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于每一个子系统,也按照工程硕士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排课为例,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与传统的工学硕士不同,工学硕士通常是依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而工程硕士多为“定制式”教学,根据相关政策,结合送培单位具体需求设定课程。对此,我校开发的排课子系统就能为每一个单独的新开班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或与送培单位的培养协议一致;相关管理部门能对每一个新开班的教学安排都有一个宏观的安排,在教学资源、教师及学时分配上有更科学的调配;同时,也能保证教师资格审查程序的严格性;便于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地掌握课程的师资情况、开课学院等相关信息。
六、建立淘汰机制
工程硕士一方面因其特殊的培养模式和弹性学制,另一方面,在职学生因为工作原因难以对学业投入足够精力,导致有的学生既难以达到相应领域的学位标准,又不愿意放弃学业。对此,为保证培养质量,我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每年定期对规定时间内未报到注册,在培养环节中未达到相关要求和超过学习年限的工程硕士进行学籍清退工作。与此同时,各学院随时关注学生学业进展情况,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提醒,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以上各项措施并非独立地、分时段地进行,而是相互之间有联系、成体系地同步进行。通过这些措施,我校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社会及用人部门对我校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毕业生所在单位普遍认为:我校对工程硕士的培养结合了企业的需求,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收获大。通过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目前从事的本职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工程硕士的立项和兴起是适应当今我国的社会需求的国家行为。对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学校来说,具备一套完整、合理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持续性地吸引学生以及相关企业的参与,工程硕士培养也才能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我们应当不断努力完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行政管理,2008,(5):241-242.
[2]彭国华,高思炜.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7,(1):95-97.
[3]邱天爽,刘蓉,刘惠.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70-72.
[4]姜尔林,宋恭华.工程硕士教育制度的不足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35-39.
[5]王琳,张文修.建构我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动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9-11.
[6]蔡敏,曾路.工程硕士培养及管理特点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5,56(4):80-82.
一、存在问题:
我局通过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和建设,认真听取有关部门、个人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对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深刻查摆,分类汇总,我局机关效能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作风建设方面
1、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差,个别同志有,傲慢高高在上,群众观念淡薄,态度不好、不够热情,让人感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2、缺乏干事创业激情。个别同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不注意加强学习,不注意更新知识,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工作靠领导催,思路靠领导拿,文件靠领导改,无干事创业激情。
3、个别同志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推诿,办事拖拉,不守时限,工作敷衍了事,质量不高,时常出错,影响效率。
4、纪律松懈。个别同志上班串岗扎堆聊天,或在办公时间用电脑打牌;上班报个到,中间脱岗,上街购物买菜,时常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在岗,群众来办事找不到人,无法办理。
5、个别同志奉献精神不强,干事喜欢讲条件,讲报酬,工作不热情、不积极。
6、局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少,为基层财政所办实事不多,对干部职工关心不够。
(二)效能建设方面
1、财政资金申请、拨付程序不够科学规范,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效率偏低。经费划拨没能按限时办结制交办,不能及时审批、划拨,划拨时间跨度过长,资金不及时足额到位,影响工作开展,经费报告不及时办理,重要文件管理不严格,有丢失现象。
2、信息告知不充分。经费审批、划拨情况没有向申请单位作有关答复,办理结果不明。对手续不全的事项,没能做到一次告知,二次办结。
3、没有公布办事的流程或承办人单位和个人,群众前来办事去向不明。
4、财政预算公开透明度不大,各部门和单位预算对预算安排情况了解不多。
5、工作不够务实。提案需要作出具体答复的,答复只过于表面化,没有具体实用性、操作性。没能充分发挥财政作用,在政策上没能给予大力支持,对于纳入财政供养、各项经费、津贴补助的预算安排,财政没能给予充分考虑或是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开展。
6、财政监督乏力。对一些重大支出项目没有进行全面追踪监管,没有监督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对财政资金是否发挥效益置之不理,无人过问。
7、对新会计制度没能及时大力宣传,没对会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对企业业务指导少,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
8、队伍管理力度不足,清闲不作为的人多,建议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达到人尽其责,促进办事效率。
9、效能建设监督缺位。已制定的相关机关效能建设的制度、规定没能严格执行,或执行走样,甚至置之不理。
10、在建立健效能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做得不够。
对于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设,局领导明确表示,具备条件马上改的,要立即做出整改;对不能解决的,局领导表示将会有关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共同探讨研究对策,争取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整改。
二、深刻剖析原因
1、召开专题讨论会。一是召开领导班子讨论会,分析本单位存在问题的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方向和措施。二是召开全体干部职工讨论会,每个干部职工都在会上都作了发言,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本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方向和措施。三是撰写书面剖析材料。单位和干部每个人都能认真撰写好书面剖析材料。内容包括: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整改方向和措施。书面剖析材料都能按要求呈领导审阅。
2、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是看它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不科学,审批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
3、存在问题的根源:
作风建设方面思想根源主要是:
少数干部职工服务态度不端正,语气伤人带刺,人为设置障碍,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的思想根源在于,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是个人放松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弱化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
部分职工因循守旧的思想根源在于,一些职工自我感觉良好,小富即安,存在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死搬教条,不注重政治、理论、业务学习。
个别股(室)对局党组、局行政安排部署的工作打折扣、掺“水份”,贯彻不力的思想根源在于,只顾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大局、整体利益。
少数职工作风懒散的思想根源在于,缺乏用严肃的纪律约束自己,缺乏雷厉风行,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缺乏知民情、了民意、化民怨的基层服务意识。
个别干部工作推诿,效率不高的思想根源是布置工作任务不具体,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等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于,业务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实干精神,是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的集中体现。
效能建设方面思想根源主要是:
解放思想不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少。思想不够解放,就如何抓好财政各项工作与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上,眼界还不够开阔,力度还不够大。
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大胆履行财政职责不够,被动应付工作时较多,主动想问题、办事情,开展好工作做得不够好。
思想不够解放,结合财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各项政策和决定还做得不够好。工作上按部就班,胆子不够大,工作主动性还不强。
敢抓敢管的力度不够大,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严格以制度管人,在奖惩上做得不够好,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对财政存在的问题,没有狠下决心予以纠正;思想上对建设重视不够,行动上认真当作一件大事抓得不力;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明确一定时间内的建设重点还做得不够好;在把工作与思想政治作风建设的目标、内容融为一体,建立有效的机制上抓得不够。
三、整改情况
(一)具体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整顿作风,加强学习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
(一)加强干部思想素质教育。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是饶桂胜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是程文华。
通过加强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解决机关岗位意识淡漠、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强化宗旨观念教育,着力解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个人利益至上、服务对象错位等问题;强化全局意识教育,着力解决利益部门化、权力利益化等问题;强化勤政廉政教育,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坚决克服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和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突出问题。计划今后每周一早上开全体干部职工例会,强化思想道德学习,每个职工每期都要写一份学结。责任人负责制定每期思想教育的学习内容、课程安排。此项整改措施现已落实并坚持实行。
(二)加强干部业务素质教育。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是饶桂胜局长,责任股室是人教股,责任人是张一莎,配合股室是预算股、国库股、会计股、法规税政股。
通过加强机关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计划每月开展一期与当前财政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课程,各责任人负责制定财政业务知识学习内容、课程安排,每个职工每期都要写一份学结。此项整改措施现已落实并坚持实行。
2、进一步理顺股室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为程文华。
现已按照相关文件,合理调整内设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和责任,解决部门权限不清,造成投资者和群众办事难,机关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对职能股(室)进行一次职能全面梳理,对交叉重复和职责不清的进行专项集中清理,重新规范和界定部门职能,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做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负责的事情,明确主办和协办部门。同时,优化再造业务和审批流程,压缩机关内部运转时间,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部门利益至上,有利就争、无利就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突出问题。整改措施现已落实。
3、合理调整人员,制定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做到人尽其责,才尽其用。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人教股,责任人是程文华。
责任人负责制定各股室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到个人,现已对股机关各股室人员按照“选贤任能”的原则进行合理调配,并将各股室工作职责、工作制度上墙,工作人员也设立岗位卡,工作职务,工作职责,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水平和效率。此项整改措施现已落实。
4、整顿工作纪律。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是卢华生纪检组长,责任股室是监督检查股,责任人覃艺伟。
实行上下班指纹考勤登记,制作职工去向图,安排人员负责明查暗访监督巡视,对上班迟到、早退、缺岗、不在岗且无正当理由的,或上班玩游戏、扎堆聊天、炒股票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同志进行记录查处、并于每月终对违纪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整改措施现已落实并坚持实行。
5、整顿工作人员不思上进,得过且过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创文明、争先进、评优活动”。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程文华。
现我局与各股室、各乡镇财政所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奖罚分明的工作任务及作风纪律、效能建设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表彰先进,鞭策落后。此项整改措施现已落实。
6、深入基层开展办实事、办好事活动。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是梁武强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程文华。
我局现已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定了局各股室与各乡镇财政所挂钩帮扶联系制度,并规定要为基层财政所办一两件实事、好事,年终将帮扶工作成效纳入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现整改措施现已落实。
7、重新修订科学、简化、方便的经费划拨程序。整改责任领导是陈春红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各股室做好配合,责任人为各股室责任人。
局党组召集各股室负责人、具体业务人员进行座谈调研,重新修订经费申请划拨方案,制定出更科学化、简化的流程,报政府审批。现已修订《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报政府审批,下一步计划组织人员到外地市、县考察学习关于财政经费划拨有关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不断地完善改进我县的经费划拨程序。
8、制定严密的经费报告办理手续。整改责任领导是陈春红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各股室做好配合,责任人为各股室责任人。
现已制定了严密、规范的经费报告办理手续:安排办公室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配备一本经费报告办理情况查询簿,记录每笔经费报告每一环节的办理情况,使经费报告流程一目了然。①对各单位呈送来的经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并做好登记签字,办理时限为随到随办。②将经费报告呈送局领导审批,办理时限为收到报告一日内办理。③局领导批示办理意见,办理时限为二个工作日。④专职人员按局领导批示意见,一是将报告交相关股室审核拟出意见,二是交相关预算股、国库股办理经费划拨,三是呈送政府审批,各环节都需经手人签收,办理时限为收到局领导批示的报告一日内办理。⑤将政府审批后的报告或相关股室审核后的经费,呈送局长审阅批示,办理时限为收到报告后一个工作日内。⑥将局长审阅后的报告交给预算股、国库股办理划拨手续,或呈送政府审批,办理时限为一个工作日。对不予审批办理的报告,要一日内将有关情况告知申请报告单位;对紧急、重要的经费报告要做到随到随办随告知办理结果。现整改措施已落实,下一步计划与政府联网办公,实现双方对经费办理的每一环节进行共同网上登记,实现信息共享,使我局和政府对经费的办理情况都有全面了解,提高经费办理效率。
9、做好来文来电等交办事项。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为程文华。
安排办公室专人负责来文来电及交办事项登记,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对办理结果及时告知有关单位。现整改措施已落实。
10、制定一系列优质、便民的服务措施。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牵头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为程文华。
①以“规范、高效、便民”的宗旨,实行文明优质服务,要求干部职工要做到微笑多一点、态度好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脑子活一点、工作细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对群众的咨询和要求,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②抓好服务窗口建设,重点抓好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税收征管和会计管理等服务窗口建设,创建优质文明服务,做到“五有”(有牌子、有场所、有专人负责、有制度、有必要的设备设施),选派好首问责任人,严格实行首问责任追究制。③组织各股室人员就本职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座谈,重新修订各股室的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图;印制本单位办理事项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办理时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等,提供给申请人,以版匾形式公布上墙,同时以卡片形式印制存放于局办公楼一楼办事指南宣传栏内,方便群众来办事时阅知;此外,开开辟××县财政局网站,将机构设置、办事指南、财政法规、通知公告等内容在网上*,告知广大群众,确保办事高效便民。④各股室将职工去向图公布上墙,方便群众前来找人办事。各股室均设置岗位卡,标有工作人员相片、姓名、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要求佩戴岗位胸牌,公开身份,便于监督。现整改措施已落实。
11、积极开展财政知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整改责任领导是陆春红副局长,责任股室是企业股、会计股,责任人为杜军敏、黄品芝。
要坚持深入各单位、企业开展《新会计法》等财政法规、财务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培训。现企业股、会计股已组织全县辖区内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共25个单位32名会计进行了两期电算化会计知识培训课。下一步计划在5、9、10、11月组织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操作》、《政府采购法》、《20*年新企业所得税实现条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12、进一步完善局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为程文华。
现我局已重新修订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三项制度、《××县财政局工作考勤制度》、《××县财政局股室岗位责任管理制度》、《××县财政局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县财政局文明服务承诺制度》。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以规章办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关效能长效管理机制。
13、定期实行公开政务。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为程文华。
针对对照查摆问题阶段重点查摆出来的问题,结合岗位职责和个人实际,就严格执行岗位职责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加强监督、严格问责方面作出承诺;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在整改、服务、办实事好事、执行规章制度等方面作出整改承诺,并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完成时限。
结合政务公开承诺制度工作的开展,对财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着力抓好“阳光审批”、“阳光采购”和“阳光收费”,把财政工作主动纳入社会监督之下。
制定了政务公开实行方案,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财政预决算及其执行情况,重要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投诉途径等。通过政务公开栏、板报、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公开,计划每月一期。现整改措施已落实。
14、认真做好提案议案回复办理。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为程文华。
对群众反映的提案议案,确定专人负责管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的收集、登记、交办、反馈、归档等工作,及时汇报领导,要深入调研了解,联系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意见,要做好财力排查,视财力情况、轻重缓急,适当安排经费,报政府审批。杜绝往日应付式回复,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回复给相关单位。整改措施已落实。
15、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实行资金效绩评价,对资金实行全程追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整改责任领导是陈春红副局长,责任股室是预算股、国库股、各业务支出口,责任人谭红星、钟文专、各业务支出口负责人。
我局已组织相关人员重新修订《××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方案》,对专项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帐提款制,专项资金按照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按报帐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手续进行报帐,要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有关报帐程序及时拨付开发资金,对资金用途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并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全用效益。计划在7、8、9月份对扶贫资金、教育经费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社保资金、国债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一次专项大检查。
16、加大群众评议、听证质询活动。整改责任领导是陆业安副局长,责任股室是办公室,责任人程文华。
计划5月份开展一次评议、听证质询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下访征询、投诉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开展评议。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和各方代表参加听证质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设,不断地完善财政工作。
17、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工作。整改责任领导是卢华生纪检组长,责任股室是监督检查股,责任人覃艺伟。
①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效能监察和效能投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诉制度,通过设立意见箱,在财政局网站设立局长信箱、投诉信箱,拓宽机关效能投途径,加大监查投诉力度。②开展经常性的行政效能监察活动。重点监察违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的行为,建立了一套明查暗访、投诉受理和监督考查制度,促进工作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③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对反映的办事拖拉、态度生硬、服务不好、、违法违规等问题,及时查实、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决不姑息迁就。整改措施已落实。
(二)进一步强化“两进一充分”和“三个压缩过半”工作。我单位应进入行政审批大厅的项目有征收契税及耕地占用税,已于20*年4月11日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占应进比例100%。进入大厅的审批事项中,除契税、耕地占用税减免未给窗口授权外,有关手续都完全授权给窗口。纳税人来办理纳税业务、材料齐全、审验无误的做到当场办对,无需再请示报批;材料不齐全的,告之应补充的材料,待材料补全后即给予办结。契税、耕地占用税减免,在一般情况下,材料齐全的可当场办结,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的除外)。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委巡视;效能监察;内部审计
一、整合监督模式内涵
(1)基本架构。所谓“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就是构建一种立体式、全方位的内部监督体系,由上级党委负责、纪委组织协调、各有关业务部门分工配合、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具体指上级单位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下属单位进行党委巡视、效能监察及内部审计时,将巡视组、纪检监察工作组、审计组的各自职能实现有效对接,在保留三个独立工作小组的同时,对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大的综合工作组,在同一时段联合开展工作,使“独唱”变为“三重唱”,使“单独上场”变成“联袂登台”,从而有效克服和避免“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单项监督不全”的问题。
(2)工作侧重。党委巡视侧重于发现企业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抓的主要是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抓的是“整个面”。效能监察侧重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影响企业效能的主要问题,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常选取的是“一个点”。内部审计侧重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围绕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这条主线,即“一条线”。
(3)工作程序。实际工作中,“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按照质量管理PDCA程序开展工作。第一阶段是制订工作计划(Plan),确定党委巡视、效能监察及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是实施(Do),工作组到下属单位开展工作,通过会议、访谈、资料查阅等方式,三个工作小组从各自不同的业务角度收集资料,形成工作底稿,按计划推进。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针对巡视、监察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出具工作报告,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第四阶段是处理(Action),推进整改落实,总结经验、失误,促进管理提升,并为下一次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做好准备。
二、开展“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的优势
(1)有效整合监督资源,“1+1+1>3”效果明显。监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主体的地位、权限及各监督主体的通力合作。党委巡视、效能监察与内部审计“三位一体”能有效解决三个监督子系统单独运作、难以形成监督合力的问题,整合了三大监督资源,变分散监督为合力监督,打出连贯有力的“组合拳”,强调“联”,即整合资源,联动实施,互为补充;突出“查”,即查找问题,综合分析,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凸显“用”,使结果得到充分运用。监督一体化合力的充分发挥,创造了“1+1+1>3”的监督管控效果。
(2)整合监督模式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提升监督实效。“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下,点、线、面有机结合,工作计划性、协调性、同步性大大增强,工作组既整体出击,又分散作战,促使工作组成员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多维度信息共享,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审视,这是任何单项监督模式下短期内不能达到的效果。既提升工作效率,也便于立体梳理、系统理解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使得工作组提出的管理建议更为准确、更加客观,降低沟通与监督成本,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此外,“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使得巡视组、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联系更为紧密,横向联动沟通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推进企业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动态、过程、结果监督及责任追究相融合的科学监督体系。
(3)PDCA循环工作程序,有利于促进公司管理及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每个PDCA管理循环都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自转的同时又公转,互相制约又互为补充,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整改落实和具体化。“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采取这种循环工作模式,巡视、效能监察与审计各自为一个小环,整合监督形成一个工作大环,既可按照自己工作程序自行推进,又可以整体联动,通过不断的循环滚动,促进公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这种工作模式有利于检视自身工作效果,促进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即改变了之前巡视、效能监察及审计工作仅停留在对对方实施监督、检查,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总结与提升问题,将监督的范围扩展到包含自我评估和监控改进的整个内控体系,即不仅监督别人,同时审视自己,衡量自身工作有效性,实现工作双赢。
二、构建“三位一体”长效监督机制的途径
(1)完善领导机构, 固化工作模式,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首先,应设立“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下的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明确主要领导责任以及部门具体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应将“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体系,使之作为企业管理的再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
(2)抓好协调配合、规范程序,建立深入有效的整合监督机制。一要形成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巡视、效能监察及审计三个工作组纪要统一联动,又要分工负责,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三位一体”模式下的角色和职责,各组人员相对独立又可能交叉,需要提前做统一安排。二要提前做好年度工作计划,选择监督对象是“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第一道程序,直接关系到联动工作成效,要兼顾三个组的工作重点及时间安排。三要规范工作程序,党委巡视、效能监察及内部审计均有各自特殊的运作规律和方法、特定的内容和范围,因此,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来协调展开。从统一进场时间选定到访谈时间安排,从注意事项到访谈顺序,均要考虑清楚。四要抓好监督检查,通过直接参与法、资料分析法、访谈检查法等使工作取得实效。五要将监督检查结果纳入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得到党政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3)注重问题整改,建立“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的整改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是“三位一体”模式发挥有效作用的具体体现。三个工作组在工作完成后会出三份报告,由于工作侧重点不同,各个报告内容也不同,在做沟通反馈时,要明确各方具体联系人及工作跟进目标,尽量统一时间,便于对方研究回复、达成一致。建立问题整改机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要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促进管理优化;二要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结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三要与查办案件相结合,工作中若发现违法违纪案件,必须及时查处,堵塞漏洞。
(4)扩大“三位一体”整合监督模式的成果运用,建立工作经验的借鉴与警示机制。建立工作经验的借鉴与警示机制,是形成“三位一体”长效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联合监督检查工作告一段落,党委巡视、效能监察及内部审计工作组应及时进行沟通、总结,从不同角度回顾总结工作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制作案例汇编,启发、带动、激励、警示其他企业,扩大整合监督成果的正向、深度影响力,以点带面,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1监测概念的辨析
不同的学者对于遗产监测有着不同的理解[3,6]。然而,无论对遗产监测的理解存在何种差异,越来越多的遗产管理和研究人员认识到遗产监测在遗产价值反映与管理决策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6]。遗产自身的濒危性与脆弱性使得许多过程不可逆,一旦受到破坏必然引起遗产价值的丧失。遗产监测能够获得动态数据信息,及时发现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农业文化遗产监测特别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中,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两个监测概念,那就是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和农业文化遗产行动计划监测。根据FAO的要求,GIAHS候选地必须随申报书一起提交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要求在识别威胁与挑战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保护策略、措施和行动,调动多方利益主体和资源,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7]。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中,与GIAHS行动计划相对应的是China-NIAHS保护与发展规划。事实上,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与农业文化遗产行动计划的监测并不是一回事,在遗产监测内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农业文化遗产行动计划的监测必须要回答两个问题:①这些保护行动是如何实施的?②这些保护行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而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则需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①遗产是如何保护与管理的?②遗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难看出,农业文化遗产行动计划监测类似项目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是对保护行动实施过程及效果的监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相对狭窄的边界范围;而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则更像是一个“科学观测”,涉及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不局限于行动计划的实施及其对遗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相对宽泛的边界范围。由于针对性较强且监测范围相对狭窄,农业文化遗产行动计划监测比较容易开展。日本和韩国目前开展的GIAHS监测主要是对GIAHS行动计划的监测。通过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对比,日本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可以及时地对保护行动做出调整[8]。韩国的GIAHS行动计划得到韩国农业、食品和乡村事务部的资金支持,让开展GIAHS行动计划监测工作顺理成章[9]。我国较早获得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比如浙田、河北宣化和江苏兴化,也相继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跟踪监测。相比之下,农业文化遗产监测的难度比较大,目前仅有中国尝试开展了此项工作,这也是本文接下来讨论的重点问题。
2监测内容的设计
农业文化遗产监测的难度首先体现在监测内容的设计上。这些内容的监测数据必须能回答“遗产是如何保护与管理的”和“遗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个问题。这不仅涉及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对遗产特征与价值变化的正确反映。尽管如此,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内容的设计有据可循,就是必须与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紧密联系。定义与记录遗产的特征与价值变化对遗产监测来说是最基本的前提,而遗产的特征与价值同遗产的认定标准密切相关,因此遗产的认定标准就构成了最基本的监测内容。而围绕遗产的特征与价值梳理开展保护与管理工作,自然就构成了遗产监测的另一核心内容。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FAO将GIAHS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可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4,10]。GIAHS的认定标准涉及食物与生计安全、生物多样性、地方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以及景观特征[7,11]。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传统农业系统,才能获得认定。因此,GIAHS的监测一方面要围绕认定标准所解读出的遗产特征与价值,对遗产本身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与记录;另一方面要对遗产地开展的保护与管理措施进行跟踪与监督,揭示其对遗产特征与价值的影响。就遗产自身变化而言,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内容应侧重于遗产在生态维持、经济发展、社会维系、文化传承等特征与价值上所表现出的变化;而对于保护管理措施,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内容则应聚焦管理体制、管理能力、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培训交流等多个方面,可归纳为体制机制建设和宣传示范推广两个大的方面。
3监测体系的建立
如果说监测内容的设计属于理论研究的难点,那么监测体系的建立则是遗产监测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难题。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世界遗产监测才形成主动监测(定期报告)与被动监测(反应性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机制。而这一监测机制的建立得益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等专业机构的科学指导、《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保障以及缔约国的大力支持。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在世界遗产监测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这为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在我国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根据世界遗产监测经验,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监测也可建立以农业农村部、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遗产地管理机构为实施主体的“国家-省-遗产地”3级监测网络。农业农村部应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和设立专项资金,指导和支持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开展,如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出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规程》等。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行政区域内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时将监测数据以及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上报农业农村部。遗产地管理机构则应重点负责遗产自身变化和保护管理措施的跟踪监测,及时向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部提交监测数据、反馈存在问题。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可建立以年度报告为基础、定期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机制。对变化相对较快且获取相对容易的数据进行日常跟踪监测,以年度报告的形式每年上报;对变化相对较慢且获取相对困难的数据进行阶段性监测,如以3~5年为一个周期开展调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年度报告进行补充。为了保证监测机制的有效实施,一方面应制定农业文化遗产监测的技术规程,对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管理等做出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应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监测的年度报告制度,推动监测数据汇交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4监测与评估的关系
在遗产管理中,评估与监测往往相伴出现。与遗产监测不同,遗产评估通常是静态的、有目的的被动工作,用于判定和评价遗产的保护状况[6]。世界遗产的评估工作主要通过反应性监测来实现。反应性监测于1994年更新的《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正式确立,是有关某一具体濒危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报告[1]。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审议该报告确定遗产的受损程度,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缔约国限期修复。缔约国需将该遗产的整改情况反馈给世界遗产委员会再次审议。若该遗产的修复结果未通过审议,则可能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或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2]。世界遗产的反应性监测为农业文化遗产的评估工作提供了思路。如果说农业文化遗产监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那么农业文化遗产评估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监测数据的汇交与评估意见的反馈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从而构成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完整内容。监测数据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评估意见则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指导意见,并进而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内容与监测体系的完善。因此,农业文化遗产的监测与评估应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农业农村部应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并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农业文化遗产巡视制度。在国家层面,农业农村部应成立由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巡视小组,每5~6年对一个遗产地的年度报告、调查报告及其它监测数据审议一次,并结合实地巡视检查对该遗产地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进行评估。由于保护或管理不善造成农业文化遗产严重受损的遗产地,应列入农业文化遗产警示名单;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到位的遗产地将面临摘牌。在省级层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对行政区域内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检查,督促遗产地做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主动监测与监督巡视有机结合的监测巡视制度。
一、强化“一个理念”,确立督学地位。
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农业区,历经了1999年和年两次撤场并区工作,合区前,两大农场拖欠教师近一年工资,总金额达830多万。走进当时的校园,看到的是九公里小学、高峰小学、长江小学等十多所小学的学生依然在上世纪“自力更生”的棚户房教室上课,学生坐的是自带的高矮不一的桌椅,破烂的门窗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走近教师,看到的是“一身疲惫,满脸菜色”,人心思动的表情写在脸上,教育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君山教育的出路在哪?这是摆在决策者们面前不得不思考的一道难题,如何破解难题?君山教育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发展之路。1999年初至年,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刮起了一股“民办公助”卖校的“君山旋风”;年至年,调布局、抓分流、保稳定,在“稳定压倒一切”上迈步,教育质量依然裹足不前;年底至今,在“小学督常规,初中推课改,高中提质量,职教抓发展,幼教促规范”思路下,奏响了“强素质,硬管理,提质量”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强音。“教育发展靠改革,工作落实靠督导”的这一理念引起了决策者的共鸣,年初,随着《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的实施,区委、区政府按要求配备了主任督学和副主任督学,配齐了督导室工作人员,选聘了区政府督学。颁布了区办发[]10号《关于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把督学责任区建设与实施情况纳入镇(办)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作为考核镇(办)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年8月出台了《区中长期教育督导发展规划》,由此吹响了君山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的集结号。
二、突出“两种结合”,赋予督学权利。
1、突出与政府履职考核相结合。一是构建统筹城乡片区教育督导网络。通过建立督学责任区、督学工作站和向社会招聘热心教育的老领导、老教育工作者为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的途径,统筹全区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合力。二是强化教育督导职能。通过强化“引导性、主体性、层次性、发展性、拓展性”的教育督导职能特点和整合“三方力量”(政策整合、评估力量整合、责任整合),充分挖掘被督导对象的主体性作用,让被督导者积极参与其中,在协商中求得共识,在协商中求得突破。三是建立督学工作定期报告制度。督学下校调研指导工作,重点围绕君山教育发展的难题作调研、谋对策,着重就部门搭车收费、学校周边环境、职能部门检查等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定期向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督学报告的情况及时整理存档,就存在的问题提请区委、区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向所在镇人民政府和区直部门反馈,限期整改。四是建立督学回访制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组织人大、政协和组织部所聘督学组成督学回访工作团,根据责任区督学所反馈的镇(办)和区直部门教育履职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回访,查看整改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的,报告区政府分管区长同意,予以通报。五是纳入部门考核。为确保责任区督学对政府部门履职督促更有成效,在分解区“四区建设”目标责任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责任区督学对区直相关部门履职情况月督查、季考核工作机制,对考核得分最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发现问题的责任区明确专人跟踪对接,限时整改,并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进行考核
2、与教育目标考核相结合。一是赋予权利。通过区委办、区政府办两办红头文件赋予督学权利,文件规定督学有对学校校长及中层干部推荐任用、考核奖励的建议权。对所辖学校表彰项目的审查权。对所辖学校校长的约谈权。对所辖学校教育投诉的处置权。对学校重大事项的评议权,使督学成为教育工作中有位有威有为的人。二是重心下移。从“联系学校制度”到启动督学责任区建设,我们始终注意强化为教育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要求督学要像医生巡诊一般,坚持“家家到”“校校行”。督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方案的制订,督理想课堂推进落实,督教师理念、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督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制与作业批改讲评,督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习得、课后巩固等,让督学的触角延伸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每到一校,坚持深入课堂,既关注教学的形式,更讲究教学的内容;既关注课堂的现象,更重视课堂的本质。既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又对于师生提出的困惑,及时会诊、交流,统一认识。三是过程前移。责任区督学采取“全程参与,跟踪督导”的办法全程参与学校管理,实现督导工作过程前移。从年初开始责任区督学就要深入区域内各学校,帮助学校研究找准“定位”,引导学校寻找策略找准“定标”,指导确定学校发展性评价目标中的“自选动作”和“创新动作”,并帮助拟定评估要点。各项教育督导评估从自评开始,责任区督学就提前介入,深入责任区相关单位,帮助进行评估培训,跟踪自评进展情况,针对自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整改提高的办法,并把日常督导的真实情况应用于到评估中,增强评估的真实性;四是责任上移。我们倡导“责任上移追究制”,即责任区学校出现问题,联点局领导和股室负责人要自己追究自己的管理失职,进行自我反省,捆绑受罚。对责任区督学提出的问题,联点局领导和股室负责人要与联点学校领导一起研究整改措施,拿出整改办法,递交整改承诺书,并将责任区督学平时的评估结果按50%的分值计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三、实施“三项工程”,提升督学品位。
1、强化素质工程。为了提高督学素质,我室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坚持“自主学习+集中学习+学习研讨”三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国内外新的教育督导理论和教育思想等相关内容,突出做到了“四个关注”。一是关注督学的监督、评估与指导能力。我们每年分春、秋两季围绕“提高依法监督能力,提高评估能力,提高指导能力”组织两次区本级督学培训。年下半年我们聘请市政府副主任督学康仲德同志从“教育督导历史与发展趁势、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教育督导活动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对我区所聘专、兼职督学进行了业务培训。年10月底,我们选派十二名责任区督学参加市组织的督学培训班学习,为督学输血洗脑,进一步提升我区督学监督、指导、评估的能力。二是关注督学的课改实施能力。年8月15日,我们凭借全市课改标兵——区许市中学这一课改阵地,从“四级(处室、年级、教师、学生)课改评价网络的构建;三种(案例研究、名师引领、课题带动)校本研训制度的建设;二层(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模式的搭建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对各责任区督学进行了课改实施能力培训。从根本实现我区教育督导工作的三个“重心”转移,即①以督政为主向督教、督学为主转移;②大型综合督导向过程督导、形成性评价转移;③由督向导转移,增强督导的“导向”功能,导明学校发展方向,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三是关注督学的沟通与协调的能力。督学在履行自己岗位职务的过程中,要经常去扮演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家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者"角色。为了提高责任区督学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我们建立督学研究例会制度,定期组织督学开展座谈交流、个别交流和交叉评估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督学沟通与协调的互动能力。四是关注督学研究与反思的能力。从年春季开始,我们建立了“督学研究例会十分钟报告讲评制度”,每次轮流由各责任区督学反思上一次督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反思自身素质与督导工作还有哪些不相适应,存在什么主要问题,在哪些方面亟待提高。年初,我们组织开展了督导行动研究论文评奖活动,引领责任区督学立足教育督导工作实际,以科研的态度、思路及方法,研究督导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我们要求督学责任区开展督学活动都要召开反馈会,挖掘基层学校在教育发展中的突出成绩和特色经验,让“多反思、常钻研、善总结”成为督学的一种工作习惯。
2、文化引领工程。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多层面加强督学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督学行为文化“场”,增强干部师生和社会各界对督学工作的认同感。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挂牌成立督学责任区管理办公室,统一制作督学公示牌、督学证。责任区督学工作场所和所用设备,尽量统一标识,增添督学文化氛围。二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利用各种会议和媒体加强对责任区督学的宣传,让督学感到“督学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投入资金在各责任区设立督学办公室,添置办公设配,改善督学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全体督学身心健康,服务热情,举止得体,自觉维护督学声誉。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完善了督学管理培训、考核奖惩、通报交流、物质保障等一系列具有督导文化特色的规章制度,印发给全体督学。并结合实际,抓学习,抓落实,抓督查,抓评比,努力把制度要求内化成督学的自觉行动。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制定了《区督学誓词》,让所聘督学先宣誓再任职。让每位督学做到心中有《誓词》,手中在规则,促使责任区督学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3、科研兴督工程。一是创新督学模式。首先是完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从师生的参与度、质疑拓展的深刻度、师生互动的有效度评价课堂。其次是通过《课改示范校督导评估方案》,抓好前期临帖推广视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抓好中期的释疑解惑视导,提升教师课堂实施能力。抓好后期深化推进视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三是实施与“减负”评估相结合,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实行零作业,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第四是突出与规范办学行为评估相结合,让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真正落实“我的课堂我作主”,真切地让学生感受“我学习我快乐”。第五是运用《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着力构建立足“评”与“比”的课改文化。第六是设置共性目标、个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学校评价方案,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与创新动作”相结合的途径,推动了学校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二是创新督政方式。首先,注重调整对镇(办)以及区直部门的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建立针对我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化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公布教育发展环境和教育投入情况;其次,突出做好“同级督政理念构建、四区目标建设考核、人大法律监督、督学责任区的过程管理”四个结合文章,注重定期义务教育督导报告,推动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再次,注重评估结果实行动态管理,突出督导评估的激励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促进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评估机制。我们围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认识到位,指标到细,自评到人,评估到优”的原则。在随访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中,抓实“四方面的评估”。第一是用“活”标准,分层评估。我们坚持以省、市评估标准为底线量化不同层次学校评估指标,提振不同层次学校达标信心,提高督导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是注重实效,全面评估。我们建立了督导评估“包保指导”制度,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和责任区督学都有自己的包点校,经常有针对性地深入各自的包点学校进行自评指导,了解自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第三是发展特色,客观评估。我们强调对学校实施督导评估时,既注重基础性指标,又突出发展性评价,实行督导评估结果动态管理。第四是创新理念,准确评估。在督导评估时,我们强调督导评估人员要选准切入点,抓住主要指标,把握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全力推进。每到一个学校我们都采取“三个一”的形式(即:评估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随机抽听一节课,了解教师备课、上课等教学情况。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召开一个座谈会,与学校负责人、教师、家长座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在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方面的主要经验及成绩,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协商中指导,在服务中引导,在落实中主导。四是创新科研机制。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倡导“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的科研兴督理念,引领督学围绕“构建同级督政体系、环境优化措施、课改推进保障、责任区建设难题破解”等方面立项研究,走出了一条“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反思问题,调整对策;优化对策,解决问题。”的“问题——对策”科研兴督之路。年全区二十多名督学科研论文在省、市获一、二等奖,其中王章忠的《督导为新课改助力》获省一等奖。
四、激活“四类机制”,凸现督学实效。
1、构建“三维督导”机制。根据督学责任区工作需要,我区成立了区、镇(办)、校“三维督导”网络。区政府督导室负责研究督学责任区建设规划、推进机制和工作策略,对督学进行选聘、考核、培训与管理;镇(办)督学工作站负责落实区级各种教育督导评估,为区级督学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兼职督学负责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专职督学负责梳理问题,督促落实,使责任区真正成为督学的“责任田”。学校督学办公室负责学校日常督评工作,实施“常规管理﹢质量检测﹢教育评价”三维立体化管理,遵循“日常工作找问题、创新工作找思路、延误工作找责任、落实工作找人才”的工作原则,建立“校长督导制度、学校督评组和集体视导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育教学及效果评价制度、学生基础评价制度和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等六项制度,全面系统地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督促、评价和指导,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班级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体卫安全工作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引领教职工发挥、发掘和发展主体地位优势,在理智上洞察、在情感上体味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我区许市中学督评办充分利用专职督学“专”的优势,发挥上下对接的核心作用;利用兼职督学“权威性强,专业水准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发挥有效专业指导和专家引领作用;利用学校督评办督学“面广、量大,动态监控”的优势,发挥全方位监督的基础作用,真真切切地让督评工作落到实处。
2、启动责任督导机制。一是健全督学考评制度。年9月,我们制定了《关于督学责任区督学岗位责任制考核的意见》,成立了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从区委组织部、区人大、区政协、区政府督导室等部门聘请的督学中抽调人员组成责任区督学工作实绩考评组。利用与责任区域内的学校领导、老师和社区群众交谈、征求意见的途径了解对督学工作的满意度;按照考评细则要求,采取查阅督学工作日志、随访记录、调研报告、有关会议记录和热点问题跟踪调研的方法,对督学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考察督学工作的达成度;通过督学个人工作述职、民主测评方式考核督学工作的有效度。区督学责任区工作考评小组坚持每季度对督学的工作采取随机专项督导与季度考评相结合动态管理模式,实行全面督评结果与督学补助工资相结合,按质取筹。对考核中不称职的督学给予批评,直至解聘。责任区考核成绩按不低于20%的权重,纳入督学所在股室绩效考核。二是建立督学问责制度。年3年,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区教育督导工作守则》和《区教育督导人员有错无为问责办法》,完善了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干部办组织对责任区督学工作进行跟踪考核的制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管理。三是完善工作站(学校)考核制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分上、下半年对督学责任区工作站和学校督学办对责任区督学反馈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讲评,通过考核,评选出责任区工作一、二、三等奖,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纳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从而强化镇(办)工作站落实责任和学校“自觉接受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指导,认真研究落实责任区督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执行责任。
3、盘活随机督导机制。一是建章立制,实现随机督导制度化。年底,为了配合区深度推进课改和有效推动同级督政过程管理需要,区委办、区政府办下发了君办发[]14号《关于建立区督学责任区制度的通知》,年初,我们制定了《区实施督学责任区工作方案》,区委办、区政府办下发了[]13号文件《关于建立对镇(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通知》,为督学责任区督学开展随机督导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程序管理,实现随机督导规范化。通过“亮证督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程序合法”的办法来规范工作程序;通过“把脉问诊督常规,切中要害推课改,立足鼓励话发展,突出重点抓评估”的原则来规范随访督导方式;本着“真心实意服务学校,务实求真促进发展”宗旨,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进社区、进家庭,用眼睛发现问题,用耳朵倾听声音,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公正客观,提高教育督导的公信力。力求在评估问题上突出一个“细”字,在查找问题上突出一个“准”字,在分析问题上突出一个“透”字,在解决问题上突出一个“帮”字。由此达到“遵循督导通用方法,在具体运用上有所突破;遵循督导工作要求,在督与导结合上有所突破;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科学指导上有所突破”。做到督前不通知、督后不吃请、不收礼、记载不虚假、呈报不拖延。三是翔实记载,实现随机督导专业化。为了进一步贴近学校管理现状,贴近教师的发展要求,促进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我们要求督学明察暗访、推门听课、校园巡视,查看常态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翔实记载随访记实,从随访中总结和反思学校工作,在总结中思考,在反思中研究,为学校问诊把脉,出谋划策,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区政府副主任督学蔡新智通过校园巡视和观课写出了《走近许市中学,感受课改风采》的随访日记在湖南教育政务网上发表,区政府副科级督学、第一责任区首席督学黄前进通过“一日督导”活动,撰写了《区责任区督学把脉问诊督课改》的通讯报道发表在湖南教育政务网上,区政府副科级督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第三责任区首席督学刘东经常深入所在区域学校蹲点指导、现场调度、督促整改、检查验收,提炼经验,为高标准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撰写的《区强化“三项措施”,提升创建品位》一文被湖南教育政务网采录。四是落实反馈,实现督导结果时效化。,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督学随访督导工作记载的情况,实行“周调度、月结账”,切实做好反馈,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通知,责令学校在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报告,推动了督导责任区工作向更高更新的目标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