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对策研究

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在全球面临环境保护,资源过度消耗的大环境下,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源泉。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发展遇到瓶颈,其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实乃当务之急。针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我国在优化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方面,可以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坚持以政府为主体,以生态开发和保护为起点,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分析,对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生态发展问题进行详尽研究,以此为基础,从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战略出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系统优化模式选择三位一体,努力优化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生态系统;优化

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了作为安全源头的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解决的紧迫性。2013年底,国务院首次《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262个资源型城市提出了具体的约束指标及分类发展的引导方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件大事,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明确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完成资源枯竭的城市转型,资源富集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基本格局。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资金和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的政策保障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也出台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资源型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问题,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就必须重新优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共生。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

黑龙江省共有10余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大庆市、鸡西市、黑河市、尚志市和牡丹江市这五个城市属成熟型城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伊春市、鹤岗市、五大连池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这六个城市属于衰退型城市。此外,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中鲜见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这就说明黑龙江省的现有资源型城市大都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中期阶段,这些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主要拥有煤矿资源,石油资源和森林资源。2018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GDP达到8745.6亿元,其比重占全省GDP的59.2%,这充分说明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经济中占有较强的地位。近年来,按照政府要求,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正在持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探索,以“油城”大庆为例,大庆市在以石化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建材、食品、文化、塑料等产业;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鸡西几大“煤城”则采取延长煤炭产业链条以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制药、旅游等非煤产业等措施;“林城”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以及五大连池等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深加工及林下产品种植等新兴产业,促进林区经济由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转向复合型林区经济。除此之外,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在黑龙江省渐成规模,产业集群的培育也在加紧进行,以求尽快形成支柱型接续替代型产业,逐步建立起开发秩序约束、资源开发补偿、产品价格形成三个机制,致力于使接续替代产业扶持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形成长效机制,支持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带动油、木、煤等资源不断提高加工层次,初步形成替代产业,民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累计使105万户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了生活条件;地方工业发展后劲增强;累计完成70余个部级矿山地质环境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完成治理面积2300多公顷,与此同时,有效控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但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资源型产业仍是其经济发展的主体,尚未完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接续替代型产业总规模有限,与此同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资源型城市的建设是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此外,体制性障碍形成壁垒、生态经济建设任务繁重、总体缺乏活力、提供劳动岗位有限、适龄人口就业及再就业难度较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深层次矛盾也亟待解决。大庆市在整个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中相对来说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成效比较显著。大庆市经济结构升级改造速度较快,这一点从大庆油与非油经济比重的持续变化就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大庆市把着力点放在大生态建设上面,全面发展绿色油化,在主要经济责任指标考核体系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纳入进来;大庆还致力于推进“民生工程”,坚持每年在民生领域和民生工程花费财政资金的一半以上,由此带来大庆人的幸福指数较高,位居黑龙江省前列。

二、世界范围内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对策研究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政府主导型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例如,德国的鲁尔地区。政府主导型即以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为目标,引领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而欧美等一些国家主要靠市场自发调节,形成资源有效配置,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自我优化。从历史上看,在国外资源型城市中只有极少数矿业城镇能够在生态经济系统优化同时自发性地完成产业升级,顺利完成从资源型城镇到工矿城市以至于综合性城市的发展进程。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是政府主导型生态经济系统的优点,与此同时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经济系统要致力于培育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再生能力,要积极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作用,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二)主动渐进式发展为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最佳选择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资源型城市都经历了被动的休克式转型,最具代表性的如瑙鲁、委内瑞拉等,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尤为明显,经济停滞不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就业岗位紧张,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以至于引发社会动荡。利用成熟期这个最佳时机进行生态经济系统优化必然是最终选择,理由是生态经济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要素协同配合,有序推进,当资源型城市衰退期来临时则一切为时已晚,势必积重难返,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即使成功也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进程。因此,要利用资源型城市成熟期的最佳时机,促进经济迅速发展、释发资本集聚的动能,适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力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将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形成有序发展的科学体系。例如美国的休斯敦就通过未雨绸缪,开发替代产业,提早延长产业链,依靠已有的优势产业基础,提高资源的附加值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华丽转身,从产业结构单一的石油城蜕变为现代化综合功能大城市。

(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为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的出发点国际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环保产业作为接续产业。日本就是通过对于资源型城市加强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功进行转型升级,将旧工厂提档升级,改造为热门旅游景点、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措施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大规模优化。德国鲁尔区在生态系统产业转型过程中推出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把风景绿化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放在重要位置,大范围植树造林,保护绿水青山。并专门成立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土地资源保护,对资源型城市的长期发展来说,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产业发展的一切决策都应以实现和尊重保护生态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合理制定生态系统优化策略一方面,根据黑龙江省已出台的政策文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省内各资源型城市要行动起来,加快评估与论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策略。策略的制定是前提和保障,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优化要将经济产业规划与生态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产业规划由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规划两方面构成。产业发展方向要统筹考虑,将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明确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制定战略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着眼于优化资源,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规划。另一方面,应立足当前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发挥比较优势,落实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生态经济转型中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根本,立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劳动保护水平,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引导中小型企业通过企业重组、联合和分工进行企业改革创新,鼓励发展有利于支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培植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坚持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强环境技术科研攻关和推广力度,以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为宗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此外,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保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促进生态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作为保障。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本主义,统筹各项工作,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力争实现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对土地、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积极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实现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中的主导作用借鉴国际资源型城市发展经验,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中举足轻重。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的困境,急需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有利于促进其快速走出困境,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为此,首先,政府要出台支持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的相关政策。例如要保障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扩大地方资金的留存比例。使资源型城市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对来说,一些地区的煤矿多是私营煤矿,地方财政不足,捉襟见肘。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资源补偿、以及发放债券等方式解决资源型城市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的问题,增加城市发展资金。与此同时,在重大产业布局、财政税收、投融资、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其次,政府要协调好生态经济的发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构建资源型城市的基本框架。生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多个方面,政府应成立专门组织联络小组,指导和推动生态经济系统优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大力推进各资源型城市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政府要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市场壁垒、人才壁垒、技术壁垒、资本壁垒,在多方面寻求深度合作,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要严格按照资源枯竭城市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做好组织实施落实。政府要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并重,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

(三)做好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优化的模式选择黑龙江省各个资源型城市拥有的优势基础各不相同,各城市各地区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的模式就是最佳模式。例如,大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位于哈大齐经济走廊上,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此外,大庆的资本实力雄厚,具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大庆选择的模式是做强做大石化工业,同时进行产业内结构升级,以及提高三废处理能力,以此保障生态系统优化发展的道路。四大煤城的国有煤矿相对较为陈旧,配套设施落后,保障水平和开采水平较低,资金积累有限,政府还贷压力大。处于衰退期的煤城带来严重失业问题,城市化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完善,并且由于多年开采造成土地沉陷面积扩大,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环境承载能力差,形成恶劣的生态环境。四大煤城已争取政府环境治理专项资金4.9亿元,极大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四大煤城要积极寻求区域合作的机会,吹响“八大经济区”建设号角,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实现电力、煤炭、冶炼等多个产业集群发展。大兴安岭、伊春和五大连池林区等地区依然存在着“三国四方”,即中央资源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地方行使社会功能,各方潜能多年来在这种体制下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在林区体制上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政府要提供林区展现发展活力的平台。同时,林区应充分利用好、落实好《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中一系列充满含金量又符合林区实际的政策措施,在如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及其它特色旅游开发区中延展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等林木相关产业,努力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伟,杨志峰.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模型构建与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5(10):35-38.

[2]路欣,赫明刚.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难度分析及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5-18.

[3]刘世佳.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路径分析[J].中国矿业,2014(1):57-58.

[4]柯文岚.鄂尔多斯生态经济系统的均衡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5):16-18.

作者:韩明辉 单位:哈尔滨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