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播音主持教学学生文化修养提高

播音主持教学学生文化修养提高

【摘要】随着播音主持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对该专业学生的内涵、文化素养等要求正在逐步提高。播音主持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对舆论的引导有着一定的作用,播音主持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影响着信息传递的质量,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多方面探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播音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化修养;素质教育;播音主持

现今传媒工作者的工作平台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现状对播音主持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仅如此,AI人工智能主持人也在逐步向媒体渗透,大有取代人类主持人的势头。这番趋势推动我们就如何培养高素养的传媒工作者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万物皆媒的时代,各种媒介载体都利用其自身优势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受众传达多元化的信息,意图通过快捷的平台将最新鲜的资讯和观点展现在受众面前。即便新媒体的算法推荐以其技术化优势席卷受众,但央视等主流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国际和国内重大事件的报道,受众始终相信主流媒体的消息来源,对网络消息总是抱有怀疑态度。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声语言仅次于图片成为了最易被受众接受的信息源,这决定了主持人的角色在传递消息时的重要性。相较于十几年前的新闻类节目、访谈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我们的节目形式非但没有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减少,反而因为受众平台的扩大和国外众多节目类型的流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细分。目前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有一百余所,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其主要原因是一大部分学生选择播音专业是文化成绩不理想或者只是喜欢站在镁光灯下的感觉,这导致播音专业学生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一、当前节目主持人及在校节目主持专业学生素质现状

(一)在职节目主持人素质现状“节目主持人是在大众传播活动的特定节目情境中,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和交谈性言语交际行为,通过直接平等的交流方式,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的人。”[1]目前业内的一批优秀主持人确实在践行着这个理念——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比如白岩松、撒贝宁等,他们的成功是离不开除了主持技巧之外的厚重的人文素养的。相反,主持人群体中也不乏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成员。当然,这里所说的“滥竽充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娱乐公司和视频网站的出现让“主持人”不再仅仅局限在电台电视台这种传统媒体,他们可以选择的平台更多,换言之,需要主持人的节目也变得更多了。尤其是一些娱乐节目,更是需要新面孔、新鲜血液来让节目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为并没有做好准备的准主持人们提供了上岗的机会。其次,社会审美的畸形让节目的制作者更倾向于把外形姣好作为第一选择,那些有能力、素养高但外形相对较普通的主持人获得的机会会少于前者。目前各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年轻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阳光、帅气、养眼,但播之无物,仅是见字出声而已。一些主持人群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只顾表面修饰,把外表的靓丽和帅气放在第一位,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忽视了对知识的积累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能力往往决定着节目的质量。一些主持人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采访过程中无法追问出受众想知道的真相,造成所提问题仅仅流于表面、平淡无奇,甚至提不起被访者与之交谈的兴趣。例如“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或“您是怎么想的呢”的这种初学者的问题,学者回答时也只能频频点头,完全没有交流感。这种主持人即便颜值再高、声音质量再好也不会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相反,他们的浅薄和思维僵化将使节目失去用户黏性。

(二)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素质现状播音主持招生成为高校最不缺生源的专业,国内高校相继成立了相关专业,但并不一定具备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培养形式愈发形式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属艺术类专业,招生时分数线较其他专业低,一般由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组成。分数线低使得一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入到此专业学习,甚至有部分考生是因为担心文化课分数低无学可上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专业。目前我国高校对艺术类学生的招生范围是很大的,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媒体、亲朋好友等的影响,倾向于选择艺术专业。社会上的艺考辅导机构抓准了学生的迫切心理,纷纷在招生上造势,在宣传口径上一致将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培训时间提前到高二甚至高一阶段。在这种环境下,多数决定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进驻到培训班学习专业,将所有在学校以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专业。这种时间分配一定会让他们的文化课成绩降低,也无形中影响了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的方式方法

(一)课程设置方面受传统专业训练的影响,目前的专业教师还停留在对所谓的“高级音质”的迷恋中,认为播新闻和朗诵才是专业能力的认证,一味地向学生输出稿件,表达对有稿播读的重视,从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重心。“新文科”的思想对相关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保证专业基础培养的前提下丰富相关学科的课程学习,尤其是通识课的学习,将学生引导到学习文化知识的氛围中来。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文化素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主持人和“网红”在业内仍然获得了较高的人气和丰厚的报酬,这些也是干扰学生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在教学中说明“长期持有”与“短线蹿红”之间的差别所在,时刻提醒学生重视自己事业持续的长度和宽度。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进度应该齐头并进,文化素质课内容偏旧,与当前的时代信息不吻合,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文化素质课提不起兴趣。因此应在更新内容的基础上配合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播音主持专业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艺术,更是党的喉舌,只有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胜任播音员这一角色。因此,专业课设置中除了学生的视听语言训练,还要锤炼学习者对稿件的创作和选编技能;将“即兴口语表达”作为重要的专业课,引领学生掌握表达的案头准备、心态把握和现场控制技能;设置访谈类节目专业课,提高学生动嘴及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专业教师队伍方面目前我国播音与节目主持专业教师队伍较之前几年丰富和壮大了许多。一是由于播音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增加,有一批毕业生愿意寻求一份稳定且有社会地位的工作加入到教师队伍,二是由于很多在一线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有将自己的专业理解和工作经验传授给高校学生的意愿,因此到高校应聘或者兼职。前者的短板在于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指引;后者的缺陷在于离开理论学习太久,在实践经验传授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无论是处在哪种阶段的教师,都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专业硬件设施难完善播音主持专业是个比较特殊的专业,既要有强有力的师资也要有配套的能够跟上媒体发展的硬件设施。在多媒体环境下,各高校基本都兴建了虚拟演播室和数字化录音室,有些条件好的学校还引进了全套的配音设备来丰富教学实践。正是因为播音专业对硬件要求高,且设备更迭快,有些学校受条件所限,无法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这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无疑是一种劣势,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应有的实践练习,一旦走入社会便会显得技能缺乏。在已经开设此专业的学校里,要在教学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优化教学设备,尽量与当前电台、电视台、网络直播的设备接轨,为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实践训练铺平道路。

三、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为重中之重播音员与主持人是在话筒前或镜头前进行播音创作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了他们所在的媒体和节目创制集体,是节目输出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既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更是党的宣传员,因此,过硬的政治素养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的专业教学一定要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树立无产阶级新闻观。

(二)对学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播音专业人员的竞争是从在校期间开始的,当我们谈及“专业水准”的时候,并不是单单指普通话是否标准、播读是否正确,它是一个十分综合的评判,内外兼修的体现。优秀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都会注重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为只有知识丰富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播音主持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念字机器,一个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有声语言创作者很难引起受众的“共情”。

(三)直接影响未来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现如今受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收看信息,而是要从冗余的信息中迅速的找到观点和态度。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的学习是从高校开始的,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要拿起前辈的接力棒,在强手如云的媒体环境中迎接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挑战。节目的质量来源于人才的质量,拓宽培养口径和知识面,将优秀的人才输出给媒体,提高节目质量,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许自强.美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3]俞虹.节目中主持人通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4]王泰兴,刘玉萍.有声传播语言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柴璠.当代广播有声语言的创新空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褚旖旎 单位:渤海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