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精选(九篇)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

第1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美国热播闯关节目《The Moment Of Truth》(真心话大冒险)中,嘉宾们为了夺得高额奖金,不惜说出真相使家人和朋友遍体鳞伤。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真话显然不能起到“良药苦口”的作用,而并未违背善意的谎言,才可能是避免伤害的强心剂。

我恨这个真相

让我们来做个好玩的实验,注意这是个实时反应题,必须在问题结束后上回答:真相和谎言,你选谁?我想99%的人都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那1%,则绝对犹豫了。

人们总是在渴求真相,因为想了解得更多、做出更多正确选择,不想被当成傻子一样愚弄。但“真相与谎言”背后却更有真相,正如莱特曼博士在《Lie to me》第一集开场就一语道破的天机: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真实和快乐,不可兼得。

我的朋友Eeho是个很正直的人,诚实,是她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她和老公定居深圳,目前正在着手办理移民,因此他们对未来的大部分规划,都不得不在近期实施,大量的杂事儿几乎淹没了他们。

上周二是她的生日,我打电话向她道贺。但第二天她就回电话给我,显得很不开心:“你知道吗,移民的事儿快把我烦透了!昨天,我决定抛开杂事,跟他好好吃顿饭,就在外面定了位置。他也说有惊喜要给我,结果吃饭时,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说移民的事儿,

惊喜则是某项微不足道的手续顺利通过。我期待地问他,不是应该还有惊喜吗?他反问我,还有什么?我说,比如生日礼物。他竟然停下手里飞快动作的刀叉,尴尬地笑着说,我忘了……”

连日为杂事所累的辛苦,被老公忘记生日的委屈,导致Eeho的情绪瞬间爆发,扔下老公怒气冲冲地走了。“昨晚我没跟他说一句话,但我却一直失眠。尽管我是个要求双方诚实的人,但当时我多希望他在我的暗示下,撒谎说把礼物忘在办公室上去拿,然后顺道随便买个什么都好。这太让人委屈了,我恨这个真相。”

某些特殊情况下,获悉真相的结果并不会比被骗好上许多。这就像人们常常说的“凡事有度”,要求绝对的真相,就跟置身只有谎言的世界一样,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空气里都是谎言的味道

我们不妨面对现实,每个人对周边苛求诚实的同时,却都在为自己的处境撒谎。比如在喜欢的对象面前故意隐瞒情史、想获得一份工作时虚构职场经验、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假意夸赞闺蜜并不理想的着装、甚至只是逃避家务时对妻子谎称自己身体不适……空气里都是谎言的味道。

说谎的本质是欺骗,可为何人们还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乐此不疲?这或许能从弗洛伊德曾经提出“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即自我将可怕、难堪之物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装置)中找到蛛丝迹。说谎者在日常需求中,一方面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则发自保护他人的善意。

总有一些事儿或念头,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特别是一些经受过身心创伤体验的不能说的秘密。我们既不愿破坏已拥有环境的平衡,也不愿意被人看低,但在人际交往中,这些又难免被随时触及。由此造成的担忧升级成焦虑,则从潜意识中启动“自我防御机制”,为了降低焦虑维持平衡,谎言就应运而生。

同样,人们对于谎言的需求,还体现在宁可被骗上,这同样是一种“防御机制”。如果真相令人痛苦不安,人们往往会选择拒绝。《黑客帝国》就是一部很好的探讨真相作用于人的电影,在这个蕴含心理需求的哲学命题中,有人必须获得真相,哪怕真相是一片荒漠;但也有人在得知真相后,选择了继续最初的安逸谎言。

由此可见,不论是说谎者还是被骗者,都在遭受真相的煎熬。为了掩盖真相的不堪和得知真相后受伤,都将使人产生不快,更直接的反应则是精神上的焦虑、抑郁,我们可能会变得悲伤及恐惧,带来一些诸如头疼、失眠、胸闷、胃部不适、神经衰弱等生理症状。而长期为此所困,还可能造成人际关系信任困难和危险的人格。

一切为了善意

既然谎言在生活中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不如正视它存在的意义,蓄意损害他人利益的谎言,必定会令说谎者付出众叛亲离甚至被法律制裁的代价,而利用好善意的谎言,寻求令人安心、愉悦的正向的能量,就能达到保护身边人及我们自己的目的。那么什么可称之为善意的谎言?

“我想,对家人隐瞒他们重病,就是善意的谎言。”随机在线调查中,南京网友朱迪就提到:“去年我妈高血压入院,一周后血压还在上升,医生告诉我可能有生命危险时,我就不断给自己‘放心,没事’的心理暗示,强忍住了眼泪。此后几天我一直和医生配合,我们都告诉我妈血压降得不错,问她是否感觉精神更好了?接着我们观察到,她的血压开始往下降了,到了第四天,终于降回到正常水平。医生说,再观察几天,不出意外就可以出院。这个善意

的谎言就像一剂强心剂,无疑让我和我妈都振作了起来。”

苏州网友周令晖也说:“上个月,前女友出差来苏州,约我见面。考虑到和妻子的感情,我拒绝了。但对方却说,就是单纯的老友见面,有必要躲吗?我想也是,不见反而显得自己心虚。那天聊到很晚,回家后,妻子问我怎么这么晚,我权衡了下,还是选择了说加班。因为我很清楚,不可能跟前女友再有什么,而我要保护好和妻子的感情,就是不让她为本来无事的小插曲神伤。”

善意的谎言能降低说与听双方的焦虑与伤害,要获得正向的能量,也需要同样正向的换位思考能力。说谎者绝不该轻率地以为,受骗者都愿意被蒙在鼓里;抓谎者也绝不该轻率地以为,自己有权说破每个谎言。如果不论善恶,始终将谎言定义为“欺骗”,将精力集中于“欺骗”行为本身,势必会处处戳破谎言,让善意烟消云散。

谎言是把双刃剑

纯粹的真相和完全的谎言并不存在,就好像无论、还是把自己包裹成木乃伊一样,走在大街上都是不合适的。真相和谎言的关系,其实就犹如两把若即若离却又并驾齐驱的双刃剑。

说谎这种欺骗行为,需要人为的外力来维持,所以原则上应该保持诚实。而阻止谎言的发生是个双向问题,每个人都应牢记,拥有秘密是每个人的权利,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没有权利去刨根问底。

生活需要善意,来增加幸福感和减少伤害。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我们说谎,也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

来看看哪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使用善意的谎言,来让大家都好过一些。

自我安慰 人们很容易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身心疲惫。特别是职场和情场失败时,为了让自己重拾信心,每天清晨都可以对着镜子大喊:“我是最棒的,最好的都在等着我”;

夫妻之间 如果你妻子的拿手菜味道并不怎么样,大肆批评或鼓励赞许?你懂的。你们之间其他琐事皆同理;

安抚长辈 人都无法抵抗来自生老病死的恐惧,隐瞒重病的例子就不举了,相反更常态地赞扬年迈的长辈看起来很年轻他们会很开心,好的情绪无疑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鼓励孩子 “宝贝儿你真棒!”――可能你的孩子碗洗得并不干净,显然不是最棒的,但孩子有探索的心,这表扬虽然违心,却能够进一步顺利实现正确引导;

关心朋友 当闺蜜向你抱怨自己的丈夫很过分,但事实上你很清楚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你们之所以能成闺蜜,就是因为你们可以同盟。赞同她吧,冷静后,道理她自己会想。

能帮忙的谎言,例子不胜枚举。而如果没有把握好善意的度,则会在谎言中迷失,甚至落得道德败坏和人品低劣的骂名。善意的谎言,其实就如做人做事的方法,方法本无对错,只有适合与否。当感觉到自己不自觉地把谎言拉升到了道德高度时,悬崖勒,对于双方消极情绪的缓和,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微表情暴露的真相

莱特曼博士说,人们在说谎掩饰时都将伴随有一些不自觉的微表情和身体姿势,以下列出最常见的几个已被拆穿小动作,信不信由你,重在轻松一刻。

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说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谎话。用几个手指或紧握的拳头遮着嘴、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也不例外。

触摸鼻子 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及轻触,是想掩饰自己的谎话。聆听者做这个手势则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话语表示怀疑。

摩擦眼睛 大脑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目睹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对正在遭受欺骗的人,电影演员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势表现人物的伪善。

抓挠耳朵 当人们觉得听得够多想要开口说话并满心焦虑时,就容易抓挠耳朵。手势包括摩擦耳廓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廓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

抓挠脖子 用食指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区域。这是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等同于当事人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的意见。”

拉拽衣领 当说谎者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这是因为说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

手指放在嘴唇之间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与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同理,是潜意识里对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们常常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

数读

1092

英国调查公司OnePoll,就说谎问题调查3000名成年人。结果显示,男性平均一年说谎1092次,每天约3次。女性平均一年说谎次数为728次,每天约2次。

1/3

一旦展开新恋情,恋爱双方就想知道对方过去拥有多少个前任恋人。当被问及这种尴尬问题时,在MyVoucher-Codes.co.uk网站的受访者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不会透露正确数字,如果恋人过去的比自己还少,她们则不会诚实说出自己的的人数。

83.3%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2639名参与者中,有83.3%的人承认在上学时曾写过撒谎作文,只有10.8%的人明确表示没有,还有5.9%的人表示“不记得了”。韩寒也曾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第2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正方

善意谎言,与人为善

王海泉:读四年级时,我的同桌是一名刚转学来的新生。因为不熟悉班里的规章制度,他把书包摆在了走道上,正巧被值日生发现了。按照班规这是要被点名扣分的,因为影响了其他同学通行。我看到他怯生生的样子,就主动说是自己放的,连忙弯下腰抱起书包放回书桌里。这个谎言让同桌很感激我,此后,我们成了好朋友。

刘博文:有一天,我从家拿了一袋桂圆孝敬爷爷奶奶。为了让老人家能痛痛快快地吃,我对奶奶说:“我吃过了。”不然,奶奶爷爷肯定舍不得吃。事后,奶奶逢人就夸奖我说:“俺孙子真是个既孝敬又懂事的孩子啊!”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够增进感情的谎言是可以巧妙地说一点的。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老师: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相信。

反方

恶意欺骗。损人利己

孙震:有一次数学考试,我作弊被老师发现了。当时,我虽然找到了逃避惩罚的理由,但心里总不是滋味,情绪也不好。班主任老师在我的日记里写出诚信格言:作弊是学习的陷阱,既毁掉人的尊严,又将思考打入冷宫。我鼓起勇气向老师说出心里话,才如释重负。可见,任何谎言都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杨琳琳:我提出一个问题,公开课上的回答算不算欺骗?每次公开课,老师都要事先排演好几遍,还要求我们一字不落地背诵发言稿。我不喜欢这样不能讲真话的公开课。语文课上也是如此,每次写作文,谁编得离奇,假话说得好听,谁的作文分数就高。有的老师好像是故意引导学生说谎话似的,这很伤我的心。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会做人的谎言?

老师:讲求诚信,古已崇尚。历史回溯到公元前359年,秦朝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就此上演。商鞅立法10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今天,倘若让假冒横行、信誉丧失,则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方

讲究方法,诚实守信

王奕涵:在现今社会里,有时讲实话是要吃亏的,但还是有人这样做。“雷锋传人”郭明义叔叔就经常做这样的傻事,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上学期,班里开展“小红花创优奖”时,因为我主动承认了放学路上翻越公路护拦的事,失掉了一朵小红花,心里一度很失落。后来,我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讲了实话,放下了包袱,即使没有得到小红花,心里也是坦荡的。

李慧:有一次,班里办了一本“国庆特刊”,让大家提意见。我说报刊办得有点乱,插图和文章内容有的对不上号,却惹来同学一片反对声。我反思,即使是讲真话,也要注意表达方式,不能伤害其他同学。

乔奇:我班提出创建“无抄袭作业班级”,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大有裨益。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诚信的勇气在自己的心中。每一个人要拒绝说一次谎、揭穿一次谎言,我们班上就多一句真话、多一分真实。如果大家都从自己做起,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前进一大步。

第3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撒谎公司兴起

帕特里克·乌尔默经营着一个专门从事“虚构事实”的“谎话公司”。客户可以从他的公司那购买各种 “谎言”——小到一条撒谎的手机短信让客户摆脱困境,大到规划并安排一整套的“日常生活”。

举个例子,乌尔默最近专门驱车赶到科隆,探访了一名男客户。在该名客户的住所中,衣服杂乱地堆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古龙水、眼镜布等各种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冰箱内全是该客户最喜欢的食物,包括巧克力布丁、西瓜等。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公寓就是该客户的栖身之所。

但这只是骗人的表象。事实是这名男子有外遇,而且不想让妻子知道。他告诉妻子,由于工作需要,他一周都待在科隆。

该客户和妻子住在瑞士,后者偶尔会前往丈夫位于科隆的“住所”住上几天。然而,该名男子在瑞士另一个城市还有一个情人和一个孩子。他不希望两个伴侣知道对方的存在,因此才会找到乌尔默帮忙。

乌尔默专门在科隆租了一套公寓,放好所有应该有的东西,让整个环境看上去就像该客户真的居住在这里一样。这样一来,当他希望去看其中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骗另一个人自己去了科隆。

电视剧成了广告

乌尔默的客户男女都有,并且比例差不多。大多数客户来自德国南部以及奥地利,这些地区的民众观念相对保守,对保守秘密有着更大的需求。对于那些最佳客户,乌尔默往往亲自负责为他们跑腿并安排各种虚构场景。

按照乌尔默的说法,所有的客户“要做的就是打开门走进来,其他都由公司负责完成。”这样的撒谎服务价格各不相同,例如发送手机短信这种服务通常为9欧元,一个电子邮件以及相应的邮件接收和发送价格为每月59欧元,“预定假期”价格为89欧元。而诸如规划一整套虚构的生活等大型业务,价格往往根据需要进行的工作量来划分,但基本上要在四位数的范畴。

乌尔默的公司运营已经有5年之久,但生意直到最近才开始逐渐蓬勃发展起来。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电视剧《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的编剧弗兰克·库普曼发现父亲有婚外情而且还有女儿时,只有22岁。为了弄清如今人们如何保守出轨的秘密,他专门到网上搜索过相关公司的情况。

对自己的工作,乌尔默并没有丝毫负罪感,反而认为出售谎言正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按照他的说法,出钱购买谎话服务的人才是真正的骗子,他本人只是按照合同办事,扮演的是设计师、协调者的角色。

谎言比婚外情更伤人

76岁的心理学家彼得·施蒂格尼茨博士在过去30年,一直在研究谎言。

施蒂格尼茨发现,约40%的谎言是为了躲避麻烦或处罚;约14%是出于礼貌,避免侮辱别人;6%则出于懒惰。此外,老年妇女尤其喜欢骗亲人。他说,女人说谎、盯着谈话伙伴并迅速改变话题时会脸红。女性说谎通常比男性要少,因为她们更善于屈服现实。男人说谎、交叉双腿和出汗时会焦虑不安。

如果人们不说谎,情况会怎样呢?“这个星球会乱套,会发生无数场战争,”施蒂格尼茨说,“但说谎是有限度的,限度就是谎言不能伤害自己或别人。”

有时,出轨人士也无法说清楚善意谎言与恶意谎言的界限。伴侣治疗师安德烈·布奥说,每个搞婚外恋的人都是受害者,包括主动方。婚外情本身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伤人,反而是破坏信任的谎言更令人心寒。

第4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一项关于两性言语中“嗯”“呃”数量的研究其实已经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说话更流利,撒谎手段更高明。还有专家说,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字词之间的空隙就必然加大,所以男人撒谎就更容易被识别出来。单单从女人的话语流利程度比男人更高来讲,上天就给了女人更多的语言天赋,给了女人更强烈的想像的欲望,即便这种天赋自觉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女人说谎的优势,那也变得顺理成章了。女人说起谎话来很少结舌,也很少变脸,甚至很自然地无需超越过多的心理底线就水到渠成地成了谎言。这种谎言给了女人的生活一种风情一种热闹,一次意想不到的心理满足,一种不可遏止的索求。

女人对男人谎言的偏好

男人的谎言很多时候归于大谎,因为他们要担负更多的政治手段和经济目的。男人除此之外也同女人一样撒撒小谎,用来哄哄妻子,哄哄女友,有些谎言出来了,也就辨别是谎言了,但男人对于女人所说的关于爱情的谎言,基本上不被识别,也没有明显的语言差异。或许说者在爱情情绪氛围的渲染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撒谎,说者欣欣然,听者更欣欣然。女人的爱情离不开承诺,不知道男人清不清楚,他们许下的这些承诺真的需要兑现的并不多,比如很多男人都说过要为一个女人遮风挡雨一辈子,说过要保护这个女人一生一世,说过她是他最爱的女人,或者类似的表述。而很多时候男人自己都已经忘了曾经说过什么样的诺言,或者对几个女人说过类似的诺言,他们不是故意的就让爱情的承诺成了谎言。下一次相同的恋爱情境,男人即便知道对女人的诺言不可能兑现时,依然还会再承诺。

女人需要这样的谎言过日子,甚至只有这样的谎言才可以让女人过得更好。女人需要男人灌输给她们关于她们的容貌,她们的性情,她们的爱情等方面的谎言。有时候甚至要在这样暂且美好的谎言中幸福的生活。在对于一些女人的敏感问题,体重、身高等等时,女人并不介意男人或对自己撒谎。

对于男人的谎言,女人有一种缘于天然的偏好,甚至不断索取,直至让男人说成了习惯。其实男人撒爱情的相关“谎言”更多是女人逼的,女人太需要了,不给都不行。男人对女人的爱情阶段的谎言或者要与爱情告别时善意的谎言是可以体谅的。因为女人需要恋爱的谎言,所以男人需要一年年、一代代撒下去,让女人享受爱情的谎言。别要求我们的男人对爱情一诺千金,掷地有声,爱情从来都足够复杂,人们在说你是我惟一的爱的时候,都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

骗人的和被骗的,都有心甘情愿的一面。哪一天女人失去被骗的耐心了,也是她心中不再有爱了。女人只有深陷在感情中的时候才是容易也乐意上当的时候。

女人撒谎的理由

张爱玲说了,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句,她的第一个回答大约是正史,第二个回答就是小说了。其实女人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已经在添油加醋了。她们有时候甚至用谎言说服自己,自己对着自己讲谎言了。

女人撒谎,可以说是不需要理由的,但这并非表明女人天生就出口成谎。只是女人们撒的谎,大多是小谎,很多时候并不碍事。女人对于撒谎更感觉泰然自若些,她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这是女人生活的方式之一。撒谎可以减压,撒谎能逃避烦恼,撒谎可以取悦男人,撒谎还可以提升自信,既然无伤大雅,又没有什么阴谋的成分,多撒几个小谎未尝不好。我们要求女人贤惠,聪颖,漂亮,乖巧,善解人意,我们还要求女人要有风情,又充满璇幻,所以女人不撒谎便少了些情趣,少了些风情万种的味道,更少了在这个社会上活得如鱼得水的一种手段。她如果想和男人、女人,不管老的少的,相处得和谐,她如果想让自己活得更愉快,更充满自信,她就不能不撒谎。更何况,她还有比男人更强的虚荣心、自尊心,还有女人特有的善良和不愿意伤害他人的心理习惯。

她主动或者被动说出了一些谎言,才能保证她与男人,另外的女人,还有生活,这四个点一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系。她并不想与任何一边疏远,但又必须每一边都看似独立而又紧紧相连,在生活向前无限地延伸的同时,又必须保持一个纯粹属于个人的、不受任何人打扰的心理秘密的空间。

一个女人,想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在什么时候撒谎,在什么时候讲实话,是一门很巧妙的生活艺术。

撒谎的场景

据英国《She》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自己体重和穿上某件衣服屁股看起来是否够大的问题上,女人更喜欢自己的生活伴侣对自己撒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000名妇女当中,多数妇女表示自己对自己撒过谎。调查结果还表明,98%的女性在谈到自己的体重和饭量时经常对别人撒谎,70%的女性在别人问及自己是否有饮酒抽烟习惯时,也经常不讲实话。在谈到男人这个话题时,36%的被调查女性承认,他们曾多次对自己的伴侣撒谎,故意夸对方的性能力很强。

女人的谎言一种基础点应该是基本善意的,比如夸赞并不怎么样的男人的性能力;或者告诉自己不喜欢的男人自己如何如何忙,没时间和他晚餐;或者告诉自己的女朋友,她其实还算是有吸引力的女人,也还曾经有帅男通过自己打听她;或者告诉母亲那个其实已经入不敷出的自己在外边过得很好,这些谎言基本上处于不愿意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还想要取悦对方的心理习惯。女人的这种谎言贯穿于很多场合,也贯穿于很多类型的人中间。

女人撒谎有一种场景是为了快乐的自欺欺人,告诉别人自己体重又轻了;说自己的身高是在1米6以上;告诉别人说自己如何错过了一个对自己有很大念想的黄金男人,他怎么追她,她都没有动心。女人说这种谎言的时候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可以让自己一天更开心

女人撒谎有一种风格是觉得好玩,刺激。比如在网上,今天当女的,找有魅力的男士,明天就当男的,还形容自己怎么绅士,怎么潇洒;或者胡言乱语,创造更多的编造的故事给男人听,让男人觉得自己很特别。这种撒谎过程可以让女人减压,可以让女人逃避生活。但倘若从男人嘴里出来,就有欺骗女人的意味了,所以男人不能随便想象,再描述给女人,但女人的幻想即便描述出来了,编纂成故事讲出来了,也是可以体谅的。

第5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病症”,“强迫症”、“拖延症”、“深海恐惧症”,人们之所以将他们称之为“病症”,是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无数焦虑。

我曾无数次想过,是否这些“名词”,给了人们一切对于焦虑不安的借口。

有一个古老的段子,一个人问富豪“你是如何创造这样多的财富的?”富豪回答“因为我治好了拖延症的毛病。”现在听来这个段子仍觉好笑,不知觉中,人们早已把“拖延症”当作不得了的病症,甚至于不作为的借口。而更有甚者,发明了无数奇奇怪怪的“疾病”,在出于私心之时,把一切“不擅长”的事物当作不完成的借口。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听过这样的对话。在小组合作时,总有一位自诩为“不优秀”的人,将不擅长于某件事当作借口,从而推卸责任。可事实上,能者与多劳之间从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擅长也从来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来吐槽的,上文只是列举了人身上的一些矛盾。换句话说,到底是我们的拖延发明了拖延症这样的名词,又或者说“拖延症”这样的名词致使人们更加拖延。

如果你看了文章标题,就会想到一个永恒的问题――世间无以计数的矛盾体,到底可否共存?

阅读里常常有这样的习题:“文中作者用了“喧嚣的安静”这样的表达,这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这是典型的矛盾和对比,用外界的安静来烘托人心底的焦躁。两个矛盾体非常巧妙地共存在了一起。可在个体之中,有些矛盾又似乎不能共存。就比如我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即便谎言是善意的,也终究是谎言。而既然是谎言,就终究有被戳穿的一天。我们为了帮助他人而做出的善意谎言,不过是对自己心里某种程度的安慰,而真正的当事者,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我听过无数个故事,在狗狗年迈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在隐秘的角落安详地死去。可殊不知,心存一丝希望,比彻底绝望更加痛苦。而当癌症病人自己对身体状况了然,却仍被瞒在鼓里,当他们看着亲人强作掩饰之时,是否又能体会到无可言说的孤独。

第6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高贵的谎言/药物/古典政治哲学/哲人王

一、高贵的谎言

《理想国》(注:柏拉图作品的希腊文本采用牛津版ioannes burnet编本,参考了allan bloom的英译本(the republic of plato,new york:basic books,1968),另参考 了郭斌和、张竹明的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 正义、城邦、哲人王。在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之间,有一个“过门”,是理解第二 和第三个部分的“津梁”,也是理解这个《理想国》的钥匙。这个“过门”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有意识为那些细心的读者准备的“藏宝图”,顺着这张地图,就可以到达苏格 拉底-柏拉图思想的殿堂。这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谎言的讨论,或者说“高贵的谎言 ”乃是柏拉图思想的“方法论”,柏拉图对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自觉。从道理上讲,在 讨论诸如“正义”和“理想”之类崇高主题的地方,突然在中间插入一段对谎言的讨论 ,的确与主旋律大不协调。对于这种“莫名其妙”的安排,联系到柏拉图高超的写作技 艺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柏拉图并不是不知道民众对“谎言”的意见。真实的谎言本是人神共愤的,因为谁都 不会接受对灵魂说谎,谁也不愿意被蒙在鼓里,既不愿意对人撒谎,也不愿意被人蒙骗 。既然谎言是一种“恶”,会导致被蒙骗者灵魂上的无知,因此“对于最高贵的东西, 以及对于自己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按指灵魂),谁都不会自觉自愿地撒谎”。(注:《 理想国》382a7—8。)苏格拉底由此得出一个基本理念:人不会自觉自愿地作恶,“恶 ”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受某些条件激发而产生,具有被动(而非主动)色彩。从某种意 义上说,苏格拉底这是在为自己后面的“谎言”预先开脱责任,同时也暗示他因为被迫 进入一个自己不愿意来到的特殊环境,故而不得不说一点点特殊的假话。

当然,苏格拉底“作假”,仅仅是言辞上说说而已的“谎言”。为此苏格拉底辩护道 ,言辞上的谎言,只不过是灵魂上某种不幸的摹本,是灵魂的不幸所生成的一种幻象, 不是纯粹的谎言。这种“言辞上的谎言”和第一种人神共愤的“真实的谎言”不一样, 第二种谎言不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它对人有时大有裨益:对于发疯乱来、胡搅 蛮缠和傻头傻脑要干坏事的朋友来说,谎言可以像“有用的药物”那样,起到治疗和预 防作用。《理想国》第一次出现的“药物”一词,同时也有“治疗”的含意。但我们需 要研究,这种药物什么时候有益,对谁有益而不至于引起愤恨,它对敌人有没有用,等 等。

所以这种特殊的谎言是一种“处方药”,必须严格管理。用苏格拉底的话说,这种对 人有用的药“必须交给医生,私人绝不能染指”。(注:《理想国》389b5;451a2—7。) 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药物药性太猛,弄得不好就会变成害人的毒药(今人对此着墨颇多), (注:seth benardete,socratic second sailing:on plato's republic,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p.18.)搞不好就要家破人亡,甚至亡国,因为谎 言对城邦来说,具有颠覆性和毁灭性。苏格拉底在第十卷开头处讨论诗艺时,还谈到了 类似的情况:如果没有了解它的所是(或“本质”),不知道它无非就是一种药物,那些 听到诗艺(或前面所说的谎言)的人,他们的思想就会受到损害。

为什么要用“言辞上的谎言”这种利害参半的“药物”?

首先是因为人的有限性。人的认识能力、判断力和行为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得不根 据人的天性而设计出不同的法门,大概可以用“因地制宜”来概括,其目的不过是要“ 因材施教”。苏格拉底从神不需要谎言来反证了这一点,他说,神是全知的,也就是知 道古事,在礼法时代,知道古事就是知道万物的“自然”或“道”;神中间也没有撒谎 的诗人;神不会因害怕敌人而说谎;神没有愚蠢和疯狂的朋友。苏格拉底总结到:“因 此,就不存在神会为之说谎的事情”,(注:《理想国》382e4;另参389b3。)谎言对神 来说,没有任何用处,“精灵和神明全然沾染不到谎言”,神明在言行上也的确就是单 纯(或“坦诚”)而真实的了。苏格拉底如此赞美神明,是要在对比中衬托出凡人的卑微 和有限来。神明所具有的上述优点,人都未必沾边。逐一对照中,苏格拉底的潜台词是 说,凡人是无知的,凡人中有撒谎的诗人,凡人会因为害怕敌人而撒谎,凡人身边多的 是愚蠢而疯狂的“朋友”。苏格拉底这里并不是为人们撒谎进行辩护,而是打算用言辞 的谎言来医治无知(不知古事即不懂规矩),在苏格拉底看来,无知是万恶之源;修理撒 谎的诗人,以免他们亵渎神灵、败坏青年;让人勇敢而不怕敌人,就不会撒人神共愤的 “真实谎言”;治疗和预防朋友们愚蠢和疯狂。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古典政治哲学的 基本目标,整个《理想国》就是以言辞上的谎言来实现上述目标,其中最后一条,即治 疗和预防愚蠢和疯狂,实是《理想国》清明理性或审慎的绝佳例证:《理想国》与疯狂 的“理想主义”不沾边。

其次是因为年轻人的天性而不得不使用必要的药物。年轻人纯真善良,容易上当受骗 ,而且冒失糊涂,没有头脑,判断力低下,“年轻人无法分辨什么是隐微的东西,什么 不是”。(注:《理想国》378d7—8。“隐微”对应的希腊文是huponoia,它的第一条 义项是“怀疑”、“猜想”,引申为第二条义项就是“事情下面(内部)的真义”,“深 一层的意思”、“暗含的意思”和“喻义”。这里译作“隐微”,符合施特劳斯所说的 “隐微学说”(esoterics)。)就“审慎”来说,很多东西都不应该让年轻人听到,比如 诸神争风吃醋、明争暗斗,因为他们对世间的恶还没有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所以,一 个仁善(或“好”)的法官应该不是年轻人,相反,法官应该对这些愣头青负责。对于特 别需要“理智”的年轻人来说,很难听从于“理智”,这时,言辞上的谎言就是其中一 种有效的方式。

第三是不要害己害人。这是苏格拉底的历史命运所得出的古典政治哲学的经验,“害 己”是说哲人在与城邦的冲突中,因“败坏青年”和“不信奉城邦所信奉的神”,最终 让自己身陷窘境,甚至丧命(哲人与城邦的关系,详下)。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虽 踌躇再三,最终还是被迫说了一些“必须说”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个中三 昧。苏格拉底对此畏惧有加:“我怕的是在真理面前,在最不该摔跟头的地方摔了跟头 ,自己一个人摔了不算,拖累朋友们,他们也就必然都会慢慢地倒下。……我希望能证 明,失手杀人者,其罪尚小,而在礼法中的高贵、仁善和正义方面欺世盗名的人,其罪 大矣”。(注:《理想国》389b5;451a2—7。)苏格拉底深知,要达到这样既不害己又不 害人的“理想”境界,而动用“有益的”谎言,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但即便如此, 或准确地说,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言辞上的谎言,所以真理需要密传,苏格拉底说 ,最好是闭口不谈,如果有必要谈的话,也应当尽量少人听到,并把它当做不可说出去 的秘密,为了听到真传,还要献祭,祭品可不是容易搞到的猪,而是极不容易铺排的大 型献祭,好让它只进入尽可能少的人耳中。

最后不仅不要害人害己,反而要利人利己。苏格拉底说:“城邦的统治者,如果可能 的话,为了城邦的利益而向敌人和公民说谎,都是适宜的”。(注:《理想国》389b7— 9。)当然,如前所说,苏格拉底在此再次强调说其他人对这种特殊的技艺千万不能染指 。统治者要掌握时机、对象、分寸和场合,所以城邦极其需要最高明的统治者,人类尤 其需要,或者说人这样一种东西尤其需要最高明的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的天性之不足 ,必须大量服用那类药物(即,言辞上的谎言),这就需要主治医生具有特别的能力,“ 哲人王”的设计似乎顺理成章。反过来说,由于人本身的孱弱和人间不移的上智下愚关 系,“我们的统治者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似乎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谎言和欺骗,当然我 们也说过,谎言和欺骗起到的是药物治疗的作用”。(注:《理想国》459c8—d2;494a6 ;428e7—429a3;495a5—7;491e2—3;490a8—b1。)这样一来,“言辞上的谎言”就成为 “高贵的谎言”了。苏格拉底在“高贵的谎言”中,就获得了他的第三重身份:素王。

二、哲人与城邦

苏格拉底不仅向在场的年轻人宣扬了“高贵谎言”的理论,而且自己自始至终都在暗 地里实践着这种理论,也就是不断地说着高贵的谎言,“共产主义”和“哲人王”是有 目共睹的“高贵谎言”,而且苏格拉底处处自相矛盾地给年轻人讲那些年轻人不宜听到 的内容,这种“此地无银”的巧妙安排,更是隐秘的“高贵谎言”。为什么要这样自相 矛盾、而又如此大张旗鼓地兜售他那“窈兮冥兮”、半真半假的“理想国”蓝图呢?除 了上述原因以外,哲人与城邦的永恒冲突,也是一个关键原因。

1.哲人

哲人在城邦中总是少数(少得只有靠运气才会有),而民众则为数众多,柏拉图仅仅凭 这一点就断定:“搞哲学的人就必然要受到他们非难”。(注:《理想国》459c8—d2;4 94a6;428e7—429a3;495a5—7;491e2—3;490a8—b1。)这里的“他们”除了民众而外, 还包括“智术师”和假哲人。柏拉图在这里首先就把真正的哲人和智术师、假哲人区别 开了。实际上“智者”(即智术师)并不智慧,而假哲人同样如此,反而使哲学蒙受最为 巨大和最为猛烈的诽谤,真所谓为之反倒损之,让人想起尼采在《快乐的科学》第125 节借“疯子”之口所说的话:杀死上帝的正是我们这些貌似信仰上帝的人,对基督信仰 危害最大的正是基督教本身。

哲人虽然不一定有智慧,但他们是热爱智慧的人,这样就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智慧, 否则岂不容易爱错对象?智慧不等于知识,实用的知识也不是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柏 拉图所说的智慧不纯粹是形而上学的思辨性能力,而是关切现实的干练安邦定国之才。 关心城邦、立足现实、悯怀生民,这就是古典政治哲学的特色。所谓“智慧”,在柏拉 图看来,就是从事政治,为老百姓的生活编织一张足以安居乐业的社会经纬,因为“根 据自然而建立的城邦,整个儿都是智慧的,它来自于领导和统治的知识。在各种各样的 知识中,唯有这类知识才应该被称作智慧,而这种知识自然只有极少数人才拥有”。( 注:《理想国》459c8—d2;494a6;428e7—429a3;495a5—7;491e2—3;490a8—b1。)真 正的哲人具有唯一的(实践)智慧,其他知识不过是实践智慧的辅助,就因为城邦的智慧 和每个人灵魂中的智慧是一模一样的。而拥有让人安身立命知识和智慧的,则是古典政 治哲学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天生既适合于研究哲学,也适合于领导城邦。既然天降大 任于哲人,则对哲人各种素质的要求也就非常高:《理想国》第六卷开头几页都在讲哲 人的天性或本质,即爱智求真、死守善道、英勇无畏、视野广阔、博闻强记、进退有度 、节制审慎、温文尔雅,在神和人的事务上都追求整全,观察一切时代的一切东西,带 领人民走向幸福,实在有如张横渠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在柏拉图的笔下,哲人几近于神矣:观察一切差不多就是“全知”,同时适合于理论 和实践差不多可算“全能”、正义无私即是“全善”。因此,拥有刚才所说的每一种天 性而称为完美哲人者,可谓少之又少,那些稀有的品质只会出现在少数人身上。即便世 间真有那些品质,也不会生长在同一个地方,而是散布在少数人各自的灵魂里,真所谓 “此事古难全”。即使有的人天生具有哲人的禀赋,一旦受到恶的干扰,也会夭折:“ 哲学天赋的那些要素,如果教养不当,最终就会成为被驱逐而搞不成哲学的原因”,( 注:《理想国》459c8—d2;494a6;428e7—429a3;495a5—7;491e2—3;490a8—b1。)结 果就遮蔽了自己的哲学天赋,最终离开了哲学的行当,对于未来的哲人来说,当然也就 算是夭折了,而且“具有最好天赋的人一旦受到坏的教育,会变得尤其坏”。(注:《 理想国》459c8—d2;494a6;428e7—429a3;495a5—7;491e2—3;490a8—b1。)于是那些 最适合搞哲学的人就这样遭到流放,让哲学变得受冷落,哲人们也过上了一种并不适合 的甚至是不真实的生活。此后,那些不适合哲学的人,看见她像一个失去了亲人的孤儿 ,就来侮辱她,对哲学为所欲为。这样的结合必然生出“杂种和孬种”,在思想和意见 方面,便会生出智术/诡辩来,与审慎和真理毫无关联,于是社会就更加礼崩乐坏。哲 人的边缘化和社会礼法的“大地陆沉”和“天崩地裂”互为因果:礼崩乐坏导致哲人的 流放与阙失,而哲人的离弃更加重了社会漂浮无根的状态。哲人面对轰轰烈烈的变故, 也只能哀叹“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2.城邦中的哲人

从哲人这一方来看,他们之所以必然受到非难甚至受到迫害,就在于哲人所追求的东 西,苏格拉底深知其中的奥妙:“我知道全部绝对真理既招致嫉恨,也很难实现”。( 注:《理想国》459c8—d2;494a6;428e7—429a3;495a5—7;491e2—3;490a8—b1。)在 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如果转向了哲学,追求与众不同的东西,那么大家就会觉得他没 有什么用处了,准哲人就成了他们的“他者”甚至“敌人”,大家就当然要组织私人的 阴谋和民众的审判,来“劝导”、消磨和迫害他。这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真实写照, 也是古往今来众多哲人的“历史”命运。《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则自己站出来陈述自 己在城邦里的独特处境,尽管他以为自己这种境况在哲人身上可能是司空见惯,不值一 提,但他认为自己身上具有神迹或神兆,并把这种与神沟通的方式同哲人联系起来。在 苏格拉底看来,哲人和城邦民众的关系就是这样一副图景:“成为了这一小撮中一员的 那些人,拥有它(按指哲学)就尝到了甜头和福气,同时,他们也已经充分地看到了多数 人的疯狂,看清那些管理城邦事务的人没有干什么好事,也知道没有盟友可为正义之助 ,使他们免于毁灭。毋宁说,这些哲人全象一个人落入了野兽群中一样,既不愿意为虎 作伥,又不能单枪匹马地对抗所有野兽,结果就会丧命,对城邦或朋友没有什么用处, 对自己和他人也没有任何益处”。(注:《理想国》496c5—d5;497a3—5;365d7—e1;49 7b1—3;441e4—5;473c11—e2。)此前苏格拉底还打了一个比方,也就是进行了一次肖 像刻画,描述了一个优秀的船长被篡权后的窘况,以此说明:最高尚的人在和城邦关系 方面,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苏格拉底还明确地说,这就是真正的哲人与城邦之间关系 的相似写照。

柏拉图在“洞穴喻”中,还谈到了哲人与城邦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哲人逃离洞穴之后,见到了真实的世界,见到了太阳,如果这时他被迫回来布道,再 次下降到洞穴中。首先他的眼睛会不习惯于洞中的黑暗,在短时间内视力会变得模糊, 如果这时不得不就那些墙上影像,同那些长期困在洞穴中的囚徒进行争辩的话,他就会 成为洞中人的笑柄,大家会说他上去后,回来眼睛就坏了,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升”是 不值得的。对于这个试图释放他们,并带领他们上升的哲人来说,如果这些被判无期徒 刑的洞中人能够掌握他并处死他,那他们就一定会处死那个先行者。苏格拉底接着直接 把那个先行者说成是哲人,哲人的天性即在于沉湎于思辨/观察,于是当有人从神圣的 思辨,回到人世间的恶时,由于视力模糊,还不够习惯于周围的黑暗,就被迫在法庭上 或别的什么地方,就正义的影子或影子的表象进行争辩,并辩论那些从未见过正义本身 的人所理解的那种“道”,那的确丢脸可笑,更有性命之忧。

哲人与城邦的关系如此尖锐,哲人王的说法真是不可思议。面对此情此景,哲人该怎 么办呢?一方面哲人只好听天由命,正如孔子所谓:“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 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注:《论语·子罕》。)苏格拉底则说 :“如果不是偶然碰到合适的政制,哲人的成就不会登峰造极。因为在一个合适的政制 中,哲人才更能成长,也才能公私兼顾”。(注:《理想国》496c5—d5;497a3—5;365d 7—e1;497b1—3;441e4—5;473c11—e2。)但这显然需要神明的帮助和恩赐,因为“偶 然”指的是一种好运道,而这种定数是来自于神的。反过来说,如果有神明相助,民众 其如予何!从这个意义上说,神必须存在,因为“如果没有神明,或者神明根本就不关 心人间事务,那我们干吗还在乎做了坏事要躲着他呢”?(注:《理想国》496c5—d5;49 7a3—5;365d7—e1;497b1—3;441e4—5;473c11—e2。)这句话完全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 那句名言的另一个版本:“假如没有上帝,什么都是可能的”,人也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对社会、对个人、尤其是对哲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但这种好运气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受到神的护佑和眷顾,苏格拉 底似乎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身上的精灵并不是城邦神,还因为他生活在一个逐渐 没落的高贵王朝之中,结果“当今没有一个城邦适合哲学本性,哲学的本性就因此而翻 转和变坏”。(注:《理想国》496c5—d5;497a3—5;365d7—e1;497b1—3;441e4—5;47 3c11—e2。)哲人又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出面建造一个合适的城邦,这样既 能实现正义,又能保住哲人的本色乃至性命——即便清高的哲人本是不屑于城邦俗务的 ,但这种被迫的下降可谓两全其美,又何乐不为?

3.哲人王

那么又如何建立并保持一个正义的城邦呢?苏格拉底如同《政治家》中的那位爱利亚客 人一样,认为光靠立法,那是无法保障正义的,因为法律很容易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 文,而且世间万物不胜其繁,法律不是千手观音,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在坏政制中, 法律毫无用处,一事无成。苏格拉底特别注重理智,我们差不多可以把他的立场概括为 “理智至上”,在他看来,“理智既然是智慧的,是为整个心灵而深谋远虑,还不应该 由它起领导作用吗”?(注:《理想国》496c5—d5;497a3—5;365d7—e1;497b1—3;441e 4—5;473c11—e2。)尽管实际上哲人并不愿意统治,但苏格拉底这种立场的自然而然的 结果就是“哲人王”:“除非哲人在城邦中成为国王,或者我们现在称为国王和统领的 那些人,能够真正地和充分地研究哲学,集政治权力和哲学于一身,……否则,城邦将 祸害无穷,我觉得人类也将如此,我们刚才在言语中描述的城邦也不可能从自然中产生 ,即便有可能产生,也见不到阳光”。(注:《理想国》496c5—d5;497a3—5;365d7—e 1;497b1—3;441e4—5;473c11—e2。)如果哲人不当王,万古如长夜矣,城邦和个人都 将遇到永无宁日的“恶”,共产主义理想国也无法实现。只有近乎全知、全能、全善的 哲人出面来管理,城邦才会有正义,个人也才会有幸福,因此必须把哲人确立为最严格 意义上的护卫者。

哲人为什么这么厉害?一方面,哲人立天立地并在神圣的思辨中与神明交通,所以自己 也就沾染了一些神性。尽管对哲人的诽谤、中伤和怨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是,哲 人丝毫不为这些东西所困,他看到并沉思了永恒的东西,发现这些东西各自相安无事, 并根据理性而井然有序,于是就摹仿那些东西,竭力让自己与它们相像。结果,“与神 性和秩序打交道的哲人,在凡人可能的范围内,也就变得秩序和神圣了”。(注:《理 想国》500c9—d1;500e2—4;517c8—9;499b2—c2;516e1—2,519d5—6;540b2—5。)另 一方面,哲人不仅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他们把自己从神圣存在那里获得的东西, 运用到世间,就仿佛神明的人,从而给人类也带来秩序和神性。苏格拉底具体说道 :“如果没有画家根据神圣的范式为城邦勾画出蓝图,城邦就永远不可能幸福”。(注 :《理想国》500c9—d1;500e2—4;517c8—9;499b2—c2;516e1—2,519d5—6;540b2—5 。)当然,如前所述,这种幸福不是单向的,如果哲人能够出掌城邦,不仅城邦有福, 哲人自己也有福了:如果哲学(哲人亦同)能够生逢最好的政制,而哲学本身也是最好的 话,显然哲学就确实是神圣的了。

但醉心于神圣思辨的哲人,却不太乐意“误落尘网中”而羁绊于人事,因为“到达那 个高度的人,不愿意管人间的俗务,他们的灵魂倒是愿意总把花时间在更高的东西上” 。(注:《理想国》500c9—d1;500e2—4;517c8—9;499b2—c2;516e1—2,519d5—6;540 b2—5。)但为了达到理想的境界,就由不得哲人逍遥了,必须强迫他们来管理城邦。那 么,谁来强迫哲人呢?这里的情形就如同哲人与城邦的关系一样,首先靠的是机缘,也 就是靠神明,尤其掌管“必然性”的命运女神:“某种冥冥之中的定数(必须)强迫这少 数并不邪恶的哲人去掌管城邦以前——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让城邦服从他们;或者当权 者的公子或国王的太子,因为某种“神圣的灵感”,而真正喜爱上了真正的哲学,否则 城邦和政制绝不会变得完满,个人也同样不会变得完美”。(注:《理想国》500c9—d1 ;500e2—4;517c8—9;499b2—c2;516e1—2,519d5—6;540b2—5。)

第7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妈妈是我童年的引路人。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妈妈就希望我能够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好成绩。

但我却每次都不能让妈妈如愿以偿。我非常地沮丧。即便如此,妈妈每次都会笑着说:“没关系的,孩子,只要你每一次都有所进步,那你就是强者了。”

老天有眼,幸运星终于眷顾了我。

那次,我竟然破天荒地考了一次高分。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我把这张试卷拿给妈妈看时,妈妈笑得非常的灿烂。

因为这件事,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学习了。就这样,我的成绩在班上一路飙升,已经名列前茅了。

一转眼,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而我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好学校的特尖班。

一天,我又拿着优异的成绩单给妈妈看。只见她眼睛里闪着泪花,激动地对我说:“孩子呀,你真棒,想不到当初的一个谎,能让你有如此大的飞跃,妈真的很高兴。”谎言?什么谎言?妈妈擦着眼角的泪水对我说:“你还记得你第一次考高分吗?其实那不是你真实的分数,是妈妈和老师串通给你高分的。”什么?那分数不是真的?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不过仔细想想,我能有现在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妈妈啊,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于是,我便对妈妈说:“没关系啦,要不是那善意的谎言,说不定我现在的成绩还会很差呢。我应该感谢您的谎言,还得感谢您的良苦用心呢!”

虽然已经长大,但我却忘不了那善意的谎言。那已陈旧却飘溢着爱的味道的童年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

第8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撒谎从来就算不上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儿,尤其是在职场上,善意的谎,不得不撒的谎,或是无伤大雅的谎,有几个人能面不改色地说自己从没撤过谎?

不过,这不代表谁都没有发生过撒谎穿帮的尴尬状况……我们在《都市丽人》的读者里征集了各种各样很的NG镜头,看看,该不会也曾发生在你身上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咯。

NG镜头1:

有一次,做销售的Mandy打电话到一家民营企业找老总谈广告事宜,结果一打进前台就被拒绝。后来Mandy改变了策略,自称是某财经日报记者,想对老总进行通版采访。前台小姐马上客气地转给了老总,可没等Mandy开口推销,老总就用冷冷的语气问道:“你不是记者吗?”

原来,前台小姐一转电话就去老总办公室向他汇报了采访的事。身经百战的Mandy觉得尴尬极了,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小伎俩原来那么快就穿帮了……

修正: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公司的老总一天会接到很多类似电话,所以对广告业务员的套路是心知肚明的,撒谎被识破也不用太过紧张。但是,如果这位老总硬要较真的话,最佳办法就是向老总解释,自己确实是想向贵公司介绍产品,想尽办法都找不到人,只好通过这样的方式。用你的诚意打动这位老总,他会谅解,说不定还很赞赏你知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呢。

NG镜头2:

Jerry刚去保险公司工作,兴致特别的高。一次上班,看到同在一个电梯的李小姐很面熟,仔细一想,是8楼某外贸公司的前台,便想套个近乎认识一下,顺便混个脸熟好发展起来卖卖保险。Jerry笑眯眯地问:“美女是不是在8楼工作?我和你们经理挺熟悉的。”李小姐也寒暄了几句。接着Jerry和李小姐一起在8楼出了电梯。李小姐问,怎么你也在8楼有事啊。Jerry答,是啊,我去找你们经理谈谈业务。

这时,只听一个冷飕飕的声音从背后飘过来“先生您是怎么认识我的?”随后,只听李小姐毕恭毕敬地喊了声:“张经理早上好!”

修正: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递上名片,说明来意。说不定这位经理真有买保险的需求,这样的话,岂不是正合你意?对保险销售来说,这样的谎言其实是大有必要的,关键看接下来怎么说服对方。

NG镜头3:

公司上星期刚接了一项设计,由Lucy负责方案。本来周一要交,结果周末和男朋友郊游,把方案的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到了周一,只好手忙脚乱地赶稿。那边厢客户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Lucy边赶稿边在电话里周旋:马上就发给你;一个小时后,客户又来电话,这次改为:刚发给你,没收到吗?再过一个小时,Lucy又说,最近我们公司邮箱是有点问题,你再等等;又过了一会儿,客户打来手机,Lucy没等他开口便说,不好意思,公司邮箱还没修好呢。

“Hi,Lucy!”不对,声音怎么好像-那么近,回头一看,原来这位急性子客户就站在自己身后……

修正:如果交代的工作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又不太重,可以先打个电话跟客户说,做好了,但是需要再完善一下,还可以拖1-2个小时。但是如果工作任务很重,没有一天两天完不成的话,就需要诚实地去和客户沟通了,在道歉的同时,看看有什么补救措施。

NG镜头4:

David经常在同事面前吹嘘说和董事长家有某种亲戚关系,常和董事长儿子一起吃饭云云。后来经理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认为他是“皇亲国戚”,所以事事都不敢得罪他。后来董事长派了“儿子”来这个部门工作,大家一看,原来是女孩子,大吃一惊,因为董事长在人前人后一直说儿子如何如何。董事长千金说,因为家里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所以董事长喜欢把她叫儿子。这下可好,大家都在背后笑David,吹牛是吹大了。

修正:假冒“皇亲国戚”是高明的谎言,但是应该拿捏到位,稍有闪失,就洋相出尽。所以,当有人向你求证的时候,要态度暧昧,不置可否,让大家自己去猜测,细节方面的话题千万不要涉及。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没有意外,几乎就没有人可以轻易揭穿。就算穿帮了,人家也抓不住什么把柄。

NG镜头5:

同事们一起相约下班后聚餐,Lilian却早就和老同学们约好了唱卡拉OK。她于是说男朋友感冒了,要回家陪他,没办法去聚餐。事不凑巧,晚上Lilian在KTV门口遇到了聚餐后也去唱歌的同事们,一时语塞,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起来。

修正:遇到这种情况,去之前可以热心地帮同事推荐餐厅,订位子,这样就可以避免撞到一起。如果真撞上了,还可以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比如可以说“我同学要去外地了,可能很久见不了面,所以我就来了这边,咱们同事天天都可以聚,是吧?”这样说,同事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能觉得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专家意见:不妨用沟通替代撒谎

职场上出现的谎言目的不外乎两种:保护自己和得到好处。

保护自己而说的谎言是最常见的。做错了事,一想到后果可能是负面的,便会以谎言掩盖真相。此外,有些人为了得到好处,也会许下夸大的诺言。

在说谎前,应该先要了解谎言带来的好处往往是暂时的。

为了推搪一些推销电话而说的大话,自然无伤大雅,倘若是为了争取客户,许下根本无法达成的承诺,这种谎言会有什么后果?若谎言被揭穿,你又需付出多少代价?

何不试着用沟通来替代撒谎?

其实你不妨想想,除了“撒谎”之外,是否有更可行的方法。为什么不试着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对于老板交代的事情还未完成,有些人害怕挨批,就会说已经做好了,然后再找一份随意的资料敷衍了事。事实上,老板可能只是了解一下工作的进程,“做好了交上来,没做好就继续做。”所以你实在没有做完,可以和老板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您要得这么急,已经有一个大体的纲要了,还需要时间进一步细化和确认数据。这样既让老板知道了进度,你又充分领会了上司意图,加强了两者的沟通。所以说。有时候用沟通取代撒谎,是获取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铺垫。

Tips公室撒谎面面观

愚蠢谎言列举:

1 迟到后,称闹铃没响。――太老土,连小学生都不用了。

2 对于未回复的工作短信,说:什么短消息?我没收到啊?――说这句话的意图很明显:不是没收到,是不想回复。

高明谎言列举:

1 需要别人帮忙时,说,“除了你,我想不出还能找谁。”――谁能拒绝这种英雄主义的诱惑?即使你怀疑这样的话他(她)已经对一百个人讲过。

2 我最喜欢像你这种类型的同事/老板/客户了。――这种类型是一个什么样的类型,面对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12星座同事怎么撒谎?

水瓶座:面无表情。谎言既出,一个版本到底。

双鱼座:真实状况和臆想部分交织,谎言很莫名。

白羊座:谎言还来不及编织,他们的脾气已经爆发了。

金牛座:不是不爱撒谎,而是不擅长撒谎。

双子座:胡编瞎凑还不着痕迹。

巨蟹座:对不同人说不同谎。

狮子座:相比主动撒谎,他们更爱听谎言。

处女座:兜圈子撒谎。

天秤座: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天蝎座:不易说谎。遇事干脆一走了之,先消失再说。

第9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言范文

摘 要:人性有善恶之分,同样,谎言也有两种:善意的谎言和虚假的谎言。短篇小说《Mr.Know-all》中的两个主人公凯兰达和拉姆齐夫人都各自隐藏着自己的谎言,他们的谎言究竟是善还是恶呢?本文将从人物的语言与行为和婚姻道德观二个角度分析《Mr.Know-all》中二个重要的人物角色:凯兰达和拉姆齐夫人,从而揭示人性的美和脆弱。

关键词:人性 ;谎言;婚姻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1、《Mr.Know-all》的故事情节

《Mr.Know-all》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和散文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作品之一。《Mr.Know-all》一文主要围绕叙述者对凯兰达的情感态度转变而展开。叙述者最初因凯兰达的姓名,肤色和行李的摆放而对凯兰达产生厌恶之感,到最后因凯兰达对拉姆齐夫人的外遇事件保持沉默而导致厌恶感的消失。整篇小说的转折点也正是整个船舱的人对拉姆齐夫人项链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在叙述者眼中一向无所不知的高傲的凯兰达最终竟然为了拉姆齐夫妇的和谐,宁愿牺牲自己的形象并对全舱的游客说了一个谎言:拉姆齐夫人的项链价值18美元;而在各位眼中一向乖巧、温柔和贤惠的拉姆齐夫人也向拉姆齐说了一个谎言:项链是我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买的。他们的谎言是善还是恶,他们的本性又是如何呢?

2、凯兰达的角色分析

2.1凯兰达的语言和行为

首先,在凯兰达与叙述者初次见面时,凯兰达主动向对方示好,并不断地向对方提出可交流的话题。例如,出示护照向对方证明自己也是英国人,在美国禁酒令期间邀请叙述者和其他游客共饮,提前帮助叙述者预订餐位等等。由此推断,凯兰达是一个待人友好,充满热情,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其次,凯兰达又是一个善于交际和善于组织的人。例如,在船舱上主持拍卖、筹集体育资金、组织高尔夫球赛、安排音乐会等等集体活动。同时,他也是一个勇于争辩和不服输的人。在讨论拉姆齐夫人项链时,凯兰达被拉姆齐的话语刺痛后,敲着桌子叫道:“我可以告诉你,在这方面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我这次到日本就是恰谈珍珠生意的。没有哪一个懂这行的人不会认为我刚才说的话千真万确。”此时此刻,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又是一个自信和高傲的凯兰达。

最后,在凯兰达与拉姆齐打赌时,凯兰达看到拉姆齐夫人的脸是那样的白,好像他马上就要晕过去。他说:“我错了,这18美元正合适。”他退缩了,不再那么善于争辩,不再那么渴望大众的目光。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细心,敏锐的观察力,人性的美给了拉姆齐女士一个完整的家庭。

2.2婚姻道德观的角度

凯兰达面对拉姆齐夫人哀求的眼神时,他人性善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对于缺乏敏锐观察力和被事实所蒙骗的拉姆齐而言,凯兰达的谎言是善还是恶呢?我们不可否认,拉姆齐是家庭和婚姻中的受害者。但总体而言,凯兰达的谎言是善意的。因为凯兰达并没有在所有人面前指明拉姆齐夫人与他人的不正当关系,至少使拉姆齐在全舱人员面前保留了一个作为丈夫的尊严。

同时,在凯兰达说谎话的那一瞬间,他也不再计较100美元的赌金,也不计较与拉姆齐之前的对抗,也不计较赌注过后的戏弄和嘲笑。他是独自一人忍受着隐藏秘密的痛苦,最后无奈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谁愿意被别人看成是傻瓜。”因此,在凯兰达说谎话的背后仍然隐藏着人性的光辉。但是,最令人反省的一句话就是凯兰达说:“如果我有一个漂亮的妻子的话,我绝不会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待一年”。这一句发自内心的感叹揭露夫妻双方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会闯入爱情的红灯区,从而显现人性脆弱的一面。

3、拉姆齐夫人的角色分析

3.1拉姆齐夫人的语言和行为

叙述者在最初阶段谈到拉姆齐夫人时,他说道:“拉姆齐夫人的样子十分可爱。她穿得也十分简朴,但她知道该怎么穿她的衣服,使她具有超过其他女人的迷人之处。这是一种端庄淑静的美。”然后当凯兰达谈到拉姆齐夫人颈上的项链时,她的脸红了,她把那项链轻轻地塞进她的衣服;直至拉姆齐取下她的项链,她的脸变得苍白;到最后,她称脑袋疼不在踏出房门。

叙述者一开始对拉姆齐夫人的描写使我们对她产生好感:她应该是个温柔体贴,惹人心疼的好老婆。可是,后来拉姆齐夫人面对大家讨论她颈中的项链时,她的表情,她的动作却让大家谁也不会想到温柔可人的拉姆齐夫人会踏入婚姻的。拉姆齐夫人无疑是做错了事情,成为一个背叛丈夫的女人和一个对婚姻不忠的女人。但是事后,她在极力地掩饰自己的错误,不希望大家发现自己的秘密,更不希望拉姆齐知道自己的秘密。人性的美使她从内心渴望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和和睦睦,快快乐乐地幸福生活。同样,也正是因为人性的脆弱使独自一人生活在纽约的拉姆齐夫人闯了爱情的红灯。

3.2婚姻道德观的角度

拉姆齐夫人首先错在对丈夫撒谎,声称项链是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买的,也正是因为她的谎言引起了凯兰达和拉姆齐之间的赌局,使事情的真相被善于观察的凯兰达发现,也使我们知道拉姆齐夫人也并不是像她的外貌一样惹人爱;其次是对丈夫的不忠,她先闯入婚姻的,做了一个婚姻的背叛者。但在真相即将揭露时,她忐忑的心情,哀求的眼神被凯兰达看到。虽然她犯下错,但是她在极力挽回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与人性的脆弱相比,人性的美还是更耐人寻味。此外,100美元的赌金重新回到凯兰达的手中,我想无论是拉姆齐还是拉姆齐夫人对凯兰达也是充满感激的。人生孰能无过?人的本性也总是由恶趋向善。

4、总结

叙述者眼中的凯兰达由最初善于争辩,不服输和乐于展现自己的形象过渡到最后宁愿成全他人的幸福而使自己变成他人笑柄的形象,这一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凯兰达人性的美。拉姆齐夫人也本以为是贤妻良母型惹人爱的小女子,但却又做出违背婚姻道德的事情,此时,人性的脆弱又凸显出来。在《Mr.Know-all》结尾处,叙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觉得我又不是那么讨厌凯兰达了。叙述者在面对凯兰达、拉姆齐夫人时,他对两个人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让我们领略了人性的复杂性。综上所诉,人们对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下将产生不同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因为人性的美和人性的脆弱使凯兰达和拉姆齐夫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