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

第1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1.医学检验专业部级和地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整体情况2006年起,卫生部建立了部级继续医学教育的网站,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申报、审核、备案工作进行规范,一项部级的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可以一次申报召开2年,在第1年举办后,要求通过备案的形式进行再次申报。2006年医学检验专业的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仅49项,其中授课类型的项目41项(83.67%),远程教育类型的项目8项(16.32%);2013年医学检验专业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达到251项,其中授课类型的项目为218项(86.85%),远程教育类型的项目33项(13.15%),从增长幅度上看,远程教育类型的增长幅度比授课类型的幅度小。根据亚专业的不同将医学检验的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划分,将部分临床检验新技术内容归为学术会议,将如电解质电泳的应用等内容归在基础知识栏目中。2006~2013年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的比较情况见图1、图2。开展远程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单位仅4家,分别是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北京双卫医学技术培训中心、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继续教育)。基础知识方面2006~2013年比较其项目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从操作实验项目来看,2013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课程中涵盖实验操作的课程的项目为8项,占所有项目的3.19%。就上海地区而言,地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多为申报国家项目未能成功的项目,课程多面向基层,授课一般为6学时1个学分,与部级继续教育项目3学时1个学分相比要花费的学时较多。地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以授予Ⅰ类学分或Ⅱ类学分,评审会根据举办单位申报的内容和要求,酌情给予,通常由二级学会举办的年会多会授予Ⅱ类学分。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在上海地区检验医学继续教育工作中占主导的地位,以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办的检验医学继续教育情况为例,根据《上海卫生统计年鉴(2009)》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海市地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为5819人,2013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开设6个部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共培训595人次,1次细胞形态学培训,培训人数167人,举办1期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班,151人获培训证书(其中28人为外省市人员)。分不同专业对各类检测人员开展质量管理、生物安全等的专题培训,共培训837人次,培训人次占上海地区检验人员总数的30.07%。

2.医院或所在单位提供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根据医院提供或单位提供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部门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院方医务科或科教科根据各专业统筹安排提供的如传染病防治、药物耐药性情况、检验报告解读等方面的学习。另一种是由各实验室进行定期内部培训。根据《上海市临床实验室管理基本要求和内容》5.4培训与评估条款中,要求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有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计划和记录,并定期(每12个月至少1次)对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形式多样,如考卷形式、口头问答和实际操作等,但必须有记录。根据2013年底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对本市142家医疗机构的年终检查结果显示,因培训记录缺失、培训效果评价记录不清、没有培训制度和计划等问题导致扣分的共有29家,占检查总数的20.42%。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岗前轮转培训(分为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和新进设备操作前培训。在应届毕业生的岗前培训方面,2002年起在上海的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中对大专学历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开设检验技师的培养。该培养项目共3年时间,主要涉及内容为要求各检验技师在其科室的亚学科间进行轮转,通过轮转培训基本掌握各科室的操作技能。该项工作随着2010年新出台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而逐步淡化,但该政策中未涉及检验技师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政策,补充政策尚无。根据对规范化培训的调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三级综合性医院考生参加轮转培训率为100.00%,三级专科医院为90.20%,二级医院为29.70%[3]。非应届毕业生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了解科室各亚专业情况,对于部分仪器的操作方法进行培训。新进设备操作前培训是指在科室新添设备时对操作该仪器的所有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确保仪器操作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室主任培训、各专业人员培训和上岗证培训。检验科室主任培训其培训对象多为新晋升的检验科主任,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相关实验室管理要求的解读、各专业的管理重点等。根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的3月对新晋升检验科主任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科室主任培训的占室主任总数的27.23%。随着2012年后各地区室主任培训班的增多,这个统计数据应明显增多。各专业人员培训多指中级职称以上,需要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的学习。上岗证培训在上海地区主要是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操作人员培训、生物安全培训项目和细胞形态学检测。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操作人员培训主要针对从事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操作人员中的新手,在开展检测该项目前进行的岗前培训。

二、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不够重视不够重视的原因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卫生行政机构、医疗机构方和检验人员本身。卫生行政机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2002年开展住院医师相关培训试点中,将检验技师的培训作为子项目推进,但作为该项目的参与人员,包括检验科的主任和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的理解仅为在取得主管技师(中级职称)前的一个培训内容。2010年新出台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未涉及检验技师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政策[3]。2013年后检验技师的技能考核陆续减少,原有对检验技师的培训规定是否执行没有定论,出现了政策的脱节问题,需要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检验技师培训制度。医疗机构方对检验人员培训重视不够,觉得培训不出经济效益,不愿花钱;考虑检验人员少,外出培训耽误工作。因此,当下部分医院检验人员培训需要检验人员自己出资,而美国医学检验人员就业期间的继续教育费用多由所工作的实验室支付[4]。当然也正因为如此,部分基层医院的检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差,检验结果不准确。同时对Ⅱ类学分给予的方式方法和取得途径,部分医院解释不够清晰,检验人员获得途径较少,内容单一,多为内、外科专业的内容,专业不对口。检验人员本身也有部分认为,进行继续教育指不过是“赚学分”,迟到早退不在少数,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培训班多、质量良莠不齐近5年来,每年开设的部级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均达到100项以上。2013年开设的部级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达到251项,国家缺乏对这些继续教育项目统一的评价机制,每年继续教育内容和继续教育名单会以电子版方式上传到网上,但是该项目是否开设、原申报项目的讲课内容是否调整、原申报项目的天数是否按计划执行、原申报项目的内容是否如实履行都是待考核的内容。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些项目缺乏良好的评审和监督机制。

3.技能操作少,实际应用不多检验技术是以操作为主,但继续教育中开展实验操作的内容不多。以2013年为例,以新技术挂名的检验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就有27个,其中大多以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为多,在实际工作涉及较少。而具备实验操作的继续教育项目仅8项。实际技能操作无法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验操作场地和设备的缺乏。

4.远程教育少,开设内容简单2013年开设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有33项。2006年开设的8项远程继续教育项目中,“POCT相关技术培训”、“临床检验进展及质量控制”到2013年尚在开设,内容几乎没有调整。在课程设置下,愿意参加远程教育的人员选择面较少,学习流于形式。

三、进一步加强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1.增强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如开展检验技师的执业能力考核,颁发执业证书,对一些新型项目开设上岗证等内容的要求,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虽然2012~2013年和谐医院的评价指标中有一条“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或学习交流;有职工继续教育条例;毕业后教育职工覆盖率100%,合格率100%”的要求,但这个仅涉及参与市文明单位评选的大医院。对于基层医院,政策上应提出要求,要求医院方在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时间。

2.开设个性化课程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层次多,类型各不相同。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较多的检验科人员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提升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初级人员开设以操作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继续教育项目;针对检验科主任开设如新晋科主任类型的培训项目;对于从事多年室主任的人员开设交流学习相关的培训项目,以开拓视野,增加交流;对于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应开设讨论交流形式的培训项目,共同探讨问题,更新知识。增加对检验专业的二类学分开设内容,面向基层医院,面向基本检测技术教育。总之,让不同对象均有学习内容,杜绝“买学分”的想法。

3.开放远程课程设置鼓励各种医学机构开设远程医学教育项目,通过不同课程设置,来提升远程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数量,进一步加强远程医学教育项目的评估工作,通过学员评估结果及时更新远程医学教育的内容,确保远程医学教育项目内容的新颖和时效性。同时远程教育的内容也应适当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实用操作的课程,例如一些仪器的基础操作培训内容,通过视频教育完成操作培训内容,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上机工作的参数选取,进而分析数据,汇报结果,达到培训的目标。

4.完善教育项目管理应建立更严格教育项目管理机制,教育方应对开设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自我评估,对于课程内容、学员满意度、课程有限性和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做到持续改进。对学员加强效果评估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检验学习效果,达标后方能领取学分。监督方应定期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课程进行随机抽查,给部分学员发放调查表,进行事后评估,确保项目执行方的执行力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第2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 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的形势,重构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是摆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校于2013年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改革,回顾对重构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

一、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

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方向培养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阶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地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医学检验教育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医疗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并且在未来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还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学制短、任务重,要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又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需要在强调学科系统性的同时,避免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必修课程学时过多,让学生能够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适应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校的四年制课程设置如下:

1.注重人文教育,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论、邓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卫生法学等。

2.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学习打基础,主要开设课程有: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等。

3.大类基础医学课,为专业学习打下医学基础,主要开设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等。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深入,开设基因诊断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

4.根据检验专业特点,开设专业教学课程,包括:血液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检验仪器分析,临床检验学,寄生虫及检验,检验专业英语,输血与输血技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覆盖医学检验各个方向的专业课程。

三、加强临床实习,增强实践技能

根据医院检验技师岗位的要求,现在医院检验科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检验技师系列,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归于医学技术类就是适应这一实际需求。加强临床实习,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适应新的医学检验发展形势的人才。具体分阶段进行:

1.在第二学年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以各医院检验科及试剂、检验仪器生产企业为依托,时间2周左右。在第三学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CBL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常见的检验指标,使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对临床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了解医学检验内涵及发展。

2.强化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安排在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前进行。针对专业实习要求、医学检验综合技能培训等项目进行。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临床实习强化检验的综合技能。在第4学年进入临床实习,时间52周。其中10周设置为临床内科实习,使学生对临床对检验的需求有初步的感性认识;32周检验专业的轮转实习,在此期间加大力度训练检验的操作技能,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及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能力。10周设置为毕业论文撰写,在临床实习开始,针对每位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实习指导老师,在进入专业实习时即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课题设计,提交开题报告,由实习单位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让学生经历从选题方向、查阅文献、确定方案、着手实验、反复验证,再到论文的写作与修改一系列过程,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严格专业出科和毕业综合考核。各专业出科考试安排在某个专业轮转结束时,如该生轮转完生化检验,则在出科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入实习综合考评表。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毕业综合考核,毕业考核主要为论文答辩,成立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论文实际工作,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设性建议,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论文设计,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培养基本的科研思维并巩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

四、结语

检验医学是现代精密的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医学领域中发展较迅速的学科之一,其外延已经扩展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检验、试剂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产品营销等[3]。

对于新形势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培养,尤其原来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必须进行高效的课程体系整合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强化训练学生的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借鉴较早开办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学院校的先进经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4],为全面推进医学检验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候振江,李红岩,李吉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4-7.

[2]陈敏,胡建达,林孟戈,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2):66-67.

第3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沟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7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各个领域顺应时代的步伐,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诊疗中的角色也由原来的医学检验(medical technology)演变成为真正的临床科室,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1]。因此,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循证医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良好有效的沟通能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成共识[2]。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中,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然而,过去医学检验教育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涉及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知识尚不能满足检验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吴正吉[3]等提出加强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林发权[4]等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一、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认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专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各大医学院校也随之扩大招生,加之有限的医学教育资源,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缺少到临床实践的机会,这与学生对检验与临床的沟通认知不够深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不少同学从未听说过检验与临床沟通这一议题。此外,学校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不足的原因之一。

2.检验与临床沟通教育欠缺。医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根源性问题。我国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是前苏联的医学教育模式[5],重技能、轻人文,一直是医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学方案中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的教育虽有涉及,但大多来自考查课或选修课,例如公共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课时安排少,占在校学习知识总量的比例稍低。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呆板的授课形式和学分制的教育制度,使大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学分而“学习”,并没有让检验与临床沟通深入学生的意识,更不用说从根本上加强其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医学检验教学方案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培养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专门课程。

3.缺乏临床理论基础。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相互间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疗安全,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而实现检验与临床和谐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人员的临床理论基础。密集的医学课程,致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投入专业课以外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临床理论基础甚是缺乏。教学中,教师对医学检验教育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诊断学这些临床专业知识的教授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临床知识的要点。随着教育方案的不断改革,某些医学院校甚至出现内外妇儿科、诊断学的临床教学退出检验专业教学范畴的现象,而仅剩的临床课程临床医学概要,由于学时的限制,加上授课教师的教授重点不突出,学生对相关临床理论也只是肤浅的了解。另外,医学检验专业从2013年起学制由五年向四年的转变使课时明显压缩,学生在课堂上与临床专业知识接触的机会就变得少之又少,这将成为导致学生缺乏临床理论基础的又一关键因素。

4.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对称,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是人文科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三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培养医学队伍后备军的医学院校要具备知识结构完善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虽然部分从事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临床医护人员、检验医师培养体系的相互独立[1],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尚缺乏与检验相关的临床专业知识。而对于专注于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因没有切身参与到临床工作,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意识淡薄,人文素质教育知识欠缺。值得指出的是教师队伍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呆板的“我讲你听”的授课形式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终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沟通交流。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的讯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让某种事物或信息广为人知。欲加强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必先使学生在意识里形成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概念,而宣传不失为加强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的有力的传播手段。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板报宣传、校园广播电台、学校网站、院报、电子信息显示屏等途径加大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重点阐述实际工作中需要沟通的环节和有效沟通的技巧。若条件允许,可增加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到临床见习的机会,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培养自身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2.强化日常教育中检验与临床沟通意识的培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检验医师的基本要求[3],如何加强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是当前医学检验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并非一朝一夕,改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现状,应当在其在校学习阶段就着手培养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意识。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如现代公共礼仪、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另外,把沟通教育适当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通过加强日常教育中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为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学习临床知识,强化沟通意识。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不管是在理论学习或是实际工作中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对于检验人员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与临床取得良好有效的沟通取决于自身对检验和临床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临床基础的学习,以达到检验与临床在理论上的沟通,继而为日后实际工作中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转变。

4.调整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教师,毫无疑问,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成熟的操作技能是必备条件,为了顺应当今医学检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临床知识和医学伦理知识的含量,进一步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把与检验相关的临床知识和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技巧融合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其打造一个对称的知识结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切身投入到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当中,把“案例教学法”[6]、“实习带教法”[7]、“带着问题学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案例或问题中共同探讨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这对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

总之,医学检验教育应改变以往不重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现状,摒弃重技能、轻人文的陈旧观念,秉承“大医精诚”的育人理念,在注重理论和技能的同时从各方面加强培养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努力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发展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何静.临河地区幼儿园目标管理和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吴正吉,张渝成.加强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重庆医学,2010,39(18):2448-2449.

[4]林发权,李山.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66-68.

[5]张云峰.强化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2):58.

[6]林发全,莫武宁,王健.从案例教学谈检验专业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508-510.

[7]周铁丽,李超,刘庆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中重视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1):33-36.

第4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O Liping1 QUAN Zhibo1 ZHOU Xuening2 WANG Li2 DING Yanping1

1.Depart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46,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ar explores the medical laboratory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bas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expound on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practice base management including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practice teaching hospital, standardize clinical teaching process, strengthen the internship process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which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Key words] New situation; Medical laboratory; Clinica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2012年教育部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调整目录中,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被剥离出来,被划归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名称相应调整为医学检验技术,学制统一调整为4年。无论是医学检验还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都要经过临床实习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其独立思维、独立工作能力的必经之路。鉴于学制的缩短,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为文章撰写方便,暂且将医学检验与医学检验技术两者不加区分,统称之为医学检验)理论课及临床实习时间必然压缩,故新形势下要重视和加强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环节,而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是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否则,必然造成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质量的急剧下降,引起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倒退,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现就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毕业前重要的必修课,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临床基地建设的好坏事关后期临床教学的成败。主要包括临床实习基地的先期遴选和后期建设两个方面:

1.1 重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遴选

检验设备和带教能力是遴选临床实习基地最重要的两个硬件因素,必须认真进行考察。

1.1.1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检验设备 医学检验设备是决定实习医院开展医学检验项目的多少及检验方法的硬件设施,其优略直接决定着实习学生能否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一定要把实习医院检验设备是否能满足临床实习需求作为考察首要条件,遴选的对象一般应是三级医院或条件较好的二级医院,不能因为属地方便或经济原因就近遴选硬件设施不符合实习要求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

1.1.2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开展的检验项目 拟选实习单位开展检验项目及项目所作频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所以,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医院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涵盖或部分超出医学检验学生实习的基本检验项目范畴。

1.1.3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布局合理与否反映着医院对检验诊断的重视程度及其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学生临床实习今后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室布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PCR、临床微生物等实验室不合理的布局将会由于交叉污染造成检验结果错误,故实验室布局合理也是实习基地考察不可或缺的方面。

1.1.4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的实习带教能力 拟选临床实习基地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及职称背景情况是体现实习带教能力的主要方面,因此,在遴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单位时要选择学历水平较高,临床职称分布合理、具有潜在过硬带教师资队伍的医院作为临床实习基地,只有这样的临床实习单位,才能更好地带教实习学生完成实习教学计划。

1.2 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承担后期临床教学的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数量及能力已远远不够,高等医学院校为了临床实习需要就必须扩大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的数量。但目前一些医院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加之原卫生部在医院等级评审中要求三级医院必须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这种扩大数量及评审要求的背景下,高校便产生了许多不受其直接领导的非直属附属医院,于是高等院校便有了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之分。

1.2.1 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直属附属医院受高等院校直接领导,高等院校可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建设需求指导性地规划医院检验相关科室的设备购置与人员梯队组成。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直属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检验设备配置先进,检验人员自身学历水平较高,带教实习经验丰富,临床带教能力较强,而且检验相关科室本身就参与其高校医学检验专业临床专业课教学,故高等院校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硬件一般不存在问题。

1.2.2 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同直属附属医院相比,非直属附属医院不受高等院校行政直接领导,高等院校一般不可以直接指导性规划其某些工作,非直属附属医院一般是新近遴选的教学单位,在教学带教能力方面往往不如直属附属医院强,故对于非直属附属医院高等院校只能通过协商或直接用专项经费解决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医学检验设备方面存在的不足。

2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管理

临床实习基地是实现医学生培养目标,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保证,临床实习基地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和毕业生的质量[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需要筛选、需要建设、更需要加强管理,基地筛选与建设主要涉及硬件方面即检验设备和人员学历水平状况;基地管理主要涉及高等院校与临床实习单位的协调与沟通等软件方面的问题,高校应建立与临床实习基地医院沟通协调机制。临床实习基地无论附属医院还是其他医院,特别是后者,它们的职能和高等院校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一般有其固有运作模式,重视医疗,教学、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新近被遴选为临床实习基地的教学医院教学环节可能更加薄弱,因此,在高教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管理临床实习基地医院,加强与临床实习基地医院的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规范、合格、乃至标准化的临床实习基地。

2.1 强化教学意识,充分调动医院实习教学积极性

医院重视医疗无可厚非,但医、教、研相长也无异议。因此,高等院校应不断在医院管理者、不同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强化临床实习基地医院医、教、研相长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通过带教实习学生可以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医疗提升可以更好地带教临床实习学生。

2.1.1 选拔合格的临床带教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是临床实习基地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良的师资队伍结构和良好的人员素质是关系实习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教学过程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他们的工作热情[2],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教师非常重要。在临床带教教师人员选拔上,要选择业务过硬、责任心强、医德高尚的医师到教学第一线,我校规定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并具备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尤其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毕业论文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带教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责任心强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系各种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特点,注重收集专业领域最新进展知识,丰富实习教学内容。

2.1.2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临床教师带教 医院应制订临床教师从事教学的鼓励措施,将教学业绩考核纳入职称评定或年终考核范畴,如我校附属医院要求临床教师必须参与教学与实习带教,如不能完成规定任务,年底绩效考核时将相应扣分。学校还可聘任医院检验科带教老师为相应技术职称的教授、副教授等,如我们学校特聘各基地实习带教老师为兼职教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每2年遴选1次,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为鼓励医院重视临床教学,学校或医院还可开展优秀实习基地、优秀实习基地管理者、优秀带教老师、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医院对实习管理的重视,调动了临床教师的带教主动性,也使学校和医院的沟通进一步加强。

2.2 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及带教老师培训,规范临床带教过程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建设相对比较晚,2012年前曾是教育部布点专业,因此发展较其他医学专业滞后。尽管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近三十年来发展迅猛,但检验及其相关实验室医学检验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仍然偏少,而且检验人员学历背景比较复杂,西部偏远地区尤为如此,有鉴于此,高等院校应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及带教老师培训,规范临床带教过程。

2.2.1 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培训 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需进行岗前培训。学生进入实习点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劳动纪律、专业实习方面进行教育,明确实习要求,让学生尽早完成从在校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换,并对以往实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自动化分析操作、质量控制进行专门培训。学生进如实习岗位后,对学生实行规范、严格的入科教育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3]。学生入科前,我们应对其进行科室岗前培训,向他们介绍科室设置、设备配置、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尽快熟悉科室周围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在科室实习中的责任、义务,端正实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实习同学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2.2 进行带教教师培训 对临床实习基地带教师资队伍进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内容、实习带教技巧、以往带教存在的不足等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便规范带教过程,注重过程管理,解决带教老师重视不够等问题[4-8]。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等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同时,带教教师还应打破以往的带教中专生的方式,认为学生只要学会操作就可以,随着现代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仪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9-11],要让实习的同学们同学明白,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了,它要求大家不能仅是会简单的操作自动化仪器,还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12];学生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验室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13-14]。同时学校或医院还应做好带教教师的培养教育,我们应支持和帮助带教教师通过脱产或在职学习,提高带教教师的学历;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新技术理论学习培训班或教学技能培训班,掌握最新的医学检验发展,充实教学内容或提升大家的带教水平。

2.3 健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是专业后期临床教育教学和毕业生进行岗前临床实践适应性训练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既是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的检验,又是学生实践技能强化与成熟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将会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终生享用和难忘,因此,应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2.3.1 健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要保证实习效果,医院必须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并健全相应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如实习生实习考勤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实习生出科考评制度等、带教老师考核制度等。

2.3.2 加强实习教学管理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检验人才和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15],实习基地医院检验科应设教学秘书1~2人专门负责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要求医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定期召开是实习生专门会议,收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临床困惑及其他问题,并积极同临床教学相关部门沟通,或请有关专家向实习生解惑答疑,使实习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把每一个实习环节都落到实处,高校及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检验相关科室临床带教记录,询问学生实习带教情况,如对学生进行的学术报告等活动情况,检查实习阶段考核,学生出勤记录、科研能力培养即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情况[16]等,通过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使实习生认真扎实实习,达到实习天天有收获、月月有进步的目的。

2.3.3 严格实习考核 科学的实习考核制度既可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考评教师的带教水平[17]。考核小组由教研室和科室共同组成,学生实习考核一般包括出科考核和实习结束前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行评语、理论知识笔试、操作技能考试和病例分析等,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是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8],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学生如出科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下一轮实习阶段。对实习带教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考核完毕后对优秀的带教教师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要求其改正,以此督促改进实习教学质量。

2.4 加强沟通,共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第5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实践性临床二级学科,其目标任务、工作模式和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3]。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不断探讨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重点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中的价值。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实践出发,探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面临的问题。

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性学位、学历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以检验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的临床思维、娴熟的临床诊疗和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特别是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创新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医患沟通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将临床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满足临床检验诊断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检验医学人才,即培养“能看病的执业医师”。其职业需求性是区别于科学学位的显著特征[4]。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1规定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要求,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5]。由此可见,对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本科专业和学历应进行严格要求,只有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五年一贯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才符合报考条件,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应限制报考。否则,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制度障碍,难以实现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应明确规定报考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免学生误填、误报。

2.2严把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准入条件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临床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于临床理论、临床诊疗技能和临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过程主要在检验科和部分临床科室轮转训练。因此,只有医院检验科或从事实验诊断的相关科室的硕士导师才能依托临床医疗资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平台,才能更好地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

2.3转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理念

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看,临床专业实践培训是其培养的生命线。由于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少导师仍然受到科学学位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认识不到位,仍然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往往追求毕业论文的科研水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观念决定教学行动,观念影响培养质量。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上岗资格培训,让导师们充分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可定期考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和培养质量。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条件的设置上,可加大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适当降低毕业论文研究水平的要求,从制度上正确引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转变观念,突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培养特点,保证培养质量。

2.4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报考条件、毕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高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但二者的目标都是通过严格、系统的临床实践培训提高受训者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即培养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训练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训练方式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双轨合一”提供了可能性。为了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正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从制度上有力推动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条件相衔接,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不仅避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的重复培训,节约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同时获得了临床医师执业资格,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6]。因此,“双轨合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获得了广大考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为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2.5合理选择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有国家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但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应加强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招生培养单位都设置了专门面向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系列基础理论课程,除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外,其他临床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针对性较强,需要导师指导研究生认真选择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需求和实用性强的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以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病理学科的实验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如“生物芯片技术”“免疫组化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电镜技术”等应用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理论知识水平,为临床实验诊断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6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临床实践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实验诊断依据的实践性学科,在临床实验诊断工作中,临床疾病的诊治技能不可或缺,但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不能生搬硬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首先在临床轮转培训科室的选择上,应选择血液科、肾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等与临床检验诊断密切相关的内科科室进行轮转学习,重点训练研究生的临床疾病诊治思维和诊疗技能,开拓临床视野。同时,还应轮转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等实验性学科,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临床技能和工作模式。其次在临床训练考核标准上,应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临床学科应以“三基”和临床思维考察为重点,本专业的技能考核可以临床实验操作考核为主,强化临床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训练,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2.7突出临床科研特色

按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毕业。立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角度,不能局限于“检验匠”的培养,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总结规律、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困惑,并指导或调整临床实践的能力尤为重要[7]。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培训期间,33个月必须在临床轮转实训,有利于发现临床问题,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了便利性。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紧密结合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选择、设计毕业课题,注意课题研究深度适宜,不能过分追求创新性和理论研究意义,可突出科研工作的临床特色和实用价值。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招生面临的生源问题

目前,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五年一贯制医学检验本科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前者为主。但2012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规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仅限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5]。这就意味着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不能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虽然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优质生源,但绝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工作,报考的生源数量非常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即将面临生源匮乏的严峻问题,值得检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3.2临床轮转训练的时间分配问题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的培训内容与标准,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其中11个月为临床专科训练,22个月为检验医学科的专科培训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时间分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他们缺乏的恰恰是临床诊疗思维、技能和经验,一年不到的临床专科训练似乎是“蜻蜓点水”,略显不够,能否适当缩减检验医学科的培训时间,相应延长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值得探讨。

3.3基础理论课程和科研训练与临床轮转实训之间的矛盾

第6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2(a)-0111-02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84年,我国首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成立,至今为止,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检验医学又名实验室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体,其中涉及科学技术、医学发展等综合内容,始终居于在医学最前沿。在我国医学教育中,需要培养出扎实、稳重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医学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1医学检验教育教学现状以及改革重要性

医学检验教学涉及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显示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们的实验技能,以创新为基础,提高学生对医学的科研能力。很多教学学家认为,医学检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其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课程设置较少

在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教学占据主要地位,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利学生快速成长,并迅速获取医院检验知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相关学校的实验课程设计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1.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在各大高校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很多资深理论教室得到了重用,而很多实验教师并不受学校重视,而且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让实验教学束缚在学校仅有的实验设备中,影响了整体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效果。

1.3教学模式的禁锢

在医学检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基本将所有教学用具、实验器材、检验所需材料等准备好,并将检验目的、检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学习意义等以PPT形式传到给学生。学生只需在课堂上按照教师要求完成检验过程即可,对实验本身原理、临床实用意义并没有进行详细了解,导致检验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如果长期以这种教学模式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同时为我国医学发展带来不利。

1.4检验工作与临床工作的脱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检验科学也实现了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化、机械化操作,改变了传统以手工检验为主的行为模式,实现检验速度、信息量、操作等方面的优化,为临床医学建设提供有利基础。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然受到了传统检验教学影响,在知识面传授过程中,学生与实际临床医学接触机会很少,造成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形成,这对于我国检验教学改革以及临床医学发展产生严重能影响。

2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医学实验室认可认证快速推行的现状影响下,医学检验早已进入质量、仪器、信息3个方面检验共同作用的时代。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实验室的设备、实验方法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也必须得到重视,因此该文提出了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开设检验仪器学两方面策略建议,具体策略内容如下:①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这一学科对于学生更加深入认识管理、提升检验结果质量都能够带来较为积极影响。因此,相关院校可以吸收经验丰富的检验科管理层人员作为教职人员,以此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在教学中的融合。例如,近年来我国当下很多院校将ISO15189、CAP等临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的文件与条款作为教学材料,这就使得学生真正在教学中获得了实验室管理的切身体会,教学效果提升、学科建设也能够获得较为积极影响。②开设检验仪器学。自动化仪器在我国临床实验室早已实现了广泛应用,但为了避免这类仪器只能够带给学生走马观花般的体验,检验仪器学的开设就显得很有必要。例如,当下我国一些院校通过吸收经验丰富的检验人才担任教师,实现了学生对检验仪器的更深层次理解和操作掌握,这就使得该院校的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长足提升。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医院院校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础之一,对师资团队队伍的优化和建设能有效提高医学院校的办学有效性,促进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学院校存在着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并且教学水平未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学院校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了师资团队队伍建设问题,为医学院校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活力。例如,部分地区的医学院校建立起了临床试验室和医学检验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搭建起了新的基础检验理论以及临床实践技术合二为一的新平台。通过引入更多在临床试验中具有相对丰富经验的检验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优化了现阶段的医学检验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医学检验教育改革发展。

2.3建立合理的实习带教模式

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毕业实习有利于全面实现培养优秀医学检验人才的目的。为加强规范我国医学检验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地区的医学院校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并且科学合理的实习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实习时间以及医院检验科室的工作需求,制定出更加严谨的带教计划,实行带教模式。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医学院校就和当地的医院互相配合,在医院检验科室实行了手工实习教学项目与自动化仪器教学项目相结合实习带教模式。通过让学生们了解仪器的操作规范以及工作原理,优化他们对检验结果的预判能力。此外,该地区的院校与医院还实行了1名实习总带教教师负责管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由检验专业的教师负责传授给学生们更加专业的检验知识和技能。通过成立专门的科室,形成专门负责培训实习生的带教队伍,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

2.4基本试验技能的强化

在加强医院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强化训练体系,通过培训让学生强化自身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各学校还需要在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促进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出更加开放的医学实验条件。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学专科院校都已经制定出了更加科学有效和应用性强的技能考核制度以及考核标准,促进学生将平时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应用能力的操作实践经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完成操作技能强化训练的目的。此外,我国各地区的院校还在校内设置了各种实验课程以及创新科研活动,通过开办设计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实验课程,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专业技能以及创造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达到提升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效果。

2.5与临床试验接轨,提高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医学项目的不断研发,使临床上的检验指标不断更新。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医学检验教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可以将试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而学校需要加大成本的投入,以购置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试验药剂等。例如,用以检测高脂蛋白白血病的血清载脂蛋白测定工作是通过对末端氨基的分析与检测来判定的,需要选用丙烯酰胺、双胺烯酰胺、过氧化胺及四甲基乙二胺等试剂,就需要学校积极采购,增加试剂成本的投入,以备后用。

医学专业对于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因而校方应当充分满足学生医学检验与临床试验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将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由带教老师讲解仪器设备的运行原理、机制、参数、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按照实际的医学检验工作方法进行操作,以便验证所学。

2.6加强检验医师和研究生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设立单独的检验医师的职位,这就导致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无法参加专业技术考试,也无法获得专业检验医师执照,因而要想推进在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对检验医师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提升医学检验教育教学的效果,需要大力提升检验医师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水平,对检验医师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工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考试住院医师选拔入驻规范化培训基地研究生毕业。通过这样的流程,医学专业研究生在进入到规范化培训基地时,会同时扮演学生与医生的角色,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与执照,具备从业资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教学水平与行业标准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满足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要求,也符合医学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医学技术类专业单独设立,医学技术类专业能夠作为独立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体系,具备独立授予研究生学位的资格,能够根据本专业的实际要求来制定有特色的教育方针,因而也是极为有效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

作者:杨晓艳

    [参考文献] 

[1] 冯文莉,涂植光,康格非,等.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2(15):55-65. 

[2] 冯文莉,涂植光,尹一兵,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21):145-146. 

第7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医学检验; 仪器设备; 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0-01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于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关,医学检验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更准确、更经济实用的检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及免疫检验、寄生虫检验学、形态学、临床检验等。人体致病因子中,既有外来的微生物因子,也有体内代谢和免疫系统过程产生的各种因子。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这些因子及些活性物质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这是医生的主观经验和各种物理检查方法都无法查明的诊断依据。之所以因,医学检验项目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学习检验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有效途径。

医学检验在临床如此重要,因此卫校检验学科的全体教师开展了这次县乡医院检验科走访调研的工作。调研对象主要有:伊宁县人民医院;伊宁县中医医院;愉群翁乡医院;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站等五家医疗机构,主要检验设备、检验项目及对毕业生、实习生的反馈调查如下:

1 仪器设备的情况 仪器方面较为先进,检验项目很广,开展的检验项目生化、临检、免疫较多。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各家医院均开展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痰检。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常用的仪器,见表1-5。

表1 伊宁县人民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 专职检验人员:7人

表2 伊宁县中医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 专职检验人数:7-8人

表3 伊宁县愉群翁乡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 专职检验人数:6人

表4 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 专职检验人数:9人

表5 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站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 专职检验人数:7人

2 开展的检验项目 主要开展生化检验、微生物及免疫检验、临床检验等项目。一般生化组的检验项目35项,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各家医院均开展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等操作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来进行操作。痰检、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e抗原、乙肝表面核心抗体、尿检、医院感染等项目主要手工操作。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今后的目标是普遍都要计划要开展细菌培养鉴定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3 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科室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在检验技术要求高,而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质却得不到提高;技术门类复杂,工作人员配备不够,设备配置日益先进,但是对于设备的准确使用率偏低。各医疗结构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是:在我们调研的五家医院检验科的80%以上的人员毕业于我校检验专业,他们的总体素质良好,但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主要是质量控制和形态学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对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不熟练等,虽说现在仪器自动化,但是检验人员还是应具有了解各项检验原理的知识体系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

第8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检验;见习;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32-02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小卫.中等卫校生物化学科开设临床检验实验及见习教学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00-101.

[2]吴晓宁,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

[3]张艳玲.加强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生[J].医学文选,2005,(241):102.

[4]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78-79.

[5]邓卫,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40-642.

第9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医学检验 人文素质 医患沟通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检验科不只是为临床提供检测结果,更多的是为疾病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信息。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有了很大提高,与检验科工作相关的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加。其中,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当或沟通不够而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培养阶段做起,提高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医学人文素质及流畅的沟通交流能力。

一、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是具有全日制医学检验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本硕七年制以及成人专科、本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1]。但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更关注基础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开拓型、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2],而忽视了人文素质(责任感、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关爱病人疾苦、维护病人利益)的培养。部分院校甚至根本没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彻底忽视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目的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是医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工与半自动的检验方式已逐渐被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仪器所取代,高效的标本传递途径、网络化的信息回馈等都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检验科医生与病人接触、交流的机会。检验科医生从主观上也不愿意去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不再关心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导致与临床病情不符的检测结果时有发生,与患者交流时态度生硬、与临床交流时敷衍、推卸责任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医学检验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二、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文素质的对策

1、增加人文课程设置。增加人文课程设置是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应更新观念,增加人文课程种类(如人类学、伦理学、法律、心理学、社会学、健康政策等等),合理O置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人文素质培训、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等),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注重实际应用,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并规范学生的行为。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带教老师是临床实习医学生的教导者和领路人,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对患者的关爱及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培养一批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调动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积极性,使其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充分体现医学检验专业人文关怀的特点及方式[3]。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大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采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如何向病人解释化验结果”,“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处理病人不满情绪”,“如何处理医疗纠纷”等进行专题讨论。带领学生走进临床,角色互换,切身体验与临床医生、患者如何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医院也应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作为学生日常实习、讲授的重要带教内容,并纳入实习生考核范围。

4、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急诊通道,制订病人纠纷应急方案,让检验专业实习生熟知各项工作的注意事项以及纠纷的处理方式,避免激化矛盾,降低服务风险。培养学生注重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意识,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操作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新型医学人才。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有高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的不断努力,也需要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自身的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领悟。

参 考 文 献

[1]谭红军,张玉红,刘明,张新明. 我国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医学创新,2010,3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