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婺文化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

婺文化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

摘要:地方文化特色明显,根植本土。金华古称婺州,又称“百工之乡”,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婺州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契合度高。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在与地方工匠精神结合上依然存在融合深度不够,法规政策缺失,育人体系不全,师资队伍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育人体系建设,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婺文化;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是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提出的更高要求。金华古称婺州,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形成了以金华地区为区域的文化体系——婺文化。金华又称“百工之乡”,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其彰显出的金华人求真务实、崇尚技艺、执着创新的品质正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完全契合。工匠精神成为当今文化传承的主旋律,也是弘扬婺文化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婺文化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一)婺文化源远流长,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深厚人文土壤婺文化资源丰厚,主要由由婺学、婺剧、婺窑、婺艺、婺风、婺商、婺居、婺产等构成,其核心形成于南宋,金华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等先后提出“经世致用,明理求实”“义利并行,农商并重”等思想[1];金华火腿、东阳木雕、浦江剪纸、永康锡雕古法工艺,享誉国内,蜚声国外。改革开放以来,金华能人志士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打造出了“世界小商品市场”“中国影视之城”“中国五金之都”“中国水晶之乡”等家喻户晓的金华名片。把婺文化引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将有助于师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高职学子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情怀培养和文化自信巩固,以及对地方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婺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有助于建设“工匠精神”育人体系婺文化有独立的文化品格,有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具有无形和强大的感召力,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创新婺文化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和人文内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更加非凡的作用和划时代意义。凝练和营造“开放、创新、多元、分享”的专业文化,体现育人为本、产教融合和专业个性,传承工匠精神,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巧妙而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语言、行为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传承婺州工匠文化打造现代工匠,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情怀培养,构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育人体系。

(三)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校工匠文化底蕴高职院校坚持地方特色、融入地方文化、服务地方建设,以传承、发展和融入作为地方文化育人的主线。传承婺州红色文化,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传承婺州工匠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将婺州的民俗文化引入校园,强化学生人文历史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持续不断地将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婺文化的氛围,通过搭建各类婺文化进校园平台,增强婺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力和辐射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

(四)婺文化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教师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生命主线,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将婺文化的民间工艺、非遗产品和工艺大师引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之中,借助产教融合平台,完善个体结构和群体结构双师培养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如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联盟,以技术交流为纽带加强交流合作;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架构内组建内部“讲师团”,形成“产、学、研”共同体,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婺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婺文化进校园红红火火,但融合深度不够悠久的婺文化有时展的精神特质,鼓舞着一代代金华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婺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需要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精神沉淀。反观当下,在金华区域内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婺文化传承教育和宣传活动不可谓不多,但在融入面上不够广,在融入度上不够深,对婺文化精神理解不够深入,婺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婺文化宣传“一刀切”式缺乏对各层级的把握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婺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和创新。

(二)工匠精神宣扬轰轰烈烈,但法规政策支持缺失金华又称“百工之乡”,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婺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其重要的代表。在高职院校宣传过程中,虽然较为注重方式方法,面也比较广,深受师生的欢迎,但是由于现阶段缺少法规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在实施过程中磕磕碰碰。如有学生利用婺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开发产品,创办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可得到不少的土地政策、资金资助和税收减免等支持的帮助,但在婺文化方面的支持政策屈指可数,仅有的一些法规政策下,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

(三)工匠精神教育逐步深入,但育人体系不全工匠精神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逐步深入,发现其教育体系不健全,点上行为多,面上执行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在单项课程教学中体现多,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活动形式伴着性出现多,独立成体系项目少;组织工作以部门为单位开展多,全校一盘棋的少,缺乏沟通衔接的工作机制。培育体系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弊端日益显现。

(四)工匠精神教学深入展开,但师资队伍不强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婺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有教师的传授解惑,引导教育,研究创新。婺文化在校园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训中不断融入,已经成为师生教学实践的重要文化支撑。但是婺文化师资队伍匮乏,缺少名师,缺少“行业”领袖和专业带头人是不争的事实,实训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与师资队伍的相对劣势形成强烈反差。

三、婺文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一)深化婺文化进校园,融入育人体系金华的婺学、婺剧、婺州窑、婺州美食、婺州古建筑、婺州礼仪习俗等,是婺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为优秀地方文化育人注入绵绵不断的“软实力”。校园文化、婺文化、工匠精神的形成及发展带有各自独立性,作为不同的文化形式,具有互相融合的基础。金华域内的高职院校可以立足于地域特色婺文化,深刻领悟婺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务实性、变革性等文化精髓,提高其与学校文化的匹配度,凝练出符合学校特征,既通俗易懂,又催人奋进的校园工匠文化精神,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亲近婺文化、提升婺文化、感受婺文化的平台,让婺文化的精神特质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课堂,构建有婺州特色的“工匠”育人模式。通过不同的载体加大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古老的婺文化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婺州工匠精神激励未来的大国工匠成长成才。

(二)婺文化融入课堂,学习工匠精神教材与课堂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课堂教学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多的活动,是学生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教师在课堂上严谨、求实的知识传授和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直接方式[2]。(1)在教学管理中将婺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之中。通过开设专门的婺文化课堂,让婺文化成为一门地方特色课程,促进婺文化的传承创新。(2)以校史馆、婺文化体验馆为载体,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递职教成果、传播婺文化中的工匠精神;(3)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将企业文化、企业工匠文化等融入校园文化,借助学术沙龙、工匠精神文化大讲堂等平台,定期组织企业家、技能专家走进校园,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讲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史、奋斗史、艰辛史,真正将奋斗、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等优秀工匠精神融入育人活动中,提升文化育人新成效。

(三)婺文化深入实训,体验工匠精神实训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工匠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作,只有在实践岗位上不断锻造才能让“工匠精神”充满生命力。通过对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研究、思考,了解整个产业链上各节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了解产品的改革和产业发展方向,感受形成工艺的历史文化,从中体会工艺的价值与工匠的地位[3]。(1)营造婺文化、工匠文化氛围。在实训实践场地悬挂标语、画像,摆放有代表性的物件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感性教育。(2)开展实训实践专项教育,让专业文化与婺文化、工匠文化结合,树立工匠榜样,强化职业精神,指引努力方向。在实训实践中植入婺文化、工匠文化,深入企业实训、实习,体验工匠精神,如永康的小五金、东阳的木雕企业,让学生感受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婺州工匠精神。

(四)婺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会勤劳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各高校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因此,要深入挖掘和开发婺文化、工匠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学生搭建多途径、宽领域的就业创业平台。(1)创新创业教育与婺文化、工匠文化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利用婺文化创新创业意识。(2)在“双创”教材中融入婺文化、工匠文化教学模块,通过课堂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利用婺文化、工匠文化创新创业能力,也体会义乌“鸡毛换糖”的勤劳精神。(3)按类别,吸收婺文化元素,创建企业,如婺州饮食文化企业、婺州文创企业。由单项,介入婺文化元素,如服装设计植入婺剧服装元素,文创产品融入婺州特色等。(4)基于婺文化的创新创业,举办各种婺文化创新创业大赛,开设婺文化创新创业讲座等,在弘扬婺文化,传承婺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5)政府部门出台相关婺文化创新创业政策,为创办婺文化企业减免一定额度税收及相关费用;学校配套相关具体措施,如学生在校期间创办婺文化企业,认同学分,并给予一定创业费用补助,积极支持鼓励师生创办婺文化企业。

(五)婺文化融入始业教育,加强通识教育新生始业教育是新生适应高校生活,明确学习方向,确立人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第一课。(1)明确主体责任。婺文化始业教育由学校统一规划工匠培养方案,全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组织开展,落实到位。(2)组建多元团队。以项目化组建婺文化教育团队,由校内教师、校外婺文化专家、校友和社会人士组成。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全员育人。(3)多平台开展。除了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外,婺文化教育可以形式多样,如分享型模式,兴趣化教学,体验式平台等,如开展“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百工进校园”“寻访优秀创业校友”系列专题讲座[4];通过组织新生召开主题班会,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学业生涯规划;开展“树工匠精神,展青春风采”辩论赛、演讲赛等系列活动,将婺文化教育、工匠文化教育融入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教育之中;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工匠精神伴随学生的成长,更要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精神特质伴随人的一生。

(六)婺文化融入文化读本,精准发力文化读本是发扬和传承婺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加大婺文化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的统筹工作,编制婺文化读本编写规划;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社会资源和兴趣爱好,编写婺文化读本、工匠文化读本。如可以编写爱国诗人艾青、名将朱大典、医者朱震亨、画家黄宾虹、教育家陈望道等《婺文化名人文化》读本,《婺文化手工技艺》《婺文化生活文化》《婺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学生通过对读本的学习逐步树立婺文化价值理念,形成婺文化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激智慧火花,播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七)引入婺州工匠大师,助力师资建设“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工匠大师是高职院校优秀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婺文化传承千年,人才辈出,婺州工匠大师数不胜数,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一技之长,取得重要成果;在本行业做出卓越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开通校企“双向”服务。通过“人员互聘、职务互兼”,批量引入企业高水平技师,走上讲台。(2)建立工匠大师工作室。引进婺州工匠大师,到学校建立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婺州窑”大师工作室。(3)工匠大师进课堂。邀请婺州工匠名师到学校开设专项课程,将工艺流程、技艺手法直接带进课堂,让师生身临其境感受婺州工匠精神。(4)开设工匠大师大讲堂。通过工匠大师的现身说法,让师生感受婺州工匠文化、工匠精神的博大精深,助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华组织开展“寻找金华名匠,传承工匠精神”系列活动[EB/OL].(2016-05-04)[2019-11-22].

[2]于克娟.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1-12.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53-56.

[4]唐电波.试探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之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7(30):251-252.

作者:柴娅仙 丰辉 林琳 李桂满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