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概述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整合和教改

概述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整合和教改

一、 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原理I(上)》与《建筑设计原理I(下)》两门课程在很多章节的讲授内容重叠

这两门课程设定的初衷是:课程(上)进行了解性地讲解,方便低年级学生认识建筑设计;而课程(下)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方法的学习,但是讲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课程内容无法分解。为了保证两门课程框架的科学性,出现了部分内容被重复讲解的局面。虽然课题组尽量做到讲授深度差异较大,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只学到了课程(上)的简单理论,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全部内容,不认真学习课程(下)的深入理论,最终导致对很多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断章取义,误导设计。

2.权威规划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

目前使用的推荐教材仅有一本,即由张文忠先生主编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此书虽然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但是书中的较多实例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要求,与设计行业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书籍,大多数权威性不足,难以辨别与选择。教材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高

设计原理是设计课程中关键的讲授内容,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多地强调设计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逻辑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散,学习周期较短;而设计课程强调实践性,需要的知识点无法简单套用理论体系,周期较长。因此,原理课程与设计课程不易形成较好地对接,大批学生不能活学活用,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路。

二、原理课程的整合与改革

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唯有进行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即将《建筑设计原理I(上)》、《建筑设计原理I(下)》、《建筑设计原理Ⅱ》三门课程梳理合并为两门课程,分别侧重公共、居住建筑两大方面。开设的学期相应调整为二年级第一学期与四年级第一学期,由繁至简,一目了然。课程整合的同时,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分享如下。

1.引入模块化教学环节

我们尝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将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融合到学生可参与的模块化教学环节中,建立理论授课系统化、专题化、对应模块化的全新教学体系,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的模块设定具体如下。

(1)调查分析模块对给定的建筑环境进行认识、比较、分析,使形而上的理论贴近具体的行为。

(2)实体建构模块选取经典的大师作品,分组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实体搭建重现其建筑形态与内部空间。

(3)总体构思模块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总体的前期构思,提供5~10种方案可能性,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4)全面分析模块选取自己的课程设计作业,从环境、功能、流线、造型、空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中客观真实地总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之后的建筑设计。

(5)汇报讲演模块让学生当老师,针对某一选题进行课堂讲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与理论教学并行的以上各个模块,使理论知识得以在具体实践中被认识、理解和延伸。通过几个课程模块的引领,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思路和操作模式,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得出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持续性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进行课程的延伸与扩展

对于推荐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在完善已有内容的基础之上必须进行课程的延伸与扩展。目前,我校原理课程采用了“专题式讲座”授课模式。即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组织相应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方向,讨论凝练专题,进行“讲座”式的课程讲授,从更加整体的层面对课程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再构。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的目的。可以适时地引入新技术、新观念,甚至从更高的理论高度将地域观、环境观,以及相应的技术策略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更高层次地熏陶之后,也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其设计创作理念趋于理性。当然,这种“专题式讲座”的授课模式会占用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建议可以进行累计式操作,每个授课学期穿插不同主题的讲授2~3次进行课程录像,并逐渐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式的课下学习,并且提交学习心得,督促学生有效学习。通过长期的积累,相信许多新的建筑思想、现象会不断地增补到我们的教学框架当中来,教学内容也能得到更好程度的更新,教学相长。

3.调整传统的考试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的定位非常不准确,考试过后很多知识扔在一边,没有将所学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去,考试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课程的考试方式将原有死记硬背式的命题考试方式化整为零,分解成三个部分。即模块作业部分、学习心得部分、改良式考试部分,形成多元化的结课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第一部分是学生从所提供的作业模块中任选其一(调查分析模块、实体建构模块、总体构思模块、全面分析模块、汇报讲演五大模块),所占比重为40%。这些作业模块是与课程章节紧密联系的,涵盖了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能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是提交平时学习心得或对某些建筑思想观点的认识,所占比重为20%。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部分是期末的改良式考试部分,改变传统的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的考试内容,以灵活形式的分析题、绘图题为主,给定设计图,让学生绘制相应的分析图,占总分值的40%。这样不仅能弱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可能,也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理解与消化课堂知识的能力。改革之后,考核将加大学习过程的权重,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课堂的理论知识,不再依靠文字性的应付记忆,而是形成二维甚至三维的画面式串联与理解。

三、结语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整合与改革措施,将会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于设计原理课程的兴趣,形成理想的教与学的互动。经过几年的努力,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重点课程的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考试方法改革项目的资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任课教师自身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把握世界建筑、中国建筑、地域建筑的最新发展轨迹,这才能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建筑发展节奏。可是我校设计原理课程组由于人才流失、起步较晚、积累较少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才能适应建筑界的最新发展趋势。值得欣喜的是,我系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这为课程的深化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此项课程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前行。

作者:张敏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