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初三作文指导精选(九篇)

初三作文指导

第1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为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热情,挖掘优秀的写作苗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学氛围,助推初中作文教学,本刊携手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共同举办了“作文新天地杯”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全区共2.8万余学生参赛,于58个赛场同时进行。经过初评和复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20名。其中初中组,芦琪斯瑶等5名同学荣获一等奖、江等10名同学荣获二等奖、程宇珂等1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倪可等20名同学荣获优秀奖,现将初中组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5名)

芦琪斯瑶 金华四中初二(9)班(指导老师:陈小丽)

张思聪 金华五中初二(12)班(指导老师:叶香美)

郑 金华四中初二(10)班(指导老师:陈小丽)

童 蕊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5)班(指导老师:万秀华)

阮佳璐 金华九中初二(7)班(指导老师:胡元敏)

二等奖(10名)

江 金华市青春中学初二(1)班(指导老师:曾琼华)

雷 捷 金华五中初二(2)班(指导老师:池艳红)

骆 岚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1)班(指导老师:何俊英)

戴期文 金华四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陈爱娟)

吴依容 金华五中初二(3)班(指导老师:徐绍华)

徐飞扬 金华五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陈 英)

余佳琪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7)班(指导老师:徐旱晶)

杨箴言 金华十中初二(4)班(指导老师:叶慧淼)

王 菡 金华四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陈爱娟)

王雨欣 金华九中初二(7)班(指导老师:郑永威)

三等奖(15名)

程宇珂 金华九中初二(6)班 (指导老师:胡元敏)

杜燕霞 金华十七中初二(4)班(指导老师:盛卫娲)

陈 涔 金华市琅琊初中初二(2)班(指导老师:洪 欢)

周紫倩 金华市蒋堂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李 静)

邵依一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7)班(指导老师:徐旱晶)

董 易 金华五中初二(6)班 (指导老师:胡杭俞)

徐佳琪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徐爱芳)

林璐瑶 金华市青春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曾琼华)

诸葛韵升 金华五中初二(9)班(指导老师:范丽莉)

陈 晨 金华五中初二(7)班 (指导老师:朱淑妍)

傅 蓉 金华四中初二(9)班(指导老师:陈小丽)

方玫璎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8)班(指导老师:徐爱芳)

郑如惠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三(1)班(指导老师:何俊英)

金文韬 金华市青春中学初二(7)班(指导老师:徐向阳)

韦奕璇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6)班(指导老师:万秀华)

优秀奖(20名)

倪 可 金华五中初二(7)班 (指导老师:朱淑妍)

应茹衣 金华五中初二(1)班 (指导老师:池艳红)

覃瑜夏 金华市蒋堂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李 静)

王飞燕 金华市琅琊初中初二(4)班(指导老师:章雅君)

占凯睿 金华四中初二(5)班 (指导老师:陈爱娟)

方卓俊 金华四中初二(8)班 (指导老师:黄洁萍)

陈 敏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徐爱芳)

张雅丹 金华市长山初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张梅青)

冯光艳 金华市蒋堂中学初二(3)班(指导老师:傅文富)

吴 嘉 金华市仙源湖实验学校初二(1)班(指导老师:项雪梅)

李立颖 金华十四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潘淑红)

彭 林 金华十八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朱卫星)

吴 昊 金华四中初二(7)班(指导老师:黄洁萍)

徐佳颖 金华市琅琊初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章雅君)

陈 颖 金华市雅畈初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叶春燕)

蒋 正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6)班(指导老师:万秀华)

叶子晴 金华市仙源湖实验学校初二(4)班(指导老师:吴爱萍)

陈轶涵 金华四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陈爱娟)

第2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青蓝工程建设计划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确定新教师的成才目标、给任务、压担子

为使新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风尚,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每一位新教师给予关怀、寄予希望,给任务、压担子,要求新教师虚心好学、勤奋钻研,迅速成才。目标:一年熟悉教学,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出成果。

二、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1、教育教学指导:

新教师 指导教师(学校发聘书,聘期三年)

丁晓春(政治) 尹建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李云波(政治) 邱晓波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政治备课组长

徐 静(语文) 朱 莉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吴燕玉(语文) 陆巧娣 中学一级教师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唐儒洁(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邵俊阳(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章 杨(历史) 王建仁 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主任

韩 健(英语) 恽亚娟 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朱爱卿(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钱雪英(英语) 周彩丽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英语备课组长

吴 阳(数学) 黄燕钧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一年级组长

吴 芬(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濮小军(语文) 陈 洁 中学二级教师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

鲁 菊(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张 晔(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周文伟(物理) 王欣言 中学一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杜 宁(历史) 殷静玉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研组长

史丽萍(地理) 时常武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长

史可卫(化学) 吴柯军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

2、班级管理指导

新教师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丁晓春 高一⑺ 张同江

李云波 初一⑷ 朱 莉

徐 静 初一⑸ 朱 莉

吴燕玉 高一⑶ 徐德友

唐儒洁 高一⑸ 冯双松

邵俊阳 高二⑺ 孙 晔

章 杨 高一⑴ 陈利民

韩 健 初三⑴ 恽亚娟

朱爱卿 高二⑶ 尹庆丰

钱雪英 初一⑶ 黄燕钧

吴 阳 初一⑹ 黄燕钧

吴 芬 高一⑻ 时常武

濮小军 初二⑶ 王小峰

鲁 菊 初一⑴ 朱 莉

张 晔 初一⑵ 黄燕钧

周文伟 初二⑷ 沈 敏

杜 宁 高一⑹ 吴柯军

史丽萍 初二⑴ 陈 洁

史可卫 高一⑷ 周 征

三、建立新教师的定期汇报制度和对新教师的定期考核制度

要求新教师每周听指导老师(或同年级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节;每周交备课笔记给指导老师检查;每二个月向指导老师作一次思想、业务方面的书面汇报;每学期上校级汇报课1次。

要求指导老师全面关心新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常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每周至少听新教师1节课;每学期期终向学校书面汇报新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经常组织新教师学理论、讲业务、谈管理

第3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一、国外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初任教师的培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想方设法使初任教师能尽快适应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英国、日本和美国的做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英国的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从1991年起,英国诺福克郡地方教育局每年为当地百余名初任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入职培训课程。1999年,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逊地区建立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以便使初任教师在向职业教师过渡过程中更加自然且富有连续性。该制度规定:要对首次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完成三个学期(英国一年分为三个学期)的入职培训后方可在中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任教;三个学期的培训允许中断,但必须在五年内完成[2]。参与入职培训的初任教师、指导教师、校董事会以及地方教育当局等在教师入职培训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初任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并据此开展指导工作。对初任教师一般要进行三次正式评定,分别在三个学期期末进行,主要评估初任教师是否达到教师资格证书授予的标准、完成入职培训标准的进展情况,并讨论入职教师是否达到入职培训的标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是:对中小学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果中小学在教师入职培训过程中觉得学校不能保证质量,就应尽快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由地方当局针对学校情况提出建议和支持,以帮助学校开展教师入职培训并保证培训质量。最后由地方教育部门根据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的教学终结性评估决定初任教师是否完成入职培训。该制度使教师的入职培训更加科学规范,从而确保了教师入职培训的质量。

2.日本的初任教师研修制度

1986年4月,临教审会议在第二次咨询报告中指出:政府实施“初任教师研修”。随后文部省就此向教养审提出咨询。1987年1月,文部省制定了《试办初任教师研修实施纲要》和《拟定年度研修计划纲要》。1988年,各都、道、府、县先后两次试办初任教师研修。从1989年开始,日本政府规定,所有中小学、特殊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初任教师,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初任研修,并由主管行政机关指定的“指导教师”给予初任教师“完成教师职务所需具备事项”的指导与建议(《教育公务员特例法》)[3]。初任教师的研修从形式上包括校内研修、校外研修以及其他形式的如住宿研修、海上研修等。初任教师研修制度需要完成两个重要目标,其一,培养适应教学环境的能力,学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所需要的实际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前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与研究当中累积而成的一般性知识。其二,充实学校教育阶段所欠缺的实践研究能力,初任教师虽然在大学时学过各科教学法和生活指导知识,但是大学的研究往往与学校现场的研究不完全相同。日本政府对初任教师的研修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都、道、府、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研修结束后经过一定的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被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任命为正式教师。

3.美国佐治亚州的教学导师方案

美国佐治亚州自1990年开始实行教学导师方案(Georgia Mentor Teacher Program.GMTP),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任教师及时融入教育环境,解决教学困境并培养教学能力。除了重点帮助初任教师了解与适应班级、学校、社区及教学环境外,还通过示范教学、协同教学、分享教学资源与材料、协助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有效进行师生沟通、帮助安排一年的工作进度等方式给初任教师在其他教学事务上提供建议与帮助。此外还通过观察初任教师的教学给其提供反馈信息与建议,帮助初任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帮助初任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或对重要事件进行反思等方式来指导初任教师[4]。指导教师的选择是十分严格的,一般的做法是由有意愿的教师提出申请或由学校同事推荐,经严格审查后,由学校成员或特定的选举委员会经过合法的选举过程产生。选定的指导教师必须参加开学前、后两个阶段约五十小时的培训,经考核合格的指导教师可获得由州专业标准委员会认定的“教师指导专家”资格,并被遴选为各校的指导教师。各个学校特别重视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的搭配,在为初任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时,让他们相互了解,双向选择,充分尊重他们,而不是将指导关系强加于初任教师。

二、我国的初任教师培训现状

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初任教师培训,不少地区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探索了许多初任教师的培训方式。目前,初任教师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即所谓的三级培训。

1.师训基地对初任教师的培训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初任教师的试用期培训工作是由师训基地(省、市教育学院)承担的。其培训目标是使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的职业要求,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教师的角色,主要采用集中辅导、自学和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指导、课堂教育技术、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教学实践指导(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撰写结业论文等方面,培训的总课时一般为120课时,为期约1年。其培训的结果与新教师的转正、定级挂钩。

第4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一、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初中作文课一般由作文指导课和作文写作课构成。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也一向对写作指导课非常重视,希望通过写作指导课,让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但是从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初中作文指导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激发学生最佳写作状态的意识薄弱。学生最佳写作状态,是指学生面对作文题时有按捺不住的有话要说、有话能说的欲望。但这样的状态不会自发出现,除了极少数喜爱作文且写作能力极强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激发。在初中作文课堂文本写作前,多数教师会进行一个导引,通常有如下几种方式:(1)出示文题,对作文类型、字数、要求进行强调;(2)对上次作文简要点评,指出优缺点,重点指出缺点,强调本次作文不可再犯错;(3)强调作文课纪律要安静、专注,出示文题;(4)出示文题,点出本次作文是随文写作,提示所随文章名。第一种方式是对文题训练要求的落实,第二种方式是写作技能上的一个提醒,第三种方式是维护课堂次序,第四种方式是关于写作内容的小提示。它们基本上不涉及学生写作状态的激发。

其二,对示例式教学存在缺陷的认识不足。学生要能写作,一定的技法是必须的。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们经常会进行大量的技法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会采用示例式教学。示例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用举例的方式,通过教师对例子的剖析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及学会使用。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富用启发性,很适合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示例传授的技法使许多学生受益非浅,为初中生从较为幼稚的“习作”飞跃到“写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示例式教学在“是什么”这一部分鲜明突出,是一种阐述性说明性的教学,而“怎么做”则偏弱,即如何把别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一部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甚至缺失,自悟力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悟举一反三,但更多的学生在运用上出现了困难,出现听得懂却不会用的现象。

其三,对语言重要性充分重视但训练不足。语言是写作的基石,没有好语言就没有好文章,对此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在写作指导中充分重视语言的作用,对于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生动性都能进行专题指导,在批改中也能针对错别字、病句,或者有亮点的语言分别进行指出,或者示范处理。但是语言的提升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落实。在这点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位,具体表现在:指导课上有的教师进行专题语言指导,却无专题语言训练跟进;有的教师进行专题语言训练,却往往一次性,缺少系列进行效果强化;还有的教师,在训练中停留在对静态语言条条框框的分析上,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支离成单个、僵死的语言符号;更多的教师对于语感的培养,没有清晰的方向。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语言平淡呆板,甚至停留在“习作”阶段的口语状态,严重阻碍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其四,作文讲评写作主体缺失,内容狭隘空泛。众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讲评是一个作文反馈环节,主要内容是对上次作文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中的优秀作文进行欣赏。由此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课堂程式化严重,先点评优缺点,再读一二篇优秀作文,手法的单一和内容的狭隘,使得学生易生厌倦情绪。二是讲评过程写作主体缺失,写作积极性被打压。因为教师掌握了讲评的话语权,学生对作文评价结果被动接受,思维被教师讲评桎梏,享受不到作文自由表达的乐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降低。三是优缺点的归纳总结缺少指导意见。对于缺点,教师往往只结合例文指出问题所在,却不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对优点,也只结合例文进行欣赏却不给出技法或写作知识给予推广建议,导致优缺点归纳总结失去了目的。四是集体授课优劣归纳只有共性,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参差不齐,不同作文能力的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分类指导,讲评内容失于空泛。

二、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教师缺少“以生为本”的思想。作文指导课缺乏对学生写作状态的激发,实际上是教师以自己对写作的理解替代学生对写作的理解,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过程中以大量示例进行教学,没有对示例教学法的缺陷进行补救,实际上是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作文讲评时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个体指导,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缺少真切的关怀。这些都是教师没能真正“以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其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有所缺失。很多教师一谈到写作技法名称及作用往往可以侃侃而谈,但一问到如何才能运用却往往语焉不详。写作技法的传授,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身对写作理论熟悉且能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和教师自身具备的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文章,对技法运用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更直接更有效的经验产生,这样在作文指导时就能把写作理论知识讲得透彻明了。语言训练不足也是同理,正是由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语言在写作中运用的经验,他们就无法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指导训练学生。

其三,教师教学理念老旧,教学视野狭窄。作文讲评一言堂,没有写作主体的主动参与,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写作讲评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活动。学生的自主性被抹杀,实质上违背了新课标“重视对兴趣和习惯、情感与态度的评价”[1]和“作文评价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要有正确启发引导”[2]教学理念。手段的单一,课堂的程式化,实质上是教师依旧停留在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里,没能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最终遏制了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作文指导课改进策略分析

了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相信学生。“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尊重并相信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相信”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特的生活,其生活是能反映在文字里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质和热情,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引导,他们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上一个台阶。惟有尊重和相信学生,教师才能俯下身子,从学生实情出发研究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指导方法,从而让学生愿写能写。也只有在尊重与相信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脚踏实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让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最好提升。

其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写作的本质是倾吐,而倾吐欲的背后是丰富的情感及情感活动。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作文情绪,从而有助于提高作文效率,有效地克服作文中遇到的困难。所以,上作文课时先声色俱厉严肃课堂纪律或先批评学生的做法不可取。教师教态应具亲和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态,使自己的语言、表情、手势处在一个轻松、快乐、友善、极具亲和力的状况中,减少学生对于作文的对立情绪。教师要将作文指导做具体充分,使学生对作文的情感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兴趣到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写作文。教师还可把富有魅力的文章和作文指导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或默读,或者运用多媒体,用各种手段再现,借助“联想”,唤醒学生相类似的情感,或者与此有关的回忆,和文题产生撞击,再引出有关写作素材,从而有助于作文实践活动的进行。

其三,加强自身的写作理论修养,提升作文指导能力。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了足够的写作理论修养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林可夫的“写作能力论”,都本忱的“写作系统工程论”,都是比较系统的写作学理论,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初中段)的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1]。笔者曾经利用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指导学生怎么“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先从形象入手,指出《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同于冰心、胡适笔下的母亲,然后运用文学创作理论分析独特的形象的出现是“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者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母亲去世后,史铁生一直在痛责自己没能体谅母亲内心的艰难,懊悔自己的粗暴任性,痛惜母亲的病逝。忏悔中,母亲的其他特点因无法以和他心中无尽的痛惜和后悔相化合而形不成形象,只留下和他此时情趣相契合的无尽的隐忍及以病弱之躯支撑着“我”活下去的那种孱弱下的顽强在心中发酵,“母亲”因作者心灵情感的选择形成了形象,并带上了史铁生独特的气息,成了“唯一”一个。这堂课文阅读与作文指导相结合的课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教师还要经常练笔,会写“下水”作文,保持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写作兴趣,加深对写作理论的理解,这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

其四,充分重视并加强有效语言训练。“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第一要素,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包装文章的物质外壳。”[3]4可以说,语言的问题,是写作的第一问题,所以充分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语言训练是作文指导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有效”,是指语言训练必须是有内容明确的,按一定系列有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内容明确”的内涵是:语言的学习包含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语言的运用则是通过语言实践达到一种在运用时挥洒自如的程度。“有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做法可以如下:第一,大量熟读背诵。让学生背诵古今中外的诗文名篇、名言警句,这可以使学生对理解汉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有着比较丰富的语料积累,同时对汉语言中大量的同音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今后运用提供较多的参考。第二,扩大阅读。扩大阅读目的是为了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不断增加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同时,扩大阅读还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方法、思想观点,为规范性语言提供借鉴。第三,借助语文阅读课堂品析赏析语言的妙用,为自己的语言运用积累感性认识,同时培养语言感知力、语言理解力、语言分析能力、语言概括力。第四,按一定的序列制定系统化的语言训练计划。比如语感的培养,就可以从“借助标点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借助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借助修辞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生动感;借助于各描法,培养学生语言创意表达能力”[3]12逐一进行。

其五,重视写作主体参与作文讲评,拓宽讲评内容。作文讲评其实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只有学生参与,这三个对象之间才能形成一个圆。通过三者互动,教与学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写作主体参与是作文讲评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例文组织学生论评例文并自写评语;可以组织学生互评作文;可以安排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写作经验、构思经验、独特素材选取经验等。通过各种活动,让写作主体在讲评课上受到欣赏,受到激励,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作文讲评是第二次作文指导,学生作文的问题,可以通过作文讲评得到指导匡正。作文讲评的内容,不只是作文的优缺点点评,优秀作文欣赏,还可以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指导。教师要尽可能蹲下身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通过自己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经在讲评课上将自己的游记散文《走金门———太武山下》[4]拿出供学生评改,并对本文构思及写作过程进行剖析。这无疑给了学生更直接更有效的作文经验,学生很快找出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游记散文要有作者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流水记。由此学生比较直观地明白了什么叫“提炼”,什么叫“思想性”。教师自身写作过程的经验,最能打动学生的心,而细微处的写作经验绝非教师课堂上使用某些术语就能精准传达的。

第5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过程化 作文 初中

毋庸讳言,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学习的“老大难”问题:“老”在多年来总未能圆满解决,“大”在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难”在众说纷纭却有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笔者在深入分析初中作文教学的现实不足基础上,尝试以过程化训练方式改进作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现论述如下,以就教于里手行家。

一、一次作文训练的完整过程设计

1 初稿前的指导与互动。

(1)兴趣激发。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写作的状态中,作文能力提升的效率就会大受影响。因而,每次写作内驱力的调动显得不可或缺。大致上可以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头脑风暴”法,即尽可能让学生围绕给定的题目要求畅所欲言,最大限度的打开思路,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如特级教师李胜利以一枚鸡蛋和“这可能是一枚什么鸡蛋”“它可能关乎哪些故事”等问题使学生跃跃欲试;二是生活导入法,即设法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写作准备状态,如一教师为训练学生围绕一件物品叙事,以奶奶给自己求“平安符”现身说法,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三是成功体验法,即让学生获得以前的成功体验的,进行超越自我的良性循环。

(2)点拨互动。教给学生各个环节的一般做法进而形成良好习惯后,每次都应当给予适当的提醒点拨,引导学生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中,真正弄清题目的要求限制和发挥空间、范围束缚和个性天地、侧重点和自由度等,极可能地打开思路,力求“文如其面,各有特色”。当然,此时的点拨只应弄清楚共性的要求,不必就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指点得过细,替代或束缚了部分学生的思维。

2 初稿后的交流与指导。对初稿的交流与指导要注重“四性”:

一是参与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许多作文课学生表现消极懈怠就是因为他们沦为了无事可干、静待“宣判”的旁观者。教师应当选取典型作品,讲清楚此次习作的成败得失,然后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和同学们作文的评价与鉴赏的活动之中,让他们在认真阅读,冷静思考基础上畅谈自己的感受、点评意见和修改建议,确实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是针对性。不仅要用作文的一般评价标准衡量这一次的作文,更要以本次写作训练前的几点要求一一对照评判,可能本文不甚完美,但合乎本次要求即可判为“优良”;不仅要讲出本次作文带有普遍性的倾向或不足,还应针对突出现象进行对症下药式的指导;不仅要辨明问题的表现,更要提出补救性策略。

三是期待性。不仅自己示范评讲时注重以期待式的眼光和语气,激励学生扬长避短;更要要求学生发现同学们习作的亮点,即便提出建议也应当热情洋溢,摈弃盖棺定论式的结语。

四是提升性。此时的交流与指导主要着眼于进一步的修改升格,所以,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初稿的结论性评价,应当在初次较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太高修改稿的门槛标准。如初稿要求“围绕中心选合适的材料”,二稿进一步要求“材料的详略安排要合理”;三稿还可以再要求“优化材料的组织方式”……总之,一步一个台阶,精心设计作文提升训练的层级。

3 定稿后的点评与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基础上,可以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全面点评:一是伙伴换评,要求小组内、外的同学对习作进行评价;二是作者自评,要求习作者在评价和被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总评,可以纵比几稿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横比他人畅谈心得体会;三是教师终评,教师在综合习作几稿、他人建议、作者意见等基础上,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这种操作看似繁琐,其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自己的习作肯定会有多个读者,受到多次关注,渴望被肯定的天性一定会促使他慎重对待的。

二、一堂作文教学课的具体实施过程

作文课按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课型:

1 写前指导课。初稿之前的指导课形式和过程可以不拘一格,但大致上都要完成三件事:一是审准题意,即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明确要求限制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二是打开思路,尽可能启发和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合乎题意的写作方向;三是初步构思,即指导所有学生初步考虑好立意、选材、组材、结构、开头、结尾,通常列出写作提纲。

2 限时作文课。为了节省时间,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课后找时间自行完成作文。其实这种做法不值得肯定,因为“作业像考试一样,考试就会像作业一样”,在教师的督促下限时当堂完成,不仅可以避免抄袭、套作、宿构、拖欠等不良现象,还能培养学生们的效率感,更能适应考试。

3 修改指导课。在初稿之后、定稿之前的修改指导课可以反复进行,形式多姿多彩,但必须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示范评价,主要由教师对上次写作情况进行总体评述、佳作点评、典型分析、升格建议等,目的在于给随后的学生参与和修改重写指明方向;二是多向交流,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们参与对习作的欣赏点评、给出意见;三是新增要求,即在前一次写作要求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要求。

4 定稿评讲课。作为一次作文训练的终结的课型,定稿评价课主要致力于三点:一是情况综述,从训练要求、习作质量、经验教训、实践感悟、分类点评等角度作出几稿情况的概述;二是训练点归纳,重点分析本次训练对于写作技能点的达成情况、技能点的知识要领、努力方向等方面梳理总结;三是典型作品推介,既有对优秀习作的鉴赏品味,也有对典型病文的中肯意见。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的过程化训练不仅体现在在一次作文训练从审题到发表的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还表征于一堂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指向的作文课的实施当中。这种设想和实践可能比传统的作文方式耗时费力,但由于其成效远远优于人们习惯去做而常常备受诟病的方式,必定受到广大语文教师们的认同、接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更生《作文教学心理学》

第6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阅读有效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与应用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客观要求,而且还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与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有极大关系,在大力推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和必须做好的事。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教师感觉很难教、教得痛苦,另一方面是学生感觉很难学、学得费劲。教师希望通过详细解析几篇典型课文就能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方法,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读懂天下所有文章;而教学方式却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以备课代替学生阅读的方式,学生很少有诵读、分析课文的时间和表达自己思考成果的机会。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换来的却是讲台下学生的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学生根本就没时间去思考、没兴趣去学习、没动力去领会、没能力去感悟。

(二)有效教学理论简介

教学有效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其基本认识是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也是一门科学。目前教学有效性研究已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问题,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判的依据则是学生的表现和收获。早期的教学有效性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后来延伸到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行为。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也提出“阅读应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应使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去吸取知识素养,去掌握读书方法,去养成读书习惯,进而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思考

从知识体系的建构规律和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说,初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方法、历练学习能力和确立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因此,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显得极为迫切和意义重大。

(一)重点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是其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后才能发生的行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自主建构的内化过程。这就是说,有效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要强调学生个体的参与和表现。而实践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要求更高,只有主动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有选择地去感知内容和体味情感,学生才能与文本进行平等而积极的对话,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围绕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就不可能是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科学处理好“重点教导”和“梳理辅导”的关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既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又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高质量地实施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准备阅读教学资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将“重点教导”和“梳理辅导”相结合,而非简单地对每篇文章都平均用力。所谓“重点教导”,是指在每学期都根据文章类型和题材内容,分类选择 。“ 篇无论是主旨、内容、结构,还是遣词造句、修辞运用都具有特点的典型文章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

(三)妥善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关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认真读、反复读的过程中去领会文章的含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去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为博览群书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和活跃思维,而且会增加素材、知识和表达方法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以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实施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哲学家也告诫我们“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时也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兴趣对学习者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兴趣能使学生自愿付出努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二)加强指导、促进思考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对于刚开始涉猎与小学完全不一样的课内外阅读书籍的中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保证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尤其是要能够根据选材的不同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朗读与默读、速读与精读、口述与背诵等多种方式,对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进行各种阅读技能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评价是提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质量的保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重点教导”阅读课上要予以重视和应用好这一“指挥棒”。注重对学生思考成果和阅读结果进行及时恰当、富有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课堂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深层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参与深层阅读的体验感与成就感。要把全班作为一个团结进取、热烈活跃的学习团队去激发、去指导、去鼓励、去评判,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第7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大家好!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自2006年我们相聚在这里,六个春秋已悄然而过,我如一只穿越风雨的海燕,尽管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坚实的脚步已在我心灵深处定格。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六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世纪,在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在人才济济的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我承蒙大家的厚爱和支持,得以在教务处副主任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述职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

下面把我任职以来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初三1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任教务处副主任职务。

半年来,在教务处我主要配合张主任负责初中部的教学管理,教学常规,教学督导等工作。初入六中我用九个字形容: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在工作中,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自觉做到“三不”,即工作时间长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叫苦,做的事情多不厌烦。半年来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现就本学期的工作述职如下,恳请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指导。

一、一丝不苟抓常规,常规不失落

常规工作约定俗成,是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必修课程,”在过去的半年里,教务处自始至终保持着常规工作的“本色”,在做好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让常规不失落,永葆常规工作的经常性、规范化。一是抓好常规教学,由于敦促到位,检查及时,教师们均能按要求备够课,备好课,上好课,做好常规工作。二是组织好初中部每周校级公开课,几乎初中部所有教师都能拿出一节或几节课供全校教师观摩,或指导、或交流、或评议,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迎接了教研室对我校初中部教学工作的听课调研。在领导的总体协调下,对当天的工作做了具体、详尽的安排和布置,所听的8节课绝大部分质量较高,受到教研室领导的好评。四是配合电教中心做好教师每次考试教学成绩的积分计算并作为六横九纵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督促教师做好试题分析,学生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五是在全体初中部全体教师的配合下配合初中各年级组组织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使的考试有条不紊,繁而不乱。考试结束后,对每次考试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质量分析。六是与教科处成立联合督导组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组活动情况等业务常规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督促。

二、持之以恒抓教研,教研不虚浮

学校的教研工作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本学期初中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工作,一是初中部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每周教研活动,在各教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或指导、或交流、或评议,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配合张主任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比赛,经过认真的筛选,初中部推举出高玉芳老师和侯秀芬老师代表本我校初中部参加市教育局的比赛,并最终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为我校赢得了荣誉。三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研读、分析、总结初三语文教材,做好教材分析中考考等点总结工作,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肯定。四是协调教科处组织召开了赴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汇报会,并组织赴杜郎口教师上了一节汇报课,效果较好。五是鼓励初中部教师积极或参加论文比赛,半年来多位教师论文在市级省级部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六是组织初中教师赴骈山中学,邯郸十中,高北中学等学校,参加学科研讨会,观摩会等。

三、理直气壮抓质量,质量步步高

学校的生命系于质量,质量的优劣在于课堂,本学期,依据开学初教学计划提出的教学工作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思路,初中部做了一定的工作。一是依照教学工作计划,如期每周进行公开课活动,并带动,号召初中部教师都参与到听课活动当中,每周评出的最佳课堂质量都较高,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二是积极鼓励引导初中部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始终树立质量意识,利用周公开课活动,结合教研活动,深入教师课堂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或刚进入初中的教师及时的进行交流和反馈,力争使每节课都达到听课有效,上者有提高的目的。四是协调和指导初三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因地制宜抓活动,活动促发展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学校课程一个有益的补充,本学期,我组织了以下活动。一是配合初中语文教研组组组织初中部学生参加《语文周报》全国作文比赛,共有263人参加,截止目前共有124人获得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暑期还将角逐一等奖。二是配合初三年级组组织初三全体师生召开初三一模质量分析会,初三优生座谈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配合初二年级组,组织召开了初二教师期中质量分析会,配合初一年级组召开了初一教师调度会等。

此外,还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做好了其它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时间关系,在此不一一说明。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本学期由于计划外活动的增加,使得本学期的活动显得较多,致使深入课堂,深入教师的时间受到的冲击,虽然一直秉持着,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但实际走得不是很近,使得抓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计划做的不是很好。

二是对过程性的管理与指导检查做得不好,有忽冷忽热之感,很希望有计划性但没有做到计划性,使得有些环节放松。

三是对有些工作按部就班,没有很好的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也没有勤动脑思考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办法。使得有些教研活动氛围不浓厚,教师对待工作热情不高。

四是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开创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意识和魄力。

五是本学期对初中部教师的高效课堂培训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

第8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在我国的教育阶段中,语文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中,学生们将面临着中考,在中考成绩中语文这门学科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语文的学习和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在初三阶段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初三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复习有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三语文 教师 教学风格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过多的注重语文的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三这个特殊阶段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实践性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师风格形成原因

(一)新课程语文的人文性

新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体现于语文是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其人文性则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及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因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课程中的组织者、构建者、引导者,需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关怀,真善美的熏陶。因此为了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人文性,语文教师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新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自主的理念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的理念,源于新课程语文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探究的理念强调师生之间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学习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观念及风格。

(三)提高初三语文教师教学效能的需要

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熟练的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规划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升学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跟中考、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初三这个阶段中,老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初三学生语文学习及复习的成效。

二、初三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

(一)重视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在初三阶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尤为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古诗文、现代文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回顾和整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在初三复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文入手,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素材的“语感”为重点,从而达到对初中新旧知识的复习、衔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应用能力。例如对九年级(人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初一、初二的重点小说引入,如《社戏》、《故乡》等,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回想起阅读学习小说的方法,对《孔乙己》等小说进行学习,由此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选择具有“扩导”功能的课外导读文章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防止和避免”中考语文”的现象出现,过度的注重课文的理论知识复习,而忽略课外阅读的教学。尽管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继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将“内外”相结合,由此对帮助学生后续的语文读写学习,并不断积累、扩展语文知识。如对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在学习体现“生命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扩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文章。由此让学生对励志类文学更加了解,并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升华和扩展。

(三)注重对知识的提升和反馈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及复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专题、模拟卷的练习和考试。通过专题的练习过渡到模拟卷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点转化为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综合性的整体练习下,渐渐地适应中考的考试模式。语文教师也会通过学生在模拟卷中的检测,检查验收学生学习及复习的效果,进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初三学生的复习。学生在中考模拟试卷的练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知识点,培训适应中考的速度与状态。另一方面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复习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三语文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能,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对初三语文知识的学习及对整个初中语文知识的综合复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仅体现在书面中,更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作者:程龙平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初级中学校

第9篇:初三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目标导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05-03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1]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许多教师都在探索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借鉴目标导学思想,构建并实施“初中语文目标导学模式”,发挥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语文课堂更加开放而富有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一、目标导学的意义

“引导”是教育的本来意义,“教育”一词的拉丁文涵义就是“引导”。在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道(导)而弗牵”并倡导启发式教学,可以说是最早的导学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助产术”等是对“导学”方法的有益探索。杜威提出的“教育即指导”、“教育即生长”等教育理念,是对当代“导学”思想的追求。

恩格斯说,“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2],可见,目标是激励人们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很多教育家都致力于教育目标的研究,其中美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影响最大。我国学者把古今中外的“导学”思想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目标导学的理论和方法[3]。

目标导学就是通过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运用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体验中增强自信、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导学”与“教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它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回归本真。目标导学之“导”,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目标引导、学法指导、潜能开导等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二、初中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借鉴目标导学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构建了“初中语文‘325’目标导学模式”。“325”中的“3”是指初中语文课程的三个导学目标,“2”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5”是指语文教学的五个导学环节,即通过“诊断”、“示导”、“议练”、“反思”和“改进”五个环节实现三个导学目标。

1.明确初中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教育目标在教学中发挥着引导、定向、控制和激励等功能。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这三个目标也成为了具体的导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课程总目标细化为10个方面,前3项重点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4、5两项突出了过程和方法目标,6至10项概括了主要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了初中语文课程导学总目标和各单元的导学目标,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导学目标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它把各类素质教育蕴含其中,发挥着控制教学内容和引导教学行为的特殊作用。在语文导学目标的指引下,把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并随着语文知识的内化和积淀,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