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图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图教学论文

第1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是一门推理性比较强的学科,它的空间性很强。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地图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形象思维,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首先,通过简单的读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先介绍“大陆漂移学说”的全过程,激发他们的读图兴趣,进而再让学生在地图上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特征,并且进行验证,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轮廓,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其次,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图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具体的读图教学中,地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如可以充分地利用书本中的插图进行知识的讲解,或者还可以采用板图进行边讲边绘,让学生也边听边绘,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视觉、听觉,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联在一起,提高了记忆地理知识的效率。

二、增加读图方法和技巧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或者技巧,让学生学会把地图中比较隐藏的重要因素发掘出来,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其实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地图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的习惯,要让他们勤用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要概括某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学生就要结合某个城市的地图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中国铁路的一些分布图进行有效观察,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对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或者是主要的河流和省市以及工业基地等给予有效的观察。此外,教师再配以精练的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结合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要选准图像,使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通过读图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解答“中国地形”特征的规律时,就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学生通过与地图知识相结合进行图像记忆,可以有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再如,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的西岸,根据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春季景色最美,并且没有长久的冰冻,适合生长比较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相关的信息使得相关的地理问题解答起来也容易很多,这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他们利用地图进行解决地理知识的动力。此外,在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还能有效地进行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运用图导法的时候要建立起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从而化难为易,有效地推导出学习地理知识的规律与原理,促进自己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用图,扩展知识

第2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的具体情况,土地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土地管理的原理,包括土地概念和特点、土地管理的经济学原理、土地管理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管理原理。第二部分为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就四大内容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第三部分为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3]。

二、“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

基于土地管理学课程所具有的先导作用和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应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际,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的模式展开课程的教学活动。

(一)“图表”教学方式

“图表”教学是一种以图形、表格为材料呈现方式,展示地理事物或揭示其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增强学生地理素质,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4]。该方法虽然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广泛,但在土地管理学的教学中巧妙使用后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土地功能这部分内容时,针对土地不同的功能,首先给学生展现土地功能的不同图片,之后让学生指出每一种图片所表示的土地功能,从而总结出土地5大功能,并用一句话概括土地的功能即土地的有用性。这种图表教学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通过图片的直观教学可起到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土地,了解土地的属性及土地的功能,感受到土地与人们生产活动的密切相关性,进而使学生自发地产生重视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主题引导”教学方式

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但在具体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实践中原有的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规程等都在发生变更,这样就导致教科书上的部分内容与实际土地管理活动产生不一致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给予直接补充完善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让学生广泛的收集和整理资料。具体做法是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2-4人为宜),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要求各学习小组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搜集、整理资料并自己动手制作课件[5],之后每一组派一位代表就所准备的内容向全班同学讲解,同时要求各小组的其他同学做记录,主要记录其他组的讲授内容与本组内容的不同之处,之后要求各小组将听课记录整理后统一提交给老师。因为面对的是刚踏入大学的一年级的学生且初次尝试讲台讲课,所以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讲解情况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最后就设置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归纳与总结。其教学效果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客观的肯定与鼓励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最早于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兴起。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教学目标,由在实践中所收集或撰写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等组成的教学案例[4]。在土地管理学的教学中可根据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将土地领域中发生的案例或从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案例中心案例库中选取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具体做法是,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选取的案例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理论,熟悉案例。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已经了解的案例故事情节,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重现给学生,从而尽快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其次以将要讲授的理论为基础,围绕提前布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握不偏离设置的主题。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炼,对达成的共识给予肯定;对讨论中遗漏和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梳理,使学生通过案例掌握理论,对理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案例教学重在原理,重在举一反三,案例本身不是学习内容。

(四)“框图”教学方式

框图是用框型符号如流程图、结构图等图式,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描述系统中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手段。“框图”教学方式可以将相对分散的知识单元进行有机融合与衔接,使学生既可以看到一个整体、全局的知识体系,又能明确各知识单元的位置与联系[6]。在内容的讲授中可使一个章节的内容,在整体框架下,沿着层次结构逐层深入细化。例如,土地管理学中土地利用管理这一章内容,共包括了5个小节,而且第一小节中包括了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土地利用管理理论依据,使得教学内容的涵盖面过大和层次不突出,基于此在讲授这一章内容时通过拆分和归并,首先把全部内容整合成3大模块构成框图的第一层,其次根据知识结构的从属性和关联性构筑框图的第二层,第三层,逐层细化知识点,在讲授的过程中强化重点内容,第四层,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个别知识点。这样既从整体框架结构上做了全部内容的概括,又把分散为各小节的知识块,通过框图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教学效果,教学框图见图1。

三、结束语

第3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借助图形、图表把相关联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脉络和体系,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使人类更清晰地思维,让大脑最佳表现,从而发掘人的各项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性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1.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1)在备课中应用。

许多教师因为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教材陌生,又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一轮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新的教学模式等的要求,对“老教材”、“老教法”都有很大的冲击力,难以产生教学思路。所以,对于新教材,教师们应弄清编写意图,理清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恰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难题,通过高度整合知识结构、梳理知识体系,使人记忆深刻,它能促进高效备课,快速理清教学思路,缩短备课时间。如果教师在课前,对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且把握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突破和解决,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晰、疑点清楚、考点明确,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在新授课中的运用。

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多、杂、散,教学中为了把这些碎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具有更清晰的思路,思维导图可以助一臂之力,帮助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地理新课程几乎每单元中都有问题情境还有探究式活动,并且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条理化记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及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3)在复习课中应用。

思维导图因其有类、有序而被推崇,尤其是在复习课的教学和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抓住关键点,掌握重难点。学生在绘画自己的思维导图中,如果遇到困难,说明知识存在缺陷和不足,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更好地查漏补缺。通过构图、梳理知识结构,和学生比较、交流各自思维导图,可以取长补短,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2.在学生中的应用

(1)做地理笔记时使用。

大众化的学生记笔记多是一二三的“点”式方法,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对老师每一句话的板书、每一个要点的解释都毫无遗漏地记下来,通常情况是顾着记笔记、根本无暇思考。久而久之,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把记笔记当做形式,这样的笔记法益处不大。而思维导图在记笔记时使用,记下关键词,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节省时间而且有助于思考。

(2)有利于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形势下的有效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开展主要是对重难点问题的讨论,通过谈论、活动等培养学生会学、乐学、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精神。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明晰重难点和疑点,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分析,有利于学生轻松创作并激发思考,便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特别在地理实验教学中会产生奇效。如上文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分别是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迁移等,对于这三个方面,可以让几个小组分别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讨论,并自主构建知识、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避免小组合作的无效性和低效性。

3.复习归纳

第4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传承 地方优秀文化 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延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1、以“开放融合。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闻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浓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近年来,澄海区中小学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2、2010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实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实验学校小学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另有四所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澄海区各中小学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

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 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

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 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喜欢,感兴趣,才有传承弘扬的可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家庭要发挥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人在与孩子的言谈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一点一滴讲给孩子听,教给孩子学,引导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这对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应当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诸如聘请民间知名艺人,在课外或课内担任艺术辅导员,开设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讲座或课程等,这是地方优秀传统艺术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教育、文化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公益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社区、村居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创造一个展示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地方优秀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艺术往往比较质朴,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人文素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既能走进地方艺术的殿堂,又能摆脱它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澄海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林伦伦、吴勤生主编.潮汕文化大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黄挺.《潮汕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第5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合作学习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学习策略。它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并具有以下特征: 

1.小组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全组成员一起受奖,体会成功的喜悦。 

2.个人责任 

小组成员必须完成自己承担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既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又对小组同伴负责,个人的成功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 

3.相互依赖 

小组成员必须相互依赖,互相帮助,否则小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小组成员之间的成功机会均等。 

4.交往互动 

合作学习非常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小组成员互相信任、共同探讨、资源共享,一起实现小组目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等角色。 

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为主体,以活动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某一任务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英语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是学生就近组合,可以是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难度指定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小组。总之,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利于目标、任务的完成。 

2.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1)拼读活动(jigsaw activity) 

拼读活动是一种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活动,教师首先将阅读分成若干部分,让小组成员每人阅读其中一部分,然后,组内成员相互问答,了解自己没有读过的那部分文章的信息。直至全组成员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最后,全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的共同学习任务,如完成表格、填写地图等。最后,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2)角色扮演(role?play) 

角色扮演是一种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小组活动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真实交际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课文中的许多交际项目,如打电话、问路、看病、谈论天气等都可以用作角色扮演的素材。 

(3)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 

小组成员围绕某一话题或就找到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经过综合,加工成为小组意见。 

(4)调查研究 

第6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出现了对涉外文秘人才的大量需求。鉴于这种需求,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涉外文秘专业。尽管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也基本上能满足一些企业的要求,但是这些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口语水平都不太高。这不仅与学生自身学习有关,也与教师教学有关,所以探究文秘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文秘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涉外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既掌握秘书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管理、法律知识,又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有良好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企事业单位及涉外机构从事文秘、公关、宣传、策划及相关工作的高等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1]。参照该项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发现高职高专涉外文秘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文秘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较强,管理和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也不差,但在涉外交流沟通,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的能力都较弱。这除了与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学习态度有关,也可能与国内涉外文秘专业教学中对文秘英语口语的教学不够重视有关。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开设有涉外文秘专业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有文秘英语课,而没有开设专门的文秘英语口语课。就算开设有口语课的,也只是一般的英语口语课程,文秘英语方面的专业性不强,也没有专门的文秘英语口语教材。这也是我们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要求,正在加紧编写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秘书教材《文秘英语口语》[2]的原因。换言之,当前在高职院校涉外文秘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文秘英语口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另外,经过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涉及“文秘英语口语”的教学论文和研究几乎没有,甚至可以说是空白。由此可知,文秘英语口语的教学与研究都没有引起教育界的太多关注。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文秘英语口语课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来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并积极提倡建构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的学习环境[3]。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就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最终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4]。

为了清楚地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文秘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指导,笔者将以2014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文秘英语口语》一书为例,就第五模块《场景应对》中第二单元《晚宴》的教学安排进行举例分析。本单元共有案例导入、任务分析、对话展示、实操练习和专业拓展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案例导入”一开始给学生展示的是一张全英文的邀请函,这张邀请函是秘书托尼写给某公司领导格林先生的,意思是希望他参加托尼公司10月27日在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的晚宴;接着编者就这张邀请函中涉及较难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单词与表达法做出解释;然后列出图表,要求学生就这张英文邀请函填写信息,比如宴请的时间、地点、人物与原因。通过这一案例导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宴请前秘书的工作是发送邀请函,并且也掌握了邀请函的格式与内容,尤其是邀请时的常用词语与表达法。第二部分“任务分析”,编者把秘书应该了解的有关于宴请的常识罗列出来,比如宴会时座次安排的意义、中西宴会的区别、宴会时谈论话题的禁忌等。第三部分“对话展示”是本单元的重点,先是给学生听一段秘书李小姐和客户公司老总格林先生在晚宴上的对话;然后就这一对话中涉及的较难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单词与词组做出解释;最后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对话填写宴会时常用到的习惯表达法和句子。大家可能会发现,前面这三个部分都没有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对话或表演,都是一些看和听的材料,但是编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三部分告诉学生,作为涉外秘书宴请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宴请时有什么禁忌,宴会上作为涉外秘书应该说什么才得体大方等。经过这三部分涉外文秘知识的介绍,对后面两部分的口语练习有很好的铺垫作用。第四部分是实操练习,分为半开放式和开放式两大题型。半开放式练习采用补全句子和对话的形式,其目的是通过给定的场景与对话,要求学生在既定情况下作答,以训练学生的口语应变能力。开放式练习就是编者给定范围较大的背景,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编写对话。这种开放式对话练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出对话背景,让学生自行运用相关的涉外文秘知识,主动编写并参与到对话中,进而最终把书面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习惯。在操练中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能力、兴趣选择不同的对话内容并得以发挥,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对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能力较弱者也能参与对话,完成几项特殊的小任务。这个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第五部分是专业拓展,编者先给出宴请时的十个常用表达句型;然后要学生再听一段宴会上秘书与两个公司领导的对话,并根据对话填写思维地图――泡形图。思维地图是第五部分的核心,也是全书的亮点。本书每个单元结尾都会有一个思维地图。思维地图是一种知识的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它由节点、链接(连接各节点的连线)和表达节点之间关联的文字标注所构成,节点由几何图形或图案表示。思维地图可细分为流程图、泡形图、括号图、树型图、桥型图等。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思维地图最初是运用于企业,因为通过它能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快速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大幅提升个人及公司的绩效,帮助企业创造高效型智能型企业。近年来思维地图被列入《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并广泛的运用于中小学教学[5],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编写《文秘英语口语》教材时引进思维地图的概念,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思维地图能有效地记住文秘英语中的专业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于口语交流中。

分析《文秘英语口语》教材中第五模块第二单元这五部分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口语操练前,教师应先设定或模拟出一个对话情境,然后通过视听材料引出与该情境相关的涉外文秘知识与常识以及常用的口语词汇和句型表达,接着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口语实操练习,最后帮助学生在口语练习后,通过思维地图记忆下该情境对话中的涉外文秘知识,以及常用的词汇与习惯表达并能自然地运用到今后真正的口语交流中。

三、文秘英语口语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大多数从事文秘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语言能力虽然很强,但是都相对缺乏涉外文秘的专业知识。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文秘英语口语课教学,对教师自身的涉外文秘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文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在自己精通掌握各种文秘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此,这几年来,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专业委员会每年暑假都会举办一期“秘书职业师资培训班”,不少英语教师通过参加类似的职业培训,扩充争强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更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电话、网络甚至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出的更高要求。

其次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大多数学生都有提高英语口语的强烈愿望,但多年来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依赖性和口语基础薄弱的事实阻碍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练习。他们习惯于被动受“教”,而不习惯于主动去“说”。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在口语上很难有较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与课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本身面临的最大难题。

第7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辨析病句;规律;检查

作者简介:李建华,女,35岁,1999年6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市优质课、公开课大赛二等奖,所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获市、省、国家级奖励。

笔者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在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专题时,尽管做了大量的练习,但仍错误频频,时常无从下手。由此,笔者于教学不断思索、尝试,从中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以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较快地找到语病,掌握语言规律。

一、句子中出现并列的短语

检查以下四点:是否搭配不当(并列短语与修饰成分的搭配、并列短语与主干成分的搭配),是否分类不当,是否语序不当,是否表意不明。如:

1.来这里聚会的人,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信心”和“感染”搭配不当。)

2.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

3.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天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改为“从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有歧义。)

二、句中出现“和”

检查以下四点:是否搭配不当,是否分类不当,是否语序不当,是否表意不明。如:

1.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走访”和“三千多公里路程”搭配不当。)

2.农场决定提高粮食和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经济作物包括棉花。)

3.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

4.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和”前面或后面加介词“与”,“和”作介词时要注意前后是否缺介词。)

三、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连词)

检查以下三点:关联词是否配套,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前后句子主语相同,(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前后句子主语不同,主语在后,关联词在前)如果关联词或连接词(如:不仅……而且……、甚至、然后、进而等)有先后顺序,要检查引导的从句语序是否正确。如:

1.筷子和刀叉只有分别在中餐和西餐之不同的饮食结构中才能实现其文明的价值,否则,无论是用筷子吃牛排和用刀叉吃水饺都只能成为一种笑料。(“和”改为“或是”。)

2.当人类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来临之时,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科学技术的导向与核心,必定能使世界科技中心回归东方。(“如果”放到“中国”后。)

3.中小学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不仅……而且……后的句子互换。)

四、句子中出现了“是”

检查以下两点:主宾搭配是否恰当,结构是否混乱。如:

1.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疫苗的研制”和“项目” 搭配不当。 )

2.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等的影响造成的。(去掉“造成的”。)

五、句子中出现了否定词

1.如果出现多个否定词,检查多次否定是否引起语意表达不清。如: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去掉“无不”。)

2.如果出现“否则”,检查是否从反面重复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造成语句累赘。如: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去掉“不出新软件”。)

3.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检查是否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如:

应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应急机制,确保在任何突况下,我们是否能应对自如。(“是否”改为“都”。)

4.出现了隐性否定词,

遇 “力戒”、“忌”、“拒绝”、“劝阻”、“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不”等词,查是否不合逻辑。如:

睡前三忌:一忌不可恼怒,二忌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去掉“不可”。)

六、句子中出现了数词或数量短语

1.数词前后出现类似”至少……以上”“不过……以上”“达……之多”“大约”“左右”等。检查语意是否矛盾、重复。如:

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去掉“左右”。)

2.数量词和表领属关系的短语搭配时,检查是否语意不明。如:

事故发生后,136个死难者的家属来到了出事现场。(“136个死难者的家属”有歧义。)

3.出现了数词或数量词,检查是否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如:

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数万名”不能修饰“欢送人群”。)

4.下降、减少、缩短不能用倍数。如:

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减少了1.2倍。

七、句子中出现了介词时:

1.检查是否搭配不当、结构混乱。如:

在困难面前,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改为“从”。)

2.句首有状语,特别是有介词(关于、对于、对、通过、经过、由于)等领起的句子时,检查后面的句子是否缺主语。如:

在几部以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去掉“在……中”或去掉“让”。)

3.句中有对、对于的介词或句中出现一方对另一方的情况,检查是否主客体颠倒。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应该是“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

八、句子中出现了代词时

1.代词前后出现两种情况或两个人物:检查是否指代不明。如: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他”指代不明。)

2.检查是否语意重复。如:

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去掉“为此”。)

九、句子中出现了长宾语

检查是否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如:

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发展”后加“经验”。)

十、句子中出现了长句子或多个动词的句子

检查成分是否残缺,句式是否杂糅。如: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皮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去掉“较为安全”。)

十一、句子中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

检查是否语序不当,修饰语究竟修饰句中的那个部分。如:

1.这期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二百多名” 放到“来自”前。)

2.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绎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历届”移到“成为”后。)

十二、遇到含有多个分句的句子时

检查是否偷换主语。如: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并”后加“被”。)

十三、句子中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

检查是否重复。如:

第8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第9篇: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是每天的三顿饭,还是花花绿绿的金钱?是父母包办的照顾,还是按父母的目标去努力?这些都不是!

给孩子争辩的机会

管教孩子经常会遇到孩子因不服而争辩顶嘴的情况。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事实表明:争辩有利于思想沟通,通过争辩可以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但这只有在家庭民主的气氛浓、关系和谐时才能出现。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角色意识太强,清规戒律太多,你想与孩子争辩恐怕都办不到。

因此,孩子与父母争辩,不要怕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与孩子争辩,孩子觉得你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信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更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这有什么不好呢?

对孩子来说,与父母争辩是一种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辩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路,‘认真思考问题,次数多了,他们会明白父母也并不是样样都正确。

父母与孩子争辩,孩子能弄清是非曲直,学到一些知识,学会估量自己,了解自己,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形成好的人格。

俗话说:“强盗也有三分理。”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允许孩子争辩,问清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能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

父母与孩子争辩,能活跃家庭气氛,在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中,表现出一种亲情,拌嘴、争辩是重视对方的一种方式。它能促使孩子体验父母情感的变化,正确对待父母和自己,正确对待所辩的问题,化解矛盾,获得共识。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进取心、正义感等就值得怀疑了。

然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却更多的是“听话”教育,“听话”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一位承受很大工作压力的白领女性在谈到父母对她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时说:“小时候,姥姥看护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3岁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两个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次数最多的。”

“听话”是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孩子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很差,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无疑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加强,这个时候,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却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抽象地去进行教育。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就在相当的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独立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儿童独立行为的发展,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延伸,会使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试想,一个孩子处处、事事都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而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没有自己的看法,岂不是变成一个机器人了吗?连自己的言行也是受别人支配的。试想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人格吗?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只能看着父母的眼色办事,看着老师的脸色办事,看着领导的意图办事。

允许孩子争辩,不介意孩子顶嘴,因为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自信、自强、勇气和进取,所以不要轻易抹杀孩子的争辩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辩驳”的环境。这虽然看起来是管教态度,但实际上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一种反映。

相信孩子“虚幻”的梦想

在教子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总不不相信孩子“虚幻”的梦想,总是觉得梦想和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不可跨越的距离。

山姆从小就对各地风格迥异的风景着迷。一次考试,山姆考了第一名,奖品是一本世界地图册。山姆特别高兴,一有工夫就抱着这本世界地图册看。

一天,家人都在洗澡,所以就让山姆帮忙看着炉子上的热水。山姆一边看水,一边又习惯性地拿出世界地图册开始看。刚好看到的是一张埃及地图,小山姆完全沉浸在兴奋中,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埃及艳后、尼罗河、法老、很多神秘的东西……他心想以后长大一定要去埃及看看。

正想得出神,后背重重地挨了一拳。原来水早烧开了,沸腾的水把炉子都浇灭了,爸爸在里面听到了响声,从浴室里冲了出来。

爸爸很生气地问山姆:“你在干什么?”

山姆说:“我在看埃及地图!”

爸爸很生气,说:“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图!”他用力在山姆的屁股上踢了一脚,把山姆踢到火炉边,用很严肃的表情说:“我给你保证!你这一辈子不可能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

山姆看着爸爸,呆住了,满脑子都是:“这一生我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痛苦了好久后,山姆终于想通了,他告诉爸爸:“我的人生不要别人来保证。”

20年后,山姆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去旅行。到达埃及后的第一天,山姆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写信给爸爸。山姆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正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了我一拳,踢了我一脚,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

爸爸收到明信片很开心,逢人就说:“一脚把儿子踢到埃及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坚持,桑叶就能变成丝绸。把梦想坚持到底,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千万不要轻而易举地粉碎孩子“虚幻”的梦想,而是要给予他们梦想。如果不能给予孩子梦想,那至少应该支持他们完成梦想。

珍视孩子的童心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孩子正聚精会神蹲在操场边观察蚂蚁,便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老师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答道:“你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是啊,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一厢情愿地将大人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孩子,无意中扼杀了孩子极为宝贵的童心,从而给孩子身上闪闪发光的火花泼了冷水。所以教师和家长重要的是应洞察入微,善于引导,然后给他们的闪光点加温加热,让它们燃烧起来。

比如很多儿童喜欢撕纸,许多大人把这种“破坏”加以制止甚至训斥,可专家在研究后发现,儿童可以从撕纸中初步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从中得到乐趣,同时还锻炼了手眼之间的协调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与成熟。可见,撕纸不但不是坏事,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不仅不应该反对,还应加以引导,使孩子把大纸撕成小纸,撕成纸屑,直到撕出一些物体的轮廊,以训练孩子手部动作的精确性和感觉的灵敏性。再比如好端端的电动玩具弄坏了,崭新的闹钟拆坏了……从这些“破坏性”行为中,应该看到孩子的求知渴望。他要看个究竟,他要了解未知世界,这正是他求知上进的闪光点!大人往往看不到这些闪光点,一味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塑造孩子,安排孩子的生活,结果很难使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童心是一片神奇的天地,作为大人的我们,请蹲身下来,与孩子一同听蚂蚁唱歌吧!

如何对待孩子的短处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孩子,优点和缺点都会异常明显。有的孩子,聪明可爱,却有些任性;有的孩子,老实憨厚,却有些胆怯;有的孩子,文武双全,却不善交际;有的孩子,勤劳好奇,却不够自信……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扬长补短,让自己的孩子进步更多一点,劣势再少一点。

在《径野子内篇》一书中,记录着一位西邻人的故事。此人有五子,但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常理看,这家的当家人日子很难过。可是西邻有方,日子过得还蛮不错哩,细一打听,原来他对自己的儿子各有安排:老大质朴,正好让他务农;老二聪慧,正好让他经商;老三目盲,正好让他按摩;老四背驼,正好让他搓绳;老五足跛,正好让他纺线。

你看,这一家子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不患于食焉”。

试想,如若西邻人仅仅考虑五个残疾儿子的问题,不是把自己愁死了吗?但他转换一个思维角度,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他们所具有的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无一废人。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说过:“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有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一段这样的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中国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不才”都被我们用这样的 “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起来?又会有多少百里马变成千里马?观念与眼光一变,到处都会充满生机。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天的父母。

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立即除去自卑感。帮助孩子对抗自卑感最佳利器是“取长补短”,加强自己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弱点。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对于有身体缺陷的孩子更应如此,如腿瘸了,却能唱好听的歌;耳聋了,却能画好看的画等等。在优势方面使其获取成就感,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逐渐树立自信心。

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来说,差只是相对的。有些孩子虽然总的成绩不佳,但很可能课内或课外有长于他人之处。而且往往某一点长处便是希望的火种,千万不可小看了它。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应当全面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发展状况,创造时机,让孩子充分显示其长处和优点,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补偿和平衡,才能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

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是每天的三顿饭,还是花花绿绿的金钱?是父母包办的照顾,还是按父母的目标去努力?这些都不是!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孩子生下来就有个“精神胚胎”,儿童的成长是顺应这个“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的。如果父母们给孩子需要的养分,孩子们将通过自我选择建立完好的心智。因此,蒙台梭利得出结论:我们的孩子需要爱!需要自由!需要平等!需要尊重!需要信任!

一、孩子需要在爱的沐浴下成长

教育孩子,爱是第一位的,爱是基础。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爱,就会给他的心灵带来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成为他心灵深处终身的阴影。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情感的需要,他喜欢父母的抚摸和拥抱,他喜欢看父母温柔的微笑和眼神,他喜欢父母对他说:“宝宝,我爱你!”“宝宝,你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这种情感需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需求。

研究表明,一岁的婴儿已经出现了“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是孩子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儿童的情感发展研究则表明,没有爱或缺少爱的孩子,往往生长发育差,言语、动作发育迟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落后于得到正常关心与爱的孩子。因此说,爱是孩子成长必需的精神养料。作为父母,应该爱孩子,而爱孩子要表现出来,要让孩子明白。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脸蛋,微笑地看孩子,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时,要表扬孩子:“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随时向孩子传递你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二、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需要

当孩子有了自由时,他就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某件事情,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中,孩子就能学会专注,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由是孩子的需要,而时时刻刻阻止他们自由探索这个奇妙世界的一切,那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比如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碰一下,尤其是一些新奇的东西,事实上,这是孩子顺从“精神胚胎”的自然趋向,他们不自觉地被引导着去“配合自己的行动”,从而获得对各种事物的印象。但是,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种需要,他们喜欢禁止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当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时,自然而然会变得“不顺从”,自然而然会变得“叛逆”。事实上,只要父母把自由给了孩子,“不顺从”和“叛逆”就没有理由存在,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理解和尊重是孩子良好发展的需要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任主席赖斯・狄恩说:“心灵需要理解才能沟通,感情需要理智才能升华。”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独立的“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平等的对待,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尊重。

理解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并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