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半夏机械生产技术方案设计与发展探析

半夏机械生产技术方案设计与发展探析

摘要:为促进半夏产业的发展,通过该技术方案的实施与试验示范,验证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从而降低半夏各环节的人工作业成本,效益明显。

关键词:半夏;机械化;生产技术;农机具

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近年来,半夏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河北省半夏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仅保定安国市周边地区种植面积就达到了5万亩左右,并已初步形成了适宜的种植规范,机械化程度较大多数中药材品种而言相对较高。但随着人们对半夏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一些传统的、落后的种植、收获、初加工方式阻碍了半夏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半夏种植的农艺要求和机械化现状,总结了半夏机械化生产技术方案流程。

1半夏种植农艺要求

1.1选地。半夏种植应选择质地疏松、蓄水保墒能力较强、排灌性能良好的中性壤土地块。为避免重茬种植,选择前茬种植过豆科和禾本科作物的地块为好。山丘区种植可选择缓坡地块,平原区种植若地块排水性能较差,在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挖排水沟或配备排水设施装备。

1.2选种。选择无机械损伤、无病斑、直径0.5~1.0cm的块茎作种。

1.3播种。春季播种,在雨水至惊蛰期间;秋季播种在秋分后进行。播种行距20cm左右,播种深度5cm左右。播种量80~120kg/亩。

1.4田间管理。适时培土,提高块茎个数和质量。浇水和雨后及时中耕锄草,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雨季积水应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1.5收获。半夏块茎成熟后成卵圆形,长20~30mm,直径5~25mm。地上叶片枯萎后进行机械化收获,收获深度10cm左右。收获的半夏用筛子筛出直径小于10mm的留作种子;大于10mm的按照等级筛分,进行去皮处理,然后用水清洗干净。

2半夏机械化生产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

2.1播前准备。半夏播前准备主要包括耕整地、施肥、土壤清理环节。种植前应进行耕整地,清理土壤中的石块、杂物等,浅耕细耙。2.1.1有机肥撒施。在耕整地前,可利用2FGB系列有机肥撒施机,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2000kg。该系列有机肥撒肥机配套动力29.5~51.5kW,最大载重1.6~6.4t,容积2~8m3,撒施幅宽6~12m。2.1.2化肥撒施。根据半夏生长需要及半夏化肥施用限量要求,可选用拖拉机后悬挂的化肥撒施机,进行旋耕前的颗粒状化学肥料的施用。2.1.3旋耕作业。根据地块大小可选择1G系列中幅宽适合的旋耕机械,旋耕深度≥20cm,保障播种土壤细碎、平整。

2.2播种。根据半夏播种技术要求,在传统小麦播种机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改排种部件,改变外槽轮的尺寸,满足直径0.5~1.0cm的半夏种球排种要求;并按照半夏种植农艺要求,改变播种行间距,调整播种量,实现半夏播种。

2.3田间管理。2.3.1灌溉。半夏属于中性作物,既不喜干旱,又怕洪涝。如果见到土表面发白影响幼苗生长时,应喷水浸透,不可大水漫灌;应在下午后至傍晚前对半夏浇水抗旱。还要注意如遇到连晴天气,必须一次性浇足水分;如遇连阴雨天时,为防止半夏块茎腐烂,这时务必清沟降湿。2.3.2中耕锄草及追肥。一般在生长中期,为了促使半夏大量株芽产生及发育良好,追肥显得尤为重要。使用2FGB系列撒肥机,配套动力29.5~51.5kW,最大载重1.6~6.4t,容积2~8m3,撒肥幅宽6~12m,一般亩用优质细干粪300~500kg,拌5~10kg硫酸钾均匀撒施于地面,追肥后再用细土覆盖[1]。2.3.3培土。通常珠芽在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一般在6~8月间,有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从畦沟内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度1~2cm。如果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一般应在芒种至小暑培土2次,使萌发新株。二次培土后行间即成小沟,应经常松土保墒。2.3.4病虫害的预防,农药防治应遵循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提前预防、对症下药,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2]。根据种植行距的不同可选择自走式或牵引式植保机,配套动力36.5kW,生产效率54~200亩/h。

2.4半夏收获。2.4.1田间收获。收获幅宽1.2~2.2m等多个机型,主要有两种结构,转筛式和多层振动筛式。可选用配套动力60~150马力四驱且带爬行档机型的拖拉机;用户需配备带集料箱的运输车。2.4.2集中清洗筛选。半夏体积较小,田间收获后含土量较高,集中于固定场地进行冲洗筛分。

3小结

该套技术主要是针对平原或山丘区半夏生产而制定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为半夏发芽和苗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创新了包括选地、选种、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在内的全套技术规程,并根据农艺要求为各环节配套了适宜的农机具,达到节本、省工、省力、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贵旭.川半夏中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1(7):32.

[2]徐志强.半夏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J].种子科技,2018(12):38~39.产业体系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7期

作者:彭发智 陈林 张亚振 徐志杰 李树强 张俊杰 焦海涛 李霄鹤 单位: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有限公司安国市农业农村局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