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地域文化回归公路收费广场建筑设计

谈地域文化回归公路收费广场建筑设计

摘要:文章以庐山温泉收费广场建筑方案设计为例,结合庐山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首先概述了高速公路收费建筑和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然后对庐山温泉收费站相关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庐山温泉收费站中收费广场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旨在为今后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收费广场建筑设计提供实践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收费广场;建筑设计

高速公路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相伴高速公路而生的收费广场建筑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不同的需求,从最初的仅满足基本收费功能的单一性建筑转变为融合地域性、艺术性、人性化、绿色化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景观建筑。

1高速公路收费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高速公路收费建筑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它是伴随国内高速公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仅仅三十余年。收费广场最初仅是车辆交纳通行费用的场所,收费大棚结构形式单一,以单层平屋面钢结构或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建筑造型简单甚至简陋,仅满足收取通行费用和为收费工作人员遮风避雨的功能。但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更多的城市为了凸显当地独特的文化特征,避免城市建设的同质化,而将收费站入口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来打造,赋予它对外展示地域文化窗口的功能。所谓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经过时间和历史人文的推演沉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是一个地区人文历史的展现。近几年,各种政府出资进行新建或改造提升、重建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收费广场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来说,作为景观建筑设计的收费广场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地域文化是收费广场建筑设计的源泉,收费广场建筑设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

2案例分析

2.1项目背景

都九高速公路庐山温泉收费站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温泉镇,地处庐山南麓。2013年,温泉镇建成世界上最高的阿弥陀佛铜像东林大佛。现有温泉收费站出口向东连接G105国道,距离东林大佛约2km。东林大佛的建成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收费广场仅为3进5出,已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在庐山温泉收费站的西侧、G105国道以南约1.7km处为昌九高铁庐山站选址位置,此站开通后将改变庐山市不通铁路的现状。应庐山市政府的要求,计划对高铁站以东和庐山温泉收费站以北的合围区域(高铁新区)进行重新规划提升改造,庐山温泉收费站出口连接道路调整为向北连接212省道,同时建设36m宽的旅游公路,直达东林大佛景区,而庐山温泉收费站广场作为该项目的门户,发挥着展示庐山南大门形象的功能。

2.2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自然保护区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从绿色环保、与自然及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和谐共处的理念。(2)人文历史。人文历史主要包括当地的历史人物、人文遗址、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要对人文元素进行合理的挖掘梳理,并恰当地运用到建筑方案设计中。庐山温泉收费站位于庐山南麓,与庐山主体景区上山索道及牯岭镇别墅群相距较远,且红顶石墙的别墅元素已在庐山市多处公建上采用,故不予以考虑;而庐山的书院教育文化也应放在庐山白鹿收费站来展示。因此,方案设计的主要思路集中在与温泉收费站更为毗邻的东林大佛、温泉度假村、桃花源上等元素上,具体如下。(1)庐山“东林大佛”,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2)庐山“温泉”,古时人多称“星子温泉”,是当地集旅游、娱乐、休闲一体的最丰富的丛林之一。(3)庐山“桃花源”,中国田园诗歌鼻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创作原型地,是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风景区。

2.3收费广场建筑方案设计

(1)设计理念。①力求把握地块特征,既与城市规划体系合理衔接,也与周边现有道路、建筑等现状相呼应,体现人文底蕴,打造地域特色的城市窗口。②坚持“生态环保、人文主义、宜居便捷”的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高品质、功能全、环境美”的建筑形态。(2)总平面设计。收费广场建筑方案设计的范围为庐山温泉互通立交改造后新建的收费广场大棚、便民服务中心及驿站。收费广场车道数综合考虑远景交通量、交通组成和作为庐山南麓门户的功能要求,扩建为4进6出(含ETC车道及治超车道),各车道旁设收费岛亭。在收费广场出口渐变起始端的东侧设进出收费站管理所道路开口,合并门卫设便民服务中心1座。毗邻便民服务中心北侧,设供旅客短暂停留等待、休憩的驿站建筑。各建筑应满足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及道路退距的要求。收费广场纵坡结合原收费站管理所场地地形,以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衔接的道路高程为控制标高,在尽量平衡和减少土石方量、满足排水顺畅的前提下,进行场地竖向设计。(3)单体设计。①收费大棚方案设计:收费大棚是进行收费操作的建筑标志,同时也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外形设计要简洁明快、辨识度高,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方案一:该方案以“东林大佛”为文脉。大棚建筑造型萃取东林大佛景区中轴线上大唐风韵建筑群之元素,采用三层坡屋面仿古建筑,由主阁、廊桥和左右两个塔楼组成。主体框架采用朱红色仿木漆;屋顶采用成品仿唐式歇山顶、廊桥坡顶,深灰色瓦屋面;饰件采用成品仿唐斗拱构件,局部彩绘。从收费大棚可远眺半山中东林大佛造像,与之遥相呼应,造型庄重大气、古朴华美。方案二:该方案以“星子温泉”为文脉。根据《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构建“悠然天下,山湖致城”的城市形象,将庐山市打造成为生态福地、悠游娱地,推动庐山全域全季旅游发展大格局。大棚为多个双坡屋面叠合而成的现代建筑,造型提取庐山山势起伏、青峦叠嶂的意象,又仿佛温泉水流涌动,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主体框架采用乳白色真石漆、青灰色瓦屋面;在立面中部采用原木色格栅造型,简洁温暖、舒适宜人。方案三:该方案以“桃花源”为文脉。大棚建筑造型为赣派建筑风格,采用墙身下半部清水墙、上半部白墙、顶部马头墙的设计,既轻盈而又不失稳重。结合中国独有的门联文化和庐山古诗文化,体现了江南的质朴淡雅、田园如画。收费大棚建筑面积约900m2,建筑总高度约16m。②便民服务中心设计:在收费广场进出管理所道路前设置便民服务中心1处,含便民室、服务室、值班室、休息室,主出入口设残疾人专用坡道。造型与原管理所用房风格统一,立面采用简洁明快的体块和简化的线脚,庄重、朴素、舒适。建筑面积约85m2。③驿站方案设计:在收费广场出口渐变段端部,设置供旅客短暂停留等待、休憩的驿站1处,同毗邻的便民服务中心协同作用,作为庐山旅游的前站向导。驿站总占地面积约3000m2,展示及休息廊建筑面积约120m2,公厕建筑面积约95m2,场地内设大客车停车位2个,小客车停车位10个,建筑风格应与选定的收费大棚方案及周边环境相协调。(4)结构选型。根据既往收费站使用人员诸多反馈,收费广场建筑主体结构均采用坚固、耐久、防火性好、节省钢材、成本较低且便于养护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绿化景观设计。在满足公路收费广场行车安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地面道路的设计特点,设计时应结合本土植被特点,增加与收费大棚和周围景观的协调性。设计主题:“色彩斑斓,花香洋溢”。分隔带内采用大滨菊、红花继木和金边黄杨形成色彩、层次丰富的地被,上木采用常绿树种为骨架树种。路侧绿化带沿线种植行道树,与分隔带主骨架树种呼应,将道路完全覆盖;树下满铺草坪,种植茶梅球。视线关键节点和驿站部位主要采用乔木搭配地被灌木,削弱中层灌木的比重,形成绿量大、郁闭度高、视线范围内通透的景观空间。整个设计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飘香,体现庐山人文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空间,创建展示优美、生态、靓丽的极具地域特色的道路门户景观。

3结束语

文章以庐山温泉收费站为案例,依据公路及建筑设计规范,把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自然环境的建设理念贯穿整个建筑方案设计全过程。事实上,作为城市窗口,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展示有着越来越普遍的高要求,这已经是必然趋势。如何完美地协调功能性、经济性、地域性、艺术性,是值得去探索研究、有着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作者:周予进 单位: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