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供配电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供配电实训总结

第1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一、概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配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汽车配件市场。本文介绍的制作帕萨特领驭汽车电器平面实训台,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学课程汽http://车配件市场营销的一个实验体系。其包括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中进货、仓储、销售、专业制作帕萨特领驭全车电器平面实训台的全过程。平面实训台采用国内经典机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选择各元器件,连接电路,以便能使学生在实验期间了解掌握汽车配件市场营销、汽车全车电器工作原理。使之加深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1、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选择

我们把制作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做为《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的一个教学项目、若干个任务。因为其所用配件比较多、比较全。学院教学班一般大约40人左右,我们做八台实训台,学生分八组,每组5人,这样能够较好的完成这个项目教学。《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实验教学采用的实验体系是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中进货、仓储、销售、专业制作帕萨特领驭全车电器平面实训台的全过程。实训更注重学生能通过做实验而掌握更多汽车配件营销方面以及大众汽车电器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2、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确定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选用1.8t领驭国内经典机型,确定全车电器系统为8个系统组成。指导教师提供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软件,全部配件及清单。汽车配件营销实验室,销售用电脑,柜台等设备。学生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汽车配件的进货计划、进货、提货、仓储、销售、装配实训台等六个任务8-10次实验完成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制作。

实训台系统组成 实训台由8个系统组成包括:

1).供电系统: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起动系统:直流起动机

3).照明系统:前照灯,雾灯,阅读灯,仪表板照明灯,行李箱灯,门灯。

4).信号系统:制动信号灯,转向信号灯,倒车信号灯以及各种报警指示灯。

5).仪表系统:里程表,车速表,燃油表,冷却液温度表,发动机转速表。

6).辅助用电设备系统:电动玻璃升降器,风窗刮水器,点烟器等的制作

7)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用发电机驱动电机、曲轴电机代替),各种传感器,执行器

8)实训台附件系统:高强度台架,万向脚轮,测量端子,交流电源开关

由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按8大系统备齐配件、实训秃台架和附件、存储配件小车。提供配件价格清单。

三、建立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的制作项目包括5个任务。利用汽车配件市场销售软件,其中通过4

任务完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的建立工作同时完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指导教师提供经理签字,财务支票支取及报销程序。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项目包括如下5个任务:

任务一: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编制提单

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汽车电控知识,每个组制定一台套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的采购计划、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编制提单、入库单、出库单。

任务二: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提货

学生持提货单,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提货工作。部分学生备小车、货架配合完成整个采购过程。

任务三: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入库

学生持入库单,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入库,登帐、货物入货架。

任务四: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销售出库

根据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所需配件清单开销售单,提货,为组装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做准备。

任务五: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制作

我们用汽车配件及附件组装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按车型平面布置8个系统,采用钢架梯形结构形式支承整个系统的平面实训台。这样能减少材料,减重量节省成本。安有脚轮便于整体移动。安装平板采用硬质白色塑料,达到了节省成本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台用于室内多媒体教学,所以在满足系统硬件安置

转贴于 http://

空间的前提下,外型尺寸适中,同时考虑方便学生装配、测量实践不易过小,外型尺寸为(长*宽*高:2460*1850*800mm。以达到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实训台的功能。从而达到巩固加深教学成果的目的。

整个项目学生共分8个组任务一每个组各自独立完成。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分三次实验完成。奇偶交替进行。完成三个任务后再进行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组装调试。之后,学生互查、互评。教师进行验收、考核。完成项目教学。

总结

制作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这个项目,能够较好为汽车就技术服务与营销专用的学生巩固所学的汽车电控方面的知识。又能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上全面的完成了汽车配件市场营销一系列实验教学任务。目标是http://为学生提供一个汽车营销专业比较系统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形象地模拟和实际演练汽车配件营销全过程。同时为其他专用的学生提供汽车全车电器教学的实验设备。

第2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简介:彭杰(1978-),男,广东南海人,广东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经济师。(广东 广州 5106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25-02

由于历史与体制等原因,供电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成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为此就结构性缺员定义、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所需采取的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结构性缺员的定义

结构性缺员是指岗位需求与人员素质和数量不匹配的现象。结构性缺员是一种相对的短缺,是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问题,主要由于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关系不平衡所造成的。

二、结构性缺员形成的原因分析

结构性缺员现象反映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及人力资源的供给未能适应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总体需求,是人力资源供需状况不平衡问题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人员总体数量不少,但符合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人员不足。结合公司供电企业实际情况,形成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能力素质未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提升需求

随着电网的快速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装备的不断提升,岗位对员工胜任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员工自身能力素质未能有效提升等方面的原因,存在部分员工为企业服务多年,但其技术或技能未能随企业发展而同步提升,产生人员不适应岗位能力提升要求的情况;同时随着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集约化,企业对复合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储备和供给愈显不足。

2.组织机构和管理变革带来基层骨干人才短缺现象加剧

随着电网一体化、集约化管理的需求,组织机构和管理变革中新成立的单位和机构相应增多,同时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的不断深化,上一层级管理机构往往从下一层级机构抽调人才,层层抽调人才的最终结果是基层一线本来已存在的骨干人才短缺状况变得更为突出,同时由于骨干人才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集中式的人才抽调导致基层骨干人才在短时间内难以补充,加剧了基层人才短缺现象。

3.体制改革接收人员素质偏低且结构不合理,导致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岗位匹配度大幅下降

公司经历“代管县级供电企业接管改革”、“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体制改革”等系列政策性改革,体制改革中接管的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及直供直管范围农电人员队伍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当量普遍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同时随着接管后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进一步拉大接管人员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导致整体员工队伍素质与岗位匹配度大幅下降。

4.一线岗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薪酬与激励机制政策性倾斜度不高,导致一线骨干优秀人员大量流失

受传统职业发展观念及职业发展通道制约的影响,一线岗位骨干优秀员工职业发展价值取向较为单一,目标集中向管理职系岗位发展,从而加剧一线骨干优秀人才的流失,影响单位人才结构的均衡分布。

5.存在“重使用、轻开发”的情况,导致员工岗位工作能力提升不足,形成人岗匹配度逐步递减状况

直接管理者对下属员工培训开发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使用、轻开发”的情况,导致直接管理者培训开发使用职责缺失状况,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培训需求,导致员工岗位工作能力提升不足,员工岗位工作能力未能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而同步提升,员工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逐步弱化,在经历较长时间和技术设备变革以后,形成员工岗位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6.退出渠道不畅通,冗员问题加重结构性缺员情况

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及企业体制性制约下,存在员工退出渠道不畅通、用工机制不灵活的问题,由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冗员问题难以通过退出方式解决,加重企业结构性缺员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调整措施,导致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共同长期存在。

三、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的对策

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逐步解决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问题:

1.在人力资源现状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人力资源规划与优化配置工作

公司2011年定员标准测算结果显示,在地市局层面总体是缺员的,而在县级子公司则总体超员;同时由于电网发展迅速、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又经历次体制改革,公司存在部分专业线条冗员,一线技能岗位人员年龄断层,县级子公司技能人员年龄老化和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上述问题最终发展加重结构性缺员问题,这是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要对供电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估与结构性分析,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内外部环境、历史背景等各种影响人员总体需求的因素,通过系统调研和科学分析,制定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运营管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公司未来总体战略性人力资源需求,并以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为基础,结合业务工作量、地域及业务管理模式等相关因素,建立各专业人力资源典型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内部关键核心岗位人员缺冗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通过分梯次、分层级的逐步补充与调配,形成有序的人力资源配置与调整机制。

2.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形成市场化的用工机制

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用工管理上普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身份”管理模式,忽视岗位体系的建设,没有建立规范有效的岗位管理体系,未能形成有效的岗位价值体系及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绩效模式,造成公平缺失,难以形成“以岗位为基础、以合同为依据”的用工机制。为此要进一步强化岗位管理,以岗位为基础,以合同为依据,做到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岗聘用、以岗定薪、按责考核、按绩奖罚,建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用工机制。

3.以专业化、集约化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以提升管理效率和人员劳动生产率

以专业化管理为方向,逐步推进县级子公司主网生产业务纳入地级市供电局统一管理,按照县区供电局“两个主体定位”,探索在子公司体制下实现组织机构设置向分公司县区局组织机构设置模式过渡,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人员需求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针对当前中小型供电所人员数量少、配网运维与检修力量分散等规模化不足问题,按照地域相邻和业务管理幅度合适的原则,研究对中小型供电所进行组织机构和业务优化整合,探索采取中心供电所和属地营业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点整合和提升中小型供电所配电运维与检修力量,实现人员集约化管理,提升人员劳动生产率。

4.完善毕业生招聘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毕业生分配到基层班组工作的机制

广深两局分立后,公司供电企业对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吸引力度有所减弱,需要适时合理优化毕业生招聘流程,结合供电企业紧缺岗位人才需求,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合理授权等方式,提高公司供电企业对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的招聘成功率,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储备;同时针对一线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定制化教学模式,开展定向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型院校毕业生的招聘力度。实施招聘毕业生配置到基层班组导向政策,尤其强化专业类毕业生配置一线班组定期工作的机制,以逐步解决基层班组,特别是一线班组人员结构性缺员问题。

5.加强全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着力引导基层单位盘活与开发现有人力资源,建立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的系统教育培训体系,在分析现有工作人员岗位能力状况的基础上,制订人员培训规划,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大力倡导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过程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岗位履职能力,实施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管理,使员工由“变动学”到“主动学”转变,建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实现培训考核结果与人员使用和岗位待遇的有机结合。

6.分类构建职系发展通道,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员的有序流动与优化配置

供电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人员流动总体表现为生产岗位向管理岗位流动、基层单位向上级单位流动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结构性缺员问题。为此有必要结合人才的多样性,分类构建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三个职系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多专业、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通道,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帮助员工合理规划符合自身素质条件与潜能的职业发展道路,明晰自身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薪酬与福利待遇的倾斜政策,鼓励员工向专业技术、技能职业通道发展,以形成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与优化配置,解决人才单一方向流动导致的专业结构性缺员和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

7.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降低人力资源投入

通过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加快技术革新,以智能电网建设为方向,研究开展电网设备状态监测与电网运维模式的变革,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电网智能化控制水平,实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电网运维、检修以及营销等环节对人力资源投入的依赖。

8.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忠诚能干、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岗位成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使用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团队活力,不断提升组织绩效与管理效能,有利于从企业管理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小忠,易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z1):275-276.

第3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县级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李盛宇,广西电网公司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员工培训、能力评价,广西 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6-0041-0003

一、引 言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对县级供电企业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人员能力素质与主网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广西电网公司通过改制上划,接管了40多家县级供电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县级供电企业作为广西电网的特殊板块,已成为制约公司科学发展问题最为集中的板块。如何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要求相匹配,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培训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于提升员工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积极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的县级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评价体系,并通过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的推广应用,推动县级供电企业技能人员能力素质的快速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背 景

(一)社会和公司发展的形势对县级供电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1. 国家宏观经济与政治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2003年以来,党中央的八个一号文件重点关注“三农”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的政策导向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发展。农电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产业,将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近年来,广西县域经济在总量扩张的同时,发展速度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广西全区91个县域单位实现生产总值7623.09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5.1%,县域经济半壁江山已经形成。广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优质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县级企业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3. 公司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县级供电企业改制上划后,公司与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县级电网规划建设、农电安全生产已经纳入对公司和供电局的考核内容。随着农电管理的加强和深入,其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外延将进一步拓宽和扩展。这种管理格局的重大改变必将带来农电的投资体制、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变,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的控制力更强,管理责任更重,社会责任更大。

(二)2011年以前县级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员基础薄弱

公司所属42家县级供电企业(不含2家代管县级供电企业),劳动用工总人数为19789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0.9%;大学专科占27.8%;中专技校占21.3%,高中及以下占40.0%;共有8866名技能人员取得职业资格,占45%,其中技师及以上人员仅占2.8%,高级工占34.3%,中级工和初级工占62.7%。县级企业高技能人员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级电网的快速发展。

2. 缺乏培训评价标准

县级供电企业各技能岗位缺乏培训、评价标准,员工岗位培训缺乏内容、方法的标准和依据。管理者与员工都不清楚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在哪里,应用什么方法来提升,制定的培训计划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从而形成无目的、不全面的培训。

3. 缺乏培训教材

县级供电企业各技能岗位缺乏统一的培训教材、讲义,各单位、各教师授课的标准差异较大,导致培训质量不一致,形成“一个师傅一个样”。

4. 员工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未能与员工岗位技能要求、薪酬福利相结合,员工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的积极性不强,员工接受培训既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培训内生动力不足,未真正形成“我要学”的局面。

综上所述,一方面,形势的发展要求公司不断提高县级技能人员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公司县级企业的培训评价体系非常薄弱,成为提升技能人员能力素质工作中的一个瓶颈。

三、构建培训评价体系的思路

基于“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的培训工作理念,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实现公司教育培训一体化为目标,以公司岗位体系为基础,按照“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思路,建立县级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编制培训评价规范;在培训评价规范的基础上,开发各技能工种培训教材,并为县级企业培养师资力量,由培养的师资组织开展本单位人员的技能轮训。推进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向县级延伸,通过考核评价,准确地衡量员工能力差距和培训实效,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工作;通过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与否挂钩,有效地畅通员工的“能进能出”通道;通过考核评价与薪酬的合理联系,有效地实现薪酬动态调整;激发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训评价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及培训评价规范

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组织供电局、县级供电企业技能骨干集中梳理岗位工作的能力要素,以各岗位主要业务为核心,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模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与工作业务事项相对应,客观反映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县级供电企业技能岗位培训评价规范》。“规范”包括知识、技能、潜能三部分,明确了技能员工在岗位上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评价要求,并通过表单的形式对培训课程、培训方式进行明确,同时具备培训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功能。2012至2013年,公司根据生产技能和营业用电两大类别,建立业扩、用电检查、输电、继电保护等13个工种的培训评价规范,覆盖县级全部技能工种。

(二)开发技能培训教材

公司按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以技能岗位培训评价规范为依据,统一开发培训教材。培训教材以知识技能普及为主要方向,以全面、易用、实用为定位;在内容上,遵循“知识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涵盖了各技能工种日常典型工作内容,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在写作方式上,采用大量实用的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授知识点和技能,做到深入浅出;在编写模式上,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灵活施教。教程将培训与评价有机结合,对每个模块均设计出培训效果的检验方法、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2012至2013年,公司先后开发出配电、营业用电两大专业培训教材,覆盖县级主要技能工种。

(三)开发评价题库

公司按照“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要求,以技能岗位培训评价规范为依据,建立各工种培训评价试题库。每项培训评价规范中的要素内容,按等级要求的不同,对应相关评价试题,并且每项评价内容对应题目的数量不少于3题。2012~2013年,公司先后开发了业扩、用电检查、输电、继电保护等13个工种约2.6万道试题,覆盖县级全部技能工种。

(四)统一培养师资力量

公司应用统一开发的教材,以师资培养为主要目的,分专业对各县级单位技能骨干开展培训。培训班侧重对学员实操技能、作业流程的规范化培训,并且强化对培训的组织过程、教学方法、培训模式的培训,使师资通过有效学习,返回单位后有能力利用统一开发的培训教材,在本单位做好“传、帮、带”工作。2012至2013年,公司先后组织配电、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工种共7期师资培训班,为县级企业培养近260余名师资。2014至2015年,将配合培训教材开发计划,继续组织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调度等工种师资培养项目。

(五)组织开展技能轮训

公司统一部署,网区供电局牵头,县级供电企业配合,应用公司统一开发的培训教材,统一培养的师资,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下,组织开展县级技能人员轮训工作。2013年,首先对配电、营销工种和农电工进行轮训,以专项轮训工作推动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

(六)推动“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联动机制向县级企业延伸

按照先核心后铺开的原则,公司将“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联动机制向县级企业延伸。根据岗位胜任能力培训评价标准、评价题库,运用笔试、实操等多种测评手段,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作为劳动合同签订、劳务派遣制员工续用、岗位聘用、薪酬调整和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评价优秀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可获得薪级提升、增加业绩积分等激励。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人员,安排三个月跟班或集中培训;培训后仍不合格的,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制员工解除劳动合同。2012年,公司对318名电力调度员工开展评价,111名优秀员工获得增加业绩积分奖励(奖励积分与日常业绩积分累积,可向上晋升1个薪级),首次评价不合格10名员工跟班培训三个月(跟班培训期间员工月度绩效工资为零),其中有7名二次评价不合格的员工被转到低岗位工作。2013年,公司继续组织对用电检查、电能计量、城区配电、乡镇及农村配营等5个工种共2802名员工开展评价,2015年完成对县级所有26个技能工种5204人的评价。

五、培训评价体系建设的成效

公司构建县级技能人员培训评价体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训基础得到夯实

技能工种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培训评价规范、评价题库、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建立,夯实了县级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员工“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

(二)培训质量得到保障

公司开发统一的培训教材、讲义、教案,统一培养师资,让各单位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下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培训质量得到保障。

(三)员工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得到提升

“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联动机制向县级企业延伸,真正实现了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员工普遍深受触动,一些员工“学与不学一个样”、“培与不培一个样”的旧观念有了较大转变。通过考核评价,既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又让员工感受到压力,增强了学习岗位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迫切感。

六、建 议

全面总结公司近两年来构建县级企业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培训评价体系的经验,我们发现有一些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培训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教材覆盖了配电、营业用电两大专业,但是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调度等工种还缺乏培训教材。二是考核评价的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目前公司的考核评价工作开展了县级调度、用电检查、电能计量、城区配电、乡镇及农村配营等6个专业(工种)的评价,变电检修、变电运行等技能工种的评价还需继续推进。

总体而言,公司构建县级企业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培训评价体系,推进“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联动机制向县级企业延伸的方向是正确的,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对我国电力企业加强县级技能人员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和单位关于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精神,发展山

区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梅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9月到2010年8月组织开展为期一

年的“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通过培训全市广大农民学电脑并实现会电脑、用电脑,提高我市的山区信息建设工

作水平,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助农民创业致富作出应有贡献,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按照市信息化建设项工作和市山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加强农民电脑知识以及信息化等技能培训,在全市

掀起百万农民学电脑的高潮,达到让农民熟悉信息化知识,增长信息化技能,掌握信息化技巧,助力实现创业致富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梅州。

二、活动组织方式

(一)主办单位: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承办单位:梅州市信息产业局。

(三)协办单位:中国电信梅州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梅州分公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9月至2010年8月。

四、活动经费来源

活动各项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统筹安排,活动所需有关费用由市电信、移动二家通信运营部门负责承担。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阶段是前期工作和全面启动阶段,时间安排为2010年9月底前,开展活动第一部

分内容(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等)和第二部分内容(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

二阶段是活动主体实施阶段,从2010年10月开始至2010年6月,开展第三部分“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内容;第

三阶段是总结提升阶段,从2010年7月至8月,开展第四部分内容,即总结前段工作,并保持做好活动的延续工作。

(一)活动第一部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第一阶段范围)。

1、制作统一的宣传标语、横幅、彩带等,加于张贴、悬挂、配戴。在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属下的指定培训网点和我市

山区信息化各县、镇、村级信息服务网点、农村新网桥工程信息点等悬挂统一的宣传标语。

2、做好在报刊、媒体等平面、立体式宣传。积极在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各县级电视台等进行百万农民学电脑

活动宣传。

3、在政府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加强网上宣传。市政府公众网和各县(市、区)政府公众网、各专业性网站(如梅

州市山区信息网)等显要位置上放置“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字样宣传广告。

4、充分发挥各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业务优势加强宣传造势。利用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相关业务加强面向农

村、农民用户的宣传和服务。

(二)活动第二部分: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一阶段范围)。

(三)活动第三部分:开展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第二阶段范围)。

1、全面铺开帮助农民学电脑活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效果明显的电脑培训、学习活动。将电脑等信息化科普知识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对农民群众进行电脑知识的

扫盲式培训、辅导以及相关服务。

2、借助农村远程党教系统的作用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党教系统布及村委一级的大网络,开展电脑知识有线

实时讲课或录播,及时提供网上点播资料方便农民学习。

3、发挥山区信息化服务站、点开展培训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山区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了9个市、县级山区信息化培训中心、80多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随着第五批山区信息

化项目的实施,今年将再建35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36个村级服务点,要充分利用这些培训场地、服务站点为农民学

习电脑知识提供有效载体,定期、定点,不定时向农民开放设施、提供辅导,切实把农民学电脑活动做到实处。

4、利用农村新网桥工程网点,加强培训工作。由信息产业局组织、移动公司出资、电信公司等协助建设的农村新网

桥工程已在全市村一级普开,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000多个网点(主要在村委、农业大户、农村供销合作店等)

,这些网点都配备了电脑(含宽带互联网)或农村信息机,能大大方便就近农户等的使用和学习。

5、利用通信运营部门网点开展培训服务。一是要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服务营业厅提供培训,挑选一批有设备、

有人员、有空间的镇级服务厅,包装成为电脑培训点,提供电脑培训服务。二是借此渠道代办点合作:要求全市有

关通信运营公司的渠道代办点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开放电脑给该区域内的农户学习和使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参

与辅导。三是结合“走近通信部门”活动,邀请农民走进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工作空间,体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带

来的实惠。

6、开展网上培训。在政府公众网、有关部门网站上必须提供方便农民学电脑的有关视频资料、有声教材、文字资料

等。

7、加强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流动型宣传和培训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到县

、下乡、进村进行宣传、展示并提供服务。服务车辆挂“百万农民学电脑”横幅,并备有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民群众

讲解电脑使用知识。

8、提供多样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协助单位可以想方设法提供电脑知识学习互动环节,如一些有奖问答等,把

农民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参与进来,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做到知识培训。

(四)活动第四部分:活动总结提升(第三阶段范围)。

1、以各县(市、区)为范围,各信息化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对活动进行总结、自评。

2、以有关通信运营部门为对象,各自开展活动总结、自评。

3、由市信息产业局统一组织召开活动总结大会,通报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

六、活动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协调。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将各工作落实到位。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成立百万农民学电脑活

动工作小组,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人员加入成员名单,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二)细化方案,积极承办。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和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认真细化活动方案,落实具

体的培训任务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种信息化服务网点、充分调动起镇、村级信息服务点工作积极性,积

极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定期向市信息产业局的信息报送工作。

(三)统筹安排,共同实施。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将统筹安排各相关工作,如制

作多媒体学习课件,普通话和客家话版有声学习课件等;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活动的具体组

织、协调、实施等任务,各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形成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充分配合

、积极支持,切实把全市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实施好。此次活动得到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各县

(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与本级通信运营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效果。

附:宣传标语

农民免费学电脑,网上寻找致富路!

第5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下面,我向大会作2010年度工作报告。

一、2010年公司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艰难坎坷的一年,也是波澜壮阔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历经了抗冰抢险、抗震救灾的磨练洗礼,历经了有序供电、奥运保电的千辛万苦,历经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在重重艰难和压力面前,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新局面。全年完成购电量1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7%;售电量1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4%;综合线损率2.54%,供电可靠率99.938%;电压合格率98.75%;电费回收率100%;完成销售收入7.4亿元,税金2716万元,利润616万元。

(一)坚持以安全创新为基础,安全生产局面保持稳定。2010年,公司以确保奥运安全供电为主线,坚持把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修订完善了《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现场到位标准》和《到位检查标准》,共规范岗位46个、到位标准396条、到位检查标准3067条,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到位职责。该标准入选了青岛供电公司最佳实践库。制定下发了违反“四个安全”考核处罚规定,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考核内容,全年考核处罚职工15人次。大力开展了安全标准化评价评级工作,公司作为全省十七个试点县之一,在完成自查、自评和整改后,12月份顺利通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评价、评级工作复查,青岛供电公司安监处赵总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和《到位标准》的有效实施给予高度评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问百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3月份组织了全员安规考试,6月份举行了安全知识竞赛。完成春秋两季检修工作,组织了防汛和反事故演习。进一步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将安全培训与具体专业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提高“主动安全”意识。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安全生产4006天。

(二)坚持发扬“铁军”精神,奥运保电和援川救灾任务圆满完成。奥运保电和援川救灾工作,是公司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条件最艰苦、工作最艰巨的两大任务。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增强大局意识,坚决服从上级公司的统一调遣,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奔赴各条战线。在奥运保电工作中,公司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护站”、“护线”、“加强值班警戒”等一系列保电措施:一是增强了220千伏变电站的保卫力量。每座变电站增设4名保卫值班人员,加强24小时值班警戒和治安巡逻,严格门禁制度,严防非工作人员进入。二是加强了镇、村联动联防。依靠镇、村治安巡逻队等群众力量,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联合作战,加强对输电线路的防护力度。三是加大线路清障力度。对线下违章树木和建筑物开展了一次集中清理,共清理线下树障5200棵。四是对**境内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实行全封闭式巡视和防护。增加人员26名、车辆5台,加大对**境内2条500千伏线路、4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和110千伏、35千伏重点输变电设施的巡视力度,实行包线到所、包杆到人。在援川救灾工作中,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表现出无私奉献、全力支援的高尚精神风貌,共计捐款、缴纳“特殊党、团费”32万余元,捐献价值8万元的军用棉被600床。6月14日,公司紧急组建的25人援川电力突击队,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任家坪村执行救灾援建任务。他们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连续奋战45天,圆满完成了700多套板房电气安装和外线施工等急难险重任务。

在决战奥运保电和援川救灾“两大战役”的四个多月里,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前方后方和衷共济,以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坚韧不拨的顽强毅力,最终夺取了奥运保电和援川救灾的全面胜利,为灾区重建和奥运会顺利举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供电职工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铁军”风采。

(三)坚持以电网发展为目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密切协作,完成电网建设改造资金2800余万元。其中,投资1502万元,新建改造110千伏工程项目8个;投资236万元,新建改造35千伏工程项目4个;投资83.3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工程项目9个;投资251.23万元,完成调度工程项目8个;农村低压电网改造投入资金686万元,增容变压器29台4480千伏安,更换配电盘136面、表箱2130只、电度表8300只、敷设电缆3.29千米,改造0.4千伏线路23.48千米,一户一表602户。目前,**境内拥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总容量121.06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14条213.37千米;35千伏线路53条256.6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8条1565.26千米;0.4千伏配电线路3155.3千米,10千伏配电变压器3344台,总容量59.96万千伏安。

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5月份由市政府牵头专题召开了**市加快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协调会,下发了《电气化建设实施意见》,把电气化县建设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了“政府主导、电力主动、镇村互动”的高效工作机制。2010年,公司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成姜山、李权庄2个电气化镇,44个电气化村;在建另外15个乡镇电气化试点村17个。其中,新架设线杆28基、线路6千米,敷设电缆18.75千米,整理pvc套管37.24千米、线弓478处,安装透明表箱2467个、电子表12756只,整改线路走向8处,更换节能配变7台。通过实施电气化改造,带动了农村小加工、小作坊等“五小”加工业的发展,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推荐阅读〗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坚持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强集约化经营,实施精益化管理。深入研究和创新业绩考核办法,制定下发了《定期工作和动态工作考核细则》,每月落实考核责任。严格实行抄核收分离,成立抄表中心,下设5个抄表队,负责全市所有用户的电量抄录,目前已接管直供户电能表3170只、台区电能表1145只;一户一表85个台区9369户,农村“四到户”71个台区15747户。加强线损管理,严格执行供电所线损考核管理办法,超罚节奖,对线损严重超标的152个台区27764只电能表现场进行校验,更换淘汰不合格表2120只。2010年低压线损率10.16%,同比降低0.59个百分点。强化电费回收预警机制,推广预付费业务,电费回收率100%,收取功率因数调整电费337.8万元。深入开展营业普查和反窃电工作,检查用电村67个1847户,发现问题253处,全部予以整改,查处窃电案件19起,追补电量11.38万千瓦时、电费12余万元。加强计量管理,全年轮换校验单相表85767只、互感器4796只。稳妥进行车辆管理改革,压缩拍卖车辆40台,年均可节约开支153万元。注重法律风险超前管理,研究下发了《法律事务纠纷管理规定》,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标准化建设全面展开。2010年,公司把标准化建设作为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来抓。成立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公司领导任组长、副组长,下设7个工作小组,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定了标准化建设的体系框架、推进方案和实施细则,使标准化建设工作在“面”上铺开,在“点”上实施。目前,共编写技术标准1546个、管理标准134个、工作标准167个,充分发挥了标准体系对公司日常工作的指导作用,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快公司最佳实践库建设,《gprs负荷控制管理》入选集团公司最佳实践库,《工程管理》、《现场到位标准》和《农电工薪酬管理》入选青岛供电公司最佳实践库。加强标杆选树工作,姜山供电所被集团公司命名为“标杆供电所”。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公司研制开发的“智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获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计算分析系统”和“vqc无功优化运行闭环控制系统”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压线路放线牵引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

(五)坚持以“四个服务”为宗旨,行风和优质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以提升“四个服务”能力为重点,扎实开展“彩虹连奥运,服务促和谐”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共赢”的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三不指定”政策,规范服务流程,简化业扩报装程序,全年受理高压客户用电申请254户,验收送电182户,高压增容73505千伏安。完成了95598系统升级改造,受理客户各类业务电话10492个,全部给予及时答复处理。安装投运大客户监控终端211台,24小时监控大客户的用电情况,帮助指导科学合理用电。拓展零点作业、带电作业工作范围,全年开展零点作业工程263次;实施带电作业256次,增供电量60万千瓦时。积极开拓电费回收渠道,开通邮政储蓄代扣电费业务,全年已开通127800户,方便了客户交费。圆满完成全市重要政治、经贸活动和重大节日期间的保电任务78次。

2010年5月份以来,由于电煤供应紧张,电力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我市最大负荷缺口达到12万千瓦,按照上级下达的用电指标,公司紧急启动了有序用电应急方案,采取移峰、错峰、轮休等措施,合理分配用电负荷。同时,在**电视台以滚动字幕形式,向全社会2010年**电网供用电形势及电力服务情况报告。加强对大客户的指导和服务,召开了座谈会,公司领导与泰光、耐克森橡胶、耐克森轮胎、海升果汁、汉莎食品、雀巢、万福等大企业直接对接,营销部与35千伏及以上线路用户直接对接;供电所与10千伏线路用户直接对接,争取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全市有序用电。

(六)坚持以教育培训为中心,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严格落实公司、部室、班组三级培训制度,制定了严密细致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农电培训基地建设,配齐了多媒体综合培训室、微机教室、线路实训区、学员宿舍等硬件设施,12月份通过了青岛供电公司验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了30人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职工900人次;参加集团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各类专业培训班25期,培训职工760人次。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加强中

〖推荐阅读〗

2010年度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0年县教育局局长工作总结

县地方税务局关于税收工作总结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情况报告

2010年水政工作总结

民政局工作总结

2010年政工工作总结和2011年政工工作计划

县国土资源局年度工作总结

第6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一、XX上半年度工程部工作总结

XX年度工程部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望湖城“桂香居”丹桂苑、姚公新苑、水岸星城的交房、设备设施的实体与资料移交、设备台帐制作、工程质量瑕疵整改推进工作。在公司总经理室的正确指导下、部门及各客服中心的支持下,XX年上半年计划内工作基本完成。在原有软件基础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程服务手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原有硬件基础上与行政人事部共同携手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招聘、储备,保障新项目拓展后物业工程服务的正常开展,鼓励员工到专业培训机构参加各类工程技术的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其他专业知识的内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在南方的汛期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血的教训,总结别人在防台防汛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与经验,在安徽汛期到来之前,结合各项目实际,修正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提前配备防台防汛物质,主动与各服务中心配合现场指导防台防汛工作,保障了今年汛期安徽外滩所管理的所有辖区安全度汛,体现出公司部门的指导与服务能力。

在冬季到来之前,工程部全面提升部门服务意识,主动为各服务中心制订设施设备防寒、防冻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保证寒冷冬季设备设施正常运转;主动为员工申购夜间值班大衣,确保员工值班时个人的防寒保暖,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温暖。

为加快推进物业工程服务规范化管理进程,工程与装修员工采取责任分包到人原则,分工不分家模式进行工程服务管理。工程部经理、副经理每周最少两次到各服务中心现场指导检查工程服务工作(异地项目每月不低于两次),重点检查隐蔽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设备是否运行正常,上周安排的工作能否落实,检查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设备运行记录是否完善。

公司工程部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是执行总经理室的决议,完成总经理室交办的一切事务,服务于安徽外滩所有客服中心,本着团队协作及企业良性发展基础上,展开全面的服务与指导工作。XX年上半年主要完成工作具体如下:

(一)皖投家园项目

XX上半年协助皖投家园客服中心完成了中央空调的维护、节能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出租办公场所供冷、供热收费的核算、住宅楼分时电表的改造、绿化的改造、住宅楼及办公楼电梯年检、高低压配电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及其它实施设备的维护等;

(二)望湖城“桂香居”项目

根据望湖城项目的交房时的进度,工程部全力协助望湖城各服务中心对已经移交接管的辖区进行全面监管,从给排水、变配电、暖通、消防、监控安防等系统入手,按照工程部制订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系统文件,实质性地处理好业主对房屋质量投诉,做好存在质量瑕疵的设备设施整改跟进、装修巡查管理及设备设施定期巡检维护工作,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全体业主的安全与经济利益。通过望湖城“桂香居”的交房经历,总结交房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细致分析用心学习,为后期交房、验房、装修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经验,更好的为业主提供服务。

望湖城各苑区采用单路供电方式提供动力及照明用电,工程部严格按照工程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下基层进行反复培训演练并实地检查各苑区电梯巡检状态,督促电梯维护单位维护巡检,完善各项电梯管理规章制度,保障电梯运行正常,如遇电梯困人事件,被困人员可以短时间得到解救,全力保障业主生命安全。另外工程部积极配合各客服中心完成公共用水、用电分摊测算、节能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耗材的申购审批、工程类合同的洽谈审阅等工作,保障物业收支平衡。

第7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绩效管理 绩效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1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赫尔曼・阿吉斯认为,“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持续性的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两方面重要含义:一是绩效管理是持续性的。它包括从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再到提供、接受指导和反馈这样一个永远不停止的过程。二是绩效管理要求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产出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借此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绩效管理在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目标之间就建立起一个直接的关系,从而使员工对组织作出的贡献变得清晰。

二、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1)人员总量大、用工类型多,调整结构难;(2)职工退出机制不畅通;(3)管理层级多、岗位机构编制配置复杂;(4)收入分配调控压力大;(5)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三、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供电企业仍存在以下问题:

(1)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存在规划目标不明晰、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2)新体系下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存在人员编制超缺员以及用工制度复杂等问题;(3)分配制度趋于老化,人力投入产出效率低下;(4)业绩考核流于形式,激励措施效果不明显;(5)人员教育培训点多线长,存在形式内容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

四、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激励措施探讨

(一)提升人力资源计划调控力,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确定规划目标。建立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管控模式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化、精益化程度。

构建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坚持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健全机制、集约提效,构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需平台,建设“组织、运行、保障”三个体系,推行组织调配、岗位竞聘、人才帮扶、劳务协作、临时借用、挂职(挂岗)锻炼六种方式,努力建设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企业内部各类用工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二)严格定编、定岗、定员标准,巩固完善新型组织模式

统一规范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按照“精简高效、全面覆盖”的原则,规范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向下整合优化到最基层的综合性业务组织,横向全面覆盖全部业务。

实施覆盖电网企业全口径业务的劳动定员标准。定员是衡量企业用工总量是否科学、用工效率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加强机构、编制和定员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全面修订定员标准,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精干队伍,促进用工水平和劳动效率不断提升,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加强多种用工制度建设,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用工策略是企业谋求持续壮大发展的根本策略。根据定员标准和各单位超缺员情况,以业务委托为主、非全日制和劳务派遣用工为辅的用工策略,逐步转变农电用工方式。控制劳务派遣用工的岗位适用范围,加强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考查,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劳务派遣机构依法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三)完善收入分配管理体系,提高人力投入产出效率

优化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研究评估不同层级岗位的薪酬价值,相应调节工资总额计划分配基数;深化吸筹分配制度改革。制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逐步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本模式,将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工作岗位、能力素质和工作效绩紧密挂钩;加强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统一的福利保障两级管理制度和标准,统一管理福利保障项目,建立健全福利项目台账,强化福利计划管理,提高福利保障的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四)优化考核考试考勤机制,加强职工激励约束

加强分类考核,优化考核指标,不断完善企业负责人的量化考核力度,提高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加强业绩考核过程监控,建立弱项指标预警机制,督促公司各单位完成年度考核目标;规范绩效信息标准,完善绩效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职业生涯发展考试机制。以毕业生招聘信息平台为依托,统一组织开展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题库建设、综合能力和专业笔试、面试。

深化全员培训考试机制,以考促培、以考促学,三年完成一轮全员考试。通过考试考核,开展供电企业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和优秀专家人才后备选拔。制定完善奖励相关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作用。创新建立全员常态考勤机制,加强职工管理,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深化教育培训规范统一,推进职工队伍建设

统一计划管控。优化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培训需求调研、计划编制、项目储备、审批流程,提高培训计划与实际需要、重点工作的匹配度,提升培训效果和效益。

统一课程开发。根据岗位设置,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和能力需求,按照统一开发方法和技术标准,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统一组织开发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培训课程,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岗位分类,依据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建立统一题库建设标准,以岗位技能考核为重点,开发各类人员考试考核题库。

统一人才选拔培养。制订和完善“四级四类”人才选拔培养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分工,规范选拔程序、选拔方式和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作用。

第8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训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针对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领域制定了各自的实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彼此缺乏联系,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样学生就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以本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需求,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前,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联系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发挥自己各自的长处和创新力,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1 实训项目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最大区别。但是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服务与企业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各个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有效衔接时,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融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科实训项目,形成一条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即: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卖家(国内)、报关、货代公司、进口商(国外)。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主要利用生产线、包装设备进行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只能是仓储、以及运输;电子商务卖家(国内)主要是从生产企业进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货物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报关、货代公司完成进出口业务相关作业;进口商(国外)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接收方,以及付款方。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思,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

2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应以供应链中各环节为依据,较全面的反映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达到仿真模拟的实践效果。

2.1 课程设计思想 综合实训项目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构建一个以企业、融资机构(银行、高利贷企业、股东)、市场、政府组成的虚拟环境。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一组有5-6人构成并代表一个团队(虚拟企业,运作一个虚拟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门),为简化起见本文分为六个互相竞争的团队,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6个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相应操作,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

2.2 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以“实训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在实训中转化为技能”为指导原则,在动手与思考中,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技能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

2.2.1 软硬件配置 我院为积极配合本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购置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方面主要有:重力式货架、电子标签、电瓶叉车和液压车、半自动打包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软件方面主要有:购置了基于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包括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ERP软件、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等。

2.2.2 课程开设方式 我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课程,运输组织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等实训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而开设的独立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对沙盘知识的实战和应用能力。

2.2.3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首先模拟生产企业编排本公司的生产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利用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生产销售等环节。第二步,教师物流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确立办事处和配送中心的地点,制定运费和运输计划等,利用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同时在学院配送中心,利用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结合硬件设施模拟货物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作业。第三步,教师消费者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选择自己企业的办事处,在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利用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网络销售各环节。第四步,交流总结。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经验交流,企业运作经验交流,团队合作经验交流等。

3 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综合性实训项目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配套资料,采用院校、软件供应商、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研发教材。

3.2 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 通过比赛可以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训项目中的各环节都是每年的比赛项目,让学生通过与同学或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4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一种类似“游戏竞赛”性质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琳.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4-85.

[2]潘维琴、侯秋琚.高职院校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9-70.

[3]何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1):88-89.

[4]潘励.职业教育中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6-118.

第9篇:供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职业能力;分析;培养

作者简介:贺令辉(1964-),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8CZC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9-02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建设团队依托电力行业优势,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毕业生反馈等多种渠道对本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专业面向阶梯化、能力培养阶梯化、课程设置阶梯化”的改革方案,探索了“内外交替、多岗轮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一、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调研以及对供、用电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核心岗位为配电(变配电设备安装、变配电室值班)和营销(装表接电、抄表收费、农网配电营业)两大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供电、工矿及电力施工等企业,培养具备供用电企业生产与管理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从事配电和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市场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分析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作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四个阶梯,具体如表2所示。

二、供用电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1.阶梯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开发的思路,即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平台模块岗位专项技能模块岗位综合技能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四个递进的能力阶梯构建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阶梯式课程模块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的阶梯化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渗透,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和对接现场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校外实际的工作环境,把课堂搬到配电(营销)实训室和工作现场,以典型项目和案例为载体,将配电与营销岗位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融入到校内的拟岗实训和校外的识岗、跟岗及顶岗实习之中,使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形成了“内外交替、多岗轮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学年为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阶段。通过职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二学年为配电和营销职业专项技能培养阶段。依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将配电、营销专项学习领域的内容与配电、营销岗位的职业标准相融合,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每个专项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1)校外认识实习。学生先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配电/营销专项认识实习,接受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初步了解配电岗位和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业流程、职业标准,明确学习目标。

(2)校内拟岗实训。以学院专任教师为主,在配电实训室模拟配电/营销岗位的工作情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配电岗位所需要的专项技能。

(3)校外跟岗实习。通过在校内的拟岗实习,学生初步掌握了配电、营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后,再到校外实训基地,随现场师傅进行跟岗实习,即以现场师傅为主,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培养,通过跟岗实习,学生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标准,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学年为职业综合技能培养阶段。通过在校内完成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把前四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考试获取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校外顶岗实习,把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把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岗位锻炼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内外交替、多岗轮训”,使学生了解、熟悉不同企业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企业环境、文化差异,全面提升岗位技能,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生产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达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贺令辉.《电能计量》课程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2]贺令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黄绘.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4]曾.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7,(12).

[5]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