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

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与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另一面是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着尴尬境地——传统工艺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濒临失传。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精神载体的传统工艺,更有必要重新焕发生机。文章阐述了振兴传统工艺的三点意义和四种方式,希望为当下振兴传统工艺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活态传承;工匠精神

1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

1.1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实用功能和实际意义

1.1.1实用功能

传统工艺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茅台酒造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州宣纸与徽墨制作技艺、山西陈醋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与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品质并不亚于同类的工业化产品,如云南白族扎染植物染色技艺,采用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较现代的化学染色相比,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对身体有好处,其中所使用的蓝草——板蓝根,就具有消炎败火的功效。

1.1.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现代精神的构建。审美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们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商品,制作精良、工艺考究的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求品位和个性的现代人青睐。如内联升鞋,鞋子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穿着舒适,市场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手艺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得到相应回报,北京周边的农村妇女增加了收入,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再如景泰蓝,以北京市东城区珐琅厂为例,从事景泰蓝制作工作的职工有一部分为残疾人,带动了就业,缓解了社会问题,也使景泰蓝工艺得到有效传承。这些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应有之义。

1.2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再创造性

1.2.1审美性

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剪纸是最能体现我国民间审美情趣的民间装饰艺术。它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人物、建筑、花鸟植物等表达吉祥祝福,以窗花、门筏、墙花为载体,表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木版年画也是如此,在过去没有大众传媒的年代,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鲜明活泼,题材独特。周汝昌先生曾赞美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百景,都在新年壁上逢。”除了民间平面装饰艺术,民间工艺品如面塑、泥人张、惠山泥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也都流露出活泼生动的生活气息。工艺美术类传统工艺如安徽歙砚、广州肇庆端砚、三穗竹编、安吉竹编、苏绣、苗绣、云南扎染、丹寨蜡染等,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审美意义上也尤为突出。

1.2.2再创造性

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历史时期,工艺产品必须要有所创新,紧跟时代审美,融入新鲜活泼的现代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广大艺术消费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老一套”“土气”。创新如果结合传统元素便会充满人文内涵,即“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如《功夫熊猫》中运用了中国人文元素;在“例外”工作室中不难看到一些高级服装定制和箱包及相关饰品已运用了苏绣、苗绣、马尾绣、缂丝等传统手工艺,拥有时尚外观的同时也不失传统,使人耳目一新;2015年爱马仕推出的一款丝巾将古老的中国剪纸文化——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元素作为图案设计的元素;迪奥(Dior)之前推出的5枚独一无二的腕表也是从折纸工艺中汲取灵感,将折纸的表现形式运用在系列腕表中,受到全球粉丝的追捧。

1.3振兴传统工艺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语“器以载道”,可理解为器物可承载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符号等。传统工艺除了强调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还要让人们感到一种审美愉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起“物质性”更侧重于它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性”,如“天人合一”“孝道”“与人为善”以及文人雅趣,甚至宗教信仰等内容。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器型精致,造型典雅,色泽以浅白色为主,手工刻花,具有浅浮雕的美感,表现了宋代含蓄、婉约的文人意趣与审美修养。周代青铜器皿上的饕餮纹、蟠螭纹等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丹寨蜡染为例,蜡染见诸于苗族服饰和居家用品。苗族妇女手工画蜡描绘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以及上古时期的一些动植物。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图案就直观地再现了苗族人的情感与价值观,诉说着古老的苗族历史。可见,传承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振兴传统工艺的方式

2.1体验式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从历史上来看通常是走市场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标准化机器生产的产品那样受欢迎,其原因可能有价格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传统工艺中乡土材料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是采用体验式的活态传承模式效果则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商场里精美的陶瓷,我们可能更多只是欣赏而不是消费,而一些陶瓷体验馆却是人满为患。人们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手工的魅力,体验到自己做出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即使自己做的作品不美观,也依然会感觉良好。同样,在扎染艺术体验中,人们往往充满着期待去捆、扎和缝扎染半成品,在染色完成后打开作品时内心常充满惊叹、激动和喜悦。然而,面对橱窗里同样的商品,我们很有可能会无动于衷。这便是体验式传承的魅力,因为作品独一无二,更因为它带着自己手工的温度。一言以蔽之:体验优于产品本身。不仅是陶艺、扎染,诸如蜡染、景泰蓝、京剧脸谱、皮影雕刻、关中马勺脸谱、剪纸、木版年画、鲜花造纸、木雕、面塑等都可以采用体验式传承模式。《研培计划》的重心也是着力于非遗传承人群活态传承能力的培养,注重以活态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相关人群“拓眼界”“强能力”“增学养”,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体验式非遗传承方式,“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或许是最好的示范。

2.2结合精准扶贫,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2.2.1工艺设计与非遗扶贫

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存往往是相对完整的,那里保留了相对淳朴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工艺资源十分丰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苗族银饰银质纯正、工艺精湛,但在造型上往往表现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显然受众具有局限性。如果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一来受众增加,二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北京三里屯的“源境”非遗再设计生活馆的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张源婧是位苗族姑娘,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专业,她将苗族的银饰重新设计,并且融入了苗绣元素,另外还在图案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经她再设计过的手镯、戒指、蜡染丝巾等很受现代消费者欢迎,与此同时也增加她家乡苗族妇女们的收入,并且传承了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据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司长口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哈密刺绣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经过设计、合作社形式和产业化开发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仅2015年哈密刺绣就创收1.2亿元人民币。据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报道: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带领的绣娘们制作的刺绣作品,是收集整理了上千种哈密民族刺绣图案后,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设计的。2017年,卡德尔•热合曼带领当地绣娘完成了近百万元绣品订单,在让绣娘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2]。同样的例子还有“妈妈制造”合作社。人民政协网报道:“‘妈妈制造•火焰计划’致力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学文化及工艺树立归纳,联合设计师共同创造具有与东方符号的公益产品,扶持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农村贫困女性居家就业。通过建立‘妈妈制造’合作社等带动妈妈们就地创业脱贫,进而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3]

2.2.2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体现在外观包装上,也体现在产品内部结构优化上。如北京“张一元”茶叶的一款包装是与北京某艺术类高校合作进行设计改良的,包装设计大胆,色块明朗,使人眼前一亮。据“北京礼物”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款经过包装设计过的茶叶销量大增,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文创产品多是巧妙借助传统工艺设计出居家实用的衍生品,如德化白瓷具有很强坚韧性,可以做成菜刀、水果刀等;新疆龟兹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可制作成精美别致的书签等。传统的染织艺术,如扎染、蜡染刺绣的设计产品依然受到大众好评。

2.3注重传统工艺后继人才的培养

2.3.1传统工艺进教材、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中注入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其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崇洋媚外,而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传统工艺进教材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非遗进校园”通常是以手工课、劳技课形式开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寓教于乐形式中深刻体味传统工艺的韵味,如扎染、绘制风筝、刺绣、景泰蓝掐丝工艺等手工课堂。

2.3.2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市场上运用传统工艺的产品品质并不是很高,从事相关手艺传承的人的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对市场时尚的敏感度把握不够,作品守旧是常态。职业教育传承模式中,学员接受正规教育,大师职业传承,学员素质更高,教学最能与就业直接关联,作品质量相对更高,更容易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一百多家职业教育学校传承着老北京千年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工艺如燕京八绝、抖空竹,还有传统曲艺像京剧、京西皮影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培计划》的试点院校,以《研培计划》为契机深入开展研创合作,依托苏州优势传统工艺和文创资源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使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学员在民间手工技艺扎蜡染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多项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受到文化部项副部长的高度赞赏。

2.3.3大师带徒弟的师承模式

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个个都身怀绝技。作为“人间国宝”,他们是技艺的持有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统工艺门类里,如蜡染技艺、扎染、玉雕、木雕、风筝、脸谱、面塑草编等,我们可以择其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以拜师学艺方式学习相关手工技艺。在日常学艺过程中得师父口传心授,徒弟长时间耳濡目染,习得技艺。这样的师带徒传承模式,徒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承大师技艺精髓。除此之外,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都是较为科学的传承模式。

2.4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和世世代代、持之以恒的传承精神。它是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艺制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设计制造的完美呈现[4]。《周礼•冬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炼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强调工匠之“巧”。报告中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社会,都在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有些传统工艺的手艺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品质上不够严谨,甚至以假当真,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扎染中的活态体验,名为植物染色,实则采用化学染色。市面上很多景泰蓝文创产品多为现代材料压模而成,非真正铜胎掐丝珐琅;民族刺绣服装常常机器代替手工,为机器刺绣产品。再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画家,他以画山水画著称,前不久被人发现出售给顾客的画作居然是印刷品。诸如此类行为不仅败坏自己的名声,也严重伤害了相关消费群体对此类文化商品的热情。长期以往,百害无一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艺人要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严守行业规矩,遵守商业游戏规则,这样传统工艺行业风气才能变得清风明朗。

3结语

机器无心,手工却与心相连。传统工艺大部分都是借助手加以完成,它传达着手的温度,表达了浓浓情意。笔者想到了孟郊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通过亲手缝制衣服传达对儿子的眷恋不舍和担忧,儿子身在异乡看到“身上衣”能够直观感受到深深母爱。若是现代批量化生产的衣服,想来大概不会产生相同程度的共鸣。如果生活中逐渐只剩下纯粹冰冷的机器产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概也会像机器产品一样麻木与冰冷。如果大众能够认识和理解并且消费传统工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相信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

作者:白永芳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