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勘探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勘探技术论文

第1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油菜河水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风境区上游9km,距安顺市约13km,是安顺市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是一座集灌溉、发电、防洪、供水、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利用的龙头水库。该水库是在强岩溶地带堵洞筑坝建库。水库正常高水位1290m,总库容5960×104m3,坝高41m,坝型为浆砌石单曲拱坝。发电引水隧洞洞轴线穿行于溶蚀洼地、峰丛洼地、峰林谷地之中,引水隧洞开挖至0+620时,掌子面突发涌泥现象,洞渣封堵施工面至桩号0+730m,在此过程中,施工方共计清理塌方淤泥1450m3以上,清理长度为100m(0+730~0+630桩号之间)。此后,掌子面再次突发涌泥现象,由于担心掌子面再次发生涌泥现象产生较大的人员伤亡,目前处于停工状态。经专家研究决定,初步采用改线方案。本次电磁波CT探测查明岩溶洼地新改线处岩溶发育情况。

2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

2.1基本原理钻孔电磁波CT技术基本原理借助于医学CT技术。医学CT技术是利用X射线扫描人体切面,经计算机处理显示人体病灶的精确图像。依据这一理论,当要研究两钻孔间岩体内构造时,在一钻孔内发射电磁波,而在另一钻孔内接收电磁波进行断面扫描,经地球物理反演计算,就可重建目标体的二维图像。井中电磁波CT层析资料的解释基础是基于不良地质体与其完整围岩吸收系数的差异,而破碎带、溶洞或溶蚀裂隙等都可以形成吸收系数差异较大的非均匀体,产生出局部高吸收系数异常,从形态和大小上易于识别。因此,跨孔电磁波透视在孔间可以较好地探测不良地质体,确定空间位置和形态。

2.2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资料处理是在微机上完成的,处理流程为: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建立成像区域坐标系形成CT输入数据层析反演成像成图。1)CT输入数据的形成。对每对跨孔剖面的原始数据输入到微机,按建立的坐标系形成CT输入数据文件。这次野外采集工作中,以孔口高程最高的孔为坐标原点,X轴沿水平方向为孔间水平距离,建立坐标系形成CT输入数据。2)层析反演。CT输入数据直接送至EM-SYS层析成像软件处理流程中,进行电磁波层析反演,其计算过程如下:由电磁波理论知道,在各向同性均匀岩体中,当在一钻孔中发射电磁波,另一钻孔中接收电磁波时,若发射天线长度远小于两钻孔间距离,则接收到的电磁波场强为:E=E0fS(θS)fr(θS)R-1.exp(-∫Lβdl)(1)式中:E0是发射击天线初始辐射常数;E为相距R处接收到的电场强度;fS(θS)和fr(θS)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方向函数;θ为天线的辐射角度;L为射线路径;dl为积分元;β为介质的吸收系数。经变换:InA=In[E0fSfr(ER)-1]=∫Lβdl(2)对于式(2)中的投影函数A进行图像重建可求出目标函数β。具体算法即把图像划分成M个互不重叠的像元,以各像元内的重建结果组成数字图像:∑DijXj=Yi式中:Dij为第i条射线在第j个像元中的长度;Yi为第i条射线迭代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Xj为要求的第j个像元中的衰减系数β。上述方程实际上是求解一个大型稀疏矩阵议程组。具体算法有:反投影法(BPT)、代数重建法(ART)、联立迭代重建法(SIRT)和正交变换投影法(LSQR)等等。本次反演方法为联立迭代重建法。3)层析成像成图。最终层析成果采用GoldenSurfer绘图软件,显示每对跨孔声波层析成像图。层析结果采用统一格式成图,在二维断面上,发射孔孔口位于区域左侧坐标原点,以孔口高程取代Z轴0点。水平方向X轴向右表示为跨孔水平距离。将层析反演输出数据输入至成图软件,形成二维区域网格化文件。然后再将网格文件送入成图程序,获得层析成像图。

3工程地质物理勘探技术应用成果

评析经上述数据处理,结合钻探、地质调绘成果得出本次物探解释成果,现将本次物探勘察成果分述如下:

1)ZK1-ZK2剖面:本剖面见4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4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断2处大于0.6dB/m的异常区域为溶蚀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形成小规模岩溶。由于异常主要集中在孔深25m以上,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影响较小。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2)ZK2-ZK3剖面:本剖面见3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2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断2处大于0.6dB/m的异常区域为溶蚀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形成小规模岩溶。由于下部两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3)ZK4-ZK3剖面:本剖面见2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2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断2处大于0.6dB/m的异常区域为溶蚀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形成小规模岩溶。由于下部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4)ZK4-ZK5剖面:本剖面见4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4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本剖面未见大规模岩溶破碎带发育。由于下部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5)ZK5-ZK6剖面:本剖面见3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3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本剖面未见大规模岩溶破碎带发育。由于下部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4结语

第2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1.1地面地震勘探技术

我国地大脉搏,资源丰富,煤炭储藏量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相对成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其使用了二维地震以及三维地震手段实现对断层的落差的查明,再明确煤层当中的分叉合并区域,并且能够获取到岩浆岩对于煤层带来的影响区域的大小,对异岩带进行划分。而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其使用了瞬变电磁法、高精度磁法以及高精度重力法以实施对煤田地质的勘查。当前,重磁电和地质雷达勘查技术已逐渐成熟并普遍应用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当中。

1.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普遍应用在航天领域当中,是一种利用卫星的微波、红外以及可见光等以实现对地面进行遥感测试,以完成对煤炭资源实施评价、煤层自燃遥感探测的目的。现今,遥感技术有着实时性、快速性与客观性的优势,利用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组合,可以在煤田矿区的环境监测当中获得相当不错的成效。

1.3测井勘查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电、气、核等的物理参数以实现对煤井实施勘查的一种技术。其能够有效地获得煤层的具体厚度以及深度。同时,还能够对非煤系的地层实施厚与深的确定、针对煤岩层力学特点与煤层的炭灰水实施分析。

2我国当前在煤田地质勘探的特点

当前国内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尽管已经处于先进地位,然而其依然存在着各种不足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探讨的。(1)在关于煤层气的研究以及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细节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水力压裂效果不显著、钻井冲液对于煤层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完成井之后却出现坍塌问题及勘探方法较为单一等。(2)因为在煤炭开采的进程中有时会碰上不同类型的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因而,在实施地质勘探以前必须要先作好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的防范措施,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3)对于目前的地质勘探工作有时会对日后的煤炭开采及水质的影响的重视程度较低,并未能在勘察过程中作好矿井水的有效防治工作。

3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关于煤田地质勘探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钻探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现今进行物探的设备仪器具有先进性与精度高的特点,普遍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能够更加快速与准确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和计算。现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逐渐融合,并且逐渐地于多个地质勘探范围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现今,针对一些落差不高于五米,长度不大于150米的小型褶曲,依然难以通过地面勘探的的手段来实施查明的。自20世纪开始,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便逐渐展开了运用水平钻技术以实现对煤层的钻进。这种技术是在受控点定向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伴随着钻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于井下沿煤层实现钻进,同时还能够在地面上根据垂直--圆弧--水平的线路完成煤层钻进工作,这种技术在国内目前已经由石油部门逐渐引入至煤田地质勘探领域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所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渐加强综合勘探技术方面的应用。同时,部分西方先进的公司利用对钻孔技术中岩层显微扫描仪设备的使用,以实现对半米落差的断层、裂隙以及构造特征进行解释,然后计算出具体的应力方向。利用对多角度的现实分析结合计算技术进行模型,而获得煤田的构造。

4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煤田管理者往往将经济利益放在前,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因而常常导致出现管理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国家或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些勘探企业或科研机构提升资金投入及加强安全培训管理方面的力度,提高其人身安全、钻探安全的意识。同时,勘探企业应利用多渠道、多方法的、多投入的策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煤炭地下资源实施全面的掌握。不断地利用技术革新的方法,以完成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理论与技术改造实践的研究,构建起完善的安全评价、水资源评价以及地质资源污染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勘探团队专业技术水平与素质,推动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科技水平及可持续发展。

5结论

第3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那么使用精准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对石油储量、位置进行勘探就十分重要,油气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石油需求量大等国情推动了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目前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主要有物探、测井和钻井这三个方面。物探技术可以再需要勘探的地区人工的制造一个地震波,探测器接收到的反馈地震波携带该地区的相关信息,合理的分析这一信息后就可以确定被探测区是否有油气资源存在。传统的测井仪器是以数控测井相关仪器为主的,无论是在数据精度还是数据应用方面,这些仪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随着数字信息的采集设备和成像设备等在石油地质勘探测井中的应用,测井相关仪器可以直接进行成像并且传输更多的数据信息。钻井技术是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另一类核心技术,这一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但是这一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石油地质勘探开发成本的高低,根据这一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钻进技术的关键一直是由国外相关企业主导的。

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1.物探技术的创新。物探技术在整个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地位时分重要,传统的物探技术也可以称为地震勘探技术包括三维地震技术、反射地震技术和数字地震技术,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在不断的创新。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物探技术上,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数据解释和处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勘探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又研发了地震油藏描述和检测、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在未来将会有更为先进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被研发并投入使用。

2.测井技术的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将逐渐增多,主要是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测井工作中,比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使测井技术由数据转型变为成像型。利用这一技术会让测井技术的传输速度变得快捷,能够提高探测深度和采样率,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套管技术和随钻技术等测井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核磁共振技术,这是由于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速度。

3.钻井技术的创新。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钻井技术的费用占整个费用的一半以上,那么,降低钻井费用就成为降低总成本的关键。传统的钻井技术是欠平衡钻井技术,有能够减轻对地层的损坏,提高钻井的速度,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遗漏和卡钻,但是传统的钻井技术应用的设备较多,技术也比较复杂,在防腐和安全做的也并不完善。目前在石油勘探技术中钻井中较为先进的技术有很多,比如深井钻井技术、多分支钻井技术和三维钻井技术等,其中多分支钻井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他的优越性主要显示在开发油气藏和建设油气藏的过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钻井效率,还大大的降低了钻井成本,更好的推动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性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的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但是能源又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那么创新性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性研究重要的就是科技的引入,这对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能源安全的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健康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弊端已经逐渐的显露,并且传统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在投资经费方面,最大限度的开采石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对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也就成为时展所必须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性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应该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不可再生能源石油进行可持续的开采使用,所以创新性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发展是石油开采所必须的。

四、结语

第4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根据岩矿石电磁特征的普遍规律和工作区的地质条件,区内存在用音频电磁测深法和五极纵轴激电测深法探测采空区的物性前提,主要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

(1)测区地层为浅部的铁矿体和深部的层状铜、铅、锌、硫多金属矿体,为低电阻率地层,而无水采空区电阻率高。

(2)无水采空区具有一定的规模,会在测线电阻率断面图中显示电阻率曲线呈圆形和椭圆形分布,且电阻率值较高。区内各地层中存在的短暂性(探测期间)充水空区具有较低的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极化率,与围岩存在物性差异。

(3)区内存在的黄铁矿(化)体及硫化矿物等,其电阻率值较低,但其极化率较高,且在该矿区分布范围广,产状平缓。

(4)常年积水的老空区,电阻率很低,同时因硫酸根离子含量高,极化率高,其物性参数与围岩差异不大,所以很难从电性参数及极化率参数加以区别。音频电磁测深探测是利用天然的电磁场穿过非均质的大地介质时产生的与天然电磁场同频率的感应电磁场,电磁场在大地传播时,会引起电场的梯度变化,同时又引起磁场的垂直分量变化,其振幅衰减与穿过的地层深度存在关系,衰减速度与穿过的地层电阻率以及天然的频率亦有关联。地下构造、岩溶、矿体以及采空区的探测运用这一原理来实施,多年的实践证实,在无干扰或干扰很小的情况下,探测效果非常理想。该方法的主要缺点为高压线干扰严重,有高压线区域几乎无法接收有用信息。本矿矿体围岩黄铁矿化、硫铁矿化严重,呈现出低阻高极化特征,而无水空区呈现高阻低极化特征,常年性积水空区因含硫酸根离子高,也呈现低阻高极化特征,与矿体物性参数接近,短暂性积水空区呈现低阻低极化特征。虽然音频电磁测深在无干扰的条件下,效果很好,但它只能采集到视电阻率数据,无法区别异常性质,即在本矿无法区别积水空区和矿体(或矿化岩体)。而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可探测视电阻率和极化率两个参数,从理论上分析,它可区别短暂性积水空区和矿体。

2物探试验设计布置

物探试验设计在北采区672m标高平台布置8条探测线,点距为10m。主要目的是探测测区地面标高以下50m深度内存在的采空区规模和位置。物探试验在所有音频测深点布置了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但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探测深度有限,加上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野外工作装置较复杂,须在3个方向布极或测量,探测工作困难。该矿为露采,工作场所复杂,无法按规范准确布极和测量。

3物探试验推断与解释

由于测线较多,这里只做位于1X(1线)的音频电磁测深断面推断解译和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断面综合推断解释。1X(1线)音频电磁测深断面推断解译1X线布置在指定试验区的西北面的最外侧,长100m,11个测点,测线沿北东向布置。从1X线的视电阻率异常及推断解释看出,整体来说,地表附近的电阻率曲线变化平缓,中、深部变化过渡较剧烈,地表附近可能因连续降雨或黄铁矿化或含矿丰富,表现为电阻率很低,浅部低阻出现在+665m标高上下,岩层受大气降水或矿化的影响,含水性较好,表现出电阻率低的特性。局部相对高阻为空区、巷道的反映。

4综合分析解释

从现场探测采集图来看,音频电磁测深大部分点探测顺利,数据采集速度较快,干扰因素少,探测数据真实可靠。但由于本矿是露天开采,陡坎边坡密集,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方法无法按规范要求实施。

4.1试验区异常综合分析解释

由于探测试验区不大,为获得最佳物探效果,根据试验区形状特点设计探测线方向为北东向,达到各探测线的测点相对其他方向测点最多,物探数据相对更可靠。本次是在同一试验区采用音频电磁测深和五极纵轴激电测深两种方法探测,根据两种方法探测断面的成果推断采空区位置,再比较与实际采空区位置的接近程度来判断探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哪种方法的准确率更高。推断解释完全是根据实际探测断面成果图并结合地层及经验,因此,推测的采空区大小和位置与实际采空区大小存在一定误差,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从各条音频电磁测深反演后的断面视电阻率等值线来看,试验区分布较多采空区和巷道。主要分布在试验区测线的中部、6~8号测线的大号点以及1~5号测线的0~4号点。

(2)由于探测断面图是根据物探仪器采集曲线或数据,采用物探软件自动生成的连续等值线图,而物探异常是相对值,是物探处理人员根据物探软件生成的连续等值线断面图结合个人经验和试验区地质资料人为圈定的,圈出的异常大小往往受人为经验和对矿区各种资料了解程度的影响。因此,圈出的异常大小和位置与实际采空区或巷道的大小和位置存在一定误差,估计本次误差在10m左右。

(3)从音频电磁测深探测成果图分析,试验区主要存在5个高程段的高阻异常,推测为采空区或巷道,分别为:第一高程段,位于浅部的640~660m标高,埋深12~35m左右,推测以采空区为主,但不同高程存在巷道;第二高程段,位于中、浅部的620~640m标高,埋深30~52m左右,1~8线不同部位都有存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一是1线的0~4号测点封闭区域,二是2~5线的5~8号测点以及6号测线的4~6号测点,投影推断以采空区为主;第三高程段,585~640m标高,埋深30~35m,位于6~8线的大号点端部,分别是6线的3.5~7.5号点,7线的3.5号点以北和8线的4号点以北,从6~8线大号点的异常形态看,异常未封闭,推测该异常为采空区的反映,该采空区规模较大,异常区仅为采空区的一部分,测线未到采空区边界,采空区往东南及东方向延伸,推测该区为一个未到边界的大型采空区;第四高程段,570~600m标高,位于2~5号线的6~9号点和6~8号线的3.5号线以北,推测该区以巷道为主,有采空区存在,推测6~8号线的3.5号线以北主要为采空区;第五高程段,490~540m标高,位于1线的0~4号点以及2~5号测线的6~10号之间,推测以巷道为主,但有采空区存在。

(4)对比各探测线的音频电磁测深和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断面图,发现2种方法的异常位置不完全吻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受露天边坡的影响,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无法按规范准确布极,导致测量电极距误差,部分测线探测深度也未达到50m埋深。

(5)由于物探存在边界效应,边界异常往往可靠性大大降低,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测线长度与探测深度必须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一般要求测线长度是探测深度的2倍,由于现场条件限制,难以实现。从而导致测线两端的异常分析存在误差。

(6)从各条音频电磁测深断面图可以看出,浅部高阻异常不多,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区浅部实际采空区不多,二是本次音频电磁测深未采用人工发射源,因部分频段缺失,导致部分浅部采空区未被测到。

(7)由于采空区大小相对矿层或矿化岩体,规模较小,测区岩体或矿层普遍高极化,五极测深的不连续数据采集使细小采空区和巷道的低极化反应不明显,所以,无法从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的极化率参数判断采空区和巷道的存在。

(8)从各探测线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看,各测线中部不同程度的出现近似垂直的条带状相对高阻,分析可能是平面位置大致相同,不同高程都存在巷道;或者存在上下连通的采空区、斜井、竖井、采矿溜槽等无水空间;或者上下空区之间岩体相对较松动。

4.2探测成果与实际空区(巷道)大小误差分析

探测结果有以下规律:

(1)圈出的异常范围和大小与实际采空区和巷道位置基本吻合,圈出的异常范围和大小比实际采空区略小;

(2)浅部密集的小型空区或巷道在探测断面图上反映为连续的异常区,推测可能是因为点距和线距(10m)太大造成;

(3)圈出的中部异常范围和大小与中部实际采空区位置和大小吻合良好;

(4)综合分析估计误差在10m左右。

5结论

(1)本次探测成果仅限于试验区探测范围内(1X-8X)672m标高以下的区域。

(2)从音频测深的断面成果图可以看出,高阻异常明显,认为音频电磁测深法在大宝山矿区探测采空区有效,可为本矿的采空区治理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建议应用时增加人工发射源,弥补天然电磁场缺失的部分高频段,以便更详细的查明浅部采空区分布情况。

(3)由于地形、地层及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工作原理限制,高密度的边坡陡坎无法准确的布置测量电极。从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可以看出,出现相对高电阻率的对应区域并未出现低极化,因此,本矿露采区不宜采用地面五极纵轴激电测深。

第5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完善;基础

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矿产资源是一项基本的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实际找矿过程中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顺序进行找矿,以提高找矿的效率和精度。

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内容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逐渐呈现枯竭的趋势,现代矿产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新型的矿产勘探技术应运而生,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能够有效精确的对矿产特点以及矿产储量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这就对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矿产地质勘探是利用多种技术对地下矿区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探究和评估,通过勘探结果对矿区煤储量或者其他矿产的储量和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确定,地质水文的勘探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内容,作为矿产开采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矿产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其不仅关系着矿产的开采同时还关系着矿区防治水工作的开展,是安全和高效的开采基础,在矿产开采中一定要遵守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则,保障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在水文地质专业中要注重防、堵、疏、排的治理措施,为查明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煤矿的开采中,对于矿区水文地质的测定要对相应的煤矿储量以及近矿围岩技术性能进行勘探,为煤矿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其中包括储层、深度、松散系数等内容,具体开采中根据矿场经济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对煤矿开发利用价值和开发难度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估计,从而规划和设计矿山的建设,保障投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预估煤矿发展价值,充分考虑矿产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我国的总体地质呈现多起破坏、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为矿产的开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就需要不断研发矿产勘探技术、创新勘探设备,目前我们已经大致形成了板块构造理论、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等七大理论,为我们认识裂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提供了可靠地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矿产生产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的促进了矿区地质勘探新成果的涌现。

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研究

2.1GIS技术

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GIS技术应用与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中的空间数据和勘探成果,煤矿地质勘探具有勘探工作繁琐,勘探内容复杂,勘探数据较多等特点,GIS技术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从而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可视化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数据和图形的结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的直观展示,从而更容易做出科学的决策。

2.2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是矿产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先导技术,往往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加以基础地质技术的配合来实现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例如在煤矿开采工作中,通过每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超前预测、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勘察等内容来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2.3射线勘探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矿区中的水资源检测,通过射线在遇到不停岩石的反映来推测地下水的情况,通过涉及勘探技术往往能够对地下层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在地下层表现为断层或者碎裂等问题时尤为关键,这种勘探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使用方便快捷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向。

2.4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

市场经济的介入推动了矿产资源的行业化发展,这就对矿产企业的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还要兼顾商业市场趋势,利用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国企业也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特点进行选择应用,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并创新,推动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

2.5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是勘探机构生产经营以及活动的主体部分,勘探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对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结果和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勘探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水文地质勘探机构应加大对勘探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专业高水平的勘探队伍,从战略角度上正确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2.6加强技术创新

科技的发展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设备基础,这就为矿产的开采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核心技术的发展,支持矿产生产安全,通过地下水系统理论,依据相关地质理论的分析,对地下水系统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勘察系统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基本勘察方法,根据水文地质物探等勘查技术和综合地质评价理论实现矿产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支持。保障矿产开采的安全。另外,水文地质理论的研究对于矿产的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作实践将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和地质信息系统技术耦合,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同时依据矿产床充水条件,提出了多充水水源矿产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方案,这对于矿产床水文地质勘查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不断的推进矿产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和理论的进步,实现小构造、多层采空区等地区的探测,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产的开发过程中,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工作内容,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必须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探之后再根据数据表现制定勘探方案,保障后续工作的安全,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查;策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提升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利用更加高效的方式以及技术。目前发展我国能源事业就需要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和地质勘探策略,所以就需要相关部门对该技术和策略提高重视,使得我国的技术类型以及系统能够得到创新和丰富。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技术和系统策略,才能够提升我国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矿油能源的开采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地质勘探技术和地质勘探策略在能源事业发展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1现阶段常见地质勘探技术类型及其概述

1.1地质测绘技术

地质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技术中起到先导作用,是通过对地质勘探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及探测,借此全面掌握区域范围内的地质信息及矿产、石油等能源的赋存规律。地质测绘技术较常运用于工程地质学实践及找矿工作中,在先进的地质测绘技术,如GPS、GIS的辅助下,对相关的探测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从而为地质勘探的设计及实施方案提供详实的信息参考。

1.2绳索取芯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技术中的绳索取芯这一技术类型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勘探实践当中,这主要是基于绳索取芯技术的显著优势。绳索取芯勘探技术省却了钻杆这一勘探步骤,能够在内套管和绳索等勘探设备的辅助下,将诸如岩石等勘探对象的岩芯加以提取,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地质勘探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凭借其便捷性,极大降低了地质勘探的工作强度。

1.3地、物、化相结合的地质勘探技术

地、物、化相结合的地质勘探技术主要是综合运用地球勘探技术、物理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等形式,达到对地质信息、矿产资源、石油赋存状况的预测、定位及开采[2]。具体地说,地球勘探技术主要以重力勘探这一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对地质勘探区域内的地壳信息及岩体状况进分析,借助于探测岩体的重力大小及演变规律,从而实现对地质勘探对象的地质情况、岩体分布、岩体密度等要素的识别及判定。在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探数据整理及分析时,主要是通过采用相关的重力测量设备的方式,对勘探区域的地质状况,岩体信息等进行实时的跟踪,如出现岩层密度大小不一等现象,可以进一步预测及推论岩体各部位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密集情况,进而达到预期的地质勘探及找矿目的。电磁勘探技术作为一种分析及研究地质勘探区域地质构造及资源赋存状况的技术类型,主要原理是通过设置磁场,在相关仪器设备的辅助下,达到对电磁磁场信息的动态追踪,根据地质勘探区域的磁性反应信息,实现地质状况勘探及矿油资源定位开采的目标。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电磁勘探技术有井中磁测、地面磁测及海洋磁测等,各类磁测技术的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涉及到地面金属类矿产资源的勘探时,如铜矿、铁矿等,可以通过对地质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单元及岩体分布、断裂、破碎信息来预测相应的矿体;涉及到海洋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查,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海洋部位的地质构造状况进行深度探测,以此获取相应的油气资源赋存信息。

1.4RS地质勘探技术

RS地质勘探技术也成为遥感勘探技术,主要是借助于遥感传感器及遥感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达到对多种资源类型的勘探及地质灾害的防控。RS地质勘探技术具备了效率高、波段性及时相性多、勘探范围广等优势,并在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中,逐步向实时化、智能化及自动化方向演变。在RS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中,其通常与GPS技术进行交叉运用,以实现对地质勘探区域三维坐标的获取。在获取所需的三维坐标后,RS技术通过对勘探区域范围的物质进行光谱及晶体场特征筛选对比,最终对各部位的矿产信息加以判别。

2地质勘查策略及要点探究

地质勘查一方面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中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又需要掌握及遵循相应的地质勘查原则及策略,以提高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度[3]。一般而言,地质勘查策略及其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地质勘查作为一项系统全面而又具备极强专业属性的实践活动,需要严格遵守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勘探的客观规律,通过对地质信息规律及矿产成矿规律加以运用,以更好更快地完成预期的勘查任务及目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质勘查受制于勘查区域范围的地质状况及自然生态环境,在采用相应的地质勘查技术时,除了要考虑该技术的优劣势外,还应重点分析研究本地质勘查区域的实际情况,如地质条件状况、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水文特征、人口密集程度等,以保障地质勘查能够实现技术与生态的有机协调。其次,根据地质勘查的技术要求及预估风险等级,在做好地质勘查规划的基础上,应适度扩大地质勘查实践参与人员范围,加深企业、社会及专业组织的合作交流,达到共担风险,增进效率的目的。不管是单一的地质勘探还是矿产,石油资源勘测,其都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性,需要在勘探过程中创新管理思路及合作模式,因而,在地质勘查实践中,要制定出详细的地质勘查及矿产勘探,开采方案,明确各部位的勘探职责,进而提高地质勘查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地质勘探技术要注重丰富及创新。地质勘查带有极强的技术性,要确保地质勘查成果的精度和准度,应在结合最新的科研技术及设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及创新地质勘探技术类型,使地质勘探技术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范畴,然后再针对性地做好地质勘探人才的挖掘机培养工作,达到地质勘探技术、矿产资源探测、地质勘查人才应用的良性循环。

3结论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到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地质勘察技术以及地质勘探策略的重视度有所提升,正是由于社会建设水平逐渐提高,能源利用量逐渐增大,因此强化技术和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建设速度。有效保证利用高效科学的技术,使得能源事业发展得到指导。随着信息技术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勘查及地质勘探技术也实现了同步发展及创新,在进行地质勘查实践时,要在对现阶段常见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加以熟悉掌握的同时,遵循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及地质勘查策略要点,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于文龙 单位: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1队

参考文献:

第7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特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在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煤炭市场逐年增大,现代社会需要有一个优质环保型的资源,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煤田勘探技术在前期起到主导作用,可为煤炭开发设计,矿井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煤田地质勘探利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知识,详细的研究煤碳开采技术,分析煤岩体储存状态和物质变化情况,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地质理论,分析地层构造、煤层深度,煤质和煤的存储量,逐步归纳、总结经验,形成一套符合现代化煤田地质勘探的学科理论,彰显现代科技特殊的技术。

1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煤田的地质勘探,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利用飞机或卫星搭载的传感器接收地面辐射的电磁波,获取图像和数据信息,这是一种遥感地质调查。二是利用地质学科学理论,在发现有煤的地区进行地质研究,把获得的信息绘制在地图上,从而形成某地区的地质填图。三是发现某一地域表土覆盖较薄的煤田,利用人工揭露含煤层进行观察研究,为后期勘探、煤层的研究、煤样的采集,挖掘等各种渠道形成坑探工程奠定基础。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质勘探中出现的一些地质问题。

2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主要特点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勘探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在勘探过程中,所运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并且勘探出来的结果也越来越精确,有助于在计算机分析时,更加准确、快速的将大量的勘探数据计算出来。通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勘探技术相融合的方式,将其使用范围在地质勘探领域上不断的扩大。但在一些小型褶曲的位置,还需要勘探技术运用其他手段来进一步的探明。这些地质勘探技术还有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改善。

最常见的就是细节处理不到位,常常是水力压裂的结果比较差,钻井冲液处理不当,这些问题为勘探工作和煤层带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坍塌现象,给开采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还有一些地质灾害是由自然环境引起的,如大风、暴雨、雷电、冰雹、地震等等地质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地质勘探技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危险,还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做好应对灾害的准备,减少灾害的发生。同时,对矿井水防治的能力也较弱,往往勘探人员在勘探过程中,对水的质量重视程度较低,不能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导致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整体环境。

3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建议

现在,我国大部分煤炭开采部门和相关企业都只注重煤炭的开采量和煤炭的质量,把经济效益放在了首位,力争做到利益最大化。但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这样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国家相关部门和煤炭开采企业应该重视对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和人员的安全,应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员工安全的培训,确保在工作时能够保障员工的安全以及施工的效率。

与此同时,勘探企业也应该制定多种工作策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善,研究出实用的勘探技术和设备,从而提高其工作成效。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对勘探技术的创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相关的研究人员要深入到地质勘探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知道勘探设备的不足和勘探人员的实际需求,并获取一线工作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修改和创新。同时,煤炭开采企业不要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仅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盲目的追求研究成果,这样会使所研究的成果出现很大的不足和漏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企业应采取多种联合的方式,加强与各个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高勘探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从而保障我国煤田地质勘探事业高效向前迈进,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探事业也会与国际地质勘探技术并肩前行。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完善和创新。随着人们对勘探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更加注重了煤炭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使人们对这种勘探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关技术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是必要的条件,熟练掌握勘探技术,并能够推动该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其更加先进、更加合理。企业不应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工作效率。企业要有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能只追求煤炭的产量而忽视其他资源的质量,最终出现水质量下降,煤层结构遭到破坏等现象。

为保障煤炭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必须让企业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合理的勘探手段,统筹布置各项工作,严格管控工程施工,全方位研究各种地质信息,高质量完成地质报告,从而不断的完善煤炭资源综合勘探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煤炭能源的发展力度,不断提高相关技术和发展的规模,逐步提高社会能源消费的合理性,保障经济发展的平稳与合理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清洁。

参考文献:

[1]胡国泽,滕吉文.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预防煤矿灾害方面的研究与应用[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

[2]井治宏,赵志永.试论中国煤田地质勘探发展趋势[C]//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2010.

[3]孟凡军.关于煤田地质勘探的问题及其技术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4,(12):99.

[4]刘砚青.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特点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Z2):56-58.

第8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探技术;理论;基础;运行

地质勘探就是工作人员在对不同地形地貌以及矿物资源的研究过程中开展的探索活动。人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被检测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解构,确保在地质活动建立的过程中按照地质勘探采取最优化措施,从而实现地质勘探效率的升级,对地质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1 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背景分析

在地质勘探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不仅仅是地质勘探人员紧缺,勘探技术也相对落后。但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地质勘探技术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强化,项目运行框架也越来越贴合市场需求,勘探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在水文地质、航空测量,也被钻探、工程地质、遗迹古生物鉴定等多个领域借鉴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使用前景。

2 地质勘探技术理论基础的运行方式

在传统勘探技术中,主要利用的是钻探和巷探技术,而在勘探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前者是为了应对较厚的地质盖层,后者是应用于工程中要处理的巷道结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地质勘探技术的理论基础在延伸,逐渐演化后才能地质雷达理论体系、三维地震勘探理论体系以及高密度电发理论体系。

2.1 地质勘探技术理论之地质雷达法

利用地质雷达法的原理是基于微电子工艺的发展,在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地质雷达理论结构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勘探速度上有很明显的突出特征,且工作人员利用地质雷达法进行勘探,不会对地质结构造成破坏,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地质问题的原始化状态,实现地质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利用地质雷达法能利用电磁波的发射以及传递,进行地质问题的对比收集,从而借助接收信号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利用对应的公式对发射的电磁波以及系统接收时间进行计算,在判断电磁波具置的同时,着重了解和利用数据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

2.2 地质勘探技术理论之三维地震勘探法

在地质勘探项目运行过程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仅会涉及到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也能利用数学进行技术研发和处理,较之其他技术参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确保信息收集手段更加丰富,确保地下构造图纸绘制的质量,并且在利用相应设计结构对信号的具体振幅和频率等物理元素进行处理,实现岩层结构和岩性质量测定项目质量的提升。另外,利用技术对结构的实际信息进行分析,确保精度参数的提高,也辅助技术人员对岩层构造和具体参数进行整合汇总。

2.3 地质勘探技术理论之高密度电法

在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利用高密度电法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能确保常规电阻率法的有效应用,并且利用资料自动反演处理机制进行综合项目的升级处理,确保信息结构的完整。另外,管理人员人利用常规电阻率机制对破碎带以及段层结构进行分析处理,提升信息分析结构的精度和准确性,从而助力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利用操作设备和结构提升岩层分析的数值准确率。

3 地质勘探技术的分析

3.1 地质勘探技术之地震勘探技术

在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利用技术参数结构和项目运行机制,不仅能提高信息处理结构的有效性,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实际价值,只有这样的技术方式,才能真正为项目推进带来福音。而地震勘探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地震波向地心传播的过程中,会途径不同的地质层级,由于不同岩层分界结构中基本的介质性质有差异,就会导致地震波发生反射,检测人员利用设备对震源特性以及检波点的位置进行判定,从而利用数据和信息Y构确定具体的岩层结构和基本要素。且地震勘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以及地址研究项目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煤田的浅部结构中,也就是在800米以内,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直接运行。

3.2 地质勘探技术之地质雷达勘探技术

在地质勘探技术运行结构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利用地质雷达技术进行项目升级,确保运行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提高整体参数框架理论的实效性,升级参数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雷达勘探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技术项目,能实现结构优化的同时,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价值,并且确保参数框架和运行结构符合时展要求。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主要是针对地下介质结构的电阻率以及介电常数等数据的差异性进行的分析,并且能有效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进行信号的发射,从而对数据结构和技术应用环境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以确保能对地质参数进行综合汇总的方式。在企业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利用雷达技术能提高对岩石结构的勘测,并对岩石结构中存在的空洞和水体进行集中的分析,确保对不良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岩性变化情况集中调研,提高项目参数的精确定位。

3.3 地质勘探技术之高密度电阻率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项目参数矿机结构的稳定性,而技术要点主要是依据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在观测和研究机制运行过后,能对测量环境中存在的电场流分布情况进行集中的分析,确保地质问题能被直观的指出和鉴别,真正推进检测结果的实效性。另外,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技术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岩石以及结构进行集中的测算,并且对电流场分布规律进行及时分析,建立有效的管控技术。常规监测技术运行过程中,更倾向于对测试结构进行分析,而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分析框架更是侧重于测点结构,并确保多极距以及多装置结构,能通过不同参数结构的比例进行参数项目的分析。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技术运行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对不同比值参数以及异常信息结构的分析和处理。

3.4 地质勘探技术之矿井瞬变电磁技术

在勘探技术运行的过程中,测试人员要对其技术参数和运行机制集中控制,以确保能实现全方位数据收集的目的,确保参数框架符合需求。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主要是利用其不用直接接触的优势,确保技术运行以及时间分析结构的完整。不仅能确保工作时发射回线和接收回线的完整,也要利用边长的数据对空间断面进行集中的分析,加大发射功率的同时,既能满足项目参数结构,也能对接收回线匝数进行分析,从而强化二次信号的实际强度,甚至可以实现瞬变电磁法中顺层结构的升级。利用技术应用的运行路径,能优化项目的参数框架,确保勘探技术收集数据的完整度和科学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运行结构的科学化进步,就要在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针对具体理论进行深度的挖掘,实现项目结构的有效延伸,确保勘探工作实效性得到良性提升。充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提升地质勘探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结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厚福,方朝亮.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J].石油学报,2012,23(04):7-12.

第9篇:勘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矿产勘查学;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22-02

一、矿产勘查学课程沿革

矿产勘查学是随着近代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自1940年苏联地质学家克列特尔B.M.在《矿床普查与勘探教程》首次系统阐述了找矿、勘探、取样、编录、储量计算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后的70多年间,矿产勘查学得到了学者们的大量研究,从不同领域完善、革新其内容[1]。目前,随着已知的浅、富矿床逐步枯竭,找矿难度日益增大,深部隐伏矿床的预测成为矿产勘查的重点任务。而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矿产勘查一步步突破传统找矿类型,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勘探开发。因此,为更有效地完成新时代的勘探任务,需要革新传统勘查理论[2]。首先,西方国家重视矿床勘查哲学和决策理论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勘探方法理论中勘探过程的动态优化管理与组织,它要求不是在勘探即将结束时找到最优化的勘探方案,而是在勘探设计和勘探过程中找到了这种方案,这一理论值得借鉴。另外,随着现代地质科学对模型概念的引入,在理论找矿阶段,要加强对矿床模型和矿床勘查模型的研究。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勘查过程中的经济分析和环境效应分析日益受到重视[3]。

矿产勘查学作为我校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综合了矿山设计、采矿学、选冶技术、数学、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矿床普查和勘探的各项专业技能。为全面提升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对矿床勘查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快适应矿山工作和各项基础地质工作要求,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保证和贯彻矿产勘查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矿产普查与勘探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矿产勘查学的技能。该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创新型和实用型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使学生的实习训练技能与生产单位的需求最大程度对接,以符合我校应用型地质人才的培养理念。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矿产勘查学的新任务,在传统矿产勘查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队伍以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不同级别的教师构成,教师专业组成多样化,以矿产勘查学专业、水文地质、计算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程地质专业等多种专业方向共同完成实践教学[4]。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矿产勘查学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由五部分组成:矿产勘查学课内实习(10学时),矿产勘查学课程设计(2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设计(15周)。现分述如下。

矿产勘查学课内实习是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课堂内以经典教学案例作为实习材料,及时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加深理论课程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并对实践基本技能进行专项训练,该环节的实践训练包括矿床远景区综合预测、勘查地质设计、矿体边界线圈定和传统方法进行储量估算等基本矿产勘查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对矿产勘查过程的总体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矿产勘查学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完成后设置的课程设计环节。经过矿产勘查学理论课程学习和课内实践环节的训练,在课程设计环节,将使用实际矿山地质资料,学生分组完成不同地质区块的勘查设计任务。与课内实践环节的不同在于培养学生如何从繁杂的实际地质资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在使用勘查设计规范和实际地质情况之间的合理变通等方法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该环节,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例如micromine作为勘查设计和储量估算的工具,培养学生在掌握传统勘查方法的基础上,如何理解和合理利用新技术,并适当加大对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方法和勘查方法的训练[5]。

生产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安排学生在各合作矿山、地质队工作现场学习,协助现场地质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编录、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通过现场实习,学生直观地理解勘查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并充分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共同编录和整理地质数据资料,既巩固了学校所学专业技能,又学习了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地质工作环境,更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为有机的统一体,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不同,分别在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收集和实地地质勘查工作。在毕业实习环节,学生要相对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及现场地质调研和勘查工作,最大程度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用矿产勘查学理论方法的技能。

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最后进行毕业设计。该环节为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的能力。毕业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勘查任务。例如,可以使用micromine软件进行勘查设计、矿体三维建模、储量估算等勘查任务。同时,提倡学生在储量估算环节利用数学方法,使用新型储量估算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比较。毕业设计环节是一个综合应用环节,要训练学生进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深化矿产勘查工作的本质内涵,它不仅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地质工作,更是一项经济活动。

(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每个环节都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基础勘查技能,例如矿产预测方法、基本地质编录、勘查设计和储量估算等。但更重要的是,大力引进支持传统储量估算的计算机软件,对勘查地质体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例如micromine。在传统储量估算的基础上,探索以数学方法为基础的新储量估算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勘查精度,将定量勘查的思想深深地种在学生的思维中[6]。

矿产勘查学的核心工作是预测,成矿预测的核心在求异。加强深部隐伏矿体预测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特别是矿床模型、成矿模型的找矿理论及其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基础,大胆引入GIS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多种找矿信息综合使用,大力展开三维成矿预测工作,将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与地质、钻探技术综合应用,并恰当配合,深化现代找矿技术方法。

在讲授方法上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拘泥于课本理论和教学范例,大胆使用实际地质资料和现场实践经验,加大学生动手参与的力度,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现场工作经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多学科教师团队,包括地质、水文、计算机、物探等方向的教师,为学生开拓眼界、活跃思维、全面接受新形势下的矿产勘查学技术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

(三)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考核环节多样化,不仅重视实践报告的编写质量,而且将实践现场的参与度、现场工作人员的评价、每一次的实习作业的提交质量进行综合考量,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也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结语

矿产勘查学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勘查技能、实际勘查技能和综合应用各项勘查方法的技能,因此上述各实践环节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随着矿产勘查学的发展,必将出现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矿产勘查的理论也将更加完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在讲授传统勘查理论与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带入课堂,综合各学科的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地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功文.“矿产勘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03):55-58.

[2]徐争启,张成江,陈友良,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课程教学及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04):65-66.

[3]杨海,张凯,任红伟.地质找矿的科学思维模式探析[J].西北地质,2014,47(1):261-266.

[4]冯松宝.对工程教育背景下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4):114-11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