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教育背景下应用型电气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背景下应用型电气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介绍我校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引导,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针对该专业定位模糊、软硬件条件差、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采取了明确专业特色、设立电气创新必修课、建立科技社团等措施,逐渐使电气工程专业找到了发展道路,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

0引言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如何适应面向应用的转型发展趋势,是我校面临的重大课题。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会议上,我国由《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转正,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2]。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怎样建设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3,4]。本文介绍我校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向应用型专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初步成效。

1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成立时间短,基础薄弱,面临了不少问题。1.1专业定位模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时我国高校正处于粗放发展、扩招发展的时期,我校对专业的要求是达到本科生的培养标准,没有对专业定位、专业特色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培养方案制定以985、211高校的相应专业为参照,没有考虑到自身办学实力和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省内兄弟院校相比,本专业没有行业背景,缺乏明显特色。1.2软硬件条件偏差本专业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4人,博士2人,科研实力弱,科研项目少,缺乏科研领军人物,尚未确定研究大方向、组成研究团队。本专业很难引进优秀师资,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则更加困难。电气实验室设备陈旧、数量不足,专门用于科研、创新的设备还是空白。实验室每年购置新设备的经费非常少,多数实验设备已经使用了10年以上。1.3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电气工程专业理论教育体系比较完备,但创新实践教育体系还很薄弱。从课程来看,大多数专业课程是理论讲解,实验教学环节比较缺乏。从实验教学来看,学生按实验指导书完成各种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被动地适应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从企业实习来看,学生在实习单位只能看,不能动,更不能拆、装、修,很难保证有理想的效果。培养方案中没有一门课程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在实践环节中学生难以自己动手做出创新设计,并做出实物来的。

2采取的措施

2.1明确专业特色

1)明确专业定位的总方向电气工程专业将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电气工程补充标准作为专业发展的总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保证持续改进培养质量。该专业将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大目标,以此来带动专业的教学改革。2)专业特色的明确作为新建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定位存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早期确定“新能源发电”为专业特色,后来将“智能电网”作为专业特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学生需求,最终将“双服务”作为专业特色。“双服务”指服务地方与服务电力行业,也就是说知识体系以强电为主,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江西省内的电力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大型电厂等。3)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双服务”的专业特色后,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作为核心课程,理顺知识点,围绕这些课程开出相应的基础课。将电力行业的吉安市供电公司、万安水电厂等作为重点实习基地。

2.2软硬件条件的提升

1)师资队伍的提升利用同济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优势,鼓励教师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方法。定期开展授课竞赛,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与校内优势专业合作,逐步提高电气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例如与机械工程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知名企业的“大学计划”,将企业引入至学校,接受企业捐赠的部分设备,与兄弟高校共建实验室。改变过去单一依赖政府拨款、依靠学校下发资金的模式,拓宽了经费渠道,增加了实践教学必须的软硬件设备。例如电气工程专业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功合作共建了“GE自动化实验室”。

2.3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采取导师制结合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电气工程专业建立了创新实践导师制度,每个本科生都有对应的导师。学生成为导师的科研助手,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组成课题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参加各种课外创新实践活动。2)设立电气创新必修课在培养方案中新设一门专门培养创新能力的电气创新必修课。该门课不在特定的某一个学期开出,而是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本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到团队中,并完成自主设计的项目,项目按照申请立项、中期检查、结题报告的顺序进行过程管理。从专业建设的资金中单独留出一部分来支持学生做创新项目,避免了从前课程设计中偏理论,只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做出最终产品的尴尬局面。3)设立创新实验室,组建课外科技社团结合机电学院“创新创业”分园的建设,设立专门的电气创新实验室,学校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学生自主管理、自由组队进驻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项目并完成。依托于自主创新实验室,与校内机械工程专业合作,成立机器人协会、无人机协会等科技社团并鼓励学生参加。这些社团定期开展一定的科技活动并参加“挑战杯”、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生竞赛。在这些科技社团中,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集思广议,还能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指导,获得大量训练和提高。

3取得的成效

1)专业特色初现设立电气工程本科专业以来,进入国家电网工作的历届毕业生具体人数我校2010年开始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当时进入国家电网公司还不需要全国统考。从2013届开始,国网开始统考,我校毕业生初期不太适应国家电网考试,通过明确“服务地方与服务电力行业”的专业特色,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国网录取率由2013届的8%提高到2016届的74%,成绩明显。2016届电气专业共有毕业生68人,被国网公司录取50人(一批25人,二批24人,三批1人,总录取率为74%),有3人考上研究生,1人考入事业单位,6人考入发电厂,9人进入非国有企业。应该说,“服务地方与服务电力行业”的专业特色已经初步显现,学生就业以电网、电厂运行维护为主。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得到了地方企业的充分认可,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2)创新实践氛围初步建立电气专业学生动手实践、参与竞赛的氛围已经初见端倪。近年来,电气专业学生完成部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4项,在完成创新项目过程中获批专利1项。在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生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创新创业项目与学科竞赛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推动工程教育认证是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定位模糊、软硬件条件差、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采取了明确专业特色、设立电气创新必修课、建立科技社团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向应用型本科逐步转型发展。通过系列改革,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创新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用工程教育认证来指引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万玉凤,柴葳.中国高等教育将真正走向世界[N].北京:中国教育报,2016,6.

[2]孙静,王旭东.地方本科高校要科学定位分类转型[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6,6.

[3]卜飞飞,王世山,黄文新.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实习改革[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6.

[4]胡敏强,王恩荣,颜伟,吴薛红.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15,11.

作者:肖根福 旷虚波 郑大腾 杨元模 单位: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