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甘蔗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甘蔗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本文作者:刘皎 单位:宁夏大学

双重意识决定了黑人无法用独立的眼光审视和认识自我,美国黑人认知自我的方式永远依赖客观世界看待他们的眼光,而客观世界衡量他们思想的尺度往往带有多余的同情与鄙夷。“双重意识”的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而它也成为黑人作家以及文学评论家在探讨美国黑人的身份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甘蔗》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是美国黑人不同方面的写照,作者笔下的文学人物代表的是各个矛盾的自我身份的综合。例如:“身上穿着房子”的罗伯特其实承受的是财产与自负的重量;丹•莫尔因失业而变得精神异常;约翰的工作是靠黑人女性的自我贬低来赚钱;保罗•约翰逊和艾威是一对迷茫的学生;最后一部分中的主人公拉尔夫•卡伯尼被自己的懦弱与恐惧束缚与奴役。

其中拉尔夫•卡伯尼对自我身份的困惑与绝望集中体现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甘蔗》中第三部分的主人公拉尔夫•卡伯尼以作者图默为原型,也是一名拥有多种族身份的黑人。他就职于一家严格的学校当一名老师,目睹了许多讽刺又荒唐的事。诸如此类的对黑人的不公平待遇唤起了拉尔夫•卡伯尼的黑人性,但这种黑人性与现实的对照更加剧了其双重意识的冲突与矛盾。拉尔夫•卡伯尼开始变得偏执与神经质,一方面他感觉到非常愤怒与不公,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懦弱,甚至害怕当地的白人发现他内心的反抗而逮捕他。

当拉尔夫•卡伯尼遇到来自南方的黑人老人时,他开始挣扎于自己的身份。老人对过去南方黑人生活的描述唤醒了拉尔夫•卡伯尼对自己黑人身份的根源渴望,认为自己的“根”在古老的南方。但现实与幻想的错位让主人公陷入了双重意识矛盾的深渊:“整个世界是一个罪恶的阴谋集团,尤其在美国,他们与我为敌。我是他们所犯罪恶的受害者。我亦是罪恶”。[4]可以看出主人公已经陷入极端的绝望,他在“黑人意识”与“美国人身份”之间无法找到一个立足点,并且丢失了过去的自己。通过吉恩•图默笔下的拉尔夫•卡伯尼,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在“双重意识”的夹缝里找寻出路,但最终失败了。主人公对双重意识的探索可以总结为试图融入———因受排斥而抗议———因难以“融入”而深陷于矛盾和痛苦之中。

Mulatto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历史学家温思罗普•乔丹(WinthropJordan)对“Mulatto”(混血人)一词的解释为:“纯黑人和白人的第一代子女。”在当时的社会,混白混血人与黑人一样,是受歧视与压迫的对象。20世纪著名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曾经将黑人称为“美国的隐喻”,还有人将混血人称为“美国的反常”。[5]因此混血人处于社会文化的尴尬夹缝中,他们无法彻底将自己归类为黑白文化中的任何一方,他们是文化边缘人。一方面,他们与黑人一样受社会压迫与歧视,社会地位低下;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获得像黑人一样确定的自我身份。由于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血液,黑白混血人对自我身份的界定更加困惑与痛苦,混血人在黑白两种文化中寸步难行,进退两难。《甘蔗》中第三部分的主人公拉尔夫•卡伯尼即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描写了一名黑白混血儿在多重身份压力下寻求自我的过程。《甘蔗》中第三部分中的主人公卡伯尼在听到黑人老人口中所讲述的关于过去黑人的故事时便宜深深沉浸其中。只有在感受到真正的黑人文化时他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自我身份。图默曾感到自己是个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又是个追求者,他曾到过他父亲的家乡、佐治亚州的斯巴塔。这次寻根之旅也是《甘蔗》的故事背景,“寻根”也成为第三部分主人公卡伯尼的主题。

由此看来,黑白混血儿遭受的身份冲突来自于“自己并非纯正的黑人”,他们并不庆幸拥有白人的血液和较浅的皮肤,相反,他们所追求的,仅仅是一个确定的自我身份。《甘蔗》中第二部分《伯娜与保罗》中,保罗是一名黑白混血人,他没有选择其他黑人女孩,而是爱上了白人姑娘伯娜。但他又不相信伯娜,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怕伯娜会因他的肤色对他有偏见。保罗的心态体现了黑白混血儿关于自身身份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拥有比黑人较浅的肤色而产生优越感;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带有黑色血统,因而在白人面前依然自卑。这样两极化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呈现出极其矛盾的状态,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遭受着身份的困惑与迷失。

《甘蔗》中描写了不同的黑人或黑白混血儿形象,但同样的是,他们的内心都遭遇自我身份的冲突与矛盾。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与黑白混血的双重身份是造成这种自我身份冲突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的种族问题。吉恩?图默通过《甘蔗》向我们展示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与黑白混血儿复杂而痛苦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来说,追寻自我永远是一条漫长且布满荆棘的路。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