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第1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2011年3月,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第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1、新教材的知识点带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譬如,“a bit of”这个短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59课上才正式学习,而编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72课的Workbook上提前导入了,体现的“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的超前引入规则。类似的,还有“sad”一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84课就出现了,而该词却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7课,才正式学习。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3页第三段引入“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这个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95页第6题,再次呈现“Work comes first”这一短语,进行复习巩固,体现其反复呈现的思想。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 Mid-autumn 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 the 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5、新教材紧跟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 memory 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 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 we heard Samaranch said “Beijing”, we jumped up and shouted“ We have 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 you use plastic bags, you mustn’t throw them 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 at the 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 I return the history boo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 I give the history book bac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 。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 … 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 must stop her from watching 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 bad for her 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 about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for building up interest / make 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 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 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 answers in 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 answers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 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 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 waste of time),就不如把句型“So +谓语+主语”与“So +主语 +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②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内部版),2001年9月。

第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为了进一步探索教育理论如何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作为地区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从1998年起,承办了一所由薄弱初中——海防中学和江宁路第三小学合并而成的静教院附属学校,作为其实施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以学校实践来解读当前课改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问题一:小学低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合适吗? 三个案例的启示:之一,一位学者带着自己7岁的儿子和55岁的母亲,在美国生活了两年多。儿子已有了较好的英语会话能力,而母亲除了“yes”和“no”之外,几乎没有能听懂和能说的。 之二,一位外资企业管理者为德国人,其夫人是法国人,儿子8岁,生活在上海已有两年。现在,孩子能用三国语言进行交流:与父亲说德语,与母亲说法语,在学校说汉语。 之三,1983年在美国的几个州、加拿大的一个省以及德国的汉堡进行了一项由9万名儿童参加的“大样本”调查,得出结论:所谓的“天才儿童”都在13岁以下被发现,奇怪的是他们都是从6-7岁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 上述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儿童阶段可能是语言的最佳发展期。6-7岁的儿童发音器官柔软,记忆力强,语言模仿能力凸现,正是听、说语言的最佳发展期。而且,同一个学生,学习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把学习某学科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称为“最佳发展期”。学校应按照学生的最佳发展期设置课程。 依据“按最佳发展期设课”的理念,1999年9月开始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在附校一年级新生中进行英语教学实验。教学中不出现音标,不要求书写,更不讲语法,而是采用灵活多变、崭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英语歌曲、英语儿歌、英语小品表演、英语配乐舞蹈等。学生普遍感兴趣,90%以上的学生把英语课作为最喜欢的学科之一。这项实验已逐渐向二、三、四年级延伸,二年级出现书写,之后再出现音标。 随着实验日趋成熟,我们把这项课改成果作为教师培训资源向全区辐射。两年前,静安区所有小学一年级都使用新编牛津教材,开设了英语课程,至今没有一个学校反映学生将英语与母语混淆,也没有因为增加英语教学而削弱了母语的掌握,而普遍的反映是英语教学促进了儿童的智力发展。 当然,由于学校之间存有一定差异,在小学低年级试行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而并不在于学生没有学外语的需求与兴趣,也不是这个年龄段不合适。因此,加强对小学外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是这项实验成败之关键。 问题二:加强英语听说,会不会造成“文盲英语”? 过去英语教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基础教育阶段学了六年或九年的英语,学生还是不能说,不能听。即使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英语达到六级,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有人把这一现象戏称作“哑吧英语”。上海新一轮课改推出了一套经教育部批准的新编牛津教材,加强听与说,于是又有人担心会出现“文盲英语”。 1999年起,静教院附校预备年级的六个平行班全部使用新编牛津教材,同时积极向新课程目标方向努力。四年的实践中也曾受到来自家长、学生及社会多方面的质疑:“加强英语听、说是对的,但今后中考怎么办?”“是否应该与老教材同时使用?”等等。我们对这个年级的学生作了四年的跟踪研究,结论是:学生成绩逐年提高,初三成绩居于全区前列。不但听说能力增强了,书面表达也得到有效促进。 其实,现在推行的牛津英语教材并非不讲语法,只是不为讲语法而讲语法,而是创设情景,引出专题,带出句形,讲解语法。这样,更强调了英语语法的实用性。 “哑吧英语”与“文盲英语”是语言学习中的两种弊端。从目前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践看,虽然已经增强了中考、高考中口语与听力的比例,而且正在积极推进新编外语教材,但是要走出“哑吧英语”的困境,其任务还相当艰巨,过分强调书面的应试还十分普遍,似乎压根儿还没看到“文盲英语”的影子。 问题三:双语教学的方向在哪里? 1998年静教院开始在附校进行双语教学试点。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在双语教学上的思考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四点: 1.素质教育是一种差异教育,即要认识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基于这种理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部以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为逻辑范畴,明确提出可将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类型,其中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民的外语素质要求应该比全国其他省市更高。上海中小学加强外语教学,这是上海发展的需要。 2.加强外语不是简单地加几堂外语课,除了外语教学改革外,可在有条件的个别课程试行中英文同时教学。这样,不但加强外语学习本身,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我们选择在起始年级或起始学科,主要在理科、拓展型课程中试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是关键词出现英语,也可以是部分出现英语,一切从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我们从来就没有打算把英语全部替代中文,更没有思考用英语来教授中文。 3.双语教学的试点应该放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不是削弱中文,增强英语;也不是以降低其他学科教学要求为代价,来增强英文。 4.双语教学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的概念。目前附校初中部每天中午有半小时以上的“英语长廊”活动,学校每星期定一个主题,内容涉及地理、天文、生物、物理、历史等;活动形式以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为主。此外,学校的运动会、文艺节目表演、广播等活动也可以出现中、英文两种语言。 附校推进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们普遍认识到:只有学好母语,才能真正学好英语,没有中文的底蕴,是学不好英语的。 问题四:小学低年级增加识字量、扩大阅读面,会加重学生负担吗? 小学低年级增加识字量、扩大阅读面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其理念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一样:这一年龄阶段

的儿童正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从学生身心发展考虑,他们手的握力不够,多认字,多朗读,少书写是合理的。 1998年起,我们在附校进行小学语文课改先期试点。在教学上我们不但吸收全国较为成功的各种小学生识字教学方法,同时,进一步拓展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告”,学生说:“一口咬掉了牛尾巴”;“甜”,学生说:“舌头舔甘蔗,真甜”……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住这些象形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感到累吗?现在一年级学生一年轻松识字1500字以上,读完二年级,基本上能读报、看书。据对前期试验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普遍反映负担不重,甚至有些家长担心“回家作业这么少,行吗?”(作者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

第4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一、调查概况。

20xx年3月5日至4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第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一、问题的概述

我们认为,高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顺应需求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办学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办学质量的问题。在此,我们侧重就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关于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我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问题:

1. 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定位?

2. 当今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怎样的?

3. 从专业培养方案到各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当今英语基础教学的要求?

4. 如何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考察培养方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步骤,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利于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提出研究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对目前高校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文献查阅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了深入了解。就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根据社会对师范英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化,特对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我们把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3年以前的培养目标和2014年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其目标定位有了不同的表述,2013年以前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培养“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教学的教师以及其他高级英语专门人才”[5]。但从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反馈以及社会对师范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表明,其毕业生基本上是以服务中学英语教学为主,因而2014年的培养目标定位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管理专门人才及其他高级英语人才”[6]。

2. 跟踪调查

我们通过对毕业生工作的学校就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进行了跟踪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在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巡查学生实习的同时,对毕业学生及在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学校共计省内18所中学,其中市区中学2所、县城中学8所及乡镇中学8所。我们从教学实习及毕业后的教学反馈跟踪调查发现,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同样存在英语基本技能的问题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就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英语基本技能不能够灵活运用或不够全面;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扎实;3)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出现各种技能或知识性的错误。在教学实践技能方面有如下问题:1)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掌握不够牢固或运用不够灵活;2)对于基本环节(如:组织教学、板书分配、师生互动等)运用不够自然、合理;3)对于提问表述功能和艺术掌握不够扎实等。

3.问卷调查

我们专门对经过一定阶段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培训并经历了一个学期乡镇中学的顶岗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从而对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1) 调查对象: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贵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参加顶岗的学生(2010级);(2)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在专业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情况;(3) 调查手段:调查问卷;(4) 调查时间:2013年9月至12月;(5) 调查人数:72人。本调查问卷共分16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此次调查实发问卷数72份,实收问卷数70份。现将问卷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从问卷中的16个问题的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学生最突出的选项体现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们认为最具突出的方面如下:第一、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但还需要强化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增强专业基本技能;第二、对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有充分的认识和需求;第三、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法的课程以及教学试讲、教学实习中获得;第四、缺乏教学科研的经历和能力培养;第五、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有较统一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按照上述调查的情况来看,要达到和适应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就此,我们总结了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逐步实施“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主要内容

实施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师范专业学生进校的四年学习中循序渐进对他们实施全程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所谓“全程覆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学期按计划安排教育技能训练,其内容本着循序渐进和从单一到综合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二是在一部分专业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口语、泛读等一些综合运用技能课程以及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法等一些高年级课程)中进行授课计划的修订,设立一定比例(8 : 2或者7 : 3)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块,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观点的陈述和交流。为了凸显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增设与教学实践技能相关的辅助课程,比如:教师三字一画(一年级)、教学提问艺术(二年级)、语言交际中的技巧与策略(二年级)、专业实践活动设计(二年级)、课堂教学设计(三年级)、教育科学前沿专题(三年级)、教学调研报告(三年级)、教学研究方法基础(三年级)等,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外活动,英语学习方法研究组(一年级)、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组(三年级)、教学环节研究组(三年级)、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研究组(三年级)等,从各个方面激活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谓“全程覆盖”,就是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课程实行课堂讲解与分组研讨结合,即实施先讲解后实践的授课模式。任课教师首先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然后将班级分解为小组,专项训练、讨论和总结。每个学生一学期在专业课堂上的实践机会不少于5次。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录像,随后采取回放、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了“综合英语”“口语”等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并将尝试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比如: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等),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的研讨。我们在上述课程中推行这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教师教育成绩过关

为实现“实践教学全程覆盖”,强化学生的教师素质提高,在四年的本科课程学习中,我们设定了英语师范专业的过关考核内容:

1)计划课程类:英语语音(一年级考核/16学时)、英语口语(二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三年级考核/36学时);

2)非计划课程类:英语试教(三年级考核)、普通话(毕业以前考核)。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考核,我们希望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有较大提高,逐步达到教师教育的培养要求。此外,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侧重教学实践能力以及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论文,鼓励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收集第一手数据进行相关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第6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我于XXXX年8月开始工作,于2XX0年8月获得中学二级教师职称,至今共5年.工作以来一直是满工作量.20XX年10月和11月分别通过了职称计算机和二外日语考试.

本人XX年毕业于xx专业本科.毕业后的就参加非师范类新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普通话和信息技术的考试,取得教师资格.在工作后2XX0至20XX年期间,进修苏州大学英语专业,获得本科学士.

XXXX年大学毕业后在xx学校任教2年.期间担任班主任,任教计算机课程,所带班级在省中级计算机统考中一次性全部通过.还辅导过计算机竞赛小组,负责网页及word操作部分,学生比赛获得苏州市团体三等奖.还任教过营养卫生课程,于20XX年6月开过苏,锡,常地区公开课一堂.

20XX年8月调入xxxx中学至今,一直任教英语课程.其中20XX~2XX2学年担任班主任.2XX2~20XX年,三年时间带完一轮初中英语教学任务.其中2XX2~20XX学年担任初一年级组长助理.

在xx的四年是学习的最多,成长最快的四年.在工作期间工作兢兢业业,服从领导的安排,团结周围同事,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上级,努力学习新时代对青年教师的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当班主任和助理期间,工作任劳任怨,努力向周围同事学习好的方法,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最细致.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很多量化的细则,这样方便管理和考核,也让所有的学生有了规范自己的依据.除了常规工作做好以外,我更注重和学生多沟通,尤其是对于家庭背景特殊和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经常走访家庭,课余谈心交流,知道学生学习不上进的真正原因,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从身心各方面去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走出学习的困境.

在做助理期间,工作更加琐碎,一个年级16个班级,做到通知及时到位,高效有序的配合协调好年级组长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培养了与人沟通,协调管理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上,我更加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好的教法.平时坚持做到六认真,经常听课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知识同时,也能在英语课堂上获得学习的快乐.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我指导的孙柯凡学生在20XX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得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在教学以外,我还一直注意对自己的继续教育,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XX年暑假期间,我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苏州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学习,顺利结业.20XX年1月份开始,业余时间参加由外籍教师教授的口语听力的培训.

20XX年开始,我校招收双语实验班,我在开办的两年来一直还兼职双语教学工作.发挥自己两个本科专业的优势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其中20XX年12月,全国首届双语节在苏州召开,我校也是分会场,我开了一堂《科学膳食》的全国公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20XX年秋,在上级领导专家验收双语学校期间,我也开了一堂《指纹》的公开课.20XX年,我的论文《从学英语想到双语教学》收入《双语教育在苏州——苏州市中小学双语教育论文精选》,教案《Nutrition and Balanced Diet》收入到《苏州市双语教学教案精选》.20XX年,我的教案和文章收入校《双飞燕——双语教学成果篇》.20XX年,我的论文《小图片,大身手——生物双语课堂上的重要元素》刊登在校报《草桥》总第76期上.20XX~20XX学年还负责管理我校与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外教班,学员在参加剑桥英语的KET和PET等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7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一、认真研读引语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一)提炼引语中的学习方法,让教学有“度”地把控随着年级的升高,单元引语的内容也逐渐从激发兴趣向传授方法的层面不断实现质的飞跃。在揭示训练重点时,引语也从提醒阅读方法、领悟表达技巧、建议综合实践三个维度进行。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引语中提到:“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与我国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在这则引语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扎实贯彻。首先,“想象情境”——本组课文以文艺性说明为主,分别介绍了长城、颐和园以及兵马俑,这一阅读训练则在提醒教师要在文本语言的浸润下明晰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境,感受相关事物的特点,尤其是在文本关键核心语言所营造的磁场中徜徉体验,从而获取自我的价值体验;其次,“留心表达方法”——说明文有着自身的写法特质,四年级学生并非一次接触说明文,内容的获取感受是基础,但不能视为四年级学生的终点,应该将说明文特有的材料选择、说明方法、结构安排等关乎写作技巧的内容通过本组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拥有初步的感触,更新学生的写作认知体系;最后,“搜集资料”——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书本,而要将视域拓展于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中,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收集、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将引语中的教学策略提示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阅读教学才能行走在扎实而有效的教学之路上。

(二)把握引语中的逻辑联系,让教学有“路”可循现行的小学语文12册整套教材都是编者按照科学规律综合考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而成,每个训练点都按螺旋上升的方式置放在不同教材中。因此,教师切不可聚焦教学的一点,而要放眼于整套教材,厘清每个训练点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加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上文提到的“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其实在之前的教学中就能够找到与其相应的源头,如在三年级上册中“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而在四年级则提出“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到了五年级引语则又提出要“入情入境,体会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依循一点,不断超越和突破,形成新的要求。依循这样的训练安排,教师只有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每个训练点的基本起点在哪里,应该按照怎样的发展趋势进行,编者这样的设置意图是什么,从而将每一步的训练落实在最佳点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度。

二、充分利用引语媒介,深化教学内涵

(一)引语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以三年级下册第四组的引语为例。这组课文以“灿烂童年”为主题,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烂漫。如何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在沉睡的记忆,让学生随着课文的语言感受童年的丰富多彩呢?引语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童年想一条弯弯的小河。本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的几朵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1.学生研读引语,试想可以学习到哪些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单元的目标意识,有哪些童年故事,这些故事又是按照怎样的方式呈现,凸显了童年怎样的特点。2.教师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补充:你们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特别值得珍藏的记忆?通过学生相互补充,学生对童年生活有了基本的认知,形成了最初的价值体验。借助引语,教师将学生思维的触角由课内伸向了课外,引入的导向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二)引语促“练”,扣准语言历练的支点单元引语以极其简练而概括性的语言将原本看似松散的零星文章构建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这种构建的方式源自于引语中的言语信息。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教材中的课文与引语中的言语信息有机连接起来,才能找准课文与引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叩问这样几个问题:引语与课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些文本依循这样的共性被编者放置在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又分别是从怎样的侧面凸显了单元的主题。以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例,引语揭示出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而教材选用的每篇课文都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人物刻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以典型的动作描写成功将两个顽童的形象表现出来,《临死前的严监生》则借助细节描写成功地展现了人物的吝啬,其他课文中有的注重侧面,有的强化正面。每篇引入就如同枪支上安装的瞄准器,将阅读教学的焦点和重心置放于整体课文的核心与关键之处。明确了这种认知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可以分课文逐个击破,完成教学的突破,更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比照探析的方式,领悟感受课文不同的描写方法,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语串“教”,把握教材编著的结构有机整体,既要注重细节的描摹与刻画,也要注重整体的策划与回归,写文章是如此,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人教版教材在开篇即以引语的方式统领整组教材,除了课文与之匹配对应之外,习作、口语交际、回归拓展等诸多教材环节都与开篇中的引语息息相关,都成为引语内容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教材形成了前有统领、中有贯彻、后有回顾的总分总有机结构。这样的设置安排也使得教学始终行走在一条鲜明的主线上,强调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其引语就以“当你得到父母疼爱时,是否想到过为他们做点儿什么”作为叩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人间真情”,而除了课文与密切相关之外,“口语与交际”中也在“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习作中也要求谢谢“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在“语文园地”中则更将孟郊的《游子吟》列入其中,共同构建了“父母亲情”的感人单元。

第8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口语交际 古诗

关于对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的古诗口语交际新教法方面的探索,鲜有人涉足,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极富意义。下面,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篇目为例,我将以三种方法探索新课标视阈下初中语文古诗口语交际的新教法。

一、情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二)辩论赛法

新课标主张要“建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即席讲话”,并能“积极发表看法”,“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辩论法无疑是较好的选择。陶渊明《归园田居》(七年级下册)中“种豆南山下”,“载月荷锄归”尤为突出。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撼动人心。对此,围绕“人应该出世还是入世”这一主题举行辩论。这种辩论的形式,能使学生越辩越明,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另外,此法有助于突破注入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寓教于言,理、乐。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因材施教。

总之,关于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有待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并探索关于此方面的新教法,以谋求新课标视野下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教学的新突破与新发展。教学方法是无法穷尽的,所以,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23,193.

[3]樊曼莉.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语文[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0):15,21.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46.

[5]陈怀.对现行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思考[J].中国教师,291-292.

第9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其他科目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基础以及语文能力水平、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综合开展,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明确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素养

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标,只有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安排,从而提高教师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夯实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等,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等重要。在明确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例如,在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自学网络课程,主动参与教师培训课程,通过多联系、多阅读的方式夯实教师自身的语文知识底蕴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优秀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学习和参考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学习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知识输出效率等。

二、将翻转课堂融入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翻转课堂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进行学习的传统模式。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重点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和穿插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学习和熟读,根据古诗词后的课本注释,自学古诗词的大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解释古诗词中每一句的含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自主解决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串联和督促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丰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是丰富语文教学,根据语文不同模块的教学特点从而进行合理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适应了语文教学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古诗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分组教学法,让不同小组学生负责不同的段落,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督促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实践;在现代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文章的语言风格如何、文章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等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要从基础入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等适当安排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耐心、学习动力方面都有所改善,教师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出发,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专业素养方面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改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语文教学的重心,将翻转课堂融入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