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

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诚信作为传统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位、作用不容小觑;学术诚信作为大学生基本道德素养之一,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可忽视。思想观念大变革时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现象发生比率上升,危害不容忽视。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诚信创新协调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关键。

[关键词]道德;学术诚信教育;创新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交往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国家栋梁、民族希望,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诚信是大学教育、个人成才的基础性工作。

一、学术诚信失范现象表现及危害

学术诚信失范是指在学术活动中,违背学术规范的要求,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虚假做学问、做研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当前,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现象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多数学生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宗旨,全心全意、一心一意搞学术、搞研究,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规范,排除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忍受寂寞,踏实努力,求真务实,致力于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取得一定的学术科研成果。但是,部分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意识淡薄,出现学术诚信失范现象,完全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没有“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使学术形象、声誉严重受损。针对学术研究者的表现,比较激烈的说法是———“‘身’者不少、‘心’者不多”。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诚信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所有恶劣的品质中,不诚信是最危险的。学术诚信道德失范不仅污浊了学术空气,而且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长久发展。其危害性表现为:第一,阻碍了学术的创新发展。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它的独创性,在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模仿他人、抄袭他人,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影响学术的繁荣发展,违背了人文学科的规律和原则。第二,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抄袭他人成果,骗取奖学金、助学金缘由之一为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金钱、利益固然重要,但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却能够提升人生品位。对个人利益、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易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诞生。第三,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学术界的失范行为发生会加剧社会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学术道德建设,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自律意识

一个缺乏诚信意识、道德素质不高、学术态度不端的人,一个缺乏自重、自省的人,是学术界不能容纳的,也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平、大价值的学术科研成果。大学生要主动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继承、吸收前辈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坚决反对人云亦云,盲目复制、粘贴的不道德行为;认识到学术不应该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对于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的假学术行为加以坚决抵制和反对。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探索,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追求,应自觉遵守和维护学术规范。做学问是成功做人和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学问上求真务实、诚信创新,做事才能成功,做人才能“完整”。

(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首先,要端正学风,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诚信作为我泱泱大国传统道德内容之一,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个人学术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的发展壮大,有赖于长期坚持诚信的基本准则。学术界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十年磨一剑”的学术气节,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一流学术人才的培养、个人道德素质的养成,与周边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学校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各老师起带头示范作用,遵守学术规范,带领学生进行多学派、多学科的思想交流,聆听专家、大家的学术讲座,思想大爆发,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风格,在所有的学术创作中,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榜样。高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吃、穿、住、行都在校园里,校园文化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净化学术风气,使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氛围,使诚信思想深入学生骨髓。大学生在校学习,必然深受学校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之德影响,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在良好学术环境的感染下,学习诚信之德,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之德内化为心理认同,外化为个人道德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把诚信之德经久不衰地传递下去,并且把诚信之德继而扩展到其他道德领域,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诚信品质。其次,加大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众所周知,美国学术科研取得重大成果,诺贝尔奖获得人数远远超过中国,究其原因在于对大学生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制订了相关严厉的惩戒措施。在美国高校的学术诚信规范中,学术诚信受到高度重视,如若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学生的成绩,甚至学籍都将受到影响。美国贝勒大学规定,如果学术诚信委员会确定一个学生违反了荣誉制度,就可以按程序给予留校察看、停学、开除学籍等惩罚。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学术诚信条例》中规定,首次违反条例的学生,最轻的处罚是作业成绩不及格;多次违反条例的学生,最轻的处罚为课程不及格;对于更严重的违规行为,处罚可以为休学,甚至开除。美国高校对不诚信学术行为的惩罚,细化到每一细微违纪行为,执行效率大大提高了。开学之初,美国各高校会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各处罚条例,每个学生在了解之后,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诚信行为发生的概率就降低了,学术空气就被净化了。在我们国家,部分学校对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一些学生就投机取巧,钻制度的漏洞。

(三)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诚信创新协调发展

“学者当自树旗帜”乃郑板桥先生的名言,也是学术研究之本质。学术研究的目的可以多种多样,但根本目的是创新。如所讲,“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学术界繁荣发展的关键,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题。没有创新,容易造成封闭。学术创新停留于前辈的意识形态里,把前辈思想进行加工制造、胡乱添改就想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是荒谬至极的。同志就说过:“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学术界也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必须诚实搞学术,在原创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接受多元文化碰撞,坚持诚信创新协调发展。大学生在进行学术创造时,只有不断总结现有的资料、数据和研究成果;不断学习,深化理论功底;不断训练,摸索学术方法;不断实践,“人是实践的动物,实践的精髓在于创新”,在实践中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将个人创新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提出新思想、新见解。对于学术成果来说,只要没有创新,就不符合学术规范。当然,我们这里的创新,不是指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荒谬研究方法,而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程度、代表性成果,以诚信为指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融百家之思想进行创新,这才是学术研究者该有的品质。诚信道德作为传统道德之一,作为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学术诚信是学术界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大学生学术研究者最重要的品德。学术诚信一直被人们推崇和信仰,传承多年并一直在思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被当作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来执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作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需执着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术信念,把学问做大、做真,自觉践行诚信机制,传播真、善、美的理念,为学术界的繁荣昌盛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交出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

参考文献:

[1]田丽.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J].江苏高教,2008(4):120.

[2]颜晓峰.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成敏 朱有祥 单位: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