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校培养出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下传媒业的发展要求,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用人单位所需无法达成一致。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与主持;应用型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高校培养了大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导致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如何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科学、更规范、更符合时展潮流是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的共识,技术的革新、大数据的运用、云计算的推广、中央厨房的出现,“融媒体”开始向“智媒体”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开辟了一条道路,新华社“AI合成主播”、央视网络春晚“小小撒”、配音纪录片《创新中国》等的出现,让我们顿时产生了危机感。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播音员主持人?高校传媒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国内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蓬勃发展,荧屏前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为播音主持队伍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和扩招播音与主持专业,由于各高校招收人数多,考生报考人数也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为全国艺术类考试中的热门专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到来。按照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如今传媒行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面对应试教育,许多考生认为全凭文化课参加普通高考进而考取一所好的院校十分困难。因此,部分考生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以进入理想大学。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理工类院校、艺术类院校,都在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需要学生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在面试中,专业老师只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专业素质进行考察,而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之艺术类考试比较看中学生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比较低,部分学生通过专业考试后很容易就能够考取本科类院校。因此,入学后发现许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二)师资力量不足。在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中,大部分院校专业教师严重匮乏。由于一些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会聘请在媒体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外聘教师到学校上课。虽说这些传媒从业人员有着一线的从业经验,但是面对一线繁重的工作压力,许多教师没时间备课便走入课堂,且理论知识薄弱。一些院校的专职教师是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工作,没有媒体从业经验,在课堂上只是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应用技能型专业,必须要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缺少理论或者缺少实践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锻炼。(三)培养模式陈旧。从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中了解到,大部分院校都为学生开设专业主干课、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公共选修课。开设的主干课程涉及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等,大部分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多年来一直使用中国传媒大学编写的教材。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结构单一。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很难适应媒体的工作要求。(四)教学形式单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小班授课,一对一教学。由于教师资源匮乏,学生人数众多,多数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无法做到小班授课,有的甚至出现一个班级一位老师面对四十名学生上课,这就相当于是大班教学,专业课方面很难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专业实践的机会,即使有机会练习,时间也会比较短。教师只能采用示范性教学的方法,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大部分情况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主角”,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

(一)扎实的基本功。电视媒体是以声画合一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播音员主持人也已不再是单纯的“播报员”和“报幕员”。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扎实的基本功必不可少,也是重中之重。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在一次直播前遇到临时加稿的情况,编辑来不及编片子,只能播音员进行口播,此时距离直播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李修平完全没有时间备稿,在这种情况下她准确无误地完成了16分钟口播,其扎实的基本功受到观众和网友的一致好评。(二)即兴口语表达以及控场能力。在直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的突发状况,比如:提示器乱码,新闻片播放不出来,此时导播一般都会把镜头切给播音员主持人来挽救尴尬的场面,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处惊不乱,急中生智,具备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控场能力。遇到突发新闻时,有时来不及将在新闻现场拍到的画面编辑好运用到直播中,这时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上网友们上传的信息进行编辑整合,通过即兴口语表达来呈现画面。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的主持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孙楠退赛,汪涵机智的救场不仅让总导演有充足的时间调整赛制,同样也挽救了现场尴尬的局面,赢得了受众的称赞。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具备播报能力,还要具备采访、编辑、控场的能力。(三)流露真情实感与充满人文关怀。有声语言的创作表达是有情感的,人在说话的过程中也是处于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同样的文字,不同人去表达、用不同的感情去表达,效果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有声语言的魅力,也是人区别于机器的地方。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采访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人时,由于老人年龄大在录制节目的时候是坐在轮椅上的,董卿采访时为了能够与老人保持平视,她3分钟的采访是半跪在老人面前的。她的这一行为,既是对老人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优雅和谦卑的态度,充分展示了董卿的人文关怀。(四)个性化主持风格。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主播已经不只是单纯地坐在主播台前进行新闻播报,还需要驾驭在直播间内全景视角下“站播式”的播报形式。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新闻主播欧阳夏丹采用的就是这种新型的播报样式。在一些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还要参与到游戏环节当中与嘉宾进行交流互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碎片化信息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整合信息资源,结合现如今出现的受众小众化、分众化的现象进行信息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还需要展现出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的一面,从而吸引更多的收视群体。

三、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转变思想,培养符合时展潮流的人才,这既要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精髓,又要追随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德才兼备、务实创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一)改进人才选拔方案。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在专业招生录取过程中只能采用全国各省份艺术类考试统考成绩进行录取,没有单独校考招生的权利。全国各地区考生专业水准有差别、设置的考试项目不一、评委评判标准不同,种种弊端导致招来的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每个高校有每个高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选拔方案,招收适合于本学校培养方向的学生,使其毕业后更容易与社会接轨。大多数院校在艺考招生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面试情况,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在艺考过程中加入笔试环节,着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做到“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涉及广”的特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媒体行业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人工智能时代,“双师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格外重要,教师要紧随时展潮流,将时下流行的节目形式融入到课堂的教学训练中,针对学生们遇到的问题具体分析,进行示范教学与演示训练,使教学与媒体实践相结合。(三)优化专业教学体系。1、教学媒体化。微信公众号“闪亮新主播”自2018年3月19日成立以来,已成为了许昌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新媒体实践展示平台,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运营。该公众号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专业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周一至周五定时推送优秀学生的音频作业。音频作业包括新闻、散文、故事等多种内容,大学一年级推送学生的音频作业:绕口令、字词朗读;大学二年级推送学生的音频作业:诵读文章;大学三年级推送学生的音频作业:模拟主持。同时在音频下面附上文字稿件、学生的个人简介和形象照,在新媒体平台对优秀学生的专业水平、形象气质进行展示、宣传及推广。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鼓励同学们进行手机直播,寓教于乐,在娱乐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手机直播是要求每位学生申请一个花椒直播账号,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手机直播,每次直播至少15分钟以上,要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抖音短视频拍摄是要求每位学生申请一个抖音账号,每周一条抖音短视频或者生活Vlog视频,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借助新媒体平台在教学中已建立“闪亮新主播”微信公众号、花椒手机直播、抖音短视频,“伴随化教学”实现了课前课后“随时随地听、随时随地教”,充分让学生与媒体接轨。2、专业实践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应用型”为特色,让学生们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与一线媒体接轨。以许昌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播音语音实验室、录音配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多功能演播厅、摄影摄像实验室和戏剧排练厅,预计再建拉片室、形体训练室、戏剧影视工作室、虚拟演播室等8个实验室。主要承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播音发声训练、播音表达训练、节目主持训练、新闻播音训练、摄影摄像基础、摄影艺术、舞台表演实践、表导演基础、影视制作(非线编)、后期音效制作、后期影视剪辑、后期画面调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拥有高端摄影设备大疆无人机等一系列设备供师生实践使用,满足学生不断增加的实验科目需求。文学与传媒学院依托河南影视集团、许昌电视台和许昌广播电台开展实习实训。近几年,不断拓展实习见习领域,选派学生到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实习实训。让学生们切实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亲身感受媒体工作状态。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录制完成实习作品、撰写实结,促使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目的性。3、人才综合化。许昌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人才的应用型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中国播音学、文化礼仪等,计划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针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定向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从近几年许昌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走向传媒行业,在学校里开设的通识类、拓展类课程中,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毕业后就业面也有所拓展,充分体现“人才综合化”培养的特色与成果。4、培养拔尖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拔尖人才在培养上采取“教师+网友”双评价机制培养模式,以“项目制”进行教学,课堂进行案例分析、现场研究,课后进行实操训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许昌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广播新闻播音训练》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由专业老师按照课本上的章节对新闻播音技巧进行讲解,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新闻播报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只会播报,无法适应当下媒体的用人需求,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制”教学,任课教师在全年级挑选10名优秀学生,作为拔尖人才进行培养。在新闻播音拓展课程中,新闻播音按照当下广播媒体频率划分为:“新闻广播”“音乐广播”“交通广播”“私家车广播”等类型,对整点新闻资讯播音进行策划、编辑,然后录音、后期制作,模仿一线广播新闻的播音流程,让学生们录制一档完整的节目。教师课上进行听评,课后要求学生上传录音至网络平台,接受网友们的听评。课程结束后选择优秀的学生推荐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重点对拔尖人才进行培养,树立良好品牌形象。5、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与训练来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因此,要组织学生主持校内外大型活动、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要将专业性比赛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齐越朗诵艺术节”、“经典照亮人生”诵读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可以展现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心理素质和台风,帮助他们全方位发展。结语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众多,每一所院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只要从招生选拔、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就能培养出符合时展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罗幸.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11(11).

[3]马树生.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应对全媒体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

作者:万光明 单位: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