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机械一站式实训教学方案分析

农业机械一站式实训教学方案分析

摘要: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实施的基础保证,随着农业机械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农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面对传统农机专业教学的弊端,构建科学的农业机械实训教学体系,并重点加以实施,有利于农机专业学生尽早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保证院校输出更多优秀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农业机械;实训教学;体系;方案;一站式

现阶段,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实施者,这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向着自动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的先进性,必须要以农机技术的改良和进步为依托,这需要大量的农机专业人才作保障。面对目前我国高校农业机械相关专业的培养现状,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依赖课堂、教师主导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实训课程的实施,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农机专业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

1农业机械实训教学的作用分析

实训教学是在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基础上的教学形式,以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意识。相对于传统的实习,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于实际工作要求,能够有效弥补实践、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农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实训条件完成多种真实的工作能力训练,逐渐形成工作思维并适应企业文化,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素养。实训教学是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实训教学也具备了更为真实有效的效果,并具备完整的流程和评价体系。

2农机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为保证农机专业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实训课程应当在实际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完成多次反复的工作任务训练,并同时兼顾企业管理、生产安全、经济效益等众多方面,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机实训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2.1从全面细致的角度出发

农机专业的实训教学必须保证从技能需求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生产需求、学校现有资源条件、学生素质能力和理论基础等多方因素,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并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具备多种可行性方案,其中包括不同实训项目、师资力量、设备的配备。实训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足够农机专业实践知识,并最终打造行业岗位的标准。

2.2教学体系总体构建

为打破农机专业教学长久以来的弊端,保证学生具备足够的就业能力,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尽管实训教学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这仍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才能实现。针对不同高校培养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学习结构是提高农业机械人才培养的关键工作。为适应农机专业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在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农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对农业机械具备足够的感性认识。(2)专业实践课和实习课程阶段。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农机相关工作的基础动手能力,并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此过程还应与更深层次的农机及附属的机械、电子、液压等理论知识结合学习,保证理论实践并重。(3)实训学习阶段。此阶段着重加强学习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从理论向具体的工作实际转变,保证学生在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3实训教学体系具体设计

农业机械专业是机械专业的一个具体分支,其很大一部分知识来自于机械理论,但同时又要兼顾农机特点和农艺常识。总体来说农业机械专业已经结合众多的先进学科,学生未来的工作也呈现多样化特点。通过校企合作,总体上讲农业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包括农机设计、机械制造、农机装配、售后服务等多种方向,其相关岗位工作要求及能力需求如下表所示。

3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通过上文可知,农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是多样化的,通过与合作企业的交流,可以获得农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实训课程的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实训课程的流程及相关内容,学生参与实训课程的先后顺序为:农业机械的生产加工实训、农机装配调试实训、农机的维修和零件修理实训、农业机械设计与产品开发实训、农业机械售后服务实训。实训课程安排循序渐进后续课程需要以前期课程作为依托,保证学生由易而难,熟练掌握农机专业工作内容,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3.1生产加工实训

生产加工实训是农机专业实训的基础课程,该实训课程以机械加工知识及相关实习为基础,意在使学生了解农机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同时强化相关机床的使用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并能够在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指导下完成简单农机零件的加工工作。由于农机生产所需的加工工艺很多,学生还需要参与焊接、成品件质检,甚至仓储管理等相关工作。作为实训课程的第一阶段,需要学生积极转变思维,部分学生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可能面临较大难度,需要老师给与每个学生适当的关注,并及时调整实训内容。本实训时间安排为2周,共计60学时。

3.2农机装配调试实训

农机装配调试是在生产加工后进行的,这是农机生产的基本流程,这一工作主要考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机械零件配合的理解力,学生通过这一实训能够掌握指定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并具备一定的机械结构调整能力。农机调试和装配还需要了解一定的农机保养知识,保证农业机械在出厂前各部分的运行状态良好,且安全防护设施齐备。这一实训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到农机整体结构原理转变的关键,由于农业机械多为中大型装备,工作过程需要的配合与团队意识也较为突出,这也是本实训的主要目的之一。本实训时间安排为2周,共计60学时。

3.3维修和零件修理实训

农机维修和零件修理是农机厂商经常要做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复杂性所决定的,农业机械属于故障率较高的动力机械,农机行业的技术人员部分专门从事维修工作,维修工作也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多种机械相关知识,例如:金属零件的修复、焊接、机械的拆卸与装配、农机结构的调试等。农机专业的学生参与这类培训有利于掌握农业机械常见的损坏形式及维修方法,并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农业机械的工作状态及工作原理。农机维修相关工作相对单调且难度较大,需要学生首先克服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障碍,建立足够的工作信心。本实训内容时间安排为2周,共计60学时。

3.4农业机械设计与产品开发实训

农业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是农机技术进步的基础,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农机专业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实训课程对农机的整体结构、零件的加工可行性、农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和结构不合理问题都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且农机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这为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参加农业机械设计相关工作,能够使学生将自己实训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应用于机械的改进当中去,并在实训过程中深入学习CAD及三维制图软件,达到应用软件设计产品的能力,并具备对原始图纸及机械结构的改良能力。通过这一实训,老师和合作厂商也能够挖掘具有设计潜力的学生,为农机厂家的技术人才提供保障。本实训时间安排为3周,共计90学时。

3.5农业机械售后服务实训

售后服务是农机产品的附属工作,也是农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售后服务工作直接面对农机故障问题和生产一线,往往要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问题,学生参与这一实训具备较大的挑战,售后服务的实训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农机实际的工作状态,同时明确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本实训时间安排为1周,共计30学时。

4实训室的具体建设方案

农机专业职业性教育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针对性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顺应时展要求,同时实训设备的建设与人才质量更是息息相关。院校实训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课程,了解今后自己工作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作用。因此建设完善有针对性的实训室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培养现代型农机专业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实训室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老师讲课与学生听课教学一体化,由此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技能鉴定于“流水线”式一站式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人才校企转型无缝对接,为后续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农业机械实训室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部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成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主要面向本地区主导产业及企业、面向职业学校教学实训、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平台,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满足实训教学、技能培训、考工鉴定和技能竞赛的需要。综上要求,现代化农机一站式教学实训室其中最主要功能需包括以下有三点:(1)培训:是本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技能人才重要培训基地。(2)鉴定: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推广和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基地。(3)示范性:能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方向,是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实训基地,充分体现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农业机械实训室建设最终的目的是满足农机现代化实用型专业性人才培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的需求状况是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据此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符合教育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要求,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初旭宏,黄丙申,魏天路,等.“农机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3(1):153-154.

[2]张成龙.高职院校农机实训室引入7S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农机化,2018(3):51.

[3]袁熙瑞,于孟忠.农机专业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研究[J].2016(2):95.

作者:王玉彪 曾幸华 单位:深圳风向标教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