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会务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会务工作方案

第1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县的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安排,进一步理解政策,明确任务,把握重点,精心组织,确保公务员法顺利入轨运行。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今年是实施公务员法的第一年,根据省市安排,我县积极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实施公务员法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公务员法的培训和宣传,对全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依规进行了申报;组织人事和机构编制部门对全县的公务员情况进行了两次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各单位的编制底数和人员情况,分清了编制性质,这些工作都为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奠定了良好基础。最近中央下发的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实施办法,是实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是确保公务员法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明确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序地推进实施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优秀人才密集、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及其五个配套文件,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公务员法实施工作,下发了《甘肃省实施〈公务员法〉办法》及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于10月21日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平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办法》。县委、县政府最近几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安排我县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工作,所有这些都表明,实施好公务员法,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从依法治国、依法治县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实施方案的重要性;要从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来认识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严格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

第二,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严肃性,严格按政策办事。我县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实施范围、实施步骤及方法、配套法规建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组织领导等。同时,对公务员登记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既贯彻了中央、省市实施方案的基本精神,又结合了我县的实际情况,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都较强。可以说,实施工作的政策规定、操作程序、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按文件精神办事,确保法规政策的严肃性,按规定程序办事,确保登记工作的平稳性。

第三,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艰巨性,真正做到积极稳妥。从前一段调查摸底的情况看,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还面临不少困难,有些情况还比较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一是时间紧。根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县实施工作按照自上而下、先易后难、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实施工作。期间涉及的公务员登记、职级确定、工资套改等工作,环环相扣,如果一个环节上的工作不按时完成,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体工作进度,导致工资制度改革也无法进行。二是难度大。实施工作涉及编制认定问题,超编问题,混岗混编问题,违规进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处理不慎,将直接影响公务员队伍和机关稳定,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三是任务重。实施工作头绪多。既要在七类机关实施公务员法,又要套改工资;既要抓好入轨运行阶段的重点工作,又要开展公务员法的宣传学习培训等日常工作,还要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总之,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一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全面做好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县公务员法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市上的要求,落实好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要坚持依法办事,从严掌握;自上而下,先易后难;实事求是,稳慎处理;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要严格公务员法的实施范围。明确界定公务员法实施的范围,是实施公务员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确定实施范围时,要把握三点:一是准确把握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范围。公务员法在以下七类机关实行,即中国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除上述七类机关外,其他机关不在实施范围内。二是严格界定公务员范围。要按照公务员法确定的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要素,严格确定范围。凡是公务员法和市上实施方案有规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决不能乱开口子。三是对少数情况特殊人员要具体分析。有些人员是否列入公务员范围,要按照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和本人的情况确定。

二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公务员登记是实施公务员法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机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实施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公务员登记时需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公务员登记是组织登记。公务员应依法由组织判定,登记工作由各乡镇、各单位统一组织,统一抽组人员填写登记表,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这样做有利于减少矛盾和震动,也有利于平稳渐进地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二是严格掌握登记标准和条件。公务员登记,必须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基本条件,要在国家行政编制范围内,严格按照《关于全县公务员登记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进行。对登记工作中一时难以明确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边研究,边汇报,边解决,不宜简单处理,不能擅自行事。三是按照规定的程序登记,实行逐级把关。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登记对象,如实填写《公务员登记表》、《公务员登记备案表》,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然后由审核机关签署意见,报审批机关;最后由审批机关签署意见,需要备案的报备案机关。公务员登记工作必须坚持逐级负责,集体决定的原则,由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经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逐级上报。四是在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与公务员登记紧密相关,是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系统的信息采集、录入建库、信息维护、信息更新和信息安全等工作,要从数据源头把好质量关。

三要认真搞好参照管理单位的审核申报及登记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情况复杂,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之所以说难度较大,一是来自上级领导或部门的影响;二是认识上的误区,挤“独木桥”;三是相互攀比;四是对政策法规了解不够。这项工作,我县已根据《平凉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审批办法》的规定安排实施,严格把握申报审批参照管理单位的三个条件:即具有“法律、法规授权”。法律法规的授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省及省会城市人民代表大人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国务院的决定等法规性文件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政府系统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党委系统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的研究拟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等行政执法职能,市场监管、执法监督以及公共管理服务等。事业单位是否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情况;财政“全额拨款”。全额拨款是指单位编制全部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对全县的事业单位进行了认真清理,最后确定完成了我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申报工作。按照规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要经市上审核,报请省上审批,经省市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机关(单位),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不在实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同时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人员进行组织登记,填写《参照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四要合理确定职务与级别。合理设置和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是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严格掌握职数限额。要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设置职位。要在规定的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职数内,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对因机构改革等各种原因超出规定职数配备领导或非领导职务的,要采取措施,逐步消化。二是合理确定公务员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设置了27个级别,明确了各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对基层和重要职位上的公务员在级别上做了政策倾斜,拓展了基层公务员级别晋升的空间。三是规范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管理。非领导职务设置要严格依据机构规格,按照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所在内设机构规格的原则,确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并且职数比例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各类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总的原则是职数比例大体一致,同时非领导职务名称使用公务员法规定的规范名称,原则上不再使用其他职务名称。四是各级机关公务员目前仍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公务员法确立了新的公务员职位分类框架,将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在国家有关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规定出台前,各级机关公务员仍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

五要认真做好公务员的工资套改工作。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务员登记和确定职务与级别的基础上进行工资套改,是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套改的办法是,职务工资按公务员现任职务执行新工资标准;级别工资按照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同时,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统筹解决相关人员待遇相结合,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待省市统一安排后,再按照规定认真实施。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顺利进行

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严肃细致的工作,时间紧、难点多、任务重,贯彻不当,落实不力,就会影响全县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影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和公务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同时,也会影响我县各级干部的切身利益。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公务员法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实施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好、执行好公务员法,组织人事干部要成为掌握公务员法的专家、遵守公务员法的模范、执行公务员法的表率。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属于本乡镇、本部门能解决的问题,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在本乡镇、本部门,不上交矛盾。要本着先易后难的精神,对情况清楚、政策明确的部分要先解决;对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对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研究解决。

第二,严格政策,稳步推进。要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事,把问题吃透,把工作做细。凡是公务员法有规定的,文件有要求的,坚决不能退让。要敢于迎难而上,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趋利避害,减少震动,不要激化矛盾。要稳慎处理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问题想透,把困难想足,把工作做细。对按规定不能登记的人员,以及不能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要以文件为依据,把问题讲清楚;要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自觉遵守法律,自觉服从法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体现对每位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不能登记、不能参照的这部分人员稳定下来;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不要激化矛盾。实施工作展开后,既要抓紧,又不要简单抢进度,坚持时间服从任务、服从工作质量、服从稳定大局,确保实施工作稳妥、有序、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机关人员稳定,工作正常运转。

第三,加强督查,严肃纪律。在公务员法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做到令行禁止。组织人事部门要自觉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严肃纪律不松懈。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上将组织人员适时进行督查,对于违反公务员法和实施方案规定的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公务员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比较敏感,原则上只做不说,不作宣传报道。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统一口径,严格宣传纪律,坚持正面引导,防止炒作,为公务员法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2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财务管理混乱村清理整顿工作重要意义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事关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大局。随着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本市村级财务管理总体上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在少数地区,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不透明、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仍然存在,农民群众意见较大。

开展财务管理混乱村清理整顿工作,对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化解基层矛盾,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区县农经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工作放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部署,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清理整顿的对象及内容

(一)清理整顿的对象。各区县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较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

(二)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1、规范管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现金、银行存款必须做到账款相符,杜绝坐支现金、白条抵库、挪用、公款私存等现象发生;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的新建、购置、折旧、出售、报废、毁损等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入账,杜绝集体财产被个人侵占;全面清理核实债权债务,涉及债权债务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和审批,严格控制产生新债;对外投资业务必须由集体决策,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投资收益及时入账。

2、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并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健全,审批权限明确,收入入账及时,支出发生有据,手续齐全,严格杜绝村级招待费、报刊订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超标;村干部报酬(工资、奖金、补助)标准与发放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专项资金(包括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等)执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抵扣现象发生;基础设施建设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招投标,签订规范有效的书面合同,工程完工凭正规发票、合同及验收报告进行结算。

3、充分履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级重大财务活动和事项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制定民主理财办法,规范民主理财范围程序,定期进行民主理财;全面执行财务公开,公开时间定期及时,公开内容真实准确;对财务公开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和解决。

4、强化会计岗位建设,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村账村管的集体经济组织必须配备固定的会计人员和财会办公室;有条件的村要实行财务电算化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杜绝出现会计人员因秉公办事遭遇打击、报复的事件发生;建立会计档案室(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三、清理整顿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分析现状,明确对象。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分析本地区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主要突出问题,排摸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和农民群众意见较大的村,明确清理整顿对象。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相关政策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对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领导,明确专人,研究制定工作意见,并确保落实到位。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党委、政府重视以及纪检、监察、审计、民政等部门支持,形成合力,扩大成果。

3、培训人员,提高素质。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对乡镇农经部门相关同志和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具体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清理工作的质量。

(二)清理阶段

1、全面清理。清理整顿工作原则上按照村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各区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是此次清理整顿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有关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组织财务管理混乱村开展自查,按规定填好自查表,写出自查情况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将财务清理的有关情况在本村进行张榜公布。对制度不严、财务混乱、群众意见大、社会反映强烈的村应重点进村指导帮助,确保清理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在清理整顿过程中,查出村干部等有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等给集体造成损失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和赔偿,并报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3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县的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安排,进一步理解政策,明确任务,把握重点,精心组织,确保公务员法顺利入轨运行。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今年是实施公务员法的第一年,根据省市安排,我县积极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实施公务员法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公务员法的培训和宣传,对全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依规进行了申报;组织人事和机构编制部门对全县的公务员情况进行了两次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各单位的编制底数和人员情况,分清了编制性质,这些工作都为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奠定了良好基础。最近中央下发的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实施办法,是实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是确保公务员法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明确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序地推进实施工作。

第二,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严肃性,严格按政策办事。我县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实施范围、实施步骤及方法、配套法规建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组织领导等。同时,对公务员登记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既贯彻了中央、省市实施方案的基本精神,又结合了我县的实际情况,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都较强。可以说,实施工作的政策规定、操作程序、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按文件精神办事,确保法规政策的严肃性,按规定程序办事,确保登记工作的平稳性。

第三,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艰巨性,真正做到积极稳妥。从前一段调查摸底的情况看,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还面临不少困难,有些情况还比较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一是时间紧。根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县实施工作按照自上而下、先易后难、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实施工作。期间涉及的公务员登记、职级确定、工资套改等工作,环环相扣,如果一个环节上的工作不按时完成,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体工作进度,导致工资制度改革也无法进行。二是难度大。实施工作涉及编制认定问题,超编问题,混岗混编问题,违规进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处理不慎,将直接影响公务员队伍和机关稳定,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三是任务重。实施工作头绪多。既要在七类机关实施公务员法,又要套改工资;既要抓好入轨运行阶段的重点工作,又要开展公务员法的宣传学习培训等日常工作,还要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总之,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一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全面做好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县公务员法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市上的要求,落实好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要坚持依法办事,从严掌握;自上而下,先易后难;实事求是,稳慎处理;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要严格公务员法的实施范围。明确界定公务员法实施的范围,是实施公务员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确定实施范围时,要把握三点:一是准确把握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范围。公务员法在以下七类机关实行,即中国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除上述七类机关外,其他机关不在实施范围内。二是严格界定公务员范围。要按照公务员法确定的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要素,严格确定范围。凡是公务员法和市上实施方案有规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决不能乱开口子。三是对少数情况特殊人员要具体分析。有些人员是否列入公务员范围,要按照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和本人的情况确定。

二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公务员登记是实施公务员法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机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实施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公务员登记时需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公务员登记是组织登记。公务员应依法由组织判定,登记工作由各乡镇、各单位统一组织,统一抽组人员填写登记表,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这样做有利于减少矛盾和震动,也有利于平稳渐进地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二是严格掌握登记标准和条件。公务员登记,必须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基本条件,要在国家行政编制范围内,严格按照《关于全县公务员登记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进行。对登记工作中一时难以明确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边研究,边汇报,边解决,不宜简单处理,不能擅自行事。三是按照规定的程序登记,实行逐级把关。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登记对象,如实填写《公务员登记表》、《公务员登记备案表》,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然后由审核机关签署意见,报审批机关;最后由审批机关签署意见,需要备案的报备案机关。公务员登记工作必须坚持逐级负责,集体决定的原则,由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经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逐级上报。四是在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与公务员登记紧密相关,是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系统的信息采集、录入建库、信息维护、信息更新和信息安全等工作,要从数据源头把好质量关。

三要认真搞好参照管理单位的审核申报及登记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情况复杂,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之所以说难度较大,一是来自上级领导或部门的影响;二是认识上的误区,挤“独木桥”;三是相互攀比;四是对政策法规了解不够。这项工作,我县已根据《平凉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审批办法》的规定安排实施,严格把握申报审批参照管理单位的三个条件:即具有“法律、法规授权”。法律法规的授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zd规;省及省会城市人民代表大人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zd规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国务院的决定等法规性文件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政府系统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党委系统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的研究拟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等行政执法职能,市场监管、执法监督以及公共管理服务等。事业单位是否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情况;财政“全额拨款”。全额拨款是指单位编制全部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对全县的事业单位进行了认真清理,最后确定完成了我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申报工作。按照规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要经市上审核,报请省上审批,经省市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机关(单位),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不在实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同时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人员进行组织登记,填写《参照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四要合理确定职务与级别。合理设置和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是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严格掌握职数限额。要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设置职位。要在规定的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职数内,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对因机构改革等各种原因超出规定职数配备领导或非领导职务的,要采取措施,逐步消化。二是合理确定公务员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设置了27个级别,明确了各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对基层和重要职位上的公务员在级别上做了政策倾斜,拓展了基层公务员级别晋升的空间。三是规范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管理。非领导职务设置要严格依据机构规格,按照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所在内设机构规格的原则,确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并且职数比例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各类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总的原则是职数比例大体一致,同时非领导职务名称使用公务员法规定的规范名称,原则上不再使用其他职务名称。四是各级机关公务员目前仍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公务员法确立了新的公务员职位分类框架,将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在国家有关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规定出台前,各级机关公务员仍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

五要认真做好公务员的工资套改工作。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务员登记和确定职务与级别的基础上进行工资套改,是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套改的办法是,职务工资按公务员现任职务执行新工资标准;级别工资按照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同时,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统筹解决相关人员待遇相结合,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待省市统一安排后,再按照规定认真实施。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顺利进行

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严肃细致的工作,时间紧、难点多、任务重,贯彻不当,落实不力,就会影响全县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影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和公务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同时,也会影响我县各级干部的切身利益。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公务员法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实施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好、执行好公务员法,组织人事干部要成为掌握公务员法的专家、遵守公务员法的模范、执行公务员法的表率。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属于本乡镇、本部门能解决的问题,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在本乡镇、本部门,不上交矛盾。要本着先易后难的精神,对情况清楚、政策明确的部分要先解决;对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对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研究解决。

第二,严格政策,稳步推进。要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事,把问题吃透,把工作做细。凡是公务员法有规定的,文件有要求的,坚决不能退让。要敢于迎难而上,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趋利避害,减少震动,不要激化矛盾。要稳慎处理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问题想透,把困难想足,把工作做细。对按规定不能登记的人员,以及不能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要以文件为依据,把问题讲清楚;要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自觉遵守法律,自觉服从法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体现对每位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不能登记、不能参照的这部分人员稳定下来;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不要激化矛盾。实施工作展开后,既要抓紧,又不要简单抢进度,坚持时间服从任务、服从工作质量、服从稳定大局,确保实施工作稳妥、有序、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机关人员稳定,工作正常运转。

第三,加强督查,严肃纪律。在公务员法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做到令行禁止。组织人事部门要自觉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严肃纪律不松懈。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上将组织人员适时进行督查,对于违反公务员法和实施方案规定的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公务员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比较敏感,原则上只做不说,不作宣传报道。组织人事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统一口径,严格宣传纪律,坚持正面引导,防止炒作,为公务员法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总体上看,我县公务员队伍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工作扎实。但也要看到,我们这支队伍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尤其是个别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工作作风浮漂、服务意识淡薄,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我们要以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公务员队伍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要把能力建设贯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始终,突出抓好公务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自主创新的本领。当前,要结合公务员登记工作,有针对性的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努力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使全体公务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4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会工作;居家养老;增能;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1-0056-06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许多城市得到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一些基本养老需求,缓解了家庭和社会养老的压力。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强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水平如何?能否满足居家老人的需求?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起点。

本课题以山东省40个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这40个城市社区分别分布在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临沂、菏泽、聊城等8个城市,这些城市从地区分布上看它们分布在全省东、中、西地区,既有省会城市,也有沿海发达城市,还有内地城市,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说涵盖了经济上发达、比较发达和相对欠发达三种地区。为了全面了解山东省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和老年人的需求,我们还针对社区中的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老人进行了个别访谈。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40个社区的居委会及部分居家养老老人为调查对象,发放两种问卷:一种是针对社区居委会设计的问卷《山东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共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另一种是针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设计的问卷——《山东省城市老人生活现状调查问卷》,共6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45份,有效率90.83%,问卷的发放率和回收率均能满足社会学分析、统计学分析及统计学样本量的要求。对所有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相关数理统计。

二、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

1.从服务内容上看,存在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层次不高的问题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以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也涉及一定的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

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基本生活设施的维护等一些生活上的最基本照顾服务。我们所调查的40个城市社区都提供一定的生活照料服务,图1是对山东省城市社区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统计。

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所调查的40个城市社区中有27个社区建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占调查总数的67.5%。针对医疗卫生服务站所提供的服务,我们主要了解了5种服务类型,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45%的社区能提供基本的常见病、慢性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42.5%的社区举办过定期义诊活动,25%的社区开展过健康教育讲座,35%的社区能提供医疗陪护服务,17.5%的社区开办了心理咨询服务。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多仅限于对老人基本疾病的诊治,更深层次的医疗服务如健康讲座、精神辅导、医疗陪护等开展还不多。在对居家养老老人的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希望能够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水平,能实现疾病就近诊治、就近治疗,能提供医疗陪护、疾病护理这样的服务。

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调查了解到山东省城市初步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精神文化服务方面开展了以不同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走出来”(老人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接收服务)与“走进去”(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对此类服务,我们调查了四种服务类型所占的比例(见表1)。

但是,老年人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除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需求外,老年人还有自我实现需求、服务社会的需求等等。笔者认为老年人既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群体,也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群体,尤其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大批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正面临着即将退出工作岗位,他们中一部分人身体健康,年龄相对较轻,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群体所蕴藏的资源,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2.从从业人员的素质上看,存在素质偏低、文化层次不高的问题

目前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是下岗失业或赋闲在家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没有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照料服务。

从表2可以得知,目前山东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主要来源于社区志愿者,在拥有社区志愿者的20个社区中,10个社区的志愿者主要由社区下岗再就业人员组成,有6个社区志愿者由社区老年居民组成,只有4个社区的志愿者主要由社区青年居民组成。拥有专职养老服务人员的只有13个社区,还未达到调查总数的一半。专职养老服务人员的文化程度一般是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约占38%,高中文化程度占46%。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又普遍缺少社会工作者和专职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这必然影响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3.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上看,社区居家养老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般是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本身承担着大量的社区事务性工作,他们在居家养老的服务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社区普遍缺少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专职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尤其是缺少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策划和统筹。在服务中缺少现代服务业应有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这势必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经营连锁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为保证,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发展起来的,政府购买服务以财政拨款和福利公益金为主渠道,但是政府的经费投入有限,服务对象只能限于经济困难的老人。资金缺乏、资金来源渠道少成为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同时“经费的缺乏导致政府购买服务的补贴标准降低或补贴范围缩小,部分经济困难老人难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从而使居家养老的福利性严重不足。”[1]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用于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由政府出资支持的社区占总社区数的37.5%,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区服务自身“造血”产生的社区则占15%,而资金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的社区占到10%。由此可见,用于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投入。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单一,供给严重不足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承担主体是居委会。居委会作为群众性的社区自治组织在开展社区服务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容易为群众和居民所接受和信赖。李颖奕的研究证实,居委会“服务有政府的背景,服务员的行为规范,有时甚至涉及到金钱和安全的方面也足以信任。”[2]但是居委会人员有限、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包揽居民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我国民间组织不发达,加之政府扶植政策不到位,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动力和信心不足。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多种社会服务,非政府组织以其灵活性和贴近生活而著称,必然也会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会工作主张发展多种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基本生活保障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基本生活保障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就医等基本需求。生活照料服务包括帮助老年人洗衣、做饭、购物等;健康维护服务包括健康风险评估、例行体检、营养咨询、健康教育、推行体育锻炼等等。按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基本生活保障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保障老年人生命能够延续、生活得到照料、健康得到维护。这些服务首先解决了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能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基本可以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但总体上说,这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养老服务,这也是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

(二)建设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在保障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如何建设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是建设型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人格健康、心理健康,要为老年人建立精神家园,必须保持对大自然的心灵仰慕,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社会的公正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3]建设型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社会学中“活动理论”和“延续理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运用,它包括多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实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享有平等的社会参与权,如选举权、被选举权、诉求权、表达权,老年人的这些权利不因退休或年老而丧失。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代表着老年人不因年老而被社会边缘化和被社会排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机会,在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上多征求社区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又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开展老年人再就业服务,为身体健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低龄老年人找到一份可以发挥余热,并可获得一定报酬的职业,以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

2.恢复和重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老年人本身拥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同事、领导等等,这些人际关系常常因年老而疏离。人际关系网络的恢复和重建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至关重要,这些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认知支持和行动支持。“国外研究表明,社会隔离是给老年人身心带来最大伤害的因素,而强有力的支持网络是老年人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的重要因素。”[4]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的建设性方案帮助老年人恢复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并重新建立一些新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极为重要。

3.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极为重要,这是实现“老有所乐”的关键。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如:组织退休的医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为居民义诊;组织退休的教师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各种文化辅导班;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志愿等。老年人能在服务和奉献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其次,组织各种兴趣学习班,如老年绘画、音乐、太极拳、读书、信息网络等各种兴趣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老年人实现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幸福。

4.组织老年人协会。老年人协会是老年人的自治组织,协会可以帮助老年人表达各种诉求和愿望,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帮助老年群体中需要帮助的人,反对对老年人歧视等等。协会还可以成为老年人之家,满足老年人的归属需求。

这些建设性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会使老年人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帮助老年人解决因退休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疏离、社会参与机会减少、社会角色丧失等问题,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帮助老年人树立生活信心、学习新的技能,更好地安度晚年。这是老年人精神家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目标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路径

(一)宣传社区居家养老

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这种养老方式为广大居民所接受。社会工作者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首先承担着宣传居家养老这样一种责任和使命,让广大老年人及其子女积极地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1.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意义和价值

社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5]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依然居住在家,对大多数老人而言经济支持依然主要由老年人自己和其子女承担,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服务等服务工作主要由社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既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也可以让老年人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服务。这样的养老方式既可以实现养老不离家,又能减轻子女的养老照料负担,这是一种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摆脱家庭养老模式中因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低、社会疏离所带来的孤独感、寂寞感。总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可以减轻子女养老的压力,又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2.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之初,社会工作者可以印发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宣传手册,免费向社区居民尤其是家有老人的社区居民发放,让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区所举办的养老服务的内容、类型、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以及免费服务项目等等。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带领广大居民和老年人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进行参观访问,以充分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环境和服务方式,让老年人体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便利和好处等。

(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制度化建设和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评估

1.参与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和政策

从职业角色上说,社会工作者不但是社会服务福利的传递者、提供者,同时也是社会政策的倡议者、制定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想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必须要在一定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运行,要有一定的规章和制度,制定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质、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质量和标准、从业人员的专业资质等都要有详细的制度设计,对各种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等都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对服务中运行的环节和步骤都需要进行规范化和量化管理。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助人者和政策的倡议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法规、政策的建设和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民间资本的投入,这也需要政府制定有关资金投入的政策和民间资本准入和运营的政策。另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设计一些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养老需要;同时也可以开发老年人资源,发展老年事业,全面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培养、准入、薪酬、待遇等,这也需要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这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都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参与。

2.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评估

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需要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来考察,硬件主要包括服务设施、人员配备、服务对象等;软件包括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如何,机构的服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社会满意度如何,老年人的满意度如何,需要改善的方面,机构所作的服务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法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评估指标体系,这个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来设计。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可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1.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传授社会工作的理论

目前在中国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基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一般也都不具备养老服务的专业资质。这必然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也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业的信誉和发展。社会工作者作为取得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他们经过专业的学习或者培训,具有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和服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担负起培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责任,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传授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伦理,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尊重老年人、平等地对待老年人、体贴老年人,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

2.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传授社会工作技术和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个实务性、操作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其独特的专业技术是社会工作专业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体现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关怀和爱护。社会工作者在沟通、咨询、治疗、服务方案设计上都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工作者可以把这些技术和方法传授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如倾听的技术、询问的技术、同感的技术,还有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独特疗法,如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顾疗法等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和使用会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把“增能”的理念引入居家养老服务

增能(empowerment),其基本含义为:得到力量,发展能力。增能取向下的社会工作实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所罗门(Solomon)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的诞生。在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社会工作者不再把服务对象看成是有问题的人,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服务对象的优点上,相信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能力,并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挖掘服务对象的能力,通过服务对象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老人是有能力的,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每个老人的不同能力,并着重挖掘老人的潜能。我们要尊重老人的权益,更要尊重老人的应有权利。”[6]在增能理念的指导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者首先要认识到老年人的潜能,老年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老年人能够把握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者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老年人的需要,是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务,而不是我们想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服务,所以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老年人一起参与服务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老年人的主体地位。第三,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人员要鼓励老年人建立起自己的同辈网络群体。老年同辈支持网络的建立可以帮助老年人形成老年集体意识,同辈群体可以获得情感和心理的支持,降低老年人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还可以一起争取老年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平等对待。

(四)参与居家养老的直接服务工作

1.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

老年人一般心理比较脆弱,尤其当老年人面对疾病的困扰、死亡的恐惧时,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抑郁是老年时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社会工作者可以从老年人的心理、情感出发,为老年人舒缓心理压力,用积极心理替代消极心理。在咨询和治疗中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老年人的困惑,抚慰他们的情感,用缅怀往事和生命回顾等方法和技巧,帮助老年人重新体验生命中的往事,探索和寻找自己一生的意义,弥补生命中的缺陷,完成未了的心愿,能与自己的局限和失败和解。[7]从而实现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完美”这一人生任务。通过回忆一生中的主要成就和美好体验,能够增加老年人的自尊,增加老年人的完美感。在咨询和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一些未了的心愿,使老年人减轻心理的压力和舒缓心理的矛盾,比如表达对亲人的爱,跟自己有矛盾的人和解,等等,这些服务都有利于舒缓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坦然面对未来。

2.实现资源的连接和有效整合

首先,帮助老年人连接福利服务资源。老年人需要多种服务,社会上也有各种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福利政策、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而老年人及其家人可能不了解这些服务以及得到这些服务所需要的条件,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可以细心地向老年人及其家人介绍,如老年人可享受的医疗救助、临时救济、老年福利津贴、老年福利服务等等,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老年人的了解,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把具体的服务项目引入老年人家庭。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整合社会多种资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联系通信部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安装“一线通”,让老年人可以随时联系到服务机构或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各种群众性志愿性团体如青年志愿者等团体为老年人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争取政府或各种基金会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支持,等等。

3.帮助老年人实现沟通和交往

社会工作者可以用个案或小组的工作方法,促进老年人与其家人之间或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协助老年人理解子女,减少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心理;让老年人学会及时地与亲人或者知心朋友谈心,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使老年人更好地投入到生活中。也可以用家庭工作坊等工作方法,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使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老年人,更多地关心老年人,以此实现家庭的和谐和美好。

参考文献:

[1]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4).

[2]李颖奕.居家养老服务使用观念与行为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基于广州市D区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3]袁光亮.社区教育与老年社会工作研讨会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4]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J].江淮论坛,2010,(1).

[5] 成伟等.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的探索[J].理论与现代化,2012,(3).

第5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学习《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工作部署,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以更快更好更方便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更好地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我们必须做到: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工作机制,抓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我局要加强对审批工作的指导,审批服务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进度。

二、完善体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管理体系,结合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进一步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设置综合窗口,方便群众办事,尽量让群众只跑一次。

三、抓好工作落实。

要协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作风,着力革除“管卡压”、“推绕拖”和官僚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四风”新表现形式。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典型要通报表扬、给予奖励;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要严肃问贵,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第6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通过制定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措施,不仅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之中,而且纳入了目标管理。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还成立了由局领导为组长、相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单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实际,各单位都配备了政治可靠、忠于职守、熟悉业务、相对稳定、文化水平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和业务档案工作流程,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业务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业务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程序,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各处(科)室业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各处(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形成的业务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此外,成都市档案局、市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成立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开展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设施建设

成都市根据《规定》的要求,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加大了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设备设施的投入,为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档案用房配置上,市社保局业务档案库房250余平方米,做到了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室和办公室三分开。大多数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档案库房也达到了40平方米/万卷的标准,能够容纳近期应接收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其中,龙泉驿区人社局建立了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心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除做到“三室分开”外,还设置了档案整理等业务用房。在档案设备设施配置上,各社保经办机构均配备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档案柜(架)和档案装具,并按照档案安全管理的“九防”要求,配备了温湿度计、空调、除湿机、灭火器、防盗门窗等设备设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这些设备和设施,从物质上确保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业务建设

为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都市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按照《规定》和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档案局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市人社局和市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成都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实施细则》,要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移交等制度,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业务建设工作。在收集方面,该《实施细则》要求各社保经办机构定期对各种门类、载体档案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确保各种业务档案材料归档及时、完整。在整理方面,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市统一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工作方案和具有操作性的整理流程,并通过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指导,严把业务档案整理质量关。在保管方面,《实施细则》要求全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对各门类、载体业务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除了按照保管期限、年度、类别排列外,还要做到业务档案存放位置的指引标识清楚。同时,各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还须定期对业务档案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规范、安全管理。

四、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利用服务

为方便群众查阅利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修订完善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目前,全市社保经办机构已全部使用统一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管理,都建立了业务档案目录数据库,编制了规范的业务档案检索工具,实现了快速、准确查阅业务档案的目的。成都市人社局还开通了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系统,参保单位和个人不仅可以在网上办理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网银缴费等业务,还可以查询社保信息、历年缴费标准、业务办理情况等。

五、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问题整改

第7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加强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业务指导理论体系。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可以在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规律,寻求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好办法,将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档案学》教材中,应给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以一席之地,如开展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定义、内容、地位、作用、方法等问题探讨,使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理论体系,从而指导实践。

1.指导人员要熟悉档案业务,掌握各种专业档案整理方法

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是档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业务指导工作质量高低,方法是否得当,对一个地区档案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指导工作处于档案工作的尖端位置,通过十几年业务指导的实践,总结出业务指导工作的服务方法,主要是:

1.1“一线”工作法

我们在服务大众上下功夫,在贴近实际服务规范上有所创新。所谓“一线”工作法,既我们服务深入到档案的第一线,深入到基层档案室,亲临机关、镇、村、学校等,贴近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使不少单位的档案工作,从落后到先进,大大改善了档案工作的局面。。

1.2业务培训法

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成效与被指导单位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相当的关联。因此,我们要求所有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应参加各类档案培训。我们根据不同单位,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档案业务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开展有关业务工作的培训,重点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对老同志开展增加档案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获得档案岗位证书。另外,我们还深入到农村、居委会、企业等,深入到基层给他们上课,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1.3调查研究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新领域、新事物层出不穷,档案业务指导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调整研究,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例如:我们对农村建档、居委会建档、小城镇建档等都事先通过走访,发调查表等形式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制定办法,研究细则,然后采取相应的指导服务措施,使指导工作有的放矢,能够及时解决基层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联合互动法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依靠各行业、各系统、各主管部门的力量,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采用联合互动法,形成合力,对档案工作实行分级指导或互动指导,或从上到下一级指导一级,或上下一起指导,或协同有关部门联动,共同指导。通过上下联动、互动法,齐抓共管,有效地推动基层档案工作的发展。如与镇一起抓农民健康体检建档,与卫生局一起抓医院建档,与教育局一起抓学校建档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业务指导中常见的问题及有效方法

一是有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够准确;二是规范化管理电子文档录入不规范和错漏;三是照片档案题名和文字说明模糊;四是资料收集不够完整。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开展建档工作,为各项惠民工作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等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工作人员要以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资源建设,开拓工作领域,创新服务机制,推动各项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及社区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为社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全旗档案规范化管理,提高各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局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年初,旗档案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档案业务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层层有人管、有人抓的良好机制。二是加大上门服务指导力度。旗档案局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上门服务指导、现场操作示范、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相关的业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拓展服务渠道,创新工作方法。

档案局多措并举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不仅创新了档案业务指导服务方式,提高了档案业务指导效率,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各单位档案业务指导的需要,同时,提高了各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了全旗档案工作科学发展,为确保各单位到期档案完整、规范、按时移交进馆打下了坚实基础。

3.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界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理念。

3.1增强激励机制。档案工作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在档案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

3.2更新观念,实现自我价值。有时搞档案工作的人未必都能明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他们以前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忽视了总结自己对社会的影响。这要求相关领导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人们特别是档案人员对工作有积极的认识。使档案人员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一改过去收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现象,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多一些敏感和睿智,有为才能有位,使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8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履行其服务职能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958年的全国第二次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过一个方针即“以多快好省地开展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纲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来为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和生产建设服务为政治战线、经济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这个方针是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形势以及全国档案工作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它为档案工作指明了服务方向。档案工作也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正确的服务方向而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相反在“”横行时期认为“利用为纲”是修正主义路线从而使档案工作失去了正确的服务方向。实践证明档案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不致于失去前进的目标。

因此新时期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大胆地进行档案工作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要以邓小平同志指示的“三个有利于”为前提无条件地执行党关于档案开放、开发、公布与利用的方针、政策、法规坚持以社会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原则实现档案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维护安定团结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档案工作的服务职能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定位。

二、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工作这个环节上。提供档案的服务形式包括档案的检索及开发编研档案信息等。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就是使档案检索及传递的档案信息最有效、最具特色。

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在目前传统的手工检索占有很大比重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但实践证明有一些检索工具是重复的或者是编制不科学、用起来不方便的。不仅利用者不常用就是档案人员也不愿用。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出现了一个误区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但事实正相反正因为编制了一些不科学、不易操作的检索工具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和限制了其它利用工作的开展反而降低了服务质量。

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不典型盲目性大。一些档案部门为达标升级应付检查随便选几个题人人都来编研使编研产品层次低质量差实用性不大利用价值更小。有的选题虽好紧跟形势但因编研时间过长失去了时效性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面临社会的发展及现代技术的应用档案部门应转变观念在服务形式上树立“精品”意识。不要再编制不科学、利用率小的手工检索工具应编制一些必要的、方便利用的手工检索工具并作为向机检过渡的基础工具检索形式要在计算机检索上多做文章不断研究探索计算机检索的有效途径。开发编制标准统一、利用者易操作、高质量、全方位的计算机检索途径逐步取代手工检索为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档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信息开发及编研工作上要根据利用规律及社会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目标提前作出预测有目的地进行选题突出重点使开发的信息及编研的成果具有特色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开发编研手段加快开发编研的进度缩短开发编研的时间多出“精品”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服务人员的素质定位

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决定因素档案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在档案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内涵不断丰富。人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

1政治素质指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态度及职业道德等。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同志提出的“讲政治”去做做到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加强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在涉及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贯彻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热爱档案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无名英雄更新观念开拓进取。

2业务素质是指档案人员履行职责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档案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不仅学习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比如文史知识、社会学、情报学、统计学、心理学、传播学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特别是从事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博才”或“通才”取胜。档案人员不但要有继承传统档案工作理论的观念还要有研究探索档案工作发展中出现新情况的意识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3时代意识就是指档案人员应具备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思想观念。

1信息意识。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档案人员应增强对其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辩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2市场意识。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档案人员应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为其服务树立起强烈的市场意识。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竞争机制档案人员使档案信息进入市场首先要有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要根据信息市场的需求优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开发含“金”量高的档案信息并及时把能产生极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档案信息推向信息市场,使档案信息在市场环境的作用下找准位置发挥其作用。

第9篇:会务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

引言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给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的日常管理带来十分重要的帮助,以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满足单位、工作需求,并提供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作者通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问题进行探究。

1信息化环境给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正逐渐渗透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的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等基础建设的推进。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的某些地方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信息化的面开展[1]。

2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内容

2.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的电子化建设

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电子化,相对应的其他工作内容也是围绕着电子化为核心展开。与传统方法采用的纸质档案相比,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建设有如下几点优势:①电子档案易于修改粘贴复制,同时易于传递、发现错误;②电子化档案有多种存储方式,便于保存打印,另外,电子档案中的数据易于计算和分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总体来说,各项会计核算的专业资料正逐渐从纸质档过渡到数字化载体的过程[2]。

2.1财务会计档案存储调用的网络化建设

财务会计档案进行网络化建设是管理创新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具体工作内容是通过联网来加强以及提高档案的存储能力,方便档案之间的调动。通过建设财务会计档案网络管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远程检索等功能,对公司配置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其单位的工作效率[3]。

2.3专业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的建设

在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中,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硬件配置是基础,但归根结底,仍需要有人去管理、操控。因此,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科学化、高效率的办公团队,团队的领导与员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团队的全面职业化。

2.4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二者相辅相成

在信息化背景下,并不是意味着纸质档案的淘汰。二者其实在工作中可以相辅相成,使单位的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能够有更好的模式。具体来说,有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档案是以手写的方式留下来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其进行信息化录入,记载于数字档案中,但是这份纸质档案应该加以合理保管,使得在进行档案查阅时能更加便捷。

3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3.1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策略部署、预期效果

通过加强对财务会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有效运行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工作。单位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是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决策者和推进者。因此,加强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至关重要。单位负责人应统筹兼备,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给予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实现信息程度最大化。最后,管理人员也应具备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单位内部上下齐心,努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4]。

3.2加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财务会计档案特殊性要求,办公自动化软件的配置需求相对较低,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相对较高,单位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硬件配置。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达到安全、稳定、保密三个方面[6-7]。因此,软硬件基础设施在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另外,在财务软件方面,应与有关设计单位签署保密协议,着重是为了考虑安全、保密方面的问题。

3.3加强创新性方法的建设

运用目标管理体系的方法,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关的目标,使每位财务人员能够在大目标的背景下制定自己的小目标,单位也能开始新目标的管理循环。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的,管理部门将目标和要求在信息化的平台下进行细致的量化,此基础上分配个人的份额,让工作更加规范和健全,并以信息化的方法进行考核,结合大数据将个人的工作生成一份考核和份额占比表,明确个人的工作状态,单位能够从中看出自身规划目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单位的财务工作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单位的整体发展也能做到指明方向的作用。

4小结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也将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新型方向,利用信息化进行大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的功能正逐渐被大家认识。通过加强各有关部门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落实好信息化建设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利于财务管理[8-10]。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综合各个方面的资源,统筹兼备,加强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单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胜.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6,14(10):160-163.

[2]刘盛洁,卢林纲.会计信息化对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6,24(14):179-313.

[3]彭翔鹰.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会计档案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7(08):135.

[4]汤志星.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3,27(05):196.

[5]杨丽萍.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分析[J].卷宗,2016,6(6):134.

[6]毛新桓.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9):807-807.

[7]徐燕飞.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4,7(13):110-110,114.

[8]宋传芬.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大科技,2014,18(33):325-326.

[9]苏胜坤.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