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对外安全教育研究

大学生对外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研究大学生对外交流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力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大学生规避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和风险。对外安全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应该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高校应该科学管理大学生,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对外交流的机会,应该利用英语教学“思政”平台融入对外安全教育,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及对外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对外安全教育;大学生;重要性;现状;原因;对策

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我国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安全问题,但安全教育的细分领域如有关大学生对外交流方面的安全教育还未受到重视,没有成为高校安全教育、思政教育的重点。本文着重研究大学生对外交流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力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大学生规避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和风险。

一、大学生对外交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及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现代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多维度、多方位的,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更要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不仅要熟知中国文化、中国法律法规,更要知晓异国文化、国际规则,不仅要服务于国内社会、国内人民,还要服务于国际社会、世界人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把大学生培养为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化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意识,游刃有余的交际能力,灵巧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等。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大学生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跨文化意识、对外交际、对外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等方面,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愿意并正在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事务越来越多,出入我国的外国友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大学都有对外联络部门或国际交流中心,很多大城市曾经或将要举办各类大型的国际政治、经济、体育、音乐盛会,大学生和国外朋友打交道的机会也就不可避免地多起来。当前,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学习、生活、旅游,这足以说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稳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增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和国际友人交流的机会。同时,大学生也主动参与国内的各项国际事务,如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的志愿者中,很多是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不仅可以在国内进行对外交往,还可以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和世界进行交流。近40年我国出境留学的人数持续增长,自21世纪以来,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而且逐渐形成规模化、平民化、低龄化的特点。尽管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跌宕起伏,但从国内政策来看,我国政府一直对留学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当前国际形势下,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增加,国际安全形势变得错综复杂,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2004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全球不稳定成为中国公民在海外安全面临的新威胁,中国公民在海外被非法对待事件接踵发生,如2017年中国女大学生章某在美国遇害,2019年一大学生被骗到国外做非法工作,2021年11月中国留学生郑某倒在芝加哥大学主校区附近的人行道上,这些事件对国家、家庭、个人都是惨痛的教训,同时也提醒我们大学生对外交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二、我国大学生对外交流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国家、社会、家庭及学校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努力通过多层面、多渠道来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生命安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通过这些安全教育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即使有关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研究,也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研究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所关注的方向、主题大都相同,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或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研究,如校内外或家内外(国内)出现的一般意义的安全问题,像洪水、火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安全问题,还有如校园欺凌、盗抢、网络成瘾等非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笔者在知网中搜索“大学生涉外安全教育”或“大学生对外交流安全教育”,发现几乎没有相关的论文。可见,针对当今大学生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如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研究涉及很少。由此,这类研究显得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迫切和有必要。

三、大学生对外交流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关注度不够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国内外人们的民间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对外”一词逐步被人们熟悉和接受,对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外交流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安全。但是,对外安全意识和教育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大学生、家长,甚至教师这方面的知识都比较匮乏。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完整的、成体系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标准,以致对外安全教育和社会发展相脱节,这需要引起政府、学校、新闻媒体及个人的高度重视。

2.学校安全教育覆盖面较小

在我国,大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通常仅局限在传统的安全教育方面,对非传统的安全教育涉及很少。大学生从小接受到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在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面前如何自救和救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待和处理一些校园安全问题如校园欺凌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这些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当前的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学校的安全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传统的安全教育方面,而要把安全教育的涉及面、覆盖面扩充得更大、更广,对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如对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应该有预警和准备,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能忽视。

3.大学生生活环境过于简单、安逸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过于简单,过于安逸。在物理空间上,大学生生活的环境足够安全、舒适,几乎所有大学校门24小时都有保安护卫,外校的学生不能擅自进入本校,本校学生出入校门也有一定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各高校之间学生的接触范围和交际面。另外,为避免出现对外交流安全问题,有些高校出台了一些相关制度,以避免国内学生与留学生交往过多,对他们开展的活动和合作也有一些规定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生活大多限于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只限于校园,对校外的事务接触太少,以致失去了亲近自然、接触真实社会、接触社会人群的更多机会,也失去了参与校外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的机会。在认知空间上,一些大学生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的渠道主要是网络,而网络中的信息通常是碎片式的,甚至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世界往往比他们所知道的更复杂,更难以融入。没有亲身经历、亲自接触的机会,就很难具备认知、处理、应对复杂的社会和问题的能力。过于简单的生活环境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对世界的复杂性和真实性有深刻的了解,应该能够学习适应社会,学习与世界交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别人、保护国家的利益。

4.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欠缺

虽然大多数学生从小就学习英语科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非常了解欧美文化,了解欧美人的风俗习惯等,这是因为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对跨文化教育内容很少涉及。在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中,开设跨文化课程的大学并不多,即使有些大学开设了跨文化课程,但由于课时数量有限,对涉外安全教育的涉及也很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是参加考试,如参加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有对外交往的目的。对于如何合适、得体地进行对外交流,很多大学生都没有经验,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和锻炼。另外,不仅一些大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一些高校的领导、教师和家长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有意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人们才能相互尊重,才能做到求同存异。反之,人们就有可能相互误解、相互冒犯,甚至相互对立,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风险。5.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在对外交往中,可能会碰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如跨文化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大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乐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2022年韩思佳的《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及胡丽萍的《中医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意愿不强,能力较差;外语能力较差,跨文化传播能力较弱,跨文化传播意愿较强,但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差,语言组织及表达逻辑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2018年蒋兰等人在《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教学的分析》中指出:目前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最低,然后依次是确定问题、反思问题、拓展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决定着对外交流的效果及对外安全风险防范的结果。可以说,社会适应能力是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四、加强大学生对外安全教育的策略

安全教育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安全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对外安全教育同等重要。

1.对外安全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对外安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应该制定一整套有关对外安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预防、警示、处理、善后方案,在各级学校特别是大学里要增加对外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利用各级媒体宣传对外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对外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2.对外安全教育应该引起高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对外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不必要风险,应该成为大学日常安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应该常态化。要提高大学生的对外安全意识,首先要提高校方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对外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领导、教师要多学习对外知识和技能,学习异国文化、法律法规,懂得中外文化差异。

3.高校应该科学管理大学生,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对外交流的机会

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应该有的放矢,宽严结合,既要有原则、规章制度,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和机会。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学校对他们的管理应该区别于中小学校的管理,应该尽力满足大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供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去挑战。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与世界进行交流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需要通过做事培养责任心、进取心,学会积极探索、开拓未知、明辨是非、明确目标。作为高校,应该给大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有效开展对外交流,勇敢结交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单一的校园生活很难培养出符合国家、国际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高校应该利用英语教学“思政”平台融入对外安全教育

大学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程,也是一门跨文化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差异,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促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鉴赏和分辨能力。这样,大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5.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及对外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重要,它能帮助大学生有效交流和沟通,传播文化,达成共识,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了解跨文化知识,学会主动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以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杂志、报纸,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优化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社会调查,走出校园,了解现实世界。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和校外活动,如参加当地的红十字会活动,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参加当地组织的文娱、体育赛事活动,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还可以参加一些大型的国际经济、政治论坛志愿活动,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提高自身对事情的分辨能力、自律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大学生要慎重交友,这在对外交流中尤其重要。以往有案例显示,交友不慎导致的安全问题很多。因此,大学生在国外,要关注当地治安状况,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远离风险区,如果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抓住机会自救、求助、报警等。另外,大学生在出国之前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紧急脱险技能,如绳索滑降、一招制敌术、国际通用反恐手语、紧急伤情处置等。

五、结语

总之,在不断开放的现代中国,对外安全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生对外安全意识、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对大学生来说,掌握有关对外交流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学会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国家的利益尤为重要。作为人才培养重地的高校,尤其应该加强大学生对外安全教育。大学生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学习对外安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融入地球村,成为健康、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加强大学生对外安全教育的策略有:对外安全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应该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高校应该科学管理大学生,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对外交流的机会,应该利用英语教学“思政”平台融入对外安全教育,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及对外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月.从徐玉玉式悲剧看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01).

[2]胡丽萍,兰昊,张存玉.中医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01).

[3]蒋兰,高峻峰.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教学的分析[J].教育观察,2018(17).

[4]张彦姣.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柯飞.“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06).

作者:熊莉芸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外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