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望庐山瀑布古诗精选(九篇)

望庐山瀑布古诗

第1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

(4分)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

n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选字填空。

①小鸟的翅________受伤了;明明一直玩到________晚才回家。

②我每天在家里洗________;妈妈爱吃________豆;

3.

(4分)多音字组词

kàn________       kān________

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4.

(12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按要求填空。

愁,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9笔是________。

蓑,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踪,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庐,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5笔是________。

6.

(3分)辨字组词。

挎________

垮________

跨________

7.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8.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为一句话。

秦国不敢进攻赵国。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②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天色看着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③仿照例句,写写自己走夜路时的心理。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9.

(8分)形近字组词

疑________

炉________

暴________

布________

凝________

庐________

爆________

市________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2.

(4分)读《望庐山瀑布》,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________川:________生:________疑:________

13.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4.

(8分)把下面的作品、作者和诗文所描写的景色选择搭配起来。

①《枫桥夜泊》________

________

A.李白

E.寒江雪景

②《山行》________

________

B.张继

F.深秋夜景

③《江雪》________

________

C.杜牧

G.瀑布壮景

④《望庐山瀑布》________

________

D.柳宗元

H.深秋山景

15.

(4分)多音字组词

落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看kàn

________

kān

________

16.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17.

(3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

A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B白日依山尽________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C欲穷千里目________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18.

(5分)默写诗句。

(1)独出前门望野田,________。(白居易)

(2)书犹药也,________。(刘向)

(3)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4)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第2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第3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著名诗作,诗中夸张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诗歌意象,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绝美的瀑布图。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批文入情,与文中的景物同呼吸,达到心中见景,景中有情的境界,这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为此我预设了四步走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深入诗歌之中,突破难点,达到情境共融。

一、读诗文,想象瀑布之美

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究其实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文本的情境有机勾连,才能够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诗歌中,有对瀑布的细致描摹,有声音也有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古诗中体会到瀑布的美,我从想象入手,创设氛围: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一句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照着香炉峰,香炉峰上金光闪烁,就好像升起了袅袅的紫烟。

生:一道瀑布就挂在香炉峰的峰顶。

生:我看到了阳光下的香炉峰,还有紫色的云烟,还有一道瀑布从峰顶垂下来。

师:那道瀑布从香炉峰顶垂挂下来,那是什么样的?

我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在缥缈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读诗文,感受“日照香炉”那升腾的紫色云烟,感受那一道“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想象那将是一道非常明亮的白链子,垂挂下来,气势磅礴。也有学生想象那将是飞泻而下的白练,溅起无数水花,腾起很高的浪花。那种景色无比壮观美丽。

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日照”“紫烟”“挂前川”的特点,感受到了瀑布动态的美丽,仿佛能够看到李白就站在瀑布那里,静静地感受那瀑布带给自己的内心冲击。在想象中,学生距离古诗越来越近,领悟古诗的意境也会逐渐迫近,此刻,学生只有一个词语来概括:人间仙境。

二、听声响,感受瀑布之韵

在《望庐山瀑布》的课文插图中,李白静静地伫立在庐山脚下,凝视着面前那一道飞流而下的瀑布。我让学生根据插图,再来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一道飞流的声响。

师:(播放瀑布的音频课件)仔细听,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

生:声音震耳欲聋。

生:到处都是轰隆的声音,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轰隆的瀑布声。

学生静听我播放的瀑布的声音,再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脑海中会有瀑布的雄壮的形状――“飞流”,仿佛是从天而降,飞泻而下,说明气势非常之大。三千尺呢?是真的有三千尺吗?并非如此,在古诗里这只是一个虚指,代表瀑布的落差之大,由此可知声响将会有多大。如果说在第一个环节里学生想象感受到了瀑布仙境一般的美,那么在第二个环节里,学生则听到了瀑布天籁一般的声响,感受到了瀑布飞流而下的声韵。那种磅礴的气势不但美,而且有声,透过古诗的文字,学生充分领会到了瀑布的美与韵。

三、嚼文字,触摸瀑布之形

李白的诗作夸张浪漫,融情与景,写作手法诗意盎然。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我并没有刻意引导,而是抓住诗作中李白对瀑布特征的描述,来进行感受:

师:李白就站在这庐山脚下,感受这一道瀑布,我们静静地读读古诗,看看瀑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到瀑布很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飞流直下,这个飞流,还有直下,都说明山势很陡峭,瀑布流下来的速度很快。

学生抓住飞流、直下两个字眼,感受瀑布的流量之大,流水之急,山势陡峭,仿佛在三千尺的高空落下了银河。那么在李白的眼中,到底是否真的有三千尺?答案是否定的。古诗写作往往会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渲染和表现飞流的迅速和急迫,表现那种雄壮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响。在李白看来,那种气势就好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学生透过诗文的关键字眼,感受到瀑布的形,由此有了对瀑布可感的直观印象。我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诵,读出瀑布的气势来,效果就很快出来了。

四、赏画作,品鉴瀑布之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画作的角度,来品鉴瀑布的神韵。根据课文的插图以及学生收集的庐山的瀑布的画作,进行品鉴。

师:你看哪一幅画作最符合你心目中的瀑布?请抒发你的感叹。

生:这瀑布真的仿佛是天上的仙境,我真想进入仙境,看看那天堂一般的美景。

生:这瀑布多么雄壮美丽!我多么渴望看到它啊!

师:既然大家如此欣赏这瀑布的美景,那么就放声来借用李白的诗句来朗诵它的美吧!

生:用充满憧憬和赞美的感情朗诵《望庐山瀑布》。

第4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途径 探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60-02

作者简介:张宏(1973―),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该怎么教?笔者以为,寻找并厘清古诗的脉络,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为轻松。结合当前有效教学的语境,笔者现将一些思考与实践结果形成文字,以期与小学语文教学同行在古诗教学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扣题眼

一般来说,古诗都是有题目的(以“无题”为题的古诗暂不在阐述之列,但事实上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此类古诗在题目选择与确定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而题目往往就是一首诗的“眼睛”,我们暂且称之为题眼,通过这一题眼,我们往往可以窥得一首诗的大概意思。因此,古诗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题眼。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首先不让学生去读诗,而是让先让学生来研究题目。

师:同学们见过山吗?

生:见过。(多数,因为笔者所处地区是有山的。)

生:没见过。

师:没见过也没关系,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我们都看过,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大脑中构思一座山。

师:大家看见过瀑布吗?

生:没有。(大多数。)

师:是没见过真瀑布吧,那种人工造的瀑布见过吗?

生:见过。

师:好,见过山和瀑布的同学,下面的任务会简单一些。没有见过的也不用担心,我相信凭着大家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在你面前有座山,山上流下一个很大的瀑布,面对此情此景,你会用诗来描述它吗?

(学生陷入思考当中。)

思考:尽管“望庐山瀑布”这一题目并没有给出庐山瀑布的具体情形,但我们认为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这一情形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围绕着“瀑布”这一关键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才会更为深刻。

二、重复读

重复读通常容易被理解为死记硬背,但对于古诗教学而言,我们认为重复是必须的。因为古诗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很多内容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被感悟。这种感悟的结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但如果不读,这些感受就出不来,这种情况下的古诗学习才真正容易沦为死记硬背。笔者以为,我国传统教育中强调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正在于此。

师:好!大家现在就来读读我们课本上第66页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记得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吗?

生:先要把不认识的生字找出来,把不理解的生词找出来。

师:说得很对!还有吗?特别是对于古诗学习而言。

生:古诗中会有些字的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因

此读的时候要注意……

师:好。那大家开始读诗吧。

(学生读诗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注意学生的断句情况与流利程度。)

师:好,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呢?

生1:老师,我第一句就没读懂。日照香炉生紫烟――山上怎么会有香炉呢?而且怎么会冒出紫色的烟呢?

师:嗯,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吗?

生2: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是什么意思啊?

生(插嘴):山呗,瀑布流下来时,像挂在山上一样。

生3:三千尺是多高啊?这座山怎么这么高?

师:古代一米等于三尺,三千尺大概一千米吧。(笔者故意顺着学生的问题回答。)

生:这么高啊,那这个瀑布可大了。

生(插嘴):老师,这里会不会有问题啊,这么高的山上流下的水,早就成不了瀑布了吧。而且我听说李白这人好吹牛,恐怕这山没有那么高。(学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是教师的孩子,知识相对丰富。)

通过这种重复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诗中的一些描述,对于一些问题也会理解得比较深刻。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后一位学生提出的“这么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不会形成瀑布”的说法中蕴藏着将来要学的物理知识,此时如果加以渗透,还可以给学生埋下点科学素养的种子。至于这位学生所说的“李白好吹牛”,其实也是引入“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一个契机。

三、研诗句

一首古诗的真正含义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形中,还是要通过“研”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研诗句是古诗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师:古诗写作有严格的字数要求,如果多一字或少一字,那诗句就不成其为诗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诗写作中约定俗成地生成了一种手法,那就是往往可以用一个简略的词语来代表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诗里的香炉并不是真正的香炉,而是指庐山西北的一座山峰,因为这座山峰的样子很像香炉,人们就叫它香炉峰,简称为香炉。所以……

生:原来照的是香炉峰啊,这就很好理解了。紫烟是太阳光照射到水上的结果吧?

师:判断正确。至于川,是河流的意思,名山大川嘛,有名的山和很大的河流。

师:刚才我注意到有人说李白很爱吹牛。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山说有三千尺,瀑布说成是银河……

师:读诗的时候,要有诗意。你们用一种写实的心理去读诗,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什么是诗意呢?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位大诗人,被喻为……

生:诗仙。

师:对。李白的诗以浪漫见称,夸张是李白诗的风格,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身临庐山,望庐山瀑布如同银河落九天的情形,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要求学生凝神静气,不说话,只想象。)

(学生沉浸在想象当中,去感受诗的意境。)

学生读诗,极少会立即沉浸到诗意当中去,更多是在一种写实的状态下去对诗进行有声地读,而非感悟。面对这种情形,过多地强迫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此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逐步引导,让他们一步步走上“正途”。笔者以为,对诗意的领略,全凭心境,境由心生,而教师教古诗时的主要作用,就是引生入境。

第5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望庐山瀑布。日照......”教室里传出了同学们的读书声。我不耐烦地拿着书,嘴巴一张一闭,假装在高声读书。因为昨晚看电视太晚了,所以今天无精打采,眯眯呼呼想睡觉。“呼......”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开始了梦游庐山。

我到了Q博士家,问:“Q博士,最近有没有发明些有趣的东西?”Q博士抬了抬眼镜,说:“我最近发明了一种时光机器,可以到你想去的时代。”我半信半疑的问:“真的吗?”Q博士说:“当然是真的!我老Q什么时候骗过人。你想去哪个时代?”我说:“未来必然好!可是,我更想了解唐朝。”Q博士自信的说:“好吧!我就让你去唐朝。”只见Q博士在一台电脑上按了几个数字,然后对我说:“把眼睛闭上。”我闭上了眼睛,心中紧张得像一只小鹿在跳。只听见一阵急快的风,我连忙睁开眼睛。展现在眼前的是,没有污水,没有臭气,没有车子声,只有一些穿着袍子的男女。“哇!”我真的到唐朝来了,该怎么玩呢?”这时,一位穿着黑色袍子,背着个包的书生。当时我还没看出来,后来才想起古诗《望庐山瀑布》的那幅图上的诗人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我惊喜的叫起来:“莫非,他就是李白!”我心里嘀咕着:嘿嘿!正好可以让他教我学古诗,顺便让他给我写几首诗,让我也威风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追上去,庄重的对李白说:“heiio!李白诗人。”李白回过头来,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是‘哈楼’?你是谁呀?”我兴奋地说:“哦!那个‘哈楼’就是你好的意思。我是21世纪的小学生。想让您教我学您自己写的一首诗。”李白为难的说:“我要去庐山了,没时间。”我高兴的说:“我也去!”到了庐山,我和李白站在桥上,只见远处香炉峰在阳光下,出现了紫色的烟云,远处的瀑布像一条大河,那瀑布长如银河一般。我这时正准备记李白的诗词。李白见奇景,诗兴大发,立刻吟出诗词:“‘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诗好诗!”我笑眯眯的说:“谢谢您教我!”

“张婧虹!张婧虹!”老师叫道。我被叫醒了,老师说:“你把《望庐山瀑布》这课背一遍,并说出诗意。”不知怎么的,我背得滚瓜烂熟,说得仔仔细细,老师也心服口服了。

下课了,我望着那首诗,心里甜滋滋的。

第6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文字精练,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聋校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更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聋生因语言障碍和感知特征,他们抽象思维、概括等能力常常落后于正常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较肤浅。重视古诗教学,让聋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古诗的含义深刻,意境深远,要真正感受古诗的美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布鲁斯认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捷克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古诗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聋生的认知特点是要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参与,聋生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印象更深,而且聋生的视觉在感知活动中起优势作用。直观的事物,他们认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现出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首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文字,创设美的情境,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代偿功能(耳聋学生丧失了听觉,由于“用进废退”和“缺陷补偿”原则,聋生在听觉上的缺陷又使他们利用视觉、振动觉和触觉等来进行补偿,其中主要是视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主动求知,寓教于美。比如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再通过直观生动地展示课件,增加画面的可视性,抓住聋生的有意注意,有效地激发聋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我们可以按古诗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为体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则可以色彩明丽的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轻快活泼的琵琶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对不同的古诗,还要选用不同字体,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魏碑的古朴淳厚……营造出或悠远绵长的意境(如《山行》《枫桥夜泊》),或悲凉凄惨的情境(如《蚕妇》),或愤懑激昂的氛围(如《杂诗》《示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入情入境,横向对比,理解古诗的意境美

俄国教育家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古诗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理解古诗的意境美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来走进古诗的意境中,从而真正理解古诗的意境。如《登鹳雀楼》一诗,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此时的感受。诗中描绘了傍晚的太阳,连绵的群山,奔腾的黄河水,这些景物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有学生说这些景物给人的印象是壮美!是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首诗里体现得非常鲜明!诗中还蕴涵着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有了这些真情体验之后,再让学生和《春晓》一诗进行比较,同是写景物的诗,给人的感受一样吗?通过横向对比,学生不难分析出,《春晓》写出了春天的柔和、欢畅、和风细雨的特点,全诗中饱含着作者爱春、惜春的感情。《春晓》这首诗的意境与《登鹳雀楼》中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截然不同。同是写景的诗,但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的感受不同,营造出了不同的意境。

三、体验角色,真情诵读,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聋生因听力损失,大多不喜爱诵读。但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只有通过调动他们丰富的感情体验,训练他们有感情的朗读,才能促进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古诗,真正地做到心口相应,相得益彰。虽然聋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但他们的喜、怒、哀、惧都可以通过他们的手语、表情、眼睛等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古诗的朗读训练。在训练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上适当的表情和体态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学生通过描述美丽庐山瀑布的美景,讨论站在如此美丽的瀑布下的感受是多么惬意、舒坦。然后请学生带着惬意、舒坦的心情来读一读古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再次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壮美的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带着美的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学生就会真切体会到作者当时欢快的心情了。当学生用美丽的手语,纯美的笑脸,读出心中的感受时,老师适时的给予称赞:读的太好了,老师仿佛看到庐山瀑布的美景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角色,体会美的感情,从而充分理解古诗的意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四、闭目冥想,拓展意境,感受古诗的想象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的原因造成自身语言的贫乏和发展的迟滞性,使得他们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具体形象性。聋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把握为主,对本质特征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分析事物较多依赖直观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发挥聋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想象美。

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庐山的千变万化真是太美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庐山的千姿百态,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中,学生通过看课件,读诗句,大概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此时庐山瀑布的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心中还没有很深切的印象。运用闭目冥想的方法,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庐山瀑布的美景,再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各抒己见,纷纷用美丽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心中庐山瀑布的美景。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站在这壮美的瀑布下面,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讨论,学生都理解了古诗的意境,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画演古诗,交流创意,感悟古诗的内容美

第7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1. 借助图画,引发想象

生动的画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短短几个字把诗人的思念和盼望早日与故人相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我在教学时借助图画让学生看到在一片盎然的春绿中,诗人身背行囊,仰天远望的身影,然后设问:你如果就是此时的诗人,你对着江河远山会说些什么?我会说:“家乡的亲人啊,我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们相见?”我会说:“春天来了,可是我不觉得美”,我会说:“故乡啊,你现在是什么样子了”……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诗歌的真切理解。

2. 自己作画,再现想象

绘画是儿童反映自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教师让学生把想象到的景物用笔画出来,同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在经过品读与想象后,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梅花的形象,他们似乎看到了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梅花在悬崖边上盛开着。此时发下画纸,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梅花的形象画出来,学生的感受就会更深,从而加深对梅花品格的理解。

3. 使用多媒体,帮助想象

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调动情感,诱发想象的目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写出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教学时,老师播放了瀑布激流而下的录音,再配有一幅庐山瀑布的挂图,学生体会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更好地理解了诗人浪漫的想象,同时自己也对“日照下”的“香炉峰”,“挂前川”的瀑布,“直下”的飞流。“落九天”的“银河”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领悟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气势和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4. 运用导语,激起想象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导语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就要落下去了,黄河滔滔向东海奔流而去。诗人王之涣在鹳鹊楼上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今天仍然深深吸引着后人”。“一位慈祥的母亲非常爱护儿子。在儿子远离家之时,手中拿着针线给儿子缝补身上的衣服,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孟郊的《游子吟》,真切地感受一下母爱的伟大,”学生因导语而动情,动情则入境,入境才会浮想联翩,这为学生理解诗句、诗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5. 改写诗文,体现想象

第8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写: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了庐山爬山,到了庐山当然是要看香炉峰大瀑布的了,我早就听说了香炉峰瀑布的大名了。古人还传说,这香炉峰瀑布是从九重天上落下来的。

第9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

李白浪漫笔法诗仙酒仙之酒今不在,诗仙之诗风韵存。让我们随手拣拾一首《望庐山瀑布》,重温这位天外谪仙带给后人的佳酿醇味。

这首短诗本来连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是朗朗上口,但是,对它的理解,可以说,就是大名鼎鼎的所谓专家也难以形成定论。比如,对“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前川”意思的理解,以及“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所用修辞的确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的。下面着重就这二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愿与同仁共勉!

《望庐山瀑布》在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里被选编上,同时,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也录用了,由此可见该诗永久的影响力。但是,“遥看瀑布挂前川”如何理解呢?其中北师大版教材中注解“挂前川”为:“好像山前挂着的河流。”

把瀑布比喻为悬挂山前的匹练似的河流,这类理解,就笔法来讲,的确貌似奇崛,实际上,非但谈不上平常,而且显得非常笨拙。为什么呢?

因为瀑布本身就是悬挂起来竖立着的河流,二者之间谈什么作譬相似性的条件呢?这就像一棵树的横枝和竖枝,强自互比,有何必要!还有,这样一解读,抹煞了原诗所创设意境的层次感。诗人描绘瀑布是渐次完成的,这里只是告诉人们在这个立足点上瀑布的整体印象,还没有翻过它的家底儿。另外也与诗人设景构物错落有致的原汁原味风马牛不相及。这点下面会提到。

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诗仙他是在哪儿看瀑布的,在山脚还是山腰,是临水细瞧还是远望轮廓?当把“前川”本身解读成瀑布的时候,那么,诗人则失去了观察的立足点,他总不会真的端上满满一杯酒,跳在半空中“仙”一回吧!这样,我们即可假定他就在瀑布跟前,就像朱自清先生看梅雨潭瀑布一样,细品慢尝了!如此这般,就与“望庐山瀑布”矛盾了,因为大可不必“遥看”,近视就行啊!如果说庐山很高,瀑流很长,只有“遥看”,那瀑布落下的低处何尝不是瀑布呢?

对于“挂前川”的另一种理解是: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这种理解就对了!把瀑布比喻为“挂”,即悬挂着的白练。瀑布是瀑布,川流是川流,没有笼统为一,和第一种理解中把“挂”作为“川”即河流的修饰语的错误截然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还跳不到空中的诗仙总有了一个具体的落脚点,他就醉卧在山前瀑布落入的河流对岸,逍遥自在地观赏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正因庐山高,瀑布大,河流急,诗人大概只有远隔大河遥看瀑布了。景致叠现,何其从容不迫。

再说“飞流直下三千尺”,人人都会说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理由是把个瀑布说得太长了。其实,此为其一,还有其二呢!只有高度浪漫的李白才会这样毫不含糊地说“三千尺”,似乎他亲自丈量过一般,十分确定,不容置疑。这就是此句夸张的大胆奇特的真正所在。若单单因为诗人把瀑布说得太长以为是夸张,那“白发三千丈”大概更会吓人了吧!所以,这里把难以确定的数字敢于肯定地说,更是夸张的体现。

诗人远望瀑布,时候一多,神志、眼睛变得朦胧迷离起来,何况他想必醉眼还惺忪着,于是疑心顿生,那不正是九天之外的银河垂落眼前吗!这才是实实在在描绘瀑布瑰丽雄奇的神来之笔。由眼前人间瀑布,到想象天外银河,由此及彼,神思飞扬,表现出诗仙游心于物而不被俗物羁留的高度浪漫主义的笔调。换句话,诗人的思情已经藉着落在眼前的银河仙升遐引了,哪还顾念到凡品的庐山瀑布呢?这层意境的展开,就由想象和联想达到的,因此,就不能说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原因就在于此。否则,逗留落迹于尘世的瀑布,那就没有诗仙的“仙气”了!

造成这种不同理解的分际是对“疑”字的说法不一。多数人愿意把它注解为“好像”,那么多半自然会连带出比喻用法的说辞出现,在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这个“疑”就当“疑心”讲,虽有“如同”的意思,但不是比喻用法。举个例子,如说“他在鄙陋的小屋,如同身处豪华的大厦,因为那颗心无比广大”,怎是比喻呢?事实上,李白诗句中有“疑”处太多了,比如: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白胡桃》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春日归山寄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