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探究

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探究

【摘要】古筝属于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审美艺术。在现代古筝的教学阶段,审美教育属于提升学生综合水平、掌握演奏技巧、升华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稳固基础。本文从审美教育融入古筝教学的重要意义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教师提供正确的演奏示范、强化古筝艺术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筝音乐文化、积极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等几个方面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审美教育;古筝教学;音乐鉴赏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审美教育逐渐成为古筝教学的重点,与音乐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更加注重审美教育,才能够形成美学思维,掌握更多的古筝技能。审美教育,主要是以审美活动为主要载体,并且引导大众不断提升审美水平,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与审美观。古筝属于古老的民族乐器,音色较为明亮,能带给人们更深的情感感悟。古筝具备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

一、审美教育融入古筝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筝的曲目较多,整体的表现力很强,具备审美教育的先天性优势。借助开展审美教育的方式,使得大众能直观地对古筝美学内涵进行欣赏,还能自主地进行美学创造。通过感悟古筝的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与启示。下面以《渔舟唱晚》这首著名的古筝曲为例,该筝曲的节奏松弛有度,旋律清新。再加上古筝较为浑厚的音乐,使得学生能处于较为开阔的意境当中,感悟山水的魅力[1]。古筝弹奏的音乐较为动听、柔和,但是其本身的筝体结构相对则比较复杂,对演奏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就传统的古筝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大都是将重心放在技术传授方面,忽视了审美教学。若始终以技术训练为核心目标,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也不利于传统古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只有实现审美教育与技术传授的融合,才能达到古筝教学的标准。自然,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学习技艺十分重要,也属于古筝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技术的学习需要为音乐美感服务,并且实现情感与技术的互相影响与作用,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使得古筝演奏更加完善。此外,开展古筝审美教育,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并且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二、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提供正确的演奏示范

在古筝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准确地示范弹奏的力度、节奏变化等。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将挑、抹、按、吟等技巧传授给学生,并且与审美教育进行融合,使两者能相互渗透。在提升演奏技巧的时候,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激发其对美的追求。古筝的技巧传授十分关键,许多动作都是以腕关节为核心,是否能灵活地使用腕关节,也会决定演奏动作是否到位,古筝的发声是否精准[2]。以示范颤音为例,在运用颤音的时候,一般都与筝曲曲目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要想抒发舒缓的情感,颤音就需要更加均匀,如果想要抒发激烈的情感,颤音的频率就会逐渐加快。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古筝表演更加考验学生的技术,教师需要注重正确的示范,并融入情感,在二度创作的同时感染学生,并提供良好的情感与视觉体验,激发其创造力与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到古筝学习当中。

(二)强化古筝艺术实践

在古筝教学中,回课属于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属于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在回课的时候,能及时地发现演奏情感不足、紧张等问题,这也就表示,学生需要经过艺术实践,进而提升演奏审美表现水平。强化学生艺术实践水平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观看音乐表演、参与情境教学等。对于音乐实践与欣赏来说,学生的心灵会沉浸在诗意流水当中,使其能体会到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并感悟丰富的筝曲节奏。由此得知,强化艺术实践,能帮助学生缓解演奏的难题与情感问题,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审美体验。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筝音乐文化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古筝演奏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师就需要更加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将古筝音乐文化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筝曲之前,先对筝曲的发展历程、文化起源、代表人物等进行充分考虑。并且通过学习古筝音乐文化,使得学生能充分了解古筝音乐内涵,还能对古筝表演的情感走向进行有效的把控。例如在《寒鸦戏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得学生了解这是一首潮州筝曲,并且了解当地文化的基本特点。尤其是了解当地语言可能会对筝曲产生的影响,潮州筝曲的音程相对来说跳动比较小,风格也十分华丽。在了解这些学习知识与内容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其演奏的风格与特点进行把控,并提升学习的水平与层次。在古筝教学演奏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古筝“吟、揉、按、滑”的表现力,这也是古筝演奏的灵活所在,为让学生能够理解古筝“以韵辅声,音韵相成”的音乐特色,要注重左手按颤技巧的展示和教学。比如:轻巧活泼的颤音、具有跳动感的点音、展现激动或者是愤怒的按颤音。特别是在古筝演奏中,慢板乐曲更具古朴淡雅之感,这也是古筝具有众多受众人群的主要原因。因此,左手按颤技巧也是衡量一位古筝演奏人员艺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在一首曲目演奏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按颤技巧,就失去古筝原有韵味和光彩。而且古筝左手按颤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技巧,而是一种富有美学的审美形式。所以在古筝教学和练习中,教师将古筝左手按颤技法告知学生,并在练习中进行指导,以提升古筝的韵律美,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古筝音乐文化,体现到古筝的韵律之美。

(四)积极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

对以往的古筝教学进行分析,教师大都存在忽视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情况,对于技术训练理解不充分,导致许多学生都缺乏对古筝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下面以《渔舟唱晚》为例,整首曲目的场景取自于《滕王阁序》,对夕阳西下渔人满载而归的景象进行了描绘[3]。整首乐曲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对渔人悠然自得以及夜晚的静谧景象进行描绘。而第二部分的节奏相对更加紧张,描绘了渔人回归的喧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反复聆听作品,还需要感悟韵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认知,洞悉古筝作品的情感把控点,进而提升学生的古筝审美能力。古筝艺术在我国拥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筝教学中,只要做到教者有心,学者有意,就能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得到收获。比如:《渔舟唱晚》和《洞庭新歌》两首曲子,都描写了水面的美。但所展现出的美却不尽相同。前者展现出了一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恬静之美;而后者展现了一种“长烟一空,湖光潋滟”的秀美质感,二者的意境截然不同。在演奏这些曲目时,需要通过“勾、挑、托、劈、划、摇”等技法描绘出不同的意境。为更好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要体现音色美、韵律美的展现,二者相互结合,才能通过古筝独有的音乐特色来充分展现意境之美,让学生能够自己鉴赏每首曲目具有的意境和内涵,再通过古筝演奏技法展现出来,提升审美观念。

(五)古筝教学和实践相互结合

为全面提升古筝教学水平,就必须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相互结合,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各种事物美的体现中来,从而更好地领略大自然雄伟壮丽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亲身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妙,打心底里面爱上古筝。此外,在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中,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还能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的韵律美、意境美、形象美、仪态美,提升审美教学效果。比如:在文化艺术节上,可在教室的带领下,让学生独自演奏古筝音乐作品,为学生展示古筝演奏技巧提供一个平台,以便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感受美、创造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舞台经验。总而言之,为更好地发挥出古筝的审美价值,就必须开展教学和实践相通的审美教育,在保证古筝音乐艺术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古筝属于传递情感的艺术、审美艺术。对实际的古筝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古筝蕴藏的美学理念,结合学生基本特点进行教学,务必发挥出古筝艺术的美学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古筝教学的作用,需要通过开展审美活动将古筝的美感传递给学生,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曦.怎样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J].大众文艺,2010,(007):239.

[2]陈颖.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考[J].大众文艺,2012,(22):248.

[3]贾丽娜.浅析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理念[J].丝路视野,2018,(030):68.

作者:杨媛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