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河钢集团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河钢集团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成本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具备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愈发处于优势。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的经营管理模式渐渐难以为继,而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现代企业降本增效指明了方向。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由于经济转型和钢铁需求减少,钢企不得不持续去产能、去库存,加强成本控制,以谋求自身健康发展。本文以河钢集团为分析对象,指出当前钢铁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完善成本控制提供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河钢集团;成本控制

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理念,通过“三去一补一降”的具体举措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运作效率。为了适应经济常态化,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把握经济转型的时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供给侧改革是指对供给方面过去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调整,提高供给侧对于市场的灵敏程度和适应程度,根据市场需要来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这一理念旨在通过改革来消化企业的过剩产能,加强企业管理,努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河钢集团简介

河钢集团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组成,规模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集团总部坐落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截至2018年,河钢在全球拥有员工近12万人,其中海外员工近1.3万人,年营业收入3370亿元,总资产达4364亿元,连续10年位居世界企业500强,2018年为第239位。河钢集团现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中国核电、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的领军企业。河钢集团的主要产品为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高强钢、汽车用钢、气瓶用钢、船体结构用钢、耐候钢、管线钢、石油套管用钢、花纹钢、电工钢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桥梁、机械制造等领域。

三、河钢集团成本控制问题现状

针对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方向以及企业成本的构成,本文对河钢集团的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六个方面的现状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一)税费负担

1.增值税和进项税税负过重。在钢铁企业的税费总额中,增值税占比最大。2019年我国进行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税率由16%降低为13%,但此税率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利润增加缓慢的背景下仍然过高。此外,尽管近年来政府已经实行了部分税费减免和税率优惠,但对于企业高额的经营成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造成企业的税负负担过重。2.征税时间亟须调整。现阶段钢铁企业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钢材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企业经营变得举步维艰。河钢集团同国内其他大型钢企一样,需要去产能、去库存,还有大量人员需要分流安置,增加了资金压力。此外,很多下游客户迟迟无法还清欠款,而钢铁企业在没有收到货款的情况下仍然需要纳税。

(二)融资成本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有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力支撑。为了满足大量的资金需求,以及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河钢集团现在采用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模式为我国大量企业所采用,它的缺点在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从而削弱了企业发展的自主性。另外,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烦琐,要求严格,企业从申请到放款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而这期间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时间的资金周转紧张会妨碍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影响正常经营。同时,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也使企业获取其他融资渠道的难度增加,使融资风险日益加重。

(三)制度性交易成本

1.审批手续复杂、周期过长。尽管中央已经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的下放力度,但从地方施行的效果来看,审批事项并未减少。而且法律并未随着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而有所变化,导致基层在具体操作上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服务水平低、评估时间长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涉企收费项目繁多。涉企收费项目包括政府性基金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其数额加在一起有三百多项之多,昂贵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带给企业的财务压力也就显而易见。

(四)人工成本

1.管理体制不健全。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体制应涵盖采购、生产、销售、后勤、人事等诸多方面,然而目前河钢集团将重心放在企业员工工资基数和员工社保这些表面的成本上,忽视了对其他关键环节的管控,缺乏对整体的考量。2.成本投入不合理。我国钢铁企业普遍用工量较大,而且从事非生产性工作的人员数量众多,不必要的支出造成人工成本总额虚高。为了压缩成本,维持企业生存,河钢集团没有及时改善一线生产工人和高技术管理人才的福利待遇,这样不但没有减少开销,反而增加了人员流失率,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

(五)能源成本

1.能源瓶颈紧张引起成本上升。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在2018年已达到了10.38亿吨,在价格上也呈现出连续上涨的趋势。另外,水、电、煤等能源的短缺造成钢铁单位成本上升,增加了河钢集团的生存压力。2.供应商采购单一化。目前河钢集团的铁矿石、煤炭等资源采购单一化严重,过于依赖一个或几个供应商容易造成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下降。一旦资源供应链被切断,企业的生产能力将受到重大打击。

(六)物流成本

1.管理体系松散。由于欠缺物流管理经验,河钢集团的物流整体发展规划不够合理。作为传统的重工业企业,钢铁企业面临着各环节之间生产协同性差、物资配送不及时的情况,对于物流资源难以实现整合,没有形成规模的物流管理体系。2.信息沟通不畅。河钢集团的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各环节之间未采用相同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大大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要求。

四、河钢集团成本控制优化建议

(一)税费负担

1.加强纳税筹划。面对巨额的税费负担,河钢集团需要完善纳税规划,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的发展进程。此外,还要利用好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利用法律最大化地维护自身权益,为企业缓解短期财务压力。2.健全企业税费制度。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完善企业税费制度势在必行。面对当前严峻的贸易战形势,政府应出台相关的税费减免措施,从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的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政府还应取消不合理征税和重复征税项目,用科技换降税的方式来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

(二)融资成本

1.完善资本结构。河钢集团必须建立融资活动的战略机制,搭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消除成本风险,合理评估融资风险,严格控制融资成本,以达到缓解偿债压力和偿债风险的目标。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鉴于短期内无法摆脱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现实,河钢集团就必须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下功夫。集团应加强现金流管控,及时清查并处理坏账。对于外部融资成本投入,要彻底查明其来源和去向,杜绝资金浪费发生。同时,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对资金的依赖。

(三)制度性交易成本

1.深化政府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应建立职责明确的治理体系,继续简化行政审批,消除不必要的行政收费项目。针对企业迫切需要的各类信息,政府应完善信息公开平台,推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消除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减少制度成本提供便利。2.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受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领导,企业也就丧失了经营的自主权,更谈不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为此,不该政府管的事情,就必须放权,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人工成本

1.加强人工成本监督管理。河钢集团要完善现有的人工成本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信息统计软件全方位监控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类人工成本,再将其与预算作对比,定期清查不合理的人工支出,并进行有效整改。2.完善薪酬制度设计。河钢集团应从员工的业绩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今后要将企业人工成本的重心向生产一线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摒弃过去的工资平均分配的政策,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成效以及日常表现进行量化赋分,并以此作为工资分配的依据,充分调动各层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五)能源成本

1.改变供应商采购方式。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比最大,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原材料采购的影响。减少这种成本的最佳途径是采取即时采购和联合采购。利用即时采购可以在有效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存成本。联合采购可以扩大企业自身的批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增强对供应商的话语权,确保产品质量。2.发展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规模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生产流程标准化和专业化,它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各项支出,使上游企业的成本压力顺畅地传导下去,从而减少产品单位成本。

(六)物流成本

1.整合企业物流体系。河钢集团需要将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消除各环节之间存在的沟通不畅、配合欠佳等障碍,提高企业整合信息、配置资源、协调物资的效率,将企业与上游供货商、下游经销商和客户紧密结合在一起,完善物流运输的产业链,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2.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协调、整合企业信息资源,促进资源有序流动的重要力量,它能够妥善解决近些年来出现的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运输各环节联系松散的问题,使河钢集团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五、结语

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形势下为钢铁企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钢铁企业应该通过持续创新和改进来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相信借助供给侧改革的东风,河钢集团定会在成本管控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陈令军.企业降本增效的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76.

[2]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02):12-17.

[3]黄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05):81-86.

[4]连太平.财政政策有效支持供给侧改革的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6(06):68-71.

作者:陈翔宇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