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文明美德征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明美德征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明美德征文

第1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高二(5)班 陈健燕

但丁曾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可见,知识和美德对我们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知识和美德是我们从踏入校园的第一步开始,才正式接触和学习的。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应培养自己成为有涵养、讲礼仪的新一代。为日后在社会中,做一名文明人。

学校让美德传递、让文明行为走向四方。

学习的圣地,心灵的净土。早在很多年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有礼貌、知恩图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如今的校园少了这份礼教。有些同学不在意地上的垃圾,不注重个人卫生,对老师也欠缺尊敬,礼貌用语被当成儿戏;感激之言也难说出口,反而脏话随口而出;同学的帮助视乎成为了理所当然;老师的呕心沥血成了不讨好的卖弄。文明美德呢?礼仪呢?净土何时被蒙上了一层灰?

我们从小就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对文明礼仪和各种美好的道德品质能说会道。却不敢拍胸脯说自己是文明的榜样。因为我们之中有诸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2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东方市铁路中学 高二(4) 吴盛霞

带上微笑,携手礼貌,让文明与我们相伴而行!

——题记

花又开了,漫山遍野,姹紫嫣红,清香扑鼻。漫无目的走在乡间田野上,呼吸着泥土复苏的新鲜气息,看那红艳艳的大棉花绽放枝头,这个社会,因文明而美好。

2011年10月13日,一出惨剧在悄无声息酝酿,下午5时30分许,两岁的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碾过,“十八好汉”冷漠地走过她身边,忽视了这个奄奄一息的生命。幸好,拾荒阿姨抱起她,并找到了她的妈妈,几天后,小悦悦还是不幸离开人世,城市上空,呜咽的灵魂,冷漠之心,惭愧了谁?倡导文明大行动,任谁的身上收到了成效?又是谁,扰乱了这美好的文明?

一举手,一投足,文明其实很简单,有时,文明仅仅是帮别人一个小忙,甚至,一句“谢谢”也是一种文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就能改冰冷的心传递一份温暖,谅解的眼神,安慰的言语,就能给文明的心鼓励一份勇气,文明并不远,就在生活中。

社会就是这样,以某种联系,相互组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整个城市,都在忙碌,为城市文明而建设,为文明社会奉献,希望生生不灭。

躲过交警,闯红灯的行人,跨护栏过公路的行人,一个接一个,像条河流,浑浊的水体,疯长;楼梯弯角处,是被随手丢弃的塑料袋,饮料瓶;教室里,喧闹不断,粗话,脏话脱口而出,这些,不禁令人堪忧。

文明不是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甚至,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在某一瞬间,许多事情,明明知道不应该,但还是做了。那么,为什么不在出门前,把文明带上,让她与文明相伴而行?为这个社会添几笔文明新风,与文明拥抱;少几分粗鲁,多几分谦让,与文明同行;少几分随意,多几分自律,也许这样,世界会更加开朗。

第3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车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满了人。到了宛平南路这一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看着这一老一少。 每次到一个站点,都会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做车的人听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满座的人,面对他们却不加理睬。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个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那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人们踢来踢去。

第4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青林学校八(1)班 曾梦妮

自信与自卑、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当革命处于低潮时,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虑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从事物质生产需要自信,开展科学研究也离不开自信。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备自尊与自信。”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所向披靡的推动力。

自卑却与自信背道而驰。自卑者往往对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多重,而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又不想去努力赶上,于是沉重的心理压力压得这些人唯唯诺诺,裹足不前。自卑者的心理障碍限制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坐失成功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而走出自卑阴影,前面必定是艳阳天!天津电视台星光电视乐团的侏儒演员们,以强者的信念与命运抗争,战胜了自卑。几年来,他们在一百多场演出活动中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深受人们的喜爱。可见,战胜自卑,培养自信,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第5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10级农林5班 谢红艳

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题记

通过一个寒假的时间,我仔细阅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书里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模范人物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文明美德莫过于讲诚信、讲礼仪、爱祖国等品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而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更要讲究文明。

我认为,诚信是最大的美德。说到诚信,书里面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仗义,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想方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而失信于朋友,到最后反而得不偿失。妈妈自我牙牙学语之时便时常说“诚信”乃立人之本,一定要做一个如季布一样讲信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不法商家制造假货欺骗顾客,甚至在饭菜中倒入地沟油,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由此可以看出,诚信关乎到整个社会。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第6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10级园艺 贾晓燕

今天使我十五岁生日,但是我并不怎么快活,坐出租车时,我已经有些扫兴了,因为父母笨手笨脚的样子,让司机一眼看出我们不常打车。不少同学的家里都有小汽车了,而我的父母仍然骑着老式自行车,车把那儿有个铁丝筐,用来装一些白菜萝卜,油盐酱醋。此时躺在爸爸怀里的蛋糕盒,可能也是那种小破筐驮来的。

到了地方,我更加失望,原以为是一个豪华的所在,就像朋友过生日时去过的酒店,谁知竟是如此普通的饭馆。陪客也不重要,是父母的朋友,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妇,举止比父母还要拘谨。

餐馆里,四个大人沉闷的说一些陈年往事,仿佛他们到这里来,不是为了给我过生日,儿只是为了怀旧。我插不上嘴,也没兴趣插嘴。想象中的生日惊喜一点迹象也看不出来,除了那盒貌不惊人的蛋糕,可是它也算得上惊喜_

吃完饭,打完包,清理干净桌面,蛋糕终于摆上了桌,上面用人造奶油松松垮垮写着四个字:“生日快乐”,连我的名字都没有,是不是少写几个字,就能省点钱?

蜡烛被我匆匆吹熄后,妈妈小心翼翼把它们拔出,擦净,用原来的包装盒重新包好,喃喃的说:“还能用呢。”天哪,可不要等到明年继续用,我心想。

爸爸从蛋糕上选了个花纹比较多,比较漂亮的地方,开始切分。第一块本以为是给我的,不料却给了阿姨,第二块给了叔叔,第三块才给了我—今天真正的主角,理应最受重视的小寿星。

我绷着脸,抓起叉子,准备把蛋糕狠狠吞进肚子。猛然听见,爸爸让我起来,向叔叔阿姨行礼。我茫然,很不情愿的站起来,两眼斜视,望着墙壁。这时爸爸说,十五年前,是阿姨送妈妈去的医院。

噢,原来如此,那就行个礼吧。

阿姨慌忙阻拦说:“孩子,你应该给你母亲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干活,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你要为母亲自豪,她很坚强,让你来到了这个世上”。

母亲有些激动,坐不安稳,被桌角碰了一下,露出痛苦的神色。于是我想起,先前她为我买蛋糕时,不慎葳了脚。她眼角的皱纹比往日更深,手上的青筋更重,但朴素的衣服却格外干净、合体。她的双眼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已经看了十五年,仍然看不够。

我脸颊发烫,周身发烫,我发现,我也看不够母亲,看着看着,眼里有异样。

我把椅子拉开,使空间增大一些,然后,深深地给母亲鞠了一躬,又深深地给父亲鞠了一躬。

第7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关键词】明代 德化窑 瓷塑审美 特征

德化窑是中国东南沿海主要的古窑址之一,它从明代以来,在材料、制作技术、造型形态,以及文化功能等方面,均达到该窑场历史的最高水平。作为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类型,与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优秀典范之一,德化窑瓷塑在审美上所具有的独到之处,在陶瓷史上具有特别的造型文化意义。

1 德化窑白瓷瓷塑的材质美

明代德化窑瓷塑,是明代德化窑陶瓷材料及其工艺、造型及其技术成熟以来,所包含的陶瓷文化内容的总称。“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对它(德化窑)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对德化窑的烧瓷历史、瓷窑分布、历代烧瓷品种以及特征等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1]。”认为:德化窑创始于宋,元代有所发展;宋元时期,德化窑属于青白瓷;在青白瓷基础上,经过南宋、元两代的发展,直到明代形成了颇具工艺特征的白瓷。“德化窑白瓷在宋代已有生产,但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明代开始的[2]。”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在德化发现了属于明代的窑址有18处之多,分别分布在德化县的浔中、三班、葛坑、上涌等乡镇。

明代,德化窑的白瓷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材料之上。在陶瓷材料中,能够反映材料审美特征的,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陶瓷制品的胎料。德化窑白瓷采用含氧化硅极高的瓷土作原料,其中,氧化钾含量高达6%,因之,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此,德化窑白瓷胎体坚硬、致密度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光泽感。另一方面,是陶瓷制品的釉料。德化窑白瓷的釉料为纯净的白釉,因为德化窑白瓷的釉料中所含的氧化铁特别低,最低的可到0.18%,故此烧成后白度自然增高。此外,德化窑白瓷烧成采用中性气氛,也促成了白瓷趋向纯白色。然而,德化窑白瓷又非雪白色,而呈现一种“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3]。这正是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审美的基础,它以材料为媒介,强调陶瓷制品的材质美,也成为德化窑白瓷瓷塑审美特征之一。

2 德化窑传统瓷塑造型美

战国时期,有一部工艺美术专著,叫《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工有巧”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工艺美术制品所采用材料的工艺,二是指制作的工艺技术。德化窑瓷塑的制作技术及其工艺十分考究,尤其精雕细琢,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德化窑瓷塑精雕细琢,所以,德化窑瓷塑形象细腻。这是继材料细腻特征之后的第二个重要审美特征。“工有巧”在德化窑瓷塑中体现的十分突出,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规范。从历史上看,德化窑瓷塑吸收了手工制作技术的精华,并加以发挥,一般地,人们认为,德化窑瓷塑是由“捏、塑、雕、镂、贴、接、推、修”4技术制作而成的。细加分析,这个制作技术规范,也仅仅是德化窑瓷塑的成型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瓷塑艺人,均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独立的制作方法,这就是德化窑瓷塑的个性化风格。例如,明代何朝宗瓷塑,在德化窑具有开天荒之举,现代德化陶瓷文化界普遍认为“捏、塑、雕、镂、贴、接、推、修”是由何朝宗创造的。例如,以德化窑白瓷为物质媒介的现收藏于中国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渡海观音》(图1),这是明代瓷工何朝宗所制作的一件有关佛教人物观音的塑像,从造型形象看,可以尽观手工成型的技术及个人高超技艺魅力。

随着德化窑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与人们认识与利用陶瓷进行创造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德化窑瓷塑所表现的题材及文化主题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个人技术及其技巧,瓷工们在不断提高技术的含量,并彰显个性创造的特色。例如,《瓷梅花》(如图2)是清末、民国初期,德化窑瓷工苏学金创意并制作的白瓷工艺美术品。这件瓷塑与历史上,以佛教为题材的瓷塑显然是不同的,它主要以捏塑的技法制作而成。事实上,这从技术上鲜明地体现了成型的技术及其技巧。再如,《镂空瓷瓶》(如图3),是在陶瓷坯体造型形成之后,又通过镂空技术并技巧制作而成的属于雕塑范畴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这显然与佛教雕塑、《瓷梅花》等瓷塑作品不同。不甚枚举,在德化窑,由于造型技术及技巧不同,瓷塑造型审美别具一格。

3 德化窑瓷塑的形制和装饰美

德化窑瓷塑的形制是属于小巧玲珑的手工雕塑,这与陶瓷材料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德化窑材料中所含高量氧化硅,容易形成坚硬的物理强度,增加坯体的物理机械性能,便于制作较大型的造型形象。然而,材料中富有氧化钾(含量达到6%),在烧成中氧化钾极易对由氧化硅建构的物体网络结构形成冲击并破坏其结构,故此,德化窑瓷塑不宜做大。这非但不影响德化窑瓷塑的造型审美,反而,给德化窑瓷塑增添了一个重要审美特征。

德化窑瓷塑“以小见长”,突出了小巧玲珑、巧妙雅致,并以适应几桌、案头等小型环境为最佳置放选择。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指出:“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当然,这虽然不符合德化窑陶瓷产品的客观事实,但是,也说明了它的形制特征。另外,《中国陶瓷史》对德化窑瓷塑特征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认为:“(德化窑瓷塑)能于各种雕像中见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寿星、罗汉之类的诙谐。能充分利用对比手法,装饰性强,如雕像的衣服多取迎风飘举之势,一举一动,对比强烈;面部刻画细腻,衣纹则深而洗练,主次分明。”这也说明了德化窑瓷塑的一些审美特征,也流露出其小而精的个性,以及制作工艺的精到入微。

德化窑瓷塑,作为一种贴近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陶瓷工艺美术品,具有独到的审美特征。作为填充人们生活空间的物品,它具有一般物品的作用及其文化意义;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的工艺美术性,既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信仰的需要,又适应着装饰、点缀、美化环境的需要。它的短、小、精、雅之造型特征使它能够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更小的范围中,起着弥补环境空间,协调环境氛围的作用。因此,德化窑瓷塑具有装饰美的特性。

总之,德化窑瓷塑质地优异,具有材质美的审美特征;它以陶瓷材料为媒介,并以手工制作为核心技术,在形象塑造上集中体现了个人制作的技术及技巧,具有工艺技术文化审美特性;因材料及工艺原因,德化窑瓷塑小巧玲珑,色彩单纯而滋润,适合日常生活环境配置,故此,具有装饰与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9第一版.

第8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20xx春联征集启事一为持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部门,面向全省广泛开展“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原创春联有奖征集等活动。

一、作品要求

1、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围绕宣传党的xx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xx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3、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点燃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凝聚扶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决心。

4、突出“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五礼”(仁、义、诚、敬、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营造“福、禄、寿、禧”的节庆祝福氛围。

5、立足xx地域特色,结合民族文化,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对新春的美好祝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奖项设置

金榜春联10副,银榜春联30副,铜榜春联60副,优秀作品若干,颁发证书并给予适当奖励。

三、投稿方式

省评委会不接受作者直接投稿。作品征集按照属地原则,层层参与、层层创作、层层选拔,各市(州)党委宣传部、文联在收集、评比的基础上,向省评委会推荐100副作品,仁怀市、威宁自治县党委宣传部和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各向省评委会推荐作品20—30副作品。投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xx年12月20日24时止(邮寄投稿的以邮戳为准)。每副作品需附100字左右的作品解读,并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四、活动安排

评选结果将于20xx年1月上旬在xx文明网、省文联网站予以公示,并将开展春联书写和赠送活动。

中共xx省委宣传部

xx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xx年12月4日

20xx春联征集启事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道德风尚,营造欢乐祥和的20xx年春节气氛,广东省文明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楹联学会联合举办以“弘扬美德 金鸡报晓”为主题的20xx年道德新春联征集活动。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主办单位

广东省文明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楹联学会。

二、征联作品相关要求

1.围绕“弘扬美德 金鸡报晓”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突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导向,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迎新春的积极向上、喜庆祥和情调,易于传播。

2.符合《联律通则》。作品使用旧声、新声均可,但同一联中新旧声不得混用,使用新声须注明。对联单比5—11字。

3.征联作品必须是本人原创,抄袭、剽窃他人作品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及获奖资格。

4.每人投稿不超过3副,只允许一次投稿。

三、征联作品投送要求

1.征联征集时间:20xx年10月20日—11月20日。邮寄征联作品以收件邮戳为凭。

2.网上投稿作品,请发至电子邮箱。

3.邮寄征联作品请寄至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西湾东路5号2楼广东楹联学会新春联征联组收,邮编:510160,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20xx年新春联征集活动”。

4.所有入选作品的使用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主办单位不再另付稿酬。

5.投稿者需注明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准确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固话注明区号)和手机号码。

四、评审奖励

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征集作品进行评审,共评出55件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所有获奖奖金含税)。

1.一等奖二名,各奖20xx元;

2.二等奖三名,各奖1000元;

3.三等奖十名,各奖300元;

4.优秀奖四十名,各奖100元。

广东省文明办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广东楹联学会

20xx年10月20日

20xx春联征集启事三儋州是中国楹联之乡,每逢春节来临,撰写春联一直是儋州城乡大街小巷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四乡”招牌,助力儋州文化强市建设,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新闻中心联合主办开展历年好春联征集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集要求

1、征集作品主题思想要充分体现儋州人文历史、特色文化、民俗民风、自然美景等特点,充分反映儋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十三五”规划的美好蓝图愿景,以及儋州人民在共筑中国梦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抒发对祖国和儋州的美好祝福、对生活和新春的美好祝愿。

2、征集作品要符合《联律通则》,使用旧声、新声均可,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征集作品为历年春联,原创作品和推荐作品均可,提交作品不限数量。

4、征集到好的作品将在《今日儋州》报上刊(选)登,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二、征集时间

20xx年1月30日—20xx年12月30日。

三、征集方式

1、通过手机等登录微信客户端-搜索“今日儋州报”微信公众号,在主页面点击“春联征集启事”页面,提交作品。

2、通过网上邮件将作品发送至:或,并注明“春联征集”字样。

第9篇:文明美德征文范文

关键词:玉;君子;比德;审美观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玉成为中华文明系统中最美、最崇高的象征物与道德标准器。"玉德"的核心内容既是"玉"与"君子"的关系,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排斥玉神学种种神秘的、唯心的内涵,是仁政德治的象征。西周时,寄托或赋予人的情感与思想而制成的玉器,逐渐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论述,正式成为巩固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发展社会的信念理想。经春秋战国以至秦汉,被儒家理论化,融合于整个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并形成了一种民族风尚与习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最有生命力的元素,伴随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笔者将就荀子"以玉观德"思想进一步探讨其体现的先秦儒家和谐审美观。

一、"君子以玉观德"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畅远闻,智也。不折不挠,勇也。锐廉而不忮,洁也。"君子之德似玉,此说始见于《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wwW.133229.COm" (《秦风·小戎》) 本意是称颂妇人的夫君人品温和如玉,后用来泛指君子的品德如玉。《荀子·法行》篇记载着孔子答子贡的话:"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在《礼记》中也有一段以玉比君子之德的文字:"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礼记·玉藻》)

以玉作为君子之德的象征,并进而提出了用佩玉来提醒君子时时处处注意德性操守。这一比玉之说,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汉代,人们还常运用它,并且有人把这一比德说进一步完善化。汉初贾谊在《新书》中就有这样两段文字: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独玉也。寫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各有状。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泽者,鑑也,谓之道;腒如竊膏谓至德,湛而润、厚而胶谓之性;……此之谓六理。"(《新书·道德说》)后来,扬雄又作了进一步的明确,直接地以玉比君子。 "君子似玉","纯沦温润,柔而坚,玩而廉,队乎其不可形也。"(《扬子法言·君子》)东汉时期,《白虎通》著作中将前面提到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综合,将玉进一步强调为公侯以玉比德。刘向《说苑·杂言》和《孔子家语·问玉》篇作了归纳性概括:"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声近徐而闻远;折而不挠,阙而不荏;廉而不刿;有瑕必示之也外。是以贵之。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之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远闻者,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之于外者,君子比情焉。"(《说苑·杂言》)

二、"比德"、"比情"两种自然审美观

两汉时代产生了"比德"、"比情"两种自然审美观。主要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轴心,形成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以天人合一,道德合一,本体合一的三种审美模式和比兴寄托,情景交融,意境趣味的创作模式。

(一)比德说

"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自然美观。"比德是指自然物象之所以美,在于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亦即从中可以感受或意味到某种人格美。在这里,'比德'之'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德;'比'意指象征或比拟。"[1]比德说的基本特点是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自然物的美丑及其程度,不是决定于它自身的价值,而是决定于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

文学艺术中的"比德"最早见于《诗经》和楚辞,它与《周易》的"取象"、《诗经》及楚辞的"比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1. 先秦时代

先秦时代,用"比德"审美观塑造自然物的艺术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屈原。屈原的《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为了表现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怨愤情怀,广为设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以佩饰香草比喻个人的美德和多才多艺。

晏婴、老子、庄子也有"比德"的言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孔子。孔子论及"比德"较多,不算后世记载,仅《论语》就有多处运用或论及"比德"。从其"比德"的主题来看,已涉及以山比德、以水比德、以玉比德、以松柏比德、以土和芷兰比德等等诸多内容。由于其远播的声名和显赫的地位,孔子的"比德"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是先秦及孔子"比德"思想的主要阐释者。他不仅在文艺作品中艺术地表达了"比德"自然审美观,而且在《宥坐》、《法行》、《尧问》等篇中或直接说明,或借孔子之口阐发了对比德审美现象的看法,丰富了先贤及孔子的"比德"思想。。

2.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比德"审美观得到发扬光大,不仅文艺创作中比比皆是,就是在理论探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全面来看,汉代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扬光大了"比德"审美观。

首先,范围扩大,程度深化。

就范围来说,大到宇宙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海,小到青竹翠柳、文木佳果。只要能在自然事物与人的伦理情操和精神品格中发现可比关系的,都被纳入汉代"比德"审美的视野,从而使其范围空前广大。就程度而言,汉代"比德"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更加深刻。如祢衡《鹦鹉赋》,创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自觉的"比德"观:"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全篇运用一个类比象征意象。

其次,理论自觉化,观念系统化。

先秦比德的审美实践和言论比较丰富,但从整体来看,审美实践乃至艺术创作多流于自发状态,理论略具雏形,尚未达到高度自觉和完整系统的程度。汉代则在理论自觉化和观念系统化上有重大发展。第一,对先秦提出的主要命题,尤其孔子提出的关于比德的主要命题,汉代都做了进一步阐释和发挥。第二,对先秦以来的"比德"审美实践和审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这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及其《离骚》创作特点的自觉概括和《诗大序》及汉儒对《诗经》的创作经验特别是对"比兴"的理论总结上。《诗大序》提出的"诗六义"说中的"比兴",经过汉儒的解说,具有对先秦比德审美观进行理论总结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比德与比兴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从思想内涵来看,诗文中的'比兴'主要是指'比德'。也就是说,'比兴'的形式主要用以表现'比德'的内容。例如元代齐因就将'比德'和'比喻'相提并论,认为二者的运用能够包收万物涵融事理,从而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鹤庵记》说:'予观古人之教,凡接于耳目心思之间者,莫不因观感以比德,托兴喻以示戒。是以能收万物而涵其理以独灵,如《黄鸟》之章孰不赋之?'"[3]正是由于这种理论上的自觉总结和概括,由先秦开先河的比德审美观才会成为最早成熟的自然审美观。这种理论一直影响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

最后,汉代"比德"自然审美观有以比类为特征的更系统更成熟的宇宙论的支持。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多种文化百川归海、整合会通的时代。它完成了先秦诸子文化的整合、地域文化的整合和中外文化的整合等多重文化的整合,形成了天地人大一统大和谐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比情说

人把自己的活动精神性地外化在一切自然物中,其中与审美有直接联系的就是人把自己的情感活动外化于自然物的运动变化之中。我们把这种以自然之道规律运动与人的情感变化的异质同构的类比、比附的自然审美观,称为"比情"说。

"比情"说在《淮南子》中就初见端倪。《淮南子》说:"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淮南子·要略》) 而力倡"天人感应"的汉代大儒董仲舒真正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比情"说。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以阴阳五行("天")与伦理道德、精神情感("人")互相一致而彼此影响的"天人感应"作为理论轴心,系统论述了人和自然的和合关系问题。

"比情"说虽然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等等方面与"比德"说有相似之处,但在"比"的内容上却有重大区别。"比德"说的重点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比情"说则重在人与自然的情感关系。"比德"说还较多地依附于伦理,而"比情"说则已反映了审美的本质情感。 "比情"说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感与外界事物的感应关系,它为审美和艺术创造提出了基本的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到了后世的美学理论。通过自然美所引起的主体心灵的激荡、领悟,而达到天人和合的境界,是华夏审美中的共识。

三、"君子以玉观德"的审美文化内涵

儒家道德以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道德便为其本,象征伦理观念中高尚品德和情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就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一直延续到现代。故"君子以玉观德"思想体现着浓厚的儒家道德文化内涵特征。

(一)玉器的文化特征

远古时代,人们在用石器做工具时发现玉比一般石头优越美观。玉含蓄坚韧,温润莹泽,它含蓄内蕴,生动而富有灵性。玉石的这种自然属性给人以美感,以玉石琢制的玉器,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玉器具有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和艺术价值、因雕琢题材不同而具不同的寓意、使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历数千年而不衰。

艺术是玉器追求的最高境界,讲究的是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这些都与史前人们内心的一种愿望、一种内涵相吻合,为文明时代华夏民族所继承。由于玉的特性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玉成为我们的祖先找到的最能表达中华民族性格、理念文化、情感、理念和传统的物质载体。但中华民族对玉的偏爱、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论化后,又被历代统治阶级加以利用。要求君子时刻佩玉,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从而把玉当成了道德说教的工具。

(二)从君子比德看君子人格的品德

史前时期的远古社会,玉被视为神物,巫以玉事神,巫不离玉。巫,上用玉来通天,下用玉来统治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在老百姓眼中巫是最具权威的,他们掌管着政治、军事和氏族的生活,那时的社会"统治"主要靠神灵来巩固。那时有德的人都随身佩带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后来人们就继承和发扬了"君子如玉"这个说法。由于孔子第一个把君子这一概念道德化了,把它设计成了一种理想人格,并通过他和后来的儒家思想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方面守仁、行义、遵礼、明智、忠信的基本品德。

这种比德观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审美在自然领域的展开,使自然界广泛地进入人类的审美视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自然人化"的程度。但严格地说,这也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自然物只是作为这种比喻的手段和情感活动的触媒剂,主体并没有进入其中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其指向主要是人的道德和人格的精神,而不是对自然的纯审美态度,人在其中所达到的也主要是一种道德境界,而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境界。按照朱光潜先生的理解,审美态度即不是指认识态度,也不是指实用态度,同样也不应指道德态度。现在许多人把比德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自觉审美,其实是不恰当的。

参考文献:

[1]方泽:中国玉器[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3]张伯良:由"比德"到"畅神"[j].南京师大学报,1988,(4)。

[4]霍旭东:历代辞赋鉴赏辞典[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5]田兆元:论古代"天人合一"美学的三大特征[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8辑。

[6]曾迪来:论中国艺术的比德观[j].现代大学教育,2002.4。

[7]钱锤书、管锥编:(补订重排本三).三联书店.2001。

注释:

[1]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2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