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务车管理范文

公务车管理精选(九篇)

公务车管理

第1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尽管机关车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机关车辆管理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1缺乏有效、健全的机关车辆管理机制

公务用车与机关行政任务和工作量是成正比的。从目前机关用车现状来说,公务用车在不断增多。然而,由于很多机关单位仍然沿袭传统车辆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地作出相应的变动和调整,导致车辆管理与车辆使用之间出现很多矛盾。比如,某些机关工作人员未经领导同意,也未履行任何手续,便擅自使用公车,造成公车的“供求失衡”,人为地增加了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的难度。如果不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机关公务车辆管理机制,公车的管理和使用将会出现更多的混乱和复杂的局面。

1.2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车辆管理人员属于单位后勤部门,他们虽然属于编制人员,但是薪酬待遇与单位的内部编制人员相比要相差很多,再加上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缺位。由于缺乏很好的自我定位,以致于工作中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效率低下等负面状况,对于诸如车辆使用的任务安排、车辆的使用申请等工作敷衍应付,严重影响了公务车辆的使用效率。

1.3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欠缺

如果服务意识的缺乏是车辆管理人员的内在问题,那么管理水平的欠缺则是外在客观因素。在机关公务车辆的管理过程中,要对使用的车辆进行出车登记,包括出行任务、地点、行程等方面,手续较为繁琐,但在这些静态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管理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有时甚至疏漏了出车人的签字。同时,机关车辆管理人员也未能及时将加油站每月提供的加油记录与驾驶员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账目不清,造成浪费现象严重。

1.4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缺乏主动性

车辆管理人员在车辆的性能维修与保养方面缺乏主动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完全听从车辆驾驶员的意见,而没有深入实际分析车辆的故障,结果造成车辆的维修成本过高,增加单位车辆的管理成本;二是车辆管理员在车辆维修与保养方面缺乏主动性,结果造成一些潜在的故障没有及时被发现,结果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提高机关公务车辆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的车辆管理制度

由于传统的车辆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机关单位在车辆管理和车辆使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的车辆管理制度。首先,各机关单位应该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在车辆的使用、维修以及更新方面做出标准化的管理,保障车辆的高效、科学运作;其次,要建立职责清晰的驾驶员责任制度,明确驾驶员的职责以及车辆使用规范程序,避免出现公车私用、出车“以权力为大”的现象;最后,车辆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车辆管理规则制度执行,避免出现“人情管理“”私利管理”。

2.2加强车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

服务意识的欠缺直接导致车辆管理工作的落后和低效,要想改变不良局面,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服务意识教育,增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端正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坚决杜绝和遏止各种腐败现象和功利行为。机关后勤部门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加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从意识上明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3主动介入车辆维护与保障,规范驾驶员行为

首先,车辆管理员要及时接入到车辆的保养与维修工作中,及早发现车辆的潜在问题,避免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其次,车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驾驶员车辆维修费用的审核力度,杜绝驾驶员利用车辆维修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也要加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再次,规范审批和查验程序,在单位指定的维修厂进行车辆维修,若存在的问题较大,指定厂家无法维修的,驾驶员应提出申请,经上级批准后,再到其他厂家维修;最后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车辆的二保和年审。车辆管理人员要对维修项目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统一负责全局所有车辆年审。

3结语

第2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公务用车控购管理工作,防止铺张浪费、节约财政性资金,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特作规定如下:

一、公务用车控购报批程序

1、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央企除外)购置公务用车一律向县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各单位购置公务用车审批表(附件2)。

2、县控购领导小组将根据单位职能、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等情况审核批准。

3、经县控购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县控办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省控办办理控购手续(事业单位及企业购置20万以内的公务用车可由县控办直接办理控购手续)。

二、公务用车控购标准

1、县处级领导可配备2.5升以内(含)、价格25万以内(含)的公务用车。

2、行政、事业单位可配备2.0升以内(含)、价格25万以内(含)的公务用车。购置越野车、商务车可适当提高标准,但必须控制在2.5升以内、价格30万以内。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提高标准购置,但严格控制采购原装进口小车。

三、公务用车采购程序

1、待公务用车指标证下达后,购车单位到县采购办填报采购审批表,属于全省协议采购车型范围的,按协议采购流程实施采购,不属于全省协议采购车型范围的,由县采购办组织采购。

2、车辆资金自筹的,凭采购审批表,由单位自行付款提车、验收,以及办理车辆保险和上牌。

3、车辆资金由预算安排或追加的,凭政府抄告单或预算追加单,到采购办办理车款直接支付手续。

四、公务用车更新程序

1、按上级精神2010年公务用车一律不得新增,但允许编制内更新(旧车报废或公开处置),新成立单位凭编办文件允许新增。

2、单位公务用车更新(旧车报废或公开处置),须达到使用年限满8年且行驶20万公里(含)以上的,由单位提出更新书面申请,并到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凭有关手续报县控办办理公务用车的控购手续。

3、县处级领导公务用车更新,须达到使用年限满8年或行驶20万公里(含)以上的可提出更新申请(附件3),并经县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五、公务车数据库管理

第3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机关事务局公务用车管理汇报材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务用车日益增多、档次相对提高,其使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公务用车的管理一直是困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监管缺位、查处乏力、浪费严重等问题一度普遍存在。曾经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公务用车是公务用三分之一、私事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三分之一。公务用车的超标配备问题和监管不力问题已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党政机关社会形象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XX市机关事务局在省机关事务局的指导下,以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以“加强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务用车浪费”为目的,规范管理、节约开支,拓展管理思路,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务用车在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中的服务作用。

一、各级重视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关键

全市上下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切实把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市政府副市长挂帅,亲自抓此项工作。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财政、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机关事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专门工作机构。按照市市有关工作要求,XX市机关事务局认真履行此项工作的牵头职责,具体承担起了日常工作。上下联动,市级各部门、各乡镇都落实了分管领导、责任人员,制定了工作措施,层层落实公务用车管理专项工作。今年,市委常委会议研究,把违规公务用车的处置工作,列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和干部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常抓不懈,并接连下发了七个专项文件,对违规公务用车的界定、处置及相关工作纪律等作出详细规定。XX市机关事务局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专项工作会议,对当年全市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此项工作。

二、广泛宣传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前提

为营造舆论氛围,强化社会监督,XX市机关事务局从三个方面广泛开展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一是注重媒体宣传。在XX报、XX电视台、市政府门户网、XX市机关事务局门户网、XX新闻网、XX论坛、XX在线等各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使用规定等,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舆论监督氛围,让乘坐超标车、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的现象无处遁形。二是召开会议宣传。XX市政府组织市纪委(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局多次召开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会议,宣传中央、重庆和我市的工作要求;市机关事务局经常组织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深入职工宣传,要求各单位干部职工深入学习《XX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使大家知晓规定、遵守规定。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有了深刻的认识,基本杜绝了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的现象。

三、切实履行工作职能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保证

目前,XX市公务用车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要管好这些车辆,必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体推进公务用车管理的规范化。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经常组织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召开协调会议,全面落实市、市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每年年初,都组织召开了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分工责任制公务用车管理专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公务用车管理专项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市有关领导反馈工作进展;传达市市工作安排,经常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市纪委监察和交通管理部门把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经常组织对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监督检查,对公务用车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继续强化了监督检查,发挥了新闻媒体、群众的监督作用,及时查纠存在的问题;召开各层面代表参加的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在国庆长假等节假日期间实行公务车使用报告制度;建立行风监督员监督公务用车队伍,扩大监督范围;建立领导干部驾车申报制度。全市在杜绝公车迎亲、接送子女上学和公车私驾,以及开“霸王”车等违纪违规行为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市财政局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购车资金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杜绝了违规使用资金购置公务用车和超标准购车。

各车辆使用单位,建立健全了派车制度和车辆出勤制度等,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严格过程管理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核心

近年来,XX市机关事务局在公务用车管理上主要突出了编制审批、车辆采购、车辆使用和车辆报废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严格审批公务用车的编制。一是严格按照公务用车定编原则下达车辆编制,坚决杜绝超编制购买车辆。各单位因工作需要购买或更换公务用车的,必须由市机关事务局严格按其定编范围核定后,报市分管领导审核。二是实行公务用车编制证管理,一车一证,凡是未取得《公务用车编制证》的公务用车,禁止上路行驶。

(二)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采购标准。一是严格按标准审批行政事业单位配备公务用车,各乡镇和市级部门配备排气量1.8升以下、价格15万元以内的小轿车。二是积极倡导各单位配备低价位的国产油电混合节能环保车。三是公务用车采购全部按照规定程序组织政府采购,采购单位将采购资金转入财政专户,委托财政予以支付,保证了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购置公务用车。四是对各单位购买公务用车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如没有按照程序操作购买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主要责任人严肃处理。

(三)严格落实公务用车的使用规定。公务用车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不得指派非专职驾驶员驾驶,严禁领导干部私自驾驶公务用车,严禁单位领导、车辆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公车私用。车辆在非工作期间、节假日,一律停放在本单位停车场,因工作需要确需在外停放的车辆,必须报请单位领导同意后,将公务用车停放在安全可靠的停车场所,严禁将公务用车停放在娱乐场所、购物场所。节假日除必要的公务用车外,实行公务用车封存制度,如有特殊公务需要用车,须经车辆单位领批准。

第4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一、在学习教育上做文章,力促“两个办法”入脑入心。

贯彻落实“两个办法”是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两个办法”深入人心,我们大张旗鼓地抓宣传、搞教育:

一是借力造势上认识。“两个办法”出台后,我们第一时间向县委汇报,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县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讨论贯彻“两个办法”,并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进行了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县委县政府对贯彻落实两个办法工作高度重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我们依法依规开展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撑腰壮胆。在县委重视下,各单位将“两个办法”纳入支部主题党日的学习内容,积极开展“两个办法”的宣传。

二是学深悟透作表率。“两个办法”是我们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担当责任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要求干部职工在学深、悟透、吃准政策上做到“三个带头”:一要带头学原文,先后开展了集中研学、领导导学、交流互学、业余自学、考试促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要求干部职工反复学原文、记规定,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二要带头备课件,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局机关干部人人讲课,并开展优秀课件评比,通过备课讲课,增强了对两个办法的理解。三要带头出点子,要求干部职工通过学习“两个办法”,明白新老规定的不同之处,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规定查找管理漏洞,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建议。

三是多措并举抓宣传。为切实提高“两个办法”的知晓率和执行力,我们开展了“三进”活动。“进党校”:积极与县委党校联系,将“两个办法”列入党校课程,分期分批对全县干部进行培训,让干部懂政策、知敬畏、守纪律;“进媒体”: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展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让广大群众学习政策,提高监督能力;“进机关”:先后组织4次大型培训会议,分别对全县各单位办公室主任和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宣传政策、指导业务。

二、在规范统一上下功夫,推进办公用房科学管理。

长期以来,在办公用房管理方面,我县一直存在着超标配备、资源闲置、苦乐不均、职责不清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规范办公用房管理、节约利用公共资源,我们狠抓“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清理建档。按照“对象全覆盖,档案全要素、数据全真实”的要求,对全县95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进行了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档案数据库,对全县所有办公用房面积、坐落、设计图纸、三定方案、干部情况进行详细核实登记。同时建立办公用房网络管理平台,及时上传更新数据。通过清理建档,明确了权属,摸清了家底。

二是统一调配使用。首先解决超标配备问题。通过开展实地勘测,严格执行办公用房配备标准,并责成立即整改。其次是治理占而不退、退而不腾的问题。联合纪委、国资等部门对各单位腾退的办公用房进行封存。第三是缓解分配不均的问题。依据各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在充分调查沟通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办公用房,使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三是统一把关审批。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划、规范配置、有效利用、厉行节约的原则,规范两项审批工作。第一是规范维修审批,明确维修范畴和标准,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做到事前把关审批、事中监管检查、事后审核结果,全程监督检查,。第二是规范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我们按照《XX省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严格核定各单位购置清单,结合我县政府采购单位报价,充分考虑办公布局,满足办公需求,节约办公经费。

三、在服务保障上出实招,确保公务出行高效顺畅。

随着公车改革深入推进,尤其是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党政机关公务出行提出了很高要求,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我们坚持“严”字当头,依规治理。

第5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公务车辆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很多敏感性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制度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性要求。公务车辆的管理既要从具体执行规范上进行梳理,又要保证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实施良好的监督,促进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公务车辆为案例,提出了公务车辆管理强化专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从公务车辆管理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整体性的管理与监督。

【关键词】

公务车辆管理方法制度监督服务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矛盾集中的部分。在所有的矛盾类型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是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公务用车原本是为了提高办公效率而设定的后勤保障,但是,在公务用车的实际执行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个别人的隐形福利。在多项改革实施的环境下,公务用车的管理需要引入专业性和服务性理念,才能够保障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公务用车的纯粹性。

一、我国公务车辆的使用情况。

1、公务车辆的标准。

公务车辆主要是指由政府财政出资,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所配备的车辆。例如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公务车辆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各级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固定用车,一个是工作人员开展公务活动的活动用车,也就是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用车一般都是用于办理公共事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的公务用车可以用于办案、监察、稽查和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主要车辆类型就是轿车、越野车和多功能乘用车。在公务用车的标准上,我国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车型目标管理细则》,对轿车提出明确的排量和价格限制。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的用车发动机排气量在1.8升以内,价格不能超过18万元,如果是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

1.6升,价格不能超过12万元。公务越野车的要求排量不能超过2.5升,多功能乘用车则不超过2.4升。

2、公务车辆的积极作用。

以国有大型化工企业而言,公务车辆主要工作就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与管理,而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和管理需要运用比较的交通工具。公务车辆的存在是工作的必然需要,任何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的公共性管理与服务,都要有车辆作为必要的交通工具和设备保障。公务用车实际上就是执行公务时的工具。例如警用车辆,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如果警用车辆质量很低,那么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执法活动。再如稽查等公务车辆,必须要配备一定的设备,否则无法执行必要的活动。公务车辆的积极作用就是能够促进公务执行提高效率,能够给予公务活动必要的设施保障。

3、公务车辆使用的弊端。

在公务车辆的矛盾中,公务车辆的隐形矛盾就是个人的使用。公务车辆因为是由公务人员进行操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公车私用的现象。在车辆改制以前,这种现象很多,但是,在公用车辆改制以后,公车私用的现象有所好转。公务车辆使用的弊端还有就是折旧率很高,因为公务车辆的用途广泛,执行任务的使用时间长,造成公务车辆的使用更加紧凑。公务车辆的使用弊端就是使用过程中的细微处理,无论是使用人的过多占用,还是车辆的维护问题,都是公务车辆使用中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

二、公务车辆强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1、突出公务车辆的实际效用。

在公务车辆的管理中,公务车辆的使用的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公务车辆执行任务时,需要选择技术好驾驶员进行操作,有的大型企业设计专业的司机,有的领导干部自行使用。在实际效用方面,公务车辆一定要发挥其必要的作用。例如在执行公务时,公务车辆要提前进行维护,保证执行公务的顺畅。在执行公务后,要进行专业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公务车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使用的优势。再如像国有化工企业使用的公务车辆,在日常的交通使用中,要注意遵章驾驶,保证车辆使用遵循交通规则,保证车辆能够在法律法规内执行公务交通活动。

2、强化公务车辆使用的专业意识。

公务用车在很多单位都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且有办公室等专业的部门进行统一维护。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要提高专业意识。专业管理意识中,管理的方式要采用层级式管理,从公务用车的采购、日常维护和维修检测,到公务用车的费用报销等,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公务用车上,要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使用办法,任何公务性活动都要有记录,在记录上,精确记载公务用车的整体情况。专业化管理需要对公务用车实施科学化的设计,是公务用车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规范。

3、从服务角度拓展公务车辆的管理。

公务用车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主要是指在公务车辆的管理上,要突出公务车辆的使用,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要实施管理的服务性。例如在公务车量的使用上,要保证公务车辆能够正常使用,同时,注意公务车辆的管理方式,要采用直接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在公务车辆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单位本身业务的,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车辆。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服务就要全方位开展。例如在车辆的管理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车辆管理实施集中的维护和个别的特殊维护。服务意识对于公用车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公务车辆不是私有产品,能够给予公务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对于公务车辆的质量保证具有积极作用。

4、实施公务车辆管理监督机制。

我国公务车辆的管理难度就在于,公务车辆的使用过程是自由的。公务车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对于车辆改革以后,公务车辆的使用,就要做好监督管理。监督不是为了控制车辆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好车辆使用的过程,让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要以车辆使用和服务的专业性为基础,保证监督的作用是延伸车辆使用的效果,而不是束缚公务车辆使用的程度。

三、结语

公务车辆是正常工作的必要设备,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与监督。公务车辆的管理中,需要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和必要的监控手段,让公务车辆能够提供必要的工作帮助。同时,公务车辆也要保证使用与维护的全面性,拓宽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让公务车辆能够更好的发挥最大效用。在体制和机制改革的环境下,公务车辆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促进公务车辆能够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给予工作最大限度的帮助。

作者:陈永明 单位: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6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关键词]油气勘探 公务用车 调度

中图分类号:F426.22;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26-01

前言:公务用车调度管理是石油企业机关后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体现机关司勤人员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的对油田公务用车调度管理,该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分析和探讨。

一、油田企业内部公务用车的特点

石油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行政、生产及科研等多方面业务的技术队伍,与社会其他部门的车辆工作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其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公共性、机动性、分散性和技术性。

(1)公共性。石油企业公务车辆保障着企业各项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包括领导用车、重大活动用车、生产活动用车、科研工作用车等等各个方面;

(2)机动性。约有一半以上的公务活动都有一定的突发性,每一辆公务车辆都要及时、灵活地调度使用,确保顺利的完成任务;

(3)分散性。由所承担的任务决定,驾驶员基本上都是单人单车执行任务,时间、空间上都是非常分散的;

(4)技术性。车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车辆驾驶员不仅要拥有娴熟的驾驶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车辆的构造与原理,掌握车辆的基础维修和保养,才能保证车辆正常使用,应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4)服务性:石油企业公务车辆旨在为企业服务,为各部门服务,做好企业生产的服务工作。

所以,要准确把握石油企业公务车辆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切实加强车辆的规范化管理。

二、车辆调度管理的几项原则

怎么样对一个单位的车辆进行合理调度,使其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至关重要。车辆的调度管理有关车辆的档案管理,驾驶员档案管理,车辆维修保养管理,车辆应用管理和交通事故处理等。本人结合自身工作谈一谈车辆调度管理的几项原则。

服务原则。工作中,要树立为企业大局服务、为各部门服务的意识。驾驶员应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干净卫生,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随时出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圆满完成每次出车任务。

效率原则。统一调度是确保出车效率的关键。统一调度车辆。领导公务用车优先保障,各部门工作用车需提前申请,并阐明用车事由、去向、起止时间,遵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先远后近的原则合理利用,必要时合并出车,可以大大提升用车效率,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节约原则。坚持对公务车实行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降低运行成本。小车实行定点维修,单车核算。维修前一定报分管领导同意,维修车辆时驾驶员同车管人员一同道到指定地点进行维护。车辆费用采取月核算制度。当月费用当月算清,并对油耗量、维修费等费用与出勤率、行驶总公里挂钩。

科学原则:在进行公务用车的调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即在科学的观念下指导进行,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进行调度工作,增强公务用车的针对性,使公务用车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提高石油企业公务用车调度的建议

1、建立石油企业内部公务用车的规范化技术管理体系

(1)石油企业车队应该逐渐尝试将制度和标准量化和规范化,根据车辆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驾驶员守则、车辆值班制度、车辆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使之有章可循,努力促进机关车辆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能使车辆使用有章可循,有利于车辆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二是使之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便于操作,增强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责任心;三是有利于车辆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管理,便于总结提高;四是以制度制约人,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2)建立车辆管理档案,车辆管理档案是车辆调度管理的基础。对企业公务车辆统一管理,明确公务车辆的职能、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车辆调度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公务用车调度效率。

2、强化公务用车安全观念

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问题一直是运输行业的重点,只有保证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才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公务用车应该强化车辆的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目标管理,对于所有员工进行安全防护培训,还能够进行事故管理知识考核。通过制度来控制驾驶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企业需要在每年初就需要将安全管理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上去,将安全管理的水平同人员的工资效益联系起来,运行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制,从而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还应该设置安全例会,将安全教育当成是日常的管理工作。

3、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

车辆日常维修保养目的在于保持车辆车况良好,表面整洁,降低零件磨损速度,提升车辆使用寿命,要主动查明故障隐患并及时予与消除,使车辆技术性能的经常保持正常状态,更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坚决落实车辆定期检查制度,坚持每日检查。对运行车辆严格落实“出车前认真检查,行车途中把稳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收车后清洁保养”。做到小故障不过夜,确保车辆良好状态;要坚持每个星期保养,每个星期坚持对车辆进行一次彻底的擦拭保养,特别是启封车辆,认真检查车况,准确、有针对性地进行运行前保养。规范车辆维修保养制度,使车辆的日常保养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4、增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定期开展岗位培训,组织驾驶员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综合素质培训、驾驶技术培训和故障排除培训和服务礼仪培训四方面的知识,提升驾驶员专业水平。此外,要有针对性进行地应急反应能力训练、复杂路况适应性训练和特殊路况针对性训练,掌握应对恶劣环境、突发事件的心理知识和处理方法,培养、训练驾驶员过硬的心理综合素质;根据工作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要联合实际情况重点提升应对季节天气的驾驶能力;提升应对事故多发时段的行车能力。提升应对险情的处置能力。故障排除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注重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针对驾驶员提出的实际难题现场指导、示范,激发驾驶员学习技术的兴趣,提升驾驶员排除故障的技能。

四、结束语

公务用车调度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公务用车进行统一调度,与现代化的调度管理理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公务用车的效用,为石油生产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新艳.《浅谈油田企业内部公务用车的规范化管理》华章,2012(34).

第7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务用车;组织形式;投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2)06007809

公务用车超标配备、公车私用、效率低下,致使财政不堪重负,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但因国内理论界对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及改革路径缺乏深入、科学的理论研究,致使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方向和目标尚不明确,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实践踌躇不前。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投资管理模式及改革路径展开理论分析,以期对推动我国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为迫在眉睫的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迄今尚无人对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展开理论研究。而国外已经十分成熟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和方式往往也因为所谓国情不同而难以被借鉴。因此,对公务用车管理改革路径的科学分析和理论论证显得尤为迫切。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公务用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公务用车现状的描述、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二是探讨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动力及模式;三是对某些地区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实践进行评价或比较;四是对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进行分析和反思,并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把过去不合理的公车支出合理化了”[1]。可见,目前对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缺乏研究,难以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推进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有效模式和路径,这不利于公务用车改革的深入推进。因此,借助科学的理论工具,对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模式展开理论分析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公务用车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格限定公务用车配备的资格和标准;二是对公务用车使用特殊标志,并借助电脑监控系统,防止公务用车私用行为的发生;三是许多国家都要求政府官员使用国产车。不少国家公务用车管理已经建立起成熟的制度和方法,其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程度相对较高,公务用车效率和效益已经不是一个引起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棘手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运用市场手段配置社会资源的深厚传统,因此,在公务用车管理中也毫无例外地将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社会机制进行了有效的综合运用,所以,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专门理论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工具是当前我国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研究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实践难以有效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试图借助威廉姆森的中间组织理论对公务用车管理的模式进行学理分析,以期对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公务用车管理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两种主要制度形式。在科层组织与市场组织相互替代的过程中,两种组织也在相互交融、相互结合,产生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新经济活动制度安排――网络组织,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两分法”,逐渐向市场、网络组织和科层组织的“三分法”迈进[2]。公务用车因其用途和环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交易需求和交易特性,因此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公务用车的交易因素综合采用科层组织形式、网络组织形式和市场组织形式。

(一)组织费用与交易费用

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的基本运行方式和手段有着巨大的差异,市场是由价格机制指导的自动协调,而科层组织则是直接的等级性权力的配置。无疑,企业和政府具有共同的组织特征,都是科层组织。科斯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3]4。在本质上,企业和市场都是一种契约,而市场上的契约是一种短期契约,企业内部的契约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一系列相对长期的契约的组合。企业和市场只不过是具有相同职能的适宜于不同情景的并能互相替代的两种机制,而且都是需要费用的,企业运行需要组织费用,市场运行需要交易费用。企业的边界取决于组织费用与交易费用的比较,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组织费用与边际交易费用相等的那一点上。可见,企业和市场是由交易费用所决定的可相互替代并相互竞争的两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安排。因此,组织社会生产活动的最优制度结构必然是科层组织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二)交易因素与组织形式

威廉姆森将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分成人为因素和交易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等;交易因素主要包括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市场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程度、交易频率等。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资产拥有者对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伤害的承受能力越脆弱,交易失败导致资产拥有者的损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关系契约将有效地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和交易失败的发生。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决定契约是不完全的,企业、政府等科层治理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使用过程中的机会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问题。“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3]7,“如果没有不确定性,企业的出现似乎是不可能的”[4],因此,在不确定性很高的环境下,采用政府、企业等科层组织来对资源进行配置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资产专用性程度不高并且交易频率很低,交易双方就没有必要维持长期关系,双方的具体身份也不重要,那么市场治理就是较为有效的方式。综上所述,如果不确定性越高、交易频率越高和对特定资源依赖程度越高,采用企业、政府等科层组织方式比市场组织方式更加有效。反之,则市场组织方式更为有效。而对于处在这两极之间的交易行为,则采用网络组织方式更为有效。网络组织是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下,由基于共同的目标或利益的组织实体联合而成的、通过价值链的共享以实现其目标或利益的组织实体集合。网络组织比市场组织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是一种介于市场组织和企业层级组织之间的新的组织形式(见表1)。因此,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公务用车的交易因素综合采用科层组织形式、网络组织形式和市场组织形式。

(三)公务用车的交易因素

根据公务用车的种类、公务用车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公务用车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的不同性质等标准,公务用车管理应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方能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益。为此,首要任务是分析不同种类公务用车的性质。

1.公务用车的用途差异

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首次对公务用车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分类,将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领导干部用车是指用于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是指加装特殊专业设备,用于通讯指挥、技术侦查、刑事勘查、抢险救灾、检验检疫、环境监测、救护、工程技术等的机动车辆。其他用车是指上述四种用车之外的机动车辆,如大中型载客车辆、载货车辆等[5]。

2.不同种类公务用车的交易特性

根据公务用车的不同用途及其工作任务特性,不同种类公务用车具有不同的交易特性。执法执勤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资产专用性程度高,潜在的交易对手数量少,交易频率和用车需求的不确定性高;高级领导干部用车的交易频率和用车需求的不确定性也相对较高,因此,这三种类型公务用车对抗交易失败风险的能力很低。而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的资产专用性程度都相对很低,在具有成熟汽车租赁市场的环境下潜在交易对手数量相对较多,交易频率和用车需求的不确定性都相对较低,抵抗交易失败风险的能力较强。(见表2)

3.公务用车的环境差异

影响公务用车的交易和工作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用车主体辖区的幅员面积大小、公务用车路途长短、地形地貌差异及复杂程度等,尤其是大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地形地貌差异对公务用车的要求有显著影响。二是公务用车主体所在地汽车租赁市场的成熟度。汽车租赁市场越成熟,市场租赁潜在交易对手数量越多,公务用车的市场供给就越有保障;反之,公务用车就难以得到有效市场供给。

(四)公务用车管理三种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前述理论分析表明公务用车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种类公务用车的任务要求、用车环境和交易特性差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实现公务用车管理三种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根据表1和表2,我们可以通过推论得出表3。

执法执勤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在所有公务用车中相对具有资产高专用性,用车需求的不确定性较高,交易频率也相对较高。如果采用科层组织形式,生产投入所有权集中化,资产被牢牢地控制住,越专用的资产越能产生高效能;如果采用市场组织或网络组织,一个所有者可以通过拒不给予接入而阻滞另一个所有者利用高专用性资产而获取利润,还因为专用而造成资产缺乏适应性和流动性,其价格往往就非常高昂;科层组织通过把它们所需的资产实行垂直一体化,还可避免由于阻滞行为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用和风险问题[6]。高级领导干部用车虽然不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但因高级领导干部工作任务性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用车需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往往也很高,因此要求高级领导干部用车采用不间断模式,保持稳定的联系,因此科层组织和网络组织相对较为适合。而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不具有资产高专用性,用车需求也较为确定,交易频率也可能不是很高,因此,适合的组织形式应是市场组织形式和网络组织形式。但网络组织形式与市场组织形式相比较,网络组织是各种行为者基于信任、相互认同、互惠和优先权行驶等所组成的长期关系系统[7]319,使组织资源运筹的范围从组织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7]321,因此网络组织比市场组织有更多的优势。可见,网络组织、科层组织和市场组织在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公务用车上具有各自的优劣(见表4)。

前述分析和表4表明,对于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极少数领导干部用车,因其工作任务的特殊性,用车需求不确定性高,难以承担租车交易失败风险;车辆装备配置专用性强,市场租赁潜在交易对手数量少;用车高概率反复,要求采用长期的关系契约模式;因此宜采用科层组织形式。对于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因其工作任务的特殊性、资产专用性、用车需求不确定性都相对较低,市场租赁潜在交易对手数量相对较多,用车高概率反复相对较少,采用长期关系契约模式的要求相对较低;而科层组织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包括科层的目标置换、科层的膨胀和科层的僵化;因此尽管科层制度通过专注于技术性的、可预期的行为实现了组织的效率,但是由于垄断信息、抗拒变迁、行为专断,导致组织的效率损失。因此,对于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不宜采用科层组织形式,宜采用市场组织和网络组织形式。又因公务用车的特殊性要求交易失败风险要尽可能低,而网络组织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网络组织又优于市场组织,包括深化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经济活力;有效地减少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经济;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互补融合;组织柔性大,能灵活应变、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有效降低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因此,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宜采用网络组织为主,市场组织为辅的组织形式。政府可通过汽车租赁等专业服务网络,将政府部分领导干部用车、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服务外包给汽车租赁企业。

三、公务用车投资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

为满足公务用车管理的多元组织形式,必然要求公务用车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形成众多的网络节点。这就要求厘清公务用车的投资管理模式,在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用车主体之间建立起清晰、规范的公务用车产权关系,从而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各环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的主要配置是将受益和受损效应内在化。”[8]因此,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根据公务用车服务投资主体、公务用车直接供给和管理主体以及公务用车的消费主体之间的不同关系组合,可以将公务用车投资管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而这三种模式与科层组织、网络组织和市场组织形式的不同组合将形成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见表5)

(一)行政模式――政府投入,政府管理,政府消费

我国目前的公务用车投资管理模式即是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资金购置配备公务用车,并承担各种用车消耗的费用支出,并由政府相关部门采用行政方式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政府直接消费。这种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是典型的通过行政权力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用车主体和供车主体均缺乏成本约束及效率提升的动力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通过内部监督和统一管理等来实现用车效率的管理,车辆闲置与紧缺并存,往往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工作需要,难以实现有效监督。这种投资管理模式通过科层组织形式适用于少量领导干部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管理。

(二)社会模式――政府投入,民间管理,政府消费

政府已有公务用车市场化改革后的过渡阶段,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上缴,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由政府牵头组建出租公司,按照企业模式运营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市场机制有偿租用公务用车,保障政府机关的公务用车需要,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可面向市场有偿服务提高资产利用率。这种公务用车租用模式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属于过渡模式,主要缺点在于导入市场机制不够彻底。这种汽车出租公司还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可能妨碍汽车租赁市场公平竞争,从而影响汽车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公务用车市场化改革之初或者在汽车租赁市场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投资管理模式通过网络组织形式对于一般公务用车、其他用车、部分执法执勤用车和领导干部用车适用。

(三)市场模式――民间投入,民间管理,政府消费

对于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的终极投资管理模式,应是完全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由民间投资主体进行公务用车投资,民间企业进行车辆管理,政府用车主体和汽车租赁公司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达成租赁合同,满足公务用车需要,公司以盈利为目的。用车主体通过公开招标,与中标的出租车公司按照统一的价格和服务标准签订长期(一般是1年时间)租用合同,形成公务用车管理的网络组织形式。公务员只管执行公务时使用车辆,用车主体(单位)在一定时期后统一按照租用合同的标准和价格以及用车总量结算;在信息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公务员也可以在公务用车时直接按照租用合同约定的标准和价格直接刷卡结算。这种投资管理模式将通过网络组织形式和市场组织形式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成本约束促进公务用车提高效益。

四、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对策思路

基于公务用车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投资管理模式的分析,公务用车管理改革须准确定位公务用车管理的基本原则,并针对不同种类和环境选择公务用车管理的有效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程序。

(一)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公务用车涉及部分人切身利益,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充满了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公务用车管理应遵循下述五大原则:

1.分级分类原则

以总量减少、费用降低、管理规范为目标,严格公务用车编制核定标准,降低政府拥有公务用车的数量和规格。核定标准坚持分级管理、分类核定、尺度一致,标准统一。一是分级管理。地方各级机关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由其上级公务用车管理机关遵循分类核定原则负责核定并监督执行。二是分类核定。公务用车编制核定的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含后勤服务和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公务用车的类别分为领导干部用车、一般公务用车、其他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应该尽可能由社会或市场提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用车效益;领导干部用车要严格编制管理,不能擅自扩大使用主体资格范围;执法执勤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要根据工作职能需要科学核定编制,以提高执法执勤效率。

2.因地制宜原则

各级政府要根据地理环境对公务用车的要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汽车租赁市场成熟度等环境特征和用车需求因地制宜地严格确定须采用科层组织形式和政府直接投资管理模式的各类公务用车配备主体资格和配备标准。在汽车租赁市场较发达的地区,因为潜在的交易对手数量较多,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低、交易(需求)频率不太高、用车需求较确定的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甚至大部分领导干部用车,宜采用市场模式(即汽车租赁公司等民间投资、民间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和网络组织形式(即用车主体政府与多家汽车租赁公司签订较固定的中长期公务用车租赁合同)。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用车需求频率高、用车需求极不确定、交易对手数量少的极少数领导干部用车及执法执勤用车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宜采用行政模式(即政府直接配备公务用车的政府投资管理模式)和科层组织形式。对于汽车租赁市场极不发达的地区或在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转轨时期,可以暂时采用社会模式和网络组织形式,政府成立汽车租赁公司,既满足公务用车需求,也可以对外满足市场用车需求,从而减少车辆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和投资管理模式,都须加强使用过程的监管和用车费用的限制。

3.三权分离原则

对仍采用科层组织形式的政府投资管理的领导干部用车和执勤执法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购置配备加强监督制约。一是严格统一领导干部用车、一般公务用车、其他用车、执勤执法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编制管理和配置审批的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彻底改变公务用车多头审批、配置的现状。二是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实现公务用车配置审批三权分离: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核准和配置审批、更新审批,财政部门按编制和配置标准拨款,监察部门负责实施监督。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在标准上增加公务用车配置审批的难度,从程序上形成对公务用车管理的有效制约,使公务用车的预算拨款权、购置配备权和使用权实现分离。

4.预算定额原则

对公务用车资金支出实行总量控制。以上年的支出为标准,冻结公务用车支出费用的增长,并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计算用车量,逐年递减公务用车费用支出,实现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是规定消耗在一定公共服务项目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数量上的标准,是计算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基础。对于仍采用科层组织形式的政府投资管理的领导干部用车和执勤执法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严格执行单车费用定额核算制度和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公务用车预算管理实施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包括维修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和其他相关支出一并列入单车核算定额指标考核管理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和执行年度公务用车运行经费预算,在财务上单独列项。预算定额理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遵循社会平均水平原则、简明适用的原则、坚持统一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专家编审责任制原则,将预算软约束转变为刚性约束。为此,需要将公务用车预算和支出公开化,接受社会和民众的监督制约。对于采用网络组织形式和市场模式或社会模式的一般公务用车、其他用车和部分领导干部用车,要严格加强公务用车的审批、确认、核销等过程监管和费用审计。

5.市场竞争原则

市场竞争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公务用车管理应导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作用,从而达到运行高效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改革目的。一是在仍采用科层组织形式的政府投资管理的领导干部用车和执勤执法用车(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采购配置环节,应采用公开招标进行采购,并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在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使用中,充分利用网络组织形式采用公务用车租用模式。政府作为需求方,车辆提供者作为供给方,在政府用车信息充分公开的前提下,政府(需求方)与车辆提供者(供给方)通过市场竞争达成一定期限的租赁合同,租车期限以一年为宜,时间太短不宜于发挥效用,时间太长则双方都不经济,不利于租车合同的补充和对不适宜条款进行修订。

(二)公务用车管理分级分类改革的思路――以重庆市为例

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公务用车管理改革要根据公务用车主体的种类、工作任务的要求、工作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交通条件的优劣等因素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因地制宜的分类改革,采用多种管理模式的组合。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幅员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各区域交通条件差距较大,因此对公务用车的要求也就复杂多样。因此,重庆市公务用车改革要根据公务用车主体、工作任务要求、工作地理环境和区域交通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分类展开,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组合。

1.重庆市级政府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组合

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务用车往往涉及在全市范围内,而8.2万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地形地貌差异巨大,山高坡陡的地方很多,城乡差距巨大,并且多数地方路途遥远,因此,对市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公务用车的要求参差不齐,因此,公务用车管理不仅要根据用车主体而异,还要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交通条件的差异、运输路途的远近、等待时间的长短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制宜。市级党政机关及其部门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组合参见表6。

2.重庆市主城九区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组合

主城九区公务用车环境相对简单和确定,对公务用车的要求的多样性相对较少,并且主城九区的汽车租赁市场相对成熟,因此,公务用车投资管理更多要采用市场模式。主城九区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组合参见表7。

3.重庆市远郊区县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组合

远郊区县因公务用车环境相对复杂,对公务用车的要求较高,不确定性较高,且远郊区县汽车租赁市场相对不成熟、供给有限,因此,对公务用车投资管理的模式可以采用社会模式或市场模式。远郊区县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组合参见表8。

(三)公务用车管理的机制创新

在公务用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在公务用车管理的多元模式组合的基础上,创新公务用车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各环节的监督。

1.公务用车源头控制机制

源头控制要求政府公务用车在使用主体的资格条件、配置数量、配置标准上要严格控制。严格按级别和工作任务要求配备领导干部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严格控制用车标准。领导干部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执法执勤用车要根据辖区的人口、面积、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务行为的繁重程度等合理配置车辆,并利用政府门户站实时公布车辆使用状态,在政府机关或单位内部统筹调配使用,减少公务用车的数量,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公务用车在标准上以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为基本标准,在配置、价格、排气量等方面要有严格的标准限制,不能超标准配备。除特殊用途外,公务用车应购置国产车。源头控制要求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私用行为的发生,因此在使用上要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只能用于公务,要严格追究公车私用者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对于一般公务用车和其他用车需要使用时,须经公务行为的相关负责人审批后到车队乘车或使用汽车租赁公司的车,用车完毕须经公务相关人员确认,并经最后审核方能予以核销或报销。

2.公务用车过程监管机制

公务用车过程监管要求变内部管理为公开管理,接受社会的监督,公务用车管理单位才有提高效率的动力、压力和权威。公车私用、“公油私用”、“靠车吃车”是严重的行为,是导致公务用车运行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公务用车管理部门要通过“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来堵塞贪腐漏洞,以节约财政资金。实行定点加油后,各单位财务部门不再报销零星加油发票,加油IC卡实行一车一卡,对号对卡加油,定点供应商为每个单位提供一张IC卡主卡,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可通过主卡实时查询所管辖车辆加油副卡的所有加油信息。公务用车管理部门要通过建立单车费用信息公开和单位成本比较来促进用车成本的降低,如对单车的每百公里油耗、每百公里修理费及保险费等进行社会公示,接受各方监督。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公务用车管理软件,加强公务用车管理部门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一定行政区域内公务用车的配置、登记和使用情况。公务用车统一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时监视公务用车的行驶路线、停泊地点,促进驾驶人员合理选择行驶路线,防止公务用车私用行为的发生。因为“欲检举贪腐的公务人员面临外部社会评价和内部行政伦理的困境”[9],内部监督的动力缺乏,因此须加大社会和公众监督的力度。为了便于公众和社会识别公务用车,从而加强社会监督,对公务用车进行标志管理,如对不同行业的公务用车喷涂专门颜色和图案,并标注“仅供公务使用”等标语和隶属部门的名称,核发政府专用车辆牌照,鼓励公众对公务用车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3.公务用车绩效评估机制

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企业式的成本核算机制,把每一项行政行为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与其所取得的效果包括公众的满意度、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等进行比较,综合考核公务用车管理的绩效。一是合理设定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估指标。在具体实施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时,公务用车单位和财政部门或受托绩效评价中介机构须从实际出发,共同研究并确定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指标体系。二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人才队伍建设。公务用车绩效评价工作具有综合性,建立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专业人才库需要全面吸收具有公务用车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优化绩效评价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提高公务用车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制定全国性的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法律或法规,促进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增强评价结果的法律约束力。四是建立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救济机制。当被评价部门、单位或个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时,可以向绩效评价实施部门的上级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促进评价双方的良性互动。五是将公务用车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促使节俭节约成为每个公务员的自觉行为。

4.公务用车责任追究机制

应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的责任追究。对于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领导干部,视其情节轻重严格追求其行政责任和领导责任、法律责任,直至免职;一般干部违反规定的,当年年终考核评定为不称职,并按有关规定追求其行政责任、法律责任等;凡负责驾驶、管理车辆的司机和司机因休(事、病)假不在岗位时单位指定的临时司机因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需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的,根据违纪严重程度以及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大小扣发其相应额度的绩效津贴,甚至给予行政处分。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有效遏制违规用车现象的滋生。参考文献:

[1] 毛寿龙.如何控制政府公车支出[J].人民论坛,2011(8).

[2] 张本照,杨雪.基于改进DEA的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 [美]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盛洪,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4] [美]奥利佛・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腾.交易成本经济学[M].李自杰,蔡铭,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EB/OL].(20110304)[20120716].http://.

[6] 罗仲伟.网络组织的特性及其经济学分析:上[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6).

[7] 刘延平.多维审视下的组织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高度重视公务用车管理,通过法令予以推行

在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公务用车由联邦总务管理局管理。法国1947年就颁布了第一个有关公务用车的政府令,此后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务用车购置、管理和使用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德国联邦机构一级现行的公务用车管理条例是1993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比利时政府自1965年首次颁布有关公务用车的法令以来,至今已进行过16次修改,使法令内容更简明,操作性更强。南非在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政府交通部就牵头重新修订颁布了政府官员配车的规定。芬兰虽然没有专门的公车管理制度,但有严格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要遵守的道德和法纪,以及维护清廉形象等行为准则,使公务人员不致因为用车等小事触犯刑律。

严格控制专车配备,尽量减少公车数量

在配备公车的导向上,许多国家都坚持一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原则,并据此作出各种具体规定。多数国家专车都只配备到各部部长、副部长以上一级的官员。德国公车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国务秘书和联邦直属机构负责人(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等)才可以配备专车,司、局长级的官员则只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一般官员办理公务可用单位公车,也可乘坐出租车;上下班原则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法国政府各部委只给部长、部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配置固定的专车和专职司机;司局长以上高级公务员配置专用公务用车,但不配置固定的专职司机,由用车人在执行公务时自己驾驶。普通公务员凭出差证明使用公务用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配置跟政府机构相似。日本总务省规定,总务大臣、副大臣、各局正局长以及正局级审议官可以配备专车,但是,除大臣和副大臣的通勤属于公务,可以有专车接送上下班外,局长一般情况只接送到车站,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印度政府规定,只有内阁部长和副部长、文官中的秘书(相当于中国的常务副部长)、辅秘(相当于中国的部长助理)和少数联秘(相当于中国的正局长)等以上级别的官员可以配备专车。一些国家由于福利好,私车多,公共交通发达,配备专车的范围更小。比如,新加坡只给总统、总理和执政3人配备专车和司机;芬兰除总统外,也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司机的待遇。为控制公车数量,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车辆的有效使用率,许多国家政府部门除自己购车外,都通行向外租车。日本总务省就长期从出租汽车公司包租部分车辆;德国联邦及各州主管部门的公车中,有相当数量是租赁来的;新加坡用于接待高级代表团的礼宾车队也采用临时租用的办法。阿根廷联邦和省的各级政府都没有大型的车队,在需要较多车辆和大型车队时,一般都向租车公司租用。

加强公车管理,规定严密而具体

一是严格控制购置公车,限制购置专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许多国家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法国政府规定,购车预算由政府各部委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制定各自的年度预算时提出,由有各省代表参加的“国有汽车购置委员会”进行预审;预算批准后,由代表国家的“国家购置集团联合会”统一从市场上购买,然后转卖给使用单位,避免车辆的多头采购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政府还规定,个人使用的公务用车的发动机排量不得超过1.4升,一切超标要求都应该向政府总理提出。各单位从市场上长期包车必须事前得到预算主管部门的批准。

二是区分公车种类。芬兰将公车分为专车、公车和工作关系车三大类。公车通常由政府部门办公厅主任掌握,提供给执行公务的官员使用,但不是专车。工作关系车由公家购买,提供给工作需要、有一定级别的人员使用。

三是严格控制公车调派,制定公务用车公里数计划额度。不少国家对公务用车都配备专职司机,并由专人保管、维修,保证性能良好,使用安全,使用完毕及时交回车库。因公外出需要用车者首先要到有关管理部门填写用车申请表,经负责人签字后才能乘车。专车也有用车登记卡,登记内容有出车时间、事由、公里数等,并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

四是限制公车使用范围,禁止公车私用。许多国家都明确规定,专车只能用于公务,不能用来办私事。芬兰专车只限于在执行公务时使用,正常上下班和个人私事都不得无偿使用专车。法国严格禁止公车私用,未经批准公车私用可以被视作触犯刑律。

五是对公务用车使用特殊牌照。在博茨瓦纳,民用车挂白底或黄底黑字车牌,公车挂红底白字车牌。博茨瓦纳政府严格实行只准许在工作时间因公务需要才能使用公车的规定。所以,每逢公休日,公路上见不到公车行驶。

加强公车使用的监督管理

在美国,公务车只限有关人员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得以任何名义私用,未经授权私用公务车将受到惩罚,包括临时或永久取消其使用公务车的权利、扣除一个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布赞卡因私与夫人乘坐公务车到距墨西拿市约400公里的地方旅行,就被意大利消费者协会以利用职权、损害纳税人利益告上法庭,被判处6个月监禁。

鼓励使用国产车

这是多数国家对配置公车的要求。印度官员乘坐国产车是铁的规定,至今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更不敢违犯。德国政府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国家生产的车辆。

第9篇:公务车管理范文

根据省纪委《关于重申领导干部严格遵守驾驶公务用车规定的紧急通知》精神,,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局再次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并根据自查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务车的规范管理,以保证落实省纪委关于公务车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局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重申的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我办公车管理的同时,带头执行好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二、加强管理,严格纪律

我局现有公车17台,其中小车9台,面包车7台,中巴车1台。按编委的核定,有专职司机11名。由于我局的公务活动和接待任务较重,11名专职司机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为了管理到位,我局进一步完善了“用车审批制度”和“公车管理制度”;设立了汽车队长一职,以加强对司机和车辆的管理。根据工作和实际的特殊性,经报请省纪委同意,我局领导一般都自己架车。为了保证安全、严格纪律,我局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四禁止两定期”。“四禁止”为禁止用公款和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禁止公车私用、禁止酒后驾车、禁止跑长途和载运来宾。对违反规定的,除补交相关费用外,视情节轻重,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和外事纪律处分;“两定期”为车辆要定期维护、要定期参加驾驶技术的再学习和再培训。

我局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至目前为止未发生任何纰漏。今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