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
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当中,改革的对象与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工作的理念、要求、方法。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要求与方法,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并开始顺应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究财务管理模式完善与创新办法。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预算绩效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若要制定本部门的事业发展计划,需要综合政府编制预算的总体要求、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职能部门的发展规划等内容,才能保证以相关事业发展计划为前提的资金需求预算的合理性。而在整个预算过程当中,还应从技术、成本、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社会效益等多个角度着手,对项目的设施与收益等进行全面的测算与分析。基于这种改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必须做出调整,协调各个部门,才能够有效开展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另外,在预算绩效管理之下,行政事业单位所报送的绩效目标,应基于部门目标高度,且最终报送的绩效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例如,北京市的实际预算编制中,要求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必须填报绩效目标;而预算绩效管理的试点部门,必须填报部门的支出绩效,相关绩效目标应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支出。在报送绩效目标这一工作内容的影响下,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逐步树立绩效理念,并将绩效的思想与方法,有效融入到预算编制工作当中,这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二)对资产与负债管理的影响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产与负债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资产配置与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预算编制、审批、采购执行以及管理工作,都需要对资产存量进行充分考量,提升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其二,在预算绩效管理下,绩效考核机制是评价改革及工作标准的重要手段,例如,公共设施建设完成之后,若不能明确资产权属问题,则会对后续的资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出适当调整,以保证项目绩效不会大幅度降低。其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债务存量问题,通过防范债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如此才能使其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行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北京市财政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多项推进意见与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统领市卫生局、市科委、市文化局、市金融局、市水务局、市旅游委、市中医管局以及市规划局,共8个行政部门,100多个直属预算单位,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累计评价资金已达100多亿元。
(一)综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总结一段时间的改革经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针对自身的不足,对相关理念、办法进行优化与创新,综合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应事先制定绩效目标,而相关绩效目标的制定工作,必须基于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对计划当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投入与产出、预期效果、考核目标等进行正确解读,从而将绩效目标作量化处理,落实到各个职能目标,确保量化后的每一个绩效目标,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确保绩效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一定时期内可实现性,才能进一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1]。对预算编制进行强化管理,首先,应对财务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统计,有效确保预算收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其次,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通过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协调,适当结合目标预测、实地调研、论证分析等程序与方法,将预算编制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联系在一起,综合提升预算编制的质量。再次,应综合业务工作实际,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处理,尤其是项目支出部分,细化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绩效目标的可行性。最后,针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预算编制,应充分结合上一年的预算执行状况,从而科学设置预算执行进度以及执行质量等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相关项目绩效的衡量、评价结果,应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因此,应构建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当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特点,从而对其进行差异化的绩效管理[2]。以北京市水务局的支出节水职能绩效指标体系为例,绩效为一级指标,分值为100;二级指标包括产出与效益,分值分别为80、20;产出之下的三级指标,包括节水规划计划、节水实务、节水宣传、节水管理,分值分别为20、30、15、15,效益之下的三级指标,则包括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节水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分值分别为4、12、4。在三级指标的基础上,还可依据实际评价需求,有选择的设立四级指标,如节水实务之下可设置节水科技与节水创建,分值均为15。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致力于项目成果跟踪、汇总以及评价机制的建立,协调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对财政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并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相关考核评价,运用考核结果,即可对资金投入的短期与长期绩效,进行客观的反映,从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与业务发展状况。
(三)强化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力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中,风险控制的强化作用,可首先从资产管理这一部分着手,完善构建内部资金分配机制,机制当中,不仅包括分配决策,还纳入了落实措施,并以部门的实际职能为依据,建有完善的项目储备库。充分利用资金分配机制,能够有效控制资产管理进行优化配置,并进行一定量的资源共享,综合提升资金的使用经济性与效率性,降低财务管理中的资金风险。此外,若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力度,还需从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监督着手,以可靠的财务分析为依据,形成全过程财务监督模式。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预算绩效管理下,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经验总结等多种手段与途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从而有效规避相关财务风险。完善的财务监督工作,相关监督内容应当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支出与收入管理等等[3]。财务监督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双方在监督与管理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应互相利用,如此才能综合提升各自的工作效率与水平。
(四)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执行,以新《预算法》为主要参考依据,所以相关财务人员,必须尽快适应新《预算法》中的相关要求,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应以综合性人才培养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积极组织业务素质以及工作技能培训课程,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条件,或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财务人员,能够参加到实际业务管理工作当中,加深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的理解,在今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更加切合实际,如此既能适应财政改革的需求,还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发展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明确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此为参考,顺应改革需求进行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能够综合提升财务管理效果。强化预算绩效结果的运用,落实整改方案与奖惩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邢艳华.从绩效管理模式出发,探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10):71-72.
关键词: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监督机制
水利工程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重要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在根本上促进我国水利、水电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实现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地疏导水利工程发展秩序,加快水利工程发展步伐,从而不断地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须要从根本上来对之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部署。
1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1有效管理水资源,实现国计民生发展
实现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从而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水是一切生命活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影响到个体生命生存、人类发展环境、国家经济发展与进步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总之,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1.2科学管理,维护工程建设秩序
大中型水利工程具有规模性大、系统性强、工作周期较长、工作内容复杂等多种特点,实现科学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其工程建设秩序、工作流程、项目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首先,通过建立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理论方案,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突出细致化的管理方式。其次,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来说,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特点,只有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工作秩序的稳定性,让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1.3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
通过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而言,其中往往需要对原材料质量、施工技术、管理方式、人员安排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规定和安排。而通过实现必要的管理,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对以上要素进行有机整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目前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目标质量管理及控制力度不够
从目前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现实来看,很多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缺乏对于目标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导致工程中途停工。如果在工程建设的起始阶段缺乏对于项目本身的正确定位,就很容易导致具体操作失控、材料和资源浪费、人员闲置等诸多问题的出现,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工程实践不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
2.2信息化管理方式还不够成熟
信息化管理方式尚未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实证和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尽管,信息化管理方式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很多的监督管理人员由于信息化水平不足,他们往往很难完全通过信息化方式来进行工程管理。虽然整个施工团队中不乏年轻的技术性人员,但是年轻的工作人员虽然技术精通但是实践经验不足,也无法更加有效地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2.3工程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
工程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管理效果。首先,不少的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对于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不深入,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无法用专业化的知识来对之进行管理和操作。同时,很多监管人员并非专业管理出身,他们并没有精通管理学知识,一味地依靠以前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在对于绩效考核、人员调动、工程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缺少专业化的指导方法,这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十分不利的。
3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探索
3.1明确工程项目目标,整体进行规划
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要明确工程项目的目标,并从整体来进行规划和管理,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项目工程的施工之前,应该对整个市场的运作方式、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环境、管理方式及发展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察,在确保准确无误之后再进行项目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同时,要通过制定严密科学的工程实践计划来实现,将庞大的工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和效果。
3.2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管理
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工程管理,努力转变现有落后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第一,国家应该充分投入资金来加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重点对信息应用软件技术进行开发,从而为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检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作业计划。第二,应该重点对相关的研究部门进行技术扶持,根据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来进行专门化的技术研发,从而来进一步地对具体实践流程进行指导,最大化地提升工程建设管理质量。
3.3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应该重点对施工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地管理和检查,对于转包现象应该给予严肃处理,从而构建清明有序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秩序。其次,实现对于每一道项目的跟踪和调查,及时地排查问题隐患,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此外,应该建立起严格的标准来对施工质量进行科学评价,通过数字化的指标来对之进行严格规定,从而提升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果。
3.4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为水利工程的监管人员,应该努力地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应该对施工人员及管理者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对水利工程专业内容进行有效掌握,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第二,不断地训练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不断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在具体工作管理过程中能够用负责、严格、科学的态度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我国水利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总体目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从而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坚实的保证。只有从各个维度来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工程本身的有效性和效率。
作者:胡钰 单位:云南省昭通永善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张基尧.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工程科学,2011,08∶22-25+79.
[2]李智奇,刘凯,金艳丽.关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J].吉林农业,2012,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