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悲昔人有范文

空悲昔人有精选(九篇)

第1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幻耶?梦耶?似梦非梦,疑邪非邪。犹如酬醐灌顶,希是扬州一梦。盖天地之数,会万物之盈虚,明成败有时,知乎欲速不可骤得,唯托心曲于悲风。

忆往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年少轻狂,曾梦青天换日,与日月争辉。挥笔如剑,剑指九天的狂傲不再。踏上红尘,尘世物欲横流,横沙飞漫,遑遑乎迷失于路途。时而风驰电掣,时而大雨倾盆,时而乌云密布,时而风雨扑打。征志动摇,惊途之遥远,畏路之艰难。风急路滑,小心翼翼而迈步,跌跌撞撞于中途。奈何路之艰兮,见天虹以何年?

命邪?性邪?风雨兼程乎?坐待晴而征乎?仰天长啸,怒向苍穹,唯山原之空旷,天地之高远,复之以霹雳,摄心神于当时。茫然无计,进退维艰。随手擦脸,隐然有温,欲语泪先流。茫然于天地之间,渺沧海之一粟,羡万物之无穷,哀吾生之崎岖。

人生苦短,安能行叹复坐愁。命运多舛,道阻且长。昔日诳语,犹已作古。空有长梦,不亦悲夫?

有感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亦闻人定胜天之说。继之以日夜,飞笔于青案间,不舍昼夜。字里行间,汗纸相得益彰,手倦神疲,笔上生花。惜语文数学,略输神采,物理化学,稍逊,叹为天机,英语生物,只识埋头抓大蚤。俱往矣!数泪流科目,不看今朝。

试观今日,小心翼翼,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成绩不堪回首失望中,昔日风光应犹在,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罢了。可笑!几番努力,付诸东流,笔力不赘,苦果萌生。

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痛哉!哀哉!彷徨无计,回天乏力。朝天问,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否?

叹苍穹无限兮,群山亦老。

第2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一片片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从天而降,回想起那一个悲凉的秋天里。朋友们聚在一棵大如伞的树底下,毕业了,昔日的好朋友要分别了。那个秋日里,只有分别,只有痛苦,分别的痛苦,那一刻是多么的悲凉哪!那种悲凉遍布全身,超越了冬天的冰天雪地。六年了,一切都在这个秋天里离别,一切都如烟般消失如云般散开。情也淡了,只留下一丝回忆。我感叹着,一片叶子从眼前落下……

成熟的稻谷低着头,回忆起我舅舅一家人享受丰收的喜悦。我的眼睛模糊了,舅舅前几年因病去世了。如今只留下三个孩子和两个年迈的老人,妻子则改嫁他乡。昔日的喜悦随着他走了,老人冒着汗水、含着泪水在收割稻谷,一个孩子在学校乱花钱,一孩子在野外玩耍,另一孩子在家里干家务……那一刻,爱少了,泪多了。随着风欺压稻谷的呜咽,我感到冬日的悲催……

那如冬风般冰冷的秋风轻轻地吹过,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冷了我的心。我和您相处了一年,您我就在这个秋天分开了。一丝丝冰凉涌上心头,过去您用您那双美丽的翅膀保护着我,如今的秋风吹过,只有我一个人在‘享受’。虽然我的泪水被风吹干了,但是泪水却往心里钻。我已经失去最爱的您,让爱随风飘扬……

第3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悲伤灌溉了心事的行囊,无数次穿越在寻找的旅途里,随着漂泊的心,带上还未起飞的梦儿,追逐在风景里的驿站。有一个地方,我无数次路过,可怎么也靠不近;有一个人,我用尽所有的爱,可怎么也爱不到,原来;人生莫过于失去和珍惜。

是是非非的凡尘,梦一般碎落,风一样无痕。携手规划了下一站的旅途,终不知,坎坷早已逼近在前行的脚步,我用尽所有的气力,怎么也挣脱不了上帝安排好的路。亦或许;当跌倒之后,才知道失败的味道,当时光溜走以后,才回忆起往昔的美好。

惜落花随风,回首如昔。走过了,错过了。抓住了,失去了。人生,反反复复地上演着一席又一席的画面。当我再一次重新认识自己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什么都不是。努力也有一种过程,而付出不定就要有结果。

季节的风,总会吹起梦里的花落。有一个曾经,无数次在回忆的长廊里,细数着美好与忧伤,当幸福还没有来及打包时,而早已经失去。可何时;我们又喜欢怀旧,缅怀那段过往,回首往昔。对着似水流年走过的日子,情不自禁的留下一长串叹息。

夜深了,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对于孤独和寂寞,好像早已经注定是习惯。装满心事的行囊里,往事随波逐流,如风卷来。曾多少次,无声地告诉自己,做着真实的自己,人生;没有回首和追忆,只有向着前行的路,迈步前行。充满渴望和憧憬,或许;梦想里的下一站,不一定很远。

很多时候,对着文字敲在纸笺上的一行行,总是认真的读好几遍。像及了一个在静静聆听我诉说的友者,只听不语。而我就这样,对话着心情的释怀。涟漪波动的心间,总能听见静水流淌的声音,于年华,与走过。回首春秋一梦,何处道尽满凄凉?

总有那么一句话;“有些人,曾爱过就好”面对无数幸福的画面,狠下的说下爱过了,终究是错过了。一段完美的爱情,营造的主角,永远是彼此。幸福的概念就是去建立,经营的理念就是付出,当有一天,生命里原本的东西,瞬间消失,面对着接受的姿态,才发现;一场末路繁华,从此形影孤单。

沉默的黑夜,闪烁着微微心的灯火,涌动的川流不息,因念而起。斑斑驳驳的烦闷,敲斜着悲伤波动的影子,深沉的寂静在空空的心房里颤动。从容一份悲伤,注定暗香随动。那些埋葬在心里的疼,无人能懂。穿梭在记忆的深处,感受光阴给的青春,在往昔的长廊里,早已老去光阴,如落花随风,逝去无痕。

时光里;我们都或许曾为一段故事,某个人、爬山涉水,不畏艰险,就算前面的海角天涯,都会奋不顾身的去追逐一段幸福。当突然之间发现,这一切坚持的执着,就是那么的不值得时,于是;懂了,面对疼的感觉,总想对自己说“一直学着爱别人,殊不知,忘记了疼自己一下。

追梦的人都这样,总想驰骋在未来的远方,面对心的漂泊。无法用自控的力量把握对与错的节奏。人生的路途,到过真实之后,才发现,那一刻的天真。

若岁月静好,时光如初,那些珍藏的泪儿,会不会笑着说没事?若落幕的繁华,在平淡中有精彩,那会不会不用回首一段往昔?

带着泪儿,一路又一路。每一段生活的扭曲注定有着台词和插曲,和一段时光一起落幕,那些精彩过的回放,惜如落花随风,在平淡无味中,精明地回避,回首往昔,梦一样的如画。

第4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二)《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巡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三)曲词鉴赏。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秣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离亭宴带歇拍煞】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巢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与《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哀》与《乌》两者都描写了现在的凄凉景象,但《哀》比《乌》的今昔对比更显露,更鲜明。《哀》在主要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俺曾见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见他起朱楼”、《乌》只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对过去的繁华景象仅以“旧时”二字略加暗示抒情也不一样。《哀》伤古怀旧,悲叹南明王朝的衰亡,抒发亲身遭受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乌》咏史怀古,以煊赫世族的没落表现六朝的兴亡,抒发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寓寄了应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的深意。《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于景物描写之中。

(五)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六)积累词语。

1.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2.祭扫:扫墓,在墓地祭奠、培土和打扫。

3.翡翠:形容绿色。

4.丹墀:宫殿阶上之地叫做“墀”,涂以红漆,故称“丹墀”,是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5.粉黛: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后借指妇女。本文指歌妓。

6.笙萧:代音乐。

7.水榭:临水的供人游玩、休息、眺望的亭阁。这里指秦淮河一带临水的房屋。

(七)板书设计:

引子:定沉郁悲怆的基调

城郊、孝陵由远而近

故宫、秦淮铺设景物

板桥、旧院寓情于景

吊南京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小资料】

第5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青葱时的顽皮如你,难以掩盖唇间上扬的幸福。父母的宠爱点点滴滴未曾间断,赵郎的情意丝丝缕缕未曾废离,仿佛可拾取水底的月,仿若可摘取星空的花。

沉醉于溪亭的日暮,你与鸥鹭的争渡引得赵郎长久的欢欣。藕花深入,莲藕笑开了牙,满处一颗颗莲子,引了被你惊吓的鸥鹭。你使我找到了回家的路。那是世上最幸福的面容。

你在那时吟出了什么?

就算是别离,在那时,却也是幸福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对赵郎的思念,化作这缠绵之曲,深深系紧两人的心。他并没有走远,他在你心中,酝酿着淡淡的哀伤的酒。你又在此中沉醉。

家国破碎,恰在一朝一夕。昔日如梦的生活,昔日如歌的情郎在瞬间都离你远去。你无可依托,像海中任意漂浮的萍。无可寄托,随波飘零,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残忍的煎熬。

一段时间,你背对众人。众人无法看到你的神情,但能从你微喘的声息中听出一丝哽咽。你哭了,梨花带雨。淅淅沥沥下了春夏,终于在满地黄花堆积时你转过身。可叹昔日佳人,如今憔悴损!

你轻轻地转身,卷起身旁的黄花,纷纷扬扬遮住了我的视线。渐渐地,你不再似前那么青嫩,渐渐地,我看清了你的眼,那里面盛满了酸涩的苦酒,绝世的悲伤。

终于明白这世间也有辛酸苦楚了吧,清照。那是青涩时的你永远无法知晓的。你并没有回答我,只是轻轻吟着什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沉醉你绝世的气质,看着你的绝世容颜,无话可说。

长久之后,我想起了那一次转身。那裹着黄花目中无人的你,像站在黄金筑成的宫殿的女王,华丽、绝美,却由内而外渗出绝世的悲伤。

第6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时间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

-----------------------------------------------------------

是否还该靠近,有一天终究会被时间分离

是否还该期待,有一天梦想会变得支离破碎

是否还该微笑,有一天笑容被用尽,就只剩下了痛楚

是否还该流泪,有一天看着她走,却选择沉默,发现泪水只不过虚伪的表现。

当所有可能的假设都变成离开的理由,是该为猜中假设而高兴,还是该为选择离开而悲伤

那些一次次的理由是心灵的自我安慰,还是屈服于现实的借口。

我们只能说,当面对很多人时,我们选择沉默。当只剩下两个人时,我们只是看着,说着一些陌生的话语愈加沉默。是习惯了还是妥协了?那天,风很清,云是浅白色的,天空是那种淡淡的蓝色——那天,很单纯,天空只有2种颜色——那天,很孤单,天空下只有两个人——那天,很冷漠,两个人只有只言片语--------

是谁让我们沉默?是谁封冻了内心?是谁把谁静静地放置,留下一种莫名的悲哀?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孤单的街通向无穷的黑暗,路灯发出的微弱灯光,让人心寒。就在昨天,我们还信誓旦旦地靠在一起。明天,却各走一方。是我们不相信爱,还是爱早已经被埋入深谷。或者,根本都没有爱。

是我们习惯了把言情小说的悲欢离愁加载到现实生活中而无法自拔还是现实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让我们加以虚幻,以及于离去已成一种习惯,幸福必须铺垫上一层眼泪。

事实上,从一开始,这就是错的。现实又怎么能成为虚幻,这本来矛盾的两种事物又该如何加载到一个幸福的结局上呢。

第7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一、了解史实

此类诗往往是诗人游览某地,有感于此地发生的著名历史事件而作的,因此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诗人游览越中,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件来抒发感叹。此类诗歌往往首句点题,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借事件中的片段或几个镜头抒写史实,传递某种情感。最后稍作渲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体会情感态度

此类诗最直接的一层情感是对所吟咏的古人或古事的情感态度,或仰慕颂扬,或批判嘲讽,或同情怜悯等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周瑜的仰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孙权、刘裕的仰慕,对刘义隆草率出兵的批判和对廉颇的同病相怜之感。而要想更深层次的理解就需要知人论世了。深层次的情感通常有三种类型:

1.借古讽今(或借古伤今)

这类作品借怀古来批判当今社会的黑暗或不良现状。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情,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借古伤己

很多诗人都是人生不如意或仕途不得志的。所以联想到古人,他们就会因经历相似或相反而产生感伤情绪或悲愤情绪。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周瑜,相反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产生了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与辛弃疾相似的经历则催发了词人有才难施的悲愤之情。还有杜甫的《蜀相》《八阵图》也都是如此。

3.借古抒怀

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歌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前两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两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写。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词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想,给人以启迪。李白在《越中览古》中则抒发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分析艺术手法

第8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景趣之美

《兰亭集序》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便是文章第一段、也是全文最迷人的有关自然风景的两句描写。前句不写水美山肥、青山叠翠,也不写绿水白浪、彩石丽鱼,而是避开一切具体的色彩,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笔墨、最清淡的语言,极写山高林茂竹修长、水清流激映兰亭的和谐与疏朗。水是山的灵魂,山是水的骨肉。唯其水美,方使林茂竹秀;缘何山崇岭峻,只因清流映带。正如某些古代山水画一样,看似无色,其实有意,看似简单,其实有趣,这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之所在,也是时代审美精神的体现。魏晋时期,思想界崇尚老庄,高谈玄理,在山水描写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清淡空灵的意象美。后句写天气与风力的描写更突出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感悟与亲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其景中清净淡雅,舒适宜人的灵性美,绝非鸟语花香、虫鸣蝶舞的艳丽与欢快所能比及。

这种以少胜多、以虚当实、以简驭繁的写法,除了表现作者的审美趣味而外,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为兰亭盛会中曲水流觞的禊祓之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背景,有利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体情趣与理趣的阐发。这也是作者写景的意趣之所在。

情趣之美

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

作者写景记事,意在抒情。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其乐融融,自不待言;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仰观俯察,亦视听之娱。这是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所产生的生理上的一种,是一种比较浅的感官享受,当属一种本能的体现,所以作者感到“信可乐也”。比这种自然的情趣美更深的是一种人生社会的情趣美。无论静躁,无论内外,人之相与,欣然所遇,快然自足,事过境迁,感慨万千。由此及彼,不难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抛开一切的事务,无论多大的情怀,面对无奈的死生,孰不觉其痛哉!这种生命的感悟,表面看来与前文之乐截然相反,其实,这正是由耳目之乐联想到了人世间的一切快乐及其快乐过后的感慨,并紧承其怀,想到死生,顿生痛感,此等情怀,绝非俗人所感。第三段先言“悲”,后得“感”。“悲”不是简单地对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强调,而是为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的认识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伤。具体说来,包含两层意思。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兴感之由与自己能如符契一般相吻合,因此只能临文嗟悼,叹息不已,此其一也。明知时人崇尚的老庄思想中视生死为同一是荒诞和虚幻的,可后人依然会和今人有同样的感慨。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许多人以为此处之悲仍为死生,其实不然。这里的“悲”系指人类对死生认识上的局限性,即对当时社会文人士族借老庄思想来逃避现实,逸情山水,麻醉自己,漠视生命的态度,而且这种无法摆脱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今同一,此为其二。结尾的“感”出自“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由“悲”类推而来。正因为古人和今人在认识上有不可抗拒的共性,所以兰亭盛会的诗文也将使后来的读者产生同样的感触,即情感上的共鸣。文情至此,作者的“悲”与“痛”应该说已经被“感”所取代,转变为一种相对平和舒缓,甚至趋于欣慰或愉悦的状态,进而使文章的情感走向与开头的“乐”产生呼应的迹象,使文章感情境界得到升华,较之前文的视听之娱,当属难得的精神享受或超凡的情趣转化。

起于游目骋怀所产生的,承之于一切过后所产生的死生无奈的痛感,转而抒发古今不可逾越的认识上的悲哀,不由得回合呼应到与本文相关的咏怀兰亭盛会之诗作所包含的通贯古今的美感。如此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如此起承转合的章法艺术,使文章情感内涵的变化,从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地超越眼前的实情实景,超越个人的生活经验,超越时空的局限,尽现文章的情趣之美。

理趣之美

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本体有限的社会活动的极限概括。无论谁,不管什么样的人,其生命的过程之短暂,简直就像抬头俯首一样,瞬间而已。尤其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处于一种“快然自足”乃至忘我的兴奋状态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觉察。等到快乐过后,相对处于一种疲倦懈怠的抑郁状态时,我们就会很明显地产生一种回味咀嚼、余味无穷的感受与情随事迁、感慨万千的叹息。这便是一件事中得到的时间快慢、生命消长的体验与感觉。以此类推,生命有限,死生无奈,“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痛”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

比第二段乐倦相伴、人生苦短的理趣美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第三段从自己面对昔人文章“临文嗟悼”的不解出发,在结尾得出了虽然“世殊事异”,但人们兴怀作文的情致却有着古今同一的人文价值。由生命的有限之痛又联想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虽然不认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老庄思想来麻醉自我的虚无主义思想,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对生命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完全相同,可自己还是要对着古人的文章感慨叹息。这就把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死生规律的思索,进一步推向对难以名状、不可捉摸的认识现象的悲叹。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表面情绪来看,属一种不幸与悲哀,但从古今诗文创作的美育意义来看,却正是审美体验能够引发联想、超越时空、陶冶情操、育化心灵等人文体验的价值所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悲哀中的欣慰,这种人文体验与价值也就包含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趣美。

第9篇:空悲昔人有范文

你曾饱尝过歧视,带着深秋的失意

“烟灰工”,别人这样轻蔑地说

的确,昨天的你是那样的不起眼

几小排低矮的车间

几台老掉牙的卷烟机

几小幢简陋的职工宿舍

雀窝里留不住金凤凰

青工间流行着这么两句俗语

“烟灰姑娘外厂妇,烟灰小伙没媳

妇”

为了这,你叹息

为了这,你沉默

为了这,你悲伤

今天

生命之泉总要涌流

生命之花总能盛开

曲靖烟厂总能振兴

任怎样的风暴

任怎样的漩涡

任怎样的湍流

风暴吹不走你的信念

漩涡不能夺去你的勇气

湍流阻止不了你的前进

你的叹息不是悲观

你的沉默不是失望

你的悲伤不是对命运的逃避

轰隆隆!一阵阵春雷

把你从噩梦中惊醒

温暖的改革之风

拂过你

使你久久颤动

动情的泪水遮不住你的双眼

你终于看到了山那边冉冉升起的

太阳

你终于盼到了曲烟的希望

你不再沉湎于昨天的失意

就因为你有一个不眠的意念

你不再沉湎于昨天的失意

就因为你是中国卷烟战线上的一

条睡醒的巨龙

为了昨天

为了今天

更为了明天

你要振作

你要奋起

你要腾飞

为了你

心里装着数千位职工衣食住行的

历任厂长

奔走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汗水在他们的额头上冲出了道道沟壑

蹉跎与艰辛在他们那曾乌黑的发

上留下了霜般的白

为了你

你的工人

从早辛劳到晚

浑身淌满了汗水

工夫不负有心人

如今

在珠江源头

在大坡寺不起眼的山包上

升起了一颗

全国瞩目的卷烟明珠

昔日的“烟灰工”

如今变成了人人羡慕的曲烟人

个个赞美的红云人

昔日低小的车间

如今翻新成一幢幢气派雄伟的大

车间

昔日几台老掉牙的卷烟机

如今更新成崭新的“洋机器”

昔日每月28元的生活费

如今丰厚的收入使职工笑口开

媳妇讨不进

姑娘往外嫁的历史

一去不复返了

明天

今天你

步入了重组

走向了联合

得到了发展

取得了“三个文明”的成果

在十多个重点品牌、十多个重点企

业、中式卷烟代表中

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一颗向上的心

不满足仅仅颤动于今天

而在颤动于明天的腾飞

这一宏伟

并非空想

你证实着

用你的精神――和谐、创新、超越

用你的价值观――践行两个至上,

追求实业报国

用每个红云人的成功

打造云烟百年品牌

去完成我们共同的使命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