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明清家具设计的风格与特征

论明清家具设计的风格与特征

1明清家具的艺术文化特色

至明清两代,家具制作技艺在宋代小木作工艺基础上逐渐成熟,表现出造型大方,结构科学严谨、线条简洁流畅、做工精湛、用料考究、造型典雅和尺寸与比例科学合理等特点,具有以下三大艺术特色:1)造型大方,线条简练流畅,雕饰精美典雅,是由帝王及文人参与设计,工匠的世代延传及实际经验的积累形成体系,在造型、实用、审美、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较为著名的有京作、苏作、广作等风格体系。2)材质与工艺讲究,大多选用优质珍贵的木材制作,在选料方面极为严格,一些其他材质(如宝石、象牙、珊瑚、大理石等)也被广为采用。制作和雕刻、镶嵌工艺务求尽善尽美,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顶峰。明清家具在木料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在这点上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相比的,其选择的木材大多是坚实耐用、花纹美丽的硬木,其中许多是珍稀名贵树种。根据木材的硬度可分为三大类:硬木类,如紫檀、黄花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等,俗称红木;中硬度类,如榉木、榆木、柚木等,俗称柴木;软木类,如松木、杉木等。3)结构极为精练合理,合乎力学原理,榫卯务求精密,重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在风格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明代家具具有鲜明的文人化倾向,更加注重突出家具造型简朴大方,线条简练流畅,色泽柔润,纹理美丽,结构科学,同时简练的雕刻及线脚和金属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相比在造型艺术及风格上有很大区别,在造型上更强调威严厚重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装饰手法运用得更多更普遍了,如镶嵌、浮雕、透雕、漆金等,给人一种豪华艳丽、庄重富贵的感觉。清中晚期的家具明显受到了西方风格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中西结合风格的家具,但其总体而言成功的范例较少。明清家具的突出成就,基本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家具制作吸收木作建筑中的力学原理,研究并发展其中的榫卯结构的特性,总结出多种多样的榫卯结构组合,把木制家具中的结构发挥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第二是精湛的工艺制作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使明清两代的家具成为家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清代在雕刻、漆艺、镶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在工艺制作上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工艺美术最鼎盛的时期;第三,明代家具就已经开始注重家具各部件的形态、比例尺度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关系,这一点非常符合现代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原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明代家具是集美学、科学及实用性于一体的艺术结晶。

2实践创作的构思和过程

明清家具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必然要进行运用和创新,实践创作的构思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家具中不同的风格流派、时代特征等开始,进行以下系列分析与创作:

1)创作方向定位。对于家具的定义百度百科里认为广义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家具是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撑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与设备。在研究和创作过程中,由于传统家具的形式和内涵一直是我所喜爱的,这促使我对古典家具中的一些元素引发联想,是形式,是材质,是纹饰,是结构……,当所有的元素如文字或符号般在空间中游动随意组合时,我的创作意图变得明晰起来了,并将这种感受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形式追求里面,进而不住地强化和完善。我分别从明清传统家具、现代功能主义、板式家具、中国明清家具文化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实际案例研究为基础,分析中国传统家具形制、传统审美价值等,决定以家具中的椅子为研究载体和创作对象,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创想过程中最终将课题研究方向定位为“家具中的家具”概念。

2)对椅子的平面解构式分析。把一个整体的家具进行分解,家具的各部件本身就是由抽象的直线、曲线、不规则形态及面等部件组成,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具有功能的团体,当家具的各个组件从整体中分离,那么便会失去其本身的功能及意义,对散落的家具构件进行重新的组合便会产生与原先不同的新的家具,我保留了原有家具元素的同时,有了体现新的视觉艺术的理念,这是一个形态与观念转变的过程(见图1、图2)。毕加索在结构主义中经常会运用这个理念对物象进行打碎重组,他的用意在于改变人们的观察方式与思维方式,一件物品呈现在观者面前的不仅仅只是它的外观,同时它的内部、底部,甚至断面这些人们无法在正常情况下观察到的形态一一呈现在观者的面前,画面变成了由物体散落的片段的组成,每一个细节与片段都是真实的,但组成在一起又是那么虚幻,这还是那个物体吗?无法回答是与不是,概念被模糊了,也被颠覆了。他的这种秩序重组的艺术理念显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告诉大家一切都可以重新创造,无论是静物还是人物,都可以忽略时间,空间,体积……艺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在国内,邵帆与艾未未在家具方面的设计理念应该是较为先锋的,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结构主义的影子,对家具的打碎重组是他们较为常用的手法,艾未未常常会运用多件中国传统古家具进行拼贴组合,往往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古怪但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雕塑与家具的融合体,至于使用与功能方面,艾未未并没有理会这些,他的作品完全是艺术品而非日常用品,至于如何使用那是上帝的问题。如果说艾未未的作品里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的话,邵帆的作品就显得温和和优雅的多了,至少有一部分的作品他还是多多少少考虑了使用的功能。在他的作品中,优美的曲线和硬朗的转角大量运用,诙谐或严肃的主题使得作品显得轻松而明朗,通过把古典家具与现代家具进行对比与嫁接,突出了形式感的同时加强了展示效果。如果邵帆与艾未未的作品具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更强调艺术性与主观的创作,而非从实用出发,这使他们设计的家具具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他们的作品在保留中国传统家具元素的基础上,一反儒家文化下的含蓄、文雅、内敛的传统家具面貌,突破了遵循对称、礼仪、威严的传统家具的束缚,使家具的形式变得更加突出,甚至有些张扬,但显示出了更为强烈的艺术与展示效果,在这点上更符合现代人的观赏方式与习惯,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演绎方式。

3)由椅子引发的新概念“家具中的家具”。我想体现家具的构件在打碎重组过程中的一种构成的美,但与邵帆与艾未未的设计理念又有一些差别,他们更强调艺术性,作品往往倾向于雕塑或装置,对家具的功能性很少考虑,在这点上,我想尝试一下能否把功能、现代设计和传统元素进行融合。首先,采用中国传统家具中屏风的形式进行创作,屏风中的屏芯选用现代材料———有机玻璃,在两片有机玻璃之中放入被打碎重组后的家具模板,这些家具模板包括圈椅、官帽椅、交椅等,每一片模板均施以彩绘,彩绘来源于建筑彩画、陶瓷中的青花、纺织物的纹样等。我想体现家具概念的两个层面,即打碎重组后的家具意味着其功能丧失,但它的各部分的结构,形态是完整的,因此它的概念变的模糊了,它还是家具吗?就算是也只能是非功能家具了。在这个概念转换过程中,一些例子可以启发我们。如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利特在他的作品中绘制了一个烟斗,画面上用文字却这样写道:这不是烟斗。他想说明什么?也许也是在作概念改变的游戏。再如中国古人好像也喜欢模糊的东西,比如对玉的喜好,中国的奥运会奖牌就是采用了金包玉的形式,用的是昆仑玉,这种玉可能是最剔透的了,透的有些像玻璃,玉器专家却对这种玉评价不高,因为它太透明了,透的太直白,缺少含蓄朦胧模糊的感觉,更使人感觉像一块玻璃。在陶瓷艺术方面,宋代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层次较高的朝代,这个时期的陶瓷———青瓷就体现了极强的文人化色彩,由于宋代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在“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论支配下,青瓷强调是与不是之间的微妙变化,陶瓷的釉面呈色不能显得太绿,也不能太蓝,那样都不符合宋朝人的审美标准,需要的是绿中含着蓝,蓝中泛着绿的这种含糊朦胧的变化,故名青瓷,取“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含义。在创作构思里已被我定义为非功能家具的椅子,被嵌在具有明确功能的家具———屏风之中,这样我手中的椅子与屏风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概念上的反差,即非功能家具与功能家具并存的局面,因此我为这件作品起了一个名字:家具中的家具,这似乎想说明一个问题,即概念的冲突与模糊,面对这一局面,我似乎找到了我的语言。

3创作总结

家具无疑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部分。屏风在古时,是建筑物内部用于挡风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但更重要的一层的功能是体现礼仪,屏风形成独立的隔断,使空间变得相对私密起来,可以避免一些礼仪方面的失当。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材质以木框架为主,其内的装饰则多种多样,务求精美雅致,装饰手法有镶嵌、雕饰、书画、漆画等。在创作中我之所以选择以屏风为主题,是由于屏风作为室内重要的陈设家具的同时,它所承载的内容及独特的功能,无不体现出了中国古典家具中的浓厚的礼仪内涵,以强调礼仪威严而舍弃舒适的明清家具中,屏风在众多的家具中就显得独特而具代表性了。我在创作作品———屏风时的意图,是在任何方面和细节上都试图体现和借助传统家具的元素,在结构处理方式以传统形式的木结构作为框架,外形强调简练厚重,木框完全以榫卯结构连接制作,两扇之间用传统的铜合页进行连接,可以起到折叠和调整角度的作用,有机玻璃中间嵌彩绘的家具模板,利用有机玻璃的通透,避免遮挡太多的光线的同时又可以运用打散重组后的家具起到遮挡和隔断空间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物质层面,作品屏风起到遮挡和隔断空间的作用;但在精神层面,“椅子”还处在干涩的概念之中而缺乏鲜活感,于是我附加了一些彩绘的内容,它们如同注解般游离于椅子的构件之间,使人们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可以从屏风的内容里得到某种时空提示,使观者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彩绘椅子模板,而是家具与古代生活相融合的具有生活化的活生生的家具,一些象征性或随意性的彩绘暗示或会引导观者不由自主地对古代的生活及场景进行想象或思考,如明清、民国时期等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情趣、礼仪、风俗等,那么器具则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屏风中的执瓶佛手、祥云象征了宗教生活;假山石、青瓷、香炉象征了文人生活;裹脚鞋、锦缎象征了小女人的生活;鸟、蜻蜓、玉兰等象征了自然生活等。这些画面中很多彩绘的器物成为游离于家具模板间的符号或暗示,似乎诉说一个虚拟的曾经存在的生活,生命可以消融的背后文化传承着永恒。

本文作者:黄玫玮 单位: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