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五常教育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价值

五常教育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价值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思想简述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经历几千年的更新演变而来的文化产物,是文化的精髓。其中“仁、义、礼、智、信”即“五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加入了“智”,董仲舒在孔孟的基础上加上“信”,称为“五常”。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仁”,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思想教育的价值

在以往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往往是教技能,思想教育推给了公共课和学校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从当今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存在着懈怠、厌学的情况,班级的凝聚力普遍不强。踏入社会工作后,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丑陋的行业现象,如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中不注重环保、以次充好,在设计施工中弄虚作假,求得利益的最大化的这些现象他们就没有鉴别能力,自己会觉得很迷茫。或者选择“从恶如流”。这样发展下去将摧毁这个学生的职业前程,这是我们当老师最不愿意看见的。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让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这种思想教育,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设计理念的价值

1、“仁”,仁义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它的实质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仁”还有催人向善的积极因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当中,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就是要为人服务,设计师就是要“爱人”,针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设计。也就是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师不仅要了解人,还要尊重人,如果在一个老年人聚集的地方设计师给出一个张扬个性的设计显然是“不仁”的。

2、“义”,能舍,也可以理解为“义举”

古代人提倡控制自己的私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要给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资源越来越缺乏的今天,设计师对空间应该最大化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要提倡“不要过度设计”。在设计的材料选择上,也应摒弃材料价格上的差别而专注于环保材料的应用上,一方面环保材料应用于人居空间对人的健康生存有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人居空间反复对大自然进行无限制索取。

3、“礼”,礼制、礼法

本来是维系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统治阶级和民众和谐共生的保障。“礼”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概念和定位,但是其最终的实质就是规矩、秩序和遵循的代名词。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礼”作为设计理念,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古人设计的建筑、园林作品能够流传下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在数理、材质、装饰样式上都遵循礼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现在的设计师的思考。

4、“智”,无所不知也

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是一位智者。特别是要明白环境设计与天、地、人、神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古人所讲的“天人和一”。处理好与大自然的关系,具有生态智慧的理念。古代南方的干阑式建筑、福建的土楼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这些建筑形式都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等基础上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结果。这对我们当代的绿色设计有很大的启迪,如在居住空间中采用水循环、风循环、光循环、利用太阳能来节约能源,过“低碳”生活。

5、“信”,诚信、信念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份恭敬心,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只有对传统文化充分的深入、挖掘、研究,才能具备对传统文化真正的了解、认知和继承。才能保存住传统文化的命脉。在设计中,简单的把古典元素搬进你的设计,是表面的,没有内涵的。真正的设计在于把传统的设计中加入现代的技术,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诠释,使他们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贝律铭在香山饭店完工后说“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上,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四、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教育

1、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体的。老师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以“五常”为标准来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了老师所教的知识,但老师谦虚的态度、认真工作的精神也许会一直鼓励着学生。

2、对学生实行环“境教”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木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内容张贴上墙,上教室的墙,宿舍的墙,办公室的墙。营造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个活跃的、有创造性的环境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设计素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3、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可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等课程,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宗教传统、教育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及史学传统等等,以概要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爱国情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将中华传统文化贯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对于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要适当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写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门实践课程,写生的地点可以选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这些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写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写生的技法练习。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中,介绍优秀的设计师运用传统文化设计的优秀案例,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5、开展丰富多彩中华传统文化的课外教育活动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一是不了解,二是不感兴趣。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传统文化的资料,让他们在班会上各抒已见,发表看法。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学”,出去现场感受古典建筑、古典园林的魅力,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组织学生听取“传统文化讲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沈科进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