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应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认同、心理认同、行为认同为目标,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和价值功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中的价值引领作用、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主体性措施为着力点,落脚于培育载体创新、课程体系整合、培育效果落实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

党的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征程、新形势、新目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需着眼于进一步纵深发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目标要求

新时代的新征程、新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应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认同、心理认同、行为认同,使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1.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是社会成员行为的动机、手段、正当性的重要依据,是保障个人利益实现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内涵,并以此引领自身的价值行为选择。一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的历史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继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义坚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上独特的精神烙印。二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的现实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先进性、正确性、真实性的检验标准。三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的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是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

2.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情绪心理不断波动并逐渐稳定的发展过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的不断提升,能够帮助其稳定心态,提升其抵御不良信息侵袭和干扰的能力。一是提升心理认同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撑,能够帮助其在面对各种疑惑、迷茫、失落的境遇时,坚定理想信念、正视成败得失、强化抗挫能力。二是提升心理认同能够有效化解大学生认同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帮助其洞察矛盾本质、理清事实脉络、平复心理波动,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评价和积极态度。三是提升心理认同能够巩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意志,在其懒惰侥幸心理攀升、自我约束力减弱时,加强自我监督和鞭策,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驱动与行为自觉,“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2](P174)。

3.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落实于具体行动之中,“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3]。一是知行合一落到实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在表征,是其行为与思想逐步统一的过程,也是考量认同水平的重要内容。二是以知促行强化动机。大学生通过较为透彻的理论学习,能够切实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从而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驱动。三是以行求知升华认同。具体境遇中的行为体验所反馈的心理感受,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主动、深入思索,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践行意志。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着力点

在新时代的目标要求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工作需明确着力点,持续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1.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与价值功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力量与价值功能的充分展示,能够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义性、先进性的理解。一是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价值。通过不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的事实依据,增强其说服力和感召力。二是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指导功能。通过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功能特别是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功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信服。三是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前景。通过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旺盛的生机活力、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及和煦美好的发展前景,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愿自觉。2.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利用高校课堂培育的场域优势,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课程建设的旗帜和方向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类课程的全方位融入加强其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一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程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之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更是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才能培育出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服务人民、爱党爱国的新时代建设者。二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必然能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旗帜和价值标杆。三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两大课程体系间的“桥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符合各行各业、各种社会角色的发展需求,能够成为具有不同信仰主体的共同价值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桥梁”,能够促进两大课程体系的互联互通、互助互促。3.观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性需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工作需充分观照大学生的主体性需求,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接受、认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一是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驱动作用。大学生情感、欲望、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合理应用能增强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驱动,在培育工作中,可通过培育手段和载体的创新加强对大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其情感共鸣以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二是具象生活化价值功能。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实际生活需求的结合点,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使大学生切实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价值,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服度。三是完善认同危机干预措施。“认同作为一个过程,总是在认同——认同危机——新认同之间的螺旋式的运动之中。”[4]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是在对各种危机矛盾的应对中逐渐稳定成熟的,因此,应重视大学生在认同过程中的危机预警,完善干预和处理措施。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具体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路径设计应立足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落脚于创新培育载体、改进培育方法和充实培育内容,进一步提升认同培育实效。

1.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载体创新——以VR技术应用为例。虚拟现实技术(VR)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培育中的应用指利用VR技术打造三维立体、多交互式的、“真实的”体验环境,使参与者通过强烈的感官震撼触发情感激荡,自觉思索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与意义,推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下面以VR技术在大学生爱国观、敬业观、法治观培育中的应用设想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一是VR技术在大学生爱国观培育中的应用。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特定的VR场景,使大学生在感官震撼中升华爱国理念、激荡爱国情感、厚植爱国情怀。如通过在革命圣地的“实地游览”中领悟革命精神,在史实场景的“真实体验”中激荡爱国情感,在爱国事件的“积极参与”中促发理性思考,在日常行为的“选择与践行”中坚定爱国意志。二是VR技术在大学生敬业观培育中的应用。大学生通过在预设的职业情景中了解相应职业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具体、“真实”的职业行为体验,熟悉相应职业的行为标准、行业要求和发展方向,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具体职业场景可预设反面事例教育情景,如职业活动中的重大违纪违法情节,加强大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与敬畏。三是VR技术在大学生诚信观培育中的应用。通过预设场景的体验使大学生深度审视个人内心,思索诚信理念的内涵及价值,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VR场景的预设可关注诚信观的生活化境遇设计,如深夜捡到高额现金如何处理,购物后发现多找了钱是否退还,室友考试作弊获国家奖学金揭不揭发等,使大学生明确诚信应体现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引领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能够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实效。一是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旗帜和方向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中的整体性、层次性、全方位融入。二是打通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流通道,建设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加强院系合作,建设两类教师队伍线上、线下多种交流方式,实时反馈、讨论授课效果并不断改进完善。三是综合利用多种课程形式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以专业、年级、院系特色等为依据,充分利用多种课程形式,有针对性地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选课、讲座、实践活动等。同时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凸显实践内涵、注重体验形式、关注实践效果,使大学生在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迷茫、矛盾、困惑等难题,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领悟。

3.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措施。一是创设培养大学生良好价值行为的外部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P172)通过营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价值行为的外界氛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成为生活中的自觉。如通过组织开展宣传、竞赛等活动使大学生熟悉良好价值行为的具体要求;通过制度约束促进大学生对良好价值行为的接受;通过树立典范鼓励大学生对良好价值行为的学习、效仿与坚持等。二是强化大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学习。重视对大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培训,如自我情绪控制、延迟情绪起伏、转移注意力、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技能,使大学生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疏解自我心理,坚定正确的价值行为取向。三是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的预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危机主要源自认同的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经验积累的冲突、行为体验结果与心理预期间的冲突等方面。对此,相关培育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依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构建危机预防、应急和处理机制,如完善档案管理掌控已凸显的危机事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预案进行精准干预、提高培育者的危机应对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2).

[4]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刘兴华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