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困境

现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困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已经走向了世界,但与外国文学的传播和译入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国际化进程非常缓慢。现如今,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更快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内涵和内容,探索中国文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找到相应的译介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困境;出路

自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发依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推广与传播。“向世界说明中国,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和融合。”[1]文化软实力越强的国家,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现当代文学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解决当代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如何提高中国文化的接受度,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1中国现当代文学面临的困境

1.1文学交流相对不足,不注重译介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国建立和完善了各个传播和出版途径,及时解决了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面临的困难。大量优秀的国内文学作品在海外出版,使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领略到中国文学的风采。然而,我们虽然在数量上部分实现了文化“走出去”,但与外国文学的译入与传播相比,国内文学作品“走出去”的程度还远远不足。我们缺乏听取海外读者反馈的渠道,无法了解作品的译介效果。国外著名学者佩雷尔曼在新修辞学中表示:“任何性质的话语都必须以受众为转移。”[2]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受众群体的重要性,只有重视海外读者的心理,才能加速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进程。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语译介作为中国文学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筑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3]。只有促进国内外文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让我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更具影响力。

1.2中西方意识形态及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上有着很大区别。当前,西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学的传播和对外译介,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学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缺乏竞争力,我国对外出版的作品需要先被翻译成英语,才能被其他国家的读者接受。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文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地域特色。中国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文化意蕴非常明显,翻译出版后,许多海外读者表示看不懂,不知道究竟在讲些什么,更无法深入体会中国文学的思想精髓,甚至因价值观念不同而排斥中国文学作品,这无疑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出去”[4]。由此可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要想尽快走出国门,被更多读者接纳和喜爱,就必须重视对外译介的效果,建立健全海外读者反馈机制,尽可能地将中国文学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转变为通俗易懂、能被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接受的文化信息。

1.3欠缺国内外出版机构与出版途径

中国文学想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良好发展,合适的推广途径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文学作品对外译介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欠缺较好的出版机构,出版途径也比较单一。在国外推广国内文学作品时,出版机构的参与程度不高,了解海外读者阅读心理的渠道也比较匮乏,很多国内出版机构不了解或者根本没有研究过海外读者的意识形态、审美习惯、宗教信仰、阅读喜好等。笔者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不是只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推广到海外就能完成文化传播的任务,很多国内译者仍坚持以归化策略进行中国文学翻译,一厢情愿地认为海外读者会毫无保留地接受自己翻译的作品,忽略了海外读者的主体性及其对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的接受程度,无法与海外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互动,译本的海外传播效果可想而知[5]。以上种种问题导致我国目前在文学作品出版和对外传播方面成效不明显,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得不到海外读者的青睐,进而影响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2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出路

2.1构建国内外协作共同体,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

当前,我国文学的对外译介途径还有待拓宽,海外文学作品展览和国内出版等传播和推广形式成效一般,且投入多、见效慢。如今很多推广效果好的作品均是由国外出版商发行,说明海外读者更偏向于此类译本。但我们不能只依靠海外出版商,这会失去在国外市场的主动性。有专家指出:“在美国,大部分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商业市场是没有销路的。”[6]国内外出版商应联手拓宽推广渠道,建立文学传播共同体,联合发行。还可以通过国际名人、海外书展、中国驻外使馆等渠道进行推广,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加速中国对外译介的传播,促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2.2了解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重视汉语在海外的推广

中国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仅凭文学作品是不够的。了解海外读者的阅读心理、重视汉语的对外推广,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读者包括专业学术读者和具有兴趣爱好的普通读者。专业读者能够深入鉴赏和剖析中国文学作品,而普通读者可能仅仅是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才选择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应了解海外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选择其感兴趣的文学主题和作品类型。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部分类型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对外推广上阻力较大。例如,“宫斗戏”在国内有一定市场,但海外读者却很难完全理解,对“宫斗文学”的关注度也较低。由此可见,我们应当主动了解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出版海外读者更易接受的文学作品类型。其次,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推广汉语。然而,现如今,全球从事翻译工作的汉语学家极度匮乏,翻译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图书乃至中国文化走向海外文化市场的一大障碍”[7]。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市场上很难被接受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读者在阅读国内英译作品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误解,也无法真切感受到源语言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涵。汉语是中国文学的载体,推广汉语可以推进国内外文学的多元交流,只有跨越语言理解的障碍,中国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2.3创造中国文化精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多元交流

我国文化产业应当尊重世界各国读者的消费习惯和阅读偏好,在此基础上生产文化精品,加速中国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文学交流国际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政府应加强对翻译家、文学学者的支持与培养,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让海外读者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学作品。

2.4尊重客观的发展过程,凝聚多方资源与力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设法拓宽对外译介的途径,还应集结国内各个机构、团体与组织的力量,尊重历史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建立文化传播的反馈机制和交流平台。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叶嘉莹先生指出:“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不是空谈,不是口号,要传播中国文化,要知道中国文化美好的品格道德所在,要能让它们在身上表现出来。一句话,就是要用言行、用实践来传播中国文化。”[8]译介传播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力量,还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时间沉淀。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让更多符合时展特点、吸引海外读者眼球的内容“走出去”,从而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为国际文化交流增添新气象。

3结语

在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它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始终面临着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应正面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遭遇的困境,凝聚多方资源和力量,尝试多种传播方式与途径,使海外读者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对外译介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合作与交流做出贡献。

作者:刘畅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