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初级会计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会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会计总结

第1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帐务处理软件建帐是指软件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所做的初始设置。在建帐之前,会计科目还没有设立,前期各科目的余额和发生额也无法输入,所以建帐是帐务处理软件正式使用之前必经的首要步骤。系统软件的初始化也是帐务软件使用中一次性的工作,系统初始化过程中设定的会计科目代码结构及一些参数在结束建帐后即无法修改,系统初始化的质量对帐务软件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系统软件的初始化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会计软件用户因为初始化的不恰当而严重影响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和质量。目前出版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书籍大多数只介绍会计软件设计的程序语言、程序结构及编写原理等,对会计软件系统初始化很少涉及。本文从初始数据收集、编码设置、数据装入、环境设定等几个方面谈谈系统初始化。

一、数据收集

系统初始化需要收集手工帐中的会计科目和各科目的余额,如从年度中间开始建帐还需要收集各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年初余额。所以需预先从手工帐中整理出各级科目的名称、层次、余额、发生额。在此要注意完整地收集最底层明细科目的余额、发生额,避免遗漏,以保证初始化时输入的数据的准确、顺利。

二、编码设置

帐务系统中广泛应用代码,在此主要介绍科目代码的设置。建帐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帐务系统,建立帐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在电算化帐务系统中除了象手工帐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会计科目编码通常用阿拉伯数字编制,采用群码的编码方式即分段组合编码,从左到右分成数段,每一段设有固定的位数表示不同层次的会计科目。如第一段表示总帐科目,第二段表示二级明细科目,第三段表示三级明细科目。在设定科目编码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系统性

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帐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帐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可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二)一义性

要保证每一个代码对应于一个会计科目,既不允许出现重复的科目编码又不允许出现同名的会计科目,但如果同名的明细科目分属不同的上级科目,则可以被系统接受而不认为是同名的会计科目。

(三)简洁性

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输入凭证的速度。

(四)可扩展性

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帐实现,而重新建帐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总帐科目编码长度由所选会计制度来决定通常为3~4位,而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以二级明细科目为例,总帐科目为其上级科目,银行存款、应收帐款、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总帐科目都有二级明细科目,银行存款通常以开户银行及帐号为明细科目,少则二三个,多则二三十个,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下设的二级明细科目一般都不会超过九十九个,两位长的代码应能满足以后添加同级科目的需求,而应收帐款等往来科目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总帐科目下的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与简洁性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帐款总帐科目下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往来客户辅助核算,目前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通常都提供了这一功能。因辅助核算中的项目代码与会计科目的代码完全独立,自成体系,项目代码只与其关联会计科目如前述应收帐款等往来科目相关,不影响其他科目的代码设定,与科目代码的位数无关,非常便于扩充。如选用了辅助核算功能,在科目代码设置之后,还要设置辅助项目代码及名称。如果单位的会计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涉及外币,在建立科目体系时还要将外币考虑进去。会计软件中提供了复币核算的功能,在系统初始化时必须将外币资料输入系统,这些资料包括:外币代码、外币名称、与本位币的汇率等。

三、数据输入

完成上一步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帐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如帐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帐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提供了简化操作的方法,即只需输入最底层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期初余额和各上级科目的年初余额、累计发生额、期初余额则由计算机自动汇总。如果设立了辅助核算项目,各辅助核算项目的年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也需在初始化时输入。余额输入完成后,计算机能检测余额是否平衡。在确认各项余额输入无误后,即可结束建帐,固化余额,避免以后对初始余额的错误修改。

四、记帐凭证类型最好只设一种通用格式

查帐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手工操作时用分类记帐凭证来处理会计业务,分别装订整理记帐凭证,以便于凭证的管理和方便查帐。会计人员可以按常见分类方法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也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设定凭证类型。应当指出的是,记帐凭证分类不是一个必选项目,可以只用一种通用记帐凭证格式,即转帐凭证。事实上,电算化后,查帐完全能通过计算机来快速实现,计算机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恰好弥补了手工查帐的缺陷。再者,设置了凭证类型,增加了一个输入项目,会影响凭证的输入速度。又因各类凭证要各自独立编号,凭证整理保管更为烦琐。会计软件提供记帐凭证类型设置功能更多的是为了适应会计人员手工记帐时的习惯。所以,电算化后,无须理会记帐凭证类型设置项。

五、初始化工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完成以上操作后,即可进入日常的帐务处理,如输入、修改、审核、打印记帐凭证、查帐、打印输入帐簿等工作。但系统初始化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增操作员要注意自行输入密码

系统会预设一个操作员,通常取名为system或manager之类,这也是系统中权限最高的系统管理员,正式启用系统时应将该用户名更改为系统管理员,并加上密码。如需要上机操作的会计不只一个,则应增加操作员,并为每个用户确定相应的权限,新增加的操作员的密码须由新增操作员自行输入,以便分清责任。

(二)要注意充分利用自动转帐凭证功能

自动转帐凭证设置虽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利用自动转帐功能无疑能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单位的会计业务中,常有固定对应关系的记帐凭证,且其数据来源于已输入系统的记帐凭证。如每月均需结转的损益类科目,在月末所有收入、成本费用凭证输入、登记入帐后,须汇总结转至类似本年利润一类的科目,自动转帐凭证能自动汇总指定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并自动生成一张转帐凭证。在使用该功能前须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包括转出科目和转入科目,以及汇总数据的性质(余额、发生额),注意转出科目可设置多个,但转入科目只能设一个。

(三)设置报表时应注意根据用户手册中公式的格式正确设置取数公式

第2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材;知识点;生态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4]陈小美.中学生物学新教材生态学思想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3-135.

第3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帐务处理软件建帐是指软件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所做的初始设置。在建帐之前,会计科目还没有设立,前期各科目的余额和发生额也无法输入,所以建帐是帐务处理软件正式使用之前必经的首要步骤。本文从初始数据收集、编码设置、数据装入、环境设定等几个方面谈谈系统初始化。

1数据收集

系统初始化需要收集手工帐中的会计科目和各科目的余额,如从年度中间开始建帐还需要收集各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年初余额。所以需预先从手工帐中整理出各级科目的名称、层次、余额、发生额。论文百事通在此要注意完整地收集最底层明细科目的余额、发生额,避免遗漏,以保证初始化时输入的数据的准确、顺利。

2编码设置

帐务系统中广泛应用代码,在此主要介绍科目代码的设置。建帐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帐务系统,建立帐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在电算化帐务系统中除了象手工帐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会计科目编码通常用阿拉伯数字编制,采用群码的编码方式即分段组合编码,从左到右分成数段,每一段设有固定的位数表示不同层次的会计科目。如第一段表示总帐科目,第二段表示二级明细科目,第三段表示三级明细科目。在设定科目编码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2.1系统性

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帐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帐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可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2.2一义性

要保证每一个代码对应于一个会计科目,既不允许出现重复的科目编码又不允许出现同名的会计科目,但如果同名的明细科目分属不同的上级科目,则可以被系统接受而不认为是同名的会计科目。

2.3简洁性

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输入凭证的速度。

2.4可扩展性

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帐实现,而重新建帐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总帐科目编码长度由所选会计制度来决定通常为3~4位,而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以二级明细科目为例,总帐科目为其上级科目,银行存款、应收帐款、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总帐科目都有二级明细科目,银行存款通常以开户银行及帐号为明细科目,少则二三个,多则二三十个,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下设的二级明细科目一般都不会超过九十九个,两位长的代码应能满足以后添加同级科目的需求,而应收帐款等往来科目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总帐科目下的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与简洁性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帐款总帐科目下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往来客户辅助核算,目前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通常都提供了这一功能。因辅助核算中的项目代码与会计科目的代码完全独立,自成体系,项目代码只与其关联会计科目如前述应收帐款等往来科目相关,不影响其他科目的代码设定,与科目代码的位数无关,非常便于扩充。如选用了辅助核算功能,在科目代码设置之后,还要设置辅助项目代码及名称。如果单位的会计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涉及外币,在建立科目体系时还要将外币考虑进去。会计软件中提供了复币核算的功能,在系统初始化时必须将外币资料输入系统,这些资料包括:外币代码、外币名称、与本位币的汇率等。

3数据输入

完成上一步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帐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如帐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帐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提供了简化操作的方法,即只需输入最底层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期初余额和各上级科目的年初余额、累计发生额、期初余额则由计算机自动汇总。如果设立了辅助核算项目,各辅助核算项目的年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也需在初始化时输入。余额输入完成后,计算机能检测余额是否平衡。在确认各项余额输入无误后,即可结束建帐,固化余额,避免以后对初始余额的错误修改。

4记帐凭证类型最好只设一种通用格式

查帐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手工操作时用分类记帐凭证来处理会计业务,分别装订整理记帐凭证,以便于凭证的管理和方便查帐。会计人员可以按常见分类方法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也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设定凭证类型。应当指出的是,记帐凭证分类不是一个必选项目,可以只用一种通用记帐凭证格式,即转帐凭证。事实上,电算化后,查帐完全能通过计算机来快速实现,计算机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恰好弥补了手工查帐的缺陷。再者,设置了凭证类型,增加了一个输入项目,会影响凭证的输入速度。又因各类凭证要各自独立编号,凭证整理保管更为烦琐。会计软件提供记帐凭证类型设置功能更多的是为了适应会计人员手工记帐时的习惯。所以,电算化后,无须理会记帐凭证类型设置项。

5初始化工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完成以上操作后,即可进入日常的帐务处理,如输入、修改、审核、打印记帐凭证、查帐、打印输入帐簿等工作。但系统初始化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新增操作员要注意自行输入密码

系统会预设一个操作员,通常取名为SYSTEM或MANAGER之类,这也是系统中权限最高的系统管理员,正式启用系统时应将该用户名更改为系统管理员,并加上密码。如需要上机操作的会计不只一个,则应增加操作员,并为每个用户确定相应的权限,新增加的操作员的密码须由新增操作员自行输入,以便分清责任。新晨

5.2要注意充分利用自动转帐凭证功能

自动转帐凭证设置虽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利用自动转帐功能无疑能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单位的会计业务中,常有固定对应关系的记帐凭证,且其数据来源于已输入系统的记帐凭证。如每月均需结转的损益类科目,在月末所有收入、成本费用凭证输入、登记入帐后,须汇总结转至类似本年利润一类的科目,自动转帐凭证能自动汇总指定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并自动生成一张转帐凭证。在使用该功能前须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包括转出科目和转入科目,以及汇总数据的性质(余额、发生额),注意转出科目可设置多个,但转入科目只能设一个。

5.3设置报表时应注意根据用户手册中公式的格式正确设置取数公式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但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一定还需要其他报表,这些报表是无法预置的,需要用户自已完成设置。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从帐簿、其他报表中取来,随帐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公司的会计软件产品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

第4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变化一:2015年两考合一

从2015年开始,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从2016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分数既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

变化二:新增生物地理科目

生物、地理学科正式列入学业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总分,初二结业时考试。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参加下一届学生的生物、地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变化三:历史思想品德改开卷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采取同场合卷开卷考试的方式。

变化四:体育考试每学年一次

体育考试改为每学年考一次(即随年级结业),总分60分,考试在项目上将提供更多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总分为60分,年级结业。60分预计将平均分配到各个年级,每个年级20分。每个年级考试都由沈阳市招考部门统一组织,与初三升学考试组织方式相同。从前没有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技术项目的测试,改革后这些项目可能出现,考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等都是测体能的最基本项目,所以项目变动不会太大。

变化五:外语听力口语入总分

外语听力口语成绩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分值为20分),考试形式为人机对话。

第5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一、报名相关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具有北海市初中阶段学校正式学籍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

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在北海市外就读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

③具有北海市常住户口的往届初中毕(结)业生。

④在北海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八年级在校学生(只报名参加地理、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不参与中考招生录取)。

2.本市户籍在市外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可以回北海参加中考吗?如可以,报名时需提交什么材料?

答:可以。这类学生报名时,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明材料。考生本人户口簿或户籍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证明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户口所在地、民族成份、身份证号等)。

(2)2.学历、学力证明材料。就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证明须包括入学时间、学籍号、是否应届毕业学生等,并加盖学校公章);往届初中毕(结)业生提交初中毕(结)业证书(《义务教育证书》)。

(3)当地招生考试部门出具的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和所在学校出具的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实验操作成绩(注明合格或不合格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定成绩(注明ABCD具体等级)等材料。

3.如何确定哪些学生具有定向生源资格?

答:中考报名时,根据下列规定审核考生是否具有定向生源资格:

(1)市直公办初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①初一入学时以正读生身份入学(以市招生考试院批录名册为准),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年级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录取学校实际就读的毕业年级学生。

②初一入学时以借读生身份入学(以市招生考试院批录名册为准),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年级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录取学校实际就读,在中考报名结束前,学生本人户籍或家庭房产地址变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变更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A.具有海城区常住户口。

B.家庭房产在就读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以初一入学当年划定的范围为准)。

③初中阶段从外地(指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及北海市以外)学校转入并自转入之时起连续在转入学校就读至毕业年级,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A.具有海城区常住户口。

B.家庭房产地址在转入就读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内。

(2)民办学校在校生具有现就读学校的初中阶段正式学籍,且初中阶段自初一入学起至今连续三年均在市辖区内民办学校实际就读(以学籍记录为准)的学生,不受户籍限制,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3)社会考生中在市辖区外初中就读、跨县域返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即应届生)可以确认具有定向生资格。

二、考试相关

4.对残疾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的考生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有何特别规定?

答:凡身体健康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丧失运动能力的伤残学生和因身体欠健康(如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脏结构或心脏功能异常、侏儒症、巨人症等疾病)或家族中出现过猝死情况以及医疗机构认定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考生,经本人申请,凭《残疾证》或二级(含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可免予体育与健康考试,按36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身体不适宜进行中长跑的考生凭二级(含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可申请免考1000米(或800米)跑类项目考试,该项目按12分计入中考总成绩。

5.毕业年级学生因个人原因未参加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怎么办?如已参加考试,但成绩不及格的呢?

答:由于个人原因,未参加2018年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须报名参加今年的地理、生物学业水平统一考试。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不及格的九年级毕业班学生,须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补考且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被普通高中录取。

三、普通高中录取

6.普通高中招生依据什么录取新生?

答:除自主招生外,其他类型招生主要依据:

(1)学业成绩——中考总成绩等级和各科笔试成绩等级,包括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3)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考查成绩。

7.普通高中录取的条件都有哪些?

答:(1)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及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学校

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海中学、北海市第七中学、廉州中学、合浦县第一中学;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学校:北海二中(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①基本条件

A.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级以上(含B等级);

B.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以及生物、地理学科成绩合格。

②成绩要求

A.定向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A等级以上(含A等级);

B.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A等级以上(含A等级);

C.统招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

(2)除上述8所学校外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学校

①基本条件

A.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C等级以上(含C等级);

B.物理、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以及生物、地理学科成绩合格。

②成绩要求

A.统招生计划。中考总成绩等级须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

B.教育精准脱贫计划。不受中考总成绩等级限制,但须是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并经审核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考生。

8.中考成绩依据哪些规则来排序?招生时如何择优?

答:普通高中录取时,按以下规则对考生成绩进行排序:

(1)在普通高中各批次录取时间段中,招生学校先按照报名考生总成绩等级进行排序,总成绩等级高的考生排名靠前,先予录取。

(2)在考生总成绩等级相同时,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等科目的书面考试单科成绩中等级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录取;若考生等级的数量也相同,则按照次一等级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录取;依次类推。

(3)报考同一所学校的考生,如总成绩等级相同且各单科成绩中各等级数量也相同的考生,则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的顺序依次比较各单科成绩等级,单科成绩等级高的考生排名靠前,先予录取。

(4)如果用上述方法仍无法区分时,招生学校经市、县招生考试部门批准后,可调阅考生的相关材料进行比较,提出录取意见,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审批同意后择优录取。

9.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今年我市辖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将依托北海市中考中招信息管理系统分时段分批次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在志愿填报的时段内,考生可通过互联网进入指定网站(bhzklq.com/)实现自助报名(详见《北海市辖区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须知》)。

10.定向生计划是如何录取的?

答:指根据有关规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北海二中(北京八中北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等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指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数减去自主招生计划数)的80%分配到市直及市辖区的各初中学校,从定向学校考生中择优录取新生的计划。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考生可以填报定向生计划志愿:

(1)经审核确认为具有定向生源资格的考生、市青少年艺术团成员或参加行政部门举办的国际、全国比赛集体项目获一、二等奖的考生。

(2)中考总成绩等级A等级及以上。

(3)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及以上。

(4)理化实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和生物、地理考试成绩合格。

定向生录取安排在第一批次进行。招生学校根据定向分配到该校的招生名额从该校符合定向生录取条件并填报定向生计划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如定向分配到校的名额因该校符合定向生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足而剩余,剩余指标调整为统招生计划,按照统招生计划录取办法进行择优录取。定向招收市青少年艺术团成员和参加行政部门举办的国际、全国比赛集体项目获一、二等奖考生的计划单列,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11.今年的自主招生如何进行?录取原则是什么?

答:自主招生实行提前招生,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招生方案。经批准同意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编制自主招生方案,报送市教育局审批。

(2)招生方案公布及考生报名。招生学校通过学校公示告栏、校园网站、广播、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批复的自主招生方案并组织报名。报名时间初定在4月下旬,具体以招生学校通知为准。

(3)测试与选拔。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测试与遴选工作安排在每年5月上旬进行,招生学校严格按照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自行组织文化和专业测试,按测试结果遴选考生。

(4)招生预录公示及录取审批。测试结束后,招生学校按照本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根据测试结果择优确定预录取新生名单,在本校校内张贴和学校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预录取新生名单报送市招生考试机构办理正式录取审批手续。

(5)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注册学籍。已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于规定的时间到学校领取录取通知书并按时报到,招生学校按学籍管理办法及时为新生注册高中学籍。

自主招生的录取原则:政策类自主招生录取原则为按文化测试和面试成绩总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特长类自主招生录取原则为在文化测试成绩合格基础上,按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12.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批次及日程是怎么安排的?

答:市辖区普通高中招生填报志愿、录取日程安排如下:批次

填报志愿时间

录取时间

招生学校

录取计划类型

第一批

7月17日

8:00—16:00

7月17日

16:10—17:30

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及享受示范性高中政策的招生的学校。

1.定向生计划;

2.精准脱贫专项计划。

第二批

7月18日

8:00—16:00

7月18日

16:10—17:30

统招生计划(含未完成的自主招生计划、定向生计划调整为统招生计划)。

第三批

7月19日

8:00—16:00

7月19日

16:10—17:30

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

第6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立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8〕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各地和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核心理念,重视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做好体育美育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校、全体学生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普职并重。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制定招生政策,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拓宽中职学校生源渠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3.坚持公平公正。突出招生行为规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增强公信力。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4.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改革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初中与高中的关系,统筹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21年起,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继续推行全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实现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二、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

1.考试科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二)考试方式与组织

1.全省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全省实施,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宁德市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具体考试办法另文通知。

3.县(市、区)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3门科目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学校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学校考试评价方案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市、县(区)教育局组织过程巡视和成绩评定结果审核。

(三)考试分值与时间安排

1.考试分值。省级统考科目卷面满分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他非省统考科目成绩只定合格、不合格。

2.考试时间安排

各科目分年级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年级科目时间

八年级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4~5月

地理、生物6月中下旬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4~5月

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音乐、美术4~5月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6月中下旬

(四)评卷与成绩呈现

1.评卷工作。省级统考科目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按照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制定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以及网上评卷有关工作要求,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具体评卷工作。

2.成绩呈现方式。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和升学录取的基本依据。各科根据原始成绩,划定五个等级,由高到低位次分别为A、B、C、D、E.原则上每个学科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5%,D等级15%、E等级比例不超过5%;A、B、C、D等级为合格,E等级为不合格。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为了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内容,由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评定的组织与程序参照《宁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见附件)执行。

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等,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评定结果既是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之一,也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

初中学生毕业资格由学校认定,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定“C”等以上(含“C”)、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均达到D及以上等级即可毕业。学生毕业当年未能达到要求的,可在离校2年内申请补考相应科目,补考通过的认定为D等级,应予以毕业。

五、录取总分

(一)考试结果总分的组成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原始分数、折算分数相结合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2021年中招录取文考总分为800分,具体如下:

1.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按卷面原始分数计入中招录取文考总分,3门科目满分各150分。

2.体育与健康科目按《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指导意见(试行)》组织实施的考试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文考总分,满分40分;

3.物理科目按卷面成绩的90%、化学科目按卷面成绩的60%、道德与法治和历史2门科目均按卷面成绩的50%、地理和生物2门科目均按卷面成绩的30%计入中招录取文考总分。

(二)照顾政策加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市将根据省教育厅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原有照顾政策。

(三)录取总分的呈现。高中阶段招生的录取总分由“考试结果总分”和“照顾分”组成。

(四)考试等级的使用。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及未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的市级统考科目,设定等级底线要求;对未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的市级统考科目,探索实行等级奖励分政策,防止群体性偏科,确保国家课程实施质量。市教育局根据文理兼顾、全面发展原则,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各科等级在中招录取中的使用方案。

六、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一)合理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市教育局将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创建,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学校使用方案报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应至少提前一个学期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2019年起,普通高中自主招生须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到2021年毕业升学开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待条件成熟时,我市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依据之一,探索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内容,以量化积分或等级奖励分数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二)完善优质高中定向生和完成义务教育后的特殊群体升学政策

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做法,定向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倾斜,促进初中学校均衡提升。完善优质普通高中定向生录取办法,合理控制定向生降分幅度并动态调整。

落实好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招录取政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的报名、考试、录取待遇。支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招生考试机构应为残疾学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便利。

(三)完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实行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旨在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市教育局将根据高中多样化发展规划目标加强统筹,合理确定全市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时间,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严格审批学校自主招生方案(含学校特色创建目标任务、基础能力、主要措施、招生范围和人数、招生办法等),并及时将批准的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汇总报送省教育厅。严禁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全市每年自主招生比例严格控制在我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左右。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该校总招生计划的10%以内;经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校,可适当放宽至15%左右(但不超过100人)。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实施自主招生过程中,要重视招收农村学校学生和贫困家庭子女。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各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和录取结果。凡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均要参加中考,可不参加中招录取投档。

七、招生管理工作

(一)招生计划管理和考试报名

我市将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原则,分县(市、区)、分校一次性下达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数须纳入学校总招生计划数管理。已连续三年无实际招生或连续三年每年实际招生不足100人的高中学校,要停止安排招生计划。普通高中同一校区高中部招生计划均不得超过1000人、班生额不超过50人。各地要在宁德市中考报名管理平台进行考试报名,并于报名前发布报名条件等信息;各县(市、区)教育局和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在市级管理平台外自行组织报名。

民办高中(含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下同)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支持民办教育的规范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市教育局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民办高中招生政策,认真审核民办学校招生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市教育局将每年适时向社会公布全市具备招生资质的高中阶段学校名单,并发布各县(市、区)、各校招生计划。所有高中阶段学校须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更不得无计划招生。

(二)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范围管理

严格控制跨市域、跨县域招生校数和招生规模。因国防建设、重大教育改革实验等特殊需要,确需跨设区市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由双方设区市教育局协商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公办普通高中按照属地原则,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我市将进一步严格控制市域内跨县(市、区)招生的公办高中校数和招生规模并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对教育教学改革无实质促进作用的,不予批准跨县(市、区)招生。一般情况下,经市教育局批准跨县(市、区)招生的学校,其招生计划不得超过学校当年高中总招生计划数的5%.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示范高中建设学校、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校,其跨县(市)招生比例可放宽至10%;学校因所在服务区初中生源暂时不足的,由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协商调剂。

民办普通高中跨设区市招生,要符合市教育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申请跨设区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需市教育局确认后统一发函征求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意见(内容包括招生人数、招生对象、招生办法、收费标准等),经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同意,学校向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提交具体的招生简章,完成衔接后方可向社会公布。未经学校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设区市教育局对接确认的民办高中,不得擅自组织跨设区市招生。民办普通高中跨县(市、区)招生政策,由市教育局根据招生规模比例、学校条件等进行核定。

跨设区市招生事项纳入生源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招生录取管理。除对招收的学生具有体质、技能特殊要求外,不得安排提前跨市、县招生。跨市、县招收学生的学费按照招生学校正常标准收取,招收计划纳入生源地管理。

八、招生录取管理工作

(一)建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管理平台

市中招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管理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及在本地区招生的中职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完善全市统一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信息化管理平台,凡升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均须经我市招生管理平台统一录取。未在我市参加中考的学生,一律不准录取。

(二)规范各类招生程序

1.严格做好普通高中学籍接续工作

全市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须经市中招管理部门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跨设区市招生的在生源地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办理录取手续。所有普通高中均不得招收全市划定的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并确保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至少有一定比例学生被优质普通高中录取。跨设区市招收或经自主招生予以降分录取的,不得低于生源地设区市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市中招管理部门核定的中招录取名单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籍接续的依据。县(市、区)教育局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加强高中招生和学籍接续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按照市中招管理部门确认的普通高中录取名单,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为正式招收的学生接续电子学籍档案,对未经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确定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审核通过。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生源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本设区市中招管理部门的录取花名册,及时在学籍管理系统上办理外地就读学生审核手续。市教育局每年根据全市招收录取结果,适时抽查各县(市、区)教育局办理的升学学籍接续情况。

2.拓宽条件做好职业教育招生

各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留足职业院校容量,认真做好中职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有就读意愿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要继续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纳入中职学校招生范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支持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办学能力,规范有序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

(三)强化招生监督检查力度

1.实行“阳光招生”。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阳光招生”,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和录取结果等。要加强招生信息监管,杜绝虚假招生宣传、欺骗误导学生的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招收借读生、择校生等行为;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以改革为名乱收费,坚决纠正公办学校变相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收费及举办“校中校”等违规行为,防止公办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异化和流失;严禁学校、教师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严禁在中职学校招生中搞区域间、学校间生源封锁和地方保护;严禁初中学校或教师在招生过程中向中职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虚假宣传欺骗误导学生的行为;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中职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立异地分校、教学点。

2.加强高中招生工作监管。严肃招生工作纪律,通过专项督查、暗访抽查、来函来电随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制止、严查各种违规招生行为。落实群众信访举报查办和督办责任,实行重点信访举报直查直办和通报制度。对屡禁不止、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乱招生行为,不仅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还要严肃追究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并进行点名公开通报;对招生中出现的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权利寻租、利益输送和失职渎职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九、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不断加强中考中招工作党的领导,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把握教育招生工作的政治方向,教育纪检部门要切实加强考试命题、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检查监督,切实防范和打击考试招生腐败行为。要充分认识初中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准确把握改革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计划编制、考务管理、评卷分析、招生录取等各项具体任务,确定专业考试机构负责考务工作,确保中考中招改革顺利实施。要从维护教育公平、社会稳定大局出发,有机衔接原有做法,科学确定考生志愿填报时段,科学制定招生录取条件和程序,科学划定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稳妥推进中招录取改革。

(二)强化教学管理。各县(市、区)和学校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课时,让青少年拥有光明的未来。要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发展素质教育。要切实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资源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县(市、区)要定期开展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评估,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据的分析应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三)提升保障能力。各县(市、区)要加强考试招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建设,严格试卷运送保管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考试安全。书面考试科目必须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要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建成全市统一管理的考试招生报名、录取管理电子平台,探索建设区域内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各县(市、区)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试程序,并按要求加强考试、评卷及招生管理,确保中考工作有序进行。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要加大综合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纸媒和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国家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有关要求,重点解读和宣传国家助学、教育扶贫、就业和升学等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指导高中阶段学校组织好校园开放日、政策咨询会、宣讲会等活动,加大改革工作政策宣传。

十、其他事项

1.因休学原因转入2018级、2019级的初中学生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除已获得的初中学业考试成绩的科目,须通过其他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2.从外省(区、市)转入我市的学生,须补充参加我省各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可认定成绩,用于学生毕业升学;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由转入学校审核认定后,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从我省转出外省的考生,按外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7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立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8〕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各地和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核心理念,重视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做好体育美育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校、全体学生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普职并重。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制定招生政策,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拓宽中职学校生源渠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3.坚持公平公正。突出招生行为规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增强公信力。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4.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改革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初中与高中的关系,统筹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21年起,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继续推行全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实现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二、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

1.考试科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二)考试方式与组织

1.全省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全省实施,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宁德市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具体考试办法另文通知。

3.县(市、区)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3门科目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学校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学校考试评价方案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市、县(区)教育局组织过程巡视和成绩评定结果审核。

(三)考试分值与时间安排

1.考试分值。省级统考科目卷面满分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他非省统考科目成绩只定合格、不合格。

2.考试时间安排

第8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发展 指标体系

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贡献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系统-目标-指标”三个层次的框架结构。其中,第一层次为区域对外贸易贡献度评价系统;第二层次为经济增长贡献度、就业贡献度、产业结构贡献度、财政收入贡献度等四个目标层;第三层次为各个目标层的具体评价指标。在各层次评价指标中,上级指标规定和制约下级指标的内容与范围,而下级指标的完成则对上级指标起到保证作用。

1、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拉动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从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可以看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出口增长必然能够带动总产出的增加,即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从长期看,经济理论各流派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也普遍持肯定态度,并就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与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如贸易乘数理论、增长发动机理论认为,出口有促进资本在比较优势领域配置、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国内外投资、刺激交通运输部门发展等动态效应。新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能加快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提高专业化和技术水平,并且提高一个国家对优势资源的配置效率。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递增是贸易的基础,认为从出口扩张中获得的扩大市场规模能够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从以上的作用机制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体现在总量上,二是体现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因此,在总量指标选取方面,我们选取出口依存度、市场份额、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度等指标,对出口贡献度进行测算。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我们用工业制品对工业增长贡献度、初级产品出口对农业增长贡献度等指标进行测算。其中:

C11出口依存度=当年出口额/当年GDP;

C12市场份额=地区出口贸易额/全国出口贸易额*100%

由于出口是GDP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用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拉动度等指标对出口贡献进行估算。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贡献率和拉动度分析具有局限性,主要适用于短期分析。

C13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当年出口额-上一年出口额)/(当年GDP-上一年GDP);

C14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GDP增长率

从出口产品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看,我们选择工业制品出口对工业增长贡献度、初级产品出口对农业增长贡献度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C15 工业制品出口对工业增长贡献度=(当年工业产品出口额-上一年工业制品出口额)/(当年工业总产值-上一年工业总产值)

C16 初级产品出口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度=(当年初级产品出口额-上一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当年农业总产值-上一年农业总产值)

在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如统计年鉴中计算了作为三大需求之一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其中进口因素作为对国外产品的最终需求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完全减去。这等同于进口越多,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低,也就导致外贸整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事实上,进口产品不仅可直接用作国内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还可以作为中间投入进入国内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此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有相互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贸易可以分享技术外溢效应,从而提高本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竞争能力。因此,有必要单独考察进口对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主要从进口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两种不同角度出发估算进口的贡献度。

进口初级产品意味着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增加,对GDP增长有正向影响。用进口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产品占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也即进口资源性产品效益率表示初级产品进口效益。用初级产品效益度表示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的净进口情况,净进口资源越多,越有利于本地区资源保护和经济增长。

C17进口资源性产品效益率=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产品/进口总额;

C18初级产品效益度=进口初级产品比重/出口初级产品比重;

进口工业制成品中一部分产品是中间产品,还有一部分产品是先进的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短期内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高新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提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并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GDP增长率提高。因此,这里可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比重表示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效益。

C19进口技术效益率=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进口总额。

2、对外贸易对就业的贡献度

贸易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出口对扩大就业总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原因在于贸易扩张会增加出口部门的产品需求,从而在出口及所有出口相关部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则比较复杂,根据作者整理,它对就业的影响途径主要有:(1)进口最终产品和服务对相关生产部门的同类产品和服务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降低生产性工作岗位就业,也就是所谓的进口的工作破坏效应。(2)进口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可能会替代一部分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机会,同时淘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会带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失业;(3)进口增强了国内竞争,带来以产业升级为特征的结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由此会抵消一部分进口产生的负就业效应。

总之,进口对就业影响具有模糊性。由于进口对就业产生的破坏性和替代性相对来说更为直接,进口对就业的贡献度可能是不显著的,这一假设已得到许多学者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在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出口对就业的贡献度,主要指标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出口对就业总量的贡献度;二是出口对就业结构改进的贡献度。

目前,外贸行业就业人数缺少具体的统计数据,这里按照产业划分使用权重方法计算这一就业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C21外贸行业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

C22外贸行业第二产业就业人数=■

其中,第一产业出口额用初级产品出口额代表,第二产业出口额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代表,出口额用历年人民币汇价折算。由于外贸出口产品是用来满足最终需求的产品,是总产出的一部分,是总量指标,而工业生产总值度量的是增加值,所以在分母上我们采用产业总产出而非增加值进行计算。

在各类别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最主要贡献之一是增加就业、实现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原本非熟练的工人由于工作培训逐步提高工作技能,对劳动生产率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用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人数贡献度进行测算。

C23加工贸易就业人数=(加工贸易的出口额/当年工业生产总值)×工业部门就业人数

从出口对就业结构贡献度看,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口部门通过利用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出口部门的积累,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在指标选取上,我们采用出口结构偏离度指标计算,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计算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对称关系。从静态看,出口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两者越是处在不同步变化和不对称状态,出口结构效益就越低;反之则越接近对称状态。从动态看,偏离度的绝对值下降,则反映出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趋势,也即反映出出口部门对就业部门的贡献。

C24第一产业出口-就业结构偏离度=■-1

C25第二产业出口-就业结构偏离度=■-1

3、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两方面的结构效应来实现。出口的产业结构效应主要通过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发生作用。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必然会带动生产企业增加原料及半成品需求,而原料及半成品需求增加,又将拉动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指标,主要包括:

C31贸易商品结构优度、进出口商品结构是产业结构在国际产业链中分工地位的主要表现,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必然伴随着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趋势,也即意味着出口贸易中制成品比例升高而初级产品比例不断下降;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比例逐步上升,而制成品比重逐步下降。因此,可以用贸易商品结构优度指标,测算出进出口对产业结构优化所起的贡献作用。

C31贸易商品结构优度=

其次,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显著特征。高新技术商品贸易比重增加,对加强区域间合作和全球经贸联系、加快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改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贸易优势转换与再造等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采用以下指标测度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贡献。

C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出口比重;

C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转换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全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

C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值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技术产品进口额×100%。

在以上三个指标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率主要反映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其值越大说明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出口转换率主要反映出口商品结构适时转换和升级态势,其值越大说明出口商品结构越趋于优化,产品潜在竞争力越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值率主要反映地区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增值率越高,表明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越强。

通过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口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

C35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差异指数=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地区出口总额-全国制成品出口额/全国出口总额;

C36高新产品出口比重差异指数=地区高新产品出口额/地区出口总额-全国高新产品出口额/全国出口总额;

在贸易方式中,主要计算加工贸易对地区相关产业的产业链的影响,用加工贸易国内配套比率指标衡量加工贸易国内链条部分的延伸倾向。其比率越高,意味着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越长,对加工贸易产生的增值效应就越大。

C37加工贸易国内配套率=(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加工贸易总额。

4、对外贸易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

由于进出口贸易关税及海关代缴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是中央税,税收收入归中央所有。在地方税中,外贸企业缴纳税收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其他各税等等。由于外向型企业的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其他税等规模较小,因此,本文主要估算外贸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负占地方财政收入所占比重。

C41 外贸企业增值税比重=(出口额-进口额)/GDP*增值税/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C42 外贸企业营业税比重=进出口贸易额/三次产业总产出*营业税/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C43 外贸企业企业所得税比重=进出口贸易额/三次产业总产出*企业所得税/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综合评价:以福建为例

本文以福建为例采用熵值法计算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其基本原理是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 利用申农“信息熵”计算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构造指标的评价权重,从而得出样本区域的综合评价值,即对外贸易贡献度指数。熵值法是一种根据指标反映信息可靠程度来确定权重的方法,相对层次分析法等其他方法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一)构建样本标准化矩阵

在计算之前,为使最终结果判断有一致的趋势,首先要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量纲的额影响。设X为对应于m个评价指标和n个年份的样本矩阵,有 X=(xij)n×m。对xij进行归一化处理,令yij=■得到矩阵Y=(yij)n×m,yij∈[0,1]。使用Z-score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yij″=■,其中yj为第j项指标的均值,σ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由于进行熵计算时需要取对数,为消除负值,令Zij=yij″+d,其中d=-int(min(yij″))。

(二)确定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

1、将各指标Zij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年指标值的比重:pij=■;

2、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dj=1-ej,dj越大,说明第j项指标越重要;

4、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j=■;

5、计算各年度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综合指数,Zi=■,Zj是第i年对外贸易贡献度的综合评价值,Zj越大,说明贡献度越高。

(三)对福建对外贸易贡献度综合评价值的测算

按照上述计算步骤,分别求出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别计算各指标和目标层的评价值。在此基础上,求得整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见表2)。

从计算结果来看,24个指标中,平均每个指标的权重为0.417,在经济增长类别里,超过平均值的指标有出口依存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工业制品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度;在就业贡献度类别里,超过平均值的指标有加工贸易就业人数、第一产业出口-就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在产业结构升级贡献度类别里,超过平均值的指标有高新产品出口比重差异指数、加工贸易国内配套率等指标。在财政收入贡献度类别里,各指标的权重均低于平均权重,表明外贸企业对福建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如其他方面的贡献明显。

(四)研究结论

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回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福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指数在2009年随着出口的负增长而下降至最低水平,但在2010年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经济向好势头巩固、稳外需扩进口政策效应、企业竞争力增强等共同作用下,外贸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福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指数达到了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福建的外贸出口规模增长迅猛,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十一五期间福建进口资源性产品的比重大幅上升、进口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大幅上升成为福建外贸发展中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它们分别从直接进入生产过程和间接带动福建技术水平提高等两方面贡献于福建的经济增长。

2、对外贸易对福建就业贡献度相对稳定

从对外贸易对福建就业的贡献度来看,贡献度指数在2008、2009年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这两年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较低,外贸行业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至较低水平,而2010年贡献度指数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初级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上升至7.4%,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ECFA)的签订对福建初级产品出口的促进效应十分明显。由于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初级产品出口对福建就业贡献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对外贸易对福建产业结构升级贡献度下滑明显

对外贸易对福建产业结构贡献度指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福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即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统计数据显示,福建加工贸易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了65.6%,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同时本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又由于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品牌的缺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薄弱,一旦收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冲击,出口下滑就十分明显。因此,总体上福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价值创造能力较低,对福建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也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预期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与其他省市相比这一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4、对外贸易对福建财政收入贡献度低,且呈下降趋势。

对外贸易对福建财政收入的贡献度指数在经济发展贡献度指数中所占的比重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贡献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规模在福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产品进出口产生的关税收入归属于中央收入,从对外贸易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在应对国际性金融危机时,为鼓励出口,福建省级财政还承担了出口退税超基数后地方负担的部分,因此,总体上看对外贸易对福建财政收入直接产生的贡献度不明显。

5、对外贸易对福建经济发展贡献度总体缓慢下降。

第9篇:初级会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内部认知负荷 外部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 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必然要实现国际化趋势,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国内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而且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惯例、国际财务环境,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并且能熟练地应用外语处理会计业务。这就对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会计双语教学中,毫无疑问初级会计的双语教学又是基础。初级会计学本身涉及了会计领域里的很多基础知识,如会计基础、会计原则、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初级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是一些没有会计背景的初学者,而初级会计双语教学面临的不仅是没有会计背景而且是用英语来学习的初学者,因此,初级会计双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很关键,要尽可能考虑初学者的特点,提高初学者的学习效率。认知负荷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心理学,为达到初级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提供了可能。

二、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Sweller以图式理论和资源有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简称CLT)。该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结构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场所主要处理通过视觉和听觉渠道获得的信息以及从长期记忆中调用的信息,使人们能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当人们在处理新的材料信息时都是通过工作记忆将信息进行编码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如果所处理的信息超过其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出现认知负载进而影响其效率。长期记忆是信息储存场所,无论多么复杂的信息都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即图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当图式经过多次加工可以达到无意识和自动化的处理时耗用的认知资源就非常少。因此促进图示的建构和加工的自动化是降低认知负荷的最主要方式。

一般而言,根据认知负荷的来源将认知负荷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内部认知负荷,它首先受到所要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及复杂程度影响,由于所学材料信息最终都要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内部认知负荷是一种必要的有价值的负荷。然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认知负荷的大小会受到前续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如同样的材料信息对于前续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认知负荷就比较小,但对于前续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说认知负荷就会比较大。第二类外部认知负荷,是一种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它会增加工作记忆的负荷。主要来源于材料信息的表现方式和教学设计,通常情况下与教学内容的不合理组织和设计有关,不恰当的教学设计会导致学习者增加工作记忆的负荷,阻碍了图式的获得和自动处理,认知负荷理论中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第三类相关认知负荷,是一种与图式建构及图式自动化过程中学习者的努力程度相关的负荷,这是一种有价值的负荷,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图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认知负荷理论在初级会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内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与知识建构直接相关,外在认知负荷与知识的建构无关,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主要思想是降低学习内容的内在复杂性,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实现图式的获得与规则的自动化。

(一)运用材料呈现顺序原则,降低内部认知负荷

(二)运用分块原则降低内部认知负荷

(三)应用样例教学降低外部认知负荷

样例就是对问题解答的示例,从样例的详细解答步骤中总结和归纳出隐含的抽象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教学样例的设计可以降低外部负荷来提高学习效率,外部负荷有多种呈现形式,如大篇幅的解释性内容,大段的阐述代替图表。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已表明样例辅助教学是减少外部负荷的首要机制,该方式减少了无关的外部认知负荷,增加了认知活动中的工作记忆资源。样例辅助教学比阐述和布置作业能使学习者提供学习效率和深入理解问题。教学样例的设计要注意两点原则:第一,样例要具有代表性;第二,样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因为过于复杂的样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级会计双语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对学习中出现的以问题形式呈现的新知识常采用“手段-目的分析”的方式来处理,好的样例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隐藏在其中,学生通过对样例的分析和学习,自行归纳出隐含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同时样例教学也会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理解,促进原理知识的获得。如在初级会计双语教学中编制结账会计分录时,教师可以先用T型账户的方式来做结账的流程图,然后详细列示结账的步骤,第一步,结收入类的账户,第二步,结费用类的账户,第三步,结本年利润,第四步,结撤资账户。在第一步结收入类账户时可以详细讲解结销售收入会计分录的编制原理和方法,那么其他的收入类账户的结账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参考结销售收入的过程和方法来自己解决。同理在费用类账户的结账过程中可以详细解释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其他的费用类账户的结账就让学生自己参照样例来解决。学生在参照样例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掌握各个账户的特征,同时也会逐渐澄清各个账户之间的关系,建构结账分录的编制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