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办院校教学管理的问题简析

民办院校教学管理的问题简析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与普通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分析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对促进我院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学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不足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片蓬勃发展,民办高职院校也乘势而上新建扩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2]。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意识到师资队伍的缺乏,加强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却停滞不前。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同时专业化和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受自身盈利的需求和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的影响,董事会往往为了节约成本,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当然我院也不例外。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步伐,仍然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水平,本来很多可以快速处理的事情,却仍然固执地采用以前的低效率办法,处理方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一人多岗的情况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重且杂事较多,这使得他们无法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地位较低,待遇也不好,存在着被部分人不尊重,制约着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导致少数教学管理人员态度不热情,服务意识不主动,工作态度不积极。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在服务老师和学生时情绪化严重,随当时的心情而变化。

(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科学论证。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培养方案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新专业申报和原专业培养方案更新过程中,应该坚持走出去的办学理念,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当前社会需求,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出谋划策,共同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现实中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制定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教研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但是部分教研室主任缺乏责任心,培养方案是制定没有与专业老师一起商量,更没有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实际需求,没有邀请行业专家结合自身学术和企业经验组织全部老师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可行性论证。仅仅是从网上找到其他学校的培养方案直接套用,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是课程教学的纪律性文件,已经制定就不得随意更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具体开设课程时,部分院系存在随意更改课程的现象,开课时不是考虑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而是考虑开设课程是否有教师承担。不以课程为主,而是以教师为主,存在执行偏差。甚至有极少数部分院系人才培养方案不公开,教师只能根据教研室要求进行备课,根本不了解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管理手段落后(包括硬件和软件)

教学管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学校通过教学管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中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是因为有限的经费制约,教学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包括硬件和软件),这在民办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同时在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二级单位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有限,往往仅仅只是下发文件,没有进行面对面深层的沟通交流,导致效果不理想,同时二级单位上交的材料参差不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较差。有的学校教学督导没有认真履行自己职责,教学督导仅仅是对教师进行课堂听课,没有将听课堂的结果和意见反馈给教师,形成报告也仅仅是面上工作。这些问题是的教学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直接原因。事实上也存在部分教学管理过程存在形式主义,许多计划流于形式,使得教学管理过程效率低下甚至没有效果。部分高职院校,包括不少民办高职院校的许多计划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检查时也只是形式地进行,忽视了内容。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检查极其松懈,往往只是检查教师是否在课堂中,至于上课内容好坏,学生是否听讲,课堂纪律等则不在检查范围之内。长此以往,教师也就习惯放松了对课堂的管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学生网上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不能进行监督,部分学生为了以后课程得到高分而给老师评分很高,不管老师上课质量怎么样。部分老师要求严格很容易收到学生差评,甚至不合格,这会造成老师不得不讨好学生而放松管理。因民办体制制约,整体缺乏管理创新的空间与基础。

二、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管理主体的原因

民办高职院校中,部分领导对管理理念公办化倾向严重(指的是不会过日子看邻居,原来怎么干就怎么干,别人怎么干就照着干),比如部分表现领导在对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上,虽然设置了一定的教学管理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机构往往就是摆设。又如有些教研室所起作用就非常有限,战斗力不强,往往各自为政,认为只要做好自己教研室工作就行,各教研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有些课程宁愿聘请兼职老师也不愿意给系里其他教研室老师消化,外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有的教研室老师的招聘由教研室主任说了算,这就可能导致惟仁是亲,在专业建设上无法更进一步。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学管理观念模糊,观念跟不上市场需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引进教学管理人员时,不够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认为只要能从事文职工作的职员时间长久以后自然就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这会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够,业务水平较低。其次,上层领导过分强调学生和教师地位,导致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自主性不强,执行过程受到约束,缺乏创造性。同时,教学管理计划容易受到领导的个人意愿而受到更改,随意性强。这种以上层管理者为中心,基层管理者被动机械执行的方式导致教学管理中主体自主性不强,导致管理效果较差。

(二)教学管理过程的原因

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教学质量管理和考核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他不是针对某个个体。但是现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人员匹配不足,没有足够的精力发挥其真正作用,存在监督目标不明确,重点在监督日常教学规范上,例如听课堂,学生测评等,致使监督和评价过程流于形式。甚至存在反馈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监督质量和目标有较大偏差。同时还存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难的问题,一是现有规章管理制度不被老师和学生熟悉,一旦发生违背规章管理制度的事故时,往往难以严格执行,同时由于缺乏辅助的程序制度辅助规章制度实施,规章制度在执行时无法实施,仅仅是表面形式存在。二是有些规章制度本身就不合理,影响其执行力度,进而影响教学管理效果。还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信息化教学管理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因为经费的短缺,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使用效率较低,教学管理仍以传统方法为主。

(三)教学部门管理职能的原因

管理部门职能原因主要是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具体表现在监督主客体错位,监督方式单一和教研室教学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主体错位,教学管理主要应该由教务处管理人员进行,但是在实际中主要由教学督导负责实际运作监督,二级单位作为教学管理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发挥相应作用,其他管理部门就更谈不上监督管理了,这无疑加大了监督的难度和执行的力度。教学管理和监督主要是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对教学管理监督主要通过督导室和学工部两个部门联合进行,并且也仅仅是对教师是否进课堂以及学生课堂出勤率进行监督。教务处由于人手不够也只是随机抽查课堂情况,监督手段单一,主要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自我监督。使得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效果和效率较低。学校一级管理部门自身都没有足够精力重视教学管理监督,二级单位也就更无从说起了。还有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体制特点的制约,一些领导容易犯主观主义错误,教学管理监督容易受到行政干预。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管理

随着时代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例如实施精细化管理,将教学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具体化、精确化[3]。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可以采用流程管理理论进行流程设计管理。教学管理应该是一个有目标、计划、组织、资源、信息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且严密的系统,这就要求对教学管理要实行流程设计,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一定目的下实行教学管理。同时,为了更高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应该去行政化,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和全员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理委、行政和学术的权利清单,实现从行政向重学术转移。把教师作为一线主力军,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心得、方法、思想等融入到教学中。推动民主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善于换位思考,在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形成全员参与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二)完善教学管理实施条件

对教学管理实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可以促进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制定严密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尤其实践资源。例如实训室分配和利用上,由于设置实训室前期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实训室实际使用率较低,甚至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改,部分实训室对专业应用不协调造成实训室成为摆设。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合理分配实训资源,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之后合理规划分配院系的实训教学资源。不要使各院系部之间存在竞争资源,如有多的教学资源,应该有学校统一分配。同时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加强教师对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依法治校的基本保障,根据学校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和增加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4]。制定规章制度要严密,宣传要广泛,还应配套相应程序性制度支撑,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既是实施者又是组织者,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影响教学管理效果和效率的发挥,学校应该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可以采取物质激励或者采取竞争激励,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个性发展,全方位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5]。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学校经费特殊性,经费不足,包括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教学管理人员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主观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减弱学生服务意识,对学校更多的是抱怨,容易导致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学校管理层应该注重挖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发展。

四、总结

随着民办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校的根基。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障和提升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改进不需要搞得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理想是美好的,但是实际上问题大家都心里清楚明白,只有从剖析体制本身着手,从根源找出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才能做细做实的改进和提高。真正想从根本上解决还需漫长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敏.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J].科教文汇,2013,(1).

[2]刘振天.关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12.

[3]屈波,刘拓.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0.

[4]王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作者:王智茂 单位: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