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摘要:教育部实施“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途径。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一流专业建设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1]。如何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更好地发挥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意义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政策和任务

高等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基础,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流专业人才的关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团队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信息化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入产教融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等专业建设任务,对推动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保证一流专业建设、促进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

一流专业建设是教育部对于高校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是一个难得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契机,尤其是目前突出专业排名的趋势下,一流专业建设推动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促进了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为地方应用本科院校向一流高校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2]。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发展,会引起各专业对本专业建设的重新评价和调整,因此,各专业必须建立新要求、新举措,确定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发展思路、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定位、凝练专业特色的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合理调整教学资源,激发专业建设的创新活力、创新思维、人才培养能力和建设质量提升。

(三)提高专业整体发展水平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服务的领域是建筑交通领域,据统计,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保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劳动生产率水平再创新高,这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提供了上升的空间[3]。建筑业国内国际工程的增加,仍亟需大量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4],符合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为产业行业输送更加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是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是学校专业建设质量一流的有力保障[5],很好地满足产业行业调整对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虽然能结合生产实践,教师也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学生也能够参与一定的生产实际,但是大部分院校还是停留在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开启校企合作课程和设计、建立实习基地等阶段,尽管和企业联系较紧密,但还不能同企业完全建立具有生产效益、产出结构、体系完整的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很多院校还不能做到专业产业与教学相互结合,相互支持促进,推进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职业教育。

(二)智能化教学条件薄弱

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多是为以造价软件为主的实验中心,项目管理虚拟仿真等智能化综合性实验中心较少,导致专业的综合应用性和时代性发展受限,涉足领域偏少,专业发展范围广度深度不足,学生接触专业先进技术和拓展视野有限。由于资金受限,学校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综合性现代化信息技术中心,教师无法在校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接触到专业领域前沿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须紧密结合当前建筑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智化管理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智能化应用技能。

(三)应加强创新创业培养力度

由于受教学条件、教学模式和激励政策等限制,课程体系、实验实训等教学环境改革创新力度目前还不够大,近年来,虽然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逐渐提高,但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创新创业能力还不足,不知哪些方面可以创新,如何着手创新创业训练。大部分学生会过多依赖教师的指导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选题,创新创业的敏感度较低,缺乏与专业内容、生产实践等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增强学生这方面的敏感度和独立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深化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凸显立德树人。不能很好地贯彻立德树人,不具备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无论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如何扎实,都不是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都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也不符合一流专业建设目的。因此,一流专业必须具有一流的育人功能,也必须关注课程思政,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把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相结合,使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专业课授课同时要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多与学生交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辅导员建立微信群,随时沟通,对思想放松的学生增加关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课程思政编入大纲中,在专业课程大纲中确定课程思政融入点,更好地指导课程思政。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才兼备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如图1所示是用人单位对黑龙江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优点评价。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OBE成果导向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知名度。以高等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认证标准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资源优势和培养定位,以及专业面向的行业产业需求和服务区域内的专业特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参考国内著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回访工程管理专业近10年的毕业生情况,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创新教学手段。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加强创新创业等能力的培养,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智能信息化为引领的各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课程建设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融入在线课堂、慕课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上优质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课后线上自学课程进度纳入考核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入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智慧建筑仿真(BIM)中心为平台,加强BIM相关内容在设计、施工及招投标中的应用实训,利用新版BIM系列软件,提高学生数智化管理能力培养,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建设部级、省级一流课程。加大现代教学环境的投资力度,建立BIM系统与虚拟技术结合的实验室,主要应用于建筑信息模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对建筑模型虚拟施工实现三维可视化功能,加快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筑信息模型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有利于结合工程管理学科发展方向,开展针对建筑信息模型发展应用中关键技术和难点的探索与研究工作。有利于学校以项目实验室为窗口,与国内外开展有关工程管理学科理论及应用前沿问题的合作交流与研究,同时有利于学校开展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及人才质量。

(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与地方企业人才培养的长期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服务。促进工程文化育人,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学分比例,及社团等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建立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建立产业学院,使学生切实深入到企业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同企业人员共同创造效益,使应用的专业建设更贴近行业企业一线需求。聘请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共同制订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确立校企合作培养目标及要求、形式与内容、实习管理和成绩考核等具体实施方案。学生自愿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由企业人员负责传授工程技术和工程文化;邀请企业专家定期进校开展讲座,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为校内外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产业和教学统筹融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调研见下图2。

(五)构建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培养,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建设、学术交流会议和各种专业活动,参与专业课题研究,提高教研科研水平。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开发教学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工程背景、对外交流和培训、专业产业研究、科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校企联合共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结合当前高校师资现状,围绕数字建筑理念,结合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方案,以提升高校教师数字技术及专项技能为目标,搭建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线下培养及交流平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专项能力提升、整体队伍培养和课程应用提供有效的保障,使教师接受并理解专业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开拓视野和教学思路,带动教研科研水平提升,并应用于教学,相互促进、逐步提高。

(六)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确立校级督导、院系督导,以及校内专业评估小组,把理论、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作为日常管理,随时检查、抽查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使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建立更加规范化,做到有据可查、有制度可依。通过对校外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等教学质量跟踪反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及时总结反馈信息,逐渐完善创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各个教学环节,建立持续改进保障体系,更好地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一流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中心环节,突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思路、专业特色和定位,着重课程思政、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质量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探索出符合学校发展的一流专业建设新模式,打造专业品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2019-04-02)[2021-07-14].

[2]田青云.基于“专业认证”的车辆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13):245-246.

[3]中国建筑业协会.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EB/OL].(2020-08-03)[2021-07-14].

[4]章喆.“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45-146.

[5]郭翠兰.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6):34-37.

作者:于纪淼 陈茜 李琦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