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摘要】在社会持续发展中,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愈发繁琐的社会所需。为了保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符合日趋发展的社会所需,高校应当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在当前时代中,由于互联网的崛起,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而急需高校转变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困扰。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推广下,不但需要学生把控学科素养与知识能力,还需他们在心理方面获得健康的发展,令高校学生在能力、知识与人格方面相互促进。聘请专业心理健康导师,为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专业化培训,令其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指明方向,顺应当前时期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展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1.个体差异过大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人员构造繁琐。除却入学前的学业情况、家庭背景、人格气度等层面的差别,学生个体的年龄、情感状态、社会经历的差别极为明显。这些差别一定会令心理素质具有明显的差别,令大学生在意识方面对自身在群体中的位置不清,定位错误,盲目对比,深陷心理危机。

2.筛查不够彻底

首先,高校用在心理测试的方法或运用的量表在有效度中具有一些不足。通过对于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跟踪回访,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在入学以前则具有一些心理问题,可是在入学心理测评中并未查出问题。其次,录取政策因素。哪怕学生的心里测评结论体现出了问题,高校不可将此当成不予录取的缘由。

3.专业力量欠缺

高校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是源于当时担负的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则为少数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具有较大的改变,不只要面对少数心理距离有问题的学生,还需面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工作。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能力欠缺,未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专题分析,也不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性、日常的心理健康保健活动。

4.教师意识欠缺

教师将精力均投放到教学与科研当中,大多数教师无法估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学年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可是许多教师并不想参加。对此,学校并不明确、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1.改变高校心理教育理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则为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意识与基本态度,成为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理想性与稳定性的代表,大多具有导向性与前瞻性的特点。高校教育者所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追求,对选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具有影响,并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十分关键。通常,只有具备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才应当成为心理咨询目标,而由于学业、就业等内心困惑的大学生则无关于心理咨询。治疗性咨询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欠缺的环节,可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性与发展性也无法忽略,从长远角度而言十分关键。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将重心由治疗性变成预防性,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目标,令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体现出来[1]。

2.完善高校心理教育团队

依照系统论的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归入高校总体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心理教育团队建设需归入高校师资建设和师德建设中。教育部与提出高校需要强化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依照系统论的理念,吸收相应文件精神,融合高校本身状况,需创建良好的高校心理教育团队,不但能够从上至下的关联与互动,还可以完成学院区间乃至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解决传统团队建设模式单一的状况。

3.创新高校心理教育载体

大学生宿舍区持续更新板报或报栏信息,令大学生能够获得循序渐进的影响,不但对大学横理解心理健康内涵极为有利,还能够及时找出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从而及时给予治疗。透过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宣传攻克心理障碍的内心感受,激励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大学生积极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以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院系辅导员需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例如,透过校园广播或校报给予采访。透过派发心理健康教育手册给予指引。透过校园网络举办专栏评论、分析互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能够有规划地定期实施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

4.营造高校心理教育环境

人的行为大多通过本身的心理因素与所处的环境因素一同作用。高校心理教育环境显著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处在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极少甚至并不考量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有效打造全面心理教育氛围。在大学生活动的所有范畴,心理健康教育均牵涉其中,积极去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盲区,令大学生能够及时体会到内心的关爱,获取良好的咨询与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属于十分重要且有较易产生问题的群体,为了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高校应当对学生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而高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建,则变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各方应当一同合作,并且还应当紧随时代步伐,有效创新,从而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处理成长时发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虞强.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36):179-180.

[2]吕婧.从宏观到微观: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2.(6):67-70.

作者:董玲娟 单位:延边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