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党领导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历程浅析

党领导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历程浅析

摘要: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宝贵经验之一,从历史维度来看,创新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的制胜法宝;从实践维度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进路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创新正成为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之一。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

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经验和成就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决议》中12处提到了科技,39处提到了创新,这些关键的时间点和位置串联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程,勾勒出了百年来我们党在科技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不断开拓的图景。

一、历史维度:坚持开拓创新,铸就制胜法宝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戮力同心,接续奋斗,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决议》总结的十大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开拓创新。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毛泽东同志当年讲:“我们现在是一穷二白,我们能造什么呢?只能造桌子,板凳,茶碗茶壶,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造不了。”[1]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提出了“向科技进军”的口号,并在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艰难起步并终获突破。可见,从建国初期开始,我们党就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并予以科学规划,使其与经济社会和国防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此后,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著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的论断,并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的重要思想,并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4],开启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前行。党中央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从遭遇西方封锁到改革开放;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开放引进、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因地制宜地科学决策,提出适合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的创新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开拓创新,取得了骄人成绩。经过长期努力,我们的大飞机成功翱翔于蓝天之上,我们高铁里程也跃居世界第一,在联合国500种工业品的目录中,我们有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生产了2.5亿台计算机、2500万辆汽车和15亿部智能手机,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制造中心,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6]在科学前沿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某些计算方面比谷歌快100亿倍,获得了“量子霸权”,中国的5G技术专利数全球领先,意味着中国开始在一些领域实现领跑,这一系列的成就昭示着坚持开拓创新是我们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的重要法宝。

二、理论维度:深耕理论创新,引领创新实践

体现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党通过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发展理念、自主创新道路、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非对称赶超战略等一系列涉及科技创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判断,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如何推进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对科技创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和认识,有力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就洞察发现科学技术是“潜伏在社会劳动里”的生产力,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8],且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领域的作用都有精辟的判断。不仅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在吸收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科技创新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邓小平同志早年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生产力的认识更进一步,将科技要素提升到了生产力各要素的首位,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为如今科技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就是我们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一方面这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举措,另一方面也是新思想的创新成果: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还开始在生产关系各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来调节不同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协调理念要解决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在当前的城乡协同发展、东西部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等众多举措中,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来连接各种资源,达成协同目标;共享理念重在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而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服务可以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绿色理念的着力点是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创新让新能源、新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实现绿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外延也从最初的经济领域延伸到党的提出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这也就是提出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正是这些对科技创新认识的不断深化,为党的以来中央提出“坚持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而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还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在论述创新的使命时,引用《诗经·大雅·文王》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盘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强调科技人才的作用时,提到《三国志》的“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汉书·武帝本纪》的“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文化精髓与新时代的创新实践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外合璧、古为今用中实现了新的飞跃。

三、实践维度:肩负时代重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决议》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7]。党的五中全会以来,在多个场合强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可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我们党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时代的重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已经扬帆起航。“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成果展中,一大批振奋人心的世界级科技成果纷纷亮相,既有在基础科学领域顺利完成“绕、落、回”探测工作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又有我国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既有能对黑洞、中子星X射线双星进行高精度、高频度定点观测的中国“慧眼”等一批高精尖科学装置,又有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等。但是,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中国在各个领域和美国等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美国等科技强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于是贸易战方案、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清单、《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等相继出台,意在对中国的战略科技、产业关键技术及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培养等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在国际领域中,中国的正常科学技术交流活动日益受到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被禁止进入美国高校学习交流,其用心就是从源头上切断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从而削弱中国的基础研发能力;一波又一波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被列入管制清单,包括军事武器技术、5G、超级计算、半导体、人工智能、核能、安防、无人机等。甚至一些刚起步的小微高科技企业也被牵连。这一切都显示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主导权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另一方面,《2021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一文中指出,中国大陆仅有华为、小米、腾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4家中国大陆企业和科研机构上榜,而美国以42家机构和企业占据榜首。在2021年《财富》杂志的最新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虽然上榜中国企业数量143家,超过了美国,但是在前50强企业中,美国有23家,超过中国的14家,且中国的上榜企业中除了华为是高科技企业外,其他均为国有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这也从一个角度看出美国为什么不遗余力地举国家之力对华为这个中国企业四处围剿,甚至在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中,华为出现条目次数最多,多达117次,毫无悬念成为了“世界第一”,这使华为的发展遭遇了重创。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外部环境之险恶可见一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如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华为、中兴的遭遇表明:传统的靠企业单兵作战的创新模式已经很难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改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从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来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伟大的思想引领壮阔的实践,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应一如既往坚定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决议》精神,沿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持续攀登,不负时代,勇毅前行。

作者:王春梅 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