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制不断发生变革,及在社会高速发展及西方文化思潮冲击的影响下,众多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错误、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全面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1.加强创新型“一体化育人”思政教育机制的构建

创新型“一体化育人”思政教育机制指的是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一种工作机制。其中,“一体化”主要包括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运作,思政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统一等多个方面。为构建起“一体化育人”思政教育机制,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起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思政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形成党委与行政共同决策、行政部门全权负责组织与管理的一项教育工作体系;其二,建立党政干部及两课教师为主的思政工作队伍,将其蕴含的思政教育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其三,连接学校与学生家庭,将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2.建立创新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思路

2.1改进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

高等院校应加大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力度,除配备充足的思政教师外,还需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手段与模式的创新,实现考试办法的改进。此外,为顺利建设精品课程,高校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思政教师展开全面培养。

2.2全面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师个人的道德素质与学生教育存在着紧密联系,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准,才能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就要采取职务聘任、职前培训以及年度绩效考核等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2.3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

在做好学校内部稳定及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还应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达到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此外,学校还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思政教育,加大教育载体的创新力度,同时持续改进当前校园文化的活动形式,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工程。

2.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具备高水平思政素质的基础便是拥有一个健康且强有力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工作小组,将大学生的心理普查建档、咨询及辅导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高校还应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5实行科学的思想品德考评机制

为加强并巩固思政教育成果,学校就需要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思想品德考评机制,通过有机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科学、公正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及表现展开量化评分。加分鼓励表现良好且德行优秀的学生,而对于表现不好且品德低劣的学生,给予减分及纪律处分的惩罚。除此之外,还应倡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管理及评价,通过签订自律等协议,达到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及法纪观念的教育目的。

2.6大力开展扶贫励志工作

考虑到学生为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因而在实际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将人文关怀重点体现出现,在引导并教育学生的同时,给予其足够的关心与帮助。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学校就需要帮助其申请国家助学基金,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项奖学金,给予经济困难、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定的建立;同时,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使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简单劳动而获得一定的补助,从而顺利完成学业。

2.7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近些年来,就业已成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项难题。因此,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在降低学生就业期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理念,积极鼓励学生接受基层就业机会。

3.加大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力度

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中,思政教育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定期集中培训新任职的辅导员及教师,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进修机会,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其次,完善思政教师的职务评聘制度,明确各项评聘的条件;其三,根据一定的比例标准,设立其专项思政教育经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其四,学校应当成立思政教育研讨会等研究机构,将其教育科研、工作咨询与指导等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结语

综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其教育管理工作更是与国家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高校就应当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大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员艳苓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