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失恋疗伤范文

失恋疗伤精选(九篇)

第1篇:失恋疗伤范文

1、宿命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位置,即使短暂的错位,也终要回归本位。

2、不想用爱情来渲染悲伤,不想看你如此疲惫,低着头不理会,说我冷漠?无所谓!

3、伤口再痛痛不过背叛的伤痛,泪水再多多不过你给的冷漠。

4、花开再谢、人来又走。假若注定是过客,起初又何必招惹。

5、我们在放弃,涂白了记忆,以为就可以伪装无邪的美丽。

6、青春,让我们学会了悲伤、逞强、强颜欢笑。

7、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

8、有多少永远值得坚持,有多少永远配得上永远。

9、潮起潮落,冲不走沙滩记忆的贝壳;云卷云舒,留不住她远去的背影;人来人往,挡不住初识的那份快乐。

10、初次相识总是那么的美丽,过程却是那么枯燥,结果更是令人伤不起。

11、绘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为我们的故事写下一个结局。

12、我不想做你生命的插曲,只想做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

13、能给你的全都给你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

14、暧昧过头,友谊终究酿不成爱情。就像旋转木马,因为你在追、我在逃,我再追,你又跑……

15、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我们总是爱得太早、放弃得太快,轻易付出承诺,又不想等待结果。

16、那些流年、那些颠狂、那些悲伤,在某个十字路口、已经尘埃落定。

17、在什么情况都没有确定的时间里,我们相爱的似乎太早,分手的似乎太晚,承诺总是那么的容易,结果却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

18、知道真相又如何?青涩年华里,我们都怀揣着各自的秘密,原谅了彼此的心机。

19、心里有一些牵挂,有些爱却不得不各安天涯。

20、谁给我波澜不惊的爱情,谁陪我看透流年的风景。

21、所有的疼痛、都被隐藏在乖戾的微笑里,()越是笑,就越疼。越是疼,就越是没心没肺的笑。

22、过去的故事总归成为回忆,会痛、会哭、会想起。

23、我,不怕路太远找不到终点,就怕两个世界画不成一个圆。

24、今生今世,但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每天都能看见他的笑颜。

25、为你落下一滴泪,故事到最后总会落幕,我真心的付出却不是你要的幸福。

26、试着放手,走与不走,留与不留,我不想懂?

27、说好就此放手,说好不为彼此停留,可回忆说走又不走。

28、有一点累,有一点灰,有一点点执著;全世界不懂都无所谓,对错也无所谓!

29、人生总有些牵挂,让有些无奈的爱彼此天涯。

30、相识,总是那么美丽;分手,总是优雅不起。

31、一种游戏,一种规则。玩得起,继续;玩不起,出局。

第2篇:失恋疗伤范文

为什么太阳依然闪耀?为什么海浪依然拍打着海岸?难道它们不知道世界末日已经到了吗?这首熟悉的西洋老歌“世界末日”,淋漓地刻划出失恋的人眼中悲伤灰色的世界。

失恋,就像沙漏,而泪水和心痛,是那涓流的沙,每一次思念的翻转,就会引起一次决堤……你会不由自主走到约会的老地方,寻觅熟悉的身影;街上某个相似的背影会令你栗然心惊;他(她)的名字一被提及,你的心就会忍不住绞痛了起来。面对镜中逐渐憔悴的容颜,嘴角的肌肉早已忘了笑的感觉,你陷入哀愁、自卑和仇恨的流沙里,却不知如何挣脱出来。

以下七项初级失恋疗法,经科学临床实验证明,对一般的失恋者具有显著疗效。

失恋初期,你终日魂牵梦萦的都是过去的种种。刻意的压住只能使你暂时忘却,但第二天睁开眼,又来了。“不去想”就真的能不想吗?“想要忘”就真的能忘记吗!人的思想,是最叛逆的东西,愈强迫不去想,愈忍不住要想;希望去忘记,偏偏又忘不掉。除非你早已练就“心如止水”的功夫,否则,依心理学研究显示,暂时镇压情绪和抑制思路,只会让下一波情绪再起时,更加痛苦。

所以,本疗法并不鼓励压抑,相反地,提倡“以毒攻毒”,让泪畅其流,悲尽其哀,让思念和悲伤尽情爆发,恣意去接触那些易触动情绪的物品或情境,直到反应趋疲,感觉麻痹为止。等你想到没什么可想,悲伤也重复了N百回合,慢慢你就会麻木到触景也伤不了情了。

这种“刺激疗法”旨在借外在形式将内心伤痛彻底驱逐出境,逐渐帮你达到“百想不悲”、“百毒不侵”的境界。

恋爱是盲目的,失恋了,就该擦亮眼醒醒了。翻开情海恩仇录中的罪状日记,想想他(她)的恶言恶行和薄情寡义,反复洗脑,务必叫自己愈来愈讨厌对方,讨厌到咬牙切齿、倒尽胃口为止。如果这样还不过瘾,你可以找些原本就看他(她)不顺眼或对你很愚忠的朋友,一同举行“斗争大会”,大家轮流批判那个人,把他(她)说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人神共诛的大混球,让你好好发泄一下怨气。

本法最佳疗效,是帮你在倾泻怨怒之余,发现对方竟是如此不堪之人,收拾起思念怀旧的心情,完全抛去牵挂与不舍。

每个哭泣的人,都觉得自己最不幸,相信我,你绝对不会变成“最不幸”的人。

去找出一些比你还悲惨的个案,来抚平心中不平和不幸的感受,当然,要是你又想起“失恋本钱”中的灾难录影带,再次证明你果真先知灼见、智慧过人!远到埃塞俄比亚的饥民,近到街头的乞丐,谁不比你惨,你凭什么理由寻死寻活、颓废自怜呢?

对于第一次失恋者来说,这三项疗法对你多半是“蚊子叮牛角”无关痛痒,看来你得送入加护病房,请看下面的高级失恋疗法。

本法和“刺激疗法”刚好相反,两者却可相济并用,用来拯救过分颓废的心情。

失恋初期,你放纵自己想念对方的思绪驰骋,经由狂想猛想后,使忧伤疲惫,把思念耗尽。如此过了数月,假使你还不能挣脱情绪梦魔,失恋阵痛期还在无休无止持续中,证明你需要本疗法,来给过热的思念浇盆冷水了。

找个箱子,把一些引爆伤感或回忆的东西,统统收藏在这个“潘多拉悲伤盒”里,避免睹物“”。一旦惊觉自己又沉迷往事时,立即做运动、唱军歌,甚至吼叫一两声、拍几下桌子,或是放几首振奋人心的歌,来抑止或切断思潮。这是精神科常用的“思考中断法”,用来对付失恋这类精神病,颇见成效。

伤心地引触悲伤的也许不只是某些事物,而是某些地方。

你俩“爱的小屋”中,到处还留有那个人的巧笑倩影,已经变成你的“伤心小站”。走在街头,某些熟悉的味道,或你和他(她)曾约会的小店,都会撩拨你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心弦。在“失恋”过后,不管你多么不愿,此时你都必须选择改变,把房子改头换面,搬新家,或来趟旅行,设法躲开这些伤心情境,让悲伤心情得到充分的喘息和抒解。否则,一直自闭在留有太多回忆的空间里,只会让你更钻牛角尖。

去看看世界之大,放宽视野与胸襟,你就会觉得自己一时的爱很嗔痴,比较起来显得多微不足道。如果没钱旅行或搬家,也可以把房子重新粉刷,更动家具摆置,以抹淡记忆的痕迹。

如此,借环境的改变,给自己来个“心理大扫除”,重新出发。

失恋,是你“陷害”朋友的大好良机。向你的死党宣布:“我失恋啦!”此后几个月进入“整顿期”。

他们和情人过分亲密的举动,一律严禁在你面前出现,犯风化罪者,列为“出入境管理”的黑名单。先取得朋友的谅解,你会发觉:绝大多数真正的好友,都不会吝惜对遭情变的你,伸出援手。这些雪中送炭的友谊,像刻意要反驳你因失恋而对人性的失望似的,排山倒海而来。

说起来蛮邪门的,悲惨的事经由雨露均沾的分担后,痛苦果真会减轻不少。别担心你的朋友会因为你的任性而翻脸,有谁会发神经到对一个失恋病患者的“发神经”而生气呢?

治疗失恋的自卑自怜症状,先从外表开始,彻头彻尾洗心(心情)革面(面容)。纵容自己买几套奢侈的衣物,尽量穿明亮色艳的衣服来带动心情开朗,即使只给自己看,也要打扮漂亮。每天对镜中的自己打气:“瞧你长得多正点,他(她)不要你,可真没福气呀!”或是,学学洗面乳广告的台词:“我真的很喜欢我的脸。”

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最是寂寞失眠夜,这时,喝酒、吃安眠药或肌内松弛剂,都不是治本的办法,最好的对策是让自己白天忙碌些。日本大文豪芥川龙之介就曾说过:“能将我们从情网里解放出来的,与其说是理智,不如说是繁忙。”不要睁着眼躺在床上发呆乱想,设法让自已累到眼睛都睁不开了,再“爬”着上床。

第3篇:失恋疗伤范文

不过,只要是伤总可以痊愈,你要为自己疗伤。

有一些方法你可以试试。

亲情疗法

如果你的父母温和宽容,或是姐妹兄弟一直友善,那么你不妨带上衣物请上几天假暂时搬去同住,帮他们料理家务,与孩子做幼稚的游戏,照顾年老的长辈,睡在你单身的时候睡过的床上,翻一翻以前临睡前看的书,在没有遇上他之前,你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平淡、温馨、安详。离开他,你并不用惧怕单身,只不过是从终点回到起点而已。

享受疗法

如果一直以来为了家庭你牺牲了许多自己的享受,那么从今天开始对自己好一点,去剪一次头发,换一个发型;让美容师为你做一次面部护理,再加上指压按摩;修一修指甲,蒸一蒸桑拿,或是点上一支蜡烛泡一个香气氤氲的花瓣澡,换上一件丝质的睡袍,好好睡上一觉;换上颜色清新的衣服去逛逛街,要么索性找一个旅行团跟着去旅游,建议你选择一个既有美景又有美食的地方,多看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之前你的人生实在太单调了,还有许多东西值得去努力。

学习疗法

学习着是快乐的,因为每天都会发现自己的进步。学习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可以是英语、电脑、法律、金融、证券,也可以是烹饪、裁剪、插花、舞蹈、健美操,甚至是老年大学的保健、书法、木兰拳。学习给你带来新的目标和投入感,你有了新的进步,有了不同年龄和生活背景的同学,有新的社交活动,新的情感进入到你的生活,让你渐渐地充实和快乐起来。

搬家疗法

有的时候旧有的东西会不断地提醒你,让你伤心。那么搬一次家试试吧。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扔掉那些过去的纪念品,在你一个人的新家里,不要再有他的气息。去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商店,家里的布置也要用上新的风格,实在舍不得扔掉的东西请你把它们放进一只大的纸箱里,再用封箱纸牢牢地贴起来,塞进家里最不起眼的角落。留恋是对自己最残酷的。

第4篇:失恋疗伤范文

药效却因人而异,有歪打正着。遇到真爱的,比方《我的野蛮女友》。也有很多人,情急之中,来不及考量,结果缠绵了、也深情了,新男却不许诺未来了。

心头刚合拢的伤,再次被撕裂开来。

本来毫无可能来电的两个人,只因女方的霉运走到了一起,她是寄托情感,发泄痛苦,他呢,乘虚而入,拣软柿子,大家本是心照不宣,可偏偏有人难以接受真相。

一个女人失恋后给她安慰和开导的男人是魔鬼,他们只付出一点温柔和暧昧,就能虏获女人潮湿的心――而且多数时候连钱都不用怎么花。

用新男治伤的女人,有些是有慧根的,得些道理,即有顿悟,知道凡事不能执迷,别人的男友,再好也是奢侈品,不是抽水马桶之类的必需品,错过了也就错过了。用新男人治旧伤,重在忘记难过、打发时间,又不是谈生意,花点冤枉钱也是在所难免。人家付出了体力和荷尔蒙已足够,还要求付出一颗真心,就太不近人情了。

但有些女人,则不会这么想,明知靠他人取暖,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那个男人的良知,可却慷慨激昂,再也不愿撒手,旧伤未去,又流出新血。

男人都不傻,不是非常之爱,谁会心甘情愿做那个替代品呢?

何况他也会想,谁知道她会不会有一天,用另一个男人来忘记他?

人之所以会不甘心,往往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吧。年轻女性,尤其怕接受自己不够可爱不够美丽的事实,付出了身体,对方还不肯说感情二字,难道一切都只是可怕的幻觉?

如果连自己都不接受自己了,谁又还乐意接受你呢?

接受自己,就包括接受失恋、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不快乐或是不如意、也接受新男的疗效不够好速种可能。

尽管心里还很空虚。尽管也知道做法有些无聊有些老套,可好在还有时间,至少,知道了让人伤痛的感情,也是很容易被下一段代替的。等事情过去几年再想想,这些乱七八糟,未尝不是生命的乐趣之一呢。

有老人常说女人非得经济独立,才有资格谈快乐、谈追求、谈幸福。同样的道理,若能先整理清失恋的情绪,自由自主,对自身负责,再谈下一段恋情,才真的拥有了赢得幸福的最大资格。

第5篇:失恋疗伤范文

这明明是个青春期的纯爱小说啊,初恋,少男少女,小动物,海岛,集梦人……仿佛是童话。然而,这不就是康永哥一贯的气质吗?黑乌鸦站在肩头,一半王子,一半巫师,讲一些聪明得让人心痛的妙语。比如开宗明义的这句:“一旦恋爱了'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也无从知道……于是恋爱中的你和我,都一起成为了——未知的恋人。”

名叫逗点的女生暗恋同学小晃,直到一次无意的邀请,导致小晃的女友车祸身亡,他们两人从同一场灾难中幸免,像相依取暖的小兽,开始一场不言爱情的陪伴,他们去住着100个盲人的海岛,与世隔绝的气息有助疗伤,却也澄清了失衡的爱恋。小晃不辞而别,逗点兀自感伤。就在这时,始终像梦一样游荡在故事世界里的长腿男生出现了,他的任务是收集梦境,他决定陪逗点一起学习恋爱。

爱是需要学习的吗?当然。

从暗恋到初恋,是比较难受的事,因为爱一个人和爱风景不同,暗恋的时候允许对方是与己无关的风景,恋爱却开始期待对方回赠自己同等的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都成为对比现实和期待值的证据。

从暗恋到无恋,难受度更高一些,爱慕的对象只用几秒钟,只用几个眼神,就能扼杀暗恋者的尊严和梦想,而竟是不自知的。可叹的是,这种伤害会把卑微的爱慕者爱的能力整个锁住,使爱成为根本不可能。

从校园到情场,也是比较难受的事,因为学校教导我们付出必有回报,但在爱情里面,你竭尽所能的付出,常常换来竭尽所能的嫌恶、逃避、躲闪、不告而别,乃至欺瞒。

从不谙世事的小女生到历经爱情伤痕的小女人,更是难受之极,因为爱情不一定把我们变成更好更善的人,思念旧情会让我们从人退化到动物,而旧伤痕也不一定能换来一个像鹿一样温柔体贴挚情的新伴侣。

第6篇:失恋疗伤范文

    论文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深化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教育职能,做好知识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借助图书馆的阅览导读工作将阅读疗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走出误区。

    高校图书馆作为全面收藏各种知识信息载体、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进行社会教育职能提高全民素质的阵地,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人们的注目。因此,在新时期教育方式转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将这些知识财富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影响,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丰富他们的内涵,为深化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教育职能做好知识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并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如期学成离校。为此,我们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总体心态,尽早地尝试“阅读疗法”,去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走出误区。

    一、何谓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又称“图书疗法”。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源远流长,目前仍受国内外医学界和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它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早期预防。尤其是心理病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智力水平、个人兴趣和博学程度等为病人推荐不同类型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来帮助病人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改善病人的情绪,排遣病人对疾病的优虑,以最终缓解或解除其心理障碍的一种图书阅读辅助治疗方法。

    图书具有营造良好心情,松弛紧张心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励培养人的意志。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阅读疗法持肯定态度。

    二、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阅读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图书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缓解、减轻了读者的病情,调整保证了机体与其生存所在的环境保持细致的平衡,这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祖国医学就有七情失衡致病之说。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人的情志是在机体的正常调节下,随着外界环境各种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种种反应性活动,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果情志活动过度,泼动过于剧烈,或持续过久,每易影响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血不和,成为疾病发生的条件。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以影响不同脏器,产生不同的病理和症状。如喜伤心,则血气散,不能上奉心神,神不守舍,可以出现失神、狂乱等证候。怒伤肝,则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则面赤,气逆,甚至吐血,呕血,昏厥卒倒。忧思伤脾,使脾气郁结,结于胸腹,于是胸院痞塞;脾气受伤,运化无力,则饮食不思,消化不良。悲优伤肺,则肺气抑郁,甚至耗气伤阴,而致形瘁气乏。惊恐伤肾,则精气内夺,肾气受伤,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等症。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优伤肺,恐伤肾。”同时,七情致病,不仅能伤及五脏,而且能使人体气机紊乱,气化功能发生异常,使五脏之气的平茜协调关系受到影响,正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七情致病,虽然各有所伤,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多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如喜、惊、恐都能影响心主神明,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悲、优、思,皆能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脱腹胀满,食欲不振,久则肌肉消瘦;郁怒不解,能影响肝的条达和疏泄功能,出现胁肋胀痛,急躁易怒,暖气等症。

    总之,七情亦是内伤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这种病变因素,是人与外界事物接触后产生的,也就是各种精神活动的具体表现,随着不同事物、不同环境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变化。人在大自然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密切接触,情志时刻在活动变化,但是虽动而有节制则无伤。因此,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很大。它既可使人发生疾病,又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尽早采用阅读疗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用阅疗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端正他们对待一切事物和环境的态度,从而战胜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疾病。

    一些业内人士说,如果病人在治疗期间能够通过阅读重新领悟人生,取得一些积极的认识,那将是对常规疗法的极大配合,有时在疗效上甚至远远胜过药物。然而,由于人与人之间有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作品领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的领悟是积极的,积极到可以救人,有的人的领悟是消极的,消极到可以杀人。有人领悟到人生就是受难,拼搏也是白搭,相反的领悟会把情绪向相反的方向调节,阅读带来的疗效也就截然不同,所以实施阅读疗法,推荐读物的环节十分关键,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当患者情绪或态度偏执的时候,不能再推荐可能引导患者进一步向偏执方向发展的读物,例如,历史上中国曾有相思加肺病的女子读红楼梦而加重病情,命丧黄泉。总之,推荐读物首先应考虑到过于悲愤的人要给他推荐令其高兴的书,过于兴奋的人要给他推荐促其冷静的书,而不能以悲添悲,以优济优,在其阅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以防领悟走偏,适得其反,一旦发现患者领悟上出现偏差,要设法终止其阅读活动。

    每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王波等人曾说,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各种事件形成的,当与他人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处在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体验到不愉快,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可以作为一种动机,驱使人采取竞争等多种方式,参与或制造一些事件,将不平衡状态转化成平衡状态,但是如果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长久得不到扭转,不愉快的体验长期郁积,人就有可能被挤逼到疾病那儿去。阅读的可贵就在于人们通过它可以进人到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在这时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叫作0的人,他跟你的经历、性格都十分的相似,可是他却比你更贫穷、更弱小、更倒霉、更悲惨。在阅读之前,你可能只和单位里叫作0的人相比较,那个人根本不如你或同你差不多,但他却借着某个事件飞黄腾达,志得意满,引起你的愤葱和不平,阅读之后,你开始尝试和0比较,结果在后一个中,你找到了平衡,找到了愉快,也找到了健康。这就是通过阅读悲剧性的读物,以书中人物的不幸冲垮自己胸中的块垒,来扭转或扔掉不良情绪,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类型、开展阅读疗法新尝试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类型

    1.大一综合症。一些学生以前都是按照家长设计好的路一步步走到今天,在大学这个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地方,却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便不知所措,产生恐慌心理。还有一些学生进人大学前是学校的尖子生,但进人大学之后,由原来的尖子生在芸芸骄子中成为普通生或后进生,这种反差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甚至自卑、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无形压力,影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大学生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对别人要求或期望过高。因此,他们一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就会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把交往失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对方对自己的误解,导致其心理的封闭,失去了与他人沟通的愿望,在被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惧等心态。

    3自我认知障碍。近几年人学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到过分保护和宠爱。他们心理特别脆弱,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差,缺乏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到茫然。

    4.就业心理障碍。由于现实生活竞争激烈,就业不容易,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心理准备不足,美好的愿望有时会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复杂的心理使他们极度焦虑,如不及时加  以疏导,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5.恋爱心理困惑。恋爱是以感情为基础的,随着恋爱的进展,双方必然在心理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情绪反映过于强烈,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人生经历少,心理尚不成熟,在恋爱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总之,这些因精神和情绪因素而引发的症状和亚健康状态,我们可以通过阅疗与文献中的精神分享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不同程度地矫正他们病理性情绪状态、减轻环境给人的压力。

    (二)尝试阅疗概括几种有益形式

    1振奋精神。高校图书馆的书刊,具有质量高,内容新,积极向上的特点。大学生因失恋,学习成绩差,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而导致精神颓废,通过读书可以振奋精神,增强意志力,控制情绪,克服困难。

    2.排遣烦恼。大学生因心理困扰得不到宣泄和疏导而造成的抑郁、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往往是挥之不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就会不由自主地与作者的感情进行交流消除烦恼。通过阅读,会逐渐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态,松弛情绪,排除烦恼,愉悦身心,增强自信心。

    3.拓宽视野。大学生有些心理问题是由于视野不开阔,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览导读服务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在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基本情况之后,因人而异地采用一些服务方式和内容,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有目的的实施图书治疗服务。

    4.获取知识。图书馆中许多心理方面的书刊都是心理专家们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仅就交际方面就有《交际与口才》、《做人与处世》、((涉世之初》等书刊。它们是指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交际的良师益友。任何一位心理医生、辅导员、父母亲人,都不像这些书刊那样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大学生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的办法。

第7篇:失恋疗伤范文

【关键词】依恋;儿童依恋障碍;亲子关系;养育;矫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45-05

依恋(attachment)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起始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恋”指的是婴儿和他(她)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它在婴儿与其父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1〕依恋关系不仅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着个体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善。Ainsworth及其同事(1978)采用陌生情境测验(Strange Situation Test)将儿童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和焦虑―抵抗型依恋。〔2〕Crittenden(1988)又提出另一种依恋类型:无组织型依恋。研究者把安全型依恋以外的另三种依恋关系称为不安全型依恋。研究表明,不安全型依恋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社会化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极大障碍。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其同伴关系比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要差,其行为问题比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为多,且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有可能出现精神病症状。〔3〕Bowlby(1980)认为,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对压力作出有害反应,因而精神更易崩溃。〔4〕虽然儿童的不安全型依恋并不直接导致以后的精神障碍,但是,它与儿童及其成年后各种形式的精神病理学现象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不管依恋问题发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哪一时期,都可能是形成精神病理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不安全型依恋的致病机制和依恋的发展病理以及精神病理等诸方面进行研究,探索预防和矫治儿童依恋障碍的策略,是心理卫生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儿童依恋障碍的内涵与表征

所谓依恋障碍(attachment disorder)是指个体难以形成爱、持久和亲密关系的一种症状。依恋障碍这一术语的使用很严格,通常用于几乎完全缺乏与他人产生真挚感情的能力的个体。在临床上,国际疾病分类(ICD-10)以及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中的儿童依恋障碍主要是两类: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和儿童脱抑制性依恋障碍(Disinhibition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发生于婴幼儿和童年早期,以长期的社交关系障碍为特征。患儿长期表现出一种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其特征为:与人交往行为异常,并伴有情绪障碍;难以安抚的紧张恐惧;与其他儿童关系不佳,攻击别人、自伤等。有这种综合症状的儿童其社交反应具有强烈的矛盾性,在离别与重逢时更为明显。他可能会在别人朝他走来时回避与其目光接触,在别人拥抱他时极力注视别处,他对抚养者兼有亲近、回避和拒绝的混杂反应。他的情绪紊乱,表现为明显的苦恼,缺乏情绪反应,退缩反应(如在地上缩成一团),对自身或他人的痛苦出现攻击性反应。一些患儿出现对其不起作用、恐惧和过分警觉等症状。多数患儿对同伴间的交往有兴趣,但负性情绪反应妨碍了其社会活动。他们在与成年人交往过程中有一定的社交应答和反应能力。儿童产生反应性依恋障碍的部分原因是他人对其身体或心理的忽视或虐待。

儿童脱抑制性依恋障碍形成于5岁以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功能异常。患儿通常在2岁时表现出依恋他人,并有泛化、无选择的依恋行为;4岁时泛化依恋现象仍然继续,但对他人的依恋趋于寻求注意和无区别的友好行为;到了童年中晚期可能会形成选择性依恋,但仍存在寻求注意行为以及与同伴交往失调等现象,也可能在环境影响下发生情绪或行为紊乱。儿童产生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部分原因是过度频繁地更换抚养者,致使其没有机会与他人建立起选择性依恋。

二、儿童依恋障碍产生的诱因

儿童依恋障碍产生的诱因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

1.养育方式

关于依恋的重要假设之一是任何依恋关系的性质都依赖于儿童的养育特征。〔5〕Dilks(1991)认为,依恋的性质(安全或不安全)取决于养育者的照顾是否始终如一、及时认真、有预见性,以及儿童接受这些反应的能力。〔6〕有研究者将父母的养育方式分为情感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偏爱型。情感温暖型的父母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儿童的喜欢,经常赞扬儿童,能够谅解儿童的过错,尊重儿童的意见,参与儿童的活动并因其成功而骄傲;拒绝型父母对儿童期望值过高,过分限制儿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过分焦虑等;过度保护型父母和偏爱型父母对儿童过分溺爱、迁就和偏袒。Ainsworth等人(1991)研究发现,母亲的养育类型与儿童的依恋类型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偏爱型父母养育下的儿童更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发生几乎都与严重的教养不良有关。这种教养不良主要是心理忽视和虐待,如严厉的惩罚、对儿童的意见不予理睬;或者身体忽视和虐待,如长期不注意儿童的基本生理需要,反复故意地伤害,不提供足够的营养。Ainsworth等人还发现,母亲喂养儿童的模式对以后儿童形成的依恋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喂食不敏感的母亲,其子女大多属于不安全型依恋。〔7〕

2.儿童的气质

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既有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又有父母对儿童的依恋。儿童与父母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不仅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也与儿童本身的气质类型有关。Sroufe于1983年总结性地提出,母亲的养育质量决定了依恋的类型,而儿童的气质则决定了不安全型依恋的特殊表现形式。Goldsmith等人(1987)则声称,母亲的养育质量与儿童的气质是早期母婴关系的两个预测因子。一系列研究指出,在婴幼儿期,儿童的气质特征持久、强烈地影响着母亲对他的态度和行为反应。〔8〕还有研究表明,反映负性情绪的气质维度与不安全型依恋有关,吵闹、不安宁、不易安抚的儿童易遭到成人的冷落,形成依恋障碍的可能性更大。〔9〕Kagan(1989)也强调儿童的气质很可能是产生依恋障碍的原因,困难型儿童往往形成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发动缓慢型儿童则形成回避型不安全依恋。〔10〕

3.父母的依恋类型和自身特点

依恋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成人的依恋心态,即成人关于其早年依恋关系的记忆、情感、期望和评价等,将影响其当前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特别是影响亲子关系的性质,这些又将进一步影响其对子女的态度、期望和养育方式。不少研究表明,父母自己早年的依恋经验与其子女的依恋类型、精神病理现象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在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中被评定为不安全型依恋心态的父母,其子女也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安全型依恋模式,或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11〕Cowan等人(1996)研究发现,父亲的依恋结构与儿童的外向行为问题关系密切,而母亲的依恋结构与儿童的内向行为问题关系密切。〔12〕

母亲的情绪是影响儿童依恋类型安全与否的又一个因素。Lyons等人(2003)的研究证实了母亲的抑郁与儿童不安全型依恋之间的联系。〔13〕Tronick(1989)认为,母亲在儿童生活的头两年内的行为严重影响儿童控制情绪能力的形成。母亲积极有效的反应行为为婴幼儿提供了获得控制情感能力的模板;而心境低落、问题睡眠等一系列症状则会降低母亲对子女行为的容忍性,常常损害母亲的管理技能,以至于子女模仿母亲的焦虑、违抗,导致情感障碍的发生。与乐观积极的母亲相比,情绪抑郁的母亲对待子女的态度变化不定、也更马虎,她们倾向于采取体罚等办法,或者根本不管子女,采取忽视、忍受的态度避免子女的不服从所带来的冲突,这种无效的养育环境成为儿童攻击、侵犯、易激怒等外向障碍滋生的天然土壤。由于母亲的抑郁常常与迟钝、冷淡紧密联系,干扰了正常的亲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不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此外,还有许多导致依恋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婚姻问题;父母的贫穷及其心态;早产与严重的躯体疾病;母亲在怀孕期间滥用药物或酒精;意外怀孕;与生母分离;照顾者和养育地的频繁更换;未解决的疼痛;疼痛或有侵害的体格检查;父母对子女淡漠感情的养育;母亲缺乏养育技巧;与最初的照顾者突然分离;未确诊的或慢性疾病;照顾无规律或白天照顾不充分等。

上述儿童依恋障碍诱因不能作为诊断工具。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存在依恋障碍,需咨询专业人员进行诊断。

三、儿童依恋障碍的预防与治疗

(一)儿童依恋障碍的预防

对于无依恋障碍的儿童,重点应放在预防上,预防儿童依恋障碍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心理卫生工作者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使家长了解一些有关依恋的知识。预防儿童依恋障碍主要应注意几点。一是要提倡健康的养育方式,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和其他养育者要经常关心儿童的日常行为,并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儿童的行为节律,热情主动地与儿童接触,懂得如何与其游戏及交谈。二是提供充满爱心的、及时的和悉心的照顾。母亲对儿童的需要和发出的信号要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及时予以反应,尤其是多给予鼓励、肯定及积极的评价,这是减轻特质焦虑乃至减少精神疾病发生的关键。三是要懂得必要的管理技能,敦促儿童出现所期望的行为,避免频繁更换养育者和养育地点,以保证儿童有比较固定的依恋对象。儿童的依恋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儿童依恋障碍的治疗

治疗依恋障碍的目的在于让儿童及其照顾者形成健康的依恋。也就是说,治疗依恋障碍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依恋关系中的情感连接方式来建立新的适应行为,创建新的关于自我、他人与人际关系的信念系统。

B. James总结了治疗依恋障碍的模型,他认为治疗有五个步骤,即教育(teaching)、自我认可(self-identity work)、情感调节(affect modulation)、关系建立(relationship building)和行为控制(mastering behavior),其中每一步对治疗依恋障碍都非常重要。他把治疗目标的实现视为一个治疗的阶梯,整个阶梯的建立以最低层的“安全”(security)为基础,然后到“接受”(acceptance)、“归属”(belonging)、“信任”(trust)、“关系”(relationships),最后到“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逐渐地向上延伸,阶梯的每一层必须是稳固的。这一阶梯可以用来判断治疗进展如何,下一步应该是什么,它也是一种诊断儿童该进行哪一步治疗以及离阶梯最高层还有多远的重要工具。

成功的依恋障碍治疗应该以此模型为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依恋障碍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

1.双向发展心理疗法

双向发展心理疗法(Dyadic Developmental Psychotherapy)针对的是功能紊乱型依恋的儿童。它是治疗创伤、忽视、损失或其他解除管制体验的方法,其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儿童摆脱功能紊乱型依恋,形成健康的依恋。其治疗途径是帮助儿童与父母形成联结,并消除爱与被爱的恐惧,也就是通过技术矫正儿童的情绪体验,使其与照顾者形成健康、信任和安全的关系。

2.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的应用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迅速扩展。国外治疗依恋障碍儿童的音乐疗法主要有生活音乐作品(live music production)、即席创作(improvisation)、抒情分析(lyric analysis)、技能建立(skill building)和自我安慰活动(self-comforting activities)等。在生活音乐作品治疗中,治疗师通过观察到儿童为自己的技能而骄傲或由于听到怪异的音乐而害怕等表现来了解儿童真实的情感;在即席创作治疗中,治疗师期待的反应是儿童所选择的鉴定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抒情分析治疗中,治疗师探究儿童生活中缺失的东西;在技能建立治疗中,治疗师与儿童一起度过发展迟缓阶段并帮助儿童不断提高自尊;在自我安慰治疗中,儿童可以通过音乐发展享受舒适感的能力,为儿童接受照顾者的养育和情感建立基础。

3.游戏疗法

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以游戏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非言语性治疗方法,是当今儿童心理治疗中的主要方法。游戏活动是儿童自我表现和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是儿童控制和表达内在欲求、升华潜在人格及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途径。游戏疗法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同的,在治疗内容和游戏种类、性质上也不同。典型的游戏治疗如亲子游戏,根据不同情景让父母扮演儿童的小伙伴与儿童一起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闯入儿童的世界,带动儿童身不由己地跟随父母进入一个丰富、快乐的世界,建立起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后,再泛化到周围的其他人。

4.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Family Therapy)是一种集体心理治疗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出了问题,产生了心理障碍,往往只有通过家庭把握问题的根源和性质,才能作出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儿童是家庭的主要成员,甚至是家庭的核心。儿童时期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因此,调整家庭环境,是治疗儿童依恋障碍的关键。

儿童接受治疗与他们的父母及抚养环境分不开,因此,必须构建完整的结构化的模式,对父母进行技能训练,让患儿的父母定期观察和学习养育治疗中心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帮助和支持父母减少对子女心理行为的过分介入和彼此的过分依赖行为,规劝父母允许子女更加独立自主是成功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精神应激与儿童依恋障碍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缓解不良刺激,以心理和暗示治疗为主,让患儿真正认识到依恋障碍与精神冲突带来的痛苦。要切断依恋症状带来的儿童心理上的获益,避免对儿童依恋的过分关注和奖励。可利用暗示疗法消除儿童的紧张心理,帮助其增强自信。此外,早期经历的创伤常常锁定在患儿的身体和情绪感觉中,单独的认知疗法无法进入创伤层面,因此,矫正患者的情绪情感体验十分重要,可通过“内在的儿童”“认知行为治疗”“拥抱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感觉整合”“社交技能建构”“心理剧”等方式来完成。

总之,儿童的依恋是母亲或其他照顾者与儿童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每个儿童人格发展的核心。在许多方面,不安全型依恋使亲子关系的发展离开原定的进程,经济和社会压力、精神疾病、物质滥用和儿童的弱点等因素在儿童与母亲关系的发展中起着阻碍作用。然而,如果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则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参考文献:

〔1〕PAPALIA D,OLDS W.A child’s world:Infancy though adolescence〔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0:66-89.

〔2〕AINSWORTH M D S,BLEHAR M,WATERS E,et al.Patterns of attachment: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1978:147-156.

〔3〕顾海根,等.2岁儿童社会发展及其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7,(6):519-524.

〔4〕BOWLBY J. Loss: Sadness and depression〔M〕//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New York: Basic Books,1980:89-114.

〔5〕SROUFE L A.The role of infant-caregiver attachment i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86, 27(6):841-849.

〔6〕DILKS S A.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in maltreated infants〔J〕.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1,38(6):1529-l542.

〔7〕AINSWORTH M D S.Attachments and other affectional bonds across the life cycle〔M〕//COLIN MURRAY PARKES.(eds.) 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ycle. London: Routledge,1991:33-51.

〔8〕孟昭兰.婴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68.

〔9〕RUTTER M. Developmental catch-up, and delay, following adoption after severe global early privation〔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8,36(4):549-571.

〔10〕KAGAN JEROME.Temper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behavior〔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4):668-674.

〔11〕FONAGY P,STEELE H, STEELE M. Maternal representations of attachment during pregnancy predict the organization of 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t one year of age〔J〕. Child Development,1991,62:891-905.

〔12〕COWAN P A,COHN D A,COWAN C PETAL.Parent’s attachment histories and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Exploring family systems models of linkage〔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6, 64(1):53-63.

〔13〕LYONS-RUTH K,YELLIN C,MELNICK S,et al.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trauma and loss have different relations to maternal unresolved and hostile-helpless states of mind on the AAI〔J〕. 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03,(5):331-353.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 Induce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Dai Y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第8篇:失恋疗伤范文

治疗的漂亮女患者出现了“移情”

2005年元月的一天晚上,北京一家知名心理诊所的心理医师余宏斌独自驾车下班回家途中。他收到一条短信,上面赫然写着:我拒绝你给我换其他医生,我再重申一遍,我不要其他医生给我治疗!!!

句子的末尾打着3个大大的感叹号……看到此短信的余宏斌不禁皱起了眉头。

现年37岁的余宏斌,1992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因业务突出留校任教,两年后被高薪聘请到现今的心理诊所。发短信的女孩名叫孟麓萍,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2004年8月前来余宏斌所在的诊所治疗。在长达半年多的治疗中,余宏斌一直担任她的主治医师,目前她已出现较明显的好转迹象。

既然病已经趋于好转,那为什么又突然会对医生“发难”?这一切都要从孟麓萍的最初治疗说起。

原来,29岁的孟麓萍,曾有一个大学同窗的男友。她为追随爱情来到北京,但初恋男友在毕业后的第3个月后绝然留学日本,她被无情抛弃。之后,她又经历了几次感情打击……于是,她开始自伤,经常用刀子划伤自己。

余宏斌知道这是一位极典型的爱情荒芜者,心理学上叫做“失恋症”,就是因爱情与失恋而爆出的各种病态反应,这类患者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恐惧、愤怒和敏感程度,孟麓萍应属于病情较重的一位。

余宏斌担任起孟麓萍的主治医师之后。前2个月的治疗,孟麓萍配合得非常好,她开始放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卫。

“我还能再爱吗?”当孟麓萍试探地发出这句问话时,余宏斌给予了相当肯定的答复。

可是接下来的治疗,余宏斌发现孟麓萍有了明显变化。她穿起了裙子,给余宏斌送花……看着孟麓萍痴情含水的目光,他明白目前孟麓萍的心理上产生了“感情移位”。这种“移位”,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移情”。即来访者并不是爱上了治疗师,而是将对以前恋人的感情转移到了治疗师身上。

余宏斌是位资深的心理医师,当然明白自己不能和患者谈恋爱,这强烈违背了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面对孟麓萍越来越清晰的临床表现,余宏斌措辞严厉的拒绝了她,建议她换一位心理治疗师,“这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不!我不需要!”孟麓萍愤怒地头也不回地冲出诊疗室。

冒险治疗他默许了她的“移情”

这之后孟麓萍没有再出现在诊疗室,相反,余宏斌的手机却总被陌生人骚扰,一接通就被挂断了,一晚上能有十几次。而且他主持的一个系统局域网的心理热线近来也常被人攻击,那些略带嘲讽和攻击性的帖子一天就达到了几十封。

收到短信后的余宏斌心里对孟麓萍的状况多少有些担心,因为以往的患者也有中途失踪或者放弃治疗的先例。联想这几目的外界骚扰,余宏斌隐约觉得和孟麓萍有关。

出于心理医生的职责,在孟麓萍持续缺勤一个多月的治疗后。3月11日晚,余宏斌拨通了孟麓萍的电话,可是一连4、5次,都没有人响应。

当晚8点半的时候,孟麓萍反常地回过来电话。“你找我吗?我有话要说,我在五环外的‘芭莎’西餐厅等你。”余宏斌犹豫了一会,最终开车去了那里。

在氤氲的灯光里,余宏斌很震惊地得知了孟麓萍的最新情况。“我没有告诉你完整的我,其实我在第三段感情毁灭后就彻底沉沦了。我现在是一个台商的异地情人,可他一年只回来3、4次…………”

“你为什么不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医生!”余宏斌语气透着愤怒。

“你为什么要回避我对你的感受!为什么要给我换医生?”孟麓萍的声音也咄咄逼人。余宏斌有些失望地摇着头,眼睛里透出了少有的淡漠。在沉默了顷刻后,他欲转身离去。

“等等!”孟麓萍急切地拦住了余宏斌,眼里透着冷冷的决然。“我昨晚曾对自己说,如果这一次还被拒绝的话,我就自杀!”

“为什么?你为什么要折磨自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我恨自己……”孟麓萍歇斯底里的叫着,并用力撕扯着自己的头发。

巨大的声响让周遭的客人都纷纷回头观望,余宏斌用了很大的力气才使孟麓萍平静下来。“求你帮我治病吧,答应我,我愿意每天都接受治疗……”平静下来的孟麓萍无力地靠在余宏斌的怀里。

那晚,余宏斌回去后脑子里一直很乱。凭心而论,他很清楚孟麓萍目前的状态,她的爱情意识已被唤醒,这说明前期的治疗已起作用。如果这时断然拒绝她的请求,无疑会出现两种反应,放弃和仇恨。孟麓萍一再强调不想去诊疗室而去她家,原因就是怕自己给她换医生,“残酷”掐断她的爱情线,但作为心理医生却有义务抵制患者的“反移情”……

思考了一整夜的余宏斌最终修改了孟麓萍的后期治疗计划。他“默认”了孟麓萍对自己的“移情”,决定用“移情法”恢复孟麓萍的爱情记忆,然后再用“覆盖记忆法”抹掉两人之间的这段感情,从而还回一个健康正常的孟麓萍。

第二天的上午,正准备给孟麓萍打电话的余宏斌,却意外接到了孟麓萍保姆的电话。“余医生,您快来吧!孟麓萍她出事了。”原来昨晚回去后的孟麓萍因为醉酒和失意,服下了大把的安眠药。幸被保姆及时发现,送去抢救,现已脱险。

“我答应你,去你家里治疗,你要听医生的话,先安心养病吧。”望着病床上苍白虚弱的孟麓萍,余宏斌终于语气沉重地说出了这句话。那一刻,他看见孟麓萍长长的睫毛上沾满了湿湿的雾气。

五一长假后的第三天,孟麓萍出院了。在此之前,余宏斌怀着矛盾的心情给妻子告假,说他近段时间要给一位重度心理疾病患者治疗,可能每天回去会晚些,“他是位男的。”余宏斌故意隐去了患者的性别。

无可救药他掉进了悬崖

孟麓萍的家位于顺义一栋高档住宅,5月12日,孟麓萍开始了病后的第一次治疗。

按照常规,还是以倾吐和纠正为主。躺在治疗椅上的孟麓萍面色平静,阳光透过玻璃斑斑驳驳地射在她身上,产生了一圈金黄色的光环。“我是父母计划外怀孕的产物,他们一直很排斥我。从上学到就业,都很少表现出特殊的关心……谁知却被伤得要送命……但是在父母面前,我表现得快乐又坚强。没办法,他们都70岁了,不忍再让其操心,只能自己一个人吞苦水……”

近距离接触孟麓萍以后,余宏斌才发现她身上存在那么多“故事”,这些最原始的病因终于显露出来。真实的孟麓萍被“挖掘”出来后,余宏斌心底莫名对她升腾出一丝怜爱。那些日子里,每当治疗完毕准备离开时,余宏斌都会这么嘱咐孟麓萍,他发现对面患者的那双眼睛越来越明亮。

27日傍晚,余宏斌治疗完毕后准备告辞,却看见孟麓萍笑盈盈地望着自己。“我想和你一起听治疗录音,我觉得有你在我身边陪着,治疗效果会更好。”余宏斌点 头答应了。孟麓萍用一双深情又火热的眼睛回望着余宏斌,不容分说就揽住了余宏斌的手臂。“我美吗?在你眼里。”“很美。”虽然余宏斌语气很平静,但他的心早已摇曳。余宏斌的眼睛怜爱般注视着面前的女人。刹那间,他捧起了孟麓萍那张精致的脸,犹豫中已轻轻吻向她那滚烫且颤栗的红唇……

当第二天黎明来临时,意识苏醒的余宏斌感到莫名的惶恐。“自己是心理医生啊,怎么掉进了陷阱?”烦恼和惶恐从此便跳上了他的心头。

“太荒唐了,我究竟干了什么?”在懊恼与不安之后,余宏斌求孟麓萍早些痊愈,自己早日离开。

但有了开头,就有了继续,余宏斌无可救药地陷了进去。

彻悟失去之后体味“冲动的惩罚”

孟麓萍的病情在快速的恢复。她看见那些刀、叉、棍之类的东西不再出现恐惧与冲动,也不再对自己产生自伤的行为。通过测试,孟麓萍已基本趋于正常。

“你就快痊愈了。”“是吗?那真的要谢谢你。”6月末的一次治疗完毕,余宏斌说出的这句话,让面前的孟麓萍的嘴角荡起了微笑。

但是当余宏斌准备离开回家去开大门时,却发现大门被反锁了。“你走不了,大门的钥匙被我扔了。”身后的孟麓萍淡淡的说。

“为什么?”余宏斌有些诧异和恼怒。“原因很简单,我的病好了,你就不会再来了……”

“你疯了!?”面对余宏斌的暴怒,“啪”的一声,孟麓萍甩门进了自己的房间,任余宏斌怎么敲门她也不开。

夜色降了下来,余宏斌这才想起应该给妻子打个电话。谁知他又吃惊地发现自己的手机和钱包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拿走了。“天啊!”恼羞成怒的余宏斌转身出来,奋力砸着孟麓萍的房门。可任凭他怎么喊叫,房里不做任何响应。

晚上7点多的时候,孟麓萍房间的门“哗啦”一声打开了,“混蛋,你骂够了没有?我本来就是疯子,你难道不知道吗?从今往后你别想从这儿出去!”孟麓萍的头发散乱,眼神愤怒,一副蛮横的样子。接着她当着余宏斌的面开始摔东西,水杯、镜子、口红,一瞬间全成了碎片。

这时,余宏斌才发现大门和窗户不知什么时候被锁死了。余宏斌大叫着踹着门,像困兽般在屋里旋转。“我爱你,我不能失去你!”那个个晚上,任余宏斌怎么解释,孟麓萍都是这句话。此时的余宏斌知道,自己当初这步险棋是大错特错了。

意识到即将失去“爱情”的孟麓萍情绪完全失控了,她时而暴怒,时而癫狂哭泣……已经2天2夜没有吃饭的余宏斌知道自己在这所屋子里呆下去会疯掉的。但是这里地处郊区,门窗有护栏、电话线被扯断、手机也失踪,着实一点办法也没有。

6月31日早上,绝望中的余宏斌听到门铃响了。孟麓萍迅速跑去打开房门,眼前的人让余宏斌大吃一惊,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周巧芝。

“我们这些天一直在一起,你也都看见了,我爱他!不能失去他。我希望你能成全我们!我可以给你一笔可观的损失金。你考虑一下!”孟麓萍的声音带着挑战者的高昂,她今天特意穿了名贵的套裙,还化了妆。

“!”余宏斌怎么也想不到孟麓萍会把周巧芝引到这里,看到妻子惊愕愤怒的表情,他再忍不住,冲上前照着孟麓萍的脸就是一耳光。

“你打我!”孟麓萍捂着火辣辣的脸颊面露惊色,但刹那间,她就反手还了余宏斌一个耳光。“想离开我的人都尝过我的耳光。”打过之后,孟麓萍却猛地扑进余宏斌的怀里,勾起他的脖子,发疯似地狂吻余宏斌。

周巧芝惊呆了,她痛苦又吃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在余宏斌推开孟麓萍后,周巧芝冲上前给丈夫来了一耳光。痛哭着,转身跑出了屋子。

3个响亮的耳光前后响起,彻底把屋里的余宏斌给打醒了。这绝妙的嘲讽,让余宏斌后悔得无地自容。这一切该如何收场?余宏斌发疯地拿头撞向墙面,一下、两下……

天下起了暴雨,满腔烦闷的余宏斌,一下子冲进了雨里,任硕大的雨点密密麻麻向他砸来……

当晚晕倒在雨地街头的余宏斌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在住院的第三那天,孟麓萍的保姆出现在余宏斌的床边。她告诉余宏斌,孟麓萍已经把房子卖掉,离开了这个城市:“她说她今生注定没爱情,并还回了你的手机和银联卡。”待保姆走后,满腔怒火的余宏斌一把把手机摔在了地上。

第9篇:失恋疗伤范文

恋爱都一样,失恋各不同

女孩名叫杰西卡・沃尔什(Jessica Walsh),家住美国纽约,别看她年纪轻轻,却已是公认的天才级美术设计师。其凭着杰出的创意设计才华和成熟的商业眼光,在设计界享有“冉冉升起的明星”等赞誉,连世界著名设计巨星斯特凡・施德明(Stefan Sagmeister)都向她伸出橄榄枝,两人现已成为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搭档组合,仅此一点,就比任何难得的奖项和美妙赞誉更为重要。

男孩名叫蒂莫西・古德曼(Timothy Goodman),同样来自纽约,设计师职业,在设计界颇有盛名。他曾在一个房间的黑白墙上,用99副“装裱的画”进行自由混搭组合,装饰风格应有尽有,彰显其丰富的设计才能;也曾为一家公司的女士厕所进行美化空间设计,在洗手间的白色墙面上,完全用马克笔以手工方式绘画,并写下许多鼓励和赞美话语,让每个前来使用的女生觉得自己很漂亮,使用完洗手间后个个充满自信。

四年前,这一男一女在相同职业的促使下相识,并成为一对好友。截然相反的是,他们在各自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性格迥异,双双频频失恋。

女孩杰西卡・沃尔什是个浪漫主义者,往往在进入爱情时就已经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失恋时受到的伤害也最深;而男孩蒂莫西・古德曼简直是个花花公子,常常脚踏几只船,游戏爱情,原因是他害怕承担责任,最后成了爱情的逃兵。

恋爱都是一样的,失恋却各有各的不同。这让人不由地想起,曾经国内第一部为光棍节定制的“治愈系”爱情电影《失恋33天》,上映后观影如潮,人气火爆,成为当年票房市场的“黑马”。爱情对于每个人,正如电影里的台词:“故事不过是别人的事故,现实是一个人的生活”“何必这么看不开,不过是失个恋。”

四年来,他们的爱情都遭遇了困境,两人始终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都为自己感情不顺而感到迷惘和苦恼。只是,在同病相怜的境遇下,他们走得更近了,但一直视对方为普通的朋友,暂都不想从骨子里转变自己对爱情的态度。

40天恋爱实验,只为爱情寻求出路

时间回溯到2012年初春,女孩和男孩又一次从各自的爱情中“解脱”出来,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段,他们双方再度回归到单身的状态。

这时,女孩杰西卡・沃尔什因为失恋而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而男孩蒂莫西・古德曼也从女孩的失控情绪中深受影响,并开始反思自己坎坷且狼狈的爱情经历。在这段时间内,他们都在反复追问自己许多有关爱情的问题。

有一天,男孩蒂莫西・古德曼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读到一则新闻直播,就是采用文字、影音和视觉化的数据等交互式手法,对正在发生的雪崩事件进行深入报道,而在此之前,各大媒体并没有类似尝试,受到了网友们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于是,蒂莫西・古德曼找到女孩杰西卡・沃尔什,决定与她谈一场恋爱,准确地说,是与她做一次“恋爱实验”。而杰西卡・沃尔什听了男孩的想法后,最初觉得他的想法真的好奇怪,恋爱就是恋爱,怎么能拿来做实验?女孩担心陷入爱情漩涡中难以自拔,再次受到伤害。

蒂莫西・古德曼为打消女孩顾虑,想了想,进一步说:“我们共同先做个约定为好,交往期限设定为40天,每天见面深谈一次,相约每星期去见一次心理理疗师,希望40天的恋爱实验结束之后,我们或许就能够解决自己在感情上的问题了。”

奇怪的40天恋爱实验就这样开始了。他们事先拟定了8个问题,约定在每天见面时,都回答一遍这相同的8个问题,比如你为什么参与这个实验计划?你们一起做了什么?你对自己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同时,他们又找来各自的设计师好友,共同见证实验的真实过程。

恋爱实验开始后的第二天,他们就找到了心理理疗师。哪知,心理理疗师连球炮式的犀利问题让他们无力招架:“你们彼此没有感觉吗?你们为什么不干脆交往?”

女孩杰西卡・沃尔什遗憾地说:“我所有的恋爱关系都以失败告终。究竟是我做错了什么,还是因为我没有遇到对的人?蒂莫西・古德曼和我是多年的朋友,我们经常互相取笑对方的感情问题。我在想是不是把两个有不同问题的人放在一起就能解决问题。所以我想更多地了解爱和恋爱关系,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40天恋爱实验”是否已解决他们在感情上的问题不得而知,不过,他们把所有问题的回答都保存了起来。

2013年7月,他们创建的“40天恋爱实验”网站一经在互联网,很快传遍全世界,吸引无数网友每天关注他们的生活,阅读他们的故事。之后,许多网友发去电子邮件为他们打气,虽有表示对于他们的交往方式和过程感到心有戚戚,但大多数单身男女都有同样经历的两性问题,不停地穿梭在异性过客间,却碰不到值得终生相守的伴侣,让他们深受鼓舞。

履行恋爱公事,直面个人感情问题

幕后的他们会爱上彼此并认真谈一场恋爱吗?抑或结局并非“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友情还能继续吗?

蒂莫西・古德曼在接受CNN采访时坦言:“我只想说,女孩杰西卡・沃尔什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既疯狂又有冒险精神的人。我和她心灵相通,关系才会亲密无间,不管是否终成眷属,都是如此。”

打开网站你会发现,他们每一天都在回答同样的问题,讲述恋爱的过程和发生的故事,与许许多多网友分享。

一方面,通过展示他们回答的问题,很深地挖掘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感觉、反应、各种情绪,以及如何克服自身在感情上的恐惧等。另一方面,他们采取艺术设计作品和更吸引人的故事内容相结合,把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当作个性化全新的平台及介质,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网络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