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闽侯县茶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闽侯县茶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化茶企业数量有限,带动能力不强

闽侯县有规模的茶叶企业7~10家,真正有实力、有影响力的茶叶企业不多,开拓市场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并且多数茶厂只能达到茶叶初制加工的水平。部分茶叶企业在管理上和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科技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虽有台湾企业4家,但是在对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上明显不足,两岸茶产业合作与交流尚待加强。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资金缺乏

政府扶持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不到位,银行难放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2005年以来,新开发引进的5~6家茶叶企业由于茶叶种植初期资金投入巨大,茶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基本还处于原始开发状态,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严重制约了茶产业发展。资金少导致生产设备落后老化、经营条件差、技术落后,难以发展现代茶叶深加工,新产品研发步履维艰。

3品牌优势尚未建立,市场意识不强

目前尚未发挥出闽侯县高山茶品牌优势,还未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虽然大部分的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但是茶叶产品过于单一,产地直接批发销售,价格普遍偏低,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同时,缺乏竞争意识,新品种引进、名优茶创新开发少,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闽侯县茶叶发展总体思路

1发挥地域特色,形成规模

引进和选育闽台优良茶树品种,如台湾软枝乌龙、铁观音、金萱、白牙奇兰、肉桂、水仙、佛手、黄观音、金观音、凤凰单枞等优质茶。做大做强榕台高山茶示范区,生产优质台式高山茶系列,引导茶叶企业发挥本地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化聚集,进一步体现地域特色,形成规模,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和促进闽侯县茶产业提升发展水平。①加快名优茶产业化生产,优化茶叶品种配置,进一步体现地域特色,促进闽侯高山茶与福州茉莉花茶同步发展,形成规模。②加快发展规模化种植,引进台湾新品种及省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区域内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③按照最适生态原则,适度调整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优势产业带,实行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④扩大多元化名优茶发展规模,逐步把发展名优茶工作从点向面延伸,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⑤着重打造福州地区最大的台式茶博园、茶园度假山庄、台湾茶叶生产科研和闽台茶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观光的新型现代农业基地,提升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2切实把农业标准化与产业化结合起来

茶叶标准化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全面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县的具体实际情况,提高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宣传《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闽侯高山乌龙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①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掌握和使用标准的能力,用行业标准化指导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生产。②严格按照高山茶生产标准化质量标准的要求,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管理,形成茶叶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以专业人才、专业市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广大农户掌握、运用各项农业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③对重点茶叶企业生产情况严格建制、建卡,对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健全和完善生产档案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④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部级、省级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申报工作,提升闽侯县高山乌龙茶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切实把茶叶生产标准化与产业化结合起来,提高标准化示范推广的组织化程度,使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核心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按照高山茶生产质量标准的要求,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茶叶标准化水平,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推广、辐射作用。

3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导向,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①围绕提高茶叶种植的科技含量,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全县茶叶新品种繁育苗圃示范推广基地20hm2,扩大闽台无性系优良茶树良种覆盖面,做实做强产业化发展基础;大力扶持规模较大的11家茶业企业,鼓励每年每家新植优质新茶园13hm2,以及旧茶园更新换代等综合改造。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清洁化茶叶生产线,提升名优茶机制技术和机采、机剪、机耕技术,加大培训、示范力度。同时还要狠抓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中、小茶企绿色食品认证、QS认证,有机认证及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闽侯县茶产业的生产、质量和经营水平。②结合茶叶科技、茶文化、休闲等项目,在优势产业带的集中产区规划建设产地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帮助茶叶企业开拓销售渠道,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网络,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增强先进营销理念,提高营销水平,突出精品化、产业化、生态型、集约型产业发展特色,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

4加强两岸茶产业合作和茶文化交流

大力弘扬茶文化,为闽侯县茶业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发挥海西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作用,全面拓展闽台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本着“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促进闽台茶业合作由单向、间接朝着双向、直接的方向发展,实现两岸茶业双赢。力争引进1~2家台商及国内外茶商,引进台湾及省内外新品种、新技术,共同开发,发展规模化种植。形成开发、研究、推广台湾茶叶新技术、新产品体系:①加强对台湾茶企业科技引进,提高茶企业科技实力;②加强对台湾茶企业合作,增加对台湾农业经济发展动态、现状及其茶叶优良品种、高新技术的研究和了解;③促进榕台高山乌龙茶合作,建成高标准集茶叶生产、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的台式示范基地;④充分发挥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及台湾茶树良种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

5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增加投入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和各级财政的引导投入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把茶业发展纳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就业的整体战略进行规划部署,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范畴,及时研究解决茶企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搭台推动、市场经济拉动和企业唱台带动的良好局面,促使闽侯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作者:唐健 单位:福建省闽侯县农业局经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