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虽产生于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但里面有许多思想、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要运用“青言青语”从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也要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角度出发,解决践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浩瀚如烟、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长期积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延续至今、从未断绝。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入脑、入心、入行。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中华传统道德理念讲仁爱、重诚信、崇公平,倡导廉耻、忠义、孝顺、人本、宽厚,流传下来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标志着中华民族“形”与“魂”的中华传统美德,这种“德”既有国家的大德大爱大情怀,也有个人的良好品德。首先要做的就是爱国,这是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将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发挥和抓牢课堂教学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主阵地作用,将传统文化里体现的优秀思想融入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同时,密切关注学生所思所想,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合理安排和科学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化教学内容,认真严谨上好每一堂课,确保课堂有质量、有效益,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变成最为鲜活的道理。“德者,本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合理应用,也要重视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个人品德教育上融入传统美德。对待父母要尊敬孝顺、对待子女要爱护但不溺爱、对待邻里要团结和睦,促使良好家教、家风的养成。坚决反对重养轻教、重智育轻德育、重体能轻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倾向,要坚持全面发展,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有健全的人格。为此,父母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所有美德的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个人要不断反省自己、爱他人、爱社会、诚实守信、谦让有礼、刚毅正直、自强不息,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谦谦君子。自觉培养和涵育对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和睦亲亲之情,对他人、集体的团结友爱之情。新时代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汲取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中国智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德处于这几个要求之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论述也是将“德”贯穿始终,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个人的德的统一。爱社会主义国家、爱人民、发奋读书报效祖国,这是大德的体现,大德是成就大业的基础与前提。同时,做好小事,从管好小节开始,大德、公德、私德都要修好,时刻将爱国、互助、宽容、谦让、友善等关于良好品德品行修为的牢记心中,践行到实处。

二、注重榜样引领,身教示范

中国传统道德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教化原则是行动胜于言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必先正己,身教者要发挥表率引领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形成榜样模范,使受教育者在不自觉中受到熏陶与陶冶,发自内心追随、学习、效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必须将这种思想观念的认同感转化为行为习惯,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全民参与,领导干部带头,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个孩童抓起。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和发挥以下群体的身教示范作用。一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党员是模范与先进的代表,拥有极强的号召力和示范性,党员和干部要先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通过良好的党风党纪和政风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二是各行各业的教育者。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接受教育,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言语教导和行为示范。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从幼儿园到高校,学生都不自觉地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三是榜样与道德模范。重视古圣先贤、新时代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自觉正心笃志、明德修身。这些榜样与模范是在大家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是可以学、能够学的,通过他们的身教示范,激励人们自觉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进骨髓、融为血液、化为行动。比如,通过推选“文明教师”“优秀学生”“模范家庭”“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感动中国人物”等,起到典型引路、扬善立德的目的。

三、立足日常生活,点滴做起

国内社会环境的复杂,国外低俗庸俗思想的涌入,导致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项庞大又复杂的工程。“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矜细行,必累大德”等,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多次提到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重视点滴积累,这为现今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提供借鉴。如何立足日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核心价值观呢?如果流于表面,这就脱离了最初教育学习的本质和初衷,需要重视和挖掘传统人文精神理念的内涵并予以传播,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本,辅之以时代精神,提炼包含时代特色并符合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思想引领,夯实基础,走进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入课程体系以及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增加传统文化在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占比,完善传统文化的线上线下资源,扩大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同时,邀请著名道德讲堂讲师、“大国工匠”李向前、“最美护士”邵青青等知名校友来校做报告,用模范事迹、先进精神感染引领学生成长。各学院先后开展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用最真实的案例,最真切的分享,贯穿到教学的各个过程。

(二)培育良好家教家风,走进家庭。每年的5月15日是世界家庭日,旨在呼吁人们关注家庭问题,重视家庭氛围、构建和谐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无论是学生时期的学习成长,还是成人后的工作就业,家庭都是人生的课堂,是指引人们成长的避风港湾。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往往会对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在人生的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风是一个家族延续下来的价值准则、家庭风气,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通过家长的“教”,像儿时耳畔常响起的《弟子规》《三字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刻画于心;通过家长的“讲”,像睡前的小故事,解读参观游览中的历史知识,祖国的建设、家乡的发展变化等,让爱国情、爱乡情在字里行间激发、升华。通过家长的“做”,如拧紧水龙头、爱护国旗、尊敬老人等,规范自身行为。在疫情期间,一位母亲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落实在行动,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这种使命感、责任感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她以给患者公开信的方式和妈妈外公并肩作战,这正是良好家风传承的体现。家训是先辈经过长久的实践积累的人生经验,是引领后人价值观形成的标杆。古有朱子家训、诸葛亮诫子格言等,这些著名家训对后世子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做好表率,用家规、家训警示后人,规范言行,引导子女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四、做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些都强调实践与坚持对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德不能空谈,道不可坐论。在品德的养成中,要从实处发力,站在务实的角度做到知行合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真正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机融合。指出“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就像是穿衣服扣扣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要尽早、尽心、尽力,要从娃娃抓起,将青年时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扣实。青年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才,而且也极大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群体一定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强化榜样引领作用,做好道德模范宣传工作、组织好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学雷锋等道德实践活动。将重大历史节点、纪念日、传统节日作为重要契机,结合学校教学特点、学生实际拓展第二、第三课堂,组织学生去红色革命基地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区,走进基层,开展公益服务相关实践活动。如今,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培养中的主流活动,“三下乡”“返家乡”等假期实践活动深受大学生欢迎,“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组织规模日渐壮大,在偏远地区、抢险救灾、农村扶贫、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全体人民历经千年团结奋斗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正确把握两者的内在关系,对于返本开新凝聚价值共识、增进文化自信、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要借助全新的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落在实处,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用现在的思维角度加以创新,创造出传统文化宣传的新格局。同时,将文化自信注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推进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增添丰富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21

[4]林滨.意识形态在价值教育中的合理定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5]张明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三重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

[6]徐海祥,王志飞.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

[7]熊子健.社会资本: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维度[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2

[8]李东坡,牛娜.“佛系青年”信仰危机的消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

[9]王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战略维度[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5

[10]范益民,袁静.传统文化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若干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

作者:智晶晶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