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是落实教学过程、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学翻转课堂创新教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教师对教学的学术性重视不足,教学研究投入力度不够。本文在厘清“教学学术”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提升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即通过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重视学术共同体建设、提高教学反思意识等有效策略重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回归教学学术的本真,有效实现教学发展,最终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教学学术;翻转课堂;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学反思

一、厘清教学学术能力的应有之义

1.“教学学术”概念的历史由来

“教学学术”(scholarshipofteaching)这一概念最早出自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发表的的重要报告《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针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滑坡和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的现象,博耶首次正式提出教学也是一种学术的概念。[1]这一学术观突破了大学功能“教学”“研究”和“服务”的三元划分,使学术活动更具包容性和相互渗透性。[2]对于教学学术,博耶认为:首先,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性事业,需要教师迅速掌握新的信息,并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其次,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再次,“好的教学”意味着教师既是学者,又是学生。[3]教学既传授知识,也改造和扩展知识,强调“启发性的教学使学术之火常旺”。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的阐述,为教学能够被视为学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博耶报告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教学学术”的内涵并提出了具体标准。舒尔曼认为教学学术是关于教和学的学术,他认为“凡是能被视为学术的活动,都应该至少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教学工作是公开化的;(2)可以接受同行评价;(3)能与学术界成员进行交流和使用。[4]经过博耶和舒尔曼等人的阐述,教学学术的内涵和宗旨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

2.“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

教学学术能力是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的融合,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应具备的能力。[4]它兼具教学属性与学术属性,学术属性是其本质,教学属性是其个性。“非经教学学术知识积累,教师就缺乏‘如何教’的知识;非经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磨炼,教师专业学术就不会有效地表现出来;非经对教学实践过程的潜心研究,教师就难以生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大学教学是一个充满学术气质的创造性活动,同专业学术研究一样,它本身是一门无穷无尽的学问”。[5]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动不居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地参与教与学,研究教与学,成为研究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关心教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学,把教学视为学术性工作,倡导教师以研究促进教学,追求教学卓越,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6]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应以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教师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面对新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借助组织各种任务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大大提升课程绩效。

二、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与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教学开展中的实践困境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加速了高校开展创新教学的探索进程。大学创新教学主张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探索者”。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的逆序创新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其实践本质是带动学生学习力的解放,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聚焦问题解决、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然而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与理想期待尚存不小差距。为检验翻转课堂效果,张艳明、薛颖选取36个实践案例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实践者仅仅做到形似而非神似,未能领悟真正内涵,关键细节的处理难以精致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没有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7]具体而言,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及实践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课前:重视频制作而轻任务设计,课前任务与课上教学的关联性不足。(2)课中:未能体现翻转课堂“以学定教”的本质,知识内化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课后:反思和升华环节常被忽视,未能完全实现已学知识的迁移,对学习者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益处不大。

2.根源在于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不足

大学教师自身探究式教学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创新教学发展的根本因素。长期以来,受“教学非学术,科研即学术”等狭义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在高校教师的履职行为中受到动摇,影响到高校办学的质量和声誉,危及高校的立身之本。[8]翻转课堂等创新型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师“教”和学习者“学”的流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重视教学学术的实践价值,坚守教育信仰,致力于潜心教学研究,增强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能力,主动建构,真正体现翻转课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核心要义。唯此方能优化“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快速提升学习成效。

三、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有效路径

“信奉教学学术,让教学成为学术”是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应然选择。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提高应通过增强教师信息素养,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注重教学反思等具体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彰显。

1.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

教师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评价、处理、提炼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9]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中,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开辟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新视野,然而当前教育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过度开放的信息源头所引发的资源“散乱”生长,甚至泛滥,容易出现信息过载、信息迷航等问题,导致资源使用效益低下,这就要求教师提升媒介信息甄别能力,自主识别高价值信息。倘若教师具备优化灵活多样的学习手段和海量的学习资源能力,纷繁芜杂的信息中,必将使得推荐结果更精确地匹配用户的学习特征,提高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的准确度和实用性,使得每位学习者“各学所需,各尽其能。”大学教师应以新技术为契机,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助推学习者深度参与学习过程。教师的互联网意识越强,信息技术素养越高,教学设计趋于科学合理,就越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等,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主动创新精神,实现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教学目标。

2.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是教师教学发展的理想模式,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技术突飞猛进,知识迅速激增,教育事业单兵作战,一个人+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能完成的现象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成为必须,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毕生追求。“教师专业共同体”一般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教师间的共同学习、研讨、探索为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沟通、合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教学成长的组织。[10]教师专业共同体强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最终促进自身与团体的共同成长。当组织成员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共情产生时,不仅显性知识得以共享,并促进隐性知识的挖掘,利于不同专业教师打开崭新视角,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瓶颈,凝练共享的规范和价值,打通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间的隔阂,增强教学认同感,激发教学创新,加强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等密切相关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使之在教学运行及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在积极反思的进程中自我激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指教学主体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借助行动研究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1]其宗旨即教师努力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以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环节和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的实践性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予以关切和思考,把教学看做是持之以恒的探索过程,由技术熟练者走向实践反思者。作为一种行为和意识,反思始终伴随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学科素养、知识储备及教学技能绝非一劳永逸,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思维和教学方等都应顺应信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而得到有效转变。教师作为研究教学的主体,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重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需要积极做出回应,自觉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改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此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及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且有序、可持续地循环。不断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应成为教师的专业思维习惯,进而促进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语

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学学术能力不仅是一个大学教师个性化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摆脱实践过程中的尴尬境遇,高校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形成价值认同,切实履行教学学术的职责,勤于并且乐于教学研究,回归教学学术的本真,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发展活动由“技”向“术”转变,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从整体上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隽颖.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其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2):5-7.

[2]邢红军,张园园,陈清梅.教学:大学教育的第一使

作者:司晓蓉 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