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背景设计的主题建构

动画背景设计的主题建构

2009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回忆积木的小屋》在区区的十余分钟内,以老人一生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将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作为副线,通过主副线索的相互交织发展,将爱情与亲情、老龄社会、全球变暖等三大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谓相得益彰,神来之笔。思想主题———在一些现代影视动画艺术作品中,主题以中心思想的方式呈现。例如,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Ⅰ》通过花木兰女扮男装,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雪崩单于中女儿身被识破,遭李将军误解,后痛下决心,以女儿装的形象拯救了皇帝,最终使李将军上门认错并提亲,影片将正反矛盾环环相扣,推动故事的发展,进而体现了花木兰追求自我价值的思想主题。情节主题———李•R•波布克曾经说到,“一部电影的主题不必非是某种‘教义’,甚至可以不是某种观点,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它非常可能仅仅提示某种情感;后来这种情感变成了主题”③。例如,美国动画电影《狮子王Ⅰ》中的情节主题是辛巴勇于正视自己与自己的责任最终战胜叔父;中国香港动画电影《麦兜响当当》的情节主题是虽为草根的麦兜却满怀乐观向上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拼搏。

动画主题的形成过程

1.生活中的感受和认识促成主题,进而构思故事。例如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每个孩子》就是在由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为联合国儿童组织以“弃婴”为主题创作的公益广告中,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被全世界所接受。2.生活中获得题材的同时也获得主题。例如,197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特别快递》就是在后现代生活中批判了人类的利己主义。3.有生活积累在先,后受到启发,进而开始艺术构思,提炼主题。例如,泰国动画电影《小战象》就是经过艺术构思,所提炼出的主题非常符合东方人的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母慈子孝、勇敢的理念。4.在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主题,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改变了原有的主题,进而确立新主题。例如,动画电影《马兰花》原作中故事的主要梗概是勤劳勇敢与懒惰怯懦的二元对立。对于这种经典的动画主题,只用这点来吸引观众是远远不够的,新《马兰花》通过融入全球语境下的公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原有的儿童电影主题得到升华,以和谐共存、环境保护作为影片大主题。5.开始创作时,没有明确的主题,到作品完成后才显示出主题。例如,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纽约时代》采用拼贴的剧作手法,通过不同桥段的转换来吸引观众,使观众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领悟到“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的主题思想。6.有一定程度上的生活感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创作意图,然后再深入生活,从生活中选择题材,提炼主题。例如,198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摇椅》的导演弗雷德里克•贝克通过一把旧的木摇椅思念家乡的故事,提炼成为讴歌加拿大魁北克地区风土人情,成为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历史变迁的“活化石”,进而强烈地表达出导演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动画主题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演绎

(一)美国动画主题的基本特征

迪斯尼的开创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是拍给每一个拥有童心的人看的。”美国迪斯尼的观众定位就是大范围的观众,在主题确立上力求老少皆宜,故此造成美国动画电影主题的丰富多彩、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的局面。就传统风格而言,美国迪斯尼的动画风格更接近于艺术化,梦工厂的动画则更商业化。由此可见,美国动画在世界大受欢迎的原因可归纳为:第一,美国电影产业的商业化。美国的动画电影从主题的选择上渗透着商业意识———要吸引广大观众的视觉,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并在周边产品开发中获取商业利润;第二,美国动画电影的类型化与工厂制度。美国动画电影类型的形成与观众群体的划分是与商业属性的地位分不开的,各类型动画电影的成功,都有利于此类主题的深入挖掘与延展,进而促进美国动画电影的良性发展。

(二)中国动画主题的基本特征

主题的阐述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价值取向的风向标,中国文艺作品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艺术特征,动画作品也不例外。但是过分地、一味地因袭“文以载道”,客观上束缚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生产出的动画作品容易造成观众视觉审美上的疲劳与内心厌烦的感觉。通常艺术理论界认为:个性化是艺术的生命,更是艺术家的生命,打破原有主题的条框限制,勇于尝试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中国动画的发展空间是极其巨大的。

(三)日本动画主题的基本特征

日本动画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涌现出各种动画主题:神话主题、战争主题、探险主题、复仇主题、情感的别离与复合主题、争战性等主题,日本动画深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主要在于:解读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

(四)欧洲动画主题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风格上欧洲动画与日美的商业动画完全迥异,由于在制作上没有日美票房上的压力,因此在动画创作理念上更加注重原创性,在艺术形式与风格上,将欧洲人的浪漫情趣融入其中,讲究创意和艺术上的夸张,不论在角色还是在背景设置等方面都极具趣味性与夸张性。在内容上既不同于日本动漫的凝练与晦涩,也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的结构模式,通常在绅士般的幽默中,去探讨生命的主题。

不同作品内容性质下的动画背景设计

(一)悲剧的动画背景设计

悲剧起源于古代的希腊,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④因此悲剧总是令人遗憾,发人深省,给人启示。悲剧由于题材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1.英雄悲剧。日本动画《萤火虫之墓》的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日本神户地区,描写父母双亡的兄妹清太与节子痛苦生存的悲伤故事。故事情节催人泪下,渴望和谐生存的主题尤为突出。2.性格悲剧。英国威廉•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总是疑问:“生存还是毁灭……此二抉择,究竟是哪个较崇高?”⑤在美国动画电影《狮子王I》中也同样困扰着新一代的狮子王辛巴,但辛巴最终还是避免了“哈姆雷特”悲剧的重新演绎。3.命运悲剧。是人类意志避免不了恶劣的命运而产生的悲剧。2007年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Satrapi的同名漫画《我在伊朗长大》,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了伊朗女孩的成长经历,影片其中暗含着社会命运的悲剧。4.社会悲剧。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刻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并造成无数爱情悲剧的一个浓重的缩影。

(二)喜剧的动画背景设计

喜剧起源于古代希腊的歌舞与滑稽戏,鲁迅先生还曾经说过:“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⑥喜剧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等缺陷都暴露出来,用讽刺与嘲笑加以否定。在动画片中《美食从天而降》《3D蓝色小精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正剧的动画背景设计

正剧与前两者相比较而言,出现较晚些。公元16世纪意大利剧作家巴蒂隆•仙里尼在其《悲剧诗体论纲》中讲到正剧是悲喜剧,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在《欧也尼》中指出“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如《汽车总动员I》《汽车总动员II》就是对动画正剧的最好诠释。

结语

前苏联导演多夫金曾说:“主题是一个为各种艺术所共有的概念。人类的每种想法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主题,电影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对主题的选择是没有限制的,惟一的问题是它对于观众是否有价值。”⑦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动画作品因其历史传承的不同,在主题选择上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为了凸显自己的特色,各国动画作品形成了较为独立、成熟的框架,从题材选择、造型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都积极与主题相照应,进而彰显出本国的特色。(本文作者:吕锋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