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精选(九篇)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

第1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明白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感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感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感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我的梦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资料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贞,期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资料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述环境,中间四句描述织女,最终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能够看出,这两句诗不仅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能够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能够看出,“迢迢”,遥远的样貌。牛郎织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到达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那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样认为呢?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二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日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来源《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头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述,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述,这样生动细腻的描述,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动作描述。

“泣涕"“脉脉"一一神态描述。

运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能够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仅在资料,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很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织女的相思离别之思

第2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

(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2.诵读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

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板书课题)

2.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出示课件)

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

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再请学生自读诗歌,请一生朗读,学生评点。再请一生读,师多鼓励。

欣赏配乐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PPT展示)

PPT展示: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两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纤/擢/素手。

再次朗读全文,看看能否品出美感。

4.诗歌赏析

再读诗歌,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从诗中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感的?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上做记号。

品析字词句,说说叠词的效果。

师: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何以看出?

生:“相思”。(学生异口同声)(板书:相思)

师: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观点。

师:提问和分享的时间到了。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大家可要抓紧啊。哪个小组先来回答?

生: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师:织女的动作娴熟?“擢”什么意思?“弄”又是什么意思?

生:“擢”举起,“弄”是摆弄。

师:那她有没有全身心地织布呢?

生:没有,正是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

师:是啊,也可以说她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啊!

生: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

师:读最后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

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凝眸深情地远视牛郎,却不能与他对话。

师:说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一水之隔,不能共语,多痛苦啊!还有吗,除了这几句?

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

师:“河汉清且浅”,是啊,让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师:噢!全文共十句,八句都已写到了相思了,那么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含有相思吗?

生:也有啊!“迢迢”,遥远的样子。牛郎织女相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

师:“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师:看,这首诗,可以说用“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这些手法达到了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

生:句句写相思!(板书:环境渲染,动作描摹,情感刻画)

师:要达到这种“不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在语言上定有它的独到之处,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叠词的运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师:很好!(多媒体展示,这几组叠词)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

生:叠词使得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节奏感。

师:很好,从总体上说的。还有吗?

生:叠词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显得感情凄美,婉转缠绵。

师:这位同学也是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说出了叠词的作用,那么谁能分别具体说出叠词的作用?

生:比如“脉脉”,让人联想到织女脉脉哀婉的眼神,咫尺天涯不能共诉衷肠。

师:再如?

生:还有“迢迢、皎皎”让人想起星空浩瀚,相思之人远隔天涯。

师:很好!当然,还有“纤纤”让人联想到织女的柔弱,“札札”写出声音,环境单调,气氛凄凉,突出了织女内心的凄苦。

师:咫尺天涯,深情难诉。人人都说——

生:相思苦啊!

师:是,相思苦啊!

5.朗读升华:赛读(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刚才已入情入境地研读了诗篇,接下来请你们根据所学的方法和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6.拓展训练

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是如此之苦,他们最盼望的莫过于一见啊。假设我们此刻就是牛郎或织女,七夕前夜,牛郎、织女感慨万千。用第一人称描写牛郎或织女的心理活动。

推荐写得最好的,我们共同分享!(巡视,询问哪位同学写得好,同学推荐)

7.作业

(1)背诵全诗。

(2)想象牛郎织女相见时的场景,写一段描写当时场景的文字。

8.教师寄语

第3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一、把握诗歌的意象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意”是诗人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即指诗人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外,大多数诗歌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读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就要抓住意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意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意象进行组合并加以想象,构成整体意象;有些诗歌描绘的意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

把握作品的意象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必须在已知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诗人遭遇等内容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在铁窗内,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这一背景对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很有帮助。

把握意象还应通过联想诗人的想象活动并对其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如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会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这首诗意象的核心是一只不停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时所有的想象活动都是围绕“鸟”这一意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总之,理解诗歌的意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基础之上,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意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语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因而诗歌的语言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诗人所选择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一枚小小的”“一张窄窄的”“一方矮矮的”“一湾浅浅的”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诗人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如流沙河的名篇《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化用《诗经》的典故,“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反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文化”。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又使得句与句不像其他文体一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如《金黄的稻束》对中心意象“金黄的稻束”从视觉与听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的描写体现了语言的反常化。鉴于诗歌语言的以上特点,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

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从字面上较容易把握,但要想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诗人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三、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这主要通过诗歌的意象来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内涵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意象,使人体会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本期参考答案

《文学类阅读之诗歌》

阅读训练一:

1.这首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喻体有“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擦洗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牵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这首诗通过奇巧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生活分外美好。2.表现了诗人对雨夜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3.第二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连起灯的长虹)的修辞方法来描写夜雨,形象生动。

阅读训练二:

1.“自己的光圈”指星星发出的光芒,写出了它的能力和作用。“谁也不排挤谁”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虽然渺小,却不受任何排挤,永远有自己的位置。“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太渺小了,不能引人注意。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暗喻方法抒情。以星星暗喻人民群众。这样一来赞颂了人民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团结精神的品格。诗只是描绘了星星、银河,却没有点明这些自然界的形象比喻着什么,有什么意蕴,所以是暗喻。3.这首诗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诗人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

阅读训练三:

1.黎明时田野上的色彩丰富鲜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野图画。2.开头两句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草原上流着……烟……”一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动感,富有活力。“新鲜的乳液似的烟”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的美妙描绘了出来,而且可以看见,比喻得可谓精妙。3.(1)以灯光来衬托黎明的力量,黎明的博大壮美,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黎明的赞美。(2)尽管灯光在夜里也不失为一个辉煌者,但在灯光的照耀下,不可能使人看到田野上那美丽的景色。只有当黎明到来的时候,才能让人看到。(3)更深一层的意思是,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怀的力量。而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强大力量的脚步。

阅读训练四:

1.“帆起了”,以风起帆扬的动感起笔,不做任何修饰的白描,却又别有一番复杂的韵味,像是第一次看见帆起时欣喜的呼喊。“帆向落日的去处”,再以“帆”字起首,颇为用心,按惯常思维应为“驶”,而重复首句之“帆”又多一些音韵,读来便有绵长往复的韵味。而“黑蝶与白蝶”用黑与白的对照显得分外醒目,“吻”字形象生动,又给这凄冷的景象抹上几丝浪漫的情怀。2.“青色的蛇”这一意象冷峻而奇诡,加之“弄”字令人想起孩童摆弄的游戏,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这波峰上的月光如明珠点点,而波谷里的则如游蛇条条,相逐相戏间欢腾着不止歇的浪花,似在静谧中潜藏于心间的不安。“雨和星辰”是制约着航海吉凶的“天时”,诗人首次航海是为去看望辍学养家的中学好友,由此也可看出对好友命运的关切与呵问。3.诗人将思想通过“圆”感性地表达出来。在海上日复一日的航行,每天看太阳朝起夕落,昼夜更替形成不可偏离的圆形轨道,永无止境。而人类也是在无法把握的规律面前,过着每天重复而单调的日子,生命就在匆匆间一日日流走,在“后一个圆”覆盖“前一个圆”,在“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中耗尽,而“圆”却没有“涯”。诗人由此陷入了一种茫然,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惆怅,想“将生命的茫茫/脱卸与茫茫的烟水”,两个“茫茫”将生命与烟水类比,更显出慨叹生命的深沉,而在重复的咏叹中又让这种情绪别有“味外之味”。而“生命的茫茫”果真能“脱卸”吗?幻想的破灭更使人在余味中反思……

阅读训练一

美丽的夜雨

林达贤

美丽的夜雨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

打开啤酒瓶吧,欢迎

于是,泡沫,水珠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迸

美丽的夜雨

辛勤地擦洗大地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

城市一下子亮了起来

地下也连起灯的长虹

美丽的夜雨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雨

像拉着小提琴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飘进孩子的梦

(选自“新浪网”)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的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于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试找出几句赏析其美妙之处(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阅读训练二

星 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选自《侨声报・星河》)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简析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三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选自《艾青精选集》)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诗的开头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2.找出诗中一处动静结合的语句及一处运用比喻方法的句子,并赏析其妙处。

3.理解“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的深刻含义。

阅读训练四

辛 迪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处

明净与古老

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明月照在当头

青色的蛇

弄着银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语

风吹过来

水手问起雨和星辰

从日到夜

从夜到日

我们航不出这圆圈

后一个圆

前一个圆

一个永恒

而无涯的圆圈

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选自“新浪网”)

阅读上文,问答下列各题。

1.试分析这首诗第一节的语言特色。

2.试分析这首诗第二节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

3.诗中蕴涵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一:

1.这首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喻体有“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擦洗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牵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这首诗通过奇巧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生活分外美好。2.表现了诗人对雨夜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3.第二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连起灯的长虹)的修辞方法来描写夜雨,形象生动。

阅读训练二:

1.“自己的光圈”指星星发出的光芒,写出了它的能力和作用。“谁也不排挤谁”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虽然渺小,却不受任何排挤,永远有自己的位置。“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太渺小了,不能引人注意。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暗喻方法抒情。以星星暗喻人民群众。这样一来赞颂了人民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团结精神的品格。诗只是描绘了星星、银河,却没有点明这些自然界的形象比喻着什么,有什么意蕴,所以是暗喻。3.这首诗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诗人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

阅读训练三:

1.黎明时田野上的色彩丰富鲜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野图画。2.开头两句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草原上流着……烟……”一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动感,富有活力。“新鲜的乳液似的烟”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的美妙描绘了出来,而且可以看见,比喻得可谓精妙。3.(1)以灯光来衬托黎明的力量,黎明的博大壮美,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黎明的赞美。(2)尽管灯光在夜里也不失为一个辉煌者,但在灯光的照耀下,不可能使人看到田野上那美丽的景色。只有当黎明到来的时候,才能让人看到。(3)更深一层的意思是,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怀的力量。而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强大力量的脚步。

第4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在这本书里,冰心还对童年的乐趣加以了具体描写,从她简朴而通俗的诗句当中,深深体会出了冰心的童年充满了梦想,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一有这么一种爱,它宛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它,被称为母爱。

“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母亲。我合上书,闭上眼,久久思索,开久了的白炽灯发出“兹兹”的响声。许是受到了冰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母爱浓浓的颂扬之情。我不禁斟酌起我心中的母亲。一个永远束着马尾辫,精干而又劳苦的女人。这就是我对母亲评价。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从未休息过,这也同她那忙碌的工作有关。每当我一觉醒来时,他已不见人影,又直到我睡意朦胧时,母亲才又姗姗而来。但即便如此,到了节假日,母亲又会不知从哪儿要来了一些零碎的活在做了。我们常劝她,歇一歇,享享清福吧,母亲也只会笑着答道:“我忙活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了,反到会不适应,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忽然,鼻尖嗅到一股酱料煸炒的诱人香味,思绪就这样散开了。

小时候,我是个相当乖巧的孩子,一个夸张到几乎不说话的沉默寡言的孩子。但时光却把这样的一个孩子,敲成了一块满是棱角的岩石,变成了一个喜欢从一次次争吵中寻到满足感,而后又暗自哭泣的,一个内心满目疮痍的矛盾的孩子。犹记得一次,当我再次躲在门帘后默默哭泣时,母亲找到了我,她没有同我讲什么,只用她的眼睛注视着我,静静地……该怎样形容那眼神呢?慈祥,亦或者无奈?那时的我只知道,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以至于当时的我,并不明白。但从那以后,我比之前更注意和懂得控制我的负面情绪,因为母亲对我的凝视,让我稍微懂了些:在我乱发脾气,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会伤害到别人,而那伤害,即使愈合,也会留下伤疤。

“哧啦——”耳畔响起了母亲滑油的声音,像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沉浸在记忆中的我唤醒。我轻轻的走到厨房门口,注视着母亲炒菜时的专注模样。烟气萦绕在母亲微白的发丝边,翻炒时,我注意到母亲的手苍白且纤细,隐隐能看到有血管浮动,柔弱,好似手中的锅铲随时会摔落。母亲看见了我,向我挥了挥手,招呼我吃饭,我应了一声……

直到读完了《繁星春水》我才明白,当初,母亲对我的眼神中,充满了爱。

我们之所以在平时感受不到这种爱,不是因为这种爱不够浓,而是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摸不到,但它的的确确在这里。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二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三在《繁星?春水》中,诗人调动大量的笔墨,极力地渲染和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冰心还珍爱一切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的事物。如“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由此可见,这类赞美新生事物的篇章,正是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地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繁星?春水》里歌咏自然的诗篇,在庙会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晚霞边的孤帆,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饰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诗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小精炼的诗行之中了。

冰心人为,如果人们都能够以诚相见,以爱相濡,社会的丑恶就会消泯,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这就是神秘的“爱的哲学“。

合上书本,一阵清风吹过,带着一丝淡淡的幽香。书中那些优美的词句依稀浮现在眼前,随风飘散……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四《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_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冰心童年对母亲的爱恋,都化作一首首诗歌。母爱在她心中是那么的圣洁,那么的无私,保护着冰心,让她可以勇敢的面对世间的磨砺。如同荷叶和莲花一般,荷叶保护着脆弱莲花,让莲花开得炫美夺目时,荷叶却慢慢的变得脆弱苍老了。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不能所及的。那守护在孩子身畔慢慢老去的母亲,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吗?我想冰心一定是在问着句话吧?

合上着本书的那一刻,我又收获了许多。最珍贵的,莫过于那圣洁的母爱罢了。常常守护在我身旁的母亲,也有着那伟大无私的母爱,不是吗?读了《繁星·春水》,看到世界上美丽伟大的母爱,也是一场美丽的书中_吧?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五《繁星·春水》这本书是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冰心写的诗的内容主要以爱的哲学为核心,通过文字来赞美母亲,童心,自然,探索人生。

当我看完时,有一首小诗是关于母亲的诗!

母亲呵!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这首小诗虽然自有不足于30个字,但是这首小诗会让我感受到母爱是如此伟大坚强!当我们一次次遇到很大的的挫折和痛苦的时候,除了能跑到妈妈面前哭鼻子,我们还能为自己做出事么呢?

妈妈把我们心心苦苦生下来的时候,就很不容易了,妈妈能把我们生下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荣幸,还给我们带到了那么美好舒适的境界,让我们享受母爱带给我们的呵护与照顾。从此妈妈就已经成为了我一生当中的第一位情切老师,当那位亲切的老师把我们一点一点的抚养成人时;妈妈一直是我身边鼓励和激励我们一的人,当我们小的时候不会走路时,妈妈却一点一点的教我们:当我们摔跤的时候流了血,妈妈会认真地给我们包扎伤口,甚至会动手打你,最痛的一个人是你的母亲,因为她生你养你二十多年打你一次也是不忍心的,如果妈妈打你几下会获得,就算打你,对于你的母亲老说也是值得的,突然我想到了一首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辉,这首是《游子吟》赞美母爱的一首诗。

因为母亲为我们所付出的时在是太多了,当我们想回报一下自己的母亲也是做子女一生也没有办法去报答她们。

第5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的《阁夜》向来被推为七言律诗的典范之作,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在教授该诗时,笔者发现教材与教参中的个别地方,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现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一点管窥之见,同时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五更”句用事之疑。教参认为该句是用了《后汉书・祢衡传》中的典

故,那么该句究竟是不是用事,有没有必要用事呢?钟嵘《诗品》中说:“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尽管钟嵘是针对当时“文章殆同书钞”的毛病提出来的,但他反对“吟咏情性”之诗用事的态度应是明确的。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说“以写景为主的(抒情诗),不该用典,用典不容易把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这就造成隔膜,即王国维所反对的用代词”。

该诗是诗人夜宿夔州西阁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的即景伤时感世之作,自然是“吟咏情性”。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该句作了阐释,“鼓角”不值“五更”,则“声”不透。“五更”,最凄切时也,再着“悲壮”字,直刺醒耳根也。陶道恕也认为此句正承次句的“寒宵”,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由此可见“悲壮”属于彻夜未眠的诗人的真实见闻与感受,没有必要说成诗人运用了用事之法。早在清代,施鸿保在《读杜诗说》中就批评了这种用事的说法:“(该联的)上句悲壮,第是常语,不必定用祢衡传语也。夜闻栗诗,亦云‘塞曲三更炊悲壮’,杜(修可)说殆因附会下句,故牵合上句,说公诗者,每有此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9)由此可见,该句写实的成分较重,更是诗人的一种真实感受。

二、“三峡”句内涵之疑。教材上对该句的解释是“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教参里解释为“该句承上文‘霁’字写三峡中的景象,因雪止天晴,故三峡中星影可见”。陶恕道的鉴赏中更增加了自己的再创造:“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它的妙处在于: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比较这三种解释,前二者的解释的确语焉不详,只做了字面上的解释,但按照陶的赏析,似乎怀有伤时感世心情的诗人倒在郁闷的氛围中欣赏起美景来,这种理解似乎又不大合乎逻辑。笔者试从写作背景、意象选择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此诗写作之时诗人在蜀地已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年),诗人曾经历过徐知道的叛乱,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到崔旰作乱,虽已到夔州,距离叛乱中心较远,但战争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传来,人心总是不安的。再加上好友严武的去世而使得自己再度流离,哪里还有平静的心情去欣赏风景。再从诗歌选择的意象及创造的意境上看,整首诗并没有什么好的景致与意趣:“岁暮”之时给人以时光易逝之感,实指夔州的“天涯”又给人一种飘零之意,“寒宵”其实不仅点明了不是欣赏风景的时机,一个“寒”字更着上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悲壮”“鼓角”演绎着动乱的时代,震野的哭声又从黎明时分生起,整个环境多么令人心悸魄动……可见,“欣赏风景”之说的确值得商榷。

其实,教参的“鉴赏要点”与“补充注释”里对该句的内涵已有了明确的指向,但遗憾的是未能形成明确的定论。其实不论是引用《汉书・天文志》里汉武帝问星相的事情(星辰摇动,民劳之应),还是《史记正义》里有关星相的注解(①星动摇,衅起宫掖;②动摇,则斧钺用;③动摇,则兵起也)等都在表明,诗人杜甫此处的描写不能仅看成是一种纯客观的写景,而是有社会动荡不安的映射;更不能看成诗人在欣赏风景,而是饱含了对动荡社会的忧虑,诗人对民无宁日之生活的哀愁。颈联的“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两句不就正是战乱与民劳的真实再现吗?

三、“夷歌”句作用之疑。整首诗抒发的是极其沉郁的伤时感世的忧愤之情,颈联对“野哭”进行描写自然在情理之中,毕竟“野哭”来源于令人痛恨的战乱,但半路杀出的“夷歌”颇令人费解:渔人、樵夫为什么在天未明的情况下就开始唱歌?“夷歌”里究竟是怎样的内容?该句在整首诗中有怎样的作用?教材把“夷歌”注释为“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笔者从网上查到另外一种解释――乡野的调子。前者大概来源于左思《蜀都赋》中的“陪以白狼,夷歌成章”(白狼夷在汉寿西界,汉明帝时做三章以颂汉德);后者大概来源于对“夷”字的常规解释。陶道恕是这样解释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那么具有“地方性”的“夷歌”又是怎样使诗人“倍感悲伤”的呢?陶的赏析似乎还不够彻底。

笔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析,“夷歌”句的作用大概有这几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夷歌”是“承平音响”,这里是用一种淳朴真实的“夷歌”来反衬“千家”“野哭” 的悲凉。喻守真说“其中以‘星河动摇’起后面的‘战伐’,以‘夷歌’的承平音响,来陪衬鼓角野哭的战伐之声。”(《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11)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大符合该诗的意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用老百姓辛勤劳作时的调子(不带有民歌的欢快,甚至有一种哀伤的情调)来正面衬托社会的动荡不安及百姓生活的艰难。龚笃清把夷歌的演唱者定位在了流落他乡的渔夫与樵民,他说:“这两句(颈联)写战乱、遭遇。意思是从野地里传来很多人的悲哭,令人懂得战争的残酷,同时,还听到了流落他乡的渔樵在唱夷歌。”(《杜甫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与“三峡”句用事(星辰摇动,民劳之应)相照应,也与把“夷歌”解释为“乡野的调子”相协调,甚至对诗歌的主题亦有深化作用。这两种看法是把诗人的形象定位在对国运民生的关注上,这的确符合诗人的伟大情怀。但是除此之外,诗人还有没有对个体的关注呢?刘树勋在《唐宋律诗选译》中说:“诗人听到这种声调,不仅感伤时局,更加有漂泊天涯的感觉……家居中原地区的杜甫,现在居然在夔州的西阁上听到夷歌,自己想来,能不觉得是一种流落吗?”(《唐宋律诗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4)

第6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古诗文 “星” 意象 含义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星是人类童年的伙伴,星的闪耀引发人类无穷的遐思,星与月一样寄托了文人墨客丰富的情怀。但翻开语文课本,会发现古诗文中写“星”的并不多。课文中的那些“星”,都有着什么样的意味呢?“星”作为一种意象,都传达出哪些深刻的含义呢?

在古代,星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先人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也对上天进行着种种探索。在古人眼里,世间的万物与天上的星是一一对应的,他们给星空分野,把天上的星宿分别与地面上的州县相对应。比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两句说的是南昌府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地面上它与“衡庐”接壤,那么,在天空中,南昌府就属于翼轸二宿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又如李白在《蜀道难》中形容蜀道高险:“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其中参宿和井宿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蜀国和秦国,故而以对应蜀秦两地的星宿代指满天繁星。蜀道到底有多高?“手可摘星辰。”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身处黄州赤壁的苏子,看到月亮升起在东南方吴越之地的上空。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喜欢夜观天象,占卜吉凶,雷焕看到天上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有一股紫气,便断定豫章地界上有宝剑,挖开来看,还果真有,这便是“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典故。

由于古人对上天的特殊崇拜,星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古代统治者宣扬“奉天承运”思想,来确立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皇帝就是紫微星下凡,代表上天来统治万民。《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北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极星,象征着人间的帝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君如果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同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时,就发出了“天柱高而北辰远”的感慨,意思是自己离皇帝很远,得不到赏识。

后来,人们根据星的一些特点,又赋予了星以新的含义。比如说,流星划过苍穹的速度非常快,古人便以“星火”二字代表“急迫”。有李密的《陈情表》中的“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为证。

怀想星空,古人会编织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好奇和向往。“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古人依据天象所创造的传说。民间还有乞巧节。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引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以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这些诗作多是为这对仙侣的爱情生活遭到王母的无理干涉,致使他们不得不长期分居而感到悲哀。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就是很典型的一首。银河对岸的织女星,“纤纤素手”只能“札札弄机杼”,相望却不能相守,唯有“泣涕零如雨”。这不正是现实生活中的男女相爱却不能厮守的真实写照吗?“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贵妃娘娘“宛转蛾眉马前死”,李杨二人从此天人永隔,再也不能在长生殿里恩恩爱爱了。李隆基的世界是“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经历颠簸之苦,辗转回到长安城的他睹物思人,寤寐无为,“孤灯挑尽”。“耿耿星河(银河)欲曙天”,相思之苦彻夜撕咬着他,“翡翠衾寒谁与共?”谁不羡慕长相守的爱情,怎能忍受这终年的分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此三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且看织女指出美丽的云锦,流星飞动,传递着两人的离别之恨,七夕之时、银河这边,这对忠于爱情的情侣终于跨越宽阔的银河有了短暂的相逢,以解长久的相思之苦。如果诗歌到此戛然而止,便没有什么新意了,此词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能够意识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相思之苦固然难以咀嚼,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故而作者意欲借牛郎织女这对仙侣虽分隔两地,但能忠贞不渝,来表达真正的爱情不在乎庸俗的厮守,是可以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人们仰望星空,常常感觉到天空的寥廓、自身的渺小。所以文人常常会通过描写瑰丽的星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壮之情。杜甫的两首诗《旅夜书怀》和《阁夜》中对星空的描写,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流寓西南的杜甫,时值国家战乱不定,孤独无依。夜晚,孤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辽阔的天地,浩荡的大江,璀璨的星月,美不胜收的景致瞬间充满心间,但随即被无边无际的苍茫所替代,心中马上被一股难以遏制的孤独之感填满,自己就似天地间那一只无所依存的沙鸥,身世飘零,有志难伸。这是何等的悲怆。又一个寒冬的夜晚,客居夔州的诗人辗转难眠,目及“三峡星河影动摇”,看到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壮美的,境界是够雄浑的,而作者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孤苦无依,这动摇的“星河”,既有对国事的感怀,又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寂寞悲苦,真是可用“人事音书漫寂寥”来形容了。

闲暇时,人们观星,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体现。例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身居乡间的作者,或许暂时忘却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只是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那闲适的田园生活给他以往无奈的生活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在那样一个静谧的夜晚,先是朗月,静听“蛙声一片”,任凭农人“稻花香里说丰年”,生活恬淡、惬意。继而,山前“两三点雨”,月亮隐去,依稀只剩下几颗星星,调皮地在天幕中眨着眼睛,仿佛在与作者倾诉衷肠,此时此刻,定会有一种甜蜜涌满心田,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

第7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一、抓导语设计,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在教学《外国诗两首》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星,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垄上行,到田园去走走。说到田园诗,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确实让我们心醉神迷,不过,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诗两首是外国田园诗――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夜》。

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引入课文,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信心,更是丰富了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

二、抓作者身世,挖掘不同作品的风格

在学习《武陵春》时,对于作者的了解我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对其身世做了一番深入的挖掘。

李清照,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所以她前期的词多写其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故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永遇乐》中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关切,《渔家傲》中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

三、抓情节与人物形象,挖掘整篇文章的文化内涵

《心声》一课的主要情节是按时间顺序设计的: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万卡》。开端部分是李京京参与公开课上表情朗读《万卡》的要求被拒绝,发展部分则是他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了课文,而公开课上勇敢举手、声情并茂的朗读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情节的发展后,重点关注的是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的主题含义与文化内涵――李京京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同等的关心和发展机会;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和谐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抓重点词句,挖掘相关文化背景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在品味文中词句的丰富内涵时,要将“朦胧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孕育于“”时期的“地下文学”和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主旨。

在品析精彩诗句“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时,有的同学是这样理解的:“瘦小的星星”比喻人们对光明的渺茫的希望,而冷酷无情的现实连渺茫的希望都要剥夺,可见“夜”的黑暗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我顺势激问:你说的“现实”、“夜”具体指什么呢?学生随后答出:;我再问:关于的冷酷、黑暗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开始翻找自己查寻的资料,然后争先恐后地读给大家听……了解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后,理解词句和主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五、抓课文主题,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位译著颇丰的翻译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家书两则》中,儿子受挫,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儿子取得成绩,他谆谆教诲,激励鞭策。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的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坚守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通过对这篇课文主题的探究,让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傅雷的家书不仅是傅家的财富,更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8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闪、眨、算、乘、箭、遥、遇、久、将、希”,认识爿字旁;理解“希望、遥远、遇上、不久、将来”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希望”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2、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熟记“闪、眨、希、双、乘、箭”的字形,初步理解词的意思。

3、完成课后练习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1、教学”星空”,并用“星空”说一句话。

2、课题:望星空。今天我们要学一首诗,题目是《望星空》。

夏天的晚上,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他抬起头,看见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对他眨眼睛,他想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看课文,听录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读音是否读正确。

4、认读新词。

一闪一闪眨着眼睛乘着火箭坐着飞船希望游玩遥远遇上不久将来也许想见

同桌互相检查,看是否读正确,未读正确的相互正音。

汇报同桌未读准的词,一起正音。(注意读好翘舌音,闪、眨、双、乘)

(三)通读课文

1、再次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看是否把句子读通顺。

3、汇报同桌未读通的句子,一起朗读。

(四)课堂作业。

1、学生自学,熟记“闪、眨、希、双、乘、箭”6个生字的字形。

指导书写:

(1)生字结构分类。

2、完成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

3、给下面能搭配的词语连上线。

望着眼睛

乘着星空

坐着火箭

眨着飞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希望、遥远、遇山、不久、将来”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希望”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课文,一生读一节.

(二)自读全文质疑,讨论释题。

1、自学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自读感悟或讨论互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不理解的词是:希望、遥远、遇上、不久、将来、也许、相见。可能提出的问题是:“火箭、飞船”分别是怎样的?像“我”一样的男孩是从哪里的?外星男孩到底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遥远、遇上、将来、也许、相见”。

读读课文中带“希望”的句子,给希望换一个词。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不久”在诗句中表达的意思。

3、看图,了解“火箭、飞船”。

4、重点读议二、三自然段,根据诗句启发现象与外星男孩想遇的情景。

5、进行对话训练,要求语言明白、通顺、适当。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种“我”望着星空,想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词进行想象。)

2、用“我希望“。回答。

第9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

在语文林林总总的篇目中诗歌一直以来是我感到头疼的,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没找到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其中并感到学中有乐,学中有悟。

于是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文笔平实,语言平易的叙事部分,全部放手交给学生处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精心设计预习学案并打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阅读文本,对照课下注释,查阅有关资料自行鉴赏,并写出自己的不解和感悟。

关键词:诗歌 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 学中有乐 学中有悟

《尚书》有言:诗言志,是个诗人的心灵之歌,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关键,而诗人常常寄情山水,将他的心灵之语映射于外在景物。今天我们就通过探讨《旅夜书怀》中的景物来倾听诗人的心灵之语。1-2分钟。如果按往常那样教师进行讲解,学生适当进行归纳,死记硬背的话,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课时多、效果差。

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学习本文景与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整理诗文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读是关键,于是我找一个学生读诗歌,然后自由读。1分钟。然后打开幻灯片,再读诗歌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中的问题。3―5分钟。找学生回答:第一组梁丹丹:解释一下题目,并回答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在行旅之中呢?“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整体感知这首诗歌,当我看到这个诗的时候,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写景是前两联,首联和颔联,一个是抒情,颈联和尾联。情感从后两联直接看出,后两句当中的岂、休是愤懑、孤独。”

这是我们感觉到的诗人的情感,那么我们具体探究一下诗句。提问下一组同学:马旭明 ,“写景,有草写了细草、孤舟、星空或者夜空、大江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提问:你们组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组回答:没有。

其他组有没有?我接着问。

第三组苏拉回答:景物一类是小的,一类是大的,作者选取的细草很细小,在微风吹拂下,显得弱不禁风,而且小草还有一种落寞的感觉,我们以前学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其中些小草的句子“几根疏疏落落的尖且细的秋草”渗透着悲凉。独夜舟江中就一个小舟孤独。下面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低垂,平野很开阔,月光随着波涌,大江东流,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康德说过一句话,世上只有两种事情最崇高,一是夜晚灿烂的星空,一是道德法令所以反衬了作者非常渺小孤苦伶仃的形象。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我适时地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善于发现并思考是主动学习表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他们组做的很好。那么我们面对着滔滔江水,面对着纤细微草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第四组曹枭男:我想我不会,李白可能看到也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杜甫不同,性格有一定的原因,当然现在朋友都相继离世,自己老病孤舟,想回去又回不去,国家时局动荡。这写景的句子展示了他的境况和情感,寓情于景,后面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看似是景也在传达情,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个,传孤独之情。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伫立在江头,衣衫褴褛,漂泊无依,颠沛无告,非常的凄苦、孤寂。以乐景写哀情。

学生的回答令人动容,请学生伴随音乐齐读课文。

我想杜甫满腹愤懑满腹哀愁,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望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所谓情因景生,景以情合。请大家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学生迟然兮,姜维依,安舒宁)

看来大家对杜甫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的比较到位。请把情感和手法总结到黑板上。(学生王帝)

讨论一下学法(学案上的课后反思方法总结):以后再碰到这样的诗歌我们应给怎样鉴赏?学生王东琦,沈明香:1、整体感知,反复读,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2、具体探究,抓住诗句中的基本特点和整幅图画的特点,就是抓写的物象前面的修饰语(形容词或者是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就是意象。3、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画面。把握意境,理解情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每个小组都找了。运用方法再品味一下。

登高(学生常淑园)哀景写哀情。蜀相(学生于子婷)乐景写哀情。

我也给大家找了一首《登岳阳楼》讨论(学生陈迪,穆雪梅,苏拉)

结语:这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诗歌中的景物,在诗歌中,景物犹如或浓或淡的墨痕,这些墨痕都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波澜。因为诗人笔下那万水千山总是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中国古诗词中景语的妙处,爱上读古诗,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板书:

旅夜书怀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