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具身下师德教育路径初探

具身下师德教育路径初探

摘要:教师师德教育目的在于使教师从内心接受和认可师德知识和规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以往师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忽视教师身体体验的问题,亟需实现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具身为新时代教师师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认识到教师的身体及活动与其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密切相联。从分析目前教师师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具身师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教育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离身;具身;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研究的焦点。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了教师的良好形象。但是,仍有个别教师对师德有关规定熟视无睹,甚至顶风违纪。教师师德失范,既是教师精神上的危机和冲突,又是教师在言行上的失衡、失序和失控。以往教师师德教育侧重于对教师的号召、要求,教师一般以被动的形象出现,没有看到教师在师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尤其忽视教师的身体体验在师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师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忽视教师身体体验的现象,教师的身体时常处在缺席或遮蔽状态,没有看到教师的身体及活动与其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相互影响的事实,亟需实现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具身或具身性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新概念,研究者在看待身体如何和多大程度上影响认知的观点不同,但普遍认为,身体体验是构建知识的重要源泉[1]。不同的身体构造形成独特的身体体验,独特的身体体验造就不同的认知结果。简单而言,具身是强调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主体通过身体、心智(思维、判断、情绪等)、环境相互影响的方式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自具身概念提出后,学者研究涉及语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诸多领域,但具身师德教育的研究几乎没有,这方面有较大研究空间。基于此,本文从分析教师师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具身师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提高教师师德教育水平增值赋能。

一、教师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注重师德知识单向灌输,忽视教师身体体验关注

师德教育多以讲授师德知识为主,注重师德知识的单向灌输,缺少教师身体的主动参与,没有看到教师身体体悟的作用,导致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在离身教育模式下,教师虽熟知师德知识,但由于缺少参与,掌握的师德知识并不能引起情感共鸣,很难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师德教育成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单向活动,教师既不能对师德知识的理论渊源、逻辑结构、本质内涵等进行精准把握,也不能做到对从事的职业形成正确认知。可以说,灌输式师德教育不仅不能让教师解惑释疑,还会因为缺乏教师的感悟,极易产生反感、抵触情绪。此外,离身师德教育造成了主体性的丧失,教师会觉得师德教育与己无关,不能内化为价值追求。因此,师德教育必须认识到教师身体的重要性,关注教师的身体体验,否则会让教师觉得师德教育仅仅是为了社会需要而做出的功利性安排。简而言之,教师的身体体验对其价值取向、实际言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离身师德教育由于没有看到教师身体体验的重要性,必将是说教的活动,导致师德教育低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高扬教师对师德知识进行身体体悟的主观能力性,通过典型示范、教师现身说法等方式赋予师德丰富的生活意义,使教师身体力行、知行结合。

(二)注重师德规范约束,忽视教师职业情感培养

师德教育往往以要求、号召教师遵从师德规范的形式展开,注重通过禁止、约束等行政手段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没有立足现实生活引导教师热爱、奉献教育事业。学校致力于根据社会需求把教师塑造成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光辉形象,教师一听就内心发怵,认为这是自己难以企及的目标,做不到也不想去体验。有些教师会认为,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既然自己做不到,我行我素就行了,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职业幸福感体验不强烈。师德规范只有被教师理解、认同和遵从,才能内化为教师的职业理想,并外化为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离身师德教育往往缺乏对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没有激发教师应有的职业信心和职业使命感。部分教师认为,师德规范是远离生活的宏大叙事,过于高大上而不接地气,缺少对教师现实生活的关照必将难以引起教师对工作的情感投入。教师对师德规范认同度不高,必然会出现敷衍、虚假认同甚至抵制等现象,这是教师职业情感缺位的典型表现。教师为了使自己发展的更好,对师德规范采取功利性认同或从众性认同,严重影响师德规范的内化与外化。因此,具身师德教育要关照教师的现实生活,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使教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从事职业的魅力,乐于从教并愿意为教书育人付出时间和精力。

(三)注重师德活动开展,忽视师德教育环境营造

师德教育就是要引导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守师德规范,进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师德观念、情操品质和行为倾向。教师良好师德素养的形成,除了对师德知识的深度理解外,还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师师德教育过程中,需要创设独具特色的教育环境,通过教师的感知觉通道对道德判断和行为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师德教育所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身体与环境时刻处在动态互动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德要求,通过开展系列师德实践活动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情怀,帮助教师塑造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职业美德。师德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很有必要,但还远远不够。目前,师德教育主要在学校展开,环境过于封闭,不能完全与社会、时代接轨。学校与社会环境有差异,闭门开展教师师德教育只会使师德知识陈旧,组织活动形式单一,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构建教师师德教育环境,除了在校园厚植师道文化之外,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总之,离身师德教育只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认为外部环境仅仅是影响教师师德教育的过程、结果的因素而已,弱化了师德教育情境的创设。这种忽视教师身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师德教育,必然导致师德教育远离现实生活,使教师认为师德教育无用或难以提高职业归属感。

二、具身师德教育路径

具身概念的提出为师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开启了师德教育必须关注教师身体及其活动的新思路。加强师德教育,必须厘清离身师德教育存在的不足,构建教师身体体验与环境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的具身师德教育新路径。

(一)关注教师身体体验,提高教师职业价值观

身体是感性与理性、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对于外界而言,身体又是与其他人身体沟通交流的支点[2]。具身认知强调的具身,不仅指个体生理意义上身体的参与性,也是指个体心理、文化的主动性[3]。具身师德教育强调教师的身体回归,将身体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在身体的体验中探索、感悟、理解师德知识。在师德教育过程中,离不开通过理论讲授、典型示范等方式的教育引导,但还远远不够。教师崇高师德修养的形成,需要教师的自我建构,只有教师有了师德自觉意识,才能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师德教育可以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优化师德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平台呈现教师美好形象,让教师积累身体体验,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的积极认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教师的感官和身体意识,让教师在身体体验中获得对师德知识的理解。师德理论知识一般是抽象、笼统的,必须融入具体情境中才能显现出强大育人功能。在课堂上,要避免让教师静坐接受训诫和规劝,可以设置情境开展活动,关注教师情感体验,做到情景交融,以情化人。在校园内,可以雕铸孔子等人的塑像,让教师意识到为人师表的神圣;巨石上雕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字句,让教师警醒为人师表的言行。总之,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情境对教师开展浸润式教育,教师在愉悦的心情中感受教师职业的崇高,从而体会到教师职业与自身价值。

(二)回归现实生活关照实际需求,提高教师职业获得感

离身师德教育是身心分离的教育。由于没有关照、满足教师合理现实利益需求,缺乏教师身心投入和情感参与,师德教育将沦为说教活动,难有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效。具身师德教育从教师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注教师身心各方面的现实需要。政府和学校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师德教育接地气,彰显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获得感。职业获得感,主要是指由于教师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教师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有收获、有价值[4]。结合教师实际需求采取有力措施,不要进行高大上的说教,要做到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例如,教师面临着工资收入、职称评审、孩子入托入学等各类实际问题,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学校在号召教师廉洁从教、甘于奉献的同时,要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抓手,针对教师的现实困难,多措并举保障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职业自信和幸福指数,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营造教师师德教育环境,促进教师师德养成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根植于身体及其活动中,身体的生理学结构、身体的感知觉、身体与环境的相互嵌入决定着道德的心理与行为[5]。身体与环境是相互嵌入的,由于身体总是处在特定环境当中,个体的道德心理和行为定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具身师德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身体的回归,而且需要构建能促进教师师德养成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教师师德是在教师身体与环境的相互嵌入,交互循环中不断形成并得以提高。影响教师师德教育的环境,既有宏观社会环境,也有微观的校园环境。因此,营造师德教育环境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思想引导,营造尊师重教社会舆论氛围。进入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的新时代,社会环境对教师的职业认同、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等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迫切需要开展实地调研,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力度,通过事迹宣讲、媒体宣传等方式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二是建设校园舆论阵地,帮助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建设立体化舆论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在教师师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学术研讨、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学校创设情境,使教师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和感染,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此外,注重教师师德行为习惯养成,引导教师将师德规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职业理想信念的升华。总之,具身为新时代师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认识到师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教师身体及环境,教师的身体及活动与其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密切相联。可以说,具身师德教育更符合教师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契合教师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弥补了以往师德教育身体缺席的缺陷,使新时代师德教育质量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作者:徐雪平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