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非贸易状况与进展建议

中非贸易状况与进展建议

本文作者:张益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中非贸易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喀麦隆、刚果(布)、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肯尼亚、利比里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刚果(金)、赞比亚这23个国家,其中阿尔及利亚和南非的贸易额总和占中非贸易总额的40%,所占比例非常之大。由此可见,中非贸易发展区域的不平衡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国家也都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

近几年来,随着中非贸易的不断扩大,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越来越严重。中国拥有非常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这会大大削减像纺织品、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他们的销售价格。非洲作为欠发达地区,其主要生产和出口的商品亦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这些价格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会对非洲的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威胁到非洲这些企业的生存,因而非洲各国不得不实施一些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加之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常年保持顺差,这会进一步恶化两地区的贸易关系,使得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不断。此外,西方国家从中作梗,把中国对非洲的投资称为“新殖民主义”,无形中加剧我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虽然说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的大关,2010年更是达到了1270亿美元。中国也已经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中非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仅为4.3%(以2010年为例),这远远低于对亚洲的52.7%,对欧洲的19.3%,对北美洲的14.2%,甚至比对拉丁美洲6.0%的比重还低。部分原因与中国与非洲贸易往来比较晚有关。一是双方的了解不够深入;二是西方国家已经抢在我国之前与非洲各国建立了长久的贸易往来关系,在短期内我国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

非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与压迫,各国独立的时间相对比较晚,从而导致非洲各国生产力落后,产业结构也相对比较单一。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和食品、粮食等都需要进口。而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比较多,粮食相对而言又比较富余,中国这些富余的产品正好可以满足非洲各国的需求,中国对非洲各国的出口主要是这些产品。中国从非洲各国的进口主要是一些资源性商品。参考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出,虽然2010年中国对非洲的贸易为逆差,但是中国对非洲形成逆差的国家并不多,少有的几个主要是像安哥拉、利比亚、南非、苏丹、赞比亚这些能源、资源大国。中国对非洲的其他几个国家都是顺差,特别是向对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等国的顺差特别大。在短期内,中国对这些国家贸易顺差改变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会增加中非贸易以后进行中的不确定性,从而阻碍中非贸易的正常进行。

如今,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方式还是以进出口为主。非洲从中国进口粮食、工业制成品等商品。而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矿产等偏能源方面的产品。此外,还进口一些特色的农副产品。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的大部分仅限于阿尔及利亚、苏丹、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和南非这几个国家。对外投资额占中国对外投资额的比例也比较小。中国目前对非贸易方式缺乏灵活性。虽然近些年来,中国也在非洲不断地建厂,扩大贸易。可能未来中非贸易的方式有所改观,但是就目前而言,中非贸易方式是缺乏灵活性的。

中非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中非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贸易不平衡、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既与非洲各国家的经济环境有关,也与我国各外贸企业对非洲的认识不足,缺乏信心有关。

由于非洲各国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各国最终独立的时间比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比较差。另外非洲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依旧火爆,各国的购买力比较分散,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各外贸企业来讲,欧美市场的订单量非常之大,运输业比较方便,货款的收取也比较及时、安全。由于非洲各国订单分散,批量多,总量少,很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加之货款的安全性也不能有所保证,如果在欧美市场发展还比较好的话,这些外贸企业是不太愿意冒着风险与非洲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此外,即使是有外贸企业与非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他们的销售网络不完善,营销人员也不太齐整。由于非洲经常发生暴乱、绑架等事件。虽然有高薪的诱惑,但是好多外贸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不太愿意到非洲去工作,这使得这些外贸企业的一些任务无法展开。如此恶性的循环,使得我国同非洲各国的贸易份额非常之低。

在对非洲的贸易中,有些外贸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惜血本,采取低价竞销策略。这严重损害了非洲当地企业的利益,一些企业对我国外贸企业实施反倾销诉讼。有些道德败坏的外贸企业,在生产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有些企业销售完商品后,承诺的售后服务消失殆尽。这些外贸企业的非正常举动,给我国的商誉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我国的商品都被打成“廉价、低档”的标签,导致那些质量优良的产品到最后都无法进行销售。部分外贸企业“鼠目寸光”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同非洲各国贸易的健康往来,同时也为我国各外贸企业与非洲国家未来进行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非洲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商品的生产、贸易等方面都受到欧美国家的控制。虽然后来这些非洲国家也相继独立,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够逃脱欧美国家的控制。此外,在经济上,非洲对这些国家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中国进入非洲市场的时间比较晚,很难和欧美各国竞争分到一杯羹。非洲拥有很多石油、矿产资源,而如今,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美国更是肆无忌惮地掠夺全球石油资源,资源丰富的非洲显然逃脱不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中国现在要想与美国竞争争夺资源是比较困难的。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业相当繁华。就拿制鞋来说,中国每年就要向世界输送几十亿双,这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的输送量。另外,中国的纺织等行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中国拥有非常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这会大大削减像纺织品、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他们的销售价格。低廉的商品会冲击非洲本土的企业,为了限制中国对非洲的大量出口,同时保护本国的产业,非洲各国开始设置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的国家甚至采取更为直接的措施禁止进口中国产品。

中非之间的不同文化,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如果外贸人员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得交易化为乌有。这就对外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了解外贸的流程,还要重视文化的研究,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中非贸易健康、稳定发展的拦路虎。

由于中非产品的相似性,中国对非洲的出口会大大冲击非洲本土的企业,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虽然目前中非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但是预计未来贸易摩擦的范围将会扩大,金额也将会增加好多,形势并不容乐观。如此多的摩擦必然会阻碍我国同非洲国家正常的贸易往来。然而,现如今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没有良好的解决措施。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应诉不够积极,很多商品不得不自动退出非洲市场。另一方面,两国进行贸易摩擦解决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双方很难达成共识。

发展中非贸易的建议

从政府层面上考虑。一是着力解决贸易结构的均衡发展问题。中国应当逐渐优化对非出口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设备。慢慢地取消一些附加值低,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和设备的出口。此外,要加强中非之间医疗、教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鼓励金融、银行企业到非洲设立分支机构,帮助非洲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最终使得中非贸易结构更加趋于平衡化。二是加强对非洲的援助,与非洲各国搞好关系。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非洲的援助。总理在2009年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指出,“帮助非洲国家脱贫是中非合作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政府的很多举动也证实了这一点。当非洲各国出现“饥荒”的现象时,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援助。为了支持非洲各国很好的发展,中国政府还免除了非洲国家若干笔债务。同时,中国还向非洲国家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修建铁路和建造公共设施。中国企业在自己支援的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企业去做这些事,争取与当地的政府和人民搞好关系,这将会有利于中非贸易的长远健康发展。三是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中国政府要严打那些偷工减料、产品质量低的企业,督促他们尽快改正,如果屡教不改的话,可以强制关闭。同时,中国海关对商品进行质检时,要好好把关,避免让那些低质量的产品流出,努力撕掉我国商品“廉价、低档”的标签。同时鼓励企业出口“物美、价廉”的产品,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总而言之,需要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提升我国产品的品牌形象。政府还应当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阻止一些不正当的竞争。四是妥善处理中非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当积极努力地召集那些被非方诉讼的小企业,为他们提供人员和法律的援助,促使他们积极应诉,而不是消极的自愿退出对方的市场。此外,中方政府还应当与非方政府进行沟通,双方之间可以共同商讨,一起设立一个专门解决双方贸易摩擦的机构,并且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事件的发生。如果双方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应当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解决,从而保证双方贸易的公平、公正。五是针对特点实施政策差异化。中国在与非洲各国进行贸易往来时,应当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发生的新变化,中国对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也应当有所变化。应该分析不同的国别和地区的特点,寻求积极的经营策略。如对条件较好的非洲国家重点开展承包工程和机电成套设备的出口;对政局稳定、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投资兴办资源性开发项目,加大双方资源项目的合作;对埃及、摩洛哥等北非国家,应当以兴办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像对苏丹那种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可以在非洲当地投资石油厂,帮助他们当地的人民就业,并向他们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这些国家能够尽快地富裕起来,彻底摆脱贫困的局面。

从企业层面上考虑。一是全面了解非洲,寻求贸易机会。为了能够更好的与非洲各国进行贸易往来,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了解非洲当地国家的政策、法规,需要去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同时还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对非投资和贸易之前,需要派部分人员去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更好地进行投资贸易活动。此外,如果在非洲设厂,应当聘用部分当地的人员担任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更加熟悉如何管理当地的员工,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二是拓宽思路,建立对非贸易新模式。就目前而言,我国对非的贸易方式缺乏灵活性,大多数是以简单的进出口为主,局限性比较大。各企业可以慢慢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到非洲建厂,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员,并把生产的商品卖给当地或出口到邻近的国家。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当地人民更好就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一些运费,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使得这些商品更加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