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破解策略

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破解策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政府对我国贫困县区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重视,国家领导人对贫困县区百姓生活状态给予高度关注。加快贫困县的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水平提高,不仅符合当前脱贫攻坚的战略,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展需求。本文将结合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贫困县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贫困县;经济;滞后;办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县域经济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对贫困县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全国2862个县域中共有592个贫困县,截至2018年末,我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有28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标志着我国向全面小康社会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在取得诸多辉煌业绩的同时,我们也同样看到一些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

一、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的影响1.贫困县自然资源匮乏自然环境差是我国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农业生产的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农业县域依赖于自然环境解决温饱问题,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一些县域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发达,自然资源匮乏,在近年来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带来了县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此外,受到当前工业发展的影响,一些地区水资源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给这些依赖于自然环境生产的县域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2.贫困县地区文化落后贫困县地区文化落后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贫困县域群众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注重短期效益,本土人才培养有限;同时,由于所在地区交通和信息闭塞,经济困难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文化发展呈现恶性循环。本地培养的人才流失,外界的人才招不进来。3.贫困县人口素质低贫困县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传统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思想处于保守状态。一些民营企业大多呈现出家族式管理,大多是经验型管理模式为主,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缺少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引进。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对先进的技术信息和资源获取能力有限,企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发展规模无法扩大,在解决当地居民就业方面作用甚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极为有限。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1.贫困县保守思想的影响一些贫困县地区民众思想意识较为保守,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弱,习惯用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解决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在贫困县的政策扶持力度,派驻了一些具有高等教育,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下乡扶持,但是从实际开展效果来看,很多贫困县区效果不大。有些贫困县区群众甚至用自己的眼光衡量国家派驻的扶助人员,敬而远之。这种贫困保守思想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2.贫困县安贫心理的影响一些贫困县地区群众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不寻找机遇不创造机遇,安于现状。这种安贫心理往往让人们产生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有些贫困农户满足于国家和群众捐献的一些救济款,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心态无助于地区经济脱贫,导致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1.贫困县思想认识欠缺贫困县地区长期以来处在社会信息较为闭塞的状态中,对地区自身资源缺少发掘和利用的意识,缺乏对地区特色资源长远思考,导致其具有经济价值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改变贫困地区人口思想意识,充分发挥贫困县地区特色,建立起具有地区特征的产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2.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贫困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所在地区的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而贫困县工业企业吸引力较弱,大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技术优化和创新速度缓慢,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导致一些贫困县工业发展缺乏后续动力,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尤其一些贫困县工业,长期依赖于国家和政府的财政和税务方面的支持,缺少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革新的推动力,进而导致一些工业产业长期萎靡。3.贫困县产业结构单一我国大部分的贫困县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这些贫困县区所在位置较为边远,交通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贫困县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和资金扶持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有些贫困县的农业发展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集中表现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呈现出小而全的农业经营特点,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少社会资源的投入,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产业模式尚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在县域农业附加值低,农产品销售模式单一,导致贫困县经济发展迟缓。

(四)经济因素的影响1.贫困县缺少项目扶持贫困县地区经济收入低,缺乏群众性的经济项目,大多数贫困农户为了能够解决生活问题不得不外出到其他城市打工谋生,从而产生了一些老人村。贫困县地区年轻人数量大量减少让地区发展失去动力。2.贫困县缺少融资渠道贫困县经济发展工程中,融资问题成为限制贫困县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共财政所能够给予的政策性扶持毕竟有限,一些贫困县资金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财政可支配财力范围,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已经爱莫能助,力不从心;而贫困县域银行常年受到不良贷款的困扰,企业融资渠道受到阻碍;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贫困县域又缺乏社会资金的注入,导致一些产业无法抓住发展机遇,进而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

二、加快贫困县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贫困县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树立发展意识,积极推进贫困县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摸底排查,进行优势产业整合,积极促进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转移农村人口,改变产业分散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城市经济向贫困县地区的过渡,扩大城市建设对贫困县区的影响,发挥规模效应,实现贫困农村与城镇的互动,进而用城镇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文化和思想意识的提高,打开城市人才与农村需求的通道,实现贫困县区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贫困县教育扶持首先,要加快贫困县经济发展,就要加大贫困县教育扶持力度。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加强贫困县教育,第一,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当地群众对贫困产生的原因具有深刻的认知。第二,改善贫困县地区教育基础条件,教育部门增加财政资金扶持,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和基本条件;此外,教育部门要加大其他教学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获得其他院校和教学部门的教学支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将外界新的知识和思想引入到贫困县的教学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整合,采用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将贫困县区教育与城市学校进行联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贫困县区开设教学实践基地,为城市学校和教学机构提供科技实践的场地和资源,既能丰富城市教学实践,又能带动贫困县区经济发展。

(三)优化贫困县产业结构要加快贫困县经济发展,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发掘,开发贫困县区具有特色的支柱型产业,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应用到支柱产业中,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要从支出产业产品深加工方面着手,建立产业链,形成地区优势,解决当地人口就业问题。

(四)给予贫困县创新扶持政策首先,贫困县地区政府要关心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创造机会让民营企业经营者走出来,接受和学习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用创新精神武装自己,扩宽经营管理者视野;其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当地民营企业学习相关的市场经济和风险管理,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社会意识,通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手段的提升,解决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再次,帮助贫困县地区企业扩大产业渠道,扩大市场,通过产品工艺和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贫困县地区经济水平。此外,为贫困县提供产业信息和政策信息,帮助企业抓住时代和社会发展机遇,引导当地民营企业扩宽信息资源渠道,减少经营决策的失误,从而促进当地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五)扩大贫困县融资渠道要加快贫困县经济发展速度,就要鼓励贫困地区群众创新创业,政府通过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为当地群众扩宽信息渠道,提供项目信息,鼓励当地群众积极投入到创业项目中。政府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帮助群众解决融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协调职能,增加财政公共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贫困县区经济项目宣传,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此外,还可以吸引具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将生产项目延伸到贫困地区,解决当地人口就业问题。

(六)打造贫困县区域品牌要加快贫困县经济发展,就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产业优势等实际情况,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首先,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农业,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产业结构,形成产业规模实现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农业,创办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主题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县区的社会影响力;其次,结合当地的特色产品,打造地区品牌。利用地区特色产品吸引社会企业的资金投入,政府牵头与企业展开合作,利用企业的销售渠道和经营管理经验,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打造地区品牌,从而加快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发掘贫困县区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产品和艺术活动,利用当前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形成地区文化亮点,引起社会关注,进而通过发展贫困县区的文化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5]。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不均衡,受到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贫困县区经济水平发展速度较慢。加强对贫困县区薄弱环节分析和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方案,通过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改善贫困县区文化、教育和产业环境,必将促进贫困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莹,何得桂.贫困治理背景下贫困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以陕西省为例[J].特区经济,2019(04):56-62.

[2]罗爽.贫困乡镇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存在问题与对策浅析——以黔西县定新乡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08)

[3]冷佳君,何得桂.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政策执行偏差的机理分析——基于陕西省镇巴县的调查[J].卫生经济研究,2019(09)

[4]彭贞贞,马骥.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以邵阳市所辖9个县(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7(09)

[5]高树深.关于贫困县如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思考[J].今日财富,2017(10):101.

作者:陈峰 单位:内乡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