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

第1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谐波; 间谐波; 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虚拟仪器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TM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1?0125?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vailable harmonic detection methods, the harmonic and interharmonic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ll?pha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s studied. A new harmonic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ll?pha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BP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harmonic detection precision. And a harmonic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ll?pha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harmonic detection. A harmonic detection software based on all?pha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was designed on 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LabWindows/CVI. The software can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harmonic amplitude and phase and calculation of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and give an alarm when th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is out of limit.

Keywords: harmonic; interharmonic; all?pha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virtual instrument

在理想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电能应该是具有单一频率、单一波形和若干电压等级的正弦电压信号。但是实际生产生活中由于一些原因,电网中的电能很难保持理想的波形,实际的波形总是存在偏差和形变,这种波形畸变称为谐波畸变[1]。造成谐波畸变的原因是电网中存在大量的电力系统谐波。随着谐波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其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谐波检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2]。

1 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BP神经网络

的谐波检测

1.1 谐波相角检测

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具有相位不变性。利用该性质对电网电压信号的采样值进行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谱分析,获得高精度的谐波相位值[3]。其步骤如下:

(1) 采集电网信号,获取个采样值。

(2) 对采样数据进行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谱分析,获得幅值谱和相位谱。

(3) 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所得的幅值谱受到栅栏效应的影响无法获得准确的谐波信号幅值,但是幅值谱在谐波相应的频率附近会出现峰值谱线,通过读取该峰值谱线对应的相位值即可得到精确的谐波相位[4]。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谐波幅值检测

选择BP神经网络作为谐波幅值的检测方法。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谐波幅值检测分为以下步骤:

(1) 构建谐波检测BP神经网络结构

传统的BP神经网络谐波检测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构成[5]。本文构建的网络仅含有一个隐含层。由于传统结构的BP神经网络输出层各神经元共用同一个隐含层,相互之间影响比较严重,存在谐波幅值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结构,输入层、输出层设置不变,仅使输出层的每一个神经元分别都对应一个隐含层,解决了各待测谐波相互影响的问题,提高了谐波检测的精度。

(2) 确定谐波检测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设电网中电压信号为一周期性非正弦信,对做一个周期内的等时间间隔采样。采样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隐含层的输出为。输出层为分别对应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幅值[6]。由于各次谐波具有相同的学习算法,在此仅以三次谐波为例,介绍其学习算法。三次谐波的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输出为:

(3) 选取谐波检测神经网络训练样本

在实际检测时以检测奇次谐波中次数较低的谐波为主。本文谐波检测前通过滤除基波和更高次的谐波,选取由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组成的谐波电流为例说明训练样本的选取过程[7]。谐波电压可以表示为:

(4) 学习样本选取完成后,按照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训练神经网络。待训练结束,获取神经网络各个连接权值,从而固定BP神经网络结构和连接权值,完成对谐波幅值的记忆。其后只需要采集电网信号作为同相位条件下的BP神经网络的输入,即可从网络输出获取信号中所含的各次谐波幅值。

1.3 谐波检测仿真实验

本仿真只对某个相位条件下的BP神经网络对三次和五次谐波的幅值进行仿真验证。在三次谐波的相位为30°,五次谐波的相位为60°的条件下采用训练样本选取方法,获取676组训练样本,离线训练谐波检测BP神经网络。仿真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训练完成后,选择多组相位同为30°和60°未训练的样本仿真验证谐波幅值检测的精度。通过实验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谐波幅值检测方法结果比插值FFT具有更高的精度。通过增加训练样本个数可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谐波幅值检测的精度。

2 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自适应神经网

络谐波检测

2.1 检测步骤

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采集训练样本。设定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采集电网电压信号,为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提供分析数据,为自适应人工神经网络提供训练样本。

(2) 确定谐波初相位。将电网信号采样数据经过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幅值谱中找出峰值谱线,并由峰值谱线对应的相位值获取各谐波的高精度相位。

(3) 初始化谐波幅值检测神经网络。利用谐波相位检测结果设置神经网络参考输入向量中的各次谐波相位值。

(4) 计算误差读取一次训练样本,根据采样时间计算神经元输出与此刻的电网信号采样值做差,进而计算误差函数和性能指标。

(5) 根据误差调整神经网络权值。

以最小均方差法(LMS)作为谐波幅值检测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则权值调整公式,即谐波幅值调整公式为:

(6) 判断是否等于训练样本总数如果是,再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训练次数。若达到最大训练次数则结束训练转至下一步。若未达到,则需计算并判断是否达到性能指标要求,达标则转至下一步,不达标则返回步骤(4)再次执行。如果否,返回步骤(4)继续执行。

(7) 训练结束。根据所得神经网络权值获得各次谐波幅值。

2.2 谐波检测仿真

取511个电网信号采样点经过apFFT分析后,可以看出该谐波相位检测具有很高的精度。利用apFFT分析结果初始化神经网络,并取50组训练样本训练神经网络,可以看出性能指标函数的值在训练次数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在经过10次以内的训练后基波和谐波检测值趋于稳定。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谐波幅值的检测精度。

3 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增强型自适应

神经网络的间谐波检测

3.1 增强型自适应神经网络间谐波检测模型

谐波检测中在基波频率已知的情况下,由于谐波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因而谐波频率无需检测。但是对于间谐波检测,由于间谐波频率为基波频率的非整数倍,无法通过基波频率获知间谐波频率,因此在间谐波检测时,需要将间谐波的频率也作为检测项[8]。为此,将应用于间谐波检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结构设计成如图3所示的形式。

3.2 谐波检测步骤

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增强型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间谐波检测步骤如下:

(1) 信号采集和apFFT分析。将电网信号滤除已测量的基波、谐波信号后得到由间谐波构成的信号,采样并经apFFT算法分析后,得到幅值谱和相位谱。

(2)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和初始化。由于神经网络中间层神经元的个数等于间谐波个数,因此通过apFFT幅值谱峰值谱线的个数确定神经元个数。分别确定间谐波频率和幅值的学习率和动量因子。设定神经网络的最大训练次数,开始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

(3) 计算误差。读取一次训练样本,根据式(11)计算神经网络实际输出,并与此刻的采样值做差,进而计算误差函数和性能指标。

(5) 判断是否等于训练样本总数如果是,再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训练次数。若达到最大训练次数则结束训练转至下一步。若未达到,则需计算并判断是否达到性能指标要求,达标则转至下一步,不达标则返回步骤(3)再次执行。如果否,返回步骤(3)继续执行。

(6) 学习结束。学习结束后,通过激励函数的角频率获取间谐波频率,通过神经网络权值得到间谐波幅值。

3.3 间谐波检测仿真

设基波频率为50 Hz,采样频率为2 560 Hz,采集511个点。利用apFFT的分析结果初始化神经网络。设置间谐波幅值调整的学习因子=0.01,设置动量因子=0.3,随后开始训练神经网络。从实验数据可得,网络经过70次左右的在线训练后基本收敛。经过70次训练后幅值误差都达到了以下,频率误差达到了以下。通过对原始间谐波叠加信号波形和检测得到的间谐波组合信号波形进行对比可知,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增强型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间谐波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

4 LabWindows/CVI谐波检测软件实现

4.1 谐波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C波问题,利用LabWindows/CVI和计算机设计虚拟谐波检测仪器。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分析数据采集卡采集的电网电压数据,利用apFFT和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算法获取高精度的谐波电压幅值和谐波初相位,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检测结果。利用检测结果计算总谐波畸变率,当畸变率超过标准值时给出警报。首先获取电网电压采样信号,进而将采样信号经过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得到基波和各次谐波信号的高精度相位值,通过获得的相位值设置自适应神经网络激励函数中的谐波相位值,随后利用采样数据在线训练神经网络获得基波和各次谐波的幅值。

4.2 谐波检测系统软件设计过程

基于LabWindows/CVI的谐波检测软件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1) 启动LabWindows/CVI编程环境,创建谐波检测软件工程。

(2) 在用户界面编程窗口,根据谐波检测的功能要求设计虚拟仪器用户面板。在面板上添加相应控件,控件分布设计完成后,需要对控件属性及其对应的回调函数进行设置,使得点击或使用这些控件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响应。

(3) 用户界面设计并保存完成后,LabWindows/CVI自动生成程序代码的主体框架,并通过菜单栏CodeGenerateMain Function生成main函数和各个控件对应的回调函数框架程序。

(4) 在各个控件对应的回调函数内编写实现其功能的程序代码,例如本文在主面板开始检测按钮对应的回调函数内部编写apFFT和神经网络谐波检测算法的代码,以实现谐波检测功能。

(5) 完成代码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

4.3 检测软件实验测试

本文通过读取两组离线测量数据对谐波检测功能进行实验检测。通过第一组数据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谐波幅值较基波幅值低很多,且奇次谐波的幅值较偶次谐波幅值高。通过apFFT采样数据分析的结果中,测量信号波形和基波波形的对比可以看出谐波对基波波形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很好的谐波检测精度。

通过第二组数据的检测结果看出谐波总畸变率超出设定值(4%),谐波畸变率告警灯变为红色,同时告警对话框弹出。谐波检测的结果同时在表格和柱形图中显示。将测量信号、谐波叠加信号和基波信号的波形进行对比,谐波对电网电压的波形影响仍然很有限,保证了电网中负载的用电安全。此次谐波检测的检测结果,检测精度仍然较高。

5 结 论

本文主要对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神经网络的谐波、间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成熟的谐波检测算法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算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谐波检测精度,减小对训练样本的依赖,扩大谐波检测算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算法;针对电力系统间谐波检测问题,通过调整自适应神经网络结构,提出了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增强型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算法;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设计了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软件,最后利用两组数据验证了软件功能。

参考文献

[1] 肖雁鸿,毛筱.电力系统谐波测量方法综述[J].电网技术,2002,26(6):61?64.

[2] 聂晶晶,许晓芳,夏安邦,等.电能质量监测及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2005,25(10):75?77.

[3] 王子绩,孟鑫,张彦兵,等.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新型谐波检测算法[J].电测与仪表,2012,49(4):9?13.

[4] 刘桂英,粟时平.利用小波傅里叶变换的谐波与间谐波检测[J].高电压技术,2007,33(6):184?188.

[5] 危韧勇,李志勇.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电力系统谐波测量方法[J].电网技术,1999,23(12):20?23.

[6] 王凯亮,曾江,王克英.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7):44?48.

[7] 付光杰,曲玉辰,郭静.RBF神经网j在谐波检测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6):76?79.

第2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理论;3~4岁儿童;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75-06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的愿望、信念、动机等心理状态及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1〕拥有了心理理论,儿童可以揣度他人心理,预测他人行为,这是儿童社会交往技能发展的前提。许多研究都发现,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在3~5岁间得到显著发展,其中,4岁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2〕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3〕除了获得心理理论的速度有差异之外,不同儿童的心理理论质量也存在差异,即有的儿童对他人的心理状态非常敏感,且善于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而有的儿童在这一方面则较为迟钝。有鉴于此,研究者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训练,以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并为早期儿童社会性教育提供心理学实证依据,为制订特殊人群的培训指导方案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筛选及分组

筛选前的被试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3所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共计122名3~4岁儿童,所有儿童家庭经济背景相似。对这122名儿童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性测试,每名儿童都要接受两个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包括一个意外地点任务和一个意外内容任务)和一个语言控制任务的测试。儿童只有在无法通过两个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测试,却能通过语言控制任务测试的情况下,才能被选为训练对象。

经测试,63名儿童被淘汰,筛选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被试59名。

将这59名被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故事组、信念组和控制组。其中,故事组通过听故事接受自然概念训练,信念组接受心理理论任务训练,控制组接受数量守恒任务(与心理理论无关)训练。各组被试人数、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经方差齐性检验,三组被试的年龄没有显著差异。

(二)实验程序

1.训练

训练程序在被试筛选完成后3~5天启动。训练活动在幼儿园一个安静的、被试熟悉的房间里一对一地进行。训练共有4个环节,分四次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分钟,每两个训练环节中间间隔3~5天,训练期总共为2~3周。训练中主试向被试提出问题,根据被试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并和被试进行讨论,直到被试清楚了解为止。每次训练完后被试会得到一份糖果。

故事组采用讲故事并讨论的方法进行训练。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以及社会互动经历是影响其心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民间故事绝大多数是伴随着诸如意图、信念、目标、无私、虚伪等角色心理状态而展开的。〔4〕本实验选取了4个故事,分别为《猴子和鳄鱼》《兔子和狼》《乌鸦和狐狸》《驴驮盐》。主试在结合图画书讲故事的过程中重点围绕角色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与被试一起讨论,要求被试作出解释,使被试能将故事角色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如《猴子和鳄鱼》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内容:“鳄鱼对猴子说:‘猴子,河对面小岛上的香蕉熟了。你想吃吗?’猴子听了高兴极了。”这段内容涉及到角色的心理,主试问被试:“猴子听说河对面小岛上的香蕉熟了,心里感觉怎样?”接下来一段内容是:“猴子愁眉苦脸地说:‘我不会游泳,怎么过去呢?’小鳄鱼说:‘我可以背你过去!’猴子一下子从树上跳下来,爬到小鳄鱼的背上。小鳄鱼驮着猴子离开了河岸,慢慢地向河对面的小岛游去。”这段内容涉及到角色的信念,主试问被试:“猴子相信鳄鱼要背自己过河吃香蕉吗?”又如,在《兔子和狼》的故事中,主试给被试看了以下画面:“冬天,一只小兔正在河边烤火,他想整一整越走越近的大灰狼。”然后问被试:“狼看到小兔,心里高兴吗?小兔看到狼来了,害怕吗?”

信念组采用意外地点任务进行训练,在被试看了玩偶表演的故事和图片故事后,主试向被试提问,在被试回答后给予反馈,并与被试一起讨论。以《小熊的皮球》为例,主试用玩偶演示了整个故事情节:“小熊在花园里拍皮球,熊妈妈叫小熊回去吃饭,小熊把球往树下一放就跑回家了。熊妈妈见小熊把球放在树下很容易滚走,于是把球藏到了花丛中。小熊吃完饭又回到花园里找皮球。”主试提问:“小熊认为它的皮球在哪里?”如果被试答错,主试就说:“不对,小熊回家了,不知道妈妈把皮球藏到花丛中,所以,小熊认为它的皮球还在树下。”然后再重复提问,直到被试回答正确并给出正确解释为止。如果被试答对,主试就说:“对,小熊认为它的皮球在树下,你能告诉老师,小熊为什么认为它的皮球在树下吗?”尽量让被试自己解释,实在解释不了,主试才帮被试解释。

控制组采用数量守恒任务进行训练。根据Gelman(1969)的观点,数量守恒任务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同于心理理论,所以在数量守恒训练中获得的经验不会迁移到心理理论任务中。〔5〕

2.检测1

在训练任务完成后3~5天进行第一次检测,运用的是三个最为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表面―现实任务。已有研究显示,这三个任务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6〕检测在幼儿园一间安静的活动室中个别进行。为控制任务顺序效应,施测时主试将任务顺序、问题顺序及选择题中选项的出现顺序随机调整,在被试之间实现平衡。检测完成后被试将获得一份奖品。

(1)意外地点任务

实验材料:玩偶2个、袋子1个、盒子1个、小汽车。

任务程序:主试用玩偶向被试演示整个故事情节:“这是小红,她要玩小汽车,她把袋子里的小汽车拿出来玩了一会儿。她累了,要休息一会儿,把小汽车放回到袋子里,就走了(主试把玩偶送到隔壁房间后返回)。她能看到我们吗?对,看不到。她能听到我们讲话吗?对,听不到。弟弟回来了,他也要玩小汽车,他把袋子里的小汽车拿出来玩了一会儿,又把小汽车放到盒子里,就出去玩了。想一想,小红知道弟弟玩过小汽车吗?对,她不知道。现在小红回来了,她想玩小汽车。”

记忆检测问题:“小红把小汽车放在哪里?”(袋子还是盒子?)

事实检测问题:“小汽车实际上在哪里?”(袋子还是盒子?)

只有被试正确回答上述问题,才继续下面的问题,否则重复故事,以此保证被试对小汽车原来位置和当前位置有正确认识。

错误信念问题:“小红以为小汽车在哪里?” (袋子还是盒子?)

行为预测问题:“小红首先会到哪里找小汽车?”(袋子还是盒子?)

计分:被试同时答对记忆检测问题和事实检测问题得1分;同时答对错误信念问题和行为预测问题得1分。总得分在0~2分之间。

(2)意外内容任务

实验材料:蚊香盒1个、卡片若干。

任务程序:给被试看蚊香盒,让被试判断里面装着什么;然后打开盒子让被试看到里面装着的是卡片,关上盒子。

表征变化问题:“在我还没打开盒子前,你以为里面是什么?”(蚊香还是卡片?)

事实检测问题:“现在你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吗?”(蚊香还是卡片?)

他人信念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进来,让他看这个盒子,不给他看里面的东西,你猜猜看,他会以为里面是什么?”(蚊香还是卡片?)

计分:被试同时答对事实检测问题和表征变化问题得1分;同时答对事实检测问题和他人信念问题得1分。总得分在0~2分之间。

(3)表面―现实区分任务

任务程序:给被试看用石膏做的香蕉模型,问:“这是什么?”被试回答:“香蕉。”然后让被试用手摸,确定这不是真的香蕉。

外表问题:“你现在用眼睛看,它看上去像什么?”(香蕉还是石膏?)

事实问题:“它实际上是什么?”(香蕉还是石膏?)

他人信念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进来,看到放在桌上的东西,他会说这是什么?”(香蕉还是石膏?)

计分:被试同时答对事实问题和外表问题得1分;同时答对事实问题和他人信念问题得1分。总得分在0~2分之间。

3.检测2

在第一次检测实施1个月后对被试进行第二次检测,任务框架与第一次检测基本相同,只是实验材料发生变化。两次检测的任务经评定,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儿童对任务材料的熟悉程度相似,任务难度相当。

(三)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一)各训练组在检测1中的表现

以被试在检测1三个任务中的得分以及任务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训练类型为自变量,进行F检验和LSD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在各任务得分及任务总得分上,各训练组之间差异均极其显著,即存在训练效应。LSD检验显示,在任务总得分上,故事组、信念组的成绩均与控制组有显著差异,而故事组与信念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即故事组与信念组的训练都是有效的。在意外地点任务中,信念组的成绩显著优于故事组和控制组;在意外内容任务中,故事组与信念组的成绩都显著优于控制组;在表面―现实任务中,故事组的成绩显著优于信念组和控制组。这表明故事组和信念组的训练效应在不同任务中存在差异。

(二)检测1和检测2的结果比较

为了解训练是否具有长期效应,对两次检测的得分进行3(检测任务)×2(检测时间)×3(训练类型)的重复测量三因素混合实验方差分析,其中检测任务和检测时间为被试内变量,训练类型为被试间变量。分析结果如下:

1.检测时间主效应不显著(F=0.18,P>0.05),表明训练效果具有长期性。

2.检测任务主效应也不显著(F=0.63,P>0.05),但在训练类型与检测任务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见图1。

由图1可知,三个检测任务对于控制组来说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故事组和信念组来说有较大的差异,故事组在表面―现实任务上表现更优,而信念组在意外地点任务上表现更优。

3.训练类型主效应显著(F=22.86,P

与检测1的结果不同的是,在意外地点任务上,检测1中故事组没有表现出训练效应,而检测2中,故事组的训练效应通过一定的时间也显现出来;在表面―现实任务上,信念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检测2中也达到临界显著水平(P=0.055)。两次检测中各训练组成绩的变化见图2。

由图2可知,在检测1和检测2中,故事组和信念组的得分都远远高于控制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念组维持着较好的训练效果,故事组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控制组的成绩仍没有发生变化。

(三)检测过程中的年龄效应

对检测1和检测2中3岁组儿童和4岁组儿童在各任务上的得分和任务总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检测过程中的年龄效应,结果见表3和图3。

由表3可知,在检测1中,儿童在意外内容任务得分和任务总得分上显示出显著的年龄效应;在检测2中,除了意外内容任务得分和任务总得分之外,儿童在表面―现实任务得分上也显示出显著的年龄效应。

由图3也可以直观地看出,虽然我们选择的被试在训练前都没能通过错误信念任务,但经过训练后,4岁组儿童的表现要好于3岁组儿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3岁组儿童的训练效果有所下降,而4岁组儿童却表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训练的效果有所不同。

四、讨论和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训练能明显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信念组为儿童提供了具体心理理论任务的训练;故事组通过对故事中角色心理状态的讨论,启发儿童分析他人的心理,发现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训练组儿童的任务总得分显著高于以数量守恒作为训练任务的控制组儿童。信念组的训练由于直接涉及意外地点任务,大大改善了被试在意外地点任务中的表现,也改善了被试在未经训练的意外内容任务中的表现,这与Slaughter(1996,1998)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训练中获得的经验能产生迁移的效果。故事组进行的涉及心理状态的自然概念训练也改善了被试在意外内容任务和表面―现实任务中的表现,显示出训练效应。

检测2与检测1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训练组在各任务中的表现均明显好于控制组,表明训练取得了持续的效应。根据心理理论论的观点,如果儿童对错误信念理解的改变真的是理论变化的结果,它有可能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生。Flavell等人(1986)曾训练儿童区别表面―现实的能力,他们为儿童演示:通过彩色过滤镜看物体,物体颜色会显得不同。在完成了7项训练任务之后,实验中的16名儿童中仅有1名儿童在后测中有所进步。然而有趣的是,他们在几周后的再次测试中却发现,又有几名儿童已掌握表面―现实区分能力。〔7〕本研究中也出现了这一现象,故事组在检测1中没有显示出在意外地点任务上的训练效应,但在一个月后进行的检测2中,故事组与控制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信念组在检测1中没有显示出在表面―现实任务上的训练效应,而在检测2中与控制组的差异也接近显著水平。

本研究中的训练在3岁组儿童和4岁组儿童之间显示出年龄效应,说明训练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效果有所不同。Wimmer等人认为,3岁儿童只是“复制理论家”(copy theories),他们把心理状态看作是对现实的直接复制,认为心理状态必须匹配事实,所以,提供反证据往往会被他们视为无关的或无意义的。在本研究中,儿童在训练时确实有这种反应。如,在讲《猴子和鳄鱼》的故事时,主试问:“鳄鱼真的想背猴子过去吃香蕉吗?”被试却答:“香蕉好吃。”当主试告诉被试:“鳄鱼不是真的想背猴子过去,你看它到了河中央会往下沉,它是想淹死猴子。”被试却说:“我有一次吃了香蕉肚子痛。”有的被试只会重复主试的话,也有的被试会表示他认为主试说得对。被试在面对反证据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可能正反映了他们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差异。Leslie提出模块论,认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内部心理理论模块自然成熟的结果。在心理理论模块发展成熟之前,为儿童提供理解心理理论的证据对于他们形成心理理论几乎没有作用,然而一旦心理理论模块发展成熟,提供这些证据则会激发儿童的心理理论,使之发生作用。另外,Clements等人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并不是非“全”即“无”的,处于心理理论内隐理解阶段的儿童更易受训练的影响。〔8〕年长儿童可能对心理理论有了内隐理解,因而训练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内隐知识变为外显表现。

本研究中,对控制组进行数量守恒任务训练后没有表现出促进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效果,在一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检测中也没有表现出后续的发展,这支持了心理理论具有领域特殊性的观点。

社会经验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提供给儿童与心理理论相联系的证据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一般而论,一个人的信念、意图往往是其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通过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来改变其行为通常最为有效。同样,当儿童获得心理理论时,他们的社会认知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Lalonde等人发现,那些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儿童,教师对其社会情绪成熟度的评价,往往高于那些没能通过任务的儿童。〔9〕随着心理理论的发展,儿童能更好地了解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他们能与父母商议决定自己要穿什么、吃什么、什么时候上床睡觉,等等,从固执、不听理由发展到可以讨论、协调和合理地解释。在同伴关系处理上也是如此。小年龄的儿童与一位新同伴的接触往往以坚持要求对方承认自己的权利作为开端,如“这是我的球”或“你不能拿这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在从角色游戏的剧情到点心的选择之类的每一件事情上与同伴协商决定。在儿童开始从家庭走向学校时,他们必须面临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任务,即必须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会与家庭外的成员(教师和同伴)进行适应性的交往。许多学校活动,诸如理解某个陌生人的意图,形成或修正关于学校生活的信念,与他人进行交往等,都建立在心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心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个体终生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发展水平与儿童的道德、社会性及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密切关联,并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意义重大。通过在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考虑故事和游戏中人物的想法、情绪、信念、意图等与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容,有利于让儿童认识到除了自己的想法外,他人可能有与自己不同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促进他们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STINGTON J W. Theory of mind goes to school〔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8,56:46-49.

〔2〕ASTINGTON J, GOPNIK A. Theoritical explanations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d〔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1,(9):731.

〔3〕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15.

〔4〕刘明,邓赐平,桑标.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39-43.

〔5〕GELMAN R.Conservation acquisition:A problem of learning to attend to relevant attribut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969,(7):167-187.

〔6〕丁芳,李其维.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44-549.

〔7〕FLAVELL J,GREEN F,FLAVELL E.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J〕.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86,51:1-68.

〔8〕CLEMENTS M A,BUSTIN C L,SARCH M.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ruom implicit to explicit understanding a training study of false belief〔J〕.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0,3(1):81-92.

〔9〕LALONDE C E,CHANDLER M J.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goes to school:On the social-emotional consequences of coming early or late to afirst theory of mind〔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5,(9):167-185.

Influence of Training upon 3-4-Year-Old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Wang Li

(College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641112)

第3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试剂耗损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149-03

对广州地区2014年1-12月的294 465例献血者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共消耗了检测试剂334 492人份,总消耗量达40 027人份。试剂的有效利用率88.03%,消耗率达11.97%。为了更好的控制试剂的消耗,节约试剂,降低成本,笔者将对试剂损耗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以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服务站共收集无偿献血者标本334 492份,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符合我国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标准。用带分离胶真空EDTA抗凝管采血5 ml,所有标本均在冷链保证情况下4 h内完成离心,2 ℃~8 ℃保存,72 h内完成检测。

1.2 试剂以及仪器

PROCLEIX ULTRIO联合检测试剂盒(美国诺华生物诊断公司,批号:611475;614952;624775),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PROCLIEIX TIGRIS系统。核酸专用试管。

1.3 方法

采用转录介导的核酸扩增(TMA)技术,每份标本单独检测一次,阳性标本再进行一次鉴别确认试验。

2 结果

2014年消耗334 492份核酸试剂,有效检验报告数294 465人份,试剂利用率88.03%,总消耗率11.97%,包括日常质控检测损耗率9.32%,系统故障率1.89%,鉴别实验损耗率0.74%以及其他损耗0.02%,见表1和表2。

3 讨论

传统的血液筛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传统的ELISA方法不仅有较长的窗口期,灵敏度较低的缺点,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单试剂不合格,特别在HBsAg和抗-HIV两项不合格结果中,导致血液安全性低和报废率增加[1]。欧美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使用核酸检测作为常规血液筛查,由于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点,血传播疾病传播率已大为降低[2]。国内综合相关的文献[3]也报道,应用NAT检测可以缩短窗口期,从而减低HBV、HCV、HIV的传播风险,提高血液的安全性。目前,我国按有关规定逐渐开展核酸检测,由于资金及人员等原因,尚未纳入常规筛查方法,仅国内部分血站开始试点核酸筛查法以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4]。只有科学的利用试剂,节约成本,提高检测利用率,才能更好地开展核酸检测。

本次统计2014年334 492人份试剂,发出实际报告数达88.03%,试剂总消耗率11.97%。按照试剂和系统的操作说明书,日常质控损耗达9.32%,是主要的损耗。为了控制这部分的损耗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每一批的试验。通过强化人员的培训,熟练合理设计每天的实验检测量和检测周期,从而把这部分的损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另外,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是直接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也是节约损耗的关键环节。统计结果显示系统故障损耗量达1.89%(表2)。其中主要是过多的标准品的失败1716人份,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有标准品产生气泡,标准品本身的原因以及某些不明原因。在此问题上,实验室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处理标准品,减少气泡的发生,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更换标准品。设备的硬件软件问题也是损耗原因之一(表2),常见的故障比如软件计算错误999人份,试剂抽吸失败879人份,是分别由于诺华系统的软件计算问题和吸取试剂配件的硬件问题造成的。由于诺华系统大部分维修与维护是由工程师来处理,因此,保证工程师及时按时地维护机器是保证仪器良好状态的关键。但实验室的人员日常维护也是十分重要,如常规检测压力仪器可以提前预知压力泵的问题,减少因压力泵问题而导致的实验无效。定时的仪器维护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管道的堵塞,另外,还可以阻止灰尘进入机器,减少机器硬件的故障,减慢机器的老化和各部件的损耗。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到人为的错误操作导致试剂消耗215人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与人员的严格培训是密不可分的。在NAT实验室构建过程中,人员培训是检测过程顺利进行,获得高质量、高效率检测工作的重要保证[5],也是实验室构建质量体系过程中重要质量活动[6]。培训模式可在实验室运行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培训方法,采用理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培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加强操作者的熟练性,减少操作误差,节约损耗。鉴别试剂的损耗占0.74%,是实验室固定的损耗,但值得一提的是,核酸筛查实验中假阳性占有一定的比例[7],规范的操作,减少标本间的污染,控制假阳性的发生是降低此部分损耗主要控制措施。其他损耗0.02%包含一些室间质评和环境的检测,也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落实。

综上所述,血站核酸检测为了减少试剂的损耗,降低检测的成本,必须全面分析导致损耗的各种因素,并且针对各因素实施有效的措施,因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1)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者的责任心和实验技能,应定期总结,分析讨论解决方法,改进SOP,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再培训、再考核,使核酸检测工作趋于完善[8]。(2)严格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使血站核酸检测既有文件遵循又能保证质量[9]。(3)强化维护的工作,与工程师有良好的沟通和配合,保证日常维护工作的规范操作。加强对仪器、试剂、标本的管理,以减少故障的发生。(4)深入全面分析每次的故障原因,吸取经验,建立起防止类似故障的措施,通过每次的故障全面分析,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获取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杨亚艳,赵继华,沈学耕.无偿献血标本传染性指标两次ELISA检测结果不重合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70-71.

[2] Stramer S L,Glynn S A,Kleinman S H,et al.Detection of HIV-1 and HCV Infections among Antibody-Negative Blood Donors by Nucleic AcidCAmplification Testing[J].N Engl J Med,2004,351(8):760-768.

[3]叶贤林,李活,许晓绚.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HBVDNA,HCVRNA及HIVRNA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6-10.

[4]高加良,王欢,李文.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551-552.

[5]季阳,郑忠伟,蔡辉,等.病毒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6):413-417.

[6]郭永健,池泉,涂东晋,等.WHO血液筛查建议书主要内容介绍[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66-71.

[7]宋美兰,任芙蓉,龚晓燕,等.献血者HBsAg及抗-HCV 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分析[J].北京医学,2013,49(5):391-395.

[8]郑静,姚凤兰,冷婵,等.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人员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6):528-529.

第4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秉承 “公正、科学、准确、规范”的质量方针,坚持检测和评价过程中“行为公正、方法有效、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工作宗旨,把成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甲级机构和“做行业之最”作为公司发展的目标。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公司从成立以来,为了提升实验室能力,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着手,每年年初都制定公司的年度计划,根据公司的年度计划进行人员引进、培训、新检测项目开展,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并进行检测标准查询和有效性确认,建设需要的实验室场所。

经过6年的发展,公司实验室现有检测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120多人,其中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0%以上,高级职称有5人,中级职称有14人;实验面积900m2,设有放射实验室、药品室、气瓶室、剧库、分光光度室、原子吸收室、气相色谱室、气质联用室、离子和液相色谱室、化学分析室、样品处理制备室、原子荧光室、标准品间、天平室、样品室、高温室、微生物实验室、电化分析室等专业实验场所;现有仪器设备500多台(套),主要检测设备有:气质联用检测仪、离子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职业卫生采样作业现场各类采样仪器、气体检测仪、物理因素检测仪器、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实验辅助仪器、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CT性能检测模体、CT剂量模体、CT检测装置、三维水箱、剂量当量仪、医用加速器剂量检测仪、X射线个人剂量计、γ射线个人剂量计、测氡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γ能谱仪、环境Xγ剂量率仪、α表面污染监测仪、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检测仪器设备;配备各类标准物质和质控物质180多种;通过5次计量认证及扩项评审,目前共计322个检测参数获得批准,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室内空气质量、公共场所卫生指标、放射防护、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水和土壤及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生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等参数的检测。

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为了提升评价能力,公司从人员引进和培训着手,本着“多学科引进人才、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原则,引进、聘用高学历、有经验的人才,确立学科带头人。公司把人才的培训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给每个岗位的人员确定了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安排员工接受外部和内部的专业培训。

6年来,只要外部有适合技术人员能力提高的培训机会,公司都会不惜成本派人员参加,比如多次派评价技术人员参加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组织的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班。内部培训方面,结合公司从事评价工作的特点,评价部门确定了“传、帮、带”的新员工培训原则,每位新员工入职,先分配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强的老员工作为师傅,对新员工按照培训计划进行上岗前培训,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价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解读、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类比的选择、评价方案编制、采样方案制作、汇总分析资料编写报告和专家审查等步骤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持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此外,评价技术负责人还定期跟踪职业卫生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变化,总结不同行业职业卫生评价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和专家评审会上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评价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针对性培训。

通过内外部的培训,目前,公司有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专业技术人员58人,都为本科学历或是硕士学历,其中高级职称有10人,中级职称有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库专家2人,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1人,省级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2人,评价技术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通过不断的人员引进和培训工作,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经卫生部批准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职业卫生)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放射防护),并于2012年1月份在国家安监总局完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含放射)换证工作。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听取各地专家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形成建安评价特色。

截止2011年,公司已经完成300多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含放射),所完成的评价报告涉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机械、电力、电子、化工、医药、医疗等10余个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评价经验,评价报告均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各地审查主管部门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产品质量是生存的根本,因此公司成立初期,就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大事来抓,依据《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管理评审、内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质量监督、实验室间比对和盲样考核、标准有效性确认、仪器检定、标准和质控物质使用、评价报告审核、客户回访等形式对公司服务质量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管理,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合公司的情况并能够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公司每年开展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对管理评审和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每年还会根据管理评审、内审和质量管理中发现的其他问题结合公司实际状况的改变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一次或是多次修订或改版,使其更适合公司现状,每次的修订或改版都对全公司的员工进行宣贯和考核,为保证工作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

质量控制

随着新员工的加入,技术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为了确保工作的质量,公司每年都派遣人员参加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组织的监督员培训,监督频次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9次增加到了2011年的45次,质量监督进入日常质控计划。公司每年年初制定质量跟踪监督计划,对检测、评价、档案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关键环节及新进员工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当操作,为避免错误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检验和提高实验室的准确检测能力,2007年至2011年间,公司共派员参加国家CDC、浙江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审定办公室、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间比对和检测盲样考核17次,计43个项目。其中 39个项目考核结果合格,4个项目不符合。此外,公司内部16次组织对实验室在岗人员和新上岗人员的检测盲样考核共60余个样品,结果均合格。

为了确保公司使用的技术标准现行有效,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公司使用的技术标准的变化情况委托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进行标准有效性确认,2007~2011年共计委托标准确认12次,对379项标准进行了有效性确认。

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标准物质和质控物质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每次实验室检测样品前都必须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标,对有质控物质的检测项目,还定期使用质控物质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每年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

评价报告编制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初稿形成后,需经项目负责人、评价负责人审核,形成审核意见,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定稿。

信息的反馈

为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采取了对客户回访(发送客户满意回访单)、公布申诉、投诉和咨询热线等有效手段反馈服务信息,从而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2007年至今,公司无一例检测和评价事故,每年客户满意率都在98%以上。以2011年度为例,公司共发送客户满意度回访单1578份,收回客户满意度调查表173份,客户满意率达到了98.3%;收到了3份投诉记录,均为对检测结果超标不满意,涉及3份日常检测和评价报告,公司坚持客观检测的原则,跟客户进行了解释,并给客户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改建议。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措施,公司每年都保证了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即检测事故率小于0.1%,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出错率小于1%,客户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使得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了良性有效运转。

履行社会责任

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公司始终坚持 “公正、诚实、可靠”的工作原则,尊重事实,坚持检测结果的独立性,坚决抵制来自于委托方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压力,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监测点如实报告。在签订业务合同时严格执行“四不原则”,即:不答应客户不合理要求,不承接能力之外的业务,不泄露客户机密、客户资料,业务部不得以主观想法影响技术人员的客观检测、评价结果。

作为一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公司始终致力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工作过程中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承担对员工、客户、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工作的终极目标,在日常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除提供优质的检测和评价服务外,还会根据公司掌握的信息指导客户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台账,告知有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指导警示标牌设置或是代购警示标牌,指导委托方填写申报资料等。

第5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机构能力的基础,加强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服务。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85

人才作为连续性、可再生性的一项重要资源,在我国社会发展、改革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作为关系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事业,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任务。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现状

西安作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大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重大,社会影响广泛。为了更好的适应西安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环境,需要一支坚实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起步于2004年,见表1。

目前,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630多人,其中市级、区县专业机构检测人员100多人。在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统计后发现:从分布层次看,市级检测机构拥有检测技术人员占20%,区县检测机构占80%;从学历层次看,大专及以下占52%,本科学历占4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从技术职称看,初级及以下占68%,中级职称占26%,高级及以上占6%;从工作经验来看,从事检测岗位五年以上的占58%,低于五年的占42%。而分布在广大区县以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检测人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由于流动性大或是兼职岗位等原因,难以统计。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具有学历层次不高、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等特点。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产品检测人才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技术以及法规、政策为一体,对从事该岗位的人员要求较高,但现有人员数量质量均难以保证。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在基层。根据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等文件要求,乡镇监管站需要配备技术人员2~3人,至少配备专职检测员1人。但是,由于乡镇人员编制、经费、待遇等问题,检测员数量不足,流动性过大;二是检测员身兼数职。在区县以及乡镇监管站,检测员不但要负责检测,还要负责监管监督,甚至还有农技或畜牧方面的工作,甚至出现个别能力较强的检测员被借调到其他部门的情况;三是分布不平衡,市级、区县级检测技术员数量较丰富,乡镇及以下检测技术员不足,经济条件好的区县有保证,经济条件差的数量不足;四是学历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硕博士学历或中高级职称检测技术员较少,专业检测人员较少。究其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基础薄弱,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检测岗位工作条件、工作待遇较差,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2)缺乏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随着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重要性的不断凸显,任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但是人才培训机制却没有跟上工作需要。第一,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对技术骨干和新人采用相同的培训方式,技术骨干不重视培训,新人培训后效果不佳,还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工作岗位,容易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第二,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由于培训前沟通不够,受训者普遍反映培训方式枯燥、呆板,难以调动积极性,对参加培训有抵触情绪,培训接受程度较低;第三,培训评估体系未建立,培训后组织者对培训接受程度等实际情况不了解,难以准确衡量培训效果,培训对提高实际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检测培训受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制约,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培训机制不够科学,方式陈旧单一。

(3)人才激励机制缺失。与其他农业技术岗位向比较,农产品检测岗位工作环境枯燥,工作要求严格,需要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坚定不移的工作精神,相对于其他部门工作岗位,检测岗位面临各类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侵害,易带来职业病的潜在危害和风险隐患,同时,该岗位业务技能更心较快,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检测岗位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甚至优秀技术人才也不愿意长期从事检测岗位。而目前尚未建立针对农业检测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更加速了人才流失。

(4)人才创新发展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为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风险评估、依法行政、市场监督提供技术支持,每年需完成各类例行检测、专项检测和认证检测,工作量较大,占用了大量精力,所以,技术人员创新发展比较被动,开展课题研究不足,对国内外的新标准不研究不了解,与国内其他地区实验室性比较,实验室规范化程度不够高,预警预测能力较弱,标准研究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人才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培养建议

(1)科学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为了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化,保证检测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必须科学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规划必须兼顾检测机构发展目标和人才自身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要结合实际,重视检测人才培养建设,主动走进高校,加大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人员编制,提高软硬件条件和物质待遇,不但要能吸引来人才,更要留的住人才,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总量;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岗位应独立于其他岗位,转变岗位混用现象,明确专人负责,保证队伍稳定性;再次,检测人才队伍应做到科学合理配置岗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比如,鼓励市县级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帮扶,支持检测能力薄弱的地区开展工作,借调区县、乡镇检测员来市级检测中心学习熟悉业务,与农业高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验基地等方式提高基层检测水平;最后,尊重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意愿,鼓励引导其结合组织需要制定个人能力发展规划,帮助人才完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各种辅导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2)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技术培训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做好培训调查,明确培训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其次,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技术人员培训大纲和规划,建立全市农产品检测技术交流沟通平台,灵活开展培训方式,选择容易接受、生动的教学方式,采用专家讲授、业务讨论、行业交流、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要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完善岗位培训,长期培训与专题培训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最后,注重培训评估体系的应用,可借鉴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估模型,该模型目标明确,操作方法简便: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座谈的形式评估对培训的态度和看法;采用笔试、实际操作和情境模拟衡量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培训前后行为变化了解工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但能满足人才生存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更能激发个人对组织的认可、忠诚程度,提高凝聚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手段要充分考虑个人需求,体现出人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一是满足生存、安全需要,提供物质激励。结合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契机,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和职称评定制度,绩效考评时充分考虑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职称评定时充分考虑检测岗位的特殊性,使人才的技能、岗位、贡献等因素与职称和待遇挂钩,以物质形式表现人才价值,使人才能够免除个人生活后顾之忧;二是满足归属需要,提供荣誉嘉奖等精神激励。给予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表彰,使其工作努力的成果获得认可,增加成就感和荣誉感,继续为单位做出贡献;三是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要给予优秀人才优先职称评审、教育进修机会、职位晋升等各种激励手段,对才能突出、有事业心的业务骨干委以重任,使其能力尽快提高,及时提拔,调动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4)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完善人才创新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创新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极大的冒险性,结果亦可能是失败。保守的组织文化只追求平稳,对失败容忍程度较低,人才的创新行为更容易感受挫折感。因此,要鼓励人才创新,必须建立支持创新的组织文化。创新的组织文化能够提供开明的制度保障、平台,注重以人为本,赋予人才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发挥特长,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创造潜力;在外部环境上,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建立沟通顺畅的信息渠道,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友爱的局面从而产生创新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专.创新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工作的思考[J].热带农业科学,2011(6):88-93.

[2]王萍.基层事业单位人才使用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0(6):179-180.

第6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摘 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要结合实际,总结课改实践,文章推介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43-02

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探索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总结两年半的课改实践,认为有必要在此推介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法”,以期抛砖引玉,交流共享。

一、“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五环节教学法” 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这一课堂包括五个环节,即自主学习、探究提升、成果展示、训练检测、总结反思。

1.自主学习环节。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按照“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把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全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改变教师满堂灌和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时间上,自主学习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种方式,教师可以安排整块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分散任务,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人员上,教师可以安排全班学生统一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化整为零,由学生个体分头进行自主学习;任务上,自主学习包括没有任何指导和要求、有一定提示和学习任务、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三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安排自主学习环节,而且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必须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时间和方法。当然,如果课下教师已经安排自主学习内容了,课上就不要再安排同样的自主学习内容,因为“放羊式”和“重复式”的自主学习只会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教师可直接安排下一个教学环节——检测反馈,以便在了解自主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探究提升环节。从实施途径角度看,这一环节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基本方式。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出一些事例、问题和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概念、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觉学习和主动探索,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发现事物变化的原因和途径,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结论。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都得到实现和加强。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全员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本教学环节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落实和实现突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究、交流和共享,以实现重难疑点的落实和突破。这一环节是对自主学习和检测反馈两个环节的拓展、延伸、深化和提升,教师的引导既要源于学生又要高于学生,教师绝不能简单重复学生已会的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觉悟。探究方式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不要刻板和形式化。这一环节由教师灵活掌握,不要求每节课都有专门的探究活动和探究环节,但要求每节课都有探究性问题。

3.成果展示环节。没有活动就没有参与,没有舞台就不能演出。学生的学识和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努力中学习锻炼出来的。设置成果展示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平台,为学生自我表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能力并获得其它多方面的收获,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途径很多,但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取得的成果通过专门的展示课或展示环节进行展示,无疑为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绝不能侵犯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精讲精炼,把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和展示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培养胆量,锻炼口才,提高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训练检测环节。对学生来说,训练检测活动实质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从目的上看,训练包括审题训练、审材料训练、限时训练和规范训练等专题训练;从时段上看,包括课堂训练、课下训练;从方式上看,包括一般训练、考试训练;从组织上看,包括个人训练、小组训练和班级训练;从教师角度看,包括有教师参与的训练、无教师参与的训练;从考试形式上看,包括平时检测、月底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课后检测、章节检测、单元检测、滚动检测等。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多样的训练检测内容和途径。

要保障训练题目和考试试卷的质量,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典型,不能粗制滥造和凑数;二要多样,注意试题、题型、取材和设问的多样性,切忌单调和单一;三要灵活,少出或不出死题,多出些训练思维和灵活性的活题;四要优化,一套试卷必须追求题型、题量、难度、式样的整体优化;五要避免简单重复,因为简单重复实质上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无用功;六要落实滚动测试,防止因时间间隔太长而遗忘。

训练检测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巩固和检验,不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检测,就不可能进行高效学习和教学,就不可能实现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所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

5.反思、总结环节。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设想等为思考对象并对它们进行审视、反省和分析的过程。反思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再检查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学习、总结、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反思最重要的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应该怎么学;二是教师是怎么教的,教师应该怎么教。

总结,就是在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升的过程,就是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就是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归纳出一般性道理和结论的过程,就是培养广大师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听课记录本必须有反思总结内容,要撰写反思随笔和文章,同时要向学生布置反思总结的任务和作业,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二、“五环节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1.以新课改理念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打破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的局面,坚决避免老师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和独角戏,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还给学生。

2.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真正抓住学生的自学、探究、展示、训练和反思等关键环节,在教师指导下真正实现激发兴趣、端正态度、培养方法、养成习惯、强化合作、训练技能、提高素养、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之目的。

3.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坚持“先学后教、先疑后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4.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三、“五环节教学法”的操作要求

“五环节教学法”是为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深入实施新课改而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7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首先,要加强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在炮烟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的安全知识,检测技能和素质是相当的重要的。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炮烟检测工作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要不断的强化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提高检测水平。首先要定期组织培训,培训要有内容,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常规性的培训要从基础抓起,让检测人员明白炮烟到底是什么,其中主要成分有哪些,炮烟的危害程度有多大,如何预防炮烟中毒事故;其次是技能的培训,技能培训应该从检测仪器和救护仪器的结构,功能,性能和使用方法,检测范围,检测要求入手,使检测人员会使用仪器,辨别炮烟的流向,能采取一般的措施处理常见故障;然后就是提质培训,检测人员素质很重要,我们要强化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要加强爆破现场管理和监控。古语:轻车熟路,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教育后人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炮烟检测人员也一样,要对每次爆破后炮烟检测的重点、难点、危险点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才能灵活的掌握检测的路线,明白区域检测的先后。管理要抓细节,重落实。即,在炮烟检测前我们要对爆破现场的检测区域要求、检测路线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熟悉,明白采场的风流方向,明白采场的安全位置,找准检测范围,明确炮烟排放路线,预计爆破烟超标范围做到顺风检测,落实好其中难检测点和容易遗漏的点,确认好安全撤离路线。除此还要加强监控,检测人员还要对现场检测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想,预测和辨识。这样才能消除检测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三要建立健全检测制度,严格奖惩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业规范和操作标准。使检测人员明白炮烟检测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明确自己工作职责、任务、作业程序和处罚等。自觉地遵守规定,认真贯彻落实炮烟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有章可寻,有法可依,确保检测到位、到点、到面,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进而尽心尽责的完成工作任务。

四要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工作。矿井通风机的安全运转是大爆破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大爆破当天,必须保证井下通风机,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炮响后必须保证井下通风机连续运转,保证炮烟正常排放和稀释。因此,在大爆破前,必须先理顺爆破区域和相邻区域的通风线路,明确地震波和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事先做好通风机、风门、风墙的保护工作,提高通风构筑物的稳固性能,完善通风设施,防止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

五要做好炮烟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爆破后产生的炮烟里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风尘,对人的身体伤害极大。炮烟检测人员首先要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带好照明、验电笔等检测仪器(一氧化碳检测仪)。另外,大爆破的区域内,爆破后矿区垮落,造成风路不畅通或堵塞,特别是无轨开采的独段切顶层,独头掘进工作面,没有出风口,只能靠局部通风进行稀释,通风困难,炮烟难排,有时必须采取临时措施,在区域内安装临时通风机,加强炮烟的排放速度和稀释。类似区域的炮烟检测人员不但要检查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电池是否够用,氧气呼吸器的闸阀是否松动泄气,压力表刻度是否准确,干燥剂是否过期,化学氧自救器的橡胶是否腐蚀、封条是否完好,还要带好临时安装风机的工具和相关材料。

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意识。炮烟检测工作是一项危险性大的工作,加强个人自我防护很重要。进入爆破区域前,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进入检测区域要认真对沿线的顶板、浮石、井口及电源线路进行观察确认。造成设备设施损坏或停机的,当班及时整改恢复,保证有良好的通风。炮烟检测人员必需按照既定检测路线进行炮烟检测,做到行动迅速、互保联保、三不伤害,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前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用手超前探试监测,当检测仪报警时,应及时撤出现场,不得停留或继续深入,确保自身安全。

七要及时更新检测仪器,做好检测仪器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炮烟检查工作中,仪器的完好性能和灵敏性关系到炮烟检查工作的完成程度、速度和效率。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保护好检测仪器做到不随便拆卸检测仪器,轻拿轻放,做到防震、防潮,严防重碰、重压,以免损坏仪器或影响检测仪的灵敏度和测量精确度。其次注重仪器的维护工作,要对检查仪器的工作性能和电池的电量进行认真检查。不用时应将电池从电池仓中取出,以免电漏液锈蚀线路板。三是我们必须及时更新一些淘汰和落后的仪器,以防检测过程中出现纰漏,造成人员伤害。四是注意保养,指定专人保管,要做好仪器的清洗,调整和校验工作,建立台帐,做好校检、故障检修等相关记录工作,随时保证检测仪器的能够正常使用。

第8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Although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automobi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courses, the lack of practical automobile assembly training condition has restrain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is special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develop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ope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y single university cannot copy the huge system project, so the existing equipment and those can be added are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The emphasis is to show the section set, technical process and part of the feasible assembly operation work.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汽车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J].汽车工程师,2013(06).

第9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训教学;任务实施;实训目的

本实训内容是经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选择合理的任务载体,再结合现有硬件资源,设计出来的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发实训内容时,是模拟企业运行模式与实境,尽可能接近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强。

1.学生就业职业岗位群

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和典型职业岗位(群)有:汽车维修工、业务接待、质量检验员、技术管理员、销售顾问;汽车制造厂/配件制造厂/电子电器生产企业质检员;保险公司/ 公估公司车损定损员、保险公估员;汽车维修管理部门与汽车运输管理部门/汽车运输公司车辆检测技术员、技术管理员;其它与汽车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或自主创业。

2.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

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包括: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专业鼓励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包括: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汽车驾驶证书;国家制图员证书等。

3.学生达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汽车电动机与控制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汽车控制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分析方法。能正确安装、测量与调试各汽车单元电路;具有查阅资料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整车电路性能的分析判断与维护能力。

4.设计开发的实训内容和课时分配表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实训教学的实训内容和实训课时如表1所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想掌握好实训内容,必须明确实训目的,了解任务实施要求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训内容知识点如表1所示。

直流电路技能训练实训内容主要包括:熟练使用万用表检查电阻电路的故障;使用万用表检测直流电桥电位;测量电路中应用KCL、KVL。其实训目的和要求是: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并正确读数,能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能识读电阻、电容的大小,学会按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完成接线、调试、观测、分析和记录,学会电路中电压、电流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交流电路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装接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如单相照明电路的安装和测量,万用表或电笔检查并排除交流电路故障,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测量与拆解,参观汽修企业的供电方式和设备。主要实训目的和任务实施要求包括:认识实验设备,了解实验环境与要求;学会使用万用表对交流电路参数(电压、电流)的测量;能按电路图和实验步骤完成接线、调试、观测、分析和记录;了解汽车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与拆解方法,并进行正确接线;学会使用万用表或电笔检查并排除交流电路故障的能力;参观汽修企业的供电方式和设备,了解三相电路知识。

汽车磁路与变压器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磁感应传感器----霍尔元件信号检测,点火线圈的测量,电磁式电压调节器的检测,汽车常用低压电器的检测。其实训目的和任务实施要求为:了解单相变压器的结构及特性,掌握变压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单相变压器高、低压绕组及同名端判别分析判断能力;掌握点火线圈的参数测试和正确使用;掌握电磁式电压调节器的参数测试和正确使用;掌握电磁阀的参数测试和正确使用。

汽车电机与控制电路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起动用直流电动机的测量与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实训,三相交流发电机的星形与三角形连接。实训目的任务实施要求包括:熟悉起动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正确接线;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控制电路接线方法,熟悉汽车步进电机接线与检测方法;熟悉三相交流发电机的星形与三角形连接方法。

汽车半导体器件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汽车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测量和调试,热敏电阻式温控器,汽车磁脉冲式电子点火装置。实训目的和要求包括: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特殊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型号、规格、性能,并能正确识别;能用万用表判别晶体管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型号与性能;了解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检测方法、用仪器测量动态指标的方法;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和组装、调试;了解晶闸管及单结晶体检测方法,掌握晶闸管调压电路的正确应用;掌握汽车磁脉冲式电子点火装置电路结构与参数测试。

汽车数字电路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基本逻辑门电路测试,译码与显示,计数器,555 时基电路的应用。实训目的和任务实施要求包括:了解集成门电路的外形和好坏的检测;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正确使用方法,功能测试;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了解常用集成触发器的外形和检测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好坏的检测;熟悉555 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引脚功能。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