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关于大海的作文精选(九篇)

关于大海的作文

第1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视察山东时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的要求。据介绍,截至到2008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接近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9.9%,而且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

就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无疑是海洋的世纪,蓝色海洋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拉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然而,目前我国海洋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海洋产业产值还不足世界海洋产值的2%,海洋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则更低,这显然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产业(尤其是高端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极其丰富。其中,高端海洋文化产业更是以海洋文化为核心内容,逐渐呈现出与信息科技和旅游等紧密结合,规模不断扩大,业态不断创新等趋势,其中就包括海上娱乐文化产业、海洋创意产业、海洋科普产业、海洋教育产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洋数字产业等全新的领域。

在国家“海洋战略”的指引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国家从战略层面推进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更为重要的是,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大力弘扬我国悠久的海洋文化,有利于树立我国真正海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正是鉴于此,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

二、当前我国传媒海洋意识的欠缺

鉴于海洋问题,尤其是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提出而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我国主要的几家广播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平面媒体(《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及四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雅虎进行了非系统性抽样,对上述媒体在2011年6月1~30日与海洋报道(其中包括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海洋科技等内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大致的统计。结果显示,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北京晚报》、网易、新浪等在内的主流媒体,对海洋问题的报道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当天达到最高峰,是6月份中最为集中的一天。而除6月8日“世界海洋日”之外的其余时间,无论是广电媒体、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海洋问题的报道则明显偏少(相对而言,网络媒体稍好于广电媒体与平面媒体)。

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出于宣传的需要,各类主流媒体均拿出专门的版面和时段对其进行大篇幅的宣传与报道确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通过集中式的宣传报道在社会公众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媒体冲击力,提升公众对于海洋问题的认知力度。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世界海洋日当天,整个6月份各类媒体的海洋报道明显偏少,并且缺乏连贯性,这种现象存在于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相对而言,网络媒体对海洋问题的报道更为积极,时效性更强,尽管从常态化报道的角度来看也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但相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报道无论从数量、还是篇幅,抑或重视程度都好于前两者。鉴于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整个6月份理应成为海洋日宣传月,媒体亦应在该月将海洋问题作为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为“世界海洋日”造势,但即便如此,除世界海洋日当天的报道之外,海洋问题并未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与焦点。

众所周知,大众传媒具有显度功能与深度功能。其中,“显度功能”表现为大众传媒通过传播科学知识来提高大众的智力水平,通过反映公众的日常需要,来提供生活服务。显然,传媒的显度功能是其深度功能的根本与前提,传媒必须首先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达到基础性的目的,即传播科学知识、培植社会理念、提高公众的智力水平、扩大公众的生活视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拓展其深度功能。

具体到海洋问题的报道,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等均为全新的领域,公众不甚了解;而且,客观地讲,我国公众的海洋素养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海洋意识还相当匮乏,绝大多数公众对于包括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等在内的海洋问题还知之甚少,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对此,媒体应该积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其在海洋问题报道中的“显度功能”,通过传播与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等有关的科学知识,培植公众的海洋意识和海洋理念,扩大公众在海洋问题上的视野。唯有如此,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只是对2011年6月份国内一些主要的主流媒体进行了大致的抽样统计,来了解当前传媒对于包括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等在内的海洋问题的宣传报道情况,这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传媒对于海洋问题的重视程度。然而,上述媒体在“世界海洋日”所属月份中表现出的海洋意识的淡薄却依然非常值得反思。作为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守望者与建设者,传媒有责任、有义务向全社会及时提供和传递海洋问题方面最新的发展资讯、动态,不能到了“世界海洋日”才一拥而上,做些应景式的宣传与报道。换言之,当前传媒对于海洋问题的宣传报道所反映出的,乃是传媒自身海洋意识的淡薄与缺失,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公众海洋意识、理念的培养,而且还会在更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与繁荣。

三、传媒“海洋意识”的具体表现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不可否认,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传媒对于某一报道领域的意识和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倘若传媒自身在某一个报道领域中意识淡薄,必将极大地影响到该领域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效果。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传媒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积极提升自身的海洋意识水平。具体而言,传媒的海洋意识首先应该表现为传媒对于海洋问题报道的常态化,即传媒将海洋问题的报道与传播视为一种日常的、持续的、不间断的、一以贯之的传播行为,给予其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和强调,使之能够真正进入传媒的报道视野,真正成为传媒日常关注的话题和议题。对此,传媒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理念的常态化传播与报道

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正成为人类的第二发展空间。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言,21世纪是大力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世纪。尽管目前海洋综合开发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产业等层面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理念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海洋文化的本质及其蕴涵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强国、大国,大多都是海洋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说,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就是海洋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其实就是海洋文化、海洋理念的竞争。一个国家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理念等海洋文化因素,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简言之,海洋文化乃是海洋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伴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相应的海洋文化、海洋理念的研究乃是不可或缺的。大众传媒具有社会教化、文化知识与观念意识普及的社会功能,因此,传媒必须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向全社会广泛传播和普及符合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海洋理念、海洋文化,将之逐步带入社会的主流,使其最终成为社会主流的理念与文化。

2.海洋知识的常态化传播与报道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致力于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关于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力求让全社会对与之相关的基础及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认识,这应该是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面迈向海洋世纪的又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涉及众多的产业门类(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与繁杂的专业知识(如休闲渔业、海洋节庆、滨海娱乐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民俗等),而这些都是绝大多数社会公众非常陌生的。传媒则需要通过其常态化、日常化的报道,全面、深入地介绍与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基础与专业知识,逐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知识水平,培养公众的海洋意识,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公众基础。当前,传媒对于海洋知识的传播还仅仅停留在每年“世界海洋日”时的集中式宣传,远未做到日常化、常态化,这非常不利于海洋知识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传播,不利于公众海洋素养水平的提高,进而不利于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与繁荣。对此,传媒必须本着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大对于海洋知识的传播力度,将其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日常化、常态化。唯有如此,我国的海洋文化产业、海洋经济才有望获得真正的大发展、发繁荣。

3.海洋态势的常态化传播与报道

第2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__同志现任__海关综合统计处副主任科员。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海关系统先进人物为榜样,立足于岗位成才,勤奋学习、积极肯干、敬业乐业,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逐渐成长为统计业务的行家里手。近年来,该同志先后获__海关个人嘉奖2次、通报表扬4次,被__分署评为“__年度报送信息先进个人”,去年被__海关授予“业务能手”称号。

一、踏实兢业,成绩突出

自8月__海关进出口监测预警项目上马以来,该同志一直肩负着该项工作在__、两地实施的重任。系统安装运行以来,该同志任劳任怨,每日加载进出口数据,维护服务器和系统各项参数,为__海关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他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深入到关区主要外贸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走访地方有关外经贸管理部门,撰写各类进出口预警监测文章200多篇,其中关于我国中药出口、大豆进口、水海产品出口和外贸顺差分析等专题海关统计预警监测分析文章获得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吴仪前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批示,20篇次获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采用,大部分文章被中新社、新华网、《经济日报》、《南方日报》、《__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海关总署、__省委省政府等各级政府信息载体采用,为宏观经济决策、地方外贸发展和海关管理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同志结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监测预警文章转发风险管理部门布控后,查获某公司铝制品出口涉嫌骗税情事,涉案货值7.3万美元,涉嫌骗取退税6万余元。

二、勤于思考,刻苦钻研

该同志日常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勤于思考,结合海关业务改革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刻苦钻研。近年来,该同志撰写的理论研讨文章多次获海关总署、__海关、中国统计学会海关统计分会、__海关学会的奖励。去年在我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同志积极参与全国海关“我为海关工作献计策”征文活动,结合当前海关业务分析指标影响海关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撰写了《整合海关业务分析评估工作有效防控两大风险》的论文,提出了建立规范统一的海关业务分析指标的原则和可行性建议,被海关总署评为二等奖。该同志还参与了__分署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公开发行的《入世五年__省对外贸易监测报告》和《数字见证发展—从海关统计看改革开放30年__对外贸易》这两本书的编写工作,去年数次借调__分署直接参与《数字见证发展》一书的集中编辑,为该书的顺利出版发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两本书的公开发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该同志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担任__关区统计系统兼职教师,经常向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统计人员传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该同志还善于思考,多次向领导提出可行性建议,例如组建关区统计分析小分队充分发挥关区统计分析整体合力,开展关区统计分析联合调研等,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领导的采纳和充分肯定,为该关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两年来,该同志提供大量宏观经济素材和进出口数据,“手把手”式地协助隶属海关和办事处统计人员撰写了数十篇进出口监测预警文章,并协助组织开展了数个关区联合调研课题,为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3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英美海洋小说《白鲸》海洋精神

黑格尔(Grorg Wi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在其《历史哲学》中将人类文明分为三种形态:1.干燥的高地与广阔的草原、平原。此地产生了游牧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的不确定性,黑格尔认为,他们就像洪水一样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与退出,对历史的影响甚乎其微。2.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世界文明古国大部分分布在这一类地区,“这些区域里产生了伟大的王国,并且开始筑起了大国的基础。因为,这里的居民生活所依靠的农业,获得了与四季有序的帮助,农业也就按着四季进行;土地所有权和各种法律关系便跟着发生了”。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在黑格尔看来,海洋是联系各民族的因素。“人类在大海的无限中感到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同时鼓励人类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卷入无穷的依赖性,但是大海却挟持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黑格尔21)。黑格尔以亚洲、非洲、欧洲说明这三种形态对人类发展史的影响,他认为欧洲文明的地形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以希腊、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海岸地带,这里的海洋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故乡;第二部分由法国、英国、德国组成,并由美洲的美国继承发展,它们是古希腊与古意大利文明的传承者。第三部分是东欧的波兰、俄罗斯和各斯拉夫国家,它们出现比较晚,保持了欧洲与亚洲的联系。

英美海洋小说作为海洋文学的一个文类,处于欧洲文明的第二阶段,笔者在此对其进行梳理,使读者对于英美海洋文学的发展能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一、什么是海洋小说

要理解什么是海洋小说,我们首先要把海洋小说纳入海洋文学这一个大的范畴中来加以考察,同时要根据海洋小说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概括。

“海洋文学”这一名词最早提出是在讨论海洋的诗歌中,由台湾著名的诗人朱学恕在其诗歌评论集《开拓海洋新境界》书中提及,而目前很少有学者论及海洋小说的定义。根据朱先生关于海洋文学的定义,海洋文学就是用文学形式来抒发人类对于海洋的热爱之情,对海洋精神――冒险、创新、有恒、豪迈、开拓等――的弘扬之志,同时,他将海洋文学的表现范围划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海洋,二是内在的海洋(颜一平23)。而海洋小说作为海洋文学中的一个文类,结合其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来定义:海洋小说,就是那些以海洋为背景,或以海洋精神为描写对象,或者以人与海洋之间关系为描写主题的小说。

其中海洋精神主要涉及审美上的意义,基本定义是:由战胜外在的险恶力量而凸显人类的本质力量,由把握宇宙的精神而充盈内在的自我,由对海洋的认识而展示出来的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英国海洋小说的发展

无论是在早期的文化形成期,还是近现代文化的蓬勃期,岛屿和海洋都一直深刻影响着英国海洋文化的形成。在最早期的英国,海洋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保障,是他们食物的主要来源。航海热潮的兴起,使海洋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工具,英国政府也鼓励国民的航海行为,并组织海外贸易活动。这一时期成为英国资本积累时期,也诞生了海上帝国――大英帝国。

早期的英国海洋文学主要作品为一些诗歌,如《贝奥武甫》就出现了航海、灯塔等名词。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对英国早期航海及商贸事业的发展作了真实的记录和描写,并深刻地刻画了英国当时已出现的独特、新兴的职业:海员和商人。这是英国后来进行海外扩张和殖民,成为海上霸主的先声,也是英国海洋文学的滥觞。

在早期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海洋已经不仅仅是作为背景出现了,有时成为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丰富的海上航行生活,海洋贸易和海上捕捞业的发展,为海洋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此期的海洋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海洋的神秘危险与博大广阔,作家们注重对人物和海洋形象的原始粗犷的自然本真状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和海洋天然的野性和不羁的精神,具有较强的传奇性和神秘性。但是随着人类逐渐征服海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大海形象逐渐走向社会化,带有更多的象征性。尤其是英国第一部小说,丹尼尔・迪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其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海洋小说。它在海洋小说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部作品的成功奠定了迪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他塑造的鲁滨逊形象也成为早期英国殖民者的粗犷描写。还有迪福的《辛格顿船长》,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伯特・史蒂文森的名著《金银岛》等,都属于这一时期海洋小说的典型作品。

十九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海洋文学作家康纳德钟情于海洋,在青年时代就在海洋上历险,八年的航海生涯,颠沛传奇的海上经历,造就了他作品中的特殊视野。在他创作的一系列航海小说中,如《“水仙花”号上的黑鬼》、《黑暗的心》、《吉姆老爷》等,大海是一个特殊的、与世隔绝的社会,它除去一切不必要的芜杂,只剩下暴虐与美德和意志的较量,人类的道德信念和品质在此面临无情的考验。对他而言,海洋是一个神秘而自由的世界。但是在大海里谋生的人,却也因为残酷的生活空间而发展出独特的强韧性格与权力关系。海洋塑造了航海人的特质,而海洋所形塑的独特文化与权力空间则是康拉德所有海洋文学作品里不断叙述的人生舞台。在《“水仙花”号上的黑水手》中,作者在寂静的幽暗大海中描绘出人们对忠诚、团结和患难与共的号召。《吉姆老爷》以狂暴的大海和凶险四伏的海滨部落为背景,表现了吉姆的心灵的历程,剖析了人面对的诱惑和复杂的道德情感。在《青春》中,他写出了一群年轻水手与大海搏斗时的豪迈,写出了他们青春的活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与作者一样热爱海洋,因为它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在狰狞的大海面前,康拉德和他的人物都经受了考验,证实了自己的存在,认识了自己的力量。

三、美国海洋小说的发展

根据美国文学的历史发展情况,我们可将美国文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为第一阶段,186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二阶段,一战后至今为第三阶段。三个阶段海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早期注重对大海进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逐渐向象征主义的多层意象表现过渡,并最终走向生态主义。其中海洋小说的发展更是辉煌。从内容上来看,海洋小说对海洋的描写经历了由大篇幅宏观展示到局部描绘,由原生态的海洋景观的真实再现转变到象征寓意和生态思想的表现。

库柏是美国海洋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20至40年代,他写了11部海洋小说,如《两个船长》、《舵手》、《海狮》等,这些作品大多源于他少年时期的水手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浪漫主义的想象才能。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小说家之一。迫于生计,他于1839年到海上谋生,先在一艘商船上当海员,后来又在捕鲸船和军舰上当水手,游历了很多地方,并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前两部小说《泰比》和《奥穆》都以他的航海经历为素材,描写了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土人生活和美国青年在这些岛屿上的历险,深受读者欢迎。此后他又创作了三部航海小说:《玛地》、《雷得本》和《白外套》。1851年他发表了其代表作《白鲸》。该小说讲述的是一艘捕鱼船在亚哈船长的指挥下,与海上恶魔――白鲸莫比・迪克作殊死搏斗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团结协作、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水手形象,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白鲸是一股与人类为敌又难以征服的、邪恶的力量,而孕育白鲸的大海也是杀机四伏,蕴藏着巨大的破坏力。船长亚哈试图反抗和征服白鲸,也就是征服大海,但最终却走向了毁灭。

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杰克・伦敦也有着丰富的海上生活体验,他做过海上劫匪,做过海豹捕猎船上的水手,以海洋为背景的小说是他对海洋文学的重要贡献。他的很多作品,如《海狼》、《白牙》等都是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的土著人和白人的生活,可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

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海狼》被公认为海上题材里写得最好的小说之一。他塑造了一个尼采式的超人形象――“海狼”船长拉森,他粗野、残暴、刚强、率直,信奉“强权就是真理,懦弱就是错误”,这揭示了人类身上的兽性和残忍的利己主义,在海洋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故事中关于“魔鬼”号海豹捕猎船及其航行活动,海上神秘莫测的风光气候,以及水手海上生活等的许多描述都以杰克・伦敦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为蓝本。而在稍后发表的《白牙》中,杰克・伦敦则塑造了一个既有野性又有人性的强者形象。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把他的“硬汉形象”置于大海之上,塑造了一个“打不败的英雄”老人桑地亚哥的形象。小说集中地表现了老人意志的坚韧和在失败面前保持尊严的“硬汉”性格。在小说中,老人桑地亚哥具有开明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大海是他息息相通的朋友:老人总是把大海当作一个女性,当作一个给人或者不愿给人以恩惠的女人,要是她干出什么鲁莽或顽皮的事儿,那是因为她身不由己。但是在实际行动上老人却无所畏惧地去征服大海,显示出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其结果是导致大海和自身的两败俱伤。

海明威在作品中表达了整体生态观,揭示了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可怕后果,呼吁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他所追求的这种人与海的和谐关系,是二十世纪的海洋文学新理念,并将成为人类新世纪的海洋精神。

大海,在英美文学史上,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人类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给它注入了不同的理念,对它持有不同的态度,从而也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纵观英美文学史,英美海洋小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探海阶段,即19世纪前表现出来的对海洋的探索;赞海阶段,即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表现出来的对海洋的赞美;斗海阶段,即19世纪海洋小说表现出来的人类与海洋的搏斗;亲海阶段,即20世纪以来表现出来的对大海的敬佩、热爱、保护”。

四、《白鲸》的海洋精神解读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作为一部典型的海洋小说,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海洋为背景,以海洋精神为主题,海洋的意象象征涵义丰富。

海洋精神主要涉及的方面:由战胜外在的险恶力量而凸显人类的本质力量,由把握宇宙的精神而充盈内在的自我,由对海洋的认识而展示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者在《白鲸》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白鲸》的故事十分简单,情节线索也很单纯,从以实玛利自荐到“裴廓德”号上当水手,跟随亚哈船长去追击白鲸,到发现白鲸并与之搏斗,最终“裴廓德”号连同它的水手沉入大海。情节长篇小说最重要的动力核心之一。《白鲸》对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写了六十万字。如果对其中的内容作一个分类,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差不多有一半的篇幅是有关捕鲸业的掌故和传统,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关于鲸类的百科全书。剩下的也就是那些面对大海时作者和主人公的无尽海洋抒情:大海在不同地点、季节、风向中变幻莫测的壮观写意画和作者随时随地的大段即兴议论。那为什么这样一部文学作品能成为文学的经典,为后世读者和批评者高度评价呢?

从小说本身来说,情节是基本上是不发展的,或者说缓慢地发展,其中的物理时间,也就是说从出发捕鲸到捕鲸船的沉没,读者感觉中情节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几个月,但似乎经历了漫长岁月。麦尔维尔这样写,主要是由作品的题材决定的,即《白鲸》是海洋小说决定的,茫茫无边的大海是小说唯一的背景,除了偶尔路过的几艘捕鲸船和海上的风浪变化,显然没有更多的遭遇,这使得作者在创作时不得不将线性时间分解成空间的细节加以再现。这就是海洋作为《白鲸》的背景所带来叙事策略上的改变。

《白鲸》在文本表层表现出来是亚哈船长在海上追捕被称作莫比・迪克的大白鲸而复仇,最终船毁人亡的故事,而深层的结构中却有着一种逻辑上的悖论,即作者提出一个命题总有其反命题,每一次意义的阐述总是伴随着消解的冲动,总体上是矛盾、混乱的。所以在作品中出现了多维矛盾视角:(一)技术的矛盾视角。一方面,大海寓意自然,出海是“摆脱尘世苦难,厌世感,忧郁症的一剂良药,也是一切罗曼蒂克,忧郁症和心不在焉的年轻人而设的天然避难所”。另一方面,热衷于捕鲸的生命,人的强大理性力量和科学技术对于大自然的不断征服。(二)人性的矛盾视角。善与恶、生与死、人性与非人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在主人公亚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哈“高超的理解力”使他能感觉到人类生存的困境,为了改变这种困境,要对人类的苦难进行清算的决心,使他不断战胜险恶的力量,凸显了人类的尊严。(三)宗教的矛盾视角。沉思总是和水始终结合在一起的,《白鲸》也可以解释为水的沉思录。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基督教的忠诚与背叛也是紧密结合的,《白鲸》中的人物名字大多直接来源于《圣经》,“裴廓德”号似乎是另一艘诺亚方舟,航行于上帝的国度,只不过它最终沉没了,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悲观主义色彩和宿命论色彩。在这里,大海如果不是上帝,那也一定是人与上帝展开对话的理想场所。莫比・迪克如果不是上帝的化身,那也一定是上帝充满警示与启迪的神迹。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21.

[2]颜一平.海洋精神和海洋文学――读朱学恕的《开拓海洋新境界》和《饮浪的人诗集》[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0,(18):11-12.

第4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企业文明》:十报告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其中拥有强大的海运业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战略意义?

李绍德: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由于陆上资源约束的日益严重,海洋正在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点,各国都纷纷将视线转向海洋。就我国来说,一方面,我国经济是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权益也受到空前的挑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保障,以提升我国的海洋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明》:人们说建设“海运强国”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样吗?

李绍德:是这样的。海洋经济产业群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化工业等传统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等新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包括港口物流和海运)、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服务产业。而海运业是海洋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历史来看,“强国离不开航权”,由于海运业承担了2/3以上的国际货物贸易运输量,葡、西、荷、英、法、德、美、日等世界强国的先后崛起,都离不开海运业的支撑。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海运业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海运业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对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6%、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情况下,海运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不可或缺的战略产业。强大的海运船队在和平时期可以从事贸易运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战争期间,可以作为后勤和后备役船队,服务国家军事安全,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企业文明》: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方面您具体有哪些建议?

李绍德: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平台,应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

2009年国务院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海运是国际竞争的产业,各国(地区)都高度重视本国海运业的发展,扶持本国有条件的港口城市争当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除了要与传统的伦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航运中心竞争外,还要面临以韩国釜山为代表的周边港口城市的激烈竞争,要完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是上海市的地方或区域战略,而是国家战略,对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将其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应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并充分整合江浙的资源。

二是建议成立国家海洋监管总局。加强对海洋经济的科学规划与综合管理,统筹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布局,理顺海洋的管理体制,由专业化的分散管理逐步向集中管理过渡。

三是建议国家在上海试行自由港。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政策创新,批准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真正实现“境内关外”,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时,实施区港联动,将洋山港区和外高桥港区建设成为自由港区。

四是支持海运企业的发展,扩大中国船东承运国货比例。明确规定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政府采购物资、军事物资、对外援助物资以及国家政策性银行提供信贷项目的物资均由国轮承运,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中国货主企业对关系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进口大宗物资,如矿、油、煤、粮等在对外贸易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海运权益,以逐步提高中国船东承运国货的比例。

五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有骨干企业调整船队结构,加大财政税收对提前淘汰老旧船舶的支持力度,提高船队技术水平,促进节能减排。

《企业文明》:没有稳定的海员队伍,建设“海运强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海洋强国”就更无从谈起了。那么,有关提高海员社会地位的提案建议是怎样的呢?

李绍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运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广大海员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海员的社会地位和相对收入却在下降,导致职业吸引力明显下降,海员、尤其是高级海员流失严重。海员队伍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力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因此,我建议国家出台切实措施,提高海员的社会地位。

《企业文明》:海员是国际公认的、国际性流动的高危、高风险职业。那么,海员工作的特殊性又是什么呢?

李绍德:第一,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工作的艰辛性。海员长期在海上工作,经常面临海上恶劣天气的威胁,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而且远离家人,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由于常年离家,长期工作生活在封闭、单调的环境,海员的心理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

第二,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工作的危险性。除了恶劣天气外,海员还经常面临海盗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2年的五年间,全球共发生海盗袭击事件1 880起,劫持船舶221艘次,人质4 507人。仅索马里海盗就袭击船舶859起,劫持船舶180艘次,人质2 333人,其中遇害或者失踪52人。

第三,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工作责任的重大。海员是一个小众群体,根据有关统计,我国海员约65万人,从事国际运输的仅约30万人,但海运承担了我国85%的外贸运输任务。一艘1.4万标准箱以上的集装箱船舶只配备20多名海员,但船舶造价高达10亿元人民币,所承载的货物价值更是超过10亿元人民币。海员,尤其是以船长、政委、轮机长、大副、大管轮为代表的高级海员承担着非常重大的经济责任,对于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也体现在海员是一种高技术职业。不同于煤矿井下岗位,从事国际运输的海员不但要精通相关技术,还要精通英语。尤其是三副以上的高级海员普遍都有大学以上学历,船长则需要十年以上、五级职务的海上工作经验,并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和国家考试才能担任。

第五,海员工作的特殊性还体现在较少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海员们常说:“团聚时的温馨、家的安稳都不属于我们。在船上一年少说做8个月,如果在船上干30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0年。”由于长期在船上工作,海员使用文化、医疗、娱乐、公共交通等社会公众服务的机会明显少于其他人群。

海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特殊职业,向来备受国际劳工组织的关注,也是该组织专门制订最低工资标准的唯一职业。于2013年8月生效的《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其根本内涵就是让海员体面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船员的工资收入。世界上多数海运发达国家都对本国海员实行较大幅度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据了解,瑞典对在船上工作获得的收入可享受特殊扣除额以及税收抵免;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完全免征海员所得税;英国对年度内离开本国在外航行超过183天的海员,免征个人所得税;日本只对海员在陆地取得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海上发放的补贴不予征税;荷兰对境内设立常设机构的船公司,减免其所属海员应征税额的38%;香港地区规定海员年度内在本地停留时间累计不足60天的,免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文明》:对此,您具体有哪些建议呢?

李绍德:具体有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大对海员群体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关心海员的心理健康。在中央主流媒体开辟《海洋》《海员》等专栏,促进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关注海洋,了解海员对国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树立海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海员的从业自豪感。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大中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海员的培训力度。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建立完善的海员心理测试、评估、治疗和康复系统。

二是建议参照国际惯例,免除海员个人所得税或将海员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提升到17 500元/月,维持2005年12月以前船员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与普通人群5倍的倍率关系。

三是如第2项建议有难度,则建议国家对船长、政委、轮机长、大副、大管轮等高级船员和其他技术业务骨干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企业文明》:最后,《关于从严从重从快加强食品安全、取信于民的提案》具体有何建议?

李绍德: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的要求,以党风带民风,建设“幸福中国”从抓放心食品开始,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信用体系、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罚力度,切实改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

一、建议组建成立更具权威的食品监管部门,授予监管处置权力,纳入向全国人大述职范围,将食品安全监管由分散监管转为集中监管。在完成监管体制改革前,建议大力强化食品安全办公室牵头负责的作用,赋予其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统筹食品安全领域相关监管工作,在多部门协调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进一步理顺各部门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做到不重复,不缺失。

二、建议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加强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清理、修订现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同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尽快修订、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质量和生产、加工、销售过程。

第5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海上剑痴;《仙侠五花剑》;海上漱石生;孙家振

中图分类号:1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6―0077―05

《仙侠五花剑》为清末沪上印行出版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武侠小说,作者署名海上剑痴。小说以宋代康王南渡之后宋、金对峙的历史为背景,叙述前朝传奇故事中仙侠人物公孙大娘练就五花宝剑,由虬髯公、聂隐娘、红线女、黄衫客、空空儿分别各携一把,到山东江南一带寻找合适传人,授之仙剑奇术,以图剑侠真传勿失。用小说叙述者的话说,此小说“单讲宋朝高宗年间,有十位剑仙在太元境高会,炼得五花宝剑,下界收徒,传授几个剑侠正宗,要使天下后世企慕剑侠之人,不致有错认门径的一段故事”(《仙侠五花剑》第一回)。故事内容主题倘再稍微展开一点,亦即小说第一回中所撰绝句一首及其演绎文字:

三尺霜锋神鬼惊,向人惯作不平呜;世间

只惜真传少,正气谁担侠士名。

这一首七言绝句诗,乃海上剑痴慕古来剑侠一流人,俱秉天地正气,能为人雪不平之事,霜锋怒吼,雨血横飞,最是世间第一快人,第一快事,只是真传甚少。世人偶然学得几路拳,舞得几路刀,便俨然自命为侠客起来,不是贻祸身家,便是行同盗贼,却把个侠字坏了,说来甚可慨然。这真正剑侠的一等人,世间虽少,却也不能说他竟是没有。

小说前有说部题词二,一者署名歙县周忠病鸳,二者署名鸳湖问业女弟子黄鞠贞;另有序一,作者署名古洲狎鸥子。

至于小说中所涉及秦桧专权、迫害忠良、党羽肆虐、荼毒百姓等情节内容,或可作小说另一条线索看,亦与仙侠故事虚实相间、彼此勾连,但并不同于稍后那种讲史类武侠小说。就出版时间而言,《仙侠五花剑》恰介于清中叶武侠公案小说与清末民初武侠小说之间,乃武侠小说史上之一过渡。

《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有“仙侠五花剑”一条,云:章回小说,题“海上剑痴”,30回。据序知作者剑痴为上海人。但海上剑痴究为何人,词条中未明示。另《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孙玉声”一条,罗列孙玉声小说作品凡四种,其中未提及《仙侠五花剑》。尽管两条目撰述人不同,但“孙玉声”一条中罗列其先后曾用之别号,提及漱石生、海上漱石生、警梦痴仙,但未提及“海上剑痴”。据此可以推测,这两个词条撰述人当时并不清楚“海上剑痴”与“孙玉声”或“海上漱石生”之间的关系。对于《仙侠五花剑》作者“海上剑痴”之真实姓名,当亦未知晓。

《晚清小说目录》“单行本小说目录”中,列《仙侠五花剑》三条,分别为:

《仙侠五花剑》6卷30回,海上剑痴撰,笑林报馆,1901年。

《仙侠五花剑》(绣像)4卷40回,上海书局,1 904年。

《仙侠五花剑》4卷40回,无名氏著,文元书局,1910年。但词条中未注明上述三部《仙侠五花剑》究竟为同一作者之同一部小说,抑或不同作者之同名小说,或者同一作者之盗版滥印者,故暂存不论。另《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中“近代小说作者及其作品一览表”“海上剑痴”一条,列其作品为《仙侠五花剑》,但与后面“孙家振”一条元交集,孙家振作品栏中亦无《仙侠五花剑》。

不过,无论是《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抑或《晚清小说目录》,均未说明“海上剑痴”究为何人。此文旨在对此予以考证说明。

迄今所见最早一部《仙侠五花剑》单行本,为1901年由上海《笑林报》馆印行出版的6册4卷30回本。内题《绣像仙侠五花剑》,署“辛丑中秋狎鸥题”,辛丑八月仿聚珍版校印。而之前《仙侠五花剑》先在《笑林报》上每日登载一页,脱稿后以单行本印行。

此外,市面上亦可见如下印本:(1)民国十八年冬月上海沈鹤记书局印行之《绘图仙侠五花剑》,封内有怡云题署《绣像仙侠五花剑》,内中亦署《飞仙剑侠奇缘》,4卷30回,为线装竹纸石印,其回目与1901年《笑林报》馆6卷30回本回目一致;(2)《绣像绘图仙侠五花剑传》(侠义小说),上海进步书局印行,4卷30回,印行时间不详;(3)上海广益书局线装一函四册《绘图仙侠五花剑》(又名《飞仙剑侠奇缘》),民国七年冬月印行,4卷30回;另各种盗版翻印本众多,多为4卷30回,无出版社,亦无印行时间。且书中插图人物绘图多不伦不类,与小说中之文字形象多有距离。

《仙侠五花剑》之作者海上剑痴究竟为何人,其实早已有文献提及。

严芙孙等人编撰《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中“海上漱石生”一条,列举其所著小说,即有《仙侠五花剑》,“他生平的著作,自以《海上繁华梦》一种,为最脍炙人口。此外,如《仙侠五花剑》、《十姊妹》、《指迷》、《一粒珠》等作,亦得嘉誉州”。另漱石生著《如此官场》第十三回“三岔口县宰施威,十字坡都司耀武”中有一女侠名花木兰者,练得一身好本领,“善使一柄仙侠五花剑,有神出鬼没之奇。

而有关《仙侠五花剑》说部题词者周病鸳,在海上漱石生所撰《报海前尘录》中,有“病鸳词人轶事”专条述及,其云:

病鸳词人周品珊君忠,皖之歙县人,一署韫宝楼主。初习钱肄业,以不惯持筹握算、日与市侩为伍,毅然从师研习诗文,谓虽不欲猎取科名,期不失为风雅士,乃执习于《申报》馆何桂笙先生之门,与高太痴君同笔砚,时为其师襄理馆务。嗣太痴入《同文沪报》,即携之往,为《同文消闲录》主任。……后应余《笑林报》之招,为编辑主任……余与之为肝胆交……

可见周病鸳与海上漱石生不仅为旧交,且为《笑林报》同事。而《仙侠五花剑》最初正是在《笑林报》以日登一页的方式首刊,周病鸳自然亦当为该小说最早的读者之一。后《仙侠五花剑》由《笑林报》馆印行单行本,由周病鸳题词,于公于私,皆在情理之中。

而有关小说序之作者张康甫(狎鸥子),在《报海前尘录》中亦有“澹定室主狎鸥子瘦蝶词人轶事”一条述及。其中有关狎鸥子者云:

狎鸥子张康甫君锡藩,古人,为《新闻报》校对,博学多能,胸中书卷甚富,且工书善画。书饶金石气,画则长于山水,笔意苍古,以气运胜,非沾沽于轻描淡写一派者。且善弈棋,暇时辄与同事梅幼泉君一枰相对,胜则不以为喜,败亦处之泰然,足徵涵养功深。余创办《笑林报》时,尝屡蒙作稿贻赠,颇多未经人道之语,为篇幅增光不少。

从海上漱石生所述与狎鸥子之间的关系看,两人不仅曾同事于《新闻报》时期,而且后来海上漱石生主编《笑林报》之时,亦曾向狎鸥子约稿,而后者亦屡有贻赠。至于为什么海上漱石生出《仙侠五花剑》单行本之时未曾邀请《申报》、《新闻报》馆中声名更为显赫者为之题词作序,推测大概与当时白话小说之社会地位及文化价值认同等因素有关。尽管当时《申报》、《新闻报》等报馆已经开始有文学副刊,《申报》馆丛书中亦有古代小说之重印,且亦颇为关注时人之文学著述,但总体上《仙侠五花剑》印行时期,沪上文人对于白话小说的认识,依然存在着矛盾纠结,他们对于白话小说的认知上,亦不是一种具有高度认同度的不可逆转的正面肯定。这一点其实从《仙侠五花剑》作者自己不署真名之行为方式即可明了。

如果说《仙侠五花剑》题词作者及序作者与海上漱石生之间的关系,已将海上剑痴直指海上漱石生,狎鸥子在《仙侠五花剑》序中,其实已经暗示过海上剑痴与海上漱石生之间的关系,其序曰,“仆友剑痴,闭户沪滨,枕流海上。胸罗星宿,身到嫘,下笔成文,声协金石,拔剑地,气薄云霄”。文中不仅将海上漱石生名字之典故来历予以说明,而且也对海上剑痴与海上漱石生实为同一人之事实作了说明。

当然,最能说明《仙侠五花剑》为孙家振(玉声,别署漱石生、海上漱石生、警梦仙痴、玉玲珑馆主、海上剑痴等)所作者,为其《退醒庐著书谈》中一段文字:

余所作小说,始终抱定警世主义,值此风俗浇海时代,惟恨不能多得作品,以期有俾于世道人心。故迄今犹手不停挥,未若崔君苗之欲焚笔砚,惟是日设遏不惬意事,或觉精神萎顿、则宁不着一字,盖虑勉强而成,必至疵病百出也。余作《仙侠五花剑》,彼时海上之武侠小说,尚只《七侠五义》及《小五义》、《七剑十三侠》等寥寥数部。而间有思想鄙陋、笔墨芜杂,误以好勇斗狠,竞为武侠正宗之人,亦居然搦管行文,续续出版不已。余因欲力而纠正之,乃作是书。以虬髯公黄衫客聂隐娘红线空空儿等授徒为经、以雷一鸣文云龙白素云薛飞霞花珊珊从师为纬,而故设一似侠非侠之燕子飞,因空空儿误授剑术,横行于时,以彰盗贼之于侠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上述文字不仅提及海上漱石生创作小说之宗旨――抱定警世主义――这与《仙侠五花剑》的主题亦大体一致,更关键的是,其中直接提到了《仙侠五花剑》,包括创作这部小说之时沪上武侠小说创作与发行的一般状况。这段说明不仅澄清了海上漱石生就是《仙侠五花剑》的作者,也就是海上剑痴,同时亦指出,《仙侠五花剑》创作出版之时,沪上武侠小说不过《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寥寥数部侠义小说,且另有其他若干滥竽充数之作,而这些作品“思想鄙陋、笔墨芜杂,误以好勇斗狠,竞为武侠正宗之人,亦居然搦管行文,续续出版不已”。由此观之,《仙侠五花剑》之创作,既是对传统侠义小说写作的一种延续,寄托了作者对于侠义精神的理解、认同与传承发扬之情感与理想,亦是对清末沪上此种小说寥落惨淡、滥竽充数者却大行于世现状的一种批判性回应。

那么,《仙侠五花剑》刊行情况又如何呢?海上漱石生在其《退醒庐著书谭》一文中亦有交代:

初在大新街迎春坊,余创办之《笑林报》上,每日出版一页,脱稿后即在《笑林报》馆出版,风行于时。然以初次试笔,窃虑贻讥大雅,故署名曰海上剑痴。初版印三千部,未三月而即罄。

既然《仙侠五花剑》以单行本形式印行出版之后受到如此欢迎,为什么海上漱石生又放弃了海上剑痴这样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作者品牌”,后来改以警梦仙痴、漱石生或海上漱石生甚至直署孙玉声的方式来重新发表出版作品呢?对此,海上漱石生声言此乃与《仙侠五花剑》印行之后即遭盗版且翻印盛行的“惨况”有关:

(《仙侠五花剑》)正欲再版,而市中已有翻版书出现,查即青莲阁小书贩所为。乃以原本之铅印照成石印。经余向之交涉,其人匍匐求宥,自愿悉献其未售之书,请免控办,并求理文轩书房主戎君文彬向余缓颊,并言此书外间尚有翻版。广东多至二家。余向戎君索阅,果然又得一书,乃思究不胜究,不如放弃版权,使此书得以畅行。爰徇戎君之请,释放小贩,且讲交出之各书发还,惟订以后余再有他书出版,不得复萌故智。经戎君力保改过,此小贩再三称谢而去。其事乃寝。此书翻版而见其多,石印铅板,满街皆是。而余则反终止再版,不与若辈争蝇头之利焉。《仙侠五花剑》既放弃版权,余乃不复置意,改作社会小说,从事于《海上繁华梦》,亦在《笑林报》按日出书,是书篇帙较繁,多至七十万字,故刊至二年余始竣。然全书共凡三集。初集为三十回,作一结束,二集又三十回,再结束之;三集则四十回,乃作一总结束。盖初意仅作一集,嗣以阅者赞许,纷纷函请续著,乃又一再续成,故每集皆经收结,非故弄狡狯也。然余仍为藏拙计,署名著者为海上警梦痴仙。逮至全书告成,在《笑林报》馆印行,因鉴于《仙侠五花剑》翻版故,始于警梦痴仙下署入孙漱石三字,而余之真名,乃自此披露矣。上述文字既可以作为前述文字之补充,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仙侠五花剑》出版之后会有那么多不同版本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海上漱石生在《仙侠五花剑》之后,放弃使用海上剑痴这一笔名,甚至暂时性地停止武侠小说写作,转而改写社会小说。不仅如此,上述说明亦粗略勾勒出清末民初沪上小说出版业在一片繁荣的表象之下,社会市民著作权版权意识薄弱、盗版翻印甚嚣尘上、政府疏于管理的真实图景。

此外,在《退醒庐著书谭》一文中,还曾提到多年后有关《仙侠五花剑》一书被改头换面盗版印行的一段故事:

不谓十余年后,忽发生一奇事,缘有装订美丽之《飞仙剑侠大观》一书,由海左书局出版,登报发行。时大世界尚未翻造,大世界报社设于二层楼之对梯,兼售各种新书。一日,有以此书托社中寄售者,余固无暇审视,由至友徐君行素检阅之。设书中无淫邪笔墨及离经背道之谈,不妨允予代售。徐君阅而大笑,则是书赫然为《仙侠五花剑》化名也,而著者之署名,则已为孙某(姑隐),且首页有一序文,竟将全书窃为己作,满纸狂言,见而欲呕。徐君告之于余,余愤然曰:《仙侠五花剑》余放弃版权,未尝放弃作者之名。今何来伧夫,档胆敢窃取他人著作,易以已名,其卑劣行为,堪谓达于极点。著作界有此斯文败类,是宜有以惩之……海左书局大惧,急请余友俞幼甫君解围,陈述此书非局中出版,乃某学徒出资一百元,向孙某购得是稿,托局印行。原稿系孙某亲笔缮写,故不疑其为《仙侠五花剑》。今事已若此,当由局中设法转圜,一方面向孙交涉,索还原洋,并议罚儆。一方面请勿涉讼公庭,愿备价五百元,购此《仙侠五花剑》版权,易名《飞仙剑侠大观》出书,登报声明事实,并将未经售出之书拆钉,撕去第一页之孙序,恳请余作一序补入,证明易名原委,再将书中之首尾两页署列作者姓名之处,重新排印一过,改正为海上漱石生云云。余初犹豫未允,且以学徒无此大胆,疑为书局饰词……(后)余始勉诺其请,登报申明收回《仙侠五花剑》版权,移让于海左书局,并为特作一序,载明此事崖略,弁诸简端,其事始寝。……而得暇拟撰《九仙剑》之念,因是以起,夫以放弃十数年之《仙侠五花剑》,卒以被人易名出版,愤而收回。斯事殊诸意外。至于孙某之胆敢易名据为己作,则因原书署名海上剑痴,并非漱石,以为事越多年,其人已死之故。不知海外东坡,固犹健在,乃致图冒不成,徒留奇耻,是诚著作界之笑谈,亦足予剿袭者以棒喝也。

上述引文,不仅再次说明了《仙侠五花剑》的作者海上剑痴即为海上漱石生,亦即孙家振(玉声),而且还揭开了围绕着《仙侠五花剑》所发生的那段冒名著作抄袭公案的前前后后所有细节,包括因为署名海上剑痴而后放弃此别号不用所带来的又一烦恼。

此外,海上漱石生还在其他一些地方提及自己这部早年的武侠小说。在“《笑林报》馆之回忆”一文中,他有这样一段相关文字:

余创设《笑林报》,为魁期促成小说及晚间会友起见,故于数年之中,先后成《五花剑》三十回、《海上繁华梦》一百回、《优孟衣冠》三十回(后改名《如此官场》)。盖苟无日报以督促之,则此各小说必致有头无尾,今日工作,可至来日,今则日报中每日需用,不得不逐日下笔,以底于成也。

上文中所述及《五花剑》,即《仙侠五花剑》之别称。

参考文献:

[1]孙文光.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1840―1919)[M].合肥:黄山书社,1995.

[2]刘永文.晚清小说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史料部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第6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近距离观察基础上的深入思考

该书作者李大玖,美籍华裔知名女记者,前美国《侨报》副总编,曾多次报道重大国际新闻,专访多位中美高级领导人。在多年的一线采访工作中,她始终关注海外华人媒体市场环境、未来发展方向和受众需求以及祖国的发展,时常以双重文化的视角思考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了本书的写作,她广泛收集一手材料,采访了许多海外华文网站的创始人和知情者,为我们解析海外知名华文网站的运作方式和成长历程。

本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将祖国和世界编织在一起、全球中文网络媒体的起源、世界各国海外华文网络媒体介绍、海外华文媒体未来发展前瞻。全书总体结构严谨,视角独特,作者认为海外华文媒体的繁荣与发展与中国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密切相关,海外华人和海外华文媒体是在全球传播中华文化的和平使者,在增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增进东西方的了解、减少冲突中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相对国内研究者而言,作者对于海外华文媒体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有着近距离的观察和更深刻的切身体会。对于海外华文网络媒体的诞生、发展及其市场环境和受众需求的观察与分析建立在充分地调查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

作者以华文媒体尤是华文网络媒体的发展、创新历程为明线,以不同年代的华人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发展的特征为暗线;纵向上,兼顾到了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横向上,则将海外华人――海外华文媒体――祖国――居住国之间的互动关系放在全球化进程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作者对于海外华文媒体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海外华文媒体是具有跨文化特征的特殊大众传播媒介体系,既是居住国政府为了统治的需要,也是海外华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和精神家园,更是中国与海外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作者并没有拘泥于网络媒体的探讨,而是将视野放在世界发展的宏观环境中,注意到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和科技对于传媒的巨大影响,注意到中国媒体走向海外的必然性,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承认差异,转变一些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以客观性为原则,以一种包容的态度,进入全球化语境,既要考虑到当下多元化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还要考虑海外媒体受众人口结构的复杂性,实现相关新闻的本土化,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以网络为龙头带动多媒体发展,采用多渠道融资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和海外既有的华文媒体一起,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国际社会环境和国际氛围。

宏大社会背景下的双重旋律

纵观《海外华文网络媒体》一书,作者并没有局限于考察海外华文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而是关注到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自然会产生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华文媒体。换句话说,该书不仅是一部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中国历代移民的发展史、奋斗史。在描述媒体发展的同时,作者也关注到了一代代移民的不同的奋斗历程,以及个体在面临文化冲突时的不同表现。

可以说,本书在揭示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反映海外华人的奋斗史。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上百年间,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和海外华人的发展一样,历经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制于资金、流动人口、地域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所在国家政策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等因素,华文媒体才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而其功能也悄然生变。从最初的提供信息和精神慰藉,到后来的帮助新移民适应所在地生活、帮助华人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为海外华人华侨维权、表达心声的重要工具。

海外华文网络的创业与发展史,其实也是新一代海外华人移民的发展史。海外华文网络媒体是全球中文网络媒体的起源,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在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强大精神动力支持下,不计报酬无偿奉献,创建了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群。本书所描述的海外华文网络创业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纪录了最近30年中国留学生和新一代海外华人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文化震撼中的痛苦和彷徨,对自身的民族性、文化认同的再思考和寻求重新定位的艰难抉择。

通过本书,你还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移民的不同奋斗历程和个人状态:19世纪40年代被骗到海外充当苦力的劳工辛苦劳作,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中国留学生注重反思:他们震惊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鸿沟,开始反思,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意识形态上百家争鸣,留学生们对于国家――民族――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激烈辩论、两岸关系的争论、无神论和基督教的大论战、还有震惊中外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制造的校园枪击案在留学生中引发的激烈争论,不同文化、不同思潮撞击促进了华文刊物的繁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留学生钻研技术,成功创业,成为新一代社会精英(他们将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同时也为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1世纪初的留学生面对美国媒体的偏见积极抗议,维护祖国形象(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又一次冲突)。独特的角度,鲜活的个体,让人有种耳目一新之感――毕竟关于这些海外华人、留学生我们所知不多,尤其是那些对于全球中文网络媒体创建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们。

双重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

不久前影片《建国大业》中演员的外国国籍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以其双重文化视角对于海外华人的国籍和民族性问题、祖国――居住国――个人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华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深刻贴切地诠释。

将海外华人的奋斗史和海外华文网络媒体的发展史还原于跨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这是本书的重要特色。全书始终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研究海外华人的信息需求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本人生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双重文化的视角,更容易探讨在双重文化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所呈现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色彩,寻找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局限以及未来发展空间。

第7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影响

引言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海洋开发关系愈加紧密,海洋经济产值在国家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1年占国内GDP总值的3.4%到2007年的10.11%,海洋产业总产值上升了17 695.2亿元[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很多省市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海洋文化作为推动海洋开发的隐性力量,为海洋开发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在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海洋文化对海洋开发的领域,方法和内容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海洋文化与海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内涵

(一)海洋文化的内涵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倾向于从广义角度定义海洋文化,即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海洋文化是不同的。(3)强调海洋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别性,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其他文化形式不具有的本质特征。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认识利用基础上,通过海洋实践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海洋制度,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众多分支。具体表现在沿海居民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以及一系列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艺术,饮食,习俗等众多领域。

(二)海洋经济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陆地的资源逐渐枯竭,而且开发陆地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伴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的经济开发受到重视,海洋经济成为了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领域,国外虽然对海洋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海洋经济的概念[2]。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并在各级发展报告上频繁使用。最早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的学者杨金森[3],他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从经济内容来看,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4];从活动场所看,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有中央的许多部门,也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看,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这些部门和产业,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继杨金森以后权锡鉴、柳时融等学者又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对海洋经济的定义进行探讨,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总结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及海洋经济的现状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1.海洋文化地域性明显。中国国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大差异,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中国北方的大陆文化发达,对中国北方的海洋文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北方环渤海海洋文化区域,由于靠近大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元代以来更有卫戍京畿的作用,这一文化区域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民间的海洋活动较北方频繁,其海洋文化更多的显示出海洋文化自身的特点。

2.海洋文化类型多样。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多种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环渤海海洋文化区,以吴越文化为基础的长三角海洋文化区,和以潮汕地区文化为基础的闽粤海洋文化区。这些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环渤海文化区和长三角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中心,其海洋文化在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大陆文化的一系列特征,表现在海洋文化上就是大气包容,中西文化并存。而闽粤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明中心,所以较少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富于海洋冒险精神,勇于探索海洋等方面。

3.海洋文化影响广泛。海洋文化对一个海洋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海洋城市的景观建设,饮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海洋文化理解的加深,海洋文化受到重视,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不断进取的独特气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海洋文化的影响会更加广泛。

(二)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 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 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 152亿元。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海洋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全国海洋船舶业造船完工量突破1 8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7 000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5%、70%,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

三、中国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第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撑。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任何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都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思考。”[6]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创造历史,始终离不开海洋文化经济中的人文特性。缺乏文化基础的经济发展并不能长远。

第二,海洋文化可以解决海洋经济中的问题。中国海洋经济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所占比重偏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2007年海洋总产值达到24 929亿元,但是中国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海洋产业发展粗放,第一、二、三产业不协调,第二产业规模相对偏大,第三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在开发海洋上,则存在过度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精神。它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1978年以来,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排在全国省份的前列,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第四,海洋文化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景观丰富,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01年沿海地区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43%[7],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海洋文化观念落后。在中国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导致海洋中物种急剧减少,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海洋意识的缺乏和海洋法规不健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保护海洋意识的宣传,强化对海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海洋文化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滨海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投入巨资开发旅游文化景观,打造旅游文化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既有海洋文化景观的同时新建新景观的现象,破坏了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性,降低了其在海洋旅游方面的价值。

第三,人才短缺制约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中国却缺乏一支能够适应中国海洋事业高速发展的海洋人才专业队伍,中国的海洋科技队伍规模小,海洋经济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已经认识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而对海洋事业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仅有青岛和湛江两所专业性的海洋大学[8],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计划的建立几所专业性的海洋院校以提高海洋人才的素质,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K].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5.

[3]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1):23-26.

[4]http://baike.baidu.com/view/59746.html?wtp=tt.

[5]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1):1-2.

[6]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3-27.

第8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上海 都市 现代性 近代小说 叙述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口岸城市之一,率先完成了中国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建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成为中国近代最具现代化色彩的国际大都市。无论是印刷文化、媒介文化的生产、消费、传播以及再生产等都市文化的生成与迅猛发展,还是报刊、杂志、电影、流行生活的日渐风靡,以及人们对于都市现代性意义的共同心理认同,我们都可以从中剖析出近代上海都市现代性的鲜明特质。

文学进行上海书写,应从近代小说开始。就文类来说,近代小说大致可分为狭邪小说、通俗小说和谴责小说三种。其对于上海的观察,基本上在于“维新”与“腐败”两个方面,即写洋场与欢场。两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书写者依据不同的理念诉求对上海所进行的都市现代性叙述。由“维新”主题所衍发的是对于进步的上海融入世界的某种现代性叙述;而“腐败”主题叙述的则是对上海现代化过程中物质繁荣背后所隐现的道德性憎恶。这三种文类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开始了近代中国人关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并从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国家性意义。

一、近代上海都市现代性的最初叙述

近代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中国的“都市”是在传统城市基础上,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介入,各种意识形态和物质力量不断撞击融合而形成的。近代上海因缘际会,成为中国都市文化的最早、最典型的体现者。在晚清上海,宣鼎、王韬、邹强等人已开始将上海生活写进长篇与短篇小说中。

王韬的《淞隐漫录》、《淞滨琐话》可称为代表,其中虽包含了某种猎奇、艳遇成分,但上海风貌已渐渐展露。书中从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到都市风景、社会习俗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上海都市现代性在近代文本中的最初叙述,而王韬本人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社会中比较全面系统阐述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分子的先驱。《淞隐漫录》中的《媚梨小传》与《海底奇境》描写了中国男子与西洋女郎的恋爱故事,其中部分情节在上海展开。小说中反映了当时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城市中,一些市民因为接受现代女性观的影响,开始关注婚姻生活的内在质量,对一夫多妻、传宗接代的传统理念产生质疑,婚姻追求已经显现出初步的现代性特点。有人认为,在作品中,西洋女郎作为西方科学与财富的化身,唤取的是中国男子渴望进入世界的愿望;而中国男人往往成为西方女子的爱慕对象,这又是与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之间现实形势恰好相反的政治想象,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一种民族国家意义的构建。作者以在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发生的爱情故事为依托,在建构起令人心动的爱情叙事的同时,更凸显出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通过诉诸个人的浪漫想象,期望着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逐步实现,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种民族国家性的政治建构包融进了对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文学叙述之中。

二、近代狭邪小说中上海的都市现代性叙述

在近代小说中,上海都市形象正式进入文学,应是源于《海上花列传》等狭邪小说。它率先将视角对准“现代大都会”,既描述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的外观,也记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小说所展现的生活图景里,传统的土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店铺、妓院、烟馆、银行、戏院,现代资本主义大机器工商业、对外贸易业汇聚于上海,商业买卖、投机冒险成为都市人的生活常态,而呈完全商业化的娼妓业经营,也造成了与嫖客之间的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王德威曾评述《海上花列传》说:“作者韩邦庆为百年前一群上海作列传,兼亦预言上海行将崛起的都会风貌”,“《海上花列传》凸显上海为一特定地理场所,为有关沪上的故事提供了空间意义”,“《海上花列传》将上海特有的大都市气息与地域色彩熔于一炉,形成一种‘都市地方色彩’,当是开启后世所谓‘海派’文学先河之作。”[1]自此以后,近代狭邪小说中关于“维新”、“新气象”、“新事物”的都市现代性叙述,纷纷选择以上海作为背景。如《海天鸿雪记》(二春居士)、《负曝闲谈》(蘧园)、《海上繁华梦》(孙家振)、《上海游骏录》(吴趼人)、《九尾龟》(张春帆)、《续海上繁华梦》(孙家振)等等。

另外,近代狭邪小说中还描绘了一种具有都市现代性的上海精神生活图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通过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描摹,展现出近代都市渐渐变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随社会进步而逐渐改变的人们的精神理念。小说中的人物,在散步时观赏夜景,“从黄埔滩转至四马路,两行自来火已点得通明”,他们在游玩中,吃着西洋大菜和各种洋点心,“先是十六色外洋所产水果干果糖食暨牛奶点心,装着高脚玻璃盆子,排列桌上,欢场乐人收拾伺候,等黎篆鸿一到开台”,甚至具有了现代金融意识,“只见陈小云独自一人站在廊下看火。莲生拉他同去。小云道:‘慢点走末哉。耐有保险来哚,怕啥嗄?’”[2]《海上花列传》中这样传神的描写,传达出在新的社会变迁面前,上海市民精神理念的新变化。

因此无论是《海上花列传》、《海上繁华梦》还是《九尾龟》以及其他近代都市狭邪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对上海都市日常生活的描摹,小说中己然僭越、感伤的老套语,确定了新的都市现代性的精神生活范畴,开拓了中国都市的现代化叙述。作为首个都市典型社会公共空间,近代狭邪小说中上海叙述所体现的强烈的通俗性与鲜明的都市现代性特征正是中国民族国家从农业文化到都市文化的现代化转变的最佳体现。

三、近代通俗小说中的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

综观近代有关上海的通俗文学,从其描写题材来说,已渐渐脱离东方的、传统的叙述框架,而逐渐呈现出都市性和现代性的表征。这类小说往往通过对上海这一理想都市社会的描述,对现实上不曾获得的现代化展开文学性的叙述,把不曾具有的未来的现代都市政治图景投影到虚幻玄妙的理想之中。它们在取材上大多来自上海都市新生活,以至新名词、新语汇、新的叙述模式俯拾即是。比如包天笑学习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串联时间材料的小说写法,把《时报》中本埠新闻写进《上海春秋》,将各种新奇古怪的新生物悉数包罗。再如“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中大量描述保险公司的创建、文明新戏的堕落、上海律师业的发生与黑幕、租界里的各种洋规矩、房地产业的繁荣与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兴起;蘧园(欧阳巨源)的《负曝闲谈》大量涉及上海舆论界(办报、译书)与新党维新活动;严独鹤《人海梦》则涉及教育界保守与革新势力的斗争;还有孙玉声《黑幕中之黑幕》写中国新兴律师业,吴趼人《发财秘诀》写中国买办阶级发家史,汪红蕉《交易所现形记》叙述1921年交易所的大兴与倒闭等等,都体现了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特征。

近代通俗小说正是依据各种对上海新事物、新生活的繁琐介绍与写实性的叙述,来完成其对上海作为现代性城市与西方“窗口”的叙述的,并以此获得了其初步的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

四、近代谴责小说中的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

近代上海,在物质、经济与文化传媒高度发展的同时,几乎被东西方文化同时视作“罪恶的渊薮”。而近代小说中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的另一大方面正是关于对上海的道德性憎恶。这个阶段的上海题材小说,各种所谓黑幕、揭秘、大观、繁华梦等几乎不可计数,尤其是谴责小说。在作品中,关于上海的各种丑恶,举凡烟、赌、娼、淫戏、、、下流、邪恶、坑、蒙、拐、骗、买官卖官、流氓、拆白党、白相人,无一不涉及到,而所谓崇洋、奢靡、浅薄,也几乎遍地都是,这也就构成了近代谴责小说中的上海都市的道德现代性叙述。

对当时国人而言,讲究排场,生活奢侈,是上海社会最早在道德方面遭人非议的地方。有人在当时《申报》上归纳出七条《申江陋习》:“一耻衣服不华美,二耻不乘轿子,三耻坐便宜的独轮小车,四耻狎次等的,五耻吃便宜的饭菜,六耻身无官服顶戴,七耻看戏坐价格最廉的末座。”[3]这些浮华的社会风习与重义轻利、崇俭恶奢的传统道德完全相反,而与世风奢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传统的荣辱观念、观念、等级观念的摇撼。在《点石斋画报》、《申报》上,人们常能看到关于良家女子以着服饰为风尚、不孝子孙虐待亲长、无顶戴人冒充官绅的文字与画面。而这些形象在近代难计其数的以上海社会为题材或背景各种黑幕、揭秘、传奇、大观、繁华梦之类的小说中,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时人所述上海道德形象就是三个字:“大染缸”。在当时众多表现现代都市腐败的谴责小说中,男人成为流氓、拆白党、恶棍;女人则沦为。李伯元在《文明小史》第14回中写到一位老太太坚决反对儿子去上海读书,说:“上海不是什么好地方。我虽然没有到过,老辈子的人经常提起,少年子弟一到上海,没有不学坏的,而且那里的混账女人很多,花了钱不算,还要上当。”[4]这种指摘,将上海作了“非中国化”的叙述,而内中多次出现的“繁华”一词,则将堕落与物质发达相联。物质繁荣产生邪恶,它构成了近代以来关于上海都市现代文明窗口之外又一种叙述。除此之外,《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孽海花》(曾朴)等著名的近代谴责小说中也都有类似的叙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近代谴责小说中,上海作为中国第一都会,以其新文明的渊薮,已经开始被众多文人进行了现代性的描述,其中也体现着国人对近代都市格局的某种理解。

五、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的民族国家性意义

上海,连同其近百年来成长发展的格局,一直是现代中国的缩影,上海比任何其他近代都市都具有表达现代性意义上的优势,因此在近代文学中它常常被当作现代中国历史元叙事的文本,被赋予了民族国家性的意义。近代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来自于特定的上海都市生活经验,甚至许多都市发生于具体的上海这座城市之中。由于上海这座近代都市具有率先领受欧风美雨的城市特性,因而对其现代性的叙述必然连带着有关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命运及现代性获得的过程。近代都市文学叙述无可避免地会关乎独立、殖民、传统、现代等国家问题,而上海恰恰能最大程度地把国家近代历史与国家近代特性凸现出来。因此近代小说中对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往往会带上一种国家民族思维。

王德威与李欧梵都认为,晚清小说已经开始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想象”。王德威宣称:“小说为彼时最重要的公共想象领域,应不为过。借着阅读与写作小说,有限的知识人口虚拟家国过去及未来的种种――而非一种――版图,放肆个人欲望的多重出路”。[5]从王韬开始,到梁启超、吴趼人,其描绘的上海图景表明了意欲获得世界性身份的一种渴求。不管是梁启超的“未来中国”政治小说,还是吴趼人等人关于新式机械器物的描述,概莫能外。因此,在人们认识上海现代性意义之时,往往将上海视为现代中国的中心,将对上海形态与历史的理解上升为超越其自身与超越特定区域的文本性事物,具有了乌托邦的国家意义或世界意义,因此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就与有关民族国家的想象合二为一了,而这也是近代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不同于其他都市文本的一个最为典型和突出的特征。

总的来说,近代小说已经开始了在世界主义的背景下展开对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在韩邦庆等人的近代都市狭邪小说,梁启超等人的通俗小说,李伯元、刘鹗等人的谴责小说以及众多近代通俗小说文本中,上海分别被赋予了都市物质精神文明的窗口、现代性民族国家缩影以及堕落的道德渊薮等等丰富的含义。它们以上海融入世界作为潜在的框架,以现代化都市为依据,依托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新兴都市市民群体与上海社会公共空间,构成了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典型叙述,表现出“维新是求”的写作风气与对上海繁华的都市中心地位的认定。而立足于“新”、“变”、“奇”等都市现代性基础上的关于上海腐败、堕落等种种指摘,则初步将上海与乡土中国作了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分离,将现代性这一命题更加明晰地凸显了出来。而其中所包蕴的民族国家性意义也为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近代小说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见吴组湘:《中国近代文学大大系》第2集第3卷,上海书店,1991.

[3]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第9篇: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由2007一2009年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计算得出,每年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约占消费总支出的9%一10%。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10年比2006年增长了29.7%,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1.1%,主要分布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领域。2010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取得突破式增长的关键性一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了一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其中,电影票房过百亿,连续6年增幅超过30%,进人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网络游戏产业规模达349亿元;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

在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前进的气氛中,对于国土面积广阔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地域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本文根据地理位置将我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其中,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内陆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安徽、江西、甘肃、新疆、,宁夏共1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整理,由表1可以看出,在全国31个地区中,2010年文化文物总收人超过二十亿的地区共12个,其中属于沿海地区的7个,属于内陆地区的5个,且排名前四位的均为沿海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上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存在较为严重的沿海与内陆的地域差异性。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内陆地区好,文化产业已逐渐形成规模,首都北京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是中国两大文化产业聚居地的代表。2010年浙江省、海南省的文化文物总收人分别约为2004年的3倍、7倍,并正不断壮大着属于各自沿海省份的特色文化产业。内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虽然较落后于沿海地区,但一些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前景相当乐观,如四川省2010年的文化文物总收人是2004年的3.7倍,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省作为中国文化资源的富矿区,发展势头足且具有无限的潜力。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性分析

(一)资源享赋的差异

沿海地区作为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吸收着世界先进文化与技术,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文化产业类型多样性,作为高科技与专业性人才集聚的沿海地区,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绩尤为突出。近海地区,地势平坦,沙滩面积广阔,适合与海洋相关的文化产业如体育、休闲、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利用其近海的优势,大力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而海洋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自身价值,还在于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带动着餐饮、宾馆、交通、手工艺品加工业、旅行社等产品及服务产业的发展;海洋节庆会展产业推动广告业、通信产业等延伸产品的市场;海洋文艺产业也将带动音像、影视产业的发展;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则会带来相关体育产品制造市场的扩大。内陆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地形及意识等原因,大多数民族都保有原始性、淳朴性、独特性的特征,正是这些风格特异的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使之成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衍生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海外影响颇广,如,以麻辣著称的川菜馆遍布世界各地,并有着不错的口碑;傣家的泼水节吸引着来自国内外无数旅游者好奇的眼光;香格里拉作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更是锁定了不少影视制作者的目光,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此外,内陆地区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也使得许多古老的珍稀动植物在一些山区仍得以保存,形成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卧龙自然保护区等,进而成为生物文化的聚居地,为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资源。

(二)市场需求的差异

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经济发展起步早,因此,经济水平较内陆地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收人的不断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得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充分得到挖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同时,在竞争激烈的文化经济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获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与社会、与世界接轨。例如,现代社会里压力倍增的工作者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与日俱增,深具内陆期盼亲临大海,品尝海的味道,感受海的文化的心情此起彼伏,因此,在与海洋相依相存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海洋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为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内陆地区多山地盆地高原的地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也导致了资源流通不畅,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渴望大大降低了内需,这不仅制约着该地区文化的传播扩散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外界对内陆地区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带来了一定的束缚。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一直是内陆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近些年,内陆地区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文化消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增加,使得内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并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旅游者和投资商的目光。

(三)开发程度的差异

沿海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大多数王朝都城的所在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先得到重视。国家的一些开发发展新政策也大都是以沿海某地区作为试验点,先于其他地区领先发展。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各国相互借鉴与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作为影响力逐年增加的世界大国—中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中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促进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沿海地区创新型人才聚集,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措施,对海洋战略投人和政策倾斜逐步加大。内陆地区不便利的交通是制约其文化产业开发与发展的首要因素,这使得该地区的人们彼此之间交流贫乏,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求平、求稳、安于现状的心态重,浓厚的文化积淀更使他们缺乏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不强,对国家政策反应慢,常常是步东部后尘而错过了发挥政策效益的最好时机〔2〕。其次,向着经济和科技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型人才流使得内陆地区缺乏一定的从事文化产业的专业型人才。在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了对内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湖南、四川等省都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成都旅游就于2003年提出了“打造文化观光旅游、美食文化旅游、购物文化旅游以及娱乐文化旅游”四大系列产品,全面提升成都旅游文化品位〔3〕。

沿海与内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前瞻

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沿海地区应利用其优势条件把文化产业做精、做大、做强,内陆地区应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文化资源要素,充分体现并发挥其拥有的发展潜能。

(一)沿海与内陆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1)应注重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关联产业,组成文化产业链,在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边际效益。(2)注重创造性思维和科技与实际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服务产品,更多地放眼于以高科技为依托,如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内容产品、创意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部门,发掘并形成自我特色,发展创意文化产业。(3)根据海洋文化资源特色,结合现代科技,合理开展海洋创意设计、海洋文艺创作、海洋影视制作,带动海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品牌。(4)着眼于世界,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吸收世界文化精萃,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国际文化会展、开拓国际巡演。如,继续办好国际影视节、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国际化节庆活动,促进文化产业国际化。(5)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资金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加强文化立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以激发现代文化人才的创作激情,为更多的原创作品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内陆地区的文化产业对城市的依附性相对较小,广泛地流散于自然空间范围,这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1)应合理利用内陆地区丰富的现有文化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制作与表演的方式,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树立文化品牌。(2)积极举办或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企业和资源展现在世界面前,吸引有实力的开发者进行投资川。(3)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合理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及以传统工艺和民族风俗为依托的各类相关产业。(4)广泛开展科普和人文知识教育,推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5)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重点文化领域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资金与优惠政策上的扶持,并多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支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